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沈阳医学院学报登录

沈阳医学院学报登录

发布时间:

沈阳医学院学报登录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从根上来说,我们四肢的热量是依靠血液循环将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输送到肢体的,冬天环境温度很低,如果四肢血液供应不足,尤其是离心脏最远的手指和脚肯定会感到很冷。一般来说,儿童血液供应充足,代谢能力强,因此双手像个小暖炉一样;而老年人血液供应差,有的还有动脉狭窄,手脚凉会多见一些。有些人夏天也会觉得手脚凉,这是因为就算环境温度达到了30度,还是低于体温,血供不好的人还是感到有些凉。 血液供应不良,最敏感的要数神经组织了。如果缺血没有充足的养分,神经就会通过“冷感”甚至“刺痛”来提醒大脑“我又饿又冷”,如果这种手脚凉的症状持续下去,神经就会愈发地不敏感。 说了这么多,跟我们的热水泡脚有什么关系呢?正如文首所说,所谓泡脚讲究大汗淋漓,也就是说全身都要出汗散热,因此水温一定要很热,四十多度,俗称“烫烫脚”。想想看,泡脚的时候,你是不是不敢把脚直接扎进水里?或者在水面试一试,或者在水里两脚来回搅动,来回搓?这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对“热”有一个忍耐的上限,如果水太烫,脚就会做躲避动作,离开热源,避免烫伤。但对于糖尿病患者,他们的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敏感度会降低,感觉迟钝,可能感觉不到“烫”,或者感到“烫”时为时已晚已经被烫伤了。有的人还觉得“良药苦口”,明明觉得受不了,为了“疏通血液”,还是强忍疼痛坚持。然而烫完脚他们发现双脚发红,下地有些刺痛,发生了烫伤。 如果确诊是下肢动脉闭塞的病人,也千万不要用过热的水泡脚。动脉闭塞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仅仅是下肢感觉“凉、麻、痛”,这是比较初期的症状;第二阶段是间歇性跛行,由于供血不足,走几百米双腿疼痛,需要休息一段才能继续走动;第三阶段是静息痛,休息的时候双腿双脚都会疼;第四阶段是感染、溃疡,若长期不愈,甚至有坏死、截肢的危险。老年人如果有这些症状,千万别希望通过泡脚来治疗,如果发生烫伤,有可能从第一、第二阶段一下就跳到了第四阶段,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泡脚确实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全身暖和,出汗增多,这难道不是血管舒张的表现吗?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饮鸩止渴”。热水提供热量肯定是没错的,但随着水温变凉或者双脚离开热水后,热量的提供就终止了;血管舒张也是没错的,全身各处血管舒张出汗帮助散热——但舒张的只是本身正常的血管。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物理方法或药物治疗,可以疏通已经闭塞的动脉,烫脚自然也不能。相反烫脚带来的害处是,由于血管舒张的部位能量消耗变多,使闭塞部位的养分供应相对就更少了,导致泡完脚之后,症状反而会更加严重。 糖尿病人不能烫脚,这一点随着电视、网络 健康 科普的不断深入,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或两者同时存在。由于神经不敏感,糖尿病人很容易在泡脚时局部过热导致烫伤,而血管病变导致血供很差,烫伤后难以恢复,可能溃烂、截肢。越来越多的糖友心里有这根弦儿,知道一定不能烫脚,由于烫脚而导致糖尿病足加重出现溃疡截肢也比前几年有所减少,希望更多糖尿病患者能认识到这个生活常识,这类截肢越来越少。另外,静脉曲张病人也不要泡脚,本身就曲张的血管会由于受热而扩张,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病人泡脚也要当心,一方面心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都属于动脉硬化症的范畴,冠心病人超过三分之一有下肢缺血的问题,下肢缺血病人也有80%合并冠心病;另一方面,因为泡脚提高组织代谢,全身也会出汗,会大大增加心功能的输出,加重心脏负担。 双脚冰凉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大家谁都懂,穿厚一点的鞋、袜子,在屋里用被子裹一裹,尽可能减少双脚热量的散失,想通过几分钟的烫脚“活血化瘀”,一劳永逸把血管打通是不太可能的,反而可能导致烫伤;若是有明显的“凉、麻、痛”症状或者走一段路就感到双腿疼痛,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缓解的,建议到医院找周围血管外科医生看一看;当然,如果老年人相信“药浴”,想泡脚,那也不要执拗,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注意用的“温水”的水温不要超过40度,时间也不宜过长,糖尿病患者泡脚的水温不宜超过体温,最好家属帮助试一下水温,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沈焕,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东三省血管外科协会委员,沈阳医学院学报编委,辽宁省和沈阳市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医疗和科研的重点为主髂动脉的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综合防治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沈阳医学院 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58 年升格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沈阳医学院。建校58年来,沈医人 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先后培养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 的合格医学人才,为辽沈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经市政府批准,学院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建设了新校 区,于2001年10月完成了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面积万 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其中 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万余册, 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 学校面向全国15个盛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 日制本科生3591人,高职专科生2340人,成人脱产生149人,留学生76人。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社会科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临床教学实验中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等教学单位。有7所附属医院,15个教学医院及16个教学实习基地,附属医院床位数4515张。 & nbsp;学校现有教职工3389人,其中校本部666人,专任教师356人,教授64人,副教授102人。硕士以上学位205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省教学名师1人,盛市优秀专家8人,入选盛市“百千万人才工程”30人。 现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公共事业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心血管内(外)科学、呼吸内科及手外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环境与人口健康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有7位院士进站工作并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与中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29名硕士生导师。 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7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58项。在国际、国内公开发表论文23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4项,学校教改课题76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10项。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校级精品课程,全校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9篇。学校主办的'《沈阳医学院学报》为国家执行《CAZ-CD规范》优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聘请58名国外专家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 建校5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秉承“博学洁行,厚德济世”的校训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朴实”的高素质人才。

