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物理论文外文文献

物理论文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物理论文外文文献

FirstSearchEBSCOhostSDOL,SDOSACMDigitalLibraryBeck-onlineCurrentIndextoStatisticsIEEEXploreLexisNexisWilsonWebAlexanderStreetPressGroveArtOnline/GroveMusicOnlineNatureOvidincludingPrimalPicturesTechSciencePresscairnFrantextOCLCFirstSearchSpringerLinkCSAIlluminaWebofKnowledgeGaleInfoTracReadReadOpacJSTORTaylor&FrancisWestlawInternationalGreenwoodDigitalCollectionGrolierOnlineOxfordResourcesMorganClaypoolEarlyAmericanImprint(EAI)、AccessUNProQuestAmericanChemicalSocietyNetLibraryEmerald

意思是该参考文献来自国外。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的正确运用对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参考文献引用不当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论文本身的质量,降低了基于此的各类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功能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论述已非常充分,在此不一一赘述了,只重申一下重点。

与作者而言,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证观点的有力支撑,是继承和传播前人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保护和评价他人的劳动成果。

与学术期刊而言,参考文献可为编者审稿选稿提供参考借鉴,为自身的影响力扩散打造有利条件,可完成不同期刊之间的学术成果传递,节约宝贵有限的版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参考文献不当引用的表现及控制探析

在中国期刊网里找,有那种英文的文献,之后翻译过来。万方、维普都可以。或者直接到外人数据库找。APS美国物理学会电子出版物AIP美国物理研究所电子出版物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ASCE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电子期刊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期刊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 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 John Wiley电子期刊Kluwer电子期刊 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EBSCO学术、商业信息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ACM Digital Library 但估计你们学校没有数据库。如果找不到干脆找个中文的自己翻译过来算了。

论文的国外参考文献可以在以下网站查找:

一、seek68文献馆

大型中外文献数据库整合,覆盖全科。

二、EBSCO

共收集了4000多种索引和文摘型期刊和2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该公司含有Business Source Premier (商业资源电子文献库)、Academic Search Elite(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涉及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物理、化学、艺术、医学等。

三、OCLC FirstSearch

是大型综合的、多学科的数据库平台,基本组数据库包共有13个子数据库,涉及广泛的主题范畴,覆盖所有领域和学科,所有信息来源于全世界知名图书馆和知名信息提供商。

四、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拥有200多年丰富的出版经验,作为世界领先的学术性期刊、图书、电子书及参考工具书出版社之一,出版的内容遍及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各个领域。

五、John Benjamins

电子期刊目前收录90多种学术期刊,重点聚焦语言学、文学和心理学等研究领域。

六、NetLibrary

是世界上向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的主要提供商。

七、Blackwell

出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期刊出版商之一。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

八、springer

Springer期刊的学科范围包括:行为 科学、生命科学、商业与经济、化学和 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和环境科 学、工程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法律等。

物业管理论文外文文献

知网,万方 ,维普,龙源,上面找去呀

The necessity for accurate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capableof handling adverse environments with multiple speakershas in recent years fueled speech separation and enhancementresearch [1, 5, 3, 2, 6, 4]. This has resulted in numeroustechniqu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most ofwhich employ multiple microphones [1, 3, 2, 6, 4]. Beamformingtechniques, for example, utilize knowledge aboutthe direction of the speech source of interest in order to reducenoise from other directions. The resulting SNR gainis significant as long as a large number of microphones areavailable [6, 4].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on the other hand,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large SNR gainswith few microphones [1, 3]. However, ICA has severallimitations that have hampered its application in real-worldsituations [1, 6].Interestingly, both of these popular techniques (as wellas many other speech separation techniques) are similar inthe sense that they are no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functionfor speech signals. Speech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oseutilization can provide a significant edge in the de-noisingand signal separation tasks [2, 5].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phase error filtering techniqueinitially proposed in [2] to include the magnitudesof the two microphones in addition to the phase technique transforms two noisy time-domain signalsrecorded by two microphones into their time-frequency(TF) representations. For each time-frequency componentor block, a phase-error measure is derived from the informationin both microphones. Based on this, the time-frequencyblock for each microphone is scaled by a masking value betweenzero and one. Basically, TF blocks with large phaseerrorsare ‘punished’ by a small mask value (0) and TFblocks with small phase-errors are ‘rewarded’ by a largemask value (1).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we formulate four different TFmasks and analyze them theoretically, through SNR-gainsimulations, and digit recognition experiments.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根据合同向业主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具有较强的团队工作性质,所以,在物业管理中建设有效能的团队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绩效就显得很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只有保证产品的基本质量和相应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的有效进步。而在基本的物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管理质量,物业管理水平提升才能带动整体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本文对物业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策略和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服务;物业管理;重要性

一、物业管理服务的内涵

1.基本内涵。现代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相关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体业主的切身利益。物业管理是发生在企业接受委托之后,在得到委托的同时,相应的物业管理企业就要保证基本的管理理念革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整体管理项目的升级。在具体的物业管理中,还包括必要的合同签订、相关权责的划分以及物业管理有效价值的反馈等等,不仅要通过优质的服务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也要为业主提供最为优良的生活环境。首先,物业管理的基本服务项目针对物业工程,要实现合理化的项目规划。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也要针对相对应的人群,不仅要对基础项目负责,也要对整体的业主负责。其次,物业管理是一项经营项目,要求相关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劳动价值的优化。并且由于服务管理是劳务和服务的综合,需要企业在提升自身使用效能的同时,进行服务性能的保值和升值。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的物业管理不仅要求管理和服务的优化,也要保证基础经营项目的合理化,要与基本社区进行联合,实现特色化服务和高标准服务。同时,也要保证基础的中介和信托机制,实现合约约束下的权责分明。

2.主要内容。物业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是基础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常规性服务、针对性服务以及委托性服务,针对不同人群形成不同形式的服务项目。

常规性服务.主要运行基本建筑维护和住宅装修监督,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系统化,并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对整体环境进行细致化的分管和监督,保证基础绿化管理以及住宅区内相关公共秩序的管理。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常规性服务的细化项目很多,需要对业主区域内车辆的停靠进行秩序的维护,也要保证代办性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妥善保管和建立基础档案,实现整体化的监督和管理。

针对性服务.除了常规性服务的相关规定,也要保证对于特定群体和单位的相关针对性服务,保证日常生活类、文化体育类、教育金融类等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不仅能充分体现整体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管理的多样化发展。

委托性服务.对于物业管理来说,委托性服务是针对特定条件或者是特殊情况下的专项服务,需求的满足也比较单一,但是能及时性的完成整体的管理质量提升,只有做到细节和大局的合理化平衡,才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标准化。在整体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仅要集中优化基础的常规性服务,也要对针对性服务和委托性服务提高认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选取机动灵活的管理机制。并且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并要以最为真诚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进行相应管理项目。

