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中文摘要我国的传统吟诵文化积淀悠久。历史经验证明,吟诵是鉴赏古诗词的行之有效的并独具民族风采的重要途径。但20世纪初以来,因受时代缘故的影响,吟诵逐步在古诗词讲授课堂中消踪灭迹。当前,随着人们对传统国学等经典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吟诵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吟诵教学的重视和探究。为探究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生诵读好、品读好、记忆好经典古诗词的能力,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现状,继而从心理学以及古诗词角度阐明小学吟诵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实际课例的分析探索出适用于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 引  言吟诵是我国传统国学的精华之一,是中国历代传承经典古诗词的要领。吟诵除了是一种历史悠长的语言文化艺术,亦是一门古诗词的教学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曾这样回忆当年学习古文的情景:“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老师朗读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老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江苏教育出版社.往事依依.语文(七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可见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便是采用吟诵来传授知识。吟诵教学对课堂氛围的调控和对古诗词情境的陶冶感化作用尤其突出。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很多教师不知道吟诵为何物,以为吟诵就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朗读。因此,在本文进行阐述吟诵教学的运用方法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把吟诵的内涵阐述清楚。只要弄清楚吟诵的概念,方可区分好吟诵与朗诵的本质区别,从而利用好吟诵这种传统读书方法实践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去。 何为吟诵?近代朱自清著述了语文朗读教学的内容,按照文本内容不同,分出“诵”、“吟”、“读”、“说”差异式读书法。对于吟,朱自清指出“吟”需“注重音调节奏”[ 朱自清.论朗读.载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特别在古诗词中,理当以“吟”为主。而陈少松教授则把吟诵比喻成:“吟诵是指拉长声调像歌唱似的读”[ 陈少松.古诗文吟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如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一样,曾接受古代私塾教育的人都会采用拉长着像唱歌的形式来读书。最近活跃在吟诵教学第一线的徐建顺老师则把吟诵理解为“‘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这个概念,对象是诗词韵文,甚至可以做诗词韵文的代称。”[ 徐建顺.吟诵的规则初探.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北京.2009]本篇论文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从便于推广吟诵和吸引小学生吟诵的角度出发,笔者倾向以陈少松教授对吟诵的通识定义——吟诵更像唱歌式的读书法。笔者认为,吟诵可以定义为讲究节奏、讲究古文韵味的传统读书法。 事实上,吟诵以讲究其独特的音韵平仄,在古诗词品读上更胜一筹。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吟诵曾一度消失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直到近年来,国家对国学传统的关注和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吟诵重新成为现代人鉴赏和创作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对经典诗文教学的建议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反观我国目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着重识词解意而忽视对诗词音韵和意境的品赏,在教学形式上相对单调,学生呈现对古诗词的兴致不浓,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等不良教学效果。可喜的是,现今语文界已经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们如叶嘉莹先生、陈少松教授、戴建荣老师、徐建顺老师和陈琴老师等看到了吟诵的价值,并把吟诵带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尽管如此,在小学教学领域,吟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相关的关注和探索还相对较少。因而,本文将从小学吟诵教学为切入点,先分析目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近况。其次,从促进古诗文理解的角度出发,笔者再剖析吟诵教学在小学生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上的优势。最后,本文将利用实际的吟诵课例来阐述科学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新型吟诵教学方法 1. 小学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要求和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上的要求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知识能力上的目标是掌握词语,品味语言之美,再者深入理解诗词韵味;但要达到诗歌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那更值得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 文卫国.浅析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3):4]笔者认为,古诗词吟诵教学能作为语文创新课堂的实践,教师必须分析新课标对古典诗词等优秀作品阅读教学的目标,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还有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机制出发,找到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指南针。 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一、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在语文课程改革讨论中,专家们重新反思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意识到要吸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精髓,探索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航道。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要求便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②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的以上思想即侧重语文的实用的工具性和阅读的人文性,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反观吟诵,它能流传千年,必有其合理之处。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更是独具能利用声音的长短、发音的变化等音韵角度来另类走进诗词境界,即新课标强调的情感体验。以前的私塾先生从来都只让学生自行在读书中体会诗词的含义。因此,吟诵中包含的个体个性的阅读体验也是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同样能利用吟诵做到通古诗文之义,明诗词之情。 二、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方法主要是要加强朗读技能,要达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中,新课标特别推崇诵读方法,并且针对小学教学有如下规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④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8]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使用了“语调、韵律、节奏”等中国传统吟诵法的术语,可见新课标从古典诵读中纳其所长,倡导古诗词教学回归诵读本身的倾向。古人创作诗词十分讲究“因声求义”,吟诵恰可重新还原诗词的情感原貌。尽管新课标没有对吟诵和朗读进行明显的区分,但是不难发现,新课标依然把语文古诗文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偏向于中国传统的诵读方法,而非西方的朗读方式。叶嘉莹先生提出“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在《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一文中,叶嘉莹先生以朗读中字词的声调、读法等例子具体并诗意化阐述古典诗词与吟诵的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吟”和“诵”跟古诗词本是一家。要达到新课标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同样要借助吟诵的特质让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词的意蕴。 新课标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目标 新课标对古代诗文教学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即新课标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回归古诗文阅读不带功利性阅读的起点。然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标上述评价,以为古诗文考核重在背诵。诚然,记诵是古诗词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刚接触古诗词就是令人感到枯燥无味的背诵先行,那岂不是违背古诗词教学的初衷?因此,新课标在诵读评价上提出提高诵读兴趣,重在语感培养,情感领会体验。要达到既能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又加深诗词文意的感悟,那吟诵必定是趣味十足而效果翻倍的教学方法。笔者曾在三年级课堂实践吟诵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学生们基本达到乐背、能背、好背古诗词的效果。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 中华吟诵学会掀起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篇章。中华吟诵学会旨在发扬传统吟诵,始终走在吟诵教学的最前面。他们把青少年的语文课堂作为继承传统吟诵的至关重要的一线阵地,并且广泛地开展“吟诵进校园”活动,让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种子撒向广大的师生身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部分吟诵教学的名师名家名课例,如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的《静夜思》,“平长仄短和半念半唱相结合的方式是戴建荣老师古诗吟诵教学的最大特色”[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吟诵教学,开创了戴老师独特古诗词教学课堂。除此之外,还有独具一格的陈琴老师开创“素读”课堂,让吟诵教学带来一股脱俗清新之风,例如《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陈琴老师在《绝句》一课中,利用小学生的表演兴致,充分把吟诵传统的魅力与小学教学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谓小学吟诵教学的教科书。在吟诵教学热潮中,不管是中华吟诵学会成员,还是走在吟诵教学探索路上的一众名师,都努力地把吟诵教学这一块中国文化瑰宝绽放本来的光芒。 然而,在吟诵教学开展宛如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一股东风袭来之时,当前语文教学课堂大环境下,依然还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吟诵教学毫无思绪,甚至是避而驱之。笔者曾在深圳市罗湖区某重点小学实习,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笔者发现尽管在深圳市教育局广推吟诵教学的大号角下,该校依然没有一位语文教师实践了吟诵教学。据笔者了解,另有个别骨干教师已经接受了吟诵课程的系列培训,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以往的保守教法在讲解古诗词。诚然,在大部分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几乎不会采用吟诵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为更好把吟诵教学推广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真实课堂上,笔者认为必须先剖析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情况,找出吟诵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可“对症下药”。 “三分诗,七分读。”读,尤其是以古人读书的形式来吟诵地读才是真正熏陶学生走进诗词情感世界的好窍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入门先生,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那定要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老师以美其名曰创设语文综合型学习新课堂,一是过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大量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营造古诗词美感氛围。