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可持续发展论文4000字

可持续发展论文4000字

发布时间:

可持续发展论文4000字

近年来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期刊,你也可以去看下吧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那么究竟何谓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优势呢?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体(尤为植物)内,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源。其实,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来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变的历史上所积累的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因为它们是堆积在一起的有机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但总有一天矿物能源会消耗殆尽。能源危机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产物转化成便于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利用生物能源,实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释放出来。它的好处在于: 一、中性的碳循环,即无温室效应;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于克服化石能源供应的萎缩。并且,发展生物能源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环境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效应的双赢。我国是粮食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对此农业部成立了生物质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强农业生物质技术研究,在生物能源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并使我国在未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科研院所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试图开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国等利用玉米淀粉转化成酒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发展新的能源产业。所以利用荒地种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认同的发展方向。另外,与某些国家采用把玉米、甘蔗转化成乙醇,或是从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们国家把目光放在了更为高效的纤维素上。 纤维素是植物的木质部分,是地球数量最大的植物积累的产物,植物从太阳获取的绝大部分能量也都储存于其中。所以人类一旦掌握了释放出存储在纤维素中能量的技术,能源危机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我有幸与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的老师交谈,并聆听纤维素技术。我了解到纤维素的降解和转化是十分关键的步骤,也是巨大的难点。纤维素犹如植物坚硬的骨架,因此它远比淀粉类物质难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适的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的酶。在这方面生物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牛吃的是充满纤维素的草,却能够胜任拉车、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刍作用,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模拟的。我们的课外科技活动就从这里开始,从分离和改良纤维素酶基因开始。而从另一个角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含量,来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纤维素含量植物,而通过对它们进行转基因处理,我们能从单位植株中获得更多的纤维素。生物能源的开发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师向我讲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进光能产物的积累,促进采收后纤维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中生长,要使这些植物耐受低温、增加一年中光能转化的时间。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来实现。这些工作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高新技术知识。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需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过去,我们曾开展节水宣传、参与植树造林,为美化环境做出贡献。而现在我们要身体力行,加入到开发、宣传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们可以在实验田里学农劳动,负责原料作物的种植和养护;有组织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种作物的成分及价值,提供给有关部门。或者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为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解决荒漠化问题积极献言献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内做培养微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等实验,提高对生物工程技术的认识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进入科研院所,与导师合作研究相关课题。或者是在学校、社区中宣传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总之,有无数活动与创意等待我们去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科学素养,锻炼能力!其实,我们的力量并不微小。只要我们报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将热情与智慧投入其中,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们的家园,也必将在你我的行动中,变得越来越美丽!

可持续发展小论文200字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学生论文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而且对建筑的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精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应用到了民用建筑设计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本文笔者将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着手,简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谈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使用数量越来越巨大,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枯竭的情况,所以在各个行业内都在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改变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使用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节省资源。

1、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

太阳能是我国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可在再生资源,不管是否开发、利用,它都在时时的消耗和再生,所以太阳能的使用是当前最广泛的,也是使用技术最好的。现在的居民楼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有些民用建筑中,还会使用太阳能收集器,为家里供应热水,也可以提供电能、热能,节省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农业生产基地,也会使用太阳能这种技术,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质量。

风能

风能是这几年新型的节能资源,风是再生的,主要是用于大型的发电,不用燃料。我国的发电还是需要大量的煤炭来助燃供电,这对煤炭的消耗是巨大的,不符合现在的发展战略,所以对风能的利用技术也是越来越注重,开始在一些路灯上使用,以供照明。

利用技术高效利用资源

结合日照特点

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光照是一项重要的依据,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好当地的日照特点来确定建筑物,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提高建筑物位置的密度,减少建筑物的总占地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1]。

结合地形特点

在建设居住建筑物时,一定要结合地形的特点,顺势地形结构,降低建筑物对地形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植被,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危害建筑的稳定性和居住环境。对当地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对气候是有利的。

结合风流特点

现在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利益,建筑物之间的密度都是很小的。在考虑建筑物光照的情况下,也得考虑风的特点[2]。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好,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为了拥有更好的通风条件,建筑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能力。

