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治疗hiv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治疗hiv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治疗hiv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2005年前后,对中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用“春意盎然”来形容应该是不过分的——在长春百克标志性的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首度“撞线”之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也刚刚结束实验室工作;不久前,更传出中美合作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新途径的好消息。而5月14日上午,长春百克进行的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则进入第二阶段。[br]然而,在硕果频结之际,近日“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艾滋病研究领域十专家会几乎同时在北京召开,无论是以探讨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开发为主题的前者,还是以讨论艾滋病研究思路转变为目的的后者,都不约而同地传达出这样一种“萌动”——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应该考虑换个“脑筋”、换个“活儿法”。种种迹象表明,研究者们在热发展的进程中已开始对日后的科研道路进行必要的冷思考。[b]■资金短缺掣肘研发[/b][br][br]自3月12日国内首次进行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至今的两个月内,如同8名受试者目前的平静感觉一样,事件本身也似乎逐渐归于平淡。当记者就目前试验进展问及事件主角长春百克公司时,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大强信心十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挺好”。这句话在5月14日这一天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当日,长春百克疫苗人体试验顺利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每一位志愿者陆续接种由两种艾滋病疫苗组成的混合疫苗,目的是全面考察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迄今为止,接受疫苗的24名受试者无一出现不良反应。[br]然而,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就世界范围而言,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106(一说109例或110例)例艾滋病疫苗中,能顺利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仅为12例,比例尚不到十分之一。摆在长春百克面前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br]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3年3月颁布的《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排除风险因素,长春百克进行疫苗临床试验的全过程最少也要7年时间。而在这7年间,试验究竟是会缓步前行,还是会在某天戛然而止,无论是试验机构还是研发单位,心里都没底。[br]但毫无疑问的是,长春百克虽然只是该研究领域的后起者,但全球35支进行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研发队伍中出现中国名字仍属破冰之举。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对该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退一万步说,此次试验即使失败,也可从中获得很多重要的“实战经验”,推动我们下一步的研究。[br]然而,摆在百克和所有中国研究者面前最现实也最迫切的问题仍旧是缺乏资金。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就明确指出,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困难首先在于资金不足。按邵一鸣的说法,目前国内多数队伍是“欠债干活”。[br]而长春百克“掌柜”孔维对资金压力的感受则更为真切。孔维坦言,对长春百克而言,资金日趋紧张可能是目前最大问题。此番启动的一期临床试验,该公司投入了约1亿元资金,而长春高新(000661)的年报称,2004年长春百克亏损额达553万,远远超过公司的注册资本。[br]不仅如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春百克获得中国各级政府经费支持也屈指可数:2003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专题资助120万元;2004年11月,获国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资助;2004年获长春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资金10万元支持。这些支持对于动辄千万元的艾滋疫苗临床研究来说,相去甚远。[br]据有关人士介绍,国家863计划单列一笔资金支持疫苗研究,其中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仅数百万元。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事件,对863计划的经费支配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邵一鸣,曾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队伍。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科技部当年便设专项资金,经费从每年100多万元增至1000万元。但在一些科研团队看来,这还是杯水车薪。[br][br][b]整合力量提升效率[br][/b][br]4月底的北京,“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咨询会与曾毅院士牵头的有3位院士、7位专家参加的3小时的研讨会,都将目光投注于艾滋病研究思路的更新。[br]建立“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旨在将艾滋病研究尽快纳入快车道。作为会议的牵头者,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对设立“联合研究中心”的解释是,“提高我国艾滋病研究水平,加快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速度”。而吸引海内外华人专家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研究也成为专家们的热议话题。[br]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建立国家艾滋病疫苗与药物联合研究中心是非常必要且相当紧迫的工作。如果该中心得以组成,应该可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职能,联合海内外华人科学家,整合国内已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灵长类实验动物平台、临床试验基地、质量标准与检测平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有力推动我国艾滋病疫苗与药物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br]而曾毅院士的专家会则聚集了十位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会后,与会专家之一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金宁一教授用“时间很短”、“人数不多”、“规格颇高”评价这次会议。他告诉记者,在目前艾滋病迅速蔓延而疫苗研发进展不快的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的艾滋病疫苗研究确实有必要换一个思路,以往“盲目、重复的工作做得太多了”,“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必须结合起来。[br]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学科队伍带头人,金宁一早在2004年岁末就已经结束了相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企业资金的介入,该项目产业化至今仍处于等待和谈判阶段。也正是因为辛苦研究出来的结果不能尽早付诸试验,对于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化,金宁一有着比别人更迫切的需求。[br]尽管对于两场会议的具体内容,到会专家都特别谨慎,不肯多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范处长更是反复向记者强调,“目前仅仅是一个想法”,但“自觉”考虑研发长远运作思路对下一步研究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觉到了希望。金宁一则向记者透露,尽管这次意在抛砖引玉的十专家会只是对可行性进行初步讨论,但是,“每位专家都领了任务,考虑研发思路的转变”,而且,“我们已经在计划下半年的香山会,并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相关领导的重视”。[br][br][b]国际合作专利破题[/b][br][br]今天看来,长春百克现阶段的快人一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孔维力邀来自美国、韩国、瑞典的近20名博士共同创业应属其中关键一环。而霍普金斯大学VITAL公司以艾滋病疫苗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200万元入股,更是为这一项目打上了鲜明的国际合作印记。冯大强得知北京会上专家们提出“吸引海外华人科学家联合开发”计划时很是赞同。他表示,“只要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内容,对于可以扬长避短的联合开发,我们会密切期待和关注。”[br]而有关合作最“新鲜”的例子来自于中国科技大学。日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材料研究室宣布,他们与美国西莱山医学院合作,已成功找到阻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新途径。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该院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介绍说,在这支由8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美联合队伍中,有3名中方人员。[br]目前,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分配值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获成功之后,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合理分配易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金宁一告诉记者,通常双方在合作之前会进行一定的约定,对于未来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都有详细的划分。如果试验成功,双方保守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秘密”,也就有了知识产权。当然,各企业和实验室都会根据各自分工不同而在产权约定上有别。[br]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陈初升对记者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牵扯到知识产权问题,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后的合作还要很多年”。而汪志勇也曾经表示,目前这个项目所有经费都是由政府承担,他本人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研究,在论文发表上享有同等贡献的署名权。今年3月,汪志勇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该项目30万元研究经费的申请报告,他希望可以向美国合作方提出以我国政府名义介入项目合作,这样将来我国就可以享受到部分知识产权。[br]而事实上,看中艾滋病疫苗潜在庞大市场的眼睛还有很多,不少具备条件的高校实验室也在与国内外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对于这样的各自为战,有业内人士谨慎地表示了担心:在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研发队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免不了会因此“吃亏”。此外,研究机构与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在看重资金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对双方的研究思路和理念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双方在研发思路上有较大分歧,难免会影响今后的研发进展。[br][br][b]相关链接:美科学家揭示多数艾滋病疫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br][/b][br]近年来科学家不断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疫苗,但其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出其中原因:艾滋病疫苗在人体内制造的多数抗体,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了。[br]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此前开发的艾滋病疫苗,大多数利用了艾滋病病毒表面的蛋白质gp41,而艾滋病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质,只会引起人体内产生短期的自反应抗体,而不是长效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抗体。[br]由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巴顿·海恩斯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解释说,人体免疫反应可以按其生成的抗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B细胞免疫,包括一些功能较弱、针对许多种病原体的抗体。这类抗体也可能攻击人体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如果病毒激活了先天性B细胞免疫反应,那人体会首先摧毁B细胞,以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r]另一类是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种免疫反应一般较慢,但会产生功能较强的特异性抗体,也就是免疫系统只会攻击入侵的病毒等病原体,这类免疫会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长时间的免疫力。大多数成功的疫苗,都利用了适应性B细胞免疫原理。[br]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也希望用病毒的某些表面蛋白引发人体的适应性B细胞免疫反应。但海恩斯等人在实验中发现,目前用于开发艾滋病疫苗的gp41表面蛋白质,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更类似于先天性B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能与人体组织内的多种分子发生反应,结果类似自身免疫病。这样,免疫系统首先就要摧毁抗体。[br]海恩斯说,这一研究成果指明了艾滋病疫苗开发中的主要方向。以后科学家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时,应注意“诱使”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表面蛋白质产生适应性B细胞免疫,这样才能成功预防病毒感染

