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六顶帽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六顶帽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六顶帽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六顶思考帽是“创新思维学之父”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 (Dr. Edward deBono,另译爱德华·德·波诺) 被誉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考方式的缔造者”,是举世公认的创造思维学领域和思维训练学领域的权威,被尊为“创新思维学之父”。 1933年出生于马耳他。获得牛津大学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第一次把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思维训练领域的国际权威。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世界企业界拥有广泛影响。 德·博诺是横向思维理论的创立者。“横向思维”一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已经被收入《牛津英语大词典》、《朗文词典》。 德·博诺博士一生著书68部,其中《我对你错》一书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推荐。1990年主持了韩国汉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德·博诺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创造力和新思维的象征。 德·博诺已出版的著作有62种,其代表作《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法》被译成37种语言,行销54个国家,在这些国家的企业界、教育界和政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肯定。长期以来,德·博诺思维作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活的决策指南,一直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工具,国际思维大会由于德·博诺对人类思维的杰出贡献而授予他“先驱者”称号 。 本书简介: 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使用以下六种基本思维模式: 白色思考帽: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戴上白色思考帽,人们思考的是关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 红色思考帽:红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红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人们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黄色思考帽:黄色代表价值与肯定。戴上黄色思考帽,人们从正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 黑色思考帽:戴上黑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的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蓝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规划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 绿色思考帽:绿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征勃勃生机。绿色思考帽寓意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等功能。 思考: 六顶思考帽,每个颜色代表了一种思考类型:白帽和红帽,代表思考时的客观和主观;黑帽和黄帽,代表批判态度和乐观精神;蓝帽和绿帽,代表思考过程中的程序化和创造力。它们能为混乱的思考,绘制出一张精密的导航图。 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六顶思考帽的主要目的是帮我们简化思考过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不需要循规蹈矩。你可以只用一顶思考帽,也可以按照自己设置的顺序使用其中几个。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六顶思考帽创新思维论文

六顶思考帽子:一、我了解了什么? 1、关于帽子的定义: 白色思考帽: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代表着事实和资讯。 红色思考帽:红色是情感的色彩。直指我们的感觉、直觉和预感。 绿色思考帽:绿色是春天来到时,争奇斗艳的美妙色彩。那是创意的颜色。 蓝色思考帽: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笼罩四野。在控制着事物的整个过程。 黄色思考帽:黄色是顶乐观的帽子。它代表着与逻辑相符合的正面观点。 黑色思考帽:黑色是阴沉的颜色。它意味着警示与批判。 2、帽子隐含的内容:       思考帽其实是一种平行思维模式,也是横向思维方式,金字塔原理里面的结构思维主要阐述的是纵向思维模式,只是在当中说出了横向思维的概念介绍了横向思维,六顶思考帽是更加详细的阐述了横向思维的具体方法,它代表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让人们更加能够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去思考,也就是专注于“能够怎么样?”而不是纠结于“是什么?”,从而大大提升了人们做决策的效率,试想一下一个场景: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知道线路如何规划的时候,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判断,然后会产生争论,可是此时如果有一张地图,上面详细标记了线路交通、路线拥堵、各种标志性建筑名称等等详细的信息,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就能更加理性的做出判断了,这个地图其实就是六顶思考帽。3、六顶思考帽的关键难点:       其实运用六顶思考帽的关键难点并不是了解每顶帽子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而是如何将它们有效的进行排列组合好,从而发挥巨大的功效,例如图片里面所展示的就是开会的时候所需要的掌握的典型帽子顺序:白(陈述事实)---绿(提出建议)---黄(列举优点)---黑(列举缺点)---红(直觉判断)---蓝(归纳总结)其实帽子的颜色代表了问话的顺序,我们现在的沟通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不会问问题,尤其是开会或者需要做出集体决策的时候,问问题一般都是成了领导最头疼的问题,问的不好会就白开了,会上会出现频繁的争吵,大家关注的焦点比较凌乱,那么六顶思考帽的这个顺序流程其实就是控制你问问题的方向,让你准确把握你要问问题的焦点在哪里。 二、我的感受是什么?       我感觉解决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管理方面的困惑,更多的是喜悦的情绪,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才能彻底的弄懂这个思维原理,对于如何灵活的将帽子顺序放入不同的场景当中还存在很多的焦虑和困惑。 三、对我工作的指导意义如何?       我是负责培训工作的,准确的说其实是企业的一名教练员,那么教练最重要的就是懂得问话的技巧,这个在企业里面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其实管理是否有效更多的取决于对方是否接受你的观点意见,这个不仅仅是通过指令传达的,对于那种有着明确标准的工作,可以通过指导式的沟通完成,给出标准,反复检查,落实效果,可是更多的工作是需要开创的,并没有标准答案,领导个人的意见也不见得就是最终正确的标准和结论,有很多的领导都犯了“一言堂”的错误,直接给出自己的意见去指导员工行动,而不是引导员工自己寻求答案,所以导致员工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思维是被动的,要么就是执行效果不好,要么就干脆敷衍了事不愿意执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度授权,过分相信下属的能力,完全没有任何过程引导的交办事务,这样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能力稍微欠缺的下属无法按照既定的轨迹执行指令,从而导致失败,这两种管理误区似乎在企业管理方面经常有人会不小心踩进去。         所以六顶思考帽对我个人更多的指导意义是要用正确的沟通流程和思维方式去引导自己的团队达成共识,例如可以采用教练式沟通序列的思考帽子流程来做: 1、红(你对这次表现什么感觉?做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价。) 2、白(你能举例/数据证明你的感觉是对的吗?) 3、黄(你觉得对你有哪些积极的因素?对你的帮助是什么?) 4、黑(你觉得自己表现不足在哪里?还有什么欠缺?哪里需要改进?) 5、绿(那以上问题如何改进?你有什么好方法么?) 6、蓝(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重来一次,你觉得会如何做?总结一下你的做法。) 这个顺序就是典型的教练式沟通序列,这也是许多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沟通序列,他能激发员工的思维动力,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说到一个原则:人都有自足的天性,不是你教会别人什么,而是你在提醒他本来就会什么。这个就是管理的高境界,我想对我的管理思维有很多的帮助。 四、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如何进行运用: 1、确定一个需要突破的管理方面的难题项目,例如:如何提升培训效率,更高效的传递政策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2、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例如:明确沟通的目标/愿景规划、给出具体的条件和资源、确定沟通的六个顺序:白绿黄黑红蓝(会议序列)。 3、做好问题之间的承接和转化工作,这个需要经验,不过可以尝试着不断改善,在会议结束后用教练序列来进行回顾总结:红白黄黑绿蓝(教练序列)。 4、认真的倾听,不要打断,要记住原则:每个人都是极具天赋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观点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只需要罗列出来,做好排序。 5、深度沟通,对于没有回答完整的问题要深入追问,原则就是不要让话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一定要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动作,例如执行的步骤:123等,能够变成动作的也就是最终可执行的。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在我国,常规的机械设计与国外相比,缺少了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常规中走出来,挖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我们的创新设计能力,走一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关键字:机械;创新设计;创新思维1.机械创新设计(1)机械创新设计是设计人员针对新的或预测的需求,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智慧,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理论、方法和原理,进行新的构思,设计和制造出新颖、,有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装置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因此,人的创新思维在创新设计中占主导地位。(2)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始于形象思维,再经过逻辑推理和判断及相应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产生设计方案,然后进一步将方案具体化,即建立新的结构和机械系统等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和技术细节的设计。创新设计反映出的是和谐统一的技术美。(3)机械创新设计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和产品,以满足新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机械创新设计过程、目标及特点 机械创新设计过程根据设计任务及要求确定机械结构类型、机构运动尺寸及机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参数,这便形成了机械设计的优选方案,而后进入机械结构创新设计阶段。机械创新设计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其过程没有多大差异,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 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1)机械创新设计是多门科学技术交叉、渗透、融合的产物;(2)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及判断,并运用创造性及发散思维的方法而后实现的;(3)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经验、灵感与想象力的系统中搜索并优化出的全新设计方案;(4)机械创新设计是多次反复,多级筛选的过程,每一设计阶段都有其特定内容及方法,各阶段之间又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系统。3.机械创新设计思维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脑思维反应场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要创造,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创造性思维就是“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观念”;创造性思维是新颖独到的信息加工艺术,是人脑的各种思维活动形式和思维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进行的有机结合的高级整体过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在设计领域常用的逻辑思维,其主要在于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而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通常没有固定的延伸方向,它更加强调直观、联想、幻想和灵感,所以创新设计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所产生的。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关键是想法,创新来自前所未闻所以那就是发现