结合生态特点

现在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但是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建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的环境,来创建建筑,不管是建筑的内外部,还是建筑的设计、材料,都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墙体保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成熟。现在墙体保温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它可以有效的保护墙体结构,同时创造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保温时间也是均衡的,而且减少对温度的流失。但是在构造外墙外保温技术时,一定要用节能、可再生、高效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温功能,降低经济成本。

门窗节省技术

门窗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它的耗能也是整个建筑物中最大的,为了降低门窗的耗能,增加建筑的质量,使用的材料一定是耗能低的材料,制作门窗后,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消耗。现在使用比较多的门窗是新型的钢门窗,是现在最新的,也是最好的门窗。

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的材料也是需要有特殊特点的,符合人们的生活的条件。屋面的材料必须要有保温的能力、不吸水、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再生资源制作等特点,这是人们屋面使用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节能的。屋面还要注意隔热的功能,如果可以绿化就更好。

2、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建筑环境

在建设居住地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形。有些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当地的小气候的,比如温度比较高又潮湿的地方,一般建筑物会是两层。下面一层是不能居住的,因为潮湿的缘故,人们会居住在二楼。还有些地方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房屋建设就会比较高,这样在夏季隔温比较好,但是对于冬天,保温性也是不错的,不够过冷的地方墙体也是比较厚的,这样也是利用保温的。所以在建设居住的地方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环境,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施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就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持续的发展。在建筑业中,可以提高对建筑的施工技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保温等情况,通过施工技术就可以达到,那就不会对资源造成消耗。也可以使用新型的节能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这样即可以建造出舒适的环境,有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

协调人、自然和建筑的关系

如何更好的在建筑行业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能将人、自然、建筑三位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创造美好的生态系统。如何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是建筑行业整体面对的难题。不过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最终的目前就是提供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可再生资源,摆脱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不再用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而是为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业中开始应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生产技术,充分应用可再生资源,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节约资源,提高建筑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改善生存的环境,创造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淑林.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38(18):22~23.

[2]林旭.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4(5):218.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3000字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期刊,你也可以去看下吧