我国对艾滋病针头的研究已经是处于越来越成熟的阶段,因为我国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而且现在也对艾滋针头产生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被扎针会被感染等传播的途径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当然有,而且很快了。

攻克艾滋病,要从治和防同时入手。

治是用艾滋病抗体中和艾滋病病毒,防是用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截止至2017年10月的最新进展。

人类自从1984年发现艾滋病以来,一直在试图攻克这一不治之症。

世界著名的医药企业-强生,没错就是卖护肤品那个,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2017年7月,美国强生子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393名来自全球各地的 健康 志愿者在接种HIV疫苗后,100%出现免疫反应。

但起了免疫反应,不一定意味着可以成功抵御艾滋病,毕竟HIV打的就是免疫系统。

所以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也就是12月1号,强生又启动HIV疫苗关键试验,用以评估该疫苗在2600名非洲女性中预防HIV病毒的能力。

对于该项研究的结果,咱们拭目以待吧。

2017年10月,有一项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的研究说,研究人员开发的新艾滋病抗体已经进入灵长类实验。“三合一“抗体成功让猿类抵御艾滋病病毒。虽然猿类艾滋病疫苗从2012年就开始实验,这次算是完全拿下了这一最接近人的物种,可以中和患病猴子体内99%的艾滋病病毒,这个抗体马上会投入到人类临床实验中,被称为最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疗手段之一。

对抗艾滋病,无论是疫苗和抗体,单去年一年,人类去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相信在可遇见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攻克艾滋病!