六顶思考帽教你写毕业论文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听到说有些会议是喋喋不休,吵吵不停,议而不决的,毫无进展,毫无用处,真的就没有一个好的会议模式来影响和理论支持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名鼎鼎的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是“创新思维学之父”爱德华·德·博诺(Edwardde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关于作者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另译爱德华·德·波诺)被誉为“20世纪改变人类思考方式的缔造者”,是举世公认的创造思维学领域和思维训练学领域的权威,被尊为“创新思维学之父”。 1933年出生于马耳他。获得牛津大学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第一次把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思维训练领域的国际权威。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在世界企业界拥有广泛影响。 德·博诺是横向思维理论的创立者。“横向思维”一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已经被收入《牛津英语大词典》、《朗文词典》。 主要内容 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使用以下六种基本思维模式: 白色思考帽 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戴上白色思考帽,人们思考的是关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 绿色思考帽 绿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征勃勃生机。绿色思考帽寓意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等功能。 黄色思考帽 黄色代表价值与肯定。戴上黄色思考帽,人们从正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 黑色思考帽 戴上黑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的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红色思考帽 红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红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人们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蓝色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规划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 德·博诺博士一生著书68部,其中《我对你错》一书受到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推荐。1990年主持了韩国汉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德·博诺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创造力和新思维的象征。 德·博诺已出版的著作有62种,其代表作《六顶思考帽》和《水平思考法》被译成37种语言,行销54个国家,在这些国家的企业界、教育界和政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肯定。长期以来,德·博诺思维作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活的决策指南,一直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工具,国际思维大会由于德·博诺对人类思维的杰出贡献而授予他“先驱者”称号。 主要应用 六顶思考帽是平行思维工具,是创新思维工具,也是人际沟通的操作框架,更是提高团队智商的有效方法 [2]  。 六顶思考帽是一个操作简单、经过反复验证的思维工具,给人以热情,勇气和创造力,让每一次会议,每一次讨论,每一份报告,每一个决策都充满新意和生命力。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人们: 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聆听别人的观点; 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创造高效能的解决方案。 用“平行思维“取代批判式思维和垂直思维。 提高团队成员的集思广益能力,为统合综效提供操作工具。 六顶思考帽是德·博诺博士在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成果,一经发表便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1984年首次个人承办奥运会成功并获得1.5亿美元巨额利润的美国商人彼德·尤伯罗斯,将自己的超凡成就归功于水平思考法引发的新观念和新想法,他曾参加过德·博诺博士举办的青年总裁组织(YoungerPresidentOrganization)六顶思考帽培训班。1996年的美国联邦法律大会邀请德·博诺讲授六顶思考帽,听众是来自52个联邦国家和被邀请国家的2300多名高级律师、法官和知名人士。美国军方也认识到德·博诺博士以六顶思考帽为代表创新思维工具的价值。海军上将CavyAdmiral请其担任顾问,为全球热点政治谈判提供咨询。20名将军在纽波特的罗德岛开会,邀请德·波诺博士参加,用创造性思考工具讨论YZK的结果,他是参加会议的惟一普通公民和外国人。甚至连白宫也在推广德·博诺的水平思维方式。联合国的国际创新中心纽约分部曾邀请德·博诺对其职员进行训练六帽课程,希望能激发新思路、新想法。 应用流程 下面是一个六顶思考帽在会议中的典型的应用步骤: 1、陈述问题(白帽);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绿帽); 3、评估该方案的优点(黄帽); 4、列举该方案的缺点(黑帽); 5、对该方案进行直觉判断(红帽); 6、总结陈述,做出决策(蓝帽)。 实际运用 绿色帽子和蓝色帽子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绿色思考帽十分自由活跃,而且可以天马行空。蓝色思考帽却旨在控制和指引思考过程的方向。 一、绿色思考帽 想象草地、树木、蔬菜和生长。想象活跃的生长和丰收。想象发芽和分出枝杈。 绿色帽子是“活跃的”帽子。 绿色帽子是用来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事实上,绿色帽子包含了“创造性”一词本身的含义。 1.创造性思考意味着带来某种事物或者催生出某种事物,它与建设性思考相似。绿色帽子关注的是建议和提议。 2.创造性思考意味着新的创意、新的选择、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发明。这里的重点在于“新”。 白色帽子罗列出信息。红色帽子允许我们表达感觉。黑色帽子和黄色帽子处理逻辑判断。因此,轮到绿色帽子来展开实际行动,戴上绿色帽子就必须提出建议。 当你被要求戴上绿色帽子的时候,你就要提建议、出主意。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对事物做出被动反应。 与黄色帽子和黑色思考帽者不同,绿色思考帽者不必为自己的建议或主意提供逻辑理由,只要提出主意以供进一步检验就足够了。 绿色帽子的五个主要用途如下: 考察 白色帽子用可获得的信息来考察情况。绿色帽子则用主意、概念、建议和可能性来考察情况。 提出建议 绿色帽子用来提出任何一种类型的提议和建议。这些建议并不非得是新的创意。它们可以是行动的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的决定。戴上绿色帽子,可以进行各种积极活跃的思考。当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该戴上绿色帽子进行思考了。 寻找其它的选择 如果已经给出了一个解释,或者已经讨论了行动的方案,那么这时可以要求大家戴上绿色帽子寻找进一步的解释和其他的选择。还可能有哪些解释?还能做哪些事情?在采取行动之前,绿色帽子旨在为我们拓宽选择的范围。至于对这些选择进行评估,那就是黄色帽子和黑色帽子的任务了。 提出新的创意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完全崭新的创意。当老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没有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进行真正的创造性思考或水平思考了,这种思考正是绿色帽子扮演的基本角色。如果你要求某个人对某件事进行绿色思考帽,那么你就是在要求他超越既定范围,提出崭新的创意。你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产生出创意,但至少可以要求别人做出尝试。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本书后面介绍的水平思考技巧,以便产生出新的创意。 激发 戴上绿色帽子,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试验性的主意,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主意能否行之有效。