二是教师娴熟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却没有教师独特的声音带领学生陶醉地欣赏优美古诗文。小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朗读能力依然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以及亲身指引,孩子本身也善于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然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鲜见老师开口亲身示范,反倒是多媒体标准音频先行。固然,专家的标准化朗读确实必不可少,但教师才是语文课堂上的“导演”,既要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必要的时候还得“演”。否则,对于古诗词的朗读和解读,小学生才可清楚哪儿需要大声读,哪儿需要有其他的肢体语言配合去理解诗文。 如果教师连基本的示范性朗读都无法较好地实践在语文课堂上,那就无法再把难度要求架设在吟诵示范上了。鲁迅先生也写文回忆了在三味书屋念私塾期间,先生读书的有趣情境,除此之外,朱自清、于漪等一批语文教育学者也都一一深刻记得私塾老师念书神态、动作、甚至停顿。这些美好的回忆归根到底是吟诵给学生带来的难以抵挡又无法言喻的魄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是能用吟诵读出对诗词的领会与解读,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古典文化深度。 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就好比指令牌,控制着语文课堂的实质性走向。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性的课堂占据着较大分量。于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拉锯战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便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情形。 第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全盘分解古诗词,力求古诗词知识点全覆盖或是只抽取重点词句,忽视诗歌的整体性。以全盘细致化讲授古诗词的思路出发,一部分教师往往是不管是讲解思乡情切的《静夜思》还是同样思乡更突出怀念童年,想念亲人的《夜书所见》,一些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从题目,到诗词字句落实,翻译到位,接着朗读串讲,体会情感这套教学思路。其次,部分小学教师根据诗词考试要求出发,摘取诗词考试重点来讲解,对诗词的诵读,诗词内涵的分析却搁置一边。毫无疑问,以上两种教学法存在着瑕疵,要是教师都找不到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那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地一概接受。这套教学观念背后更是教师文学底蕴不深厚,语言功底不扎实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机械地套用教学模式,忽视诵读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每篇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更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感悟诗词的能力。课堂形式的单一,令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会导致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稀释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陈祝欢.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J].东方教育.2014(7):228] 其二,借着新课标所提倡的“创设新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理念,部分小学教师把课堂变成走形式的“多媒体独角戏”或是“学生独角戏”。例如,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策略,使用过分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学习古诗词的情境。表面上,课堂一派“热闹”,学生受到了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熏陶”式冲击。事实上,对还处于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却容易被多媒体营造的丰富斑斓的“景象”掩盖了古诗词真正的内涵。古诗词的教学本应该是加强对母语文化的热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主,但是以多媒体技术的花俏来挤掉学生独立思考和体会,将对小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之所以把一些小学古诗文课堂比作“学生的独角戏”,是因为部分教师误解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三者融为一体,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化思维以及注重倾听与交流。例如在讲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品味“绿”字的妙用,可以与“到”等字作比较,让学生自行探讨,提出各自的理解;也可通过诵读,利用平仄来趣味点授,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教师却把鉴赏课堂的“探究性、合作性”单纯理解为小组间的讨论,简单理解的诵读意义便是“读”,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即可达到理解诗词并完成背诵任务的效果。因而,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呈现为了读而读。例如,小组分组读,个人特色读,男女分组读等诸多形式,以为把课堂的主动权就还给学生了。即便教师让学生重视朗读出发点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没体现,缺少适时的点拨,便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读”得倒背如流但是要谈上诗词韵味,却只言片语,僵硬不解。 2. 小学吟诵教学的优势小学古诗词教学怎样让学生学得高效,达到“乐中学”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应试背景下,教师也会为了学生的高分,在课时紧张,课程内容大的压力下,抛弃一些值得尝试的古诗词教学法。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古诗词教学法相比,吟诵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删繁就简。 走在小学吟诵课堂第一线的领军名师陈琴老师和戴建荣老师,他们能把吟诵顺利地推行下去,其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细琢。而反观吟诵教学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对古人的文学修养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两位名师能向古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现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跟吟诵教学的精华取经,因而能正确把握吟诵教学的脉搏。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 如今物质文化的极速发展,社会生活多彩多姿,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影响着广大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新闻报道曾指出,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而当代的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功利性较强的学科书籍,但是对古诗文等经典书目的阅读时间却较少。以至于有人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静下心来阅读古诗词更是不可能,现代学生的文学修养令人汗颜。”[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古诗文作为一项离当代小学生距离年代较远的经典文化,要想吸引广大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整体文学素质,吟诵无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头脑主动建构的过程,要顺利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要简单地拼凑材料,也不是只完成信息载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搭建新旧知识或经验间的桥梁。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搭建知识的材料,而材料的吸收过程是靠学生亲身地利用材料进行建构。换言之,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我感受和反思。从学习的材料而言,经典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适合反复品味;从吟诵教学来看,利用声音的韵味创设隐藏在文字下的诗歌意蕴,即吟诵就好比用声音的平仄韵味把熟悉的文字构建起另类解读古诗词的桥梁。语文教育专家刘真福指出,“吟诵欲达于关读 ,必以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为动力,为依托,然后以恰当的语音语调出之。”[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研究[J].2011(11):63]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过学习过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功习得的欲望,要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习得的成功机会。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出发,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教师能通过抓住孩子们吟诵的心理特征,找准文字到声音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主动吟诵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吟诵教学,充分调动眼睛、嘴巴、手还有打开大脑思维,即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还有感觉对古诗词的全方面感受。这相当于在古诗词学习前已经为学生准备好学习的砖块,只要教师在吟诵时候适时点拨,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尊重学生年龄段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差别化入手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在中国,差异化教学即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极度活跃,要让学生从内心乐学、好学古诗词,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独特的存在。吟诵讲究自我品味,在保证吟诵情调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在入门之后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吟诵调,笔者认为,可以从吟诵的特征来把握住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兴趣。简而言之,吟诵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学习激发点的不同讲授古诗词。比如在讲授小孩子童年玩耍调皮的诗句的时候,可以让男生先凭感觉吟诵,再让女生进行点拨,互相促进,根据男女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探索,深入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课堂上的需要。只要老师肯下心思因材施教,古诗词可以让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让吟诵成为古诗词学习的良师益友。 从学习记忆角度,吟诵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心理实验的相关实验证明,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调动人体各种感受器官例如眼睛、耳朵、口和手等充分参与材料的组织,那么比单纯用一种器官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前苏联心理学家沙达尔科夫的实验结果表明,单通过眼看直接的记忆效果为70%,单通过耳听直接的记忆效果是60%,而视听结合直接的记忆效果是。”[ 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首先,吟诵强调诗词韵律和感受融为一体,在吟诵过程中,每每念到低沉处吟诵者总会忍不住低头吟咏,每次到高亢情绪处,也会不自觉抬起头高昂地念,念之所及,诗之道,各方面的感受调动起来,记忆效率自然提高。其次,古诗词的学习注重对文字的直觉,对诗人、诗歌词句的感性的认识,吟诵有效使用诗词格律中的声韵和学生各种感官融合在一起,能提升学生对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感能力。学生能通过吟诵敏锐地捕捉到诗词语言中的情感,那么,先有了学习主体的领会之后,学生背诵及识记能力便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再者,吟诵也伴随着音乐进行,人在音乐刺激下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亦易于接受知识的输入。笔者曾参加过深圳市中小学吟诵讲座,讲座上的赵志祥老师能用吟诵把诗经篇幅较长的文章脱口而出,诗经当中很多句式相似但是个别字词不同的背诵难点,但是赵老师却一字不落,实在令人敬佩。这次经历让笔者对传统吟诵的尊重及崇拜油然而生。 综上只是一些对当代教育的一些看法!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怎么写