寒武哥观点: 科技 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治疗艾滋病的曙光。

治疗艾滋病一直是 科技 难题,虽然有鸡尾酒这样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是只能抑制,却不能根除HIV病毒,一旦停止用药,病毒又会复活。所以说鸡尾酒疗法只是治疗HIV的一个中间阶段的胜利。如果要根除HIV,还需要新技术的产生。

寒武哥觉得,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了曙光,那就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问世。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活的动物基因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这一突破是开发一种潜在地抵抗HIV感染的治疗策略的关键一步。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5月19日那期Gene Therap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cision of HIV-1 DNA by gene editing: a proof-of-concept in vivo study”。 论文通信作者、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神经病毒学中心主任Kamel Khalili博士解释道,“在这项概念验证的研究中,我们证实我们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高效地应用于两种小型模式动物的很多器官中,而且能够将HIV病毒DNA的较大片段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切除。

寒武哥相信, 不久的未来不要说是HIV,就是其他病毒我们都有可能把它干掉 !

题主估计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这个问题,周边朋友有人得了?还是……

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可回答性,因为我并不是医学领域的,但按照目前医学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就像最近我们国家医生新发现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癌症,而且是用苏打来治疗,没想到吧。

对于这个病,我个人没有任何歧视,也没有任何偏见,不过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只要你不吸毒,不乱来,那就完全没必要担心艾滋病会找上你。

洁身自好才能远离厄运,这个病目前无解,最多就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在我小时候我的一位长辈,远洋船员,跑非洲的,因为寂寞在另一边有一个女人,结果染上了艾滋病。

回家后又把艾滋传染给了妻子,俩人一前一后双双过世,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要想远离艾滋,首先要洁身自好,然后?好像没有然后了!

现在人们已经谈“艾”色变了,艾滋病已被称为了超级瘟疫,它的存在即代表着死亡。自从艾滋病被人们发现到现在,全球各相关人员一直在不停地对其研究,期待有一天能够战胜它,还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

现在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和随着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攻克下艾滋病这种令人们闻风丧胆的大恶魔不是不可能的。专家们对于艾滋的研究显示,我们将有望在30年之后攻克艾滋病。

相关专家预测,2017年,人类有望查明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到2030年,人类有可能通过防止癌细胞转移和消除转移的癌细胞,最终攻克癌症。2019年,人类能够开发出艾滋病疫苗疗法和其他彻底治疗艾滋病的疗法,同一年,人类将会普及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根除疗法,2021年,人类有望查明精神病发病机理,开发出更有效疗法。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团体人类科学振兴财团以380名活跃在一线的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为对象,就新的医疗技术等约40个课题的重要程度和实现预期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专家普遍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将有可能攻克早老性痴呆症、癌症和艾滋病等一系列疑难病症。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课题是寻找阻止早老性痴呆症恶化并能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专家们预测2017年可以攻克有关课题的难关,但要实现目标,开发把药物送到体内特定组织的技术不可或缺,这是关于艾滋病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人类对于疾病的不断 探索 ,早日让艾滋病人恢复 健康 ,过上正常的生活是完全可以的,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期待着,希望能早日能远离艾滋病。

病情分析:第一个,临床治愈是可以的,第二个,病源学治愈,我能把它治到测不出来的水平也是可以的,但是唯一的就是不能完全断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治疗,让体内的免疫功能能够维持到很高的水平,病毒量维持到很低的水平,即使没有实现我们彻底的病源学治愈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对你已经没有区别了,你只是一个病毒的携带者,病毒在你体内少量的存在,几乎对你没有任何的威胁,这时你和正常人是没有区别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是治愈了,当然这个治愈是要加一个引号的。