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激发,激发不一定要是有用的主意,激发只是用来帮助我们脱离常规的思考轨道,从而以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事物。本书后面将介绍激发的技巧。 行动和活力 绿色思考帽的特征就是行动和活力。一个画家站在一幅空白的画布面前,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行动。这个行动可能是勾画一个草图,或者是往画布上洒一些颜料。出现空白的时候就是需要主意的时候,空白的状况需要绿色思考帽,因循守旧或停滞的状况也需要绿色思考帽。 二、蓝色思考帽 想象蓝天。天空高高在上,如果你飞翔在天空,就可以俯瞰一切事物。戴上蓝色帽子就意味着超越于思考过程:你正在俯瞰整个思考过程。蓝色帽子是对思考的思考。 蓝色帽子意味着回顾对思考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它控制着思考过程。蓝色帽子就像是乐队的指挥一样。戴上其他五顶帽子,我们都是对事物本身进行思考,但是戴上蓝色帽子,我们则是对思考进行思考。 戴上蓝色帽子的人会从思考过程中退出来,以便监督和观察整个思考过程: 1.我们现在到了哪里? 我们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方? 问题焦点是什么? 我们还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旨在明确我们此时此刻的思考是在做什么?我们是在漫无目的地闲逛呢,还是正在努力做什么呢? 2.下一步是什么? 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 蓝色思考帽者可能建议换上另外一顶帽子来思考,或者做出总结,或者明确思考的焦点。当大家看起来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有必要提出指导建议了。也许每个人对下一步该做什么有不同的意见,这时就需要做出决定。如果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该做什么,那就直接进入到下一步。 3.思考的程序 除了确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外,蓝色帽子还可以用来设计整个思考过程的程序,亦即对不同的思考步骤做出日程安排或使用顺序。这通常是在会议开始时进行,但也可用于任一时刻。思考程序可以涵盖整个会议过程,也可以只用于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在有些情况下,思考程序由六顶思考帽的使用顺序构成。 蓝色帽子旨在正式地对待思考。就像电脑程序设计师为电脑设计程序一样,蓝色帽子也为思考过程设立程序。 4.总结 在思考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参与思考的成员都可以戴上蓝色帽子并要求做出总结。 “我们现在进行到哪里了?我们走得有多远?我们能总结一下吗?” 这个总结可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成就感,也可能会显示出到大家的思考仍毫无成果。总结还有助于澄清各个不同的看法。 5.观察和评论 蓝色思考帽者超越了思考过程,并俯瞰着所发生的一切。因此,蓝色思考帽者负责观察和评论。 “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为会议的目标争论不休。” “我们本来是要考虑好几个方案的,可现在只讨论了一个方案。” “今天早上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红色思考帽。” 蓝色帽子的功能是使思考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思考行为。思考行为是有效的吗? 6.蓝色思考帽的错误用法 在实践中,其实有很多人已经在运用蓝色思考帽,只不过他们不直接这么说罢了。但是,明确地把它说出来会更有效。应该避免滥用蓝色帽子,如果每隔几分钟就中止会议做一个蓝色帽子评论,很容易惹恼大家,偶尔使用会更加有效 应用步骤 用“六顶思考帽”来考虑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会起到意外的效果。 运用“白色思考帽”来思考、搜集各环节的信息,收取各个部门存在的问题,找到基础数据。 戴上“绿色思考帽”,用创新的思维来考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思考,而是各层次管理人员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大家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办法、好的建议、好的措施。也许这些方法不对、甚至无法实施。但是,运用创新的思考方式就是要跳出一般的思考模式。 接着,分别戴上“黄色思考帽”和“黑色思考帽”,对所有的想法从“光明面”和“良性面”进行逐个分析,对每一种想法的危险性和隐患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切合点。“黄色思考帽”和“黑色思考帽”这两种思考方法,就好像是孟子的性善论和性恶论,都能进行否决或都进行肯定。 到了这个时候,再戴上“红色思考帽”,从经验、直觉上,对已经过滤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做出决定。 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应随时运用“蓝色思考帽”,对思考的顺序进行调整和控制,甚至有时还要刹车。因为,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会进入死胡同。所以,在整个思考过程中,应随时调换思考帽,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分析 作为思维工具,六顶思考帽已被美、日、英、澳等50多个国家政府在学校教育领域内设为教学课程。同时也被世界许多著名商业组织所采用作为创造组织合力和创造力的通用工具。这些组织包括:微软,IBM,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波音公司,松下,杜邦以及麦当劳等等。例如: 德国西门子公司有37万人学习德·博诺的思维课程,随之产品开发时间减少了30%。 英国Channel4电视台说,通过接受培训,他们在两天内创造出新点子比过去六个月里想出的还要多。 英国的施乐公司反映,通过使用所学的技巧和工具使他们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 芬兰的ABB公司曾就国际项目的讨论花了30天的时间,而今天,通过使用平行思维,仅用了2天。 通过使用六顶思考帽,将会议时间减少80%,并改变了他们在欧洲的文化。 麦当劳日本公司让员工参加“六顶思考帽”思维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员工更有激情,坦白交流减少了“黑色思考帽”的消极作用。 在杜邦公司的创新中心,设立了专门的课题探讨用德·博诺的思维工具改变公司文化,并在公司内广泛运用“六顶思考帽”。 通过六顶思考帽的训练可以掌握: 如何指导更加集中、高效的会议 如何在大多数人只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机会 如何从全新和不寻常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如何培养协作思考 如何减少交互作用中的对抗性和判断性思考 如何采用一种深思熟虑的步骤来解决问题和发现机会 如何创造一种动态的、积极的环境来争取人们的参与 如何解决问题时发现不为人注意的、有效的和创新的解决方法 如何为公司贯彻解决方案的简单易行的工具 高度集中与高效会议的方法 如何在多数人只能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到机会 如何发现一个问题的新的角度,从而找到商业机会 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技能 培养团队的协同思维能力 减少沟通中对抗的方法 如何创建动态的、积极的环境争取人们参与 如何有效地提高创造能力 将解决方案轻松贯彻下去的方法 执行能力 六帽法思维是革命性的,因为它把我们从思辨中解放出来,帮助人们把所有的观点并排列出,然后寻找解决之道。 使用六帽法,我们可以理清思考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可以集中考虑风险因素,其次是利益,然后是感受等等。 我们可以让一个人戴上帽子采用某种思维或者摘下帽子结束思考。六帽法使我们能够简单并礼貌的鼓励思考者在每个思考过程采用相等的精力,而不是一直僵化的固定在一种模式下。 六帽法思维被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采用。世界上55个国家,超过150万人成功地完成了六顶思考帽研修班课程。 作用和价值: 1.这种思维区别于批判性、辩论性、对立性的方法,而是一种具有建设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思维管理工具。 2.它使思考者克服情绪感染,剔除思维的无助和混乱,摆脱习惯思维枷锁的束缚,以更高效率的方式进行思考。 3.用六种颜色的帽子这种形象化的手段使我们非常容易驾驭复杂性的思维。 4.当你认为问题无法解决时,“六顶思考帽”就会给你一个崭新的契机。 5.使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很和谐地组织在一起。避免人与人之间的对抗。 6.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最后去寻找答案。 7.避免自负和片面性。六顶帽子代表了六种思维角色的扮演它几乎涵盖了思维的整个过程,既可以有效地支持个人的行为,也可以支持团体讨论中的互相激发。 使用者: 六顶思考帽经历了从理论到课程化开发的过程,可作用于企业的会议、决策、沟通、报告甚至影响个人生活,很多企业评价六顶思考帽的推行改善了企业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