关于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论文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将很难实现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我国资源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重点分析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对策。 一、 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通过有效管理和适时创新来实现迅速成长,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讲的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结合资源型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认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企业需要协调好内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组合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据评估,我国可采资源量140亿吨,是世界最终可采储量3113亿吨的%。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业。由此可见,资源型企业对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实现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 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资源型企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强,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命周期的特殊性(发展一般经历勘探论证期、建设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并且受资源储量的限制——只要可采资源采完,其生命就终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通过科技、开发新产品来人为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涉及面广、产业基础狭窄、辐射作用强等发展特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注定了资源型企业将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又决定了资源型企业尤其国有资源型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许多问题,虽然资源型企业自身在不断地进行产业调整,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 外部因素 1.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外,部分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目前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趋势,到2010年,短缺矿种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需要,原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 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产品价格受政府管制,明显偏低,使得投入资源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被人为压低,这种政策造成矿产资源型行业的低收入对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向下的牵制力,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在低层次上达到了制度扭曲下的相对稳定均衡,即陷入低效率状态。由此不仅使得资源型企业内涵式扩张的空间很小,而且整个社会可以低价获取资源的使用权,客观上鼓励人们滥用和浪费矿产资源,使得粗放式扩张战略得以放大,形成了今天我国粗放式增长模式的高度路径依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经济性成本沉淀。经济性沉淀成本涵义是指,承诺的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转移价格或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的那些成本。(1)资源型企业需要投入的生产性资产,比如地质勘查、开采以及加工所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由于专用性较强,从原产业退出时难以回收投资成本;(2)商业性地堪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不健全,交易渠道不畅通,地堪项目缺少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支付大量搜寻、契约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本身都是沉淀成本;(3)资源型企业多数地理环境闭塞区位远离中心城市。为了摆脱区位劣势,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网络和储藏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在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发展时,这些资产很难随企业被带走,即使出售也由于区位的劣势而难以回收投资成本,从而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4)固定成本转型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经济性沉淀成本,主要包括离退休劳动力安置成本、因企业退出造成终止各种契约所必须支付的违约费用等。总之,上述这种经济性沉淀成本构成了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地区扩张等战略实施的障碍,进而使企业陷入原有的运行态势,发展接续产业困难重重。 4. 行政管制惯性造成资源利用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存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其拥有的产业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则能提高地区乃至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个体来讲,可以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广东东莞IT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带动了整个地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力量是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由于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资源型地区基于计划经济体制而造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矿产资源型企业为例,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并执行矿产资源型企业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有水快流”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同时,行政性准入管制不允许矿产资源型企业跨区域开发矿产资源,不允许跨行业延伸产业链等等。这种以资源地理位置分布为惟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的直接后果是:行政划定的界限大大制约了矿业企业的自然发展,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老矿区缺乏接续资源,使得企业因资源枯竭被迫破产已不鲜见;一个矿区多个开发主体,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导致布局不合理,盲目办矿等等。实际上,行政性划定是对矿业企业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经济规模的指标,却大大牺牲了规模经济;而且这种行政分割现象,在阻隔企业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同时,也使区域间专业化分工发生断裂,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规模攀比,客观上加剧了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无序竞争,阻碍了矿业产业组织的战略性转变和结构性调整,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矿业企业发展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风险。 5. 社会性成本沉淀。所谓社会性沉淀成本是指,契约安排下权利承诺,一旦终止无法得到补偿的那些利益,也会产生沉淀成本。资源型企业承担较多的社会义务,企业办社会已成为企业的当然职能。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多是资源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企业要兼顾整个城市的发展,负担很重,从而制约了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并且资源型企业的决策主体中“所有者缺位”,政府主管部门从资源型企业衍生出很长的利益链,企业“内部人”控制,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等构成了资源型企业发展中诸多的社会性沉淀成本,种种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转产、转型与接续产业的发展。 6. 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考察世界大多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都很完整,层次分明。而我国目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主要有《清洁生产法》和《节约能源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我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监管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7. 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虽然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河水污染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此下去,到2020年环境成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左右。届时,我国将会为这一经济的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资源型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 内部因素 1. 观念的淡薄。伊斯特利(Easterly, 2002)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一书中,认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更容易寅吃卯粮,更加地短视,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贫穷国家更容易出卖未来,它们愿意拿未来几代人的福利做抵押,来为这一代人民(主要是政府利益集团)的生活融资,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而出售资产成为“出卖未来”最直接的形式,过度开采和廉价出售石油是资产出售的形式之一,留给下一代居民的石油储备大大减少。政府的政策更偏好当前消费,而不是未来消费。这些国家会更快地开采地下石油资源,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当前收入,但代价是牺牲未来可获得的收入。 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甚了解,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在我国许多资源型企业的营销理念中,营销目标仍停留在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粗放型营销阶段;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自身尚不能发展,更没有兴趣考虑环境治理。从而导致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缺乏积极参与意识。现在我国一些省市的个别地方政府仍追求短期的政绩,而资源型企业也只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种短视的发展方式留下的弊病是很严重的。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吞噬掉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 2.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短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资金的限制,发展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导致利息负担沉重。加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问题严重,不良债务比重过大,偿债能力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力推新产品,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由于资金不足,配套的措施、设备难以到位。因此,资金问题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以资源的再生为例,国际企业的实践表明,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把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远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高;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物和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还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循环生产环节的成本难以回收。因此,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企业难以自发地以循环经济方式进行生产。 3. 技术水平低。资源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由于企业缺乏有效、完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造成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的现状。比如,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被加以利用;钢渣、粉煤灰、煤矸石和石油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8%、45%,尾矿利用率不到10%;共伴生矿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30个百分点。这对于资源本来就短缺的大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缺乏高素质人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稳定性大小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就难以在知识经济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难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从人力资源结构方面来看,集中表现为核心人才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企业制度不完善。中国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存在不少漏洞。前面我们提到,在组织形式方面表现为,一些部门设置交叉性、重复性太多,一些必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部门,诸如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部门存在空缺,这使得可持续研究这一重要工作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其他部门中,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必要的全程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控制管理阶段,其结果往往是环境成本外部化。 三、 推进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 政府有关机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鼓励有信誉、生产规范的资源型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等形式来进行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背景,引导企业嵌入全球资源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高端发展道路;(2)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支持,如实行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优惠的绿色税收、优惠的政府贷款等措施;(3)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不仅是制约我国资源型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5)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须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开发高效、节能、洁净的新产品,同时,随着新的污染物的出现,注意完善我国的环保立法;(6)积极地参与国际产业制度、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为中国资源型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实现持续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 企业层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1)延伸产业链,引进替代产业。由于资源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在资源合理开采利用的同时应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引进替代产业。应坚持科技先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含量,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资金、人力以及制度环境;(2)要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一个企业不一定变得更大,但一定要变得更好。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3)利用资源、能源要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4)对污染控制要由未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5)将战略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6)认真开展国外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产品进出口结构,鼓励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进口初级产品,努力建立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可持续发展,2000,(3). [2]侯广辉.资源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J].经济纵横,2007,(7).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id=8

