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如何防范论文写作的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防范论文写作的学术不端行为

发布时间:

如何防范论文写作的学术不端行为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

扩展资料:

学术不端的危害:

1、学者声誉受损

学术不端行为会损害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阻碍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对学者来说,实事求是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因此,诚实是我们最核心的态度。

2、在国际学术中声誉受损

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我们周围的人,所以在大众心中,学者往往是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而且,如果我们利用大众的这一心理进行学术不当的行为,就会使我国整个学术界都不受尊重,从而让许多学者失去应有的动力,使整个学术环境非常腐败,从而使我国的学术水平陷入停滞。

仅仅依赖高等学校的内控不足以控制所有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职称晋升、科研考评及导致科研人员学术不端的3大利益因素。

(二)学术道德缺失。学术道德缺失在一稿多投和假引这2种学术不端现象中尤为突出。这些都是由于作者学术道德缺失而导致的学术不端。

(三)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欠完善。核心期刊已成为作者投入的风向标,进化论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还是产大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在期刊评价指标方面都 存在某些不足;使用率这一指标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大大降低了某些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编辑对学术不端审查不严。期刊社在对稿件进行三审的过程中,对每篇稿件都指定了专门的责任编辑进行审——有的期刊责任编辑对论文只是进行,通过就送外审。这就使得大量学术不端行为漏网。责任编辑审查不严就让这部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蒙混过关。

二、学术不端的对策及防范措施

(一)多系统、多阶段查重。利用多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网络搜索工具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受到独家授权的影响,使检测结果颇有差异。对查重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重复部分是方法、结果讨论,不能简单地只看复制化。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如何防范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一、保持原创性

二、严禁抄袭和作弊

三、注意小组合作时的规定

四、避免粗心或过度依赖

评判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的高低,很简单的方式就是查看他论文的质量还有数量。学术研究是我们认为进行的活动,所以肯定是出现一些错误。这种错误中学术不端相对来说比较的恶劣,它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那么我们需要如何的避免呢?   我们想要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就需要从其本质上明确,它是一种违反现有的学术道德的行为,旨在篡改,捏造或者是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而随着学术领域的不断规范,一稿多投,还有学历造假等行为也被算在里面,所以,想要避免学术不端还是需要我们从主观上提高自我认知。 当在写论文的过程,当我们没有思路时,或许可以适当的参考前辈们的成果,但是我们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时,注明出处是最为基本的,而且论文查重是会有一定的阀值,即使是我们引用别人的观点,在过量的情况下也是被认为抄袭,所以,我们应当做到多次少量的原则。 对于理工科的论文来说,会涉及到很多的图表还有数据参考了相关资料,而我们想引用这些数据,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数据标照搬,这样会极大的增加重复率。 知网作为我们国内最为客观的论文检测系统,想要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就得从知网检测的原理出发,并且将自己的学术态度端正。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同时,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

密切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各高校也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或学风委员会,以加强学术学风的监督和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

例如,达特茅斯学院要求教师履行三项职责: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什么是学术诚实的指导,改善能够增强学生学术荣誉的程序和环境,经常性地审查荣誉守则的执行效果。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

把作业与网络上出售的论文或者电子版的书籍、学术期刊、参考书进行比较,由专门的软件对论文中剽窃或疑似剽窃的部分加以标定,并可估算出论文中自写部分所占的比例。对检测不通过者,应组织相关学术专家进行认真审核。

扩展资料:

原因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有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问题,”我们的文化相比西方的现代科学而言,功利性更强,这是其先天缺陷。同时,中国整体的法制观念薄弱。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已经建立了很多预防制度,但却执行不好,有时人治大于法制。”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表示:”偏颇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论文崇拜症.。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体系,无疑是催生论文造假的原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表示:”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时,只关注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误导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

仅仅依赖高等学校的内控不足以控制所有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职称晋升、科研考评及导致科研人员学术不端的3大利益因素。

(二)学术道德缺失。学术道德缺失在一稿多投和假引这2种学术不端现象中尤为突出。这些都是由于作者学术道德缺失而导致的学术不端。

(三)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欠完善。核心期刊已成为作者投入的风向标,进化论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还是产大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在期刊评价指标方面都 存在某些不足;使用率这一指标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大大降低了某些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编辑对学术不端审查不严。期刊社在对稿件进行三审的过程中,对每篇稿件都指定了专门的责任编辑进行审——有的期刊责任编辑对论文只是进行,通过就送外审。这就使得大量学术不端行为漏网。责任编辑审查不严就让这部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蒙混过关。

