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媒介融合的论文模板

关于媒介融合的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关于媒介融合的论文模板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关于媒介融合论文范文资料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媒介融合论文格式

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使传统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新闻的接收者也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环节,让新闻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新媒体移动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思考 》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完善,传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数字技术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时代到时代,从“内容为王”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不再限于传统新闻工作者,而逐渐拓展覆盖到个体。传播的媒介也不限于纸媒,更多地开始借助于网际网路,我们也踏入了新媒体时代,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介入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在与权威声音的角力中获得了一个“杠杆支点。”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主体;变迁;发展现状

作为国家“瞭望者”的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它的关键作用,时刻检测社会环境,扮演党和人民喉舌的角色。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个性需求的增强也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效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媒介传播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在这样的群体需求下,媒介传播主体和形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革。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也实现了从小部分权威主体运用传统媒介的生产到广泛参与的、自我把关式的大众运用新媒体的生产,也直接导致了我们从传统媒体时代迈入新媒体时代。

1.新媒体的相关内容

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承载着自我把关、自我传播以及对外传播的重任,这个过程中渗透著自由、公开、透明等广大群众的主要诉求与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也出现了媒介融合的新情况,传统广播媒体和移动终端、网际网路实现了形式上、内容上等各方面的交融,使得传统媒体更具时代性、先进性。但在同时,媒介融合也引发了许多争论。从新旧媒体的关系来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旧媒体交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白巖松对新媒体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媒体。不管形式怎么变,内容为王。没有扎实的内容,新媒体,就是死媒体。”这似乎是对新闻内容重要性的强调,但是也不可忽视新媒体的客观存在。近来,新媒体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对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论,白巖松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得好的传统媒体在网际网路时代具备更强的转型能力。” 很明显,他肯定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式微,这是必然后果。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新媒体的各方面优势明显,许多优秀的传媒人才也弃传统媒体而奔向新媒体,这又加重了传统媒体人才危机。从白巖松的话中,不难得出结论,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方能站得住脚。就传播的主体来谈,即从传播者接受者的角色出发,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不明确。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传播者与接受者明确位于传播的两端,基本没有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角色互相转换,资讯的获取和利用都依赖于传播者传播的权威资讯。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单向度的“传播—接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迫切地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新媒体技术的有力推动作用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互换基本成为常态。 这种传播者、接受者一体化是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个特有现象。就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来分析,新媒体模糊了新闻和观点的界限。利用新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资讯,但不能保证每个人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新闻经常杂糅著观点传播,这势必会导致新闻与观点的界限模糊,更为严重的是,处理不好,则会引发社会舆论危机。观点中的资讯有的是真实的,而有的是谣言,谣言真假混杂,这就要求大众甄别讯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依据于一定新闻事实的谣言往往也具有其隐蔽性、易传播性。

新媒体技术—云端计算

云端计算是一种基于网际网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一般是通过网际网路来提供动态易扩充套件的资源。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际网路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的资料和资讯增长速度日新月异,由于传统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传统的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云端计算应运而生,它把计算机变成了一个崭新的设计平台。它利用网际网路高速的传输能力,把需要处理的资料传送到超级计算机丛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它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按需使用和按量付费。我国云端计算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在2013年已经开始高速发展。云端计算得到了使用者的高度认可,并且涌入了很多商业资源,此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变得非常火热。目前,云端计算和相关的解决方案被多个领域所使用,比如制造业、金融和电信等等,计算机技术奠定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脑会成为一个终端,云端将会用来储存所有的内容。这样可以使以后的智慧技术摆脱硬体束缚,让即使很小的终端都具有超快的计算能力,走向智慧社会。我国在云端计算的研究上,路程还十分遥远,但是它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和实践,而不是仅仅在理论上,因此,我国云端计算的发展具有很美好的前景。

近场通讯

NFC近场通讯技术在2012年走入了人们的视野,NFC是NearField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限通讯技术。NFC将RFID射频读卡器和智慧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利用RFID基础设施在NFC之间交换。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的技术,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无心通讯,因此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通讯方式。有关资料显示,NFC装置每天的出货量有100万台,在2015年支援NFC技术的终端有9亿多台。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看,NFC技术将会带动新媒体终端从富媒体内容提供加速,然后转化为向媒体电子商务或者综合资讯服务方面进行升级和转型。NFC可以使用在智慧公共服务和移动商务等方面,央行在2012年释出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的标准。中国移动在2013把NFC手机钱包看作是重点任务,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了NFC移动支付服务,涉及到很多消费领域。NFC技术在逐渐地发展和变得更加成熟,开始走向了规模化。NFC和蓝芽等技术在一起使用的话,在技术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2.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变迁

过去,传播者是少数的权威者,发出了权威声音,而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威声音,很少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是单向性的。最初,新闻媒介以传播第一手事实资料为主,很少有国家的介入,比如《威尼斯小报》,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商人资讯获取的需求。随着媒体的发展,媒介的作用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传播媒介越来越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裹挟来发表言论,担当国家耳目喉舌,更多的是传播国家的政策资讯以期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让“把关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的突出,单向度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个性化表达的诉求,传播者“把关人”的身份逐渐消解。新媒体的运用,给权威声音和个体声音提供了一个角力的“杠杆支点”,也就是说,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终端等在传播中的运用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平台上。在这个基础上,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就逐渐变得暧昧不清,传播者可以成为接受者,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形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平衡一体化的关系。如果说,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出现了融合,那么,在传播媒介方面,传播媒介之间也出现了媒介融合,传统媒介借助新媒介的形式多样、快捷性、互动性强等优点,同时利用其独具优势的形式实现了深化转型,就如资料新闻的运用。