沈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

酸减度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沈阳医学院是一所本科类院校,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建校73年。

沈阳医学院简介:沈阳医学院(Shenyang Medical College)简称“沈医”,位于沈阳北部大学城,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沈阳医学院始建于1949年,时为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78年12月,在沈阳市卫生学校基础上改建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沈阳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沈阳医学院。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设有管理机构18个、教学机构15个、教辅机构9个、直属附属单位4个,非直属附属医院18个,实践教学基地150余个。

辽宁省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

国家特色专业:预防医学

辽宁省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老年护理学、系统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护理学基础辽宁省示范专业:预防医学辽宁省特色专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截止到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亿元;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0个本科专业和14个高职专业;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40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7人、副高级职称87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52人,有学生19867人。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职员工4547人,其中专任教师671人。校本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2%,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9%,其中校重点学科博士教师比例达70%,聘请中国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70余人;9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4名省、市优秀专家,10名沈阳市名教师;4个辽宁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截至2017年9月,学校馆藏图书12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28万余册,馆藏中外文期刊2232种;纸质图书中生物医药卫生类图书占藏书比重的;拥有计算机200台;拥有中国知网、SPRINGER等电子资源数据库28个。

合作交流

学校与美国印第安纳卫斯理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德国韦森特博士学校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先后有来自64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并且学校也成为来华留学生培养基地,为辽宁省首批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全国第15家顺利通过认证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并被载入世界医学教育名录,致力于将学校培养规模位列省内高校前列,选派优秀教师赴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期刊

《沈阳医学院学报》是省级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辟有专家论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临床护理、技术方法、大学生科技园地等栏目;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华首席医学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多家中国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

学校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沈阳二四二医院、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沈阳二四五医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骨科医院、沈阳市口腔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锦州市中心医院、沈阳市脑科医院、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沈阳市安宁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市妇幼保健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