1.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1.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高考前适度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的实践能力。 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遵循“诗歌鉴赏理论—实践—理论”的规律。通过教给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通过诵读、实验、练习、创作等方法,适时、适地、适度地教给学生正确的鉴赏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古典诗歌的积淀,综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组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词集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韵律美于一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诵读、去体会。 两千年前,先哲孔子身体力行传播“诗教”。今天,我们同样要重视古诗词教学。 从承载文化遗产这方面而言,古典诗歌有着其他文本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反映出现代教育对高中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培养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但目前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仅限于读读背背,满足于名句默写能挣到分,并没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内容和情感;目光也仅限于课内诗词,并没有广泛涉猎延伸到课外,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诗歌的鉴赏仅限于浅层次的感知,懵懂乱猜,没有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急需教师“答疑解惑”“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由于古诗词作为古代的一种文学存在,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作为最精粹的汉语言文学,又包蕴有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手段,因此,学会赏析古典诗词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教师来说,也时常会遇到费时费力地教,学生能力却难以提高的窘境。大多数教师面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都会产生许多困惑,有自身文学素养的欠缺,有欣赏方法的概念模糊及具体应用的困难,也有对基础薄弱学生的教之乏术。 学术界也缺少对中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具体指导,所以,在中学教学实际当中,确实有必要进行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本课题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究解决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如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赏析、解题等学习方法),致力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高考考纲》规定古诗词默写和欣赏是必考内容。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本课题提供了直接的赏析方法理论指导,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等,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研究中的参考。 我校的常规活动“晨读暮诵”,为同学们朗读背诵古诗词提供了时间保障。学校每年都会有“中华经典颂”诗歌诵读比赛,为学生展示古诗词朗诵才华提供了舞台。 进行这一课题研究,1.有助于帮助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落实课标有关古诗词的学习要求;2.有助于帮助参与研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提高指导能力;3.有助于提高学生高考古诗词部分成绩;4.也有助于总结出普遍而具体的方法供其他教师和同学们作为参考。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研究目标: 1.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鉴赏经典古诗文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诗歌学习兴趣。 3.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学习方法。 4.汲取诗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研究内容: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升鉴赏能力。 4.注重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的传授。研究方法、步骤及过程:结合教学实际,课题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各个年级身体力行,进行课题的实验与研究。1.开展活动各年级根据各自年级的指定篇目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掀起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夯实了古诗词的积累,为感悟赏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2.拓展练习各年级本着课内总结方法,课外提高能力的原则,在课内学习的基上,适当进行了。 2. 怎样才能做好关于诗的研究报告 话说有点偏,希望对LZ你有所帮助噢~ ———— 一、古诗“专题学习”的内容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为了便于学生积累、体验、感悟,我在小学高段古诗教学中进行了“专题学习”的尝试。 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使学生爱读古诗,会读古诗,提高了大多数同学的文学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古诗“专题学习”的模块主要分“人物专题”和“题材专题”两大类。学生通过大量古诗的诵读积累,从古诗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同中察异,异中见同的比较、感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诗作者,更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一)“人物专题学习” “人物专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诗人的各种作品。在大量作品的诵读中体会不同诗人由于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也就是诗的风格。 比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物专题学习”以诗人的写作风格为主线,然后进行相同或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比赏析。即当教材中出现某个诗人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这个诗人为专题,收集诗人所写的诗歌,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对比,整理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在大量诗句的体验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从而喜爱读古诗。“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分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和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1、“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同一诗人的作品比较欣赏主要是先把某一诗人的作品进行收集罗列,然后可以根据风格的相同和不同,主题的相同等,设计几个专题进行专题性学习。 (1)同一诗人相同风格古诗专题学习。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李白写的诗歌,对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初步感受。课中,主要展开对比欣赏,合作交流充分感受诗人的独特的诗风。 教学时可以预设如下提示: ● 自由读诗,借助注释、发挥想象,向同学、老师说说诗歌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 ● 感情诵读,结合诗风,合作探讨,向同学、老师谈谈你体会到的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 拓展朗读,渗透积累,对比欣赏,和同学、老师聊聊有关反映诗人风格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山水诗中的代表作。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热情奔放的语言,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雄美。特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 这种雄奇豪放的诗风,经过专题学习,学生发现下列诗句中也有充分体现: ▲ “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 ▲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望天门山》 ▲ “桃红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当学生在大量地阅读、对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后,一定会感受到他大气磅礴、飘逸洒脱的诗风。 (2)同一诗人不同风格古诗专题学习。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进行不同诗风的作品对比欣赏,如把王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作为一个专题学习。王维是唐代有名的山水诗人,他擅长音乐和国画,他在《竹里馆》、《鹿柴》等诗中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空山深林的幽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达自己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自然平淡的语言中充分体现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诗风。但他在早年也写过具有激昂、雄浑之气势的诗篇,如《使至塞上》、《少年行》、《从军行》、《燕支行》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当学生读着有明显不同风格的诗句时,对古诗的表达形式的丰富性也有了感性的认识。 此外,还可以分同一诗人同一主题(题目)古诗专题学习。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都是写月亮这个主题的古诗,组织学生进行对比赏析。 通过感悟不同时期,诗人对月的不同感受:儿童时期对月亮的认识是“白玉盘”、“瑶台镜”,这种幼稚而美好的认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经历的丰富在变化,明月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使学生体悟到诗歌就是诗人的心理路程,是诗人的情感流露。 2、“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 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主要是把两个或几个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赏析,这是人物风格赏析的主要方法。一般建立在同一人物风格专题学习的基础上。 在具体古诗研读中,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 (1) 不同诗人相同风格专题学习。 当学生对陆游、苏轼、辛弃疾的写作 风格有一定了解、感悟后可以把他们三人的作品进行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如选取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诗。 当学生对比赏析了陆游夸张的描绘(“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苏词磅礴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辛词的壮阔的境界“。 3. 找一篇关于宋词的研究报告 唐诗过后是宋词[时间:2008-10-25|作者:未知|来源:]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家的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 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汉堡包三文治填饱肚皮就出发的快节奏生活里, 人们不再有时间细细品味诗里精微幽深的滋味,老话说"诗肠须曲",可是,含蓄委婉的诗只适于案头清赏,无论如何总比不上满街传唱的流行歌曲,浓浓的味道嗬嗬的喘声沙沙的嗓 音和从丹田直奔喉咙的感情更让人觉得痛快。 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 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沦落到曲高和寡,除了自己圈内人那几声喝彩外,很难享受到"掌声响起来"的惬意,这里用得上一句唐诗,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也用得上一句歌词,叫"昨天的事情已经被人遗忘,挥挥手眼睛只看前方"。 其实,腰缠万贯的中产阶级迈着有力的步伐傲然走进没落贵族的客厅,满腿泥巴的农民兄弟带着胜利的笑容滚一滚地主乡绅的牙床,急匆匆的打工步伐代替慢悠悠的田园散步,机器单调乏味的节奏换过鸡鸣桑间狗吠深巷的声响,这是时代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来的自然就有口味的变化,就象以前过年吃的鸡腿一下子成了平常饭桌上的家常菜和昔日忆苦思甜才用的窝头眨巴眼成了时髦的健美餐,文化这个玩艺儿很怪,不见得社会进化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它也会跟你开个玩笑,当你觉得社会不断爬坡向上前进的时候,它却直个劲儿地向下滑行。 于是有人哀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觉得整个文化似乎没救了似的; 有人死抱一定之规,任凭风浪起,我自巍然不动,仿佛要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准备在首阳山采薇采蕨。我的一个朋友曾用一种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语气对我说,"我绝不听什么邓丽君之类的流行小曲",尽管他根本不知道现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就连什么四大天王都快过气了,还以为是十来年前的邓丽君时代,还有一个朋友则从鼻孔里喷出一缕气来对我说,"这些东西算个什么艺术,不过是通俗小调而已",虽然他也知道这流行小调已经如水银泻地, 连他的太太和儿子都被迷住,但他依然要恪守他那严正的立场。 我没有这么立场坚定,有时也听听什么《星星点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也觉得怪好听的,不过,我也不见得那么入迷,听了几遍也会腻歪,更想不通这种歌曲为什么要灌成那不能洗不易坏贵得厉害的CD唱片,难道这能听个千儿八百遍始终不厌?我并不蔑视这些流行曲词,有时候甚至觉得它比我们现在这种死样活气的诗坛上无病呻吟或故自艰涩的诗作更让人喜欢,不过,我也并不觉得这些流行曲词好到哪儿去,除了少数之外,相当多的词都是花拳绣腿或滥俗套话,根本不值得人把它当口头禅挂在嘴上更不值得把它当红玫瑰缀在 胸前。但是,面对这满世界的流行歌曲,看着老少爷儿们都在那儿哼哼"何不潇洒走一回" ,看着诗歌集子版权页上越来越可怜的印数和诗人们脸上越来越惶惑的神情,我又不免产生一点儿疑惑,是不是"诗"的时代真的要让位给"歌"的时代,就象唐诗过后是宋词? 《围城》里说方鸿渐到了赵辛楣家,听到无线电正在播放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曲《春之恋歌》,"心想该死该死,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其实这就是方鸿渐的偏见了。 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作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划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象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 仔细看看最近的流行歌曲,其实文人不必保持那种无谓的骄傲,流行歌曲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会用甜得发腻的情话缠绕少男少女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为赋新词强说愁"似地硬拧眼泪了,好象渐渐长大了似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到天明",渐渐有了一点思乡愁绪、有了一点人生唱叹、有了一点社会关切、有了一点故旧情怀 。从《爱你爱不够》到了《我想有个家》,从《路边的野花你莫要采》到了《爱一个人是很痛苦的事》,就连谈情说爱的歌词。 4. 古诗句报告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 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为当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风景秀丽。唐、宋两朝,文人学士登鹳雀楼欣赏美景,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千百年来,鹳雀楼一直是供游人登高远望山河,放歌抒发情怀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激励着炎黄子孙的振兴之志。鹳雀楼经历了唐、宋两朝,可惜被元初(公元1272年)的一场战火烧毁了,后来又由于黄河泛滥,淹没了遗址,使数百年来无数观光的游人只能望河兴叹,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鹳雀楼已于1999年开始重建,2001年落成。 5. 有关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的研究报告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李支舜]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李支舜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

