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长江之歌毕业论文

长江之歌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长江之歌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关系在交过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作为一个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包括了教学和研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与爱的教育》

摘要:21世纪成功的音乐课堂是一个充满了爱的课堂,这需要音乐老师热爱音乐·热爱教育·关爱学生,运用一切积极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堂中都能够感受到这才是爱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爱的教育;尊重;课堂主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47-02

在人们的心目中,音乐老师在舞台上都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老师,给每位观众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那现代的音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呢?他们怎样才能带动和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呢?

除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爱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爱的力量是最强大也是最伟大的。它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每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都应具备爱的品质:热爱他的音乐事业、热爱他的教育事业、热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虽然他们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不尽相同,但都因为有了爱的教育,人们才会对音乐更加热爱,也更加热爱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师首先就是爱音乐。因为他们热爱音乐,所以他们才会去学习音乐并立志从事音乐教育,可以说他们已经视音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不热爱音乐,不热爱音乐教育,很难想象他们将怎样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而学唱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老师自己都不喜欢这首歌曲,没有热情来演唱它,试问一下,有几位学生能在下面兴致盎然地唱歌呢,这种尴尬就可想而知的了,长此以往,音乐课堂很可能就成了学生的噪音课堂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呢?中学生们有着自己年龄上的心理特性,我要怎样带动激发他(她)们呢?热情的示范演唱、带唱是我发现最有效的方法。记得我刚刚进入上饶县中学工作,因为我们上的科目是音乐欣赏课,里面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为了能让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从网上下载了歌曲给同学们听赏,并让学生一起跟唱,学生唱的开心我上的轻松,我为每次的课堂感到窃喜,就这样教了好一阵子,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渐渐变得越来越淡了。后来有一天教室停电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我就临场发挥,自己坐在钢琴前面自弹自唱了当时要上的歌曲,由于以前就熟唱过这首作品,加上自己也很喜欢它,更多的是学生的高呼“老师来一首。”,于是我激昂地唱了这首《长江之歌》,唱完之后掌声雷动,同学们大呼过瘾,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老师现场演唱才是最亲切最激动的,都跃跃欲试,我于是趁热打铁,同学们都跟着我积极主动地大声唱起来。在边弹边唱的过程中我还会伴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尽量让每位学生的每一个身体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中,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都融入到音乐当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同学们崇敬的目光中我有点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惭愧和警醒。从此以后,在课堂上碰到需要教唱的歌曲我都会尽量自己范唱带唱了。

其次是热爱音乐教育。这是在热爱音乐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过来的一种爱。当音乐教师真正热爱音乐时,自然会产生与学生一起来分享音乐的欲望。记得刚进校教书不久,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河谷》,里面的主题音乐是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优美动人,当晚我就把它的旋律记录下来,第二天上课就在班上自弹自唱起来,学生顿时围了上来,我趁机教他们怎样来欣赏这首作品,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我真是崇拜之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也学会欣赏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直接传承发扬了音乐,让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的真谛。

音乐教师具备的第三种爱,是爱学生。它是建立在前两种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爱。任何音乐教师如果想把他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那他就必须爱他的学生,全面去了解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最大程度地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的身心通过音乐学习得以全面的发展。

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必须把爱在课堂中直接表达出来,这对于威严的中国教师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从古至今,中国的教师只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很少在课堂上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更别提直接表达了,于是养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板着脸,一本正经的上课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步,现代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其实很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并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我们”一词,把每个学生都拉进课堂的情境中,与每个学生互动,遇事多用商量的语气,语言中字里行间地充满真挚的情感和爱意,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人,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尊重的,我相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记得在2008年的某天下午第一节课堂上,我上课的内容是欣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八单元第三十四课《走进新时代》,其中有一环节是教唱并排练合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我请同学们分三组讨论并把他们的排练想法逐一告诉我,然后一起商讨研究,第一组告诉我怎样把四个声部衔接演唱好,第二组告诉我怎样处理音乐的情绪变化,第三者则告诉我队形该怎样排列,怎样根据歌曲来变化肢体语言,就在大家进行的非常投入之时,一个男学生突然闯进来,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午睡过头而迟到了,我看着他,微笑地说:你来的正好,我这确少一个指挥呢,过来吧,我们一起指挥排练。看到我信任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排练,课后这位学生感动地说:“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目中一直就是个差生,没想到你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那么信任我,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爱,争取做一个有用的人才。”。2011的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

音乐的爱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班级每周只开了一两节音乐课,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比如每周抽出一两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课外活动(组建校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和舞蹈队等),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增强了师生感情,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更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为他们美好的人生增添更多的亮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论文2500字