科研成果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纵向科研经费总计达万元;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2项,各级各类学术论文4057篇,SCI等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8篇,获授权专利57项;90个大学生科研项目入选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二、弱碱性电解水的用途 (一)长期饮用促进人体健康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科学家通过长期大量实验研究,均证实弱碱性电解水具有多方面确切的医疗保健功能,许多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把电解水生成器批准为医疗器械。经过数十年大量推广使用,均证实弱碱性电解水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近十多年来,我国也有数十位专家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均证实弱碱性电解水不仅安全而且有多种确切的医疗保健功能。现将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1、弱碱性电解水,具有调节血脂和抗疑作用,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 (资料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第10期,作者:韩志涛等,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2、弱碱性电解水,能清除自由基并且可清除人体内70%自由基。 (资料来源:2005年版《电解水是好水》 一书,作者:吕锋洲,单位:台大医学院生化研究所) 3、弱碱性电解水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资料来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第13期,作者:王豫廉, 单位:上海市纺一医院) 4、弱碱性电解水可以促进胆固醇和三油酸甘油酯的乳化,降低血脂。 (资料来源:《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4卷第1期,作者:曾艳等,单位:沈阳医学院医学基础部生化教研室) 5、弱碱性电解水对大鼠胃溃疡有愈合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21卷第6期,作者:刘景兰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键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6、弱碱性电解水可改善或解除便秘状况 (资料来源:2005年版《电解水挑战亚健康》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作者:陶国枢等,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二)用于烹饪饭菜更可口 1、煮饭。用弱碱性电解水煮出的饭颗粒膨润,能够持久,不易腐烂,不易变色。即使冷了,吃起来也非常美味。 2、煮面。用弱碱性电解水煮荞麦面、乌龙面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较粗的面用弱碱性电解水能较快煮熟。 3、烹饪蔬菜。弱碱性电解水能迅速去除牛蒡、竹笋的涩液,也很适合用来泡洋葱。用来烫黄绿色的蔬菜,可以让菠菜、生菜、花椰菜、小油菜等具有鲜艳的绿色。用弱碱性电解水煮黑豆,能煮出漂亮的颜色。 4、做面食。自己做面包、蛋糕或点心时,面粉要具有粘性,才容易做出美丽的形状,吃起来美味。弱碱性电解水就有这个良好效果。 5、腌渍菜。弱碱性电解水腌渍菜可以使菜更容易入味,保存度极佳。 6、干燥食品复水。豆类、羊栖菜、萝卜干、豆腐干等,使用弱碱性电解水浸泡还原的话,所需时间比自来水短。 7、烹饪肉类。用弱碱性电解水将肝脏、羊肉等浸泡20~30分钟,可以去除其臭味。 8、煮蛋。用弱酸性水煮蛋、然后以弱碱性电解水浸泡,煮熟后壳容易剥下。 9、卤制食品。用弱碱性电解水卤制食品,可以令食物及调味品出味,且变得柔软滑嫩。 10、煮汤。用弱碱性电解水煮汤,速度更快,味道更美。 (三)用于冲泡饮品味道更佳 1、冲奶粉。用弱碱性电解水冲泡奶粉,对婴儿身体很好,能补充钙质,维持及增进健康。 2、泡茶。用弱碱性电解水泡茶能消除涩味,使茶的颜色鲜艳、香气极佳。同时可防止单宁酸的溶解,冷了后也具有良好色泽。 3、泡咖啡。弱碱性电解水冲泡的咖啡味道清淡爽口,香气极佳,非常适合国人的口味。如果冲泡冰咖啡,更能去除苦涩味。 (四)用于养花养宠物效果好 1、浇花。对花草树木等喷洒弱碱性电解水,能使之活性化,延长寿命,使花和叶的颜色鲜艳,而且不易遭受病虫害的损害。 2、插花。弱碱性电解水能够维持插花的鲜度,延长鲜花的寿命。 3、种子。种子用弱碱性电解水浸泡一昼夜后,能促进发芽,成为很有元气的苗。 4、宠物。给宠物也饮用弱碱性电解水,宠物会更健康,更活泼可爱。 三、弱酸性电解水的用途 (一)美容护肤 1、洗脸、化妆水。早上或晚上用弱酸性电解水洗脸,可使肌肤美丽,容易上妆。最好不要擦拭,让它自然干燥更有效。 2、刮胡水。男性刮完胡子后,以弱酸性电解水作为刮胡水,可消毒肌肤、紧缩肌肤。 3、日晒处理。弱酸性电解水最适合用来处理日晒的问题,能够预防晒伤,能迅速治疗因紫外线而造成的晒伤,能够抑制斑点等的形成。 4、泡澡。洗澡时,在水桶中放入3~4杯弱酸性电解水,能使身体温热、肌肤紧绷、可以很好去除污垢。 5、洗发。用弱酸性电解水洗发,毛发不会受损、干燥。 (二)家庭用具清洗和个人卫生 1、除垢。茶垢、锅盖上的焦黑用弱酸性电解水浸泡一晚就能很方便地洗净。 2、清洗餐具。用弱酸性电解水清洗餐具,不但能洗得非常干净,洗完的餐具还能非常光亮。 3、清洗抹布、毛巾。能防止发霉、去除难闻的臭味。 4、洗涤衣物。脱水前浸泡在酸性电解水中,然后晒干,即使是不易干燥的季节,也不会产生臭味,还能防止静电。 5、打扫和擦拭。镜子、眼镜、玻璃、家具、车子等都可以用弱酸性电解水擦得光鲜亮丽、同时达到洗净效果,不易生霉。 6、漱口水。早晚、外出及回家,用弱酸性电解水漱口,能缓和口内炎,具有消毒蛀牙、预防感冒及扁桃腺炎的效果。 7、尿布疹。尿布疹或痱子也可以使用弱酸性电解水,用纱布等打湿后擦拭,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8、牙痛、牙龈痛。漱口具有镇静效果,还能预防蛀牙。 9、蚊虫叮咬。将弱酸性电解水适当涂抹在被蚊虫叮咬的部位,具有镇静止痒的效果。 10、宠物。用弱酸性电解水给宠物洗澡,可以使宠物的毛发更为整齐,毛具有光泽,还能预防皮肤病。

一、pH值范围不同

(1)弱碱的pH小于于7。弱酸通常是指其电离常数(Ka)小于(酸度系数pKa大于4)的酸。

(2)弱碱的pH大于7但接近7。一般碱的pH值范围为7~14,其中7为中性,14则为强碱性,相对强碱而言,弱碱从水分子接受质子的能力较差,因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高,pH值较低。

二、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

(1)弱酸(weak acid ),是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酸。如用常用HA去表示酸,那在水溶液中除了电离出质子氢离子外,仍有为数不少的HA在溶液当中。

(2)弱碱指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碱,意即质子化反应不完全。

三、电离出的离子不同

(1)在电离时,都涉及水分子与酸中离解出来的氢离子互相结合生成离子氢离子的反应。水的浓度在反应中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

(2)弱碱电离的是氢氧根离子。在离子反应中弱碱阳离子(如铝离子,锌离子、铁离子等)不能在强碱溶液中大量共存。

扩展资料

常见弱酸

1、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2、次氯酸

次氯酸,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氯元素的最低价含氧酸,但其氧化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极强,仅次于亚氯酸。