紫杉醇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紫素(紫杉醇)是由紫杉树的皮或针叶提取或半合成的有效抗癌成份,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对耐药细胞也有效的特点,是近年来新抗肿瘤药物中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类。但由于其费用较昂贵,而且在临床中现多作为二线用药紫杉醇系美国布迈施贵宝公司(BMS)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分离并开发的一种天然抗肿瘤新药。其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使细胞内形成稳定的微管束,以干扰细胞周期的G-2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美国1992年来将该药开始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后,又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故有人认为紫杉醇的第一适应症是转移性卵巢癌,而第二适应症是难治性的转移性乳腺癌[1]。 我国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首先从云南红豆杉树的枝叶中提取分离得到了紫杉醇,经Ⅱ期临床试验证实,国产紫杉醇不但对乳腺癌、卵巢癌有良好的疗效,对其它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效果。本组治疗的9例恶性肿瘤,病人所用紫杉醇均为国产,其中有4例转移性乳腺癌,1例转移性卵巢癌和1例复发的小细胞肺癌,经2-3周期的单药或联合化疗,疗效均PR,显示出该药对转移性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活性。1994年5月在达拉斯召开的第三十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和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泰素(紫杉醇)化疗中的新进展研讨会[3],也充分证实了紫杉醇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会上有作者报告采用135 mg/m2和175 mg/m2两种不同剂量3小时静滴单药治疗乳腺癌,结果前者有效率20%,后者为29%。同时经24小时持续静滴同等剂量紫杉醇对比,发现疗效相似。也有作者报告以200-250 mg/m2剂量持续24小时给药时疗效明显提高,达56%。本组病例1、2、4、5均为乳腺癌术后复发,广泛转移,经予紫素用量在135-150 mg/m2,有单药或联合化疗的,疗效均PR,全部有效,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说明紫素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本组中无一例CR,考虑与复治有关。 紫杉醇与阿霉素或顺铂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已被证实。有作者在紫杉醇3小时滴注联合阿霉素治疗初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最佳剂量和最好耐受给药顺序的研究中证实,紫杉醇的最大剂量200 mg/m2静脉注射3小时与固定剂量的阿霉素(60mg/m2)联合使用,有效率达95%,并证明对所有转移部位者有效[3]。也有人报告紫杉醇90 mg/m2,顺铂60 mg/m2治疗转移性乳腺癌,16例病人,CR4例,PR11例,有效率94%。本文有4例联合用药,其中一例应用阿霉素(mg/m2),另3例联合PDD(60-80 mg/m2),疗效均达PR,证实联合化疗有效,并减少了紫素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毒副反应,并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紫杉醇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一般为20-25%,联合用药疗效进一步提高,高者可达56%[3]。本组4例肺癌患者中,除1例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患者,经紫素联合顺铂化疗有效外,余3例非小细胞肺癌,虽经紫杉醇单药化疗2周期,均无效。其中病例8化疗后病灶增大24%,例9化疗后病灶无变化,仅病例7肺腺癌,骨转移剧痛难忍,化疗后第2天疼痛基本消失,原肺不张不全复张,但缓解期短,待第2周期化疗前,很快重新出现肺叶的完全不张,待第2周期结束,再无复张。但因病例少,尚不能说明紫素对肺癌的治疗效果。 一般认为紫杉醇的剂量限制毒性主要为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本组中有6例出现肌肉、关节痛或皮肤的麻木感,其关节痛主要表现在下肢,经口服B族维生素和对症处理,约在一周内消失,未见任何后遗效应:本组9例,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主要为Ⅱ°抑制,并伴有轻微的心脏毒性(传导阻滞),这与文献报导相符合[4]。另外紫杉醇与其它抗肿瘤药相比,较少出现胃肠道反应,我们所治9例病人,仅3例出现Ⅰ°胃肠道反应,而其中2例为联合应用PDD病例,进一步证实紫素所致胃肠道反应较轻。总之,国产紫素作为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为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虽病例少,但也能证实这一点,至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本组3例无一例有效,与文献不符,这还有待于集累病例进一步证实。

紫杉醇 药物名称: 紫杉醇 药物别名: 泰素,TAXOL,紫素,特素 英文名称: Paclitaxel 说 明: 注射液:每支30mg(5ml)。 功用作用: 通过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紫杉醇(taxol)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发现历史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 Wall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用法用量: 一般临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如下: 1.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 2.由于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及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 3.常用紫杉醇的剂量为135~175mg/m2,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需用玻璃瓶或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μm的微孔膜滤过。 4.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应测血压、心率、呼吸一次,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一般滴注3小时。 6.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2次,3~4周后视情况可再重复。 本品可与顺铂、卡铂、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VP-16等联合应用,血像低下时应用G-CSF,或紫杉醇加G-CSF预防给药。 注意事项: 1.血液学毒性:为限制剂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一般在白细胞低于1500/mm3时应辅助应用G-CSF,血小板低于30,000/mm3时应输成分血。 2.过敏反应:除了预处理外,如只有轻微症状如面潮红、皮肤反应、心率略快、血压稍降可不必停药,可将滴速减慢。但如出现严重反应如血压低、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全身寻麻疹,应停药并给以适当处理。有严重过敏的病人下次不宜再次应用紫杉醇治疗。 3.神经系统:最常见为指趾麻木。有约4%的病人,特别是高剂量时可出现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腱反射减低。曾有个别报告在滴注时发生癫痫大发作。 4.心血管:一过性心动过速和低血压较常见,一般不需处理。但在滴注的第一小时应严密观察,以后除有严重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必每小时观察一次。 5.关节和肌肉:半数左右的病人在用药后2~3天会感到关节和肌肉疼痛,与所用剂量相关。一般在几天内恢复。在给予G-CSF的病人肌肉痛会加重。 6.肝胆系统:由于紫杉醇大部由胆汁中排出,对有肝胆疾病的病人应谨慎观察。在数千例的资料中约8%的病人有胆红素升高,23%的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18%有谷草转氨酶升高。但目前尚无资料说明紫杉醇对肝功有严重损害。 7.其他:消化道反应虽常见但一般不重,少数可有腹泻和粘膜炎。轻度脱发也较常见。