二、物业管理中服务项目优化的策略分析

1.正确定位职业认知.在物业管理中,要对相关项目管理进行集中的优化,也要对基础管理人员进行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能清醒的认知到服务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并且要树立优化服务意识。要保证相关服务人员了解自身服务对象,了解基本服务项目人群的心理诉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要了解自身服务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并对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要求进行集中提升。

2.正确了解职业特性.在推进整体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集中了解相关服务项目的基础特性,保证对于服务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进行基本的认知。对于物业管理来说,服务项目不是一时的,需要相关服务人员和企业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和管理。另外,企业也要提升自身企业的基础竞争意识,在实际项目建立和推进过程中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创新型监管机制和意识。企业不仅要优化基础企业的监管力度,也要集中提升相关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在创设专业团队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三、新形势下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基本的物业管理就是保证整体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石,只有将基础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特性得到优化,才能充分优化整体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物业管理中,基础的管理项目不仅包括管理和基础的经营,也要对业主和物业人进行细化的项目服务。物业管理基础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物业企业的基础素质,因此,在实际的管理服务提升项目中,不仅要提升企业内部的基础价值观,也要创建革新的职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只有高质量的服务输出才能实现整体企业管理价值的优化。如果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升级,相应的物业管理质量就会下降,管理的社会价值也就会随之降低。另外,在物业管理中企业要明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是整体服务项目的运行核心,只有保证业主对于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才能实现物业服务真正的价值提升。企业要集中巩固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就可以实现业主需求的满足。建立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服务内容和形式认可的基本支撑,就能有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形成整体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分割。在服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物业管理能够收获业主的信任和尊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推进和实施。企业要发展,就要集中力度在服务和质量提升上,用心服务,诚信服务,保证了物业管理体系的有效建构,能促进整体企业在市场中完成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正向增长。企业有了优质的业界口碑,就能在市场中拥有基础的发展资本,有了高效的发展服务效果,就有了根本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反思与再造张农科城市问题2012-05-27

2、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以物业管理服务纠纷解决为视角王伟吉林大学2012-12-01

摘要: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新兴的物业管理管理专业来说,由于行业发展的特殊行与局限性,致使技能竞赛模式不可简单模仿或照搬。本文以陕西高职院校为例,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试图探索适合本教育层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思路,以期全面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

关键词:技能竞赛;物业管理;新模式

一、物业管理领域技能竞赛现状分析

(一)行业现状

物业管理技能竞赛源于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发展方向性和技能需求导向性。部分省市行业协会、各地各级资质的物业服务公司通常会借助技能大赛的举办来提升整个物业行业整体水平及企业团队综合职业素养及服务技能。行业竞赛等级里目前最高级别的行业竞赛属省级竞赛。困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高级别的比赛只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部分一线城市。企业内部举办技能竞赛则是最常见的形式。虽然竞赛等级较低,但也能起到提升内部人员素质、强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技术的重要作用。通常主要有基础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大赛。

(二)院校相关专业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根据物业管理行业对人才市场的巨大需求,纷纷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不下103所,陕西39所高职中开办本专业的学校7所。面对新行业孕育出的新专业,各大院校在理论教学上一如既往的发挥学校优势,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物业管理高等专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原有的教学体系模式相对滞后,课程设置已明显“传统”,培养的目标与现在社会的需求有所脱节。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与其他一些专业竞赛有所不同,它首先受到整个行业发展现状的限制,大环境的不给力,致使行业企业、各大高校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出现得不到重视、或操作性较差、竞赛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本行业暂时没有省级或者更高级别的竞赛,陕西的7所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依然以校内竞赛为主,而且就竞赛模式上来看,还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层面,鲜见将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深入联系在一起,系统的考虑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着一个专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新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竞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用来补充和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检验、修正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果。鉴于以上行业发展特点、技能竞赛在行业内的现状,在物业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对行情、校情、生情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适合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新模式的宏观构想和思路——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模式。

“专业大赛+课程小赛”:这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小”竞赛模式。专业大赛不仅有效检验了教学成果,而且通过层层选拔,可使部分理论知识扎实、实际问题处理娴熟的综合型学生脱颖而出,便于针对性培养,为将来参加更高级别的国家级大赛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体现教学公平、提升学生总体水平、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将竞赛引入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形成课程小赛方案,有效弥补专业大赛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课程小赛一般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举行,用来考查一个知识点或一项具体技能,也可以是本门课的综合知识技能考查。此外,在课程小赛中可以尝试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改变过去沿用“一考定音”式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建立以能力展示为主的考核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等为考核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分阶段、有层次: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观察行业的发展动态、学校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的需求、竞赛各阶段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难度不同的竞赛设计。笔者将物业管理专业发展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5年以后)。起步阶段(专业设立1—2年):背景:该时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时期。物业行业发展大环境没有根本性变革;教师对高职教育体制较为陌生;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有待提高。

竞赛特点:竞赛不分大赛和小赛,专业竞赛设计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考察点。但此阶段,重视行业企业的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并重点培养学生自己组织和策划竞赛的能力。成长阶段(专业设立3—5年)背景:经过过去1—2年的摸索,专业教师对高职教育、行业和专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学校合作办学单位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撑,帮助中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和专业行业管理知识。专业大赛竞赛特点:全面贯彻分阶段、有层次的“专业大赛+课程小赛”竞赛设计思路。该阶段的“专业大赛”设计主要是围绕《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的具体模块或实践环节而选定主题,具来讲,就是在上表中抽选一个实训专题或一个重要课程子模块,加以深挖或放大设计为专业大赛,例如物业服务礼仪专题竞赛、保洁管理竞赛等等。此外,该阶段校企合作比较稳定,所以从大赛的前期构思、中期筹备到举办中的各环节,合作办学单位可以全程参与,行业专家的加入必然在标准制定、技术支持、相关实践材料的提供及赛前培训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支撑。

课程小赛特点:专业大赛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为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企业选拔人才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但是,教育应该具有“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公平性,为了弥补专业大赛受众面窄的缺陷,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素质修养,特别设计了“课程小赛”。成熟的小赛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专业大赛提供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方面的支持。至于哪些课程适合“小赛”设计,并且可以尝试“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均可在该阶段采用“小赛”的形式。拓展阶段(专业设立5年及以上)背景:经过5年的专业发展,学校、行业企业、专业教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甚至某些方面的飞跃。专业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更加到位。