它仅存在于溶液中,浓溶液呈黄色,稀溶液无色,有非常刺鼻的、类似氯气的气味,而且极不稳定,是一种很弱的酸。次氯酸也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它的盐类可用做漂白剂和消毒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碱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登不上

沈阳工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凝聚发展力量,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坚持“服务电力、服务辽宁,工程教育、应用为本,产教融合、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发展为路径,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东北振兴、辽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五年来始终保持95%以上的较高就业率,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获评“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高校”。

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现有主校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近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1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部、12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 获批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拥有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开设36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以万兆为主干,实现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了校级网络信息及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566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7人,占比;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54人,占比;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77人,占比;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199人,占比;“双师双能”型教师262人,占比。拥有外聘教师141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外聘教师86人,客座教授20人。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7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类名师、专家38人。

学校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1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89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亿元。

学校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辽沈地区及驻辽驻沈等大型国企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牵头成立“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二百余项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航沈飞集团等多家单位实现了“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现有省市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2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市级科技项目534项、横向项目495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30项;技术专利成功转让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两年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在电网改造、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8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6人次,获得辽宁省政府奖学金69人次,获得“市长奖学金”12人次;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竞赛310项,其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25项,参与学生2371人次;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服务超过1万余人次,拓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12项,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团中央表奖,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17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先后与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20多所国外高校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合办的红河国际学院历经30年合作办学,已走在辽宁省国际教育合作的前列;能源与动力工程等3个专业引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应用型)。

走进******,沈阳工程学院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积极投身于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之中,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