3.对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着新媒体发展的高速高效,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网路技术对个体的传播赋权使得新闻争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能见度均较前网路时代大大增加,例如网路***诈捐、闹伴娘等事件。这些事情本身影响力并不大,但是经由大众的传播,就赋予了事件更为“丰富”乃至“深度”的内涵,并且急速在网路上引起了轩然 *** 。缺乏自律性的规范,很容易酿成群体性恶性事件和群体恐慌。“牛仔裤毁灭未来”一文的传播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仇恨情绪。再如最近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因为魏则西事件,很多人对于搜寻引擎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虽然,使用搜索引擎是我们遇事采取措施之前的常态手段***。新媒体对于自身如若有更好的、更完善、更系统的监管制度,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也可以避免强烈的公众负面敌对情绪。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整个社会的发展正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但是经历这样一段历程,公众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时就一事的真相,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规则和共识。当然,这是一个理想,但是未来终将能实现。这是一个逐步缓慢的过程,为了防止公众在摸索过程中的脱轨,建立网路舆论规范体系很有必要。

4.结束语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发展到众声喧哗时代,对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深度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今传媒发展节奏,并且从大众的传媒行为模式中分析大众心理,更加尊重大众、关注大众需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平衡。与此同时,使得科技真正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陈李发.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

[2]陈力丹.2015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2016***01***.

《 自媒体视域下的消防新闻传播思考 》

摘要:当今,智慧手机的出现和移动4G网路为自媒体提供了更多技术保障。这对于消防新闻的传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如何在自媒体的视域下,做好消防新闻的传播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大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了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并着重阐述了其改进措施,望能为相关人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视域;消防;新闻传播;分析

自媒体成为了如今媒介传播的重要形式和中流砥柱,自媒体平台也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新闻传播与自媒体的结合是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消防新闻传播更应好好利用这一新平台,助力于报道事实,打造消防部门正面形象,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自媒体的概述

自媒体,即WeMedia,又称为个人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个人也可以成为媒介,也可以成为资讯的传播者,其中自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草根化、平民化、便捷化,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也有了发声的渠道和可能。

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首先,在自媒体的视域下,传播效率提高,时效性与互动性更强了。自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视角中看到无限的新闻,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要在手机上开启电子报纸,我们便知道几个小时前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传播来说,自媒体视域下的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近发生的事情,资讯更新的频率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只需要发一段档案,几张照片或者一个小视讯,就可以成为这段新闻的传播人。同时新闻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传统模式下的新闻读者通常都是无言的接受者,自媒体下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动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也十分容易操作,读者可能只需要在自己感兴趣的资讯下面点“赞”或者评论就可以了。其次,自媒体使得新闻的制作与传播的便捷性与开放性提高了。自媒体的视域下,新闻的制作不讲究任何的专业知识,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例,传播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点下几个按钮,输入想说的话或者插入几张相关的图片,点选一个简单的“传送”按键,一条新闻就诞生了。而且新闻对所有微博的使用者都是开放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素未相识,可以相聚千里,但是却有条件快速获得资讯,尽览天下新鲜事。最后,自媒体新闻主观性很强。因为自媒体视域下传播者都常为普通个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编制与传播的训练的,人们大多依据自己的主观情绪来描述事件,接受者也会以自己的主观好恶来选取或者评价新闻,不管是传者还收受者都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2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

一方面,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的把关工作做得不够好,资讯言论缺乏管制。在资讯爆炸的当下自媒体环境中,很多资讯未加筛选就传递给不知情的群众,很容易引起错误的舆论风向。比如,之前报道的一些火灾事件,很多受害者的家属基于自身的悲痛倾诉火灾失去亲人的痛苦,更有甚者指责消防官兵对火灾事故处置不力,而这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不仅损害了消防官兵的形象,更是对火灾中尽心竭力拯救大家生命的消防员极大的不尊重,还会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社会不信任的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心理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消防部门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消防部门没有适应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步伐,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如果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消防部门积极应对,能够第一时间释出官方资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那么歪曲误解的小道讯息便不攻自破了。

3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改进措施

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消防部门不能因循守旧,对于自媒体平台的言论置之不顾,要学会合理运用新兴平台,与时俱进,充分让自媒体平台为我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反思自我,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将自媒体平台列入传播机制当中。目前,许多省市的消防部门都已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或者创立公众微讯号,这可以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消防部门可以积极检视民众的留言,深入了解民心、民情、民意,以改进自己的共组。

加强把关效果,完善监管机制

传播过程注重新闻的“把关人”,对于为了经济利益或夺人眼球而刻意夸大事实或者扭曲实况的言论要及时删去或者予以更正,不能让歪曲现实的新闻蒙蔽大众的眼睛,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消防新闻传播部门可以成立监管小组,来保障资讯的清澈和准确。

加强与自媒体的合作

自媒体时代更加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消防部门万万不可对自媒体嗤之以鼻,应该加强沟通,积极与自媒体合作。我们要相信,大多数人不是想刻意抹黑事实,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事情的真相。因此,消防部门要给予自媒体多一点信任,可以协同将正确的新闻传播出去,让人们看到应该看到的事情。这不但有利于消防部门 *** 形象的树立,也是对群众负责的表现。

4结束语

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工作可能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值得我们慢慢去改进,对此, *** 必须做到: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完善把关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与自媒体合作,协同传播正确新闻。只有这样,消防新闻的传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做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真正为人们服务的好新闻。

参考文献

[1].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2014***1***:101-102.