竞赛特点:深入校企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兄弟院校同类专业横向联系,协同物业管理协会积极促成省、市级竞赛的开展。在竞赛主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可以选用综合竞赛的形式。综合大赛,可在《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块与实训环节表》中抽选多个实训专题或多个重要课程子模块进行组合,将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设计竞赛,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大赛的规格视学校的实际条件而定。例如,物业服务费用的测算、物业管理方案编写和物业管理招投标就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模拟物业管理招投标综合大赛,竞赛内容为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招投标过程,含规范的标书书写与招投标流程、完整的物业管理方案和准确的物业服务费报价;装修管理和消防管理可以组合起来设计为综合装修管理大赛,竞赛内容包含装修管理的程序、装修监管的工作重点、装修过程中的消防管理,以及装修纠纷解决模拟表演等等。设计竞赛方案时,针对高职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还可考虑融专业竞赛、学生活动、实践作业等环节于一体,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增加竞赛趣味性,还可使多种任务同时完成。

三、后续思考

1.物业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模式不能一味的照搬其他成熟或者比较成熟专业的竞赛模式,一定要根据行业发展现状、需求,结合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师资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稳健的、可持续性的竞赛方案。

2.无论是“专业大赛”还是“课程小赛”,都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汗水,也包含了参与竞赛学生的不懈努力和创意。因此,在竞赛成果的展示方面,就不只是写一篇研究报告或几份实施方案,更应该重视竞赛开展过程中智慧和创意的应用及推广。

3.大部分合作办学企业会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竞赛前的思路构建、竞赛中的全程参与方面贡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该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合作成果为企业提供服务,让更好的研究成果反哺企业,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焦红强.技能竞赛模式的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6).

Title: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 How Can Local Authorities Develop a Property Strategy?Author(s):Virginia GibsonJournal:Property ManagementYear:1994 Volume:12 Issue:3 Page:9 - 14DOI: : MCB UP Ltd之类的给你发你邮箱了记得查收哦~~~~~记得加分^_^

物业管理论文参考外文文献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教园区的建立、再加上高校新校区的扩建,使高校物业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的新兴行业,并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物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学、科研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为这个目标提供保障的服务,高校物业的企业化管理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特点;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58-02

一、 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是通过市场并用经营管理手段直接进行社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是在 *** 指导下的经营管理行为,是 *** 、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关心的事业,从管理内容来看,除房屋及其装置的维修养护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收取管理费和专案的经营服务费,实现其经营目标。高校物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学校,实施范围主要限于校内,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物业管理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校园环境,使领导满意、学生满意、教师满意。2、高校物业管理,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学校节省经费,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实效 *** ,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良好的物业环境。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与高校政治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绝大多数的领域渗透著培育造就社会主义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意识形态。首先,从教育学上理解,我国高等院校是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摇篮,其要求物业服务必须具有相容的特性;其次,从经济学理解,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经济利益,必须首先服从于高校教育产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效益,必须服从于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对物业管理的自主选择,有其自身经济学上的涵义;从管理学上理解,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高校物业管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要“以教学为中心,诚信服务”的价值内涵为重点,树立“服务、严谨、亲和、友善”的良好形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有文化特色的物业管理氛围,达到学校、教职工、物业服务三赢的目的。4、领导省心,学校省钱的最佳途径。新的劳动法实施以来,学校的用工成本加大,劳动纠纷不断,将用工体系纳入物业管理公司体系后使得学校与合同工、临时工等形成了厚厚的隔墙。通过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学校节约至少20%的费用。

二、高校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已经成为社会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也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定位准确,理念突出。高校物业管理的定位就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大局,为师生员工不断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全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一种面向社会,适应市场规律,能够有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优质高效的新型保障体系。高校物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视窗,要始终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和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二严谨务实,强化制度。物业管理要在学校整体布局下,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征,始终坚持“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宗旨,积极营造“团结、向上、热情、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以校养业、为校减负、服务学校、走向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逐步树立从单一的简单服务到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主体式服务向专业化物业服务转变的经营管理理念。三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中心形象。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产生强烈的企业向心力。企业的良好形象赋予企业员工崇高的荣誉感,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企业的地位而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在获得心理上满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在不间断地进行员工适时定期培训过程中,员工不仅缩短了对业务的熟悉过程,好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又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和借鉴,而且能让员工与员工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和近距离的接触,使得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配合,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有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高校后勤的优势就在于以高等学府作为依托背景。“高等学府”这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容易使员工在“学府”产生荣耀感,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吸引人才,完善招、育、用、留的体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

三、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繁、杂、细、变”的工作。“做了的都是小事,误了的都是大事”。物业管理的特性涵盖面非常广,头绪很多,可谓“繁”;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牵涉的部门多,可谓“杂”;很多工作是面上的工作,物业管理工作与对“学校第一印象”有直接关系,是学校门面的直接体现,工作可谓“细”;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长效的、立体的工作,如:垃圾随时都有,就随时可能在某个角落产生;杂草,一大意就有可能爬满校园;水电,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可谓是“变”。因此,物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认真思考,把工作做到实处。

搞好物业管理,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产权清晰原则。产权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础,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满足舒适、安全、整洁、宁静的要求,并保证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的保值和增值。二专业服务原则。建立专业化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严格规章制度下的严密作业指导,做到每个环节都能量化。三责、权、利明确原则。使用人、所有人、经营人等各方依法签订合约,明确界定各方的责、权、利,避免出现扯皮。四服务承诺原则。全心全意,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宗旨。五管理科学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做到既能按企业规律执行,又能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搞好物业须把握以下五个环节:一落实经费来源。资金来源是物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拓展服务专案,挖掘服务潜力,广开资金来源,弥补学校经费不足,促进企业的良性回圈。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二加强宣传,理顺关系。高校物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理解,更需要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妥善处理职工与职工之间,物业部门与学生之间,物业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和交流,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物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就会持续提高。为此,要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三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物业管理的前提条件。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现持证上岗。形成一套自我培养,自我开发的人才机制,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管理队伍,并孵化更多的社会物业企业。四强调企业化管理。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五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物业管理作为新生行业与社会物业相比除有物业管理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肩负著“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物业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高校物业管理处在高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受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应服从于高校“育人”的大目标。因此,高校物业管理要强化“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确立“服务求生存,效益求发展”的经营思路,用优质的服务实现高校物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品位。

树立物业管理在师生员工当中的良好形象,便于与师生员工的日常沟通,有利于解决各类问题,很多困难可以迎刃而解。物业管理企业要通过管理服务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人与人沟通,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融通,健康、开放的工作环境。要对员工不断地灌输服务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落实考核制度。统一员工的劳动服务意识。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好人好事的表扬,适时地支援和赞助学生活动等。高校物业管理的生存,要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向服务要效益,向管理要生存,走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经营之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现代物业.