中文摘要我国的传统吟诵文化积淀悠久。历史经验证明,吟诵是鉴赏古诗词的行之有效的并独具民族风采的重要途径。但20世纪初以来,因受时代缘故的影响,吟诵逐步在古诗词讲授课堂中消踪灭迹。当前,随着人们对传统国学等经典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吟诵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吟诵教学的重视和探究。为探究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生诵读好、品读好、记忆好经典古诗词的能力,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现状,继而从心理学以及古诗词角度阐明小学吟诵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实际课例的分析探索出适用于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 引  言吟诵是我国传统国学的精华之一,是中国历代传承经典古诗词的要领。吟诵除了是一种历史悠长的语言文化艺术,亦是一门古诗词的教学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曾这样回忆当年学习古文的情景:“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老师朗读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老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江苏教育出版社.往事依依.语文(七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可见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便是采用吟诵来传授知识。吟诵教学对课堂氛围的调控和对古诗词情境的陶冶感化作用尤其突出。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很多教师不知道吟诵为何物,以为吟诵就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朗读。因此,在本文进行阐述吟诵教学的运用方法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把吟诵的内涵阐述清楚。只要弄清楚吟诵的概念,方可区分好吟诵与朗诵的本质区别,从而利用好吟诵这种传统读书方法实践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去。 何为吟诵?近代朱自清著述了语文朗读教学的内容,按照文本内容不同,分出“诵”、“吟”、“读”、“说”差异式读书法。对于吟,朱自清指出“吟”需“注重音调节奏”[ 朱自清.论朗读.载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特别在古诗词中,理当以“吟”为主。而陈少松教授则把吟诵比喻成:“吟诵是指拉长声调像歌唱似的读”[ 陈少松.古诗文吟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如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一样,曾接受古代私塾教育的人都会采用拉长着像唱歌的形式来读书。最近活跃在吟诵教学第一线的徐建顺老师则把吟诵理解为“‘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这个概念,对象是诗词韵文,甚至可以做诗词韵文的代称。”[ 徐建顺.吟诵的规则初探.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北京.2009]本篇论文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从便于推广吟诵和吸引小学生吟诵的角度出发,笔者倾向以陈少松教授对吟诵的通识定义——吟诵更像唱歌式的读书法。笔者认为,吟诵可以定义为讲究节奏、讲究古文韵味的传统读书法。 事实上,吟诵以讲究其独特的音韵平仄,在古诗词品读上更胜一筹。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吟诵曾一度消失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直到近年来,国家对国学传统的关注和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吟诵重新成为现代人鉴赏和创作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对经典诗文教学的建议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反观我国目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着重识词解意而忽视对诗词音韵和意境的品赏,在教学形式上相对单调,学生呈现对古诗词的兴致不浓,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等不良教学效果。可喜的是,现今语文界已经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们如叶嘉莹先生、陈少松教授、戴建荣老师、徐建顺老师和陈琴老师等看到了吟诵的价值,并把吟诵带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尽管如此,在小学教学领域,吟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相关的关注和探索还相对较少。因而,本文将从小学吟诵教学为切入点,先分析目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近况。其次,从促进古诗文理解的角度出发,笔者再剖析吟诵教学在小学生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上的优势。最后,本文将利用实际的吟诵课例来阐述科学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新型吟诵教学方法 1. 小学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要求和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上的要求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知识能力上的目标是掌握词语,品味语言之美,再者深入理解诗词韵味;但要达到诗歌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那更值得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 文卫国.浅析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3):4]笔者认为,古诗词吟诵教学能作为语文创新课堂的实践,教师必须分析新课标对古典诗词等优秀作品阅读教学的目标,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还有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机制出发,找到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指南针。 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一、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在语文课程改革讨论中,专家们重新反思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意识到要吸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精髓,探索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航道。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要求便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②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的以上思想即侧重语文的实用的工具性和阅读的人文性,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反观吟诵,它能流传千年,必有其合理之处。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更是独具能利用声音的长短、发音的变化等音韵角度来另类走进诗词境界,即新课标强调的情感体验。以前的私塾先生从来都只让学生自行在读书中体会诗词的含义。因此,吟诵中包含的个体个性的阅读体验也是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同样能利用吟诵做到通古诗文之义,明诗词之情。 二、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方法主要是要加强朗读技能,要达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中,新课标特别推崇诵读方法,并且针对小学教学有如下规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④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8]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使用了“语调、韵律、节奏”等中国传统吟诵法的术语,可见新课标从古典诵读中纳其所长,倡导古诗词教学回归诵读本身的倾向。古人创作诗词十分讲究“因声求义”,吟诵恰可重新还原诗词的情感原貌。尽管新课标没有对吟诵和朗读进行明显的区分,但是不难发现,新课标依然把语文古诗文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偏向于中国传统的诵读方法,而非西方的朗读方式。叶嘉莹先生提出“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在《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一文中,叶嘉莹先生以朗读中字词的声调、读法等例子具体并诗意化阐述古典诗词与吟诵的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吟”和“诵”跟古诗词本是一家。要达到新课标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同样要借助吟诵的特质让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词的意蕴。 新课标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目标 新课标对古代诗文教学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即新课标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回归古诗文阅读不带功利性阅读的起点。然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标上述评价,以为古诗文考核重在背诵。诚然,记诵是古诗词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刚接触古诗词就是令人感到枯燥无味的背诵先行,那岂不是违背古诗词教学的初衷?因此,新课标在诵读评价上提出提高诵读兴趣,重在语感培养,情感领会体验。要达到既能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又加深诗词文意的感悟,那吟诵必定是趣味十足而效果翻倍的教学方法。笔者曾在三年级课堂实践吟诵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学生们基本达到乐背、能背、好背古诗词的效果。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 中华吟诵学会掀起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篇章。中华吟诵学会旨在发扬传统吟诵,始终走在吟诵教学的最前面。他们把青少年的语文课堂作为继承传统吟诵的至关重要的一线阵地,并且广泛地开展“吟诵进校园”活动,让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种子撒向广大的师生身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部分吟诵教学的名师名家名课例,如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的《静夜思》,“平长仄短和半念半唱相结合的方式是戴建荣老师古诗吟诵教学的最大特色”[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吟诵教学,开创了戴老师独特古诗词教学课堂。除此之外,还有独具一格的陈琴老师开创“素读”课堂,让吟诵教学带来一股脱俗清新之风,例如《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陈琴老师在《绝句》一课中,利用小学生的表演兴致,充分把吟诵传统的魅力与小学教学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谓小学吟诵教学的教科书。在吟诵教学热潮中,不管是中华吟诵学会成员,还是走在吟诵教学探索路上的一众名师,都努力地把吟诵教学这一块中国文化瑰宝绽放本来的光芒。 然而,在吟诵教学开展宛如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一股东风袭来之时,当前语文教学课堂大环境下,依然还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吟诵教学毫无思绪,甚至是避而驱之。笔者曾在深圳市罗湖区某重点小学实习,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笔者发现尽管在深圳市教育局广推吟诵教学的大号角下,该校依然没有一位语文教师实践了吟诵教学。据笔者了解,另有个别骨干教师已经接受了吟诵课程的系列培训,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以往的保守教法在讲解古诗词。诚然,在大部分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几乎不会采用吟诵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为更好把吟诵教学推广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真实课堂上,笔者认为必须先剖析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情况,找出吟诵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可“对症下药”。 “三分诗,七分读。”读,尤其是以古人读书的形式来吟诵地读才是真正熏陶学生走进诗词情感世界的好窍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入门先生,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那定要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老师以美其名曰创设语文综合型学习新课堂,一是过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大量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营造古诗词美感氛围。二是教师娴熟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却没有教师独特的声音带领学生陶醉地欣赏优美古诗文。小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朗读能力依然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以及亲身指引,孩子本身也善于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然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鲜见老师开口亲身示范,反倒是多媒体标准音频先行。固然,专家的标准化朗读确实必不可少,但教师才是语文课堂上的“导演”,既要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必要的时候还得“演”。否则,对于古诗词的朗读和解读,小学生才可清楚哪儿需要大声读,哪儿需要有其他的肢体语言配合去理解诗文。 如果教师连基本的示范性朗读都无法较好地实践在语文课堂上,那就无法再把难度要求架设在吟诵示范上了。鲁迅先生也写文回忆了在三味书屋念私塾期间,先生读书的有趣情境,除此之外,朱自清、于漪等一批语文教育学者也都一一深刻记得私塾老师念书神态、动作、甚至停顿。这些美好的回忆归根到底是吟诵给学生带来的难以抵挡又无法言喻的魄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是能用吟诵读出对诗词的领会与解读,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古典文化深度。 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就好比指令牌,控制着语文课堂的实质性走向。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性的课堂占据着较大分量。于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拉锯战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便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情形。 第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全盘分解古诗词,力求古诗词知识点全覆盖或是只抽取重点词句,忽视诗歌的整体性。以全盘细致化讲授古诗词的思路出发,一部分教师往往是不管是讲解思乡情切的《静夜思》还是同样思乡更突出怀念童年,想念亲人的《夜书所见》,一些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从题目,到诗词字句落实,翻译到位,接着朗读串讲,体会情感这套教学思路。其次,部分小学教师根据诗词考试要求出发,摘取诗词考试重点来讲解,对诗词的诵读,诗词内涵的分析却搁置一边。毫无疑问,以上两种教学法存在着瑕疵,要是教师都找不到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那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地一概接受。这套教学观念背后更是教师文学底蕴不深厚,语言功底不扎实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机械地套用教学模式,忽视诵读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每篇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更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感悟诗词的能力。课堂形式的单一,令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会导致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稀释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陈祝欢.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J].东方教育.2014(7):228] 其二,借着新课标所提倡的“创设新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理念,部分小学教师把课堂变成走形式的“多媒体独角戏”或是“学生独角戏”。例如,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策略,使用过分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学习古诗词的情境。