[2]薛可,陈蹄.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为例[J].新闻大学,2010***4***:87-93.

有关推荐:

楼上废话一堆,我就一个主题:三网合一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媒介融合硕士论文范文

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新媒体满足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需求,使传统的新闻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新闻的接收者也主动参与到新闻传播的环节,让新闻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新媒体移动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思考 》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完善,传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数字技术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时代到时代,从“内容为王”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不再限于传统新闻工作者,而逐渐拓展覆盖到个体。传播的媒介也不限于纸媒,更多地开始借助于网际网路,我们也踏入了新媒体时代,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介入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在与权威声音的角力中获得了一个“杠杆支点。”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主体;变迁;发展现状

作为国家“瞭望者”的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它的关键作用,时刻检测社会环境,扮演党和人民喉舌的角色。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们个性需求的增强也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效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媒介传播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在这样的群体需求下,媒介传播主体和形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革。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也实现了从小部分权威主体运用传统媒介的生产到广泛参与的、自我把关式的大众运用新媒体的生产,也直接导致了我们从传统媒体时代迈入新媒体时代。

1.新媒体的相关内容

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承载着自我把关、自我传播以及对外传播的重任,这个过程中渗透著自由、公开、透明等广大群众的主要诉求与价值取向。在新媒体时代也出现了媒介融合的新情况,传统广播媒体和移动终端、网际网路实现了形式上、内容上等各方面的交融,使得传统媒体更具时代性、先进性。但在同时,媒介融合也引发了许多争论。从新旧媒体的关系来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旧媒体交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白巖松对新媒体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事实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媒体。不管形式怎么变,内容为王。没有扎实的内容,新媒体,就是死媒体。”这似乎是对新闻内容重要性的强调,但是也不可忽视新媒体的客观存在。近来,新媒体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对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论,白巖松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得好的传统媒体在网际网路时代具备更强的转型能力。” 很明显,他肯定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式微,这是必然后果。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新媒体的各方面优势明显,许多优秀的传媒人才也弃传统媒体而奔向新媒体,这又加重了传统媒体人才危机。从白巖松的话中,不难得出结论,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方能站得住脚。就传播的主体来谈,即从传播者接受者的角色出发,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不明确。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传播者与接受者明确位于传播的两端,基本没有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角色互相转换,资讯的获取和利用都依赖于传播者传播的权威资讯。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单向度的“传播—接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迫切地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新媒体技术的有力推动作用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互换基本成为常态。 这种传播者、接受者一体化是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一个特有现象。就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来分析,新媒体模糊了新闻和观点的界限。利用新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资讯,但不能保证每个人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新闻经常杂糅著观点传播,这势必会导致新闻与观点的界限模糊,更为严重的是,处理不好,则会引发社会舆论危机。观点中的资讯有的是真实的,而有的是谣言,谣言真假混杂,这就要求大众甄别讯息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依据于一定新闻事实的谣言往往也具有其隐蔽性、易传播性。

新媒体技术—云端计算

云端计算是一种基于网际网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一般是通过网际网路来提供动态易扩充套件的资源。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际网路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的资料和资讯增长速度日新月异,由于传统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传统的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云端计算应运而生,它把计算机变成了一个崭新的设计平台。它利用网际网路高速的传输能力,把需要处理的资料传送到超级计算机丛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它的计算能力非常强大,可以按需使用和按量付费。我国云端计算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在2013年已经开始高速发展。云端计算得到了使用者的高度认可,并且涌入了很多商业资源,此时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商业模式构建变得非常火热。目前,云端计算和相关的解决方案被多个领域所使用,比如制造业、金融和电信等等,计算机技术奠定了这些产业的核心技术。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脑会成为一个终端,云端将会用来储存所有的内容。这样可以使以后的智慧技术摆脱硬体束缚,让即使很小的终端都具有超快的计算能力,走向智慧社会。我国在云端计算的研究上,路程还十分遥远,但是它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和实践,而不是仅仅在理论上,因此,我国云端计算的发展具有很美好的前景。

近场通讯

NFC近场通讯技术在2012年走入了人们的视野,NFC是NearField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限通讯技术。NFC将RFID射频读卡器和智慧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利用RFID基础设施在NFC之间交换。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的技术,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无心通讯,因此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通讯方式。有关资料显示,NFC装置每天的出货量有100万台,在2015年支援NFC技术的终端有9亿多台。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看,NFC技术将会带动新媒体终端从富媒体内容提供加速,然后转化为向媒体电子商务或者综合资讯服务方面进行升级和转型。NFC可以使用在智慧公共服务和移动商务等方面,央行在2012年释出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的标准。中国移动在2013把NFC手机钱包看作是重点任务,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了NFC移动支付服务,涉及到很多消费领域。NFC技术在逐渐地发展和变得更加成熟,开始走向了规模化。NFC和蓝芽等技术在一起使用的话,在技术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2.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变迁