[2]倪智明,宋汉卫.沟通的价值及其在高校物业管理中的应用[J].高校后勤研究.

[3]张作祥,吴雪.浅谈高等院校物业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

[4]周伟建.浅谈物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物业.

【摘要】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危及到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通过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达到培养合格的物业管理人才,是满足社会与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企业的需求,提升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业管理 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

物业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人居和谐的必需品,而物业管理蔓延恶化的纠纷,却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引起物业管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能力的不足,是物业管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担负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人才能力的不足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人员有这样几个来源:一类是随房管部门的企业化转制而来,一类是由房屋开发公司后续转化而来的,这两类人员虽然能担当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思维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有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社会招聘的不具备任何物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边学边做的被动地位。另外,还有一类是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但他们的数量有限,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现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也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型的房产管理人才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阶管理人才少。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业正处于发展的加速期,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和社会都期望拥有更多的技术型和经营型兼备的复合人才,也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要主动适应行业的需求,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办出职业特色,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与市场的需要,使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物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是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而开始的,其时间经历并不长,专业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物业管理理念的普及、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具有物业管理能力的高阶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但对这种能力的构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致使培养的人才能力目标不清晰,造成专业能力的不足。

2、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缺陷。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交叉重复,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够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优势。

4、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导致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不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三、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进行物业管理教育的依据;物业管理行业及企业对人才及其技能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是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根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通常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中,更应培养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理念,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与业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对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围绕物业管理和维护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业的属性和特点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对物业的精心管理,实现服务业主的最终目标。

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问题,摆脱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高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提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目标和强化专业特色的要求,构建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明确,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更突出。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阶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通过探索物业管理专业教改的经验与教训,为也在摸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同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促进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物业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讲,既要有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求有建筑、建筑装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业管理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要兼顾课程结构模组化和课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建筑工程学科为横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的要求,筑起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识结构体系。

为突出专业教学的特色,在专业课程上要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高等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起点和水平。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增加与物业属性管理的相关课程;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自学能力、创造力的课程;培养运用现代经济定量分析方法,在资讯科技方面的应用能力,强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的课程同时,更多的开设突出实务操作技能培养的课程。课程体系中设定着力加强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多媒体和现场模拟教学,教学实习一般要求在校外有关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现场教学占一定课时比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定上,通过整合教学和课程内容,削减原有物业管理专业大而泛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关课程,突出现代管理技术运用的培养和建筑工程知识的强化培养,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效果。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人才培养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开拓型。在加强物业管理人才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加大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教学力度,着重从物业管理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从事物业管理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性教学,解决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与不同步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资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教师应首先走入实践,深入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应有“能者为师”的胸怀,把成功企业的领导人、民营企业家请到大学讲台上,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才会真正发展成熟起来。

4、完善教材的系统性建设。教材建设应在知识的完整性、知识的拓展性、教材的易教性、教材的易学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选用体现物业管理专业的有特色的教材。建立选用教材质量评价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教材适用性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各门课程教材使用状况,及时调整不适用教材,保证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5、建立物业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检查、检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第三方评价系统”,可以依据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情况以及应用单位的反馈资讯,检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促进物业管理专业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物业管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专业人才,高校物业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并重的教学,以及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辉、侯章良:物业管理职位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黄永安:现代房地产物业管理体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3] 弯红地: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物业,200712.

[4] 霍尔姆斯、麦克莱恩:比较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知网,万方 ,维普,龙源,上面找去呀

分析国有企业的物业管理是我整理的关于经济的论文,欢迎各位需要的同学阅读!

摘要: 本文对现存企业物业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做了简要客观的陈述及分析。

关键词: 物业管理 国有企业物业管理

1. 物业管理的概念

物业是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

物业管理就是对这些资产的管理,而要服务对象是享有这些资产的业主。

物业管理是一种经营型的管理方式。

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

物业管理的专项业务即:工程管理、治安保卫、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园艺绿化、车辆管理等。

2. 国有企业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辖负担重

国有企业物业对小区的服务基本属于无偿性服务或收取少量物业管理费,企业承担小区建设费、管理费及从业人员的工资薪酬,所管小区越大,费用承担也就越大,包袱也就越重。

收费困难

居民已经习惯了享受福利待遇,无偿享受物业服务,对收取小区卫生费、维修费等物业费用持抵触的态度,收费工作很难开展。

还存在企业按照总表统一向水、电、气等相关地方管理部门交费,然后向小区住户收取水、电、气等费用的情况,不收取代收服务费,企业亏损、倒挂现象时常发生,就是因为住户不交费。

另外物业管理具有公共性,无法将小区的公共设备、设施按户或按人口分开享用,因此有的居民产生搭便车的想法,拒交物业管理费。

例如,居民区的保安服务、绿化、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公共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没法做到谁付费就让谁享用, 无法使不交费居民停止其对公共设备、设施的享用,相关的费用难以收取。

小区住户来源混杂 邻里之间不常接触 增加了管理难度

国有企业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由公产房变成了私产房,住房转让导致外来人员成为小区的居民。

原企业职工分类为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形成小区居民多元化,邻里之间从熟悉变成陌生。

另外,有些居民把公共场所当成自己的领地,在楼道里堆放杂物,乱放自行车、摩托车。

甚至个别居民不爱护、爱惜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不听管理人员制止、劝解,难以管理。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

经历了改革的洗礼,国有企业的物业从业人员在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由生硬的管理转变为服务观念。

但从主业中分离后,自己感觉没有得到企业的重用,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差,存在着“坐等服务”、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

一些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素质状况差异较大。

其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

3.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有偿的物业服务 减轻企业负担

由原来的无偿服务或收取少量的费用变成有偿性服务,合理确定物业管理服务价格,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在兼顾业主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同时,对照市场化的物业收费标准进行定价,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制定并完善收费制度,禁止乱收费。

扩大服务范围,开展只有一个业主的服务项目,便于收费。

开创自营式物业管理模式 解决收费难问题

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通过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自营式管理的主体。

通过合同,将小区公共部分的物业管理转给业主委员会管理,由业主委员会聘用专业人员完成相应的物业管理。

例如由业主委员会直接从社会上招聘保洁人员、保安、绿化人员承担相应的服务工作,向居民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协助物业管理,化解物业与居民之间矛盾,还能为企业节省费用。

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宣传板、画报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要求物业员工及业主委员会既当管理员,又当宣传员,深入到千家万户,引导人们转变观念,从理性上认识物业管理。

要让业主懂得,取消住房福利性管理是住房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行物业管理是有利于业主的好事。

业主应无条件履行自己的义务,居民必须按期交纳物业管理费。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促进居民和谐相处