表面上,课堂一派“热闹”,学生受到了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熏陶”式冲击。事实上,对还处于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却容易被多媒体营造的丰富斑斓的“景象”掩盖了古诗词真正的内涵。古诗词的教学本应该是加强对母语文化的热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主,但是以多媒体技术的花俏来挤掉学生独立思考和体会,将对小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之所以把一些小学古诗文课堂比作“学生的独角戏”,是因为部分教师误解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三者融为一体,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化思维以及注重倾听与交流。例如在讲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品味“绿”字的妙用,可以与“到”等字作比较,让学生自行探讨,提出各自的理解;也可通过诵读,利用平仄来趣味点授,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教师却把鉴赏课堂的“探究性、合作性”单纯理解为小组间的讨论,简单理解的诵读意义便是“读”,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即可达到理解诗词并完成背诵任务的效果。因而,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呈现为了读而读。例如,小组分组读,个人特色读,男女分组读等诸多形式,以为把课堂的主动权就还给学生了。即便教师让学生重视朗读出发点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没体现,缺少适时的点拨,便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读”得倒背如流但是要谈上诗词韵味,却只言片语,僵硬不解。 2. 小学吟诵教学的优势小学古诗词教学怎样让学生学得高效,达到“乐中学”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应试背景下,教师也会为了学生的高分,在课时紧张,课程内容大的压力下,抛弃一些值得尝试的古诗词教学法。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古诗词教学法相比,吟诵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删繁就简。 走在小学吟诵课堂第一线的领军名师陈琴老师和戴建荣老师,他们能把吟诵顺利地推行下去,其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细琢。而反观吟诵教学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对古人的文学修养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两位名师能向古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现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跟吟诵教学的精华取经,因而能正确把握吟诵教学的脉搏。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 如今物质文化的极速发展,社会生活多彩多姿,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影响着广大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新闻报道曾指出,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而当代的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功利性较强的学科书籍,但是对古诗文等经典书目的阅读时间却较少。以至于有人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静下心来阅读古诗词更是不可能,现代学生的文学修养令人汗颜。”[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古诗文作为一项离当代小学生距离年代较远的经典文化,要想吸引广大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整体文学素质,吟诵无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头脑主动建构的过程,要顺利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要简单地拼凑材料,也不是只完成信息载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搭建新旧知识或经验间的桥梁。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搭建知识的材料,而材料的吸收过程是靠学生亲身地利用材料进行建构。换言之,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我感受和反思。从学习的材料而言,经典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适合反复品味;从吟诵教学来看,利用声音的韵味创设隐藏在文字下的诗歌意蕴,即吟诵就好比用声音的平仄韵味把熟悉的文字构建起另类解读古诗词的桥梁。语文教育专家刘真福指出,“吟诵欲达于关读 ,必以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为动力,为依托,然后以恰当的语音语调出之。”[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研究[J].2011(11):63]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过学习过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功习得的欲望,要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习得的成功机会。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出发,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教师能通过抓住孩子们吟诵的心理特征,找准文字到声音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主动吟诵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吟诵教学,充分调动眼睛、嘴巴、手还有打开大脑思维,即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还有感觉对古诗词的全方面感受。这相当于在古诗词学习前已经为学生准备好学习的砖块,只要教师在吟诵时候适时点拨,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尊重学生年龄段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差别化入手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在中国,差异化教学即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极度活跃,要让学生从内心乐学、好学古诗词,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独特的存在。吟诵讲究自我品味,在保证吟诵情调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在入门之后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吟诵调,笔者认为,可以从吟诵的特征来把握住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兴趣。简而言之,吟诵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学习激发点的不同讲授古诗词。比如在讲授小孩子童年玩耍调皮的诗句的时候,可以让男生先凭感觉吟诵,再让女生进行点拨,互相促进,根据男女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探索,深入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课堂上的需要。只要老师肯下心思因材施教,古诗词可以让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让吟诵成为古诗词学习的良师益友。 从学习记忆角度,吟诵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心理实验的相关实验证明,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调动人体各种感受器官例如眼睛、耳朵、口和手等充分参与材料的组织,那么比单纯用一种器官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前苏联心理学家沙达尔科夫的实验结果表明,单通过眼看直接的记忆效果为70%,单通过耳听直接的记忆效果是60%,而视听结合直接的记忆效果是。”[ 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首先,吟诵强调诗词韵律和感受融为一体,在吟诵过程中,每每念到低沉处吟诵者总会忍不住低头吟咏,每次到高亢情绪处,也会不自觉抬起头高昂地念,念之所及,诗之道,各方面的感受调动起来,记忆效率自然提高。其次,古诗词的学习注重对文字的直觉,对诗人、诗歌词句的感性的认识,吟诵有效使用诗词格律中的声韵和学生各种感官融合在一起,能提升学生对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感能力。学生能通过吟诵敏锐地捕捉到诗词语言中的情感,那么,先有了学习主体的领会之后,学生背诵及识记能力便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再者,吟诵也伴随着音乐进行,人在音乐刺激下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亦易于接受知识的输入。笔者曾参加过深圳市中小学吟诵讲座,讲座上的赵志祥老师能用吟诵把诗经篇幅较长的文章脱口而出,诗经当中很多句式相似但是个别字词不同的背诵难点,但是赵老师却一字不落,实在令人敬佩。这次经历让笔者对传统吟诵的尊重及崇拜油然而生。 综上只是一些对当代教育的一些看法!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古诗词学习研究论文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古诗词是镶嵌在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七彩虹桥,她具有凝练、含蓄、传情、达意的特点,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下去。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有许多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现代化时代学不学古诗词无足轻重;再加上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也促使学生产生厌学古诗词的情绪。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带领学生走出厌学古诗词的困境呢?就此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训练学生语感,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如果哪位同学能把古诗词读得琅琅上口,说明他语感好、节奏强,领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了诗人创设的意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目前许多中学生不愿意开口读古诗词,老师站在他面前硬要他开口的话,他则懒洋洋的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加上音量小、口齿不清、毫无语感可言。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吐字清晰,对含混不清者指导正音、读准重音,直到老师觉得满意为止。其次是老师做示范或放录音示范等,有时还叫读得好的同学当堂诵读,使其他同学产生一种他能读好我也能读好的冲动。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断句,体会古诗词每个字读音的轻重快慢。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开头两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我先教会学生断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接着教会学生找出词句的重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这样,学生有了语感,扫清了诵读的障碍,读起古诗词来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对于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也有一定的帮助。2. 创设艺术氛围,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诗歌历来是诗与歌的连体儿,诗词大都被谱成曲子来吟唱,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相见时难别时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其中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佳作。教学中,我先放音乐,接着自己吟唱,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小声唱。这样,学生在吟唱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词的含义,还从美妙的音乐中理解古诗词的感情。中秋节前夜,我带领全班同学到楼顶平台赏月、吃月饼,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优美的曲子,师生们顿时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共赏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我还启发学生想象天宫的仙境,重新领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千古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及所寄寓的美好愿望。通过创设这样的艺术氛围,同学们背诵古诗词的热情与日俱增。3.通过老师的现场背诵,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激情。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我都想办法当堂背给学生听,尤其是一些篇幅较长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一次,当串讲完《木兰诗》要求学生背诵全诗时竟全场哗然,这时,我顺势说:“假如我能背诵全诗,你们能不能背?”学生齐声说“能”。于是,我把书扔在讲台上,满有把握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背了一遍,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听到有不少学生小声说:“老师真行。”按理说,老师没有必要每首古诗词都背给学生听,但我为了给学生起个表率作用,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来背诵,我觉得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背诵古诗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背诵古诗词就由被动转向了主动,背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4.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单一的诵读会使学生感到味如嚼蜡,形式多样的诵读才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有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热情。利用早读课、语文课、自习课进行赛前轮读、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或老师先进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放名家录音,以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进行朗诵比赛,老师和学生共同做评委,对朗诵好的当场表扬,对朗诵不太好的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是断句不准,还是快慢没把握好,或者是感情没领悟透彻,然后再进行相同内容的朗诵,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领悟朗诵的诀窍。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可谓“一举多得”,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诗贵在运用。我有时利用节假日,分批组织学生去登山或旅游,当学生通过艰难的攀爬终于上到山顶时,启发学生此时有什么感受,会想到哪些诗句,学生很自然地会想到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诗句,回来后布置学生写《登XX山》之类的文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意志,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古诗词和提高写作能力。又如写《我的好朋友》一文,当好朋友来信说转学了内心有点忧伤时,自然会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他,显得贴切自然。春雨蒙蒙,可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见到新同学,可以说“笑问客从何处来”;困难重重可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稍有转机可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作为老师,对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古诗词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加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如赏析法、归类背诵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诗词即使一下不完全领会它的深刻含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自然会无师自通,惊叹诗人的神来之笔。纵上所述,从训练学生的语感入手,通过创设艺术氛围、通过老师的现场背诵、通过游戏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掌握语感、烂熟于心,进而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幼儿园古诗新唱的研究论文