二、学术不端的对策及防范措施

(一)多系统、多阶段查重。利用多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网络搜索工具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受到独家授权的影响,使检测结果颇有差异。对查重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重复部分是方法、结果讨论,不能简单地只看复制化。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小论文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学术研究领域中有严格的要求,最忌讳的就是学术不端的情况发生。然而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当中,不少人在无意识之间就触犯了学术不端的禁忌。实际上针对这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做到以下这些,就可以保障毕业论文避免触犯禁忌。否则很容易因为这种失误而违背了学术道德,不得不承担舆论甚至是法律的责任。数据处理是关键毕业论文想要避免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数据处理。研究结果需要建立在相关的实验以及观察和数据之上,在论文中的任何数据都不能胡编乱造,必须要有理有据才可。研究人员有必要保存其真实的记录和原始的实验数据,这样可以避免后期被人质疑而无法给与原始数据。在数据处理的问题上必须要得当,切不可将数据信息篡改或者是去掉一些不利数据。若因为数据处理不当造成学术不端的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论文撰写不剽窃在论文撰写的问题上要严格遵循不剽窃原则。不少人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想要参考他人的观点。虽然说可以参考,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在参考他人观点的时候会不知觉的引用,若没有进行标准,就会出现剽窃的嫌疑。引用并不是不可,但是必须要保障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这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论文署名在论文的署名上一定要注意,所有对论文工作给予实质贡献的人都需要进行署名,任何人员不可出现遗漏。论文的署名不只是荣耀,更是责任,不可有造假剽窃的现象,必须要保障署名的真实性才能保障避免出现学术不端的嫌疑。发表前切不可宣布论文成果在论文正式发表之前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的宣布论文的成果。避免将成果泄露之后导致论文无法顺利发表,甚至被怀疑剽窃,相关部门对于有剽窃嫌疑的是不予发表的。学术履历要精准学术履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够表达出作者的真实经历以及教育历程和相关的学术成就。必须要保障精准无误,不能随意的提高自我的学历或者是捏造研究成果。任何造假或者是出现偏差的履历都是会带来不良影响的。查重是关键为了避免学术不端的情况发生,还需要做好查重工作,可以选择笔记查重同类相关的可靠网站来进行查重,确保查重率符合相关的标准。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对毕业论文如何避免学术不端的情况有所了解了呢? 以上所介绍到这些细节都是必须要注意的,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不当的影响,不仅可能会影响论文通过率,发表甚至对于后期的工作等都会有诸多的影响。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精准性,论文署名的周全精准性才能有助于保障论文的整体品质。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

一、保持原创性

二、严禁抄袭和作弊

三、注意小组合作时的规定

四、避免粗心或过度依赖

对论文学术不端的行为的思考

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

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

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

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

扩展资料:

学术不端的危害:

1、学者声誉受损

学术不端行为会损害我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声誉,阻碍各个领域的科学发展。对学者来说,实事求是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因此,诚实是我们最核心的态度。

2、在国际学术中声誉受损

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我们周围的人,所以在大众心中,学者往往是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而且,如果我们利用大众的这一心理进行学术不当的行为,就会使我国整个学术界都不受尊重,从而让许多学者失去应有的动力,使整个学术环境非常腐败,从而使我国的学术水平陷入停滞。

仅仅依赖高等学校的内控不足以控制所有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学术不端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职称晋升、科研考评及导致科研人员学术不端的3大利益因素。

(二)学术道德缺失。学术道德缺失在一稿多投和假引这2种学术不端现象中尤为突出。这些都是由于作者学术道德缺失而导致的学术不端。

(三)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欠完善。核心期刊已成为作者投入的风向标,进化论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还是产大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在期刊评价指标方面都 存在某些不足;使用率这一指标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大大降低了某些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编辑对学术不端审查不严。期刊社在对稿件进行三审的过程中,对每篇稿件都指定了专门的责任编辑进行审——有的期刊责任编辑对论文只是进行,通过就送外审。这就使得大量学术不端行为漏网。责任编辑审查不严就让这部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蒙混过关。

二、学术不端的对策及防范措施

(一)多系统、多阶段查重。利用多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网络搜索工具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受到独家授权的影响,使检测结果颇有差异。对查重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重复部分是方法、结果讨论,不能简单地只看复制化。

中国有许多方面名列世界前茅,比如食品造假案的数量、被双规的贪官数量、偷税漏税者的数量、电信数量等等。还有一个世界之最,那就是学术造假的数量了。许多报道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学术造假的重灾区。这方面的惊人大案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国内对学术造假的处罚

2014-04-17《中国青年报》消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局副局长陈越披露,从1999年到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立案调查学术不端案件204件,即每年20件。当然,肯定还有更多的造假事件没有被发现。而近年来,光网上曝光的学术造假案例每年就有数百起。

那么,针对这些假造者,有什么处罚?