定期主办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居民搭建、创造活动的平台和条件。

活跃居民的生活氛围,陶冶情操、其乐融融,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设立便民服务站,让居民切身体会到物业管理人员的热情与关心,拉近与物业管理之间的距离。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升服务意识 加履职能力

首先更新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一切从方便业主的利益出发。

其次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

管理层应具有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经营头脑、管理才能外,还必须熟知所辖物业的建筑、施工工程、结构、园林绿化等,房地产管理、经济管理、法学、心理学、财务管理、公共关系、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也必不可少,这样,物业管理人员在服务当中才会游刃有余。

充分调动物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

在管理方面,制定考核标准,按期对照考核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其工作优劣。

在服务方面,要向市场化物业学习,让业主对从业人员的服务予以评价、打分,综合管理考核和业主考核的情况,进行物质激励。

总之,在国有企业物业管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过渡阶段,开创新的管理模式,改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扩大经营范围,找准了企业的发展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让业主满意、企业自身又能取得相应效益。

参考文献:

[1]尤建新,孙继德主编.《物业管理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彼得・德鲁克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Title: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 How Can Local Authorities Develop a Property Strategy?Author(s):Virginia GibsonJournal:Property ManagementYear:1994 Volume:12 Issue:3 Page:9 - 14DOI: : MCB UP Ltd之类的给你发你邮箱了记得查收哦~~~~~记得加分^_^

物理论文外国期刊

国内比较好的有;

物理,光学学报

国外好一点的有;

环球科学,物理教学探讨!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杂志。还有Nature, Science, and PNAS.。物理学报。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在物理这个方向上,除了《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当属《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了。虽然它的影响因子一直在左右,跟SCIENCE和跟NATURE差了好几倍,但是文章的深度,确实SCIENCE和跟NATURE无法相提并论的。

能中PRL是大多数搞物理的人的梦想,毕竟它是物理领域的标尺。找工作、评职称的时候,有了一篇甚至几篇PRL,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什么叫做硬资本,那个叫做岗岗的硬。按老板的说法,发10篇一般的文章还不如发一篇PRL管用呢。

54年前,为了快速发表重要的物理研究成果,美国《物理评论》主编塞缪尔•古兹密特(Sam Goudsmit)做出一个决定:将《物理评论》中的一个栏目——《给编辑的快报》——分离出来,办一份新期刊,刊名就是《物理评论快报》(PRL)。1958年7月1日,第一期含有25篇论文的PRL正式出版,这也是世界物理学界第一份快报类期刊。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

LETTER型的期刊审稿都比较快,审稿周期一般是2个月。两个或者三个审稿人,两个审稿人意见有分歧的话,有时编辑会把意见返回给作者,有时会直接找第三个审稿人作为仲裁。由于审稿人都是领域内的专家,所以审稿意见通常是一针见血,刀刀见肉。看了之后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最后还得耐着性子改自己文章中的不足, 找专业英语润色公司如英论阁。当然也有不卖审稿人帐的,一个同事跟审稿人来回论战几回,每次comment都差不多跟文章一个长度,后来赢了这场论战。我想,这种论战对人应该很有帮助的,因为怎么看都觉得人家的水平是蹭蹭的往上涨的。

PRL很注重文章的原创性,一些重要但是原创性不高的文章会以观点不新颖拒稿之后推荐到PR系列期刊上。而且PRL讲究理论跟实验的结合,缺一边都容易给审稿人揪住辫子不放,所以导致现在审稿越来越严,命中越来越难。按照现在网站的说法,录用率在20%的样子。实际上,在2009年前,录用率还是30%的样子的。2009年的时候,PRL决定限制文章数量,只发表那些很重要的文章。在大部分期刊选择扩张的时候,PRL反其道而行,更加严格的筛选文章的质量,让人觉得更加值得敬佩,也进一步巩固了期刊的声誉。

1、《物理教师》(江苏)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刊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3、《物理教学》(上海,核心期刊)4、《物理通报》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 1 号河北大学内物理通报杂志社 5、《物理教学探讨》(重庆)是国家基础教育类核心期刊(CN50-1061/G4ISSN1003-61486、课程·教材·教法(国家级核心期刊7、试教通讯 8、《中学物理》哈尔滨师大,投稿信箱: (核心期刊)9、《实验教学与仪器》,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实验教学与仪器》编辑部,投稿信箱:、《物理实验》,长春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大《物理实验》编辑部,投稿信箱:、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湖北),投稿信箱:、浙江师大《中学物理教学》,投稿信箱:

物流外包论文国外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比如物流管理可以由合作企业来完成,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利润,以及竞争优势。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从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希望能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有关物流业务外包的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进行初步地讨论、探索。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专业物流经营理论的成型,企业物流外包已经成为研讨问题的热点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制约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发展的机制因素也有其特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 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费用支出庞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费用支出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9%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25%。此外,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一般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库存大,成本高 由于我国物流速度缓慢,长期以来大量库存成了吞噬利润的“虎口”。目前,工业企业历年累计的数万亿巨额库存不仅难以消化,而且新生的库存商品仍在增加。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34天。而美国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商品的库存时间仅为12天。据估计,我国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而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 3.资金周转速度低 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资金周转极其缓慢。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次/年和为次/年。而相比之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日本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8次/年和16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马、家乐福、麦得龙等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达到了20-30次/年。 4.效率低,物耗高 我国传统的物流状态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小作坊式经营方式,是一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物流工程中的物资消耗相当惊人。在传统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至少要被搬动、装运几十次。如果实现了社会化的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物流过程中的物耗可以大幅降低。 二、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现状 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目前尚未成熟,供需关系极不稳定。以下是根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物流调查资料得出的一些结论。 1.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需求现状 (1)物流外包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较快,第三方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多数企业物流需求量处于增长状态,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 (2)物流业务外包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从地域上看目前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行业上看,电子、烟草、医药等行业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小于机械及原材料行业企业。 (3)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的比例偏高,导致物流业务外包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物流供应一般都由企业自身或供货方来承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的较少,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生产企业成品、商业企业等的物流外包所占比例分别为15%、47%、47%。 (4)物流外包需求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一般依次集中在市内配送、仓储、干线运输等。 (5)物流服务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难以满足需求企业要求下的整个系统无缝链接,从而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的目标。 2.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 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可以说是物流供给能力有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物流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我国物流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20%左右。并且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及其能力也较弱。 (2)我国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自身拥有汽车车队、仓库、机械化装卸设备的比例分别为53%和70%、59%和80%、34%和25%,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企业的运输供给能力还没有达到运输需求规模及网络分布要求,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车辆空驶率平均高达和;同时物流企业的仓库供给能力有余,但效率不高,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库房平均利用率为和。总之现有的功能性物流企业,运作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 (3)从数据来看,物流服务企业的作业能力,以及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统计显示物流企业的单据准确率为97%、配送及时率为92%、货损率为2%。 (4)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信息建设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已经提高到接近60%。 三、影响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 1.出于制度和观念的阻碍,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员工的抵制: 企业物流外包是对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某些员工目前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会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不小的风险。 (2)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领先的物流公司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企业担心,当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却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的时候,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此外,企业还需要在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依赖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权衡。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会对其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为了便于控制,企业应该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又会令企业的成本提高或服务质量降低。 2.物流外包业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首先,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制造集成在一起,物流外包业务本身就很复杂。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最后,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外包业务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 3.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也使我国的物流外包举步维艰 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对较新,因此行业发展中难免所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失控,在其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尚未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更有在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 四、对我国物流外包市场健康发展的展望 尽管物流业务外包在近阶段得到迅猛发展,但是未来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提高物流服务供应方服务水平 这些物流服务方企业必须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工作范围,要在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和费用等多方面争取满足物流需求方的要求。 2.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美国著名物流专家Jack Roser认为:在处理外包时,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合格的顾问能够给项目带来许多领导所不知的东西,他需要去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而这些事情常常与外包的成败相关联。企业领导仅仅扮演监督员的角色,如果缺乏具有项目设计和作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那么,外包营销将无从谈起。 3.供需双方建立有效的协调交流机制 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求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需要双方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风的同时,物流外包在我国却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惊人。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如果仍旧保持现状维系大而全的局面,将很难面对来自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我国生产及商业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物流业务外包的迫切性,及时整合自身优秀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有望:现代物流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吕一林:美国沃尔玛一世界零售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董千里:高级物流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5]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6]李洁:外包的经济学分析.管理科学文摘 [7]中国物流市场第四次调查报告.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