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运用德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扩展资料

对六顶思考帽理解的最大误区就是仅仅把思维分成六个不同颜色,对六顶思考帽的应用关键在于使用者用何种方式去排列帽子的顺序,也就是组织思考的流程。

只有掌握了如何编织思考的流程,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六顶思考帽的应用方法,不然往往会让人们感觉这个工具并不实用。而帽子顺序的编制仅通过读书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

帽子顺序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写文章的时候需要事先计划自己的结构提纲,自己不会写得混乱,一个程序员在编制大段程序之前也需要先设计整个程序的模块流程,思维同样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顶思考帽(思维训练模式)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是对过去230多年来人类思维方法最重大的变革。思考就是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清醒的意识,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去思考,从而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所谓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进使用以下六种基本思维模式:白色思考帽: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代表信息、事实和数据;努力发现信息和增强信息基础是思维的关键部分;使用白帽思维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平行地排列信息上,要牢记三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什么信息?我们还需要什么信息?我们怎么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种类包括确凿的事实、需要验证的问题,也包括坊间的传闻以及个人的观点等等。如果出现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将不同的观点平行排列在一起。如果说这个有冲突的问题尤其重要,也可以在稍后对它进行检验。思考的真谛:白色思维可以帮助你做到像电脑那样提出事实和数据;用事实和数据支持一种观点;为某种观点搜寻事实和数据;信任事实和检验事实;处理两种观点提供的信息冲突;评估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区分事实和推论;明确弥补事实和推论两者差距所需的行为。黄色思考帽:黄色代表阳光和乐观,代表事物合乎逻辑性、积极性的一面;黄色思维追求的是利益和价值,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使用黄色思维时,要时刻想到以下问题:有哪些积极因素?存在哪些有价值的方面?这个理念有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这样可行吗?思考的真谛:通过黄色思维的帮助,可以让我们做到深思熟虑,强化创造性方法和新的思维方向。当说明为什么一个主意是有价值的或者是可行的,必须给出理由。黄帽的问题是“优点是什么”或“利益是什么”。黑色思考帽:黑色是逻辑上的否定,象征着谨慎、批评以及对于风险的评估,使用黑帽思维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发现缺点,做出评价。思考中有什么错误?这件事可能的结果是什么?黑帽思维有许多检查的功能,我们可以用它来检查证据、逻辑、可能性、影响、适用性和缺点。思考的真谛:通过黑色思维也可以让你做出最佳决策;指出遇到的困难;对所有的问题给出合乎逻辑的理由;当用在黄色思维之后,它是一个强效有力的评估工具;在绿色思维之前使用黑色思维,可以提供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而言之,黑帽子问的是“哪里有问题”。红色思考帽:红色的火焰,使人想到热烈与情绪。是对某种事或某种观点的预感、直觉和印象;它既不是事实也不是逻辑思考;它与不偏不倚的、客观的、不带感情色彩的白帽思维相反。红帽思维就像一面镜子,反射人们的一切感受。思考的真谛:使用红色思维时无须给出证明,无须提出理由和根据。红色思维可以帮你做到:你的情感与直觉是什么样,你就怎么样将它们表达出来。在使用红帽思维时,将思考时间限制在30秒内就给出答案。红帽的问题是:我对此的感觉是什么?绿色思考帽:绿色是有生命的颜色,是充满生机的,绿色思维不需要以逻辑性为基础;允许人们做出多种假设。使用绿色思维时,要时刻想到下列问题:我们还有其他方法来做这件事吗?我们还能做其他什么事情吗?有什么可能发生的事情吗?什么方法可以克服我们遇到的困难?绿色思维可以帮助寻求新方案和备选方案,修改和去除现存方法的错误;为创造力的尝试提供时间和空间。思考的真谛:绿色思维激发行动的指导思想,提出解释,预言结果和新的设计。使用绿色思维,我们寻找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新颖的念头。用一句话来说,与绿色思维密切相关的就是“可能性”。“可能性”也许就是思维领域中最重要的词语。可能性包括了在科学领域使用假设的工具。可能性为人类感知的形成、观点与信息的排列提供了一个框架,包括了不确定性的存在,可能性也允许想象力的发挥。绿色思维提出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的问题。 蓝色思考帽: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有纵观全局的气概。蓝色思维是“控制帽”,掌握思维过程本身,被视为“过程控制”;蓝色思维常在思维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是使用。我们能够用蓝帽来定义目的、制定思维计划,观察和做结论,决定下一步。使用蓝色思维时,要时刻想到下列问题:我们的议程是怎样的?我们下一步怎么办?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哪一种帽子?我们怎样总结现有的讨论?我们的决定是什么?思考的真谛:蓝色思维可以让你发挥思维促进者的作用;集中和再次集中思考;处理对特殊种类思考的需求;指出不合适的意见;按需要对思考进行总结;促进团队做出决策。用蓝帽提问的是“需要什么样的思维”、“下一步是什么”、“已经做了什么思维”。但我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戴哪顶帽子。一个团队的成员常常在同一时刻戴着不同颜色的帽子,因此导致我们的大量思想混乱,相互争吵和错误的决策。“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使我们将思考的不同方面分开,这样,我们可以依次对问题的不同侧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考虑。就像彩色打印机,先将各种颜色分解成基本色,然后将每种基本色彩打印在相同的纸上,就会得到彩色的打印结果。同理,我们对思维模式进行分解,然后按照每一种思维模式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最终得到全方位的“彩色”思考。