有关幼儿园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活动方案,一份好的活动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幼儿园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名称:

小动物住新家(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活动目标: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乐意使用新的方法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人手一套,数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园的环境,并在每个区域贴上数字。

活动过程:

1.游戏:参观动物园。复习认识数字1——7。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好吗?(出示黑板)看,动物园里有几个房间呀?这是几号房间呢?(引导幼儿复习认读数字。)

2.游戏:和动物做朋友。学习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数量是7的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

师:听说我们来动物园了,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看,是谁呀?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数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着数完其他的。)谁来试一试。

(2)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数量7。

(3)教师再次出示数量是6或者7的动物卡片,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师:谁也会用这种方法数数的?

(4)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练习运用目测数群后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新方法,数数你找到的小动物有几只。

(5)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动物?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3.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给新房加门牌号码,能将数字1——7按顺数或倒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这些小动物们要搬到新房子里去。看,新房有几间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来表示)

师:这幢房子上还没有门牌号码呢,我们来给小动物的新房装上门牌号码怎么样?该怎样装呢?(幼儿想办法。)哦,我们可以用数字按顺序装上门牌号码。谁来帮小动物装门牌号码呢?(请一幼儿操作。)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请幼儿说出数字排列的顺序。)

师:这些数字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呢?谁来试一试。(幼儿再次操作。)

(2)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师:现在,我们可以给小动物搬新家了,你的动物朋友应该住在哪一间房子里呢?为什么?教师请一幼儿将自己手里的动物送到相应数字的房间里,并说出:有几只动物,就住几号房间。

师:原来,给小动物搬家的时候,要先数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然后送到几号房间里去。幼儿根据自己手里卡片上动物的数量,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房间里。

4.游戏:给动物送食物。巩固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7以内的数量。师:还有很多的小动物没搬进新房子里呢,请小朋友帮它们在新房子上装上门牌号码,然后送他们住进新房子里,再给它们送点糖果当礼物,好吗?(幼儿操作,按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和点卡。)

5.活动评价:你是怎么帮小动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儿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扬能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方法进行数数的幼儿。

一、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研计划,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继续侧重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活动要求

全体教师是活动实施的主体,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认真深入学习和分析教材,积极准备各项教研活动,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总结。