紫杉醇别名红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

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

这些特点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对天然药物紫杉醇的化学全合成方法路径太长、合成步骤太多,不仅需要使用昂贵的化学试剂,而且反应条件极难控制,收率也偏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但是在研究紫杉醇全合成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独特的反应,大量过渡金属有机催化剂、有机硅试剂的应用和反应过程中基团的保护、立体构型的建立转化等,对有机合成化学以及有机反应理论起到重要的促进和补充。

紫杉醇全合成的研究成果仍为有机化学合成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与此同时,有机合成化学家仍在积极进行化学全合成紫杉醇的研究工作,为使紫杉醇全合成走上工业化道路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紫杉醇">百度百科----紫杉醇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 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肝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01

66岁的李大爷退休后,原本过着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的休闲生活,但在19年年初出现胃口不佳,时有反胃恶心等肠胃不适症状,体重也莫名其妙掉下来,短短一个月就瘦了10斤,李大爷的老伴察觉异常,但李大爷却不当回事。

半年后,原本140斤的李大爷瘦得只剩下100斤左右,加之腹痛难忍、进食困难,才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最终确诊 胃窦癌晚期并已转移到后腹膜淋巴结和侵犯胰腺, 而这也表明李大爷不适宜立即开刀手术。

胃肠外科医生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并建议李大爷采取 免疫疗法+化疗 的组合治疗方式。虽然治疗过程中李大爷恶心呕吐乃至吃不下饭,但值得庆幸的是, 一个月后体内腹膜淋巴结显著缩小, 而这也为外科手术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更让人惊喜的是,手术切除的肿瘤经病理化验发现已无癌细胞残留,这表明 李大爷体内的癌细胞经过免疫疗法治疗后,已经全部被“清零” ,医生说这是十分少见的。

如今的李大爷虽仍要服用药物,但面色不错,声音更是爽朗,谁也想不到曾倍受胃癌晚期折磨的李大爷竟因免疫疗法而重获新生!

02

《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一项研究,记录了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免疫疗法“拯救”的案例。

我们知道,乳腺癌早期确诊并积极接受治疗,仍有很高的治愈率,但对于结构工程师Judy来说,她的 乳腺癌却发现在晚期 ,检查时已出现 癌细胞转移扩散 的情况,就连肝脏等重要器官上也有 网球般大小的肿瘤 ,这样病重的Judy难道真的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免疫专家没有放弃Judy,他们对Judy实施了免疫疗法的治疗手段,而回输到Judy体内的900亿个免疫细胞也发挥作用,Judy 体内的肿瘤细胞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了 !免疫疗法又再一次胜利!

免疫疗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全人类对抗癌的格局,James Allison教授与本庶佑教授在免疫疗法上的开拓性的贡献也帮助他们摘得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免疫疗法是实则上就是通过增强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对抗癌症的治疗手段,虽然早期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但不断发展下也成为癌症病人的新希望。目前免疫疗法分为 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以及癌症疫苗 这四种。

以免疫疗法中的PD-1抑制剂为例 已获批了17项适应证 ,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肾癌、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头颈鳞癌、膀胱癌、结直肠癌、等多个瘤种,尤其对复发以及难治性的癌症肿瘤治疗有突破性的疗效。

然而免疫疗法不是万能药。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就曾在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指出“免疫治疗不是万能神药,如 有的高龄危重病人根本承受不住 。”

免疫疗法虽然是治疗癌症的新手段但是仍有局限性,比如免疫疗法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甚至某些极为微小容易被忽视的副作用可以迅速恶化,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会带来让患者出现 严重高热血压骤降以及呼吸困难 等危险。

目前针对肝癌、肺癌、胃癌等高发癌症,我国已经上市针对性的免疫疗法药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艾瑞卡(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的首个获批 肝癌 适应症的PD-1抑制剂,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和/或含奥沙利铂系统化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

欧狄沃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免疫肿瘤(I-O)治疗药物,唯一用于 肺癌 治疗的PD-1抑制剂。

欧狄沃 (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同时欧狄沃 也是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的 晚期胃癌 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尤其适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之后,中国首个免疫肿瘤(I-O)药物欧狄沃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

经过了数十年以及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与研究,才发现了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作用,他们证实免疫疗法并非“伪科学”,相信未来免疫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上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进展。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 健康 超能团##真相来了#