过去,传播者是少数的权威者,发出了权威声音,而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威声音,很少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是单向性的。最初,新闻媒介以传播第一手事实资料为主,很少有国家的介入,比如《威尼斯小报》,一开始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商人资讯获取的需求。随着媒体的发展,媒介的作用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传播媒介越来越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裹挟来发表言论,担当国家耳目喉舌,更多的是传播国家的政策资讯以期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让“把关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矛盾的突出,单向度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个性化表达的诉求,传播者“把关人”的身份逐渐消解。新媒体的运用,给权威声音和个体声音提供了一个角力的“杠杆支点”,也就是说,数字技术、网路技术、终端等在传播中的运用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第一次站在了平等的平台上。在这个基础上,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角色就逐渐变得暧昧不清,传播者可以成为接受者,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形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平衡一体化的关系。如果说,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出现了融合,那么,在传播媒介方面,传播媒介之间也出现了媒介融合,传统媒介借助新媒介的形式多样、快捷性、互动性强等优点,同时利用其独具优势的形式实现了深化转型,就如资料新闻的运用。

3.对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着新媒体发展的高速高效,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网路技术对个体的传播赋权使得新闻争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能见度均较前网路时代大大增加,例如网路***诈捐、闹伴娘等事件。这些事情本身影响力并不大,但是经由大众的传播,就赋予了事件更为“丰富”乃至“深度”的内涵,并且急速在网路上引起了轩然 *** 。缺乏自律性的规范,很容易酿成群体性恶性事件和群体恐慌。“牛仔裤毁灭未来”一文的传播也引发了很多人的仇恨情绪。再如最近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因为魏则西事件,很多人对于搜寻引擎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虽然,使用搜索引擎是我们遇事采取措施之前的常态手段***。新媒体对于自身如若有更好的、更完善、更系统的监管制度,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也可以避免强烈的公众负面敌对情绪。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整个社会的发展正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莫衷一是、众说纷纭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但是经历这样一段历程,公众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时就一事的真相,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规则和共识。当然,这是一个理想,但是未来终将能实现。这是一个逐步缓慢的过程,为了防止公众在摸索过程中的脱轨,建立网路舆论规范体系很有必要。

4.结束语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发展到众声喧哗时代,对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深度的剖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当今传媒发展节奏,并且从大众的传媒行为模式中分析大众心理,更加尊重大众、关注大众需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平衡。与此同时,使得科技真正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陈李发.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

[2]陈力丹.2015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2016***01***.

《 自媒体视域下的消防新闻传播思考 》

摘要:当今,智慧手机的出现和移动4G网路为自媒体提供了更多技术保障。这对于消防新闻的传播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如何在自媒体的视域下,做好消防新闻的传播工作也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大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了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并着重阐述了其改进措施,望能为相关人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视域;消防;新闻传播;分析

自媒体成为了如今媒介传播的重要形式和中流砥柱,自媒体平台也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新闻传播与自媒体的结合是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消防新闻传播更应好好利用这一新平台,助力于报道事实,打造消防部门正面形象,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自媒体的概述以及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自媒体的概述

自媒体,即WeMedia,又称为个人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个人也可以成为媒介,也可以成为资讯的传播者,其中自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草根化、平民化、便捷化,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也有了发声的渠道和可能。

自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首先,在自媒体的视域下,传播效率提高,时效性与互动性更强了。自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在有限的视角中看到无限的新闻,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要在手机上开启电子报纸,我们便知道几个小时前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传播来说,自媒体视域下的新闻时效性大大提高了,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近发生的事情,资讯更新的频率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只需要发一段档案,几张照片或者一个小视讯,就可以成为这段新闻的传播人。同时新闻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传统模式下的新闻读者通常都是无言的接受者,自媒体下传播者与接受者的互动基本不需要任何成本,也十分容易操作,读者可能只需要在自己感兴趣的资讯下面点“赞”或者评论就可以了。其次,自媒体使得新闻的制作与传播的便捷性与开放性提高了。自媒体的视域下,新闻的制作不讲究任何的专业知识,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例,传播者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点下几个按钮,输入想说的话或者插入几张相关的图片,点选一个简单的“传送”按键,一条新闻就诞生了。而且新闻对所有微博的使用者都是开放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素未相识,可以相聚千里,但是却有条件快速获得资讯,尽览天下新鲜事。最后,自媒体新闻主观性很强。因为自媒体视域下传播者都常为普通个体,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编制与传播的训练的,人们大多依据自己的主观情绪来描述事件,接受者也会以自己的主观好恶来选取或者评价新闻,不管是传者还收受者都具有很高的主观性。

2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不足

一方面,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的把关工作做得不够好,资讯言论缺乏管制。在资讯爆炸的当下自媒体环境中,很多资讯未加筛选就传递给不知情的群众,很容易引起错误的舆论风向。比如,之前报道的一些火灾事件,很多受害者的家属基于自身的悲痛倾诉火灾失去亲人的痛苦,更有甚者指责消防官兵对火灾事故处置不力,而这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不仅损害了消防官兵的形象,更是对火灾中尽心竭力拯救大家生命的消防员极大的不尊重,还会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引发社会不信任的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心理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消防部门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消防部门没有适应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步伐,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自我批判的反思精神。如果在事件发生的当下,消防部门积极应对,能够第一时间释出官方资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那么歪曲误解的小道讯息便不攻自破了。