在204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立案调查学术不端案件中,受处罚的共有318人次,其中终止撤销项目的有100人次,69人次受到书面批评,58人次受到内部通报批评,19人次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最严重的处罚”——通报批评,也就是网上公布。鲜有被纪律处分,更不用说到法制层面。即使处分,往往也是只打小苍蝇不打老虎。

例如: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首先号称发明了“汉芯一号”(后来证实是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取得的名誉,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陈进利用中国亟待研发高性能芯片的期盼,取了巨额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外国如何处理学术造假案例

案例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前助理生物医学教授韩东杓(Dong-Pyou Han)在2008年的科研成果“发现兔子体内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被学术界认为是重大成果,也因此获得美国卫生研究院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后来人被揭发,确认韩东杓将人体免疫球蛋白G注入兔子血清伪造实验数据。韩东杓被校方辞退。美国负责调查NIH基金学术不端的科研诚信办公室,更禁止他在未来三年接收联邦基金资助。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美国《联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规定了三种行政处罚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终止资助、禁止申请国家课题项目。换言之,韩东杓所受惩处是研究诚信办公室对普通造假资金行为所给予的最重处理。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2014年6月,韩东杓因伪造研究数据、提交不实报告以获得政府资助等联邦项重罪被起诉,最终获刑57月,罚款720万美元,出狱后还要接受3年的管制。

案例二:2006年,美国伯灵顿市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艾里克·波赫尔曼,因申请NIH基金使用了虚假数据,被伯灵顿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

案例三:2009年,科隆检察机关公布了德国近100名涉嫌学术造假的教授名单,指控他们为不合格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提供方便,最后,众多教授被判处3年半有期徒刑。

案例四:被大家熟知的则是韩国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不但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因欺诈、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等,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我国对学术造假处罚的两种观点

如何处罚学术造假者?中国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严惩派:这一派认为,花费国家的税收进行学术造假,除了道德败坏外,它已经是对公共财产的侵犯,其性质与小偷、贪污相同。除此之外,学术造假还有对人类的长期危害,因为假论文被他人引用后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比如,一种假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中国应该像西方国家一样,严惩学术造假者。不但要追回他们浪费的国家经费,还要加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要动用刑法。

宽容派:这一派人认为,学术造假纯粹是道德问题,应以教育为主,重一点可以进行通报批评,情节十分严重的可以降职或者撤职。

有专家认为,司法对学术的干预要非常慎重。对学术上的是非曲直,不宜也不应由法官作出评判,而应由被赋予惩处权的学术共同体或学术委员会处理。

还有人提出,国家培养一个学术人才不容易,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有学术造假就一棍子将其打死,而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小结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经济总量的世界第二强国,但中国的科研还相当落后,这需要我们国家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进行科技攻关。而学术造假的出现让我们的科研经费浪费了不少。另外,它还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造假者比诚实者更容易得到升职、加薪、出名。所以,扼制学术造假的势头无疑将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但这个势头好像有加重的趋势。怎么办?希望大家在下面的留言中建言献策。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知强调,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高等学校要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学术楷模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各高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含民办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各部属高校及时报送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关落实情况,年底前,将对《通知》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论文学术不端如何界定

仅仅依赖高等学校的内控不足以控制所有学术不端的原因是高校内部的监督力量无法完全独立运行,受到行政干预较大是监督机制虚化的主要原因。

学术不端的责任主体: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以上人员即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主体。

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第二十七条 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效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抄袭行为就是属于学术不端。也就是说,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指“假造、篡改、抄袭”。这是在1992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 位科学家小组给出定义。

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品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

1、抄袭剽窃他人效果

2、假造篡改实验数据

3、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效果

4、重复发表论文

5、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

6、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

7、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该办法以概括加列举的方式,界定了包括剽窃、抄袭、侵占、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买卖论文等在内的七类学术不端行为。

1、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此《办法》规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这就是说,凡是高校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违反学术准则和学术诚信,都是应该查处的学术不端行为。

当然,这只是定义,并不是查处学术不端的具体依据。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语: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至于什么是学术准则,什么是学术诚信,范围实在太广,内容实在丰富,所以还得有细化条款,《办法》中也有相应规定。

2、学术不端行为有哪些?

这才是重点啊,你注意。《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调查,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3、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

有人可能认为,如果对不上这七条,岂不是算学术不端,就可以大胆而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种理解大错特错,因为《办法》规定的认定学术不端行为,比这种理解的范围要宽得多。

如果将上述七款内容分一下类,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涉及成果方面的行为,这就是前三款。总之,不能造假,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一切应该都是真的,都是自己的,不能造假。

第二,涉及署名方面的行为,这就是第四款。总之,不能无中生有,研究了才能署名,没有研究就不能署名,也不能是参与研究了不署他的名。

第三,涉及成果使用的行为,这就是第五款。总之,不能编造学术成果,有什么成果就是什么成果,不能编造成果,不能把别人的成果写成自己的成果。

第四,涉及论文买卖的行为,这就是第六款。总之,论文应该是自己写的,不能是别人写的。不过,要鉴别这一个那是极其困难的。

  • 索引序列
  • 如何防范论文写作的学术不端行为
  • 如何防范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 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小论文
  • 对论文学术不端的行为的思考
  • 论文学术不端如何界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