家电企业物流外包的利益与风险 摘要:现阶段,将物流业务外包成为家电行业物流的一大趋势.如何权衡物流外包的利益与风险成为家电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时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家电企业物流外包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同时也会为家电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风险、管理风险、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外露风险。为此,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相关措施,如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物流外包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和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等。 关键词:家电企业;物流外包;利益;风险 现阶段,我国家电物流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自营物流;二是物流外包。而家电类产品由于体积大,搬运、仓储齐整,物流量大,因而物流业务外包也成为家电行业物流的一大趋势。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需方)为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即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企业可以将其物流业务全部外包。也可以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虽然物流外包能提高企业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为供需双方带来较大收益,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却由于种种原因,使物流外包常出现中断,甚至失败。因此,如何权衡物流外包的利益与风险成为家电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时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1家电企业物流外包的利益分析 目前.我国家电物流已经形成主要有以海尔为代表的自己组建物流公司模式和以伊莱克斯和科龙为代表的物流外包模式。对处于市场中间层次的公司来说,组建物流公司是一种考验,因为前几年物流公司承受政策性亏损,这对于实力并不雄厚的公司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了思想,意识到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实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优化企业管理 家电企业利用外包战略可以减小公司的规模,精简公司的组织,从而减轻由于规模膨胀而造成的组织反应迟钝、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使组织更加灵活地进行竞争。同时,物流业务外包后,企业可以加快内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系统风险。此外,规模偏小的公司,管理事务比较简单.更易于公司专注于自己核心能力的培养。如2002年,国内知名家电生产企业科龙和小天鹅与中远联手组建了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科龙把物流业务交给安泰达来做,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首先通过联合招标,将科龙旗下冰箱、空调、冷柜及小家电四类产品的干线运输进行整合,与前一年同期相比。运输价格整体下降了个百分点,仅此一项,每年为科龙节省运输费用支出上千万元。同时,合并各物流公司,人员由原来的90多人降低到现在的60人;简化厂运作流程,降低了科龙公司物流运作的管理成本开支.每年节省约为700多万元。其次,在三洋仓库建立冰箱、空调、冷柜及小家电四类产品的配货中心,提高了发货速度和效率,进一步满足了科 龙生产及销售的需求。此外,还制定了物流管理标准和仓库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科龙产品安全,满足物流运作要求。可见,科龙的物流外包实践是比较成功的,外包优势也得以充分体现。 1.2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外包带来直接成本的节约。对企业而言,成本问题始终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只有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家电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再加上近年来,家电产品价格逐年走低,价格战愈演愈烈.家电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据统计,家电业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40%,高昂的流通费用使得许多厂商难以承受。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在当今包括铜、铝、钢铁、塑料、燃料等原材料价格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家电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将目光转向降低物流费用。问题在于企业究竟是选择自营物流还是物流外包?据一般数据分析,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比本公司自营可以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如美的企业通过剥离物流业务,自己专心于产品生产和研发主业,由安得或社会上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其生产、制造、销售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的最快捷的物流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04年.美的集团的运输成本下降了35%,仓储成本下降了30%,物流支付成本降低了40%左右。安得对美的物流格局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安得参与竞争,使得其他供给商不得不降低价格和改善服务,使美的实现了当初创建安得公司的第一个目标.降低集团的物流成本。 1.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物流外包能够帮助家电制造企业集中于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企业要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国内家电市场来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家电需求已从对单一功能的产品的需求演变至目前的适应型需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就国际环境来看.我国的家电企业目前仍然处于世界家电产业价值链的末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及对塑造核心能力的投入已成为家电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加入WTO后,国外品牌家电的进入对我国家电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若家电企业仍要自己承担产品的分销,过多地将精力投入到非核心业务上去,必然会影响到家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将物流业外包第三方,家电制造业就可以集中于自己的有效资源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管理的创新和新渠道的建设,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加大自己的品牌竞争力,集中力量打造核心能力,为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增加筹码。以伊莱克斯为例,1995年,该公司与长沙中意电冰箱厂合资组建伊莱克斯中意电冰箱有限公司时.就明确了责任分工:伊莱克斯只负责产品生产,而中意冰箱厂全权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随后,伊莱克斯将物流又交由了专业物流公司负责。陈向东是伊莱克斯的全国物流经理.自从陈掌握伊莱克斯的物流大权后.仅伊莱克斯的冰箱市场占有份额就迅速从零跃升至了12%。另外。作为世界空调产业巨头之一的美的,早就将物流业务剥离出来,成立安得物流公司。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企业不适合再花费过多精力用于物流,而且作为一个专业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属于非主营业务,在运作的时候难以规范,不能专业化,往往造成浪费。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美的就可以专心做产品,而安得物流则专心做物流。美的把安得物流公司分立出来,一方面能为美的生产、制造、销售提供最快捷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安得又可以向外延伸业务。而美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始终坚持“总成本领先”的核心战略。从规模到技术,从品牌营销到市场布局的战略战术形成无不体现出成本优势。事实上,家电企业采用物流外包可以获得的利益远不只上述几个方面,例如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帮助企业的物流服务更专业,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等。但是,物流外包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这也是家电企业物流外包实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2家电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2.1巨大的商业风险 截至2005年,家电物流行业的利润点低于整个物流市场的整体利润水平约10%。开始从微利时代走向保平时代。这主要是因为家电物流的特性是大宗产品物流,其运量较大,运距较长,所以利润水平比起小批量、多品种的高科技电子产品以及对服务时限要求较高的鲜品和食品相对要低,其物流直接费用预计在400亿元左右,其中.国际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为40%,国内干线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10%,仓储及附加费用占总成本的15%左右,流通渠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15%,采购物流成本约为其整体物流成本的15%,其厂内物流及管理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从家电企业的分布来看,白色家电企业占整体直接费用的30%,小家电企业占整体直接费用的40%,黑色家电企业占整体直接费用的20%,家电配件企业占整体直接费用的10%。因而家电的整体物流费用排在蔬菜、食品和煤炭之后,成为全国物流费用排名第四的产品类别。同时,家电对交通工具和时限性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其物流成本相对较低。而随着平板电视和小家电企业的突起.家电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物流的风险系数将会有所加大,将导致家电物流企业在物流招标中提高自己的费用报价,使家电企业的物流费用增加。 2.2企业管理上的风险 2.2.1企业管理嗣难 物流外包将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其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转置成本是拥有部分物流能力的企业由自营转向外包时将会增加的管理成本。对家电企业来说,大都有多个事业部,如海尔具有空调部、冰箱事业发展部、冷柜事业发展部、洗衣机事业发展部、金融事业发展部及生物工程事业发展部等六个事业部;美的也下设空调、家庭电器、压缩机、电机、厨具、磁控管等六大事业部。