直觉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动画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知道动画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吗?参考文献的格式又是怎么写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动画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1]侯易.面向紧急疏散的群体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2]闫苑.浅析超级市场的安全疏散[J].安防科技.2003,(10):13-16

[3]侯易.面向紧急疏散的群体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

[4]孙剑,李克平.行人运动建模及仿真研究综述[J].计算机仿真.2008,25(12):12-16

[5]郭鹤.动态仿真建模环境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2):127-129

[6]阎高伟,李闯勤,石兵.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群体优化算法[J].控制工程.2012,19(6): 1238-1243

[7]冯康.认知科学的发展及研究方向[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5):906-916

[8]李红松,李靖,陈少柯,张智鹏,丁刚毅.一个用于非自治人群仿真的交互式人群编辑系统[C].第五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大连.2008

[9]郭瑞林,赵克勤.同异联系度不确定势的演变及其势差与势能[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10届全国学术年会.广州.2003

[10]李海燕,冯春,张怡.基于FCM的灾难救援团队中快速信任的推理分析[J].工业工程.2012,15(6): 132-138

[1] 施捷鹏.世上“怪兽”知多少?[J].黄金时代(学生族), 2007(5)47-49

[2] 孙立军,马华.美国迪斯尼动画研究[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5: 183-187

[3] 维·李明.欧洲传统神话的发展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10(06)21

[4] 刘法民.怪诞的美学研究与兴起[J].哲学动态,2006(11)57-58

[5] 董强.逸趣横生的日本妖怪文化[J].百科知识,2011(18)57-59

[6] 叶春生.日本妖怪学[J].民俗研究,2004(1)155-157

[7] 鸟山石燕.图解百魅夜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4-38

[8] 维克多·雨果.《克伦威尔》序言[M].柳鸣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0-78

[9] 阿兰·邓迪斯.美国的民俗感念[M].卢晓辉.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5: 118-121

[10] 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1] 金凯.中国传统纹样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16)185

[12] 张帆.论民族化特征在三维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运用[J].电影评价,2012(1)34-35

[13] 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4] 颜文娟.电影《怪兽大学》的美学观[J].艺术教育,2014(1)133

[15] 邢晋.《魔戒之王》的原型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16] 庞理科,韦凯.解析民族元素在动画原画创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22)60-62

[17]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4

[18] 石川祯浩.晚晴“睡狮”形象探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96

[19] 麦克考尔.怪诞艺术美学[G].茶健,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2010: 11-17

[20] 小松和彦.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J].日本研究,2011(4)42-45

[21] 庞理科,韦凯.解析民族元素在动画原画创作中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22)60-62

[22] 王罗成.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5)184

[1]王江龙.三维网格模型压缩算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1(2).

[2]莫天立.三维多媒体流网格数据压缩技术[D].东北大学,2011.

[3]许敏.三维网格模型压缩技术研宄[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

[4]赵向军,路梅,叶澄清.三维网格动画的几何视频压缩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 54-58.

[5]MAMMOU K. Compress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3D Meshes[J]_ 2008.

[6]Gu X,Gortler S J,Hoppe H. Geometry images[C]//ACM Transactions onGraphics (TOG). ACM, 2002' 21(3): 355-361.

[7]Collins G, Hilton A. A rigid transform basis for animation compression andlevel of detail[C]//Vision

[1] 祝普文.世界动画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270-285.

[2] 编辑:孙莹.CUET 科技资讯网,网站也需靓装,冲浪者喜好判断时间不超一秒

[3] 孙立军、张宇编着.世界动画艺术史[M].第 1 版.海洋出版社.2007,11-12

[4] 聂欣如着.动画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 页

[5] 安德鲁·J·巴塞维奇.美国的极限:实力的终结与深度危机[M].曹化银,曹爱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4-25[EB/OL].2006-1-18

[6] 胡家祥.审美学[M]. 第 1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7] 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 杨春时.艺术符号与解释[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47-58

[9] [加]英格丽·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M],第 1 版,中信出版社.2011,53.

[10] [英]莫里斯.手势新探[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1] [美]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

[12] 责任编辑:单纬《“主席头”的起源、发展与定型》来源于大公网

[13] 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M].台湾远流通出版社,1997.