音乐鉴赏课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听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去实践获得真知。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要谈论音乐,首先不能不讨论的概念就是:什么是“音”?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也产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这些波就是音。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一系列有固定频率或固定音高(pitch)的音,这一系列的音称为音列,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展中形成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音频范围约为30-17000赫兹。音的长短是由于振动的延续时间决定的,振动延续时间长音就长,振动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amplitude)即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大小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音的这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更为重要。以《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旋律为例,不管用人声演唱或用乐器演奏,小声演唱(奏)还是大声演唱(奏),虽然音的强弱和音色都有了变化,但是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就是《生日快乐》。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长短)加以改变,则音乐形象即受到破坏,人们再也认不出这是原来的旋律了。音的振动状态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据此,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也就是振动状态规则的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知道了音的性质以后,下面谈谈构成音乐的几种要素。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譬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轻-重-轻-重,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例如交谊舞中的快三步(相当于古典音乐中的维也纳圆舞曲)其节奏型是“蓬、拆、拆、蓬、拆、拆”,用音乐术语说是属于6/8拍子(读作八六拍)。在乐曲中运用某些具有明显特点的节奏型的重复,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记忆,也有助于乐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所以它在音乐表现上意义重大。节奏还有一种功能,就是激发听众的情绪,使之不由自主地在身体动作上与音乐共鸣,现代摇滚乐(rock and roll)是一种以极其强烈和粗野的节奏为特点的音乐。它非常迎合青年人喜欢刺激的特性,因而风行全世界。 下面谈拍子问题。用来构成节拍的每一时间片断,叫做一个单位拍。为了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弱拍。在乐曲中,节拍的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拍子是用分数来标记的。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拍号的读法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如3/4拍子读作四三拍。在乐曲中,由上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之间的部分叫做小节。把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叫做小节线。 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和重音的位置的不同,拍子分为几类。每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如2/2、2/4、3/4、3/8等都是单拍子。用同样的单拍子,即两拍子或三拍子,合成序列,因而不只有一个重拍的拍子,叫复拍子,在复拍子中,有几个单拍子就有几个重拍,每个单拍子的第一拍都是重拍。在复拍子中,第一个重拍叫强拍,其它重拍叫次强拍。常用复拍子有4/4、6/8、9/8、12/8等。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二、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旋律是听众的向导。因此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和感人力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和声乐旋律相比,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但歌唱性对器乐旋律的表现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旋律进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种:1、级进。即旋律按照音阶式进行,可以是上行(12345),也可以是下行(54321)。2、跳进。旋律进行时作三度以上的跳跃称为跳进(135或531)。3、同音反复。相同音连续出现(1155665,4433221)。4、模进,即不同高度的重复(123,456,654,321)。此外,旋律还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之变化发展,从而扩大了旋律的范围,丰富了旋律的内容。 什么是一个优美的旋律?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作曲技法书会提出一些优美旋律的条件,如在整个乐句或乐段中须保持各音间一定的关系;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分段;在进行方向与节奏上要有平衡与对比;在结构上要有特征,以便表现清楚的音乐形象。等等。但即使你完全掌握这些法则,也未必写得出一个优美的旋律。有人说,写旋律的才能是天赋的,这话不无道理。一首乐曲的旋律,比之其它音乐因素(节奏、和声等),是最能体现作曲家的风格特点的。音乐听得多的人,往往能从没有听过的旋律大致猜出它是属哪个时期哪个流派的作品,一般听音乐的人,辨认一首乐曲,主要要是依靠辨认旋律。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大多数旋律或多或少都是由精心设计的一些次要素材所伴随。不要让旋律被伴随它的其它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一个不是很重要的概念(简单了解即可)——在音乐体系中,所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ing)即从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来的音叫做音列。我们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标准的钢琴有88个键,也就是说钢琴由88个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乐中。 下面要讲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每一个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一.基本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7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这7个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白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 基本音级的名称有音名和唱明两种标记方法,每个音级的音名是用字母来标记的。唱名则利用读音来表示。(关于音名和唱名的关系,我们将在后面的调式与调性的部分具体讲解。)以c大调为例:c大调基本音级的音名从低到高分别标记为:c、d、e、f、g、a、b与其对应的唱名则是do、re、mi、fa、sol、la、si 七个读音。在乐音体系中7个基本音级的标记(音名和唱名)是循环使用的。即c、d、e、f、g、a、b之后又回到c、d、e、f、g、a、b或do、re、mi、fa、sol、la、si之后还是do、re、mi、fa、sol、la、si……如此循环往复。但是,每一个循环中的音级是音高不同的,也就是说,虽然音名(或唱名)相同但音高是不一样的。在标记音名时时采用大写、小写,或者是在大写字母后加入下标、小写字母后加入上标的方法加以区别。如:c、a、a1(后面的数字“1”应为上标形式)、b3(数字“3”应为下标形式)。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二.变化音级: 在七个基本音级中,除了e和f(c调唱名为mi和fa)、b和c(c调唱名为si和do)之外,其他的两个相邻的音级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也是人耳可以明显分辨出来的。我们举一个例子——在c音和d音之间还可以得到一个音高既不同于c又不同于d的音,也就是说这个音要比c音高但是又比d音低。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音是升高c音或者说是降低d音得来的。这种升高或降低基本音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变化音级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黑色琴键所发出的声音。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是在基本音级的前面加入#(升号)或b(降号 )。如c音和d音之间的音,我们可以说它是升高c音而得来的,这样就把它标记为#c(读做“升c”),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降低了d音而得来的,因此也可以把它标记为bd(读作“降d”)。由此可见,#c和 bd实际上是一个相同的音,只不过标记方法不同罢了。这种标记方法不同、实际音高相同的音叫“等音”。 三.音的分组 前面我们讲过,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基本音的名称是循环重复使用的。因此就会产生许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为了加以区别,我们将音列分为许多个“组”。 最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1组”,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 比小字1组高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2组”、“小字3组”、“小字4组”、“小字5组”,其中,小字2组的标记方法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其他各组的标记方法依此类推。比小字1组低的音组依次命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1组”、“大字2组” 小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上标的小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b;大字组的音用不加数字下标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f、g、a、b; “大字1组”和“大字2组”的音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下标来表示:如f1、g1、b2、a2…… 同名变化音级的标记方法只要在基本音级的前边加上#(升号)或b(降号)即可,如#a1、#e、#f2、ba、bg3…… 音阶简单的说,就是有一定次序排列出来的音列,音列所占的数目并不是很统一,像东方音乐使用的五声音阶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五个不同的音所组成的五声音阶,有大小调之分,六音阶和五十音非常的接近,只有单纯的上行和下行,它包含了六个音,当然也有四个音的音阶,四个音的音阶就有多种的组合。一般人熟悉的音阶,特别是大调音阶,最后一个音再回到主阶,这是七升音阶,七升音阶里的关系音阶是A小调,是由七个所组成。除了五升音阶、七升音阶、蓝调有六个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音阶为调式音阶。这个音阶所使用的音和C大调所使用的音完全一样,从re开始到八度的re,如果你用re来作曲,通常最后也要回到re,而不是do,这就称为调式。这个音阶称为phrygian,是调式音阶里的一种,特别在西班牙是非常重要的音阶,也可说是他们民族音乐的重要音阶。这些音和C大调的音完全一样,如果你在钢琴上弹,不需要用到任何升降记号,这就是所谓的调式。我们也可以说C大调音阶和A小调音阶属于同样的音,但主音不同,调式的差异就是主音不同而已,选择音阶上的任何一个音构成主音,这就是调式。从la开始就是所谓的A小调,A小调和C大调用到的音其实是一样的,可是排列的顺序不同,A小调和C大调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调性。除了这些音阶外,还有其他的音阶,像中东常使用的音阶是和声小调的第五个音开始,音阶的观念和形成调式的原理是一样的,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音阶是平常音乐理比较会接触到的,音阶在作曲里是最基本的素材,要做一首歌曲时,当然要先选择音阶来创作,每个音阶都有不同的情感,选音阶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熟悉音阶,最简单的是大小调音阶,大调音阶较能表达光明快乐的气氛,相对的小调音阶就比较忧伤,这只是一种非常粗浅的分类,以二分法来区分这些音阶有些粗浅,何况音阶种类盛多。一般来说大小调的区分关键到底在哪里?是在音阶上的第三音,第三音和主音形成大三度,不管调式或其他音阶,只要第三音是形成小三度的状态,这个音阶基本上就比较有伤感的味道。至于蓝调有所谓的七升蓝调,音阶就是多了re和la,当选定一个音阶开始创作时,就要掌握音阶的特性,譬如大调音阶里的倒音,倒音可以让音乐产生动的感觉,当音乐进入主音时就会有结束的感觉,其实音阶里的趋向适合大家去研究,这样写出来的音乐才能带动情绪。按声部和声部状况:1.单声部音乐--只有一个旋律的乐曲如无伴奏的独唱、独奏、齐唱等;2.复调音乐--是在和谐的前提下,几个曲调参差进入,它们既相互配合又独立发展的一种乐曲,复调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3.主调音乐--是指一个声部演奏主旋律,其余声部用和声给主旋律陪伴奏的一种音乐。海顿是主要代表人物。按音乐的性质:1.纯音乐--是完全靠音乐语言,而不是借用任何标题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它也有曲名,如“第一奏鸣曲”等,但着只是指音乐的体裁,并不表明乐曲的内容。欣赏者自己准备聆听的乐曲的作曲家所处的年代、经历、世界观以及乐曲产生的背景等,有个大概的了解。2。标题音乐--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构思并用标题暗示中心内容的器乐曲。常取材于文学、戏剧、历史、民间传说或现实生活。它们用详细的文字说明全曲及每一乐章的特性。可以说,标题音乐是音乐的文学化。标题是作曲家预先指示的一个方向,以帮助欣赏者去联想,并没有任何局限的作用。3。轻音乐--指轻快活泼、通俗动听、结构短小的音乐,是与严肃的古典音乐相对而言的。欣赏轻音乐不需严肃的思考和理智活动,它只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4。爵士音乐--是一种通俗的舞曲性质的音乐。是从美国黑人中兴起的,这种音乐没有固定的乐谱,每个乐手都即兴演奏,保持着大致的“默契”。即兴性一直成为爵士音乐的一大特点。可以认为,爵士音乐是美国音乐文化的精髓。