而每个事业部都有物流业务,如果将物流业务外包转置成本相当高。如果最初对企业内部的物流运作管理不善,企业的物流经理就很难管理好外部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最后可能导致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崩溃,整个企业陷于瘫痪状态。 2.2.2企业对物流运作失控 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会发现自己逐渐处于劣势,最终可能对本企业的物流运作失去控制。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家电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及顾客服务的各个环节。成为家电企业的物流管理者,必然使家电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而这将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家电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家电企业的物流业务上介入程度的加深,这种能力也会加强,对家电企业形成潜在的威胁。在协调出现问题时,甚至可能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完全理解并按家电企业的要求来完成物流业务,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以家电企业为中心来处理每一个环节,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消极对待,从而降低顾客服务的质量,将导致家电企业部分客户流失。为了便于控制,家电企业应尽量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又会令企业的成本提高或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给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2.3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泄露的风险 物流外包合作过程中,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失真等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合作企业不愿信息共享,将导致整个物流外包合作的信息不顺畅以及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的信息泄露,信息风险随之形成。 2.3.1信息不对称风险 家电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库存过高和物流服务价格不合理等现象,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信息风险。库存是家电行业最为棘手的问题。库存周转率低,将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而信息滞后,将造成牛鞭效应,增加库存。例如某品牌空调的销售中,该产品的零售虽然随天气变化的幅度很大,其实是有规律的。但由于信息滞后,经销商向分公司下的订单变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大得多,同时该集团本身向供应商下的订单波动程度更大。为了满足与零售商同样的物流服务水平,批发商不得不拥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同理,家电企业的区域性分公司和制造工厂也不得不拥有更高的安全库存。这就造成物流库存成本过高。 2.3.2信息泄露的风险 物流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后,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着执行这一战略的职能,通常对企业的战略都会有很深的认识,从采购渠道的调整到市场策略,从经营现状到未来预期,从产品转型到客户服务策略,物流服务提供商都可能得到相关性的信息。因而物流外包会使企业核心战略被泄漏的风险增加。尤其对具有着高科技含量的家电行业来说,商业秘密的泄漏对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这也是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自建物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客户信息也有被泄漏的风险。在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客户信息对家电企业而言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果客户资料被泄漏,带来的损失是难以计算的。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通常并不只是面对一个客户,当信息在更多的企业间共享时,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风险就会增大。 3家电企业规避物流外包风险的措施 3.1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在家电企业的地位较为重要,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但将物流业务外包后,企业仍需要有物流管理人才。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仓储和运输方面的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IT系统,并要了解供应链管理、区域配送中心规划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个管理团队要由多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组成,单凭制造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是很难满足需要的。企业物流管理人才是掌握现代化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美国著名物流专家Jack Roser认为,对于处理企业物流外包问题,专业物流顾问比企业领导更重要,物流顾问能够给项目带来企业领导所不熟知的东西,他需要去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而这些与物流外包的成败密不可分。企业领导仅仅扮演监督员的角色.如果企业缺乏具有经验丰富和战略眼光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外包将无从谈起。 3.2建立物流外包绩效评价体系 物流外包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物流费用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物流费用指标是整个物流外包所需的总费用。服务质量指标是家电物流外包中尤其关注的问题,它应该包括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送货及时率、准确率、货损率等。绩效评价指标应该系统地评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整个物流运作过程.准确地反应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合作企业的关系,有效地实现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家电企业用户的整合。 (1)对物流商所提供的服务应该从时间、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应该考虑家电企业的客观要求,并将最初的标准留有余地。在制定衡量标准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清晰、明确,对标准的解释应该是唯一的,为避免纠纷和责任推卸作好准备。 (2)对实施物流外包的企业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对实施资源外取的效果做出衡量,这些标准的制定大多可以参照原来在内部开展这些业务时的评价标准。物流外包的实施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外协方面的新职能和业务,从而形成一批专事于此的人员,对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绩效也要制订相关的标准。 (3)外包绩效评估和衡量机制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而是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总体战略的需要。 3.3建立物流企业的诚信评价机制 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物流企业的诚信评价机制对家电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系统地评价中国物流市场的诚信水平,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诚信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直观地描述现有物流市场诚信发展状况,监测物流市场问题,从而对物流市场培育进行科学决策,其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素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指标等。其中服务质量指标最为重要,它包括客户满意度、送货及时率、准确率、货损货差率等。企业素质指标包括物流资质等级、企业市场地位和员工素质等。经营管理指标包括合同履约率、物流安全率和物流优良率等。通过对物流企业诚信的评价,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使家电生产企业放心的把物流业务交给物流企业去做,赢得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创新核心主业,获取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3.4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物流外包风险的重要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降低外包企业风险。目前,家电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家电企业的销售网络庞大,需要有健全的物流网络与之相适应。物流企业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运作流程的透明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使物流外包企业、物流企业、其他相关行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与监督。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共享,实现了信息数据在各物流环节的快速、准确传递。物流外包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信息内容的观测、采集渠道统一,使用期信息内容的不对称必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通过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及时传递,双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使信息享用时间不对称性得到缓解。合作方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应做到互相保密,如果一旦泄露对方的商业机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淑云.物流外包的理论与应用『MI.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王淑云,孟祥茹.物流外包与管理【M1.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白光利.漫谈国内家电业物流【J】.家电科技,2005(1):19—20. 4蔺赘,鄢玲,朱晓海.浅析第三方物流在家电物流中的重要作用Ⅱ.现代物流,2005(6):21—22. 5隋勇.家电物流受市场制约阴.市场周刊,2006(5):26. 6罗杰.家电物流:流向第三方们.中外物流,2007(1):38--40. 7朱艳新,黄红梅.家电物流自营与外包:孰优孰劣【J】.特区经济.2007(6):284—285