[14] 叶海忠,大众娱乐文化影响下的动漫艺术创作[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5] 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25-26

[16] 鲁嵘 秘书长,于北京,2006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博览交易会北京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EB/OL].2005-8-11

[17] 张斌,何艳.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对策思路[J].特区经济,2007,212-214

浅谈中西方语言、思维与文化差异的现代思考论文

摘要: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 进一步印证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二语习得中要注意两点:其一, 通晓外语首先要精通母语;其二, 中西各个领域长期、深入的交融, 可能造就出一大批从思维到行为上汉化的西方人和西化的中国人, 其前提是精通双语。

关键词:语言; 思维;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的根本应是透过众多中西文化差异的表象, 挖掘出这些差异的本质, 如是, 才有益于更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好中西比较这一内涵丰富、纷繁复杂的课题。由此,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文化比较之源, 换言之, 有关中西文化比较所有问题的研究, 都可能归结到两种语言及每一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影响这一维度上。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决定论”由萨皮尔提出, 指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与行为, 而且与思维模式互相影响, 并由此得出“语言决定论”的结论, 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模式, 语言的用法或结构会反映出人类的习惯或模式。“语言相对论”是萨皮尔的学生沃尔夫提出的, 认为语言不仅影响思维, 也同时影响认知。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提出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一直以来, 学界对该假说的评价众多, 批评之声尤甚。角度不同、研究对象迥异, 自然难有定论。不妨以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差异对其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例, 来探讨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理论解释力。

1. 汉、英语言形式的差异对思维的影响

(1) 文字起源的差异。汉字源于象形文字通过其字形可引发意义上的联想。因此, 汉语有助于使用者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属于拼音文字, 字形和意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为了清晰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 词与词之间需要形成特定的语法逻辑关系。因此, 对某一概念的认识必须遵循由定义到推理的思考过程, 这就促进了英语使用者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隶属印欧语系, 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结构紧凑, 汉语结构松散。英语中频繁使用关联词, 句子是由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汉语中则很少使用关联词, 句意的通顺依靠意义的连贯, 依靠体会和领悟字面之外的深意。由此可见, 英语语言结构呈现的是分析思维, 亦即逻辑思维;而汉语结构呈现的则更多是关联思维而非分析思维。

2. 汉、英语言习惯的差异对思维的影响

(1) 复合句语序的差异。英语注重形合, 即侧重形式, 注重结构严谨, 因此, 英语复合句的语序表现为以谓语动词为轴心, 运用各种形式的关联词, 把句子的其他成分嵌扣在主句的主谓结构前后, 呈现出由中心词向外扩展的空间图式;而汉语则体现为意合, 其复合句的语序多遵循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 体现为句子形式和表达内容的一致性。英、汉复合句语序的不同, 反映出的是英语的分析与逻辑思维和汉语的直觉思维之间的差异。

(2) 叙事顺序的不同。汉语叙述和说明事物的习惯是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 其思维方式表现为发散型思维;英语叙事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 其思维方式表现为分析性思维。

(3) 语态使用的差别。英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同等重要, 句子主语的选择也不局限于人称主语;相反,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以人称作主语, 以使用主动语态为主, 大量的被动句都习惯以主动形式表达。英语、汉语语言表达在语态使用习惯上的不同, 体现在思维上就是英语重逻辑、重客观思维, 而汉语则重主观思维。

(4) 语篇展开方式的差异。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 英语段落通常以主题句开头, 直截了当点明段落的主题, 接续的各句都围绕该主题展开, 属于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 而汉语的篇章发展呈螺旋型, 篇章的主题绝大多数不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点明, 而是从各种角度间接阐述出来, 习惯于先分后总, 先因后果。英、汉语言语篇展开方式的不同, 表明英语思维是线性思维, 而汉语思维则是螺旋式思维。

3.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基于前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语言形式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差别的比较与分析, 不难发现汉语的象形文字和英语的拼音文字从本源上决定了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为本族语的中国人与英、美等西方人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的必然性。象形文字所可能引发的形象思维、关联思维、发散思维、主观思维或直觉思维、螺旋式思维等, 都在汉语及其使用者方面得到体现;而拼音文字所可能带来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分析性思维、线性思维等, 也都在英语及其使用者方面得以印证。由此看出, 至少就汉语、英语而言, 萨皮尔论述的“语言决定思维模式”不无道理。此外,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及语言习惯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影响, 也在上文的比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 语言决定思维也影响思维。

二、中西方语言与思维之比较

中国哲学方式偏好运用直觉体验的方式去获取和传达涵盖力极强、极灵活、为认识主体留有极大领悟空间的认识成果。西方的哲学思维则希望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获得和传递精确可靠稳定的知识, 因而它重视规则的缜密, 力求避免认识主题理解和阐释对象时的任意性, 重视认识的客观性和同一性。

1.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美国语言学家C·克拉姆契曾经指出:“语言表达着、承载着, 也象征着文化现实, 两者不可分。”美国人类学家E·萨皮尔强调,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即文化的载体是语言, 语言反映着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 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等。这些内容反映在语言中, 又通过语言予以表达与传播。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文化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反映出的不仅是各自语言所代表的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 更是其观察世界、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

2. 中西文化差异更多源于英、汉语言之差异

文化差异的各类具象表现, 大多可归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因而借助于直觉体会, 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即“以经验为基础, 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 人与物, 人与社会达到协同效应。”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只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 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对现象背后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辨。这种思维机制与生活保持着直接联系, 不向分析判断的抽象思辨发展。大自然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个感性的现象世界, 不可分析, 只可感觉。而西方思维则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和思辨的色彩。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们在自然界的各种观察和实验中渗透着理性思维与哲学思辨的成分, 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 利用理性思辨的力量对世界进行了解说。

基于萨皮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思维也影响思维”的理论, 比照两位学者总结的中西文化思维差异与前文探讨的英、汉语言不同引发的各自使用者思维方式的具体差异, 可以推论, “固定的思维模式”或“不同思维方式”主要源于语言的不同, 也就是说, 中西文化的差异更多地源于英、汉语言之差异。

三、结论

不同语言使用者因语言不同而存在思维模式的差别, 思维模式的差别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沃尔夫认为:“我们关注的个体思维过程只能通过对该个体所说的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来确定。”所以, 中西文化比较应从语言比较入手, 语言差异应该是中西比较的始点也是归结点。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 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因此, 在二语习得中要注意两点:其一, 通晓外语首先要精通母语;其二, 中西各个领域长期、深入的交融, 可能造就出一大批从思维到行为上汉化的西方人和西化的中国人, 其前提是精通双语。

参考文献

[1]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HOFSTEDE ’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Thousand Oaks, Cliffth:Sage Publications, 2001.