1、《理性的觉醒与悲剧的诞生》杨乃乔,《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12000字。2、《对既成的屈原美学界定模式之求异性思考》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13000字。3、《“功能圈”:禁锢与超越》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1月30日第4期,6000字。4、《华夏文化血缘谱系与屈原的先祖崇拜意识》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36-44页。5、《神话三界与华夏神话的生成》杨乃乔,《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6期,第29-40页。6、《巫舞:华夏舞蹈的滥觞──从语言符号释义学看华夏舞蹈审美形态的发生》杨乃乔,《舞蹈艺术》1993年第2期,6000字。7、《关于舞蹈本体论建构的反思》杨乃乔,《舞蹈》1993年第2期,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3年第6期,第72-73页。8、《美的欺性和虚伪性──西方美学本体反思系列之一》杨乃乔,《文论报》1993年9月4日第35期,8000字。9、《从校园文化中孤独出的一脉文学思潮──学院派文学》杨乃乔,《大学生》1993年第10期,8000字。10、《在两种理论冲突的表象背后》杨乃乔,《文艺报》1993年11月第45期。11、《大众艺术的媚俗性与波普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杨乃乔,《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7000字。12、《萨伊德和他的后殖民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杨乃乔,《文艺争鸣》1994年第2期,7000字;转载于《文艺报》1994年第36期。13、《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态生成的内在文化关系》杨乃乔,《南方论坛》1994年第4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4、《神话的本体反思──关于希腊神话与华夏神话审美形态悖立的比较研究》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5、《中华民族最高文化血缘先祖的追寻》杨乃乔,《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2000字。16、《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学院派诗歌》杨乃乔,《现代与传统》1995年第3期,9000字。17、《20世纪末的“文化复古”与两个层面的贫困──文化转型期当代世纪末情绪的反思》杨乃乔,《河北学刊》1995年第4期,8000字。18、《经学的学术宗教地位和“经世致用”》杨乃乔,《求索》1995年第5期,7000字。19、《经学与儒家诗学──从语言论透视阐释主体在经典文本上的“立言”》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论道家诗学对‘六经’经典文本的颠覆与解构》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1、《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一)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6000字。22、《儒道文学理论在言意冲突中走向互补的学术文化背景》杨乃乔,《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3期,11000字。23、《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后殖民主义现象及理论失语症》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4、《偏见与误读──文学阐释学的哲学反思》杨乃乔,《文艺争呜》199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东方丛刊》1996年第2期。25、《“经”与“道”:两种诗学本体论的悖立与冲突──魏晋“言意之辨”前期学术语境的描述》杨乃乔,《学术季刊》1996年第4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6、《经学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解构策略在东方语境下的使命》杨乃乔,《东方丛刊》1996年第4期,14000字。27、《王弼的阐释学思想与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兼论儒道诗学的“内道外儒”人格构成》杨乃乔,《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视域的融合与意义的让位──在经学玄学化的破坏性误读中走向自觉的中国古典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11月冬季卷,18000字。29、《功底深厚·匠心独具:评〈古朴的文学〉与〈朦胧的文学〉》杨乃乔,《新闻出版报》1996年9月16日第144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30、《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二)杨乃乔,《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6000字。31、《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的“内儒外道”人格类型构成》杨乃乔,《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11000字。32、《批评的中心指涉结构与阐释的破坏性误读──论经学的玄学化与中国古典诗学走向自觉的阐释学景观》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3、《古代文学研究与两种方法论的整合》杨乃乔,《文艺研究》1997年第3期,7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4、《隐逸精神原型与魏晋隐逸文学》杨乃乔,《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第3集,12000字。35、《后现代艺术景观下追寻一种奉献精神──话剧〈保尔·柯察金〉再度公演备忘录》杨乃乔,《信息市场报·文化副刊》1998年1月9日。36、《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六经注我”》杨乃乔,《文艺争呜》1998年1期,第8000字;转载于《世纪论语·文艺争鸣获奖作品选》贺雄飞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7-513页。37、《后现代性、后殖民性与民族性──在世纪之交,艺术创作与批评应该追寻一种比较的视野》杨乃乔,《东方丛刊》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8年第8期,第66-76页。38、《西方的后民族主义与东方的民族性──关于世纪之交艺术话语权力的争夺》杨乃乔,《民族艺术》1998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39、《崛起的比较艺术学》杨乃乔,《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7期,第27-30页。40、《玄学误读的暴力文化与儒家诗教之“鼎”的坍蹋》杨乃乔,《文艺争鸣》1998年第2期,13000字。41、《“立言”与“立意”:从经学透视儒道诗学的冲突与互补》杨乃乔,《人文杂志》1998年第3期,第128-136页,11000字。42、《经学与儒家诗学》杨乃乔,《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8年第4期,相当于汉语16000字。43、《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上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4、《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在疯狂和毁灭中崛起的大陆学院派文学》(下篇)杨乃乔,《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现代、当代文学研究》。45、《德里达诗学理论解构的终极标靶──论西方诗学文化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杨乃乔,《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第120-132页,1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46、《“诗言志”: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杨乃乔,《浙江学刊》1999年第1期,第146-151页,13000字。47、《论儒家诗学的向日情结》杨乃乔,《学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第120-125页,13000字。48、《终极缘光:西方诗学本体论的“向日式隐喻”》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62-73页,14000字。49、《“诗言志”与批评的话语权力──论儒家诗学的隐喻对经学的承诺》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第93-103页,12000字。50、《是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与东方主义的崛起》杨乃乔,《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13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51、《人,究竟在那里可以诗意地栖居──写在博士后出站报告之前及比较诗学方法论感想》杨乃乔,《东方丛刊》1999年第2期,15000字。52、《从文化冲突到后殖民主义消解》杨乃乔,《中华文化论丛》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辑,第459-465页,8000字。53、《知识分子的选择》杨乃乔,《21世纪》1999年第4期,第38-41页,7000字。54、《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杨乃乔,《文学前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期,第253-258页,5000字。55、《世纪之交的反思:再论“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杨乃乔,《文学理论学刊》2000年第1辑,第313-341页,20000字。56、《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上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77-86页,13000字。57、《种族、时间与现代性》(下篇)杨乃乔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第76-83页,13000字。58、《钱钟书的生存境界与人格力量》杨乃乔,《文艺争鸣》2000年第3期,第74-75页,5000字。59、《文人:士大夫、文官、隐逸与琴棋书画》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4期,中华书局(香港)2000年版,第49-108页,33000字。60、《从文学与文化的张力关系透视人的选择与较量》杨乃乔,《中外文化与文论》2000年第7辑,第130-135页,6000字。61、《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上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第81-85页,12000字。62、《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下篇)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84-88页,12000字。63、《诗者与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华裔诗人及其现代汉诗书写》杨乃乔,《人文杂志》2002年第10期(马来西亚出版),第118-138页,24000字。64、《批评的职业性与话语的专业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杨乃乔,《文艺争鸣》2001年第2期,14000字。65、《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倾向与比较文学的本科建制》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4000字。66、《后殖民批评及其世界宗教背景》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8日,4000字。67、《论殖民文学与后殖民批评的宗教背景》杨乃乔,《人文杂志》2001年第5期,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68、《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的学缘谱系追溯》杨乃乔,《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4000字。69、《比较文学是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文艺报》2001年10月30日第161期,4000字。70、《评〈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杨乃乔,《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第8期,中华书局(香港)2001年9月版,5000字。