音乐的魅力泛黄的书页,捧一杯香茗,或沐浴于清风中,或倚靠于大树旁,或坐在草地上,耳边时而流动着肖邦缠绵轻柔的小夜曲;时而跳跃着柴可夫斯基轻松快活的圆舞曲。 是音乐让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一曲高山流水让世人感动至今。是音乐把西楚霸王项羽从四面楚歌、虞姬香逝到吴江自刎,演绎的淋漓尽致。一曲《二泉映月》奏出了人世间的沧桑与辛酸。音乐给我们的不仅是听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洗礼。 礼、乐、射、御、书、术,西周的学科。乐,身居第二位。可见音律对古人的重要性。孔子听完邵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南唐后主李煜终日湮匿于音乐之中,来排遣亡国之痛。江州司马白居易听完琵琶女哀伤吟诉,泪沾满于巾,有感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音乐历史,自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后,世界对中国为之惊叹。总觉得中国乐器很神奇。几根丝线就可以拨动出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一个葫芦就把傣族少女的婀娜多姿展现的让人陶醉,一根竹管吹奏出多少远离家乡人的辛劳苦难。当然西洋乐器也有他们的风采。记得一位文学大师曾这样形容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像中年的健谈的人,维持着谈话。第二位是第一位的朋友,强调第一小提琴的机智,很少表达,只是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大提琴庄重有学问的人,好讲道理,简单中肯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中提琴善良而饶舌的妇人,不讲重要意见,却经常插话。 这是,音乐的魅力。 从古至今音乐的道路是艰辛的。还记得贝多芬命运多踹。从小在一个底层家庭长大,但父母都是搞音乐的,所以受音乐的熏陶很大。父亲严厉无情的苛责,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有着不畏权贵、孤傲独立的性格。在音乐这条道路上,他付出了太多的痛,太多的苦。《命运》是他顽强不屈的精神。《致爱丽丝》是他温婉柔情的爱情。《月光鸣奏曲》那种轻松惬意无以伦比。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直到有一天,音乐鉴赏老师告诉我,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我喜欢舒伯特的缓缓流动,喜欢莫扎特的轻松娱乐,喜欢《黄河大合唱》的雄伟壮阔。喜欢《长江之歌》的气势磅礴。像班得瑞、雅尼、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同时我不喜欢朗朗弹琴演奏时的骄狂。相反我喜欢李云迪的低调静谧。 音乐的魅力,需要用心去体会。