三、活动方式

教研活动采用备课组活动、听课活动和一课多磨活动等教研形式,其教研内容可以相互融通,活动上分开执行。

1、备课组活动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做到提前做好各项准备,骨干经验老师书写简案,青年教师书写详案。每月两次集体备课,坚持做到备课有计划、有研讨、有创新。集体备课的内容以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主。

2、听课活动

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相互自主听课,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师傅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徒弟虚心请教,积极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一课多磨活动

全园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采取个人备课、小组讨论、借班试课、集体研讨、二次试课到最后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一课多磨活动,为半日开放日做好准备。授课老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实际需求,扎实有效的进行备课,听评课老师一定按照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认真听课认真评课,并在研讨中积极发言,为授课老师出谋划策,找出不足,完善教学方式。

四、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数阅单列)

三月份:

1、师徒相互听课评课。

2、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3、开展“感恩”和“学雷锋做好事”的主题教育活动。

四月份:

1、开展“一课多磨”教研活动。

2、半日开放日活动。

3、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五月份:

1、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教育活动。

2、庆“六一”集体策划。

六月份:

1、师徒相互听课评课。

2、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3、全园体育活动考核。

七月份:

1、全园教学活动考核。

2、大班、大大班毕业展示活动。

3、小班、中班综合展示活动。

4、教研材料汇总。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针对这一特点,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

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

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 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二月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霞

副组长:朱丽、石海霞

成员:马莹、聂静、张静

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有关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理论文章。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二)实施阶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活动采取分阶段、分主题的办法逐步落实。

第一阶段:摸索开展阶段(以诵读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性情。

5、利用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幼儿齐读、

幼儿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坚持天天吟诵。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阶段(以班级教学为主)

1、各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运用画、唱、演等多种形式学习古诗。

2、采取一人一课的方式教学古诗,在一起观摩交流,共同讨论最佳方案,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灵活性,科学性,更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阶段(以集中表演为主):

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进行真实的情感教育。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幼儿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幼儿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 。

如采用古诗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古诗词更具新意,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给幼儿以影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班组开展快乐的“中国节”活动:这个活动共分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四个版块:导入——讨论——实践——评价,四个主题分别是:

第一主题:三八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

第二主题: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第三主题:中华母亲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四月初二)、

第四主题: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五月初五)、

第一阶段

1、 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有关节日活动课程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2、 培训全体教师,以观念转变带动行为和变化,确立节日活动的重要地位。

3、 收集有关中国特色的节日活动资料,并以传统文化中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

4、 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

——节日活动设计

——经典诵读

——节日活动创作(如绘画、文学文艺表演等)

第二阶段

1、行动研究法:主要解决在班级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并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再进行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

2、访谈法:与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传统节日方面的访谈,了解班级教师和家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通过传统节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传统文化促进班级精神形成的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

1.课题报告:《多彩传统节日》。

2.论文集:参与课题的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现实意义的论文。

小班组开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动主题: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2——4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小班组教研会议,提出幼儿在礼仪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收集、创编相关儿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儿歌教学,及时沟通、交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在一日活动各环节选择适当儿歌让幼儿诵读,在一日教学中渗透文明礼貌教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儿歌比赛,评选出“文明小标兵”

第四阶段:整理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优秀儿歌,创编园本教材;

2、教师总结、反思,撰写园本教研活动总结。

方案二:

活动主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渗透美德教育(5——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教研会,共同确定适合小班教学的传统美德故事,商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以语言课的教学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备一

节课(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体课件),4个班相互听课、评课,确定最佳方案并交流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召开家长会,说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可选择合适的传统美德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实现家园共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小小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4.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抓住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和渗透。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

召开教研会,收集、整理适合幼儿的传统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语言课教案及反思,形成园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七月份

1、各组专题研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园本课程教育教学。

2、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3、教师撰写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儿童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身心健康和后继学习、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关于2xxx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结合江西省实际,我提出“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一、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特别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无论课程模式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方式的运用,幼儿活动的安排,一切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胜任新课程的教师。

二、园本教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确保每个幼儿教师具备幼儿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全面完成幼儿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成长。幼儿园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尽可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开阔幼儿教师的视野,丰富幼儿教师的思维,使幼儿教师学习借鉴别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改革创新,取得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给全园幼儿教师上示范课,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对新教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要求新教师多听课,多向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学习,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尽快掌握教学技能,能够胜任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现代教育形势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在创新中工作,会学、会思,才能取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和良好的教学成绩。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要求幼儿教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研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三、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做法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具体化,使之能够实施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以下是三种基本做法。

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预期的幼儿学习结果。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该堂课是否符合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否表述得准确具体,是否能取得预定目标。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中,全体幼儿教师要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清楚地了解这节课需要把握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达到课堂教学要求。

二是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学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幼儿更好地“学”,着重考虑教法否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明确课堂教法学法,让教师感到容易教,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性提高,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三是注重考虑教学细节。教学是由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幼儿园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要注重考虑教学细节,比如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对提出的问题幼儿可能会做出哪些回答?幼儿操作时,教师要做什么?开展一项活动,把教师站立的位置、幼儿座位的布置、教具摆放的位置,活动的过程等等都要考虑在内。注重考虑教学细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和每项活动的完美,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幼儿园认真努力、持续不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改革。

一、活动意义

新年(元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热闹和长大一岁的快乐,了解民间习俗,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我们将组织家长、小朋友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迎新年 享美食"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遵循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尽情表现,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参加对象

小班全体小朋友及部分家长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小二班教室。

五、活动流程

(一)唱新年歌曲,感受新年气息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年歌曲,感受新年快乐氛围。

(二)介绍美食制作的方法及需要的材料

1.材料的介绍面粉、糯米粉、馅(冬笋、五花肉、豆腐干、咸菜、葱花)托盘。

2.制作方法的介绍个别有经验的家长示范,大家一起学做。

(三)制作美食--团圆糕通过这次迎新年美食制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自己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新年的快乐。

1.制作要求幼儿动手搓捏面粉,搓成圆形,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制作各种不同的、美观的造型。

2.活动形式幼儿自己制作汤圆,教师及个别家长制作团圆糕,并巡回指导。

3.注意事项在制作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不玩弄制作美食的材料,并把制作好美食放在指定的托盘里。

(四)分享美食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学期教研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针对这一特点,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

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

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 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二月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有关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理论文章。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二)实施阶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活动采取分阶段、分主题的办法逐步落实。

第一阶段:摸索开展阶段(以诵读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性情。

5、利用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幼儿齐读、

幼儿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坚持天天吟诵。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阶段(以班级教学为主)

1、各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运用画、唱、演等多种形式学习古诗。

2、采取一人一课的方式教学古诗,在一起观摩交流,共同讨论最佳方案,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灵活性,科学性,更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阶段(以集中表演为主):

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进行真实的情感教育。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幼儿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幼儿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 。

如采用古诗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古诗词更具新意,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给幼儿以影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班组开展快乐的“中国节”活动:这个活动共分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四个版块:导入——讨论——实践——评价,四个主题分别是:

第一主题:三八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

第二主题: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第三主题:中华母亲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四月初二)、

第四主题: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五月初五)、

第一阶段

1、 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有关节日活动课程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2、 培训全体教师,以观念转变带动行为和变化,确立节日活动的重要地位。

3、 收集有关中国特色的节日活动资料,并以传统文化中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

4、 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

——节日活动设计

——经典诵读

——节日活动创作(如绘画、文学文艺表演等)

第二阶段

1、行动研究法:主要解决在班级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并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再进行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

2、访谈法:与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传统节日方面的访谈,了解班级教师和家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通过传统节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传统文化促进班级精神形成的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