71、《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身份与女性主义批评》杨乃乔,《开放与传播特刊》2002年5月,8000字。72、《解构的阐释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论德里达诗学及其解构主义阐释学思想》杨乃乔,《中国诗歌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第287-312页,30000字。73、《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68-81页,24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第111-124页;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74、《劣质译著:我们遭遇另一种学术腐败》杨乃乔等,《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0日。75、《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杨乃乔,《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第94-103页,13000字。76、《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5-75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12期,第96-106页。77、《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杨乃乔,《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第151-152页,7000字。78、《智者与愚者的对话》杨乃乔,《蓦然回首文存——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朱竞编著,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162页,10000字。79、《比较文学教学中学科本体论意识的强化及其重要性:论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是方法论》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140-143页,3000字。80、《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482-500页,16000字。81、《比较文学系总体教学改革》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刘献彪、孟昭毅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卷,第501-510页,12000字。82、《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上)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8日,4000字。83、《学术文化电影〈德里达〉:一个解构主义者及其思想的视觉化叙事》(下)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22日,4000字。84、《比较文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及五种相关学科概念的界分》杨乃乔,《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汪介之、唐建清主编,艺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86-504页,10000字。85、《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8日,4000字。86、《“博导”制度是否有利于青年才俊》杨乃乔,《光明日报》2004年12月22日,3000字。87、《图象与叙事:论诸种叙事及知识分子的小叙事者身份》杨乃乔,《文艺争鸣》2005年第1期,第29-41页,23000字;《文艺报》2005年3月版第二版《理论与争鸣·学术新见》介绍,题目为《视图远没有取代语言成为时代文化的出场者》);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三期,第79-80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5期,第13-25页;转载于《21世纪年度文学批评论文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转载于《新世纪文艺学的前沿反思》张未民,朱竞编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转载于《北大年选2005理论卷》陈晓明、李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8-402页。88、《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比较诗学”产生误读的可能性》杨乃乔,《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24-39页,12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6期,第50-60页。89、《论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写意语境──从语言学的视角为中国古典诗学研究提供一个语境背景》杨乃乔,《汉语的危机》朱竞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286页,18000字。90、《高校的比较文学与英语教学归属》杨乃乔,《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9日,3000字。91、《平淡中的厚重与朗净中的纯粹》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1期,第150-152页,4000字。92、《比较文学:一种无可回避的国际学术研究现象》杨乃乔,《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第106-109页,4000字。93、《全球化时代的语际批评家和语际理论家——谁来评判刘若愚及其比较文学研究读本》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1-16页,8000字。94、《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第31-41页,18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于《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424页。95、《论中西学术语境下对“poetics”与“诗学”产生误读的诸种原因》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106-111页,10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11期,第83-87页。96、《从文艺理论走向比较诗学——论6卷本〈向峰文集〉学术视域的汇通性》杨乃乔、秦兰君,《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2卷第3期,第257-261页,10000字。97、巴尔登斯伯格的《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86页,13000字。98、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杨乃乔、钟厚涛,《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366页,13000字。99、《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4-113页,16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学术卡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第147-148页;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6期,第66-74页;转载于《比较文学研究》吴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100、《今天,艺术何为?美于何方?》笔谈,《复旦青年》复旦大学团委主办,复旦青年报社出版,2007年4月18日,第11版,2000字。101、《比较诗学的诠释态度:互文关系与交集理论》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31-33页,5000字。102、《踏着谢阁兰的足迹》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4日,3000字。103、《摧毁:都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杨乃乔,《美与时代》2007年第6月下,总第314期,第24-26页,8000字。104、《比较诗学研究的困境及其策略性突围》杨乃乔、钟厚涛,《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000字。105、《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杨乃乔,《人民日报》2007年8月16日,2000字。106、《西方的汉字偏见与东方的汉字精神》杨乃乔,《中华读书报》2007年9月12日,3000字。107、《后现代都市的栖居与反抗》杨乃乔,《香港商报》2007年09月16日。108、《文学性的叙事与通俗化的经典——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书写策略》杨乃乔,《学术月刊》2007年第12期,第105-113页,17000字;转载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问题探究》杨生平、叶险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年版,第124-142页。109、《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杨乃乔,《人文杂志》2008年第1期,第119-122页,6000字。110、《两极对话:杨乃乔与方世聪》杨乃乔、方世聪,《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69-74页,3000字。111、《方世聪的油画精神及其对汉语画者“去中国化”的抵抗》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1期,第75-76页,3000字。112、《21世纪中国美术批评跌向道德底线后的困惑与拯救》杨乃乔,《中华儿女·书画名家》2008年第2期,第6-7页,3000字。113、《为艺术而痴狂的人们》杨乃乔,《济鲁晚报》2008年7月3日,3000字。114、《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杨乃乔,《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67-76页,16000字;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5期,第32-41页。115、《天真的纯粹与平静的简单:评江衡的“后卡通”油画系列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然失忆》杨乃乔,《艺术家·图像志》马钦忠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28-33页,8000字。116、《多元文化研究的“大通”视域及对学术山寨文化的抵抗》杨乃乔,《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第2-7页,7000字.117、《唐代经学阐释学与两种文学观念的悖立》杨乃乔、李丽琴,《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第86-95页,21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118、《“红色记忆”:从延安走向国际画坛的中国军旅画家》杨乃乔,《美与时代》2009年第9期,第20-23页,8000字。119、《第三文化空间: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命脉》杨乃乔,《文艺争鸣》2009年第11期,第43-50页,10000字。120、《中西学术文学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杨乃乔,《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4-24页,23000字;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1期。121、《〈比较文学概念〉教学须坚持本学科的理论深度》杨乃乔,《现代教授报·教材周刊》2009年12月4日第3版,2000字。122、《历史的沧桑与千年的庆典:中华世纪坛的建筑美学原则》杨乃乔,《美与时代·创意》2010年第1期,第21-25页,8000字。123、《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精英化培养规划》本专业全体教师制定、杨乃乔执笔、陈思和审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23页,15000字。124、《无主义时代的女性身体绘画及后波普艺术》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2月号下半期,第103-107页,8000字。125、《从〈干妈〉到〈剪出的四季〉——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美学原则》,杨乃乔,《文艺争鸣》2010年第3月号下半期,第4-12页,22000字。126、《是技艺学诠释学还是存在论诠释学——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经学诠释学》,杨乃乔,《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3-116页,5000字。