长江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xx,(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xx,(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xx,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xx,(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xx,(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xx,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xx,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xx,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xx,(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xx,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xx,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xx,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xx,(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xx(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xx,(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xx.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xx.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xx(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xx,(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xx(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xx(03)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不单单满足于教材本身的改革,更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改革,才能形成课内与课外,主体与主导,学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 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 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2]张勇.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3]杨耕妹.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07)

[4]王秀丽.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03)

青春之歌毕业论文

某人说,青春是一幅画,色彩斑斓。某人说,青春是一首诗,意蕴未已。某人说,青春是一出舞台剧,落幕,掌声雷动......而我则固执的认为,青春是一支歌,那么撩人心弦。____题记浅唱,青春那赞歌青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游移。我们,随着青春的游移而成长。成长,随着岁月的增长而越加明显,青春则是最美的见证。充满青春的孩子,敢拼敢闯,为了梦想放胆去追,尽管筑梦路上的荆棘常常令他们流血不止,但他们不会却步!因为他们是朝气蓬勃的,心潮澎湃的,无坚不摧的!他们就这样,在青春这条道路上,肆意彰显个人魅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他们为了一个又一个成功而欢呼,为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而喝彩,为攻下一个有一个坚实的堡垒而自豪!不要说他们自以为是,不要说他们锋芒毕露,不要说他们好高骛远!他们仅仅只是孩子,一个个有着纯洁而美丽的梦想,并为之而不断奋斗的孩子!看,他们天真的笑脸,有谁愿意去打破他们的梦境。望向彼此清澈的眼眸,浅唱,青春那赞歌用泪,谱出青春的旋律曾几何时说过:低头,却不敢再抬头望天!有谁能道破其中的缘由呢?仅仅是怕再度抬头之际,泪水模糊视线。于是,选择低头,流下两行清泪,静静地流,希望以此来愈合这青春中难以避免的伤!没人知道这泪蕴含着什么,或许仅仅只是发泄,但我敢肯定的是,这泪绝不是屈服,绝不是认输!青春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在失败那一刻流下的眼泪,就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知道么?这泪包含了很多很多情感,有失败后的心疼,有难过,同时也有对下一次成功的渴盼,但更多的是信念!我愿意用这一滴一滴的眼泪,谱出青春动听的旋律,经历过青春的人都懂得的旋律!青春是一支歌,一支心伤的歌,一支淡淡的歌,一支疼痛的歌,一支动人心弦的歌,但更是一支难言的歌!只想浅浅的唱着这支歌,寻找简简单单的快乐!

范文1《心中有支快乐的歌》这几日的太阳疯了,刺在人的皮肤上,辣辣地痛。街上走的人,匆匆又匆匆。有些烦燥,有些郁闷。热得那么强烈,热得无穷无尽,热得人的心碎裂成无数片,飘着,飘着,落不下来。我也在匆匆的行列之中,心事重重,心烦意乱。路似乎没有尽头。走着,走着———我的愁绪与焦躁竟被一抹凉冲散了,冲散得无影无踪。那抹难得的凉吹进了我的心里,柔软了我的心。那样一抹凉,是她给的。她只是一个中年的拾荒人,着一件细格长衬衫,看起来很合身,戴一顶泛了白的遮阳帽,帽沿上插一缕嫩绿的青草,脖子上巧妙地绕着一条毛巾,毛巾的颜色有点艳。她的嘴里含着一首歌,不时地溜几句出来。每遇见一只可乐瓶或雪碧瓶,她都会笑逐颜开,那种满足很能打动人。我的目光撞上她的那一刻,她刚把一只塞进石缝里的可乐瓶花了点力气取出来。她对着那只可乐瓶嗔骂了一句,骂的时候满脸是喜悦的笑容。估计是在骂那个把可乐瓶塞进石缝里的调皮小男孩,他这么捣蛋地一塞,她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她的骂就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骂,骂得亲亲热热的。我路过她时不由自主地缓慢了我的脚步。姐,哪里人啊?我顺口问了一下。许是平日里极少有人搭腔,她一下子兴奋起来,忙不迭地应道,河南的,河南的。小孩也在这儿啊?都在,都在。两小孩,还有男人,还有公公。一大家子呢!她的话显得特别多。日子过得好?我的问变得小心翼翼了。好啊!她眼里的笑花儿扭起了舞。男人在一个小区里当保安,一家子人就免费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那里可是冬暖夏凉。两小孩都在当地的学校里念书。大的念初中,小的念小学。你瞧,那就是我大孩子念书的学校。她的话匣子打开关不住了。我的目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微微地有些吃惊,那可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初中。她大约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得意地解释道:我们交了借读费,我家孩子喜欢读书,我们宁愿自己苦点,也要把她供出来。我欣赏地点了点头。她意犹未尽,把家里的事事无巨细地统统倒了出来。小的那个还在读小学,等他读初中了,也送到那所学校去!供两小孩苦吧?她细细地盯着我看了一番,一口笑喷了出来。苦什么哟,心里乐着呢!你想啊,男人很勤劳,公公很健康,小孩很懂事,心里藏着一碗碗的“乐”呢!我愈加惊奇了。“乐”怎么可以用碗来盛!她继续笑,笑得有些神秘了。碗里的“乐”太满,溢出来了。我真的很感动。她的快乐很单纯却很实在。她的歌何止含在嘴里,更是在心里。心里有首快乐的歌的人,才是个真正幸福的人。范文2《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微弱的月光照射进小小的房间里,轻柔地抚摸您的脸庞,欣慰地俯视着您。月亮的影子里,您的身影总是忙碌的。每一天都是这样辛苦地工作着。好早好早就起来了,在太阳还未升起,在月亮还很明亮的时刻您就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了,忍受着刺骨的严寒,忍受着冬风的折磨。手插进了冰冻的世界里,冬天的水可冰着呢!您用充满温度的手温暖了那块冰,真是个奇迹呵。而每当我睁开眼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便是楼下您欢快的笑声久久回荡着,谈得很快乐。我那时哪想起来啊。总是有一种惰性,不愿起来,不想起来,懒得起来。这样睡着,听着你们的笑声,竟会如此亲切。直到您叫了我好几声我才起来,然后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好几分钟,梳头、穿衣服、洗脸。而您总是不厌其烦地叫我:“快点,快点!”然后我就会有一种动力,快点,快点,您的声音有一种魔力。一天,我竟然做了如此奇怪的梦:“全世界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我,旁边的人与我擦肩而过,没有人过问我,我想找他们谈话,他们不理我。当我看见你们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你们的脸庞是如此亲切。”我醒来后,脑子里不断的播放这个画面,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大脑。有些想法总是那么美好,却总是难以办到。是的,我曾经告诫过自己:“一定要乖乖的,父母多么辛苦啊!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吧。”可是,美好的事情总是不能延续,我觉得我坚持不了,也许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懒吧。长大了,您不再打我,不再骂我了,总是时时刻刻地教育我,从你口中说出的话真的感觉好亲切,我会忘乎所以,只沉浸在你那歌声中,您总是教导我,而我也总是在听着,久而久之,我已习惯了这种声音,似乎没有听到您的骂倒显得不自在了。当我看到您皱着眉头时,内心深处会涌现出心疼,我会责怪自己做错事了,然后我就努力地傻笑,讨您开心。也许真的长大了,我开始体贴你们了,我开始关心你们的辛苦了,我开始寻觅那份只属于我的欢乐了。我想我是可以的,因为我心中有一首歌,属于你们的歌,在我内心深处不断更新,不断深沉,我也将受歌的影响吧,让我更懂得生活。这首永远充满欢乐的歌……