3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的改进措施

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消防部门不能因循守旧,对于自媒体平台的言论置之不顾,要学会合理运用新兴平台,与时俱进,充分让自媒体平台为我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反思自我,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将自媒体平台列入传播机制当中。目前,许多省市的消防部门都已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或者创立公众微讯号,这可以说是一个长足的进步。消防部门可以积极检视民众的留言,深入了解民心、民情、民意,以改进自己的共组。

加强把关效果,完善监管机制

传播过程注重新闻的“把关人”,对于为了经济利益或夺人眼球而刻意夸大事实或者扭曲实况的言论要及时删去或者予以更正,不能让歪曲现实的新闻蒙蔽大众的眼睛,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消防新闻传播部门可以成立监管小组,来保障资讯的清澈和准确。

加强与自媒体的合作

自媒体时代更加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消防部门万万不可对自媒体嗤之以鼻,应该加强沟通,积极与自媒体合作。我们要相信,大多数人不是想刻意抹黑事实,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事情的真相。因此,消防部门要给予自媒体多一点信任,可以协同将正确的新闻传播出去,让人们看到应该看到的事情。这不但有利于消防部门 *** 形象的树立,也是对群众负责的表现。

4结束语

自媒体视域下,消防新闻传播工作可能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值得我们慢慢去改进,对此, *** 必须做到:积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完善新闻传播机制;完善把关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与自媒体合作,协同传播正确新闻。只有这样,消防新闻的传播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做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真正为人们服务的好新闻。

参考文献

[1].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2014***1***:101-102.

[2]薛可,陈蹄.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为例[J].新闻大学,2010***4***:87-93.

有关推荐:

作为大众 文化 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 广告 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广告研究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新模式分析 》

摘要:本文对微电影广告作了概述,分析了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探讨了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要用 故事 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品牌塑造;商业价值

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下,媒介融合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凭借互联网播放平台发展起来的微电影广告也成为了品牌进行宣传的新方式。品牌不仅能够通过微电影广告充分地介绍自家的产品,还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加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

一、微电影广告概述

微电影,是电影的浓缩版产物。微电影广告作为微电影与广告结合的产物,也是电影艺术与品牌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下的又一次创新之作。微电影广告的时长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与电影相类似,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会将品牌诉求与企业精神完美的融入故事情节中,使广告在赢得受众关注的同时增加了更多故事性和艺术性。相较于传统植入广告的生硬,微电影广告的制作更加专业、内容更具现实意义、与产品的结合也更加自然生动,因而更受品牌的青睐。一直以来,广告的营销模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植入式广告为主,早从国外的知名电影《罗马假日》,再到国内冯小刚制作的《非诚勿扰》,植入式广告则是将广告的商业性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媒介的大肆宣传,国内的植入式广告泛滥,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与评价大打折扣,对植入式广告也产生了抵触心理。为寻求好的广告效果,品牌探寻 逆向思维 方式,开创了广告植入电影的新模式,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娱乐的广告创意相结合,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品牌微电影广告在获取受众关注的同时,也使品牌形象得到升华,使品牌更具有创造性与拓展性。

二、麦肯光明的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

从2013到2016年,麦肯光明一直在对 春节 系列微电影广告进行故事挖掘。2013年推出了《回家——迟到的新衣》,讲述在外地打工的返程大军回家过年路的艰辛与不易,广告片结尾以孩子收到父母迟到的新衣收场,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更能激起观众的情感波澜。2014年推出了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将孩子从小使用筷子的阶段与中国传统的德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启蒙、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的小故事中,凸显中国人的情感。2015年推出《春联》系列广告,选取春联成为讲述春节故事的物化载体,加深了受众对春联及新年的理解。2016年“梦想照进故乡”系列微电影广告让中国人记住了“故乡”这个词,相较之前的“回家”主题,“故乡”则是对其的进一步物化与升华。从麦肯光明的春节系列公益广告中不难发现,麦肯在广告故事选取背后所做的贴近生活的实际调查,随着生活大环境的改变,麦肯的创意思路也在紧紧跟随着社会的 热点 ,在令人感动的同时引发思考和共鸣,这是麦肯在公益微电影广告上的成功之处,同时,麦肯的成功 经验 也为其他微电影广告提供了借鉴。

1、故事讲述是关键

媒介融合时代,如何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吸引到观众的注意成为了品牌关注的焦点。首先,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塑造品牌的核心,有了好的主题,广告对品牌的渗透才更具有价值。其次,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要使受众通过片中的人物感受到其代表的品质和意志,传递的是企业精神和品牌理念。

2、品牌内涵为核心

品牌在进行宣传时,要将品牌信息融入微电影中、将企业精神通过微电影进行推广,以广告创意来赢得关注、以品牌为核心来讲故事,从而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成功的微电影广告作品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如麦肯为强生、雀巢、黑人牙膏所做的广告,都是依托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为出发点进行创意构思,最终所呈现出的广告片应该回归各自的品牌文化,才能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

3、受众定位是重点

年轻受众是接触新媒体、新事物的最活跃人群,他们与微电影营销的参与和互动较多,微电影营销使其能很好地发挥自我优势,通过层层深入了解产品进而体会到蕴藏在产品背后的 企业文化 与品牌精神。微电影广告的投放要更具有针对性,结合受众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偏好,选择在特定人群中重点宣传,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目标定位和精准程度。