可持续发展议论文

我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 1992 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 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 1992 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 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它已被世界上诸多国家普遍认同。充分领悟并积极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是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知多少》一书中着重阐述了自“ 1992 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率先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的重大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 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在书中还明确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系统工程。这一课题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未免太大了,内容也太多了。但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那么就一定能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保护好绿色的家园。尽“我”所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护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但我能从爱护花草树木、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张纸和每一支铅笔做起;我虽然无法阻止他人乱捕滥杀珍稀动物,但我能做到不捕捉不饮食国家保护的所有珍稀动物;我虽然无法阻止江河湖泊被污染,但我已开始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并尽可能地节约用水,以节水为荣;我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我可以手提菜篮去买菜而不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饭盒;我无法阻止自然资源被疯狂地掠夺,无法阻止废气烟尘污染着天空,但我能做到随手关灯来节约每一度电从而减少一份污染,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还可以采用节能灯来实现绿色照明…… 总而言之,我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太多了,但是我能做到的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事情也不少。我要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尽“力”,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就一定能实现!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领悟。通过阅读《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这本书,我深深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不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就会使人类的福利受损,就会使人类的活动受限,最终人类自身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持续发展的作文???

可持续发展学生论文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而且对建筑的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精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应用到了民用建筑设计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本文笔者将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着手,简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谈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使用数量越来越巨大,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枯竭的情况,所以在各个行业内都在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改变资源的使用情况,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使用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节省资源。

1、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多的消耗而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

太阳能是我国建筑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可在再生资源,不管是否开发、利用,它都在时时的消耗和再生,所以太阳能的使用是当前最广泛的,也是使用技术最好的。现在的居民楼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有些民用建筑中,还会使用太阳能收集器,为家里供应热水,也可以提供电能、热能,节省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农业生产基地,也会使用太阳能这种技术,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质的生活质量。

风能

风能是这几年新型的节能资源,风是再生的,主要是用于大型的发电,不用燃料。我国的发电还是需要大量的煤炭来助燃供电,这对煤炭的消耗是巨大的,不符合现在的发展战略,所以对风能的利用技术也是越来越注重,开始在一些路灯上使用,以供照明。

利用技术高效利用资源

结合日照特点

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光照是一项重要的依据,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好当地的日照特点来确定建筑物,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提高建筑物位置的密度,减少建筑物的总占地面积,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1]。

结合地形特点

在建设居住建筑物时,一定要结合地形的特点,顺势地形结构,降低建筑物对地形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植被,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危害建筑的稳定性和居住环境。对当地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改善,对气候是有利的。

结合风流特点

现在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经济利益,建筑物之间的密度都是很小的。在考虑建筑物光照的情况下,也得考虑风的特点[2]。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好,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为了拥有更好的通风条件,建筑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能力。