有一首歌,响彻天空;有一首歌,旋律悠扬;有一首歌,铭记于心……回首往事,那绚丽多彩的青春,正悄然流逝,展望未来,那青春留下的回忆,无法忘怀。青春·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这句话曾被无数人问过,我也曾经一度认为长大后赚多多的钱就是自己的梦想,可当我进入青春期,成为少年,却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太荒唐了。“我长大后想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朋友对梦想的坦白使我愣住了,惊讶的不是朋友的梦想,而是自己的脑海中的梦想竟如此模糊不清。我拼尽自己的想象力,却只有梦想那模糊的身影,我笑了,笑得如此纠结。青春·希望落叶似风,随心有随物。秋风带来了冬的讯息,窗外的景物模糊,心也迷茫。“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啊!”面对我的抱怨,朋友笑了一声:“你看看窗外。”我听了马上向她投向不解的眼光,却听到她不紧不慢地说道:“难道你就对这次会议的优秀名单一点也没希望吗?秋风飒飒,寒冬就要到来,我们不是离春天又近了一步吗?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希望,而这次会议是你一个学期的希望,不是吗?”听了朋友的话语,我忽然觉得窗外的景色如此清晰,心底的阴霾也随之散去。青春·友谊“我们还会再见的吧。”“嗯,当然了,你别想甩掉我!嘻嘻。”与朋友的离别,心中的悲伤一涌而上。我们的友谊就如同一杯咖啡,越品越醇,越品越香。从前的我们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她就宛如我的贴心小棉袄,既知心又暖心,青春中第一个美好的时光,因为有了她的陪伴而精彩。可谁曾想,她因父亲被调去外地工作而转学,我原以为我与她的友谊就到此为止,可并不是这样。她曾对我说过:“友谊就像麦芽糖,甜甜的,融化在心中,却难以割舍。我会像麦芽糖一样永远粘着你,别想甩掉我!”我当时听了还不以为然,想着友谊什么的没有那么深,可是当离别的这一天到来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我与她之间难以割舍的友谊。时光停留在了古老的留声机中,一首歌曼妙地萦绕在心头,梦想、希望、友谊共同组成了这首歌。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凝聚在这首歌,它便是人生中我最不愿忘怀的时光——青春。当内心深处的歌响彻天空,当内心深处的歌划破天际,当内心深处的吹散阴霾,青春将带我们进入最美好的时光。上帝,请让时光的长河停止,让我永远停留在青春,这最美好的时光,最美妙的乐曲……青春,是涓涓的流水;青春,是初生的绿芽。青春本无颜色,如一张张洁白的画纸,等待我们去描绘;青春本无色彩,如一本本未写的日记,等待我们去谱写。春是花季年华中最灿烂的一抹温暖的阳光,美轮美奂,精妙绝伦。当我们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地交流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那便是青春;当我们走在大街上,互相捉弄着闺蜜好友,幼稚地玩耍着,那便是青春;当我们站在阳光下,穿着校服挥着手,高高兴兴地拍毕业照,那便是青春;当我们回头看着母校,望着即将分离的好友,昔日的快乐时光浮现,又落下泪来,那便是青春……青春是美好而又充满酸甜苦辣的年华,让我们声声叹息,它的短暂。因为老师的责骂而感到委屈,不禁向闺蜜好友抱怨,那就是青春;因为闺蜜好友的生日到来而手忙脚乱,到最后不好意思地向闺蜜好友吐舌,那就是青春;因为家人带来的小小惊喜而喜悦,悲伤都抛到九霄云外,那就是青春;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失落,又被闺蜜好友的安慰逗笑起来,那就是青春……那些韶华与单纯中,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难以忘怀。难忘朋友。曾经一起笑过哭过痴过恨过爱过,曾经在失落的一个安慰,在伤心的一份温暖,深深刻在记忆的心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而你我却有着永恒的友谊。难忘恩师。朗朗吟读诗歌,犹记当初您耐心的教育;埋头提笔疾书,犹记当初您细心的指导。温柔的话语,细心的教导,修长的身影,都将永存在心。难忘母校。一步步走进硕大的校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而我们就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度过漫长的学海生涯。因为您的陪伴,才有了一个个人才。您的模样,挥之不去。“不求生生世世,不求朝朝暮暮,但求平平淡淡,携手共游人间。”正如歌中所唱,让我们以青春为笔,真情为墨,画出更美丽的青春之画,写出更生动的青春之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的快乐是快乐,一群人的快乐是幸福。校园就是一个充满了幸福的百花园。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气质,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缘分使我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使我们因为这一场相遇而绽放得更加绚丽。老师作为这个百花园里辛勤的园丁,用汗水与辛劳浇灌着我们,与我们分享了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呢?高中学习阶段,是人生最充实却又辛苦的阶段。在这里我们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和为人处事的方法。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朋友却是永远的财富。毕业了,那些美好的时光人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伴随着破晓的一屡曙光照在我们的窗前,一天紧张的学习开始了,同学之间相互照应,尤如兄弟姐妹,即使远离家乡也不使我感到孤单寂寞。尤记得当我生病时同学的声声问候,如那冬日的暖阳照进我的心田,如那夏日的清凉震撼我的心扉。尤记我们一起晨读的那片操场,一起奔驰跳跃的地方,一起走过的碎石小道。晚自习后,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在纵意的奔跑过后忘却了一天的烦恼忧伤,在枫叶下捡拾黄灿灿的落叶,在你宿舍里互诉衷肠。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在这里我们由同学变成了一辈子的朋友。在这短短的三年中,我们学会了互相尊重与理解包容。但不是每一份同学情谊都和谐美好,在于同学的相处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当矛盾发生时,我们应多反思自己而非一味指责别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门槛,过去了是门过不去是槛,既然有相识的运气,就应有包容的勇气。然后事实并不总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前不久震惊国内的复旦投毒案令人闻后唏嘘不已。名牌大学的高材生,竟因为同学之间的一点不和多同学痛下毒手,最终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两个家庭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今国内的教育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有关调查显示占近40%的学生认为同学关系另人不满意。悲剧的发生将人们拉回了人际交往的现实。反思自己是关键的,对于别人的批评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缘分就像小偷,它来临时悄无声息,待它走后却让你损失惨重。同学的情谊也是如此。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是否觉得自己的青春曾辉煌过。青春是首歌,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是这首歌中最动人的音律。让青春的歌飞扬吧。珍惜青春中最重要的同窗之谊,将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永恒的美好的回忆。小的时候,我想知道青春的颜色,就在斑驳的蜡笔画里寻找答案。童年的手迹告诉我,青春,是蓝天下飘飞的风筝,红色的羽翼撩动轻灵的微风。少年的时候,我想知道青春的颜色,就在泛黄的日记本里寻找答案。闪烁的文字告诉我,青春,是窗台边荣发的夏叶,绿色的火簇幻化成希翼的情节。后来,我见到了大海的颜色,我以为,青春,是月亮下的海面,蓝色的波浪涌动着奇异的思念。再后来,我看到了城市的光泽,我疑惑:青春,可是这流光溢彩的折射?七彩的灯影迷乱了清澈的眼眸我找不到青春的颜色当小桥下的流水吟唱起春的赞歌,当乌棚船的孤桨把丝丝缕缕的思绪送到岸边;当缠绵的雨丝打湿翠绿的灵感,当油纸伞在小巷深处发出寂寞的叹息;我驾着岁月小舟悄然而至,一路飘香一路含笑,去深巷尽头问丁香为谁而开,探江南庭院寻昨夜的绿肥红瘦,撑起的油纸伞遮不住那带雨的梨花,如泪的雨帘又怎能挡住伤春时凄婉思念现在,青春收起了童年的风筝,合上了少年的日记,淡去了灯影和思念,却在我年轻的肩上,压上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我,还能找到诗意的颜色吗?