在中国台湾,肝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皆名列前茅,每年约有一万名新诊断的肝癌患者。 很多人都误以为肝癌是 B 型肝炎、C 型肝炎的专利,其实,所有慢性肝炎都可能导致肝硬化,并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例如很常见的脂肪肝、饮酒过量、糖尿病、抽菸、体重过重,或较少见的代谢性疾病(铁沈著症、威尔逊氏症)等,都要提高警觉,小心防范「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肝病三部曲。 由于肝癌初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有许多肝癌患者在发现时便已是肝癌晚期,肿瘤可能已侵犯肝门静脉、转移到淋巴结、或转移到远端器官。晚期肝癌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水肿、体重减轻等症状。 针对肝癌,目前已有多项治疗工具,但是在治疗肝癌时,还必须将肝脏残存功能纳入考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需要负责处理多项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由于肝癌患者经常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在肝功能较差的状况下,一方面要处理肝脏肿瘤,一方面还要尽量保留肝脏功能,让肝癌治疗充满挑战。晚期肝癌的组合疗法,免疫治疗搭配抗血管新生标靶治疗 临床上常会使用巴塞隆纳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简称BCLC stage)」来替肝癌分期,巴塞隆纳肝癌分期系统会将患者全身健康状态、肝癌肿瘤数量及性质、肝脏残存功能分级纳入考量。 巴塞隆纳肝癌分期系统中的 BCLC stage 0 为极早期肝癌,BCLC stage A 为早期肝癌,BCLC stage B 为中期肝癌,BCLC stage C 为晚期肝癌,BCLC stage D 为末期肝癌。 较早期的肝癌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酒精注射、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等治疗。中期肝癌、晚期肝癌的患者,因为已有多颗肿瘤,且可能已侵犯肝门静脉、转移到淋巴结、或转移到远端器官,所以会需要全身性治疗。传统药物治疗的反应率较低、副作用较严重,且对仅存肝脏功能的影响较大,很多患者恐怕无法承受。 目前,「免疫治疗」搭配「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的组合疗法已成为对抗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是运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于1990 年代发现免疫检查点 PD-1,如今免疫治疗已被应用于癌症治疗。 免疫系统的 T 细胞上具有免疫检查点 PD-1,如果癌细胞上具有 PD-L1,便能与 T 细胞上的 PD-1 对接,如此一来便能抑制免疫反应,让癌细胞躲过免疫细胞的攻击。 免疫治疗药物能够与 T 细胞上的 PD-1 或癌细胞上的 PD-L1 结合,阻止PD-1 与 PD-L1 对接,免疫系统就会对癌细胞发动攻击。 另一方面,当肿瘤持续长大时,势必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氧气及养份,因此肿瘤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简称VEGF),促使周遭组织长出新生血管,以获得更丰富的血液循环。 而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的治疗机转就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结合,抑制肿瘤周遭长出新生血管。 免疫治疗搭配抗血管新生标靶治疗的组合疗法,结合了不同的机转对抗肝癌。纳入 17 个国家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组合疗法有助延长整体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无恶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维持生活品质。 巴塞隆纳肝癌分期 C 或 D 的患者若需要接受全身性治疗时,可与医师讨论,考虑使用免疫治疗搭配抗血管新生标靶药物的组合疗法。 贴心小叮咛 早期肝癌通常没有症状,需要借助腹部超音波、电脑断层等影像检查才有办法侦测到较小颗的肿瘤。 除了 B 型肝炎、C 型肝炎,如果有抽菸、脂肪肝、饮酒过量、体重过重、糖尿病等危险因子的民众,都要定期追踪、检查,才能够及早发现。提醒您,并非所有的肝癌都会让胎儿蛋白(alpha-fetoprotein,简称AFP)指数上升,所以不能只靠抽血检验喔! 面对棘手的晚期肝癌,目前已可使用结合免疫治疗与标靶治疗的组合疗法进行全身性治疗,利用不同的治疗机转对抗癌细胞,有助延长整体存活期,并维持较佳之生活品质。

国产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是危害极大的 健康 杀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80-85%[1],而NSCLC诊断时七成为晚期,其中25–40% 的NSCLC患者属于局部晚期(III期)[2-7],约 30% 的局部晚期(III期)患者属于不可手术切除[4]。对于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项临床研究:EORTC (N=331) [8],Jeremic et al (N=169)[9],Jeremic et al.(N=131)[10]均证实: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从而奠定了同步放化疗为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受到各大指南:NCCN指南、ASCO指南、ASTRO指南、ESMO指南、CSCO指南的一致推荐。近十几年来,多个临床研究也尝试改进或者优化该治疗策略,但均以失败告终。尝试的策略包括:PROCLAIM[11]研究尝试不同的化疗药物 (培美曲塞+顺铂);CALGB[12] 和CALGB (Alliance)[13] 研究尝试在放化疗前进行诱导化疗;KCSG-LU05-04[14 ]和Hanna et al[15] 研究尝试在放化疗后进行巩固化疗;SWOG[16]研究尝试加入EGFR-TKI靶向治疗;RTOG[17] 研究尝试增加放疗剂量;这些尝试均未能改善患者生存且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因此III期不可切除的NSCLC的同步放化疗标准方案一直未被修改或更新。