结合生态特点

现在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但是生态环境的质量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建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结合当地的环境,来创建建筑,不管是建筑的内外部,还是建筑的设计、材料,都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加强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墙体保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成熟。现在墙体保温技术应用最广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它可以有效的保护墙体结构,同时创造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保温时间也是均衡的,而且减少对温度的流失。但是在构造外墙外保温技术时,一定要用节能、可再生、高效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温功能,降低经济成本。

门窗节省技术

门窗的质量对于建筑物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它的耗能也是整个建筑物中最大的,为了降低门窗的耗能,增加建筑的质量,使用的材料一定是耗能低的材料,制作门窗后,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消耗。现在使用比较多的门窗是新型的钢门窗,是现在最新的,也是最好的门窗。

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的材料也是需要有特殊特点的,符合人们的生活的条件。屋面的材料必须要有保温的能力、不吸水、成本低、使用方便、可再生资源制作等特点,这是人们屋面使用最好的材料,也是最节能的。屋面还要注意隔热的功能,如果可以绿化就更好。

2、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建筑环境

在建设居住地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地形。有些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有当地的小气候的,比如温度比较高又潮湿的地方,一般建筑物会是两层。下面一层是不能居住的,因为潮湿的缘故,人们会居住在二楼。还有些地方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房屋建设就会比较高,这样在夏季隔温比较好,但是对于冬天,保温性也是不错的,不够过冷的地方墙体也是比较厚的,这样也是利用保温的。所以在建设居住的地方时,一定要了解当地的环境,这样才能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施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就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持续的发展。在建筑业中,可以提高对建筑的施工技术,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保温等情况,通过施工技术就可以达到,那就不会对资源造成消耗。也可以使用新型的节能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这样即可以建造出舒适的环境,有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

协调人、自然和建筑的关系

如何更好的在建筑行业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能将人、自然、建筑三位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创造美好的生态系统。如何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是建筑行业整体面对的难题。不过协调这三位的关系,最终的目前就是提供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可再生资源,摆脱对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不再用后代的资源来满足现在的需求,而是为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业中开始应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生产技术,充分应用可再生资源,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节约资源,提高建筑技术,充分使用资源,改善生存的环境,创造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淑林.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38(18):22~23.

[2]林旭.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4,14(5):218.

可持续发展观论文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初探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是指人在与自然界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即在这种关系中,人是主 体,自然界是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 “主—客”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方面,但不能涵盖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部。因此 ,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的确立也是有范围的,其作用也是有限度的。一般地说,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证,一是从存在论(事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 界中其他存在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一样,同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一份子或一个 组成部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就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与其他自然 物之间难以区分谁为主、谁为客关系。二是从价值论(价值)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 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 而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 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为人服务。同时,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自 觉性和能力,也就是在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中,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和对人类自身的自觉改造是一致的,在改造自然中使人类自身得到改造。“自觉地”改 造自身与“积极地”改造自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进而实现人与 自然的协调、共生与互利。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在“价值 论”的意义上构成的“主—客”关系中得到确证的。但是,人的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证 明,即使是在“存在论”的意义上,人类的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由于人 类在地球上的活动非常广泛,不断地改变或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生物生态系 统中的主导性生态因子”[1](P43)。概而言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内 涵主要表现为:(1)人依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主 体客体化;(2)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外在于人的自然“内在化”以充实、完善和发展人自 身,实现客体主体化;(3)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质在于人是目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 而言,人具有目的价值,自然界具有手段价值。因为就人类而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 确认识与有效地处理,都必然以是否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最终的价 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当然,这并不否定自然界在人们活动面前确证它存在的客观性和独 立性,即自然界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它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价值”是人的存在及其需要所赋予的。一方面,自然 界存在及其规律对人作为目的及其实现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不能“ 为所欲为”,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存在及其 规律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活动服务,为人 的目的实现服务。这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基本涵义,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关系 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定,正是人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确定了人的活 动和自然界作用的范围。id=8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而先进国家为甚至。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 索引序列
  • 可持续发展论文4000字
  • 可持续发展小论文200字
  •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3000字
  • 可持续发展议论文
  • 可持续发展观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