夏日的泉水不会沉睡,冬天的知了不会歌唱;春天的稻田不会酿造,秋日的枝头不会嬉闹;生活,本是如此平淡;自然,素来这样单调;思想,总是那样规律;心情,犹如陈封的老酒.忽然,我明白了这青春的颜色,就是阳光的颜色!它飘忽透明,无法琢磨,而这世间万物,却都是它七彩的折射!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刚刚展开这青春的画卷,登上这生命的舞台,结识这群年轻的舞者,那,就用光和热去调和青春的颜色吧!你将画下一幅好画,写下一首好诗,在宝贵的生命华年里,演绎深刻,畅写欢乐!让不老的记忆华辉中闪耀出最精彩的青春之色!唱出最美妙的青春之歌!告别了金色的童年,我们开始步入了梦想中的天堂青春。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待着我们去观赏;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旋律,等待着我们去聆听;青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等待着我们去品悟在我们刚刚步入青春大门之际,且让我们去凝眸他人留下的青春轨迹吧!她,美貌动人,才华横溢,凭借着国色天香的容颜走进了皇宫,开始了皇宫深院里的生活。她本可以像无数个嫔妃一样奢华度日,也可以像历代皇后一样母仪天下,但是,历史却将她一步步从后宫推向前殿,直至坐上了以往只有男性才能坐的龙椅。女子称帝,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她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她做到了,并且做得不亚于任何一个男性帝王。岁月沧桑,然而她的生命之花,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却依然是那样的绚丽夺目。他,青春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最宝贵的双眼,生活的艰辛将他压到了苦难的最底层,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依然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在无数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在若干个风雨交加的白昼,他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都融入了他的音乐之中。于是,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在惠山的二泉旁边,人们常会见到一位盲人手拿一把二胡,演奏着或悲怆或欢快的乐曲。这位瞎眼艺人用二胡传达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鼓舞着无数和他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直到今天,他的曲子仍在人间广为流传,他的生命也在他的乐曲中获得了永久的青春。他们,工作在人世间最平凡、最伟大的岗位上,履行着天地间最庄严、最神圣的职责。他们把自己化作蜡烛、变成春蚕,将自己的青春点燃,用心血指引着求知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稚嫩,没有衰老,有的只是跨越年龄界限的奉献,于是在他们的人生辞典中,每一页都书写着火红的青春二字,于是,人们赋予他们新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青春就像一支神笔,有人用它写就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有人用它谱成一篇篇动人的乐章,还有人用它描绘出人生最灿烂的画卷,于是,青春便在那一刻成了永恒。是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青春更是像花儿一样稍纵即逝。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青春之花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记得奥斯特诺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生活赋予了我们一种巨大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真和斗志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与信心的青春。的确如此,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是人生最铿锵的篇章,青春是激情满怀的豪情,青春旭日东升的力量,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的我们敢为人先,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也是时代的开拓者,我们需要用我们独有的方式来唱响属于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之歌!我们要用辛勤的汗水来谱写青春的乐章。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更是短暂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不能在人生最光辉的时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我们应好好的把握青春,学那搏击风雨的海燕去展翅翱翔,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傲雪经霜!我们要用梦想来编织青春的曲谱。还没好好感受高中时的紧张与忙碌,再回首时,黑色的六月已离我们远去,带着一丝懵懂与梦想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有浩如烟海的书籍;在这里,有知识的交融,有思想的碰撞;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人类因有梦想而伟大,青春因有梦想而精彩!我们应好好的把握青春,用自己卓越的思想去构造生命价值的蓝图,用自己的梦想来填充人生经验的行囊。让我们对自己高呼:今天的我已超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必将会超过今天! 我们要用激情来演奏青春的永恒。青春如梦,岁月如歌,何能复得?拥有青春是多门幸福和快乐啊!拥有青春,你便拥有了健壮的体格;拥有青春,你便拥有了美丽的面庞;拥有青春,你便会拥有难买的智慧如果你荒废了这有限的青春,那么你最终想拥有的便会是一场梦!所以我们要用激情来鼓舞我们去追梦,去拼搏,最终取得最辉煌的成就!不要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流泪,也不要满不在乎的挥退夏日的艳阳,让残冬的寒意长留,我们只需要把握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用自己的汗水与激情去演奏最美妙的青春之歌!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唱响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之歌,让它成为最经典的永恒!春天到了,经历了风霜雨雪后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片,那一抹鲜艳的绿啊,充满了怎样的蓬勃与朝气,心中又隐藏了都少期待与盼望,正如我们一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青春年华。青春,一扇神秘的大门,一边是稚嫩与天真,另一边是成熟与稳重,刚打开大门的我们,好奇而又欣喜。高尔基说过:“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不错,青春是无价之宝,也是我们一生的转折点。青春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青春是太阳,充满着热情与昂扬。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彼此关爱与尊重,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奋斗。青春充满着矛盾,但让我们学会体谅,青春充满着挫折,但让我们学会坚强。青春,一个充满着个性与张扬的时代,青春,一个充满着友谊与关爱的时代,青春,一个充满着智慧与力量的时代。青春,爱幻想,爱自由,爱探索,爱快乐。青春,总有无限的希望,青春,有泪水与欢笑的陪伴。青春像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让我们放声歌唱,歌唱青春的神秘与珍贵,让我们踏上青春之旅,体会青春的美好与飞扬!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春之歌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春就是一首歌,有低沉舒缓、有高亢嘹亮。在不同的旋律中,我们收获成长的果实,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争脱的苦难。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的人生涣然一新、情趣昂然。