直到最近,随着以PD-1/PD-L1抗体等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出现,极大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特别是免疫治疗在III期NSCLC的首次 探索 -PACIFIC研究[18]的成功,标志着免疫治疗成功突破局部晚期肺癌治疗瓶颈,实现抗击肺癌的“诺曼底登陆”,改写了治疗指南。

PACIFIC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降低了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32%的死亡风险,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个月18,3年总生存率(OS)更是高达57%[19],预期5年生存率将超过50%。随着PD-L1免疫疗法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的希望。

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的PACIFIC模式已被美国NCCN指南列为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

基于PACIFIC模式,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进一步优化策略也在研究之中,包括:PACIFIC 2 研究[20]尝试在放化疗阶段就联合免疫治疗,后续给予免疫治疗进行巩固;DETERRED研究[21]尝试在放化疗阶段联合免疫治疗,后续给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行巩固;NICOLAS研究[22] 尝试在放化疗前先进行诱导免疫治疗;AFT-16研究[23]尝试在放化疗前先进行诱导免疫治疗,完成放化疗后继续免疫治疗进行巩固治疗。相信随着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患者的生存将进一步延长,其最终成为慢性病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Research UK. Lung Cancer Risk Factors.

. Accessed November 2017;

2. Aupérin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2181–2190;

3. Provencio M, et al. J Thorac Dis. 2011;3:197–204;

4. Scorsetti M, et al. Radiat Oncol. 2010;5:94–102;

5. Fournel P,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5910–5917;

6. Johnson DH. Chest. 2000;117:123S–126S;

7.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SCLC survival rates by stage.

. Accessed November 2017;

8. Schaake-Koning 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524–530;

9.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5;15:452–458;

10. Jeremic B, et al. J Clin Oncol. 1996;14:1065–1070

11. Senan S, et al. J Clin Oncol. 2016;34:953–962;

12. Vokes EE, et al. J Clin Oncol. 2007;25:1698–1704;

13. Lilenbaum 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10:143–147;

14. Ahn JS, et al. J Clin Oncol. 2015;33:2660–2666;

15. Hanna N,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5755–5760;

16. Kelly K, et al. J Clin Oncol. 2008;26:2450–2456;

17. Bradley JD, et al. Lancet Oncol. 2015;16:187–199

18. Antonia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20):1919–1929;

19. Gray JE, et al. 2019 ASCO Abstract 8526

20. Identifier: NCT03519971

21. Liu S, et al. Presented at WCLC 2018. #

22. Peters S, et al. Presented at ASCO 2018. #8510.

23. Ross HJ, et al. ASCO 2018. Abstr TPS8585. NCT03102242

2021年,普罗亭紧密追踪科学研究方向和实验技术手段的革新和方向,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学术机构建立的广泛合作,完成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谱流式相关项目。 截至2021年12月,普罗亭助力合作伙伴发表SCI文章28篇,影响因子总计355分,平均影响因子分,其中超过40%的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分 ,这些文章的发表为生命科学和精准医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值此我选出2021年普罗亭部分合作高分文章,希望能给大家2022年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人朗格汉斯细胞发育和功能异质性研究

2021年10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团队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李潇研究员 合作在《 Immunity 》 杂志发表题为"Distinct human Langerhans cell subsets orchestrate reciprocal functions and requir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在人表皮原代LC和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衍生的LC(HSC-LC)中发现了LC的四个亚群并绘制出完整的LC发育分化轨迹。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LC亚群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变化,发现LC和T细胞之间通过RANKL-RANK和PD-L1/PD-1/CD80轴调节皮肤的炎症应答。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具有不同表型的人LC亚群,并系统研究了不同LC亚群的发育分化途径,以及不同LC亚群的免疫应答差异和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型和功能改变。

新冠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有效人群筛选

本研究通过对SARS-CoV-2沉默感染阶段(silent SARS-CoV-2 infection stage, SSIS)的队列研究,通过整合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转录组测序(RNA-seq)和血浆微量蛋白的Olink检测技术,分别从从单细胞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血浆蛋白质组三个维度阐释区分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免疫学差异。研究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中具有特有的免疫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分化阻滞,淋巴细胞的耗竭和免疫抑制。随后通过临床特征结合转化,研究发现STC1和MMP-1两种因子水平可以较好的将两种无症状感染者区分开,帮助临床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该研究通过对新冠疾病发展机制的理解,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及在更早阶段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阻断其进展为确诊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点击此阅读原文 详解