[5]B·L·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6]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罗辑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而事实最大的体现之一在于新闻的真实性。由于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基本矛盾,即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使得要做到绝对真实是不可能,但新闻真实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和追求。新闻专题片是反映社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它在前期拍摄、中期创作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的真实性,此外,在创作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如何在真实性的前提下,使新闻专题片更优质,更为受众所接受。而要想更大程度的满足受众需要就必须符合受众的逻辑思维习惯,即人的逻辑思维,并在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基本原则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拍摄、创作、剪辑、合成,从而完成一期优秀的新闻专题片创作。 关键词:新闻专题片; 逻辑基本规律; 受众 专题新闻节目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注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2]。新闻专题片正是这种节目的表现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创作新闻专题片过程中需用到的逻辑基本规律是抽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3]。任何抽象的具体思维,首先必然是同一性,无矛盾、排中性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的要求,就不能正确的反映与认识世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必定失败[3]。拍摄制作新闻专题片是新闻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正确运用逻辑规律,有助于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反映现实情况,满足受众的需要。一部完整的新闻专题片创作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它包括选题、拍摄、制作、剪辑、合成等多到工序。它们是由记者、摄像师、编辑等新闻工作者在同一主题的基础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其中编辑是新闻专题片的最后“把关人”,也是专题片得以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最重要人物,他们既承接记者和摄像师的创作思维,也在遵循多种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创作,使新闻专题片更符合新闻要求,更能满足受众需要。为此,我将运用逻辑基本规律以《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 新闻评论 类 节目 )为例,从完成一期专题片的五个步骤来分析新闻专题片创作。 一、 选题 《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它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深入调查研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或典型事件,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从创办之初的《西古村县纪实》《宏志班》,到当下的《海南渔民》《失足少年》,可以看出《新闻调查》在选题上,无论是国家重大事件、民生热点议题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虽然选题的重要性、性质等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它都是在调查类深度报道节目定位及探寻事实真相,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的目标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专题节目在选题之初就要遵循同一律思想,这种同一是指相对同一,是在一定框架下保持整体节目定位、宗旨的一致性,有利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合乎节目风格与新闻价值的选题更能吸引受众,为广大民众所关注,也是节目成功营销的手段之一。 二、 拍摄及素材收集 摄像是一项戴着镣铐舞蹈的高度即兴创作的工作。摄像师要根据视频创作技能、本期节目拍摄目的以及拍摄现场情况,在同一思维逻辑的指导下,调动各方因素使三者有机结合服从于本期节目的完整性拍摄。面对可收集的复杂多样的视音频、文字素材,记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对所有素材进行合理取舍。这时候就需要出镜记者和摄像师综合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既要把握好主题的同一性,又要在矛盾律、排中律的指导下排除主题之外场景、镜头、资料等。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拍摄,摄像师需要多方因素的综合指引,比如本期节目选题的目的、文案策划中的视频要求、摄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后期编辑的剪辑需求等等。唯有调动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头脑中迅速理清思路,才能使拍摄工作起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完成文案的要求,又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灵机创作,还能为编辑设想,拍摄到编辑所需的尽可能齐全的素材。新闻现场具有转瞬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摄像师具有高超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因为拍摄一旦错过,现场将无法复制。在素材使用时,编辑不能违背矛盾律,即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否则无法使用,成为摄像师的遗憾,及编辑和整期节目的遗憾,同时也不利于视频的完整叙述。因而在视频素材收集的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同一,又要在矛盾中取舍,还要保留现场最有价值、观众最想看到的场景,使素材收集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三、 制作 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过程分两部分,即节目的包装和节目内容的创作。前期包装通常一次性完成,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直至第二次改版。以《新闻调查》为例,1996年栏目包装片头简易,1997年的改版为包装片头增加了诸多动感因素,但音乐的使用几乎无变化,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逻辑下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同一。看看近几年《新闻调查》的包装,固定、几乎无变动,包装整体设计以蓝色为主基调,而象征沉稳、冷静、理智的蓝色也映衬着新闻调查栏目的客观、理性、真实,此外还包括包装中的文字“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丰富的往期节目取材事件名称的展示,包括色彩、流动文字、光束元素等设计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同一个宗旨,同一个目的,即新闻调查客观、真实。 而节目内容的创作,则需考虑更多因素,逻辑思维也更具复杂性,其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画面叙事方法必须合乎逻辑规律。与观众视觉习惯相矛盾的叙事方法不利于叙事,也不利于观众理解。常见的方法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而在新闻专题片中往往不会是纯单一的叙事方法。在《新闻调查》节目中,紧接包装片头的是从本期节目中截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简短片花,它与后面讲述的内容形成倒叙关系,节目内部运用插补的方式补充历史背景资料、讲解事件难点,如此节目既能快速激起观众兴趣,又能高效全面地完成新闻报道,增强节目的可观性。 (二)画面内部的镜头的组接是调用逻辑规律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于镜头组接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4],也可创造性使用“动接静,静接动”。从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它既包括同一律,也包括矛盾律。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组接,必承接某种运动态势,可能是镜头中同一人物的运动,也可能是源于同种镜头表现方式,或是某种内在规律的一致性等。而动静镜头组接则类似于矛盾共同体,二者的结合就像矛与盾的和谐搭配,而这种搭配必须符合人的思维逻辑和思维习惯,否则整个视频就会显得破碎、零乱。这就类似于田径运动中的起点、跑道、终点,而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顺应观众的视觉习惯和心理逻辑,让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三)把握画面节奏,或快慢,或急舒,与新闻内容需要、镜头特性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同一性,避免矛盾存在。一旦节奏错位或不协调,便会严重影响受众观看新闻专题片的视觉感受,使视频质量下降,或者节目废止。 四、 剪辑 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符合人的视觉及思维习惯。比如保证每小段片子的完整性,剪掉赘余部分,以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逻辑规律为相互补充,既达到精简的目的,又节省节目播出时间。剪辑所说的保证完整性即是避免矛盾,防止“话说半截”。而减去赘余即是运用排中律,删去相同素材,保留合理成分。 五、 合成 新闻专题片的合成素材包括视频、配音、音乐,合成时要灵活调动抽象逻辑思维考虑三者之间的协调,并调整好视频、配音及音乐的长短,使三者有机组合、协调统一。然后将不相容的部分或多余的部分再次进行修改、精简,运用排中律思想,使新闻片更加紧凑,更加简洁。合成时最重要的是声画对位,同期声要保证绝对同一,而配音、解说则应保证相对同一性,这既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又符合观众的视听体验。音乐处理上,在新闻专题片中使用得地方虽然不多,但是却非常有价值,比如片头处。合成音乐时,其压混和视频剪辑时的压混一样,当高则高,该低则低,灵活调整,协调统一,符合受众听觉和视觉规律。 结语 逻辑学的三大基本规律概括了各种思维形式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人们正确地进行抽象思维所必须遵循的起码准则。其中同一律是从思维形式自身同一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而矛盾律和排中律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是对同一律的补充和展开,最后实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一部完整的新闻片的创作则是逻辑基本规律的良好应用,是一套系统逻辑思维作用于新闻专题片创作的各部分,并以一种有机的组合方式完成的创造性活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学好逻辑学,运用逻辑思维完成好新闻报道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伟光.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3]樊明亚.形式逻辑(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4]黄匡宇.电视节目编辑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教育论文