青春是一首蓝色的歌,那是天空的气息。青春的我们总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无限的遐想与期待。在蓝色的青春歌曲里我们乘着理想的翅膀飞向蓝色天空。

青春是一首绿色的歌,那是生命的勇气。青春的我们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虽然娇嫩、弱小、但有着无限的活力与激情。在绿色的青春歌里我们是一群跳跃的小精灵,我们走在时尚的前沿,青春是我们活力四射的口号!

青春是一首紫色的歌,那是成熟的象征。就像紫藤萝一样,生生不息、永不言弃。青春的我们不再躲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再听命于爹妈的哄,不再让泪水成为自己的专利。我们开始逐步学会独立,走向坚强。在紫色的青春歌里我们用挫折学会平静地对待生活。

青春是一首灰色的歌,那是乌云的颜色青春虽然阳光灿烂,但也不免乌云笼罩,十年寒窗苦青春就是奋斗的过程,奋斗就是要流血流汗,奋斗就是成功与失败的不断交替。因此灰色的青春歌是苦的。

因为青春里有喜悦,也有忧伤;有笑声,也有泪水;有自信也有迷茫......这些点点滴滴越过绚烂的过去,构成今天七彩的世界,表达明天璀璨的梦想。所以青春好比一首歌.有理想、活力、坚强、苦涩当音符,以蓝色、紫色、灰色当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响这青春之歌。

幼稚可爱,活力四射是处于青春期我们的最大特点。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在这一时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青春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似于一首歌,时而悠扬,时而低调,拥有着独具匠心的音律,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快乐的音符是“青春之歌”不可缺少的主旋律,它渗透到每一个音符之中。亲人们的悉心呵护;老师无微不至的照料;朋友之间的嬉戏打闹;成为我们生命中抹不掉的色彩。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泪水交织在其中。课堂上的谈笑风生;课下的打打闹闹;体育课上的挥汗如雨;音乐课上的一展歌喉;美术课上的随意涂鸦……校园生活成为青春生活的主角,也是快乐之源。