Physical distribution safeguard production, but produces the existence i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ctivity found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ndirect supporting activity. Electronic commerce's important link, is realizes “take the customer as the center” the idea basic guarantee.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hange physical distribution,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development,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 consummation will further impel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he developmen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nfluence physical distribution idea, affect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structure, affects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the customer service, affects the material purchase also to affect the goods in stock to supply on chain's distributio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s development sets the new request to the enterprise new phys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This request enterprise uses the exterior service provider to undertake the enterprise partial or the complete physic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China is engaged in the third party delivery service the enterprise to aim at the present third party physical distribution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to meet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need to develop, the adaptation marketability, the network, the globalized economic trend,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dares to innovate, establishes adapts in the Chinese marketability condition modern 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比如物流管理可以由合作企业来完成,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利润,以及竞争优势。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从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希望能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有关物流业务外包的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进行初步地讨论、探索。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专业物流经营理论的成型,企业物流外包已经成为研讨问题的热点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制约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发展的机制因素也有其特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 我国物流费用支出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费用支出庞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费用支出高 据世界银行的推测,美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9%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25%。此外,我国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一般将物流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10%左右。 2.库存大,成本高 由于我国物流速度缓慢,长期以来大量库存成了吞噬利润的“虎口”。目前,工业企业历年累计的数万亿巨额库存不仅难以消化,而且新生的库存商品仍在增加。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期、生产企业成品库存期和商业企业商品库存期分别为20天、51天、34天。而美国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商品的库存时间仅为12天。据估计,我国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高达,而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 3.资金周转速度低 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资金周转极其缓慢。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次/年和为次/年。而相比之下,建立了现代物流体系日本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8次/年和16次/年。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商业企业如沃尔马、家乐福、麦得龙等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达到了20-30次/年。 4.效率低,物耗高 我国传统的物流状态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小作坊式经营方式,是一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物流工程中的物资消耗相当惊人。在传统的物流框架下,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至少要被搬动、装运几十次。如果实现了社会化的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物流过程中的物耗可以大幅降低。 二、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现状 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目前尚未成熟,供需关系极不稳定。以下是根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完成的全国第四次物流调查资料得出的一些结论。 1.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需求现状 (1)物流外包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增长较快,第三方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多数企业物流需求量处于增长状态,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 (2)物流业务外包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和行业分布特点。从地域上看目前需求主要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从行业上看,电子、烟草、医药等行业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小于机械及原材料行业企业。 (3)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的比例偏高,导致物流业务外包的有效需求还不足。企业物流供应一般都由企业自身或供货方来承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的较少,据统计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生产企业成品、商业企业等的物流外包所占比例分别为15%、47%、47%。 (4)物流外包需求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层次还不高,服务需求仍集中在传统仓储、运输等基本服务上。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一般依次集中在市内配送、仓储、干线运输等。 (5)物流服务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难以满足需求企业要求下的整个系统无缝链接,从而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的目标。 2.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 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市场现状可以说是物流供给能力有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物流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1)我国物流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20%左右。并且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及其能力也较弱。 (2)我国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自身拥有汽车车队、仓库、机械化装卸设备的比例分别为53%和70%、59%和80%、34%和25%,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由此造成企业的运输供给能力还没有达到运输需求规模及网络分布要求,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车辆空驶率平均高达和;同时物流企业的仓库供给能力有余,但效率不高,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库房平均利用率为和。总之现有的功能性物流企业,运作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 (3)从数据来看,物流服务企业的作业能力,以及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统计显示物流企业的单据准确率为97%、配送及时率为92%、货损率为2%。 (4)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信息建设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已经提高到接近60%。 三、影响物流外包的主要因素 1.出于制度和观念的阻碍,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员工的抵制: 企业物流外包是对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某些员工目前从事的工作很可能会被第三方物流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不小的风险。 (2)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尤其是在中国,一些领先的物流公司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企业担心,当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却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的时候,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此外,企业还需要在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依赖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权衡。长期依赖某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会对其资本投资、效率提高具有潜在的好处,但同时又会使其滋生自满情绪而让企业难以控制。为了便于控制,企业应该选择多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这种短期行为又会令企业的成本提高或服务质量降低。 2.物流外包业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首先,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制造集成在一起,物流外包业务本身就很复杂。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最后,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外包业务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 3.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也使我国的物流外包举步维艰 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相对较新,因此行业发展中难免所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失控,在其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尚未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更有在具体外包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划分不明确,第三方物流公司却没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去完成,或者只是为完成而完成,并没有认真对待。 四、对我国物流外包市场健康发展的展望 尽管物流业务外包在近阶段得到迅猛发展,但是未来我国物流外包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提高物流服务供应方服务水平 这些物流服务方企业必须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提高运作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物流服务供应方的工作范围,要在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和费用等多方面争取满足物流需求方的要求。 2.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美国著名物流专家Jack Roser认为:在处理外包时,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合格的顾问能够给项目带来许多领导所不知的东西,他需要去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而这些事情常常与外包的成败相关联。企业领导仅仅扮演监督员的角色,如果缺乏具有项目设计和作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那么,外包营销将无从谈起。 3.供需双方建立有效的协调交流机制 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求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需要双方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加强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 在全球正在掀起外包旋风的同时,物流外包在我国却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惊人。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企业蜂拥而至,如果仍旧保持现状维系大而全的局面,将很难面对来自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我国生产及商业企业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物流业务外包的迫切性,及时整合自身优秀的资源,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有望:现代物流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3]吕一林:美国沃尔玛一世界零售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董千里:高级物流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5]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6]李洁:外包的经济学分析.管理科学文摘 [7]中国物流市场第四次调查报告.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

  • 索引序列
  • 物理论文外文文献
  • 物业管理论文外文文献
  • 物业管理论文参考外文文献
  • 物理论文外国期刊
  • 物流外包论文国外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