4、 渠道 扩大成必然

微电影广告的投放渠道需要实现多元化,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在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同时,不可以忽略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电视媒体在广告传播中依旧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从而促进企业对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与推广,实现品牌与产品的有效传播。

三、微电影广告的品牌营销新模式

为了得到需求不同的新媒体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和营销模式,从形式到内容上,更进一步依托其媒介特性和受众需求进行创新。

1、用故事赢得关注,用主题创造价值

对于广告营销而言,微电影是营销热点,也是营销工具。现如今,一些知名企业也更多地把宣传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理念上,通过宣传品牌内在价值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用故事吸引受众、用主题提升价值,建立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品牌的亲和力,提升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2、不是单纯的产品促销,而是更深的品牌感悟

品牌营销的关键在于使受众接受广告中所传达的理念,成功的关键是将企业所倡导的品牌价值泛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微电影广告营销应致力于让观众认可品牌,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而不仅限于单纯的产品促销与宣传,让受众理解品牌精神,打造特色品牌理念,才是成功的营销理念。事实上,从单纯的产品体验上升到更深的品牌感悟才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精髓之处。

3、借助新媒体之力,联合电视媒体之优势

微电影广告营销离不开网络这一平台,网络是微电影传播的最好载体,发行者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强大平台,选择适当的媒介发行微电影广告,才能实现广告的广泛传播与品牌形象塑造的双重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广告只能通过新媒体播放,电视媒体在广告市场中仍然拥有一定的受众基数,选择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告的投放提供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企业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微电影广告宣传片,引起电视受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激发受众的自主消费欲望,使其能够自觉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认识,引发进一步消费行动。

4、赢得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广告营销的目的在于实现产品销量的增加,在传统营销模式深入人心的现实环境下,微电影营销应该找到突破口,品牌要淡化广告的商业气息,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品牌理念导入广告宣传中。通过感性故事的讲述,在融合品牌精神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生活,宣传生活正能量,通过微电影广告的宣传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更优质、更负责任的广告营销。

四、结语

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融合,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要建立在同受众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变化相适应的基础之上,创新广告营销模式,淡化商业色彩,传递品牌价值,注重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品牌推广,达到良好的企业营销效果。

作者:周东华 魏静茹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 爱好 者,.

[2]刘颖.“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西江月,.

[3]严瑾.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推广[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4]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

[5]刘强.全球竞争时代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

[6]李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

[7]万新娜.浅谈广告创意理论、原则、过程及表现手法[J].企业导报,.

《 电影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分析论文 》

摘要:作为大众文化的电影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利用成为目前的一种新的媒介。电影中这种夹带的广告利用其自身暴光率高,到达率高,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等优点刺激观众的知觉去改变观众对广告产品的态度从而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电影制片商也正因为这样的电影广告具有的这些优点而广泛利用这样的广告方式。

关键词:电影广告消费心理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

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

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 财经 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 其它 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

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3]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著,366

[4]严学军,《广告策划与管理》[M].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103-104

有关电影广告研究生毕业论文推荐:

1. 电影创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

3. 浅谈广告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媒介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文秘帮媒介融合论文范文回答于2019-10-15媒介融合论文篇1一、产业整合:规制下的有限融合媒介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体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新技术使大众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一些常规联系模式被改变,信息对载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选择性越来越大,信息和载体的这种关系变化也使业务分割界限被突破。一则新闻信息在一个媒介集团内部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报纸可以做视频和音频业务,电视台也可以创办有特色的报纸杂志。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各有针对性的功能被连接到各种不同的媒介身上,在扩展媒体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延伸了其价值。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媒介产业的变革步伐变得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不同的战略选择,要么成功转型,在新产业中发展壮大;要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在新的产业中升华自己;要么徘徊在新产业之外。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还有促进共同发展的契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期望通过新媒体的应用扩大其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媒介的借助和运用已成习惯,如用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通过官方微博、公共微信、手机短信等获取新闻线索、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等。更进一步,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了新媒体,如电子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同时,新产业常常扮演与传统产业竞争的角色,如IPTV与广播电视、电子报纸与纸质报纸等等,从而导致传统产业在新产业面前犹豫徘徊,止步不前。比较明显的例证是,几乎所有国内报纸的网络版内容的出版时间都晚于纸质报纸,究其缘由,无非是报社怕网络版报纸抢了主营纸质报纸的市场,这也使得报纸网络版快速迅捷的特点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我国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的兼并融合遭遇了体制性障碍,这使得同一新闻信息从文字符号向声音、视频符号的扩展性传播遭遇壁垒。在发达国家,多数媒介集团拥有的媒体类型较为齐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等一应俱全,这也使得某一信息内容在集团内部以不同符号进行多重传播、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成为可能,也使得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变得更有价值。二、盈利模式如何突破各界对于澎湃新闻关注焦点之一是其如何在盈利模式上实现突破。这也是报刊、广电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中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新项目上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并不鲜见,项目成功与否,市场是最好的检验者。毕竟,真正促使媒介融合的核心驱动力首先是来自于一种利益组织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③就目前而言,澎湃新闻可以观察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但广告收入在互联网上属于不稳定收益,尤其是对于新闻类网站,因其变动性大、转移性强而遭人诟病。尽管澎湃创办初期的商业压力不是很大,有外部战略投资者的介入,其采编队伍和网络建设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开展,但是盈利模式仍然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从国外的成功案例来看,与媒介融合相伴的往往是盈利渠道的多样化。以美国论坛公司的《芝加哥论坛报》为例,其在1996年创办的“MetroMix”娱乐性网站依靠其独特的定位及内容吸引了大批用户。经调查发现,该网站的用户中竟然有60万人从来不读《芝加哥论坛报》,于是报社想方设法让这个庞大的人群成为报纸的读者,为他们专门创办了新生代小报“红眼”报(RedEye),使得网站的品牌效应和盈利在传统媒体上延续,成功实现了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芝加哥论坛报》网站的内容与纸质版有很大的不同,信息在网站上会重新经过处理和编辑,有时会做成音频、视频、表格、漫画等更有利于传播的形式。在最新的改版中,网站采用无底部设计,力求使用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更长一些。网站设置了专门的收费墙,对内容进行区别性分类收费,突发性新闻全部是免费的,其他类新闻如调查性报道、数据分析报道在提供5条试阅读后会弹出收费墙进行收费。对于母报的订户,网站进行最优捆绑特惠销售。网站的视频点击带来的收益比重在逐年增加,图书增刊、年度文学盛会、戏剧圈、技术创新网上中心及活动策划也为母报和网站带来新的收益,论坛公司内容数据库的建设和内容互换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其收益占比中,广告收益的占比在逐步下降。④澎湃新闻毕竟是诞生不久的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能否成为新媒体反哺母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标杆还有待观察。无论成败,澎湃新闻在媒介融合之路上的探索都会在我国新闻业发展中写下重要的一笔。作者:罗永雄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2一、“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媒介融合的关键。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提倡“用户至上”,追求“极致的产品与服务、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运营”。正如“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者李彦宏所言,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注重以人为本,应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它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用户体验和受众直接参与表达。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往往强化自身优势,重视优质的报道内容,又不可避免地陷入“拿来主义”、“利用主义”,其商业网站、微信微博上的报道大多是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稍加包装后照搬过来,仅把互联网当做传播延伸的渠道。这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工业化思路,谈不上真正的“融合”。传统媒体要想在媒介融合中制胜,就应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二、以报业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的建构(一)坚持媒介融合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介融合发展,首先要树立媒介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意识,在思想上坚持媒介融合基本方向,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有自己的传播模式和理念———自由平等,互动共享。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是新媒体,因为当时我们接触到的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都只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延伸,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思路和模式。而现在我们可以说传统媒体最大的敌人就是互联网,如今我们使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都以互联网为依托,用户可在短时间内创造信息并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共享,“万物皆可以互联,互联成全生态”———这是互联网思维的范式,也是媒介融合应坚持的理念。(二)利用互联网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推动媒介融合发展新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结合发展的过程,建构互联网思维首先要利用并发展互联网技术。部长刘奇葆称,媒介融合发展要实现突破,传统媒体就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移动终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整合新闻媒体发展几十年来积累的丰富资源,完善专业化、规模化的内容数据库,提升数据处理、储存能力,充分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三)建立与互联网思维相适应的媒介融合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上的媒介融合,首先要建立统一组织调度的多媒体采编平台,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媒体内部也要实现融合,如国内的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努力向“全媒体”迈进,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经排列组合后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整合资源、节约成本,这是媒体内部业务融合最明显、最现实的价值,也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思维在组织结构上的体现。(四)强化传统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关系中传者与受者角色界定越来越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接受者和者。这种传播关系下诞生的信息难免失之客观,掺杂传播者即受众个人的主观臆断,对于事件的评论过多是情感控诉而不是理性分析,如微博上针对某话题引起网民的争执甚至骂战,这并不足以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力量。传统媒体有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和资源,例如已创刊五十余年的《人民日报》在受众心中就是一个权威、实力强大的品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人民网的宝贵财富。树立公信力的传统媒体将以客观理性的深度分析影响并主导社会舆论,这种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复制或超越。三、报业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融合实践2014年5月,在沪召开省区市媒体融合发展座谈时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将“媒介融合”作为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正式提出,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实践早已有之。2006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鼻祖———手机报诞生了,这是一种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向用户传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内容,成为短信之后的又一新媒体。2009年,新浪微博迎来了第一个报纸官方微博———杭州日报,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手机的3G元年,3G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可以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写博客等多功能的媒介,而且手机的功能还在延伸。