平台系统问题。根据沈阳工学院官方网站查询得知,沈阳工学院本科生信息服务平台登录认证失败是因平台系统问题。沈阳工学院创办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地处辽宁省和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沈阳医学院学报投稿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沈阳医学院是二本。

沈阳医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49年创建的沈阳市立高级护产学校,1978年更名为沈阳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学校,更名为沈阳医学院。2001年迁入现校园。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5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10人,副高级职称911人,二级教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5人,硕士以上学历405人,占比,其中博士239人,占比,硕士166人,占比。

学科专业:

本科层面,设有医学、理学、管理学和工学4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硕士层面,设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3个二级学科和领域。

博士层面,学校与大连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特色专业3个。

以上内容参考:沈阳医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目录

1.《从社会资本视角透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第一作者)2.《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信任缺失的探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独撰)3.《从阜新市的调查看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信任缺失》,《西北人口》2006年第6期 (第一作者)4.《单位组织下的新失业青年群体特征》,《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 (第二作者)5.《单位制“新失业群体”的存在原因》,《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第二作者)6. 《返乡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独撰)7 . 《农民工熟人社会何以延续?》,《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集》2009年7月8 .《信任视角下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延续的生成逻辑及其影响》,《中国青年研究》(cssci期刊)2010年第7期(独撰)9.《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何以延续?――基于信任的视角》,《人口与发展》(cssci期刊)2010年第5期(独撰)10.《浅析案例教学在组织社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时代经贸》2010年第12期(独撰)11.《农民工社会信任危机及其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期刊扩展版)2011年第3期(独撰)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问题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社会管理问题

摘 要:社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章 探讨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工作重点和组织保障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管理 重要意义 工作重点 工作路径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

社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风险和挑战,尤其是进入经济转型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社会问题叠加出现。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其他一切都好办,因而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比例失调,出现了今天比较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社会 教育 、社会就业、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医疗、住房、社保等民生问题反应强烈,反映政府和国民关系的社会管理指数低,国民税负压力较大,公共退休金占GDP比重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民权利保障不完善,公共途径获取信息十分有限。

随着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在其中受益匪浅,人在全面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对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满足于物质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安全感,安居乐业、归属感、自尊感、幸福感、自我价值实现等。因此,针对这一时期出现的阶段性特征,加强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最近,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指导方针。

二、加强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

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加强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实施民生工程,保护人民大众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

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实施民生工程,是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建设性举措。

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要求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达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生活目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则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实际的利益问题,真实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三、建立社会管理组织保障的体制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和职能的发挥。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

要切实加强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和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传统的“政治命令”转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转变为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突击“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的综合治理,层层实行分解,落实责任,真正做到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所在。管理无小事,细节定成败,一旦某个环节失误,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这些年来,先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奶粉(三聚氰胺)、面粉(增白剂)、双汇(瘦肉精)等丑恶事件,就是惨痛的教训。

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服务是核心,人民利益是根本。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创新管理理念。温家宝同志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社会组织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与政府相比有其独特优势。社会组织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让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所需。积极培育和发挥社会组织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有很多成功的 经验 可以借鉴。在国际,截至2010年底,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法国有110个,日本有97个,美国有52个,而我国只有个。

显然,我国社会组织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快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因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包括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和社团等,把不该由政府办的事情放手交给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去办,充分发挥他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乡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村居综治办公室、调解室建设,完善保安、巡防、监控、调解、流动人口管理专业队伍。建立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民政服务中心、经济工作服务中心,在村级设立服务代理室,除边远山区外,实现半小时服务圈,把过去农村办事“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转为“人好找、门好进、事好办”的局面。

浅析社会体育问题

摘 要:在社会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体育行政部门要创新社会体育体制建设,增加体育投入,为社会体育提供大舞台;还要举办社会体育活动,促进全民 健身运动 ;同时,要处理好全民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并引导社会体育中的参与者要正确认识体育。

关键词:社会体育问题 创新 体制建设

社会体育问题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分类 方法 、特点以及其他学术特点进行探讨。社会体育问题受社会问题的制约,其产生和存在,受着社会问题的影响。因此,每一个社会体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社会体育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1 社会体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社会问题引发的社会体育问题

社会体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社会问题的影响,如社会腐败问题催生了社会体育法规不完善,导致了社会体育竞赛的不公平。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由于受社会问题的影响,导致贫困群体、残疾人群体以及老年群体的体育权益受到侵犯。

社会体育问题具有自身特点和影响范围

社会体育由于社会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使得很多群众得不到体育锻炼的空间,而又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组织,使社会体育中的运动项目状况和组织形式都不能尽如人意。对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促成社会体育协调发展方面,一些高中职院校也并不能设置相应的体育项目进行有效训练。