摘 要:在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之中,应用文的严谨逻辑性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了书写的格式、步骤、写法后,给出学生写作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难合人意,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面对写作材料,不能很好地进行谋篇布局,不能把握写作内容的逻辑规律,完整、严谨地把要反映的问题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未能很好地把逻辑思维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本文试对逻辑思维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逻辑思维 作用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逻辑思维,就是有规律地思考问题。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它的基本内容来说,就是形式逻辑上讲的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的能力。如果思考问题违背了这些规律,那就必然会发生语言表达上的支离破碎、语意不明、牵强附会,甚至于有荒诞无稽的现象发生。而应用文写作中的逻辑性思维就是按合理的顺序排列,谋求文章的合理布局,要注意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因为严谨的逻辑性不仅能使文章突出论证的观点,更能使阅读者准确地读出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快捷的途径。

一、逻辑思维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作用

1、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晰。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层次不清”等毛病,表面看是一个语言问题,而实质却是一个逻辑思维问题。如果在写作中我们能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按合理的顺序、合理的布局排列出来,做到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就会使读者读懂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达到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2、主题鲜明突出,观点明确。

大多数应用文写作要求“一文一事”,因此,在写作中要运用逻辑思维使主旨明确、突出,就必须做到表意集中。在一篇文章中,要不枝不蔓,把主要意思表述得十分清楚、明白,才能达到汇报、请示的目的;否则,东拉西扯,内容芜杂,就难以使读者抓住中心、领会主旨。

3、能够恰当地剖析事件,深刻地挖掘问题的本质。

应用文除了要请示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汇报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时,我们更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剖析事件,把要汇报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有条理地梳理出来,通过事件的表象去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当前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事由模糊,极易产生误解。

如写“请假条”,一般学生的请假事由是这样写的:我因身体不适,需请假,请批准。在文中,对于“身体不适”一词,会让人产生误解,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不适呢?需请假天数是多少?有否病假证明?为此,虽然批假者大概明白请假者的意图,但也不能马上批假,因为他要对请假的事由进行询问或调查。这样,无形中也耽搁了休息的时间。

2、数据书写不规范,给人钻空子。

如写“借条”,一般学生会这样写:现借××100元。在文中,没有提到借的款项何时归还,且金额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会被人利用,文中的100元可被改写成180元或200元等。

3、项目分类不明确,数量不确切,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如写“收条”:今收到衣物被褥404件,各类图书482册,部分文具。文中的衣物和被褥、各类图书等没有再进一步明确的分类,且向哪个单位或个人收的,没有标明,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4、结构不够完整,条理欠清晰。

如写“学期总结”,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情况概述、学习情况、经验教训,但往往把今后的打算给遗忘了,造成文章的不够完整。同时在介绍学习情况时,有的同学条理欠清晰,未能突出重点,把收集的材料来了个流水账式的罗列。

三、如何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教学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写作,它是与文学写作相对的另一类文字写作。文学写作又叫文学创作。它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独特的生活意境、抒发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从而起到鼓舞人、教育人、娱乐人的目的;它可以用虚构、想象、夸张等手法,创造典型,不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一一对应。而应用写作则不同,它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主张,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允许虚构,以便取得直接的行动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用逻辑思维去对文章谋篇布局、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会学生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体现对逻辑思维的认识。

在应用文写作中,往往都提到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步骤、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性等,掌握了写作要求,也即是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对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教会学生把握应用文的主要内容或条款。

在一些专业应用文中,掌握应用文内容的必备条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必备条款就是按照逻辑思维罗列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应用文写作起着中心的作用。例如在经济合同中,《合同法》对合同的条款作了提示性、示范性的规定,其中有八条主要条款列为必备的条款,如果写作者不按条款的顺序少了其中的一些条款或把条款罗列的顺序颠倒了,如缺少质量要求、价格履行规则、解决争议的方法、不可抗力的.处理等条款,合同就会引起纠纷甚至会导致无效。因此,把握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写好应用文的一个必备因素。

3、引导学生在应用文的逻辑性中提高写作的应变能力。

一篇好的应用文不但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写作应变能力。这个较好的写作应变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写求职应用文中,许多学生都会按写作步骤分别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情况、自我鉴定等,但往往忽略了获得学历后你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独立操作的能力怎样。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企业招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把握招聘者的侧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写求职信,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范文。因此,逻辑思维的针对性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因素。

4、提高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分析水平。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但是在企业中,专业性的应用文还是占多数的。所以,在学好事务类应用文时,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应用文中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学写财务分析报告,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先把企业一段期间的财务状况作一个总体的说明;其次,要引导学生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引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去改善企业现存的状况。通过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学生就会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整篇文章的布局,把分析的内容有条理地排列出来。这样,一篇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呈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照搬例文、范文。

四、从应用文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中拓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容易把握事物的规律,对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运用逻辑思维去进行思考、进行取舍,从而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学校学生会的运作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写竞选演讲词开始,到训练写活动方案、学期计划、学期总结、部门问题反馈等,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会的干部就会逐渐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提升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这不但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助手,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舞台。

要写好应用文,多读多写、勤学苦练是必须要走的途径。但是这个多读多写不应建立在学生生硬地照搬范文的基础上,而缺少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这样,再好的应用文也是空洞的,无法真正体现应用文的实用性。因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准确掌握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写好应用文,使应用文的教学既体现写作教学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这样,应用文的教学才不会既枯燥又呆板。

参考文献

1、陆献林朱艳红主编《应用文写作》.电子工业出版社。

2、任鹰主编《应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编《公文写作与处理》。

  • 索引序列
  • 六顶帽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六顶思考帽创新思维论文
  • 六顶思考帽教你写毕业论文
  • 直觉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罗辑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