这些都是媒介融合的广义体现。2009年8月,在遵义举行的国际绿茶博览会中,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的报道实现了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的共享,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贵州日报》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发表了《红色遵义的绿色战略》等深度报道30多篇;金黔在线承办2009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官方网站工作,对开幕式进行网上直播;贵州手机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向用户发送快讯;新报和经济信息时报也从自身特点出发对茶博会进行了报道。这次茶博会的报道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当前以报业为代表的多数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尝试尚处在“报网互动”阶段,未来的媒介融合将会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整合共享资源为核心,以“报网互融”为目标,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大背景深刻影响传媒业的变革。媒介融合是一场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下诞生的产业革命,互联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它是一个信息平台,传者和受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媒介融合正是一个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收终端之间的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提出,媒介融合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在融合,媒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媒体人要有宏观思维,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建构,重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的力量,才能准确预测未来媒介融合的走向。毋庸置疑,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媒介同质化、信息内容产业化、市场竞争激烈化、互联网传播媒介缺乏有力的监管等。相信在整个社会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为双方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思维将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人类社会史和传播史上的融合大时代。作者:吴楠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融合论文篇3一、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新闻信息源的无限化和新闻采编的合作化使得新闻表达的多元化得以实现。过去,新闻报道模式被传统媒介所垄断,而新闻表达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在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也更有利于给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信息。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学识修养(一)具备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从业能力,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对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当新闻编辑在面对一个新闻事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新闻事实是否适合通过多种媒介综合报道,在报道形式上是否符合多角度制作的要求,怎样让该新闻事实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等等。作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编辑,不仅要具有多媒体策划的理念,还要具备多媒体策划的能力。新闻编辑在制作新闻策划书时,不仅要有相对完善的总体任务,还要将总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对子任务有清晰明确的标示。一份优秀的新闻策划书除了要包含受众调查、制作周期、预期效益等基本内容外,还要将各个子任务所需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一一列出。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成本,新闻编辑都要十分熟悉,并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将新闻策划做成适合多个媒介的形式。新闻编辑优秀的新闻策划能力能够实现各媒介之间的完美对接,降低协调成本,并提高新闻编辑自身的工作效率。(二)优秀的海量信息掌控能力在网络时代之前,人们所能掌握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逐渐地增多起来,而在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新闻编辑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记者采访后完成的新闻稿件,网民的博客、微博,以及作者投稿的邮件等都变成了新闻编辑的素材来源。信息量的增大所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同的媒介对新闻素材的要求也不同,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新闻编辑在素材选择和编辑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识别出信息的真伪。(三)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编辑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会与其他媒介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使自身转变为全能型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编辑所需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几方面: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图像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音视频混编的能力等。新闻编辑只有努力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专多能型的编辑,才能更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的要求。(四)具备产品形态创新的能力媒介融合之后,新闻编辑在稿件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相应的,新闻编辑的稿件处理能力要求也就提高了。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处理时,要具有异常敏锐的判断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稿件处理中,新闻编辑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对稿件进行符合要求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创新能力,对新闻产品的形态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三、结论媒介融合的发展给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媒介融合,新闻编辑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新闻编辑的思维应当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而进步,进而有效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新闻编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作者:于春妹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阅读原文有用 |分享「猴子音悦」商用配乐授权网站 版权可商用 特价59元起值得一看的曲多多相关信息推荐「猴子音悦」特价59元起!正版宣传片配乐,背景音乐商用版权,量贩式乐库,满足您的宣传片,广告,电影,游戏,节目等音乐素材需求 版权好音乐 只在「猴子音悦」广告澳洲直邮代购Nature's Way儿童鱼油3种口味高DHA量180粒 三色鱼油¥285 元¥285 元购买淘宝热卖广告老花镜 新款跑江湖地摊老视镜男女士老年双牙树脂高清老花眼镜 黑色 +100度¥ 元¥29 元购买京东广告大家还在搜媒体融合论文的创新点媒介融合的具体案例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及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和特征媒介融合的例子有哪些融媒体传播特征论述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论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已经到底了 ——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优势影响近年来媒介融合的必然性日渐显著,其影响也逐渐在美国和欧洲显示出来。经过媒介融合之后,一条信息的受众变得更多了。同样的信息,在传统媒体报道之后,在媒介融合形式下又进行了更广阔的介绍,形成良性的影响。另外,传统媒体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可能只是表面的,或是只是播报一下当时的现在状况等等。比如我们得知的山西煤矿坍塌事件,传统的报道只是简单的报道一下煤矿坍塌事件形成的原因,死伤的人数,救援的简单内容而已。而通过媒介融合之后受众所接触到的新闻,一定比传统媒介所得知的消息在深度上更深,在广度上更广,例如我们可以从网络电视中得知最新的事件进展,可以从手机报或者互动微博上得知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一切动态,这都是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优势影响。(2)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媒介融合可以根据不同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喜好,形成不同类型的节目提供给他们选择。媒介融合新闻的创新,要求媒体以平视的角度把受众放在平等、互动的位置上,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终端,实现与观众之间的信息分享和思想交流。媒介融合的发展将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很多的优势作用,我们可以知道更多的信息,更广的信息,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更深领域的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的各种消息,因此,媒介融合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也将带动其它媒介的发展,最后必将成为崭新的传播方式,带给人们新的体验。3.总结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已经被很多人熟知了,也有很有传媒领域的专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今天探讨的只是两两媒介相互融合,其实媒介的融合是无边无际的,这也是需要我们发挥想象空间的地方,值得我们为此多开辟出新的道路。 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的迅速,更加的多元化,也使得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使得新闻更加的生动和有趣,改变了新闻以往死板沉闷的现象,使得受众对新闻的认可度上升,这是对新闻传播发展的巨大优势。总之,媒介融合已经毫无争议的进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我们自由自觉的接受了这种新兴的形式,从而为今后传播新闻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多元化的传媒道路提供了发展环境,媒介融合,使值得我们花时间研究的好项目,也必然是今后传媒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关于媒介融合的论文模板
  • 关于媒介融合论文范文资料
  • 媒介融合论文格式
  • 媒介融合硕士论文范文
  • 媒介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