1、课题报告:《多彩传统节日》。

2、论文集:参与课题的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现实意义的论文。

小班组开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动主题: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2——4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小班组教研会议,提出幼儿在礼仪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收集、创编相关儿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儿歌教学,及时沟通、交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在一日活动各环节选择适当儿歌让幼儿诵读,在一日教学中渗透文明礼貌教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儿歌比赛,评选出“文明小标兵”

第四阶段:整理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优秀儿歌,创编园本教材;

2、教师总结、反思,撰写园本教研活动总结。

方案二:

活动主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渗透美德教育(5——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教研会,共同确定适合小班教学的传统美德故事,商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以语言课的教学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备一

节课(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体课件),4个班相互听课、评课,确定最佳方案并交流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召开家长会,说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可选择合适的传统美德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实现家园共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小小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4、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抓住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和渗透。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

召开教研会,收集、整理适合幼儿的传统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语言课教案及反思,形成园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七月份

1、各组专题研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园本课程教育教学。

2、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3、教师撰写论文。

一、教研目标及预期效果:

通过网络化互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动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完善的网络化家园互动管理模式,使家园彼此了解、共求家园进步与发展。

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教研内容:

1、网络化家园互动研究的途径

创建各种适合本园的网络平台

宣传家园网络的开展

教师和家长对家园网络化的技术培训

2、网络化家园互动内容研究的思路

(1)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开展与展示

(2)科学育儿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3)育儿的方法与指导

(4)幼儿园的发展与思路

三、教研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家园网络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法:在网络化家园互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在各阶段的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经验和总结。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教研的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4、经验总结法:对工作及时回顾、反思、总结、调整研究思路。

本次校本研训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总结。

研训训目标人群:全体教师

拟解决的核心问题:网络化家园互动方式的实践研究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前期调查--专题研讨--互帮互助--实践操作--自主研修--专家引领--分享总结。

四、研讯制度:

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本研训,无故迟到、早退、缺席者不予计分。

2、每学期每教师听课活动不少于10节,详细记录并反思,每学年至少读一本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及分享;每学年末上交个人校本研训总结。

3、根据《xx幼儿园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每学年评选出“校本研训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予以奖励。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读教材

3、网络化信息技术培训分享

4、专家引领,笔记参与式交流学习

四月份:

1、如何解决现网络化家园共育问题的探究与研讨

2、环境体现网络化家园共育专题研讨

3、幼儿园优质课展示、评价、记录。

4、家长入园执教

5、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和教材的研读

五月份:

1、网络化家园共育如何在亲自活动中运用的专题研讨

2、提高网络平台使用性能的阶段性分解研讨

3、自主研修:自选与家园共育的书籍进行阅读

六月份:

1、网络化家园共育问题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2、梳理和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教研组的成果展示

3、教研组成员的教研考核与评价

4、教研组整理资料并归档

5、完成课题工作

活动名称:趣味夹子

活动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此,笔者为幼儿创设了——个有准备的环境,将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探索。中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向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的过渡,同时,他们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已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为此,根据中班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笔者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在具体操作中深化对数的认知做好物质准备。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讲述自己活动的过程;

2.会将颜色相同的夹子夹在一起;

3.初步学习按卡片上的动物数目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能够手口一致地对6以内的数进行点数;

2.物质材料准备:红、黄、绿色塑料夹子若干,动物卡片若干,铃鼓,摸箱;

活动过程

1.游戏“夹夹子”,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听铃声开始夹夹子,铃声开始,往衣服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止夹。

2.数夹子。

(1)请幼儿数一数自己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

(2)请2—3名幼儿说说自己身上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3)请幼儿和同伴互相数一数,比一比,谁夹得多。

3.找不同。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一起。

(2)幼儿间互相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是否夹对了。并数数每种颜色夹子的数量。

4.按动物数量匹配夹子。

(1)出示摸箱,教师说明游戏玩法,卡片上有几个动物就夹几个夹子,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5.以舞蹈“螃蟹舞”结束活动。

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活动的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研计划,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继续侧重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入手,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活动要求

全体教师是活动实施的主体,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认真深入学习和分析教材,积极准备各项教研活动,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总结。

三、活动方式

教研活动采用备课组活动、听课活动和一课多磨活动等教研形式,其教研内容可以相互融通,活动上分开执行。

1、备课组活动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备课要做到提前做好各项准备,骨干经验老师书写简案,青年教师书写详案。每月两次集体备课,坚持做到备课有计划、有研讨、有创新。集体备课的内容以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主。

2、听课活动

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相互自主听课,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师傅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徒弟虚心请教,积极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一课多磨活动

全园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采取个人备课、小组讨论、借班试课、集体研讨、二次试课到最后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一课多磨活动,为半日开放日做好准备。授课老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实际需求,扎实有效的进行备课,听评课老师一定按照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认真听课认真评课,并在研讨中积极发言,为授课老师出谋划策,找出不足,完善教学方式。

四、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数阅单列)

三月份:

1、师徒相互听课评课。

2、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3、开展“感恩”和“学雷锋做好事”的主题教育活动。

四月份:

1、开展“一课多磨”教研活动。

2、半日开放日活动。

3、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五月份:

1、开展“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教育活动。

2、庆“六一”集体策划。

六月份:

1、师徒相互听课评课。

2、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各2次。

3、全园体育活动考核。

七月份:

1、全园教学活动考核。

2、大班、大大班毕业展示活动。

3、小班、中班综合展示活动。

4、教研材料汇总。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针对这一特点,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

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

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二月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有关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理论文章。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二)实施阶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活动采取分阶段、分主题的办法逐步落实。

第一阶段:摸索开展阶段(以诵读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性情。

5、利用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幼儿齐读、

幼儿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坚持天天吟诵。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阶段(以班级教学为主)

1、各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运用画、唱、演等多种形式学习古诗。

2、采取一人一课的方式教学古诗,在一起观摩交流,共同讨论最佳方案,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灵活性,科学性,更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阶段(以集中表演为主):

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进行真实的情感教育。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幼儿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

如采用古诗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古诗词更具新意,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给幼儿以影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班组开展快乐的“中国节”活动:这个活动共分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四个版块:导入——讨论——实践——评价,四个主题分别是:

第一主题:三八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

第二主题: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

第三主题:中华母亲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四月初二)、

第四主题: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五月初五)、

第一阶段

1、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有关节日活动课程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2、培训全体教师,以观念转变带动行为和变化,确立节日活动的重要地位。

3、收集有关中国特色的节日活动资料,并以传统文化中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

4、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

——节日活动设计

——经典诵读

——节日活动创作(如绘画、文学文艺表演等)

第二阶段

1、行动研究法:主要解决在班级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并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再进行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

2、访谈法:与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传统节日方面的访谈,了解班级教师和家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通过传统节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传统文化促进班级精神形成的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

1.课题报告:《多彩传统节日》。

2.论文集:参与课题的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现实意义的论文。

小班组开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动主题: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2——4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小班组教研会议,提出幼儿在礼仪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收集、创编相关儿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儿歌教学,及时沟通、交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在一日活动各环节选择适当儿歌让幼儿诵读,在一日教学中渗透文明礼貌教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儿歌比赛,评选出“文明小标兵”

第四阶段:整理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优秀儿歌,创编园本教材;

2、教师总结、反思,撰写园本教研活动总结。

方案二:

活动主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渗透美德教育(5——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教研会,共同确定适合小班教学的传统美德故事,商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以语言课的教学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备一

节课(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体课件),4个班相互听课、评课,确定最佳方案并交流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召开家长会,说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可选择合适的传统美德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实现家园共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小小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4.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抓住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和渗透。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

召开教研会,收集、整理适合幼儿的传统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语言课教案及反思,形成园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七月份

1、各组专题研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园本课程教育教学。

2、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3、教师撰写论文。

  • 索引序列
  •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
  • 小学古诗词吟唱研究论文怎么写
  • 古诗词学习研究论文
  • 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
  • 幼儿园古诗新唱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