体育的竞争性和残酷性导致社会体育问题长期存在

社会体育参与者的众多性以及竞争中获胜的单一性导致社会体育问题的长期存在。在体育竞争的过程中,对于竞争方式的求胜目的已经成了不合理的体育竞争模式的根源,有些人运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了荣报和利益。从另一个层面讲,体育的工具性已经成为使得某些社会体育项目被政治、经济、 文化 等领域作为工具被挖掘和利用。

体育本身存在的原因以及体育社会动态发展的失衡

在 体育运动 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因为常年从事体育训练,导致文化素质偏低。而到了运动员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体育控制体系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完善,在就业问题上就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同时,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使体育运动在短期内受到重视,而在另外一个长期的阶段中被忽视,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

体育场地设施问题导致全民健身计划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在全民体育实施的过程中,位于居民区周边的公共开放体育场地资源不多,使得体育场地远远不能满足人口的急剧增长形成的对体育空间的需求。另外,一些原有的体育场地受到新兴的城市建筑的侵蚀,使得体育场地的逐渐减少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学校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学校里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以及上课的场地严重不足。而在社区,有些街道系统到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场地设施。即使是有,有些小区的文体活动设施治安不好、管理不善。而随着高端的文化体育场馆的增多,大众化的体育场地逐渐减少。

2 创新社会体育体制建设,为社会体育提供大舞台

抓好社会体育的组织工作

群众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体育组织对场地、活动、组织以及服务是促成社会体育有效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局和社会体育组织要准确定位,集中管理,进行社会体育组织的改革。社会体育组织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用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体育,实现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

首先,社会体育组织要转变职能,在理论上要更加明确和强化服务理念,确保专项经费来扶持体育场地以及体育运动的培训工作,培育公益性体育社团,加强协会自身能力的建设。其次,要健全各级体育公会、协会等的日常规范和日常工作,并将这种组织覆盖到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形成规范有序、遍布基层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使社会体育能够真正开展下去。只有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真正覆盖下去,才能引领群众体育发展潮流。

形成体育合力,形成体育大家办的机制

体育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要求,要通过和基层组织的合作,做好“体育搭台、社会唱戏”的大文章,要形成社会体育社会办,群众体育大家办的机制,让每一个群众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充分开放体育场馆,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常规化

在每座城市,都会有一些体育场馆,在没有竞技比赛的时候,很多体育场馆都在闲置。因此,政府要和体育场馆有效协调,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开放场馆,为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长期稳定的活动场地。同时,场馆可以以低价或者免费向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使体育场馆真正成为群众体育的集训基地或者成为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集训基地,实现场馆的市场化,社会体育的体制化,群众体育活动常规化。

3 举办社会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举办社会体育活动

在全民运动的当下,各级各类体育组织要能有效引导、带领和组织当地群众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如广东省2011年全省由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举办的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与竞赛5661项次,参加人数达3503万人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体育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

对社会公共体育设施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本地区的体育设施不能减少,只能增加,对于破坏体育设置的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对于因为城市建设要拆建的体育设施,要先建后拆,不能因为城市建设而毁掉群众体育设施。

4 处理好全民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

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并举

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运动精神的同时,要能够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并举,竞赛是竞技体育的目的,大众体育对竞赛的参与可以促使大众体育的全方位发展。

竞技体育是在全民体育的基础上的提高,而竞技体育反过来又能够指导群众体育,因此,要想发展社会体育,就要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并举。

社会体育要把社区体育作为大众体育的主阵地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阵地,因此,社区体育开展的好坏是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大众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数量,让群众体育能够更多有序地开展起来。在健身指导逐步科学化的现代社会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帮助群众体育在锻炼形式松散的当下能够科学健身。

5 引导社会体育中的参与者要正确认识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

有效利用各种体育设施,引导体育消费

体育行政部门要跳出体育看体育,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抓好社会体育,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体育健身中要创新改革,缩小区域间群众体育发展的差距。社会体育要增加大众体育的投入,要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群众参与社会体育的参与度,要让乡村体育和城镇体育都能深化体育社会化进程,让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要组织多种体育组织团队,使大众体育资源能够充分被利用。体育行政部门还要通过各种有效 措施 营造氛围,引导体育消费,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形成全民健身、积极向上的氛围。

加强青少年 儿童 体育锻炼

社会体育要为青少年创造机会和场地进行锻炼,要审视群众体育管理体制,要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迅猛发展。目前学校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体质训练的需要。因此,社会体育要组织各种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总之,针对群众对社会体育需求日趋科学化的今天,要不断创新社会体育健身活动模式,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全民健身运动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 刘德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 余道清.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家庭体育发展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7(4).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都是辽宁省教育厅,属于省级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1603CN: 21-1524/N邮发代号: 8-254曾用刊名: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学与科技创刊时间:2005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9617CN: 21-1518/C邮发代号: 8-255曾用刊名: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5

  • 索引序列
  • 沈阳医学院学报登录
  • 沈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登不上
  • 沈阳医学院学报投稿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