ILC2诱导肝癌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鉴定了肝癌微环境诱导的非常规ILC2细胞亚群,并研究了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KLRG1-ILC2亚群显示趋化因子的产生升高,包括CXCL2和CXCL8,它们反过来招募嗜中性粒细胞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导致肿瘤进展和复发。 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以ILC2为靶点的肝癌免疫治疗新疗法。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GDF15可通过CD48诱导肝细胞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基于软骨肉瘤患者的疾病分型分级进行有效人群筛选

2021年12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叶招明、李冰皓教授团队 在肿瘤学权威期刊《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Fresh tissue 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s immune classification and suggests immunotherapy candidates for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从单细胞水平对普通型软骨肉瘤进行了免疫分型,发现普通型软骨肉瘤中存在“免疫衰竭”亚型,且临床治疗中使用PD-1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患者均符合该亚型,其机制包括肿瘤IDH1/2突变导致肿瘤局部趋化因子浓度升高促进免疫细胞的归巢和识别。 该 研究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在观察到临床现象之后,利用充足的临床资源分析罕见肿瘤的免疫学特征,发现部分普通型软骨肉瘤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进而研究可能机制,为该难治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带来全新的思路。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后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

2021年1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曹红翠教授 团队在生物医学杂志《 Theranostics 》上发表论文”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modulation of recruit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 high-dimensional analysis study“。

该研究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首次系统绘制了小鼠肺部免疫细胞,特别是招募的MNPs在ALI发生发展及MSC移植治疗后动态变化图谱。MSC治疗不仅调节MNPs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还调节其分化以及抗原递呈功能。 该研究为基于ALI肺组织招募MNPs的MSC治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为MSC治疗ALI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不同肺部疾病患者的外周免疫状态剖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图谱研究

该研究就结核病、艾滋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了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团队首次使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对来自于艾滋病、结核病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多个队列的患者外周血进行了免疫学的表征及分析,首次揭示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CD3+CD19+淋巴细胞新亚群及功能,并基于质谱流式(CyTOF)的多参数同步检测研究,更深入地分析了各个功能指标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免疫检查点受体、活化分子等在该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致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在HIV-MTB 合并感染中,该探索有助于科研开发HIV、MTB及HIV-MTB合并感染的靶向治疗药物或新策略。

2021年,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平台(CyTOF),普罗亭助力多项研究项目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展示了普罗亭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强大的生信分析实力。2022年普罗亭将不断完善质谱流式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助力更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进,助推质谱流式检测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我们客户文章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在文末留言互动,我们统计后会整理打包发送给您 。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同学在2022年都能如愿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中药治疗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广东省医药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智勇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药作为治疗疾病最主要的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是有必要和可能的。陈智勇: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在研究方面给予我们一定政策支持,帮助我们进行中药研发。根据目前国家公布了一些正在积极研制研究新冠肺炎的药物。比如黄芩的抗炎作用、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等等。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进针对一些中药的临床研究方面去开展。现在包括我刚才提到的连花清瘟胶囊在内也是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当中。

在此前发布的广东中医药助力精准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将“四诊”和“四论”融入中医药防治体系。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健康科技创新联盟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及广东省中医院等科研力量,强化中医药科研攻关。

比如,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动态管理办法,中药饮片是指用于人体直接吸收给药。广东拥有中药材种植基地185个,饮片生产企业126家。截至目前,广东已有9个饮片品种通过中药饮片的全过程控制注册或备案或全过程控制标准鉴定、评审和现场检查。中药饮片全过程质量标准发布工作是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饮片专项研究小组承担任务之一。

积极推进中西医联合救治,提高救治效率。在国家和省专家组指导下,指导各地及时制定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努力提高治愈率和病亡比率,降低病死率。在开展临床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中西医联合攻关和应用,推动中医药治疗手段由“单方使用”向“系统联动”转变。加大中西医合作力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中指出,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证候及气候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1)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2)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2-1)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基础方剂: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各一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清肺排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2袋,一日2次。疗程3~6天。(2-2)轻型①寒湿郁肺证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推荐处方:寒湿疫方基础方剂: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服法:每日1剂,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②湿热蕴肺证临床表现: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后下)、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服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3)普通型①湿毒郁肺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基础方剂:麻黄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甘草1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日2次。疗程7~14天,或遵医嘱。②寒湿阻肺证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③疫毒夹燥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紧。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基础方剂:麻黄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参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叶15g、黄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连花清瘟颗粒服法: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疗程7~10天。连花清瘟胶囊服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4)恢复期①肺脾气虚证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②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虚无力。推荐处方: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5g、西洋参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叶10g、桑叶10g、芦根15g、丹参15g、生甘草6g。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

一、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藿香正气、连花清瘟、安宫牛黄、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等多个中成药首次被推荐使用。二、国家卫健委《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推荐流感中医治疗方案:风热犯卫的主症为: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推荐的常用中成药有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热毒袭肺的主症为: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常用中成药为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 索引序列
  • 治疗hiv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 紫杉醇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肝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国产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中药治疗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