失望和伤心也是“青春之歌”中必不可少的音符。朋友间的误会;父母的打骂;老师的批评,为幼小的心灵抹上一丝阴影。考试失利,垂头丧气,抱怨倒霉,求天求地;但大家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求天不如求己”。无奈的挣扎又为青春生活增添了一份惊喜;那份还着憧憬的心灵不免会受伤,然而忧伤的泪水又会夹杂着令人难忘的辛酸与回忆。

勇敢与想象是“青春之歌”中最耀眼的光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中认为世界多么美好,为我们而造。对社会生活报着美好的幻想,对大人们的生活充满着好奇。男孩子总希望自己是救世主,救国救民,为人民消灾解难;女孩子沉迷于美好的幻想当中,幻想着自己的大学梦。因为想象,青春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青春期的我们是纯洁的,对世界抱着慢慢的希望。不知道社会的险恶,不知道人情变故,只知道我们是世界的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打造;愿这份纯洁的心灵伴随着我们成长。

青春的歌仍在谱写着,不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青春之歌”是否会更加悦耳动听呢!让我们共同期待!

青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面对挫折,有人勇往直前,有人战战兢兢,能成功的的永远是签证,青春应当不惧苦难,砥砺前行,才能焕发青春的绚丽。

青春更应从不断磨砺中丰富自己。霍金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不能言语,命运让他失去了太多,但他面对上帝给他的恶作剧时,却并不沮丧,反而更加感激声明,最终成就了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如果霍金21岁时一蹶不振呢?那定没有他日后的辉煌与成功,也不会著作《时间简史》了。正因为他有一颗不易击倒,坚韧不拔的心,所以才让他一次次从挫折中砥砺前行。成长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坚韧无畏;青春更应在不断磨砺中丰富自己,因为在经过无数的障碍和荆棘之后,人生的轮滚才会更稳重成熟。

青春的梦是美丽的,令人向往的,而有梦更能才我们明确目标,坚定信念没有梦想,就无法立志,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功,梦想是成功的必修课,人生的转折点。祖逖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于是立志保家卫国,收复中原,为此闻鸡起舞,苦练剑术,说出“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的豪言壮语,最终把黄河以南的地区收复。试想一下,祖逖如果没有梦想,定是不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的,也不能流芳百世,传颂千里,甚至只能做个卑微的庸人,浑浑噩噩度完终生。青春是人生一缕散开窗帘的阳光,是一曲用青春和梦想投入的舞曲。少年的成长,需要梦想与志向,因为它是人生钟表里必不可少的零件。

青春是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而我们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具有砥砺前行的勇气,树立远大的'梦想,让青春成为洒满阳光的风景。

时光如烟消逝,岁月如流水穿梭。而我们的青春更像一首朝气洋溢曲调活泼的歌。即使有时曲调中掺杂着一点点忧伤、苦闷、烦恼的杂音,但这不能阻碍青春之歌的美丽与活泼,反而使这首歌更耐人寻味,更使人回味。

那年我们带着稚气踏进了中学的大门,青春之歌变骤然响起。无知的我们却大手大脚地花费用钱买不到的光阴。我们用嬉戏的笑声,洒脱的身影和难得一见的认真谱写着这首歌的歌词。我们用课间的神聊还吹、课余的顽皮打闹、体育课时在运动场上挥下的汗水哼着这首歌的曲调。我们用早上的朗朗书声、中午的艰苦奋斗、晚上的挑灯夜读拍打着这首歌的主旋律。偶尔在周末我们邀上几个好友在熟悉的街头晃着;在香气四溢的小吃街贪吃着;在琳琅满目的商店挑选着精品 ,我们便绘出了这首歌的音阶。每当面临重大考试时,我们总会舍弃所有,把书从头啃一遍,准备迎接考验。考完以后也不管成绩如何,我们必定先大玩特玩一通,用同学的话说就是此时不玩更待何时。

堆得如山的作业、练习和辅导书,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拼的头破血流的 惨烈竞争组成了青春之歌的杂音。作业越来越多,镜片越来越厚,我们的窗户越来越小。这些却不能压制我们爱玩的天性,不会使我们的天空变得灰暗。我们在这些压迫下,也能找出时间来放松自己。有时我们会在周末、假期邀上儿时的玩伴去爬山涉水,到果园偷摘水果,站在山顶大喊,山谷总会回应我们。我们会苦中作乐,总能把杂音唱得如此动听。有时我们把测验考砸了,我们便会担心,担心父母的责骂、担心老师会失望、担心自己回落后于人。但我们在短暂的伤心后又会鼓起勇气对自己说别放弃,下一次我一定好好努力。

青春之歌便由欢乐、平淡、忧伤、苦闷等一个个音符拼凑而成。没有这些这首歌将变得单调。让我们尽力将这首歌唱得动听,唱的美妙,唱得令人陶醉。

青春赞歌

青春如一首歌,音律悠扬,激荡起伏,婉转动听;青春如一幅画,泼墨适宜,意寓深厚,完美绝妙;青春如一杯热茶,醇醇清香,沁人心脾,苦涩有味;青春如一只风筝,挣线远飞,遨游上空,不受束缚。

青春的语言用心灵抒写,青春的激情用构想点燃,青春的色彩用活力装饰。青春,一个永恒的话题。

青春有限,我们又曾错过了多少呢?

错过了绿草抽新、百花竞放的春天,明年还会来;错过了枝繁叶茂、生气勃勃的夏天,明年还会来;错过了硕果累累、深沉萧寂的秋天,明年还会来;错过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明年也还会来。但试问:一生中又有多少个这样周而复始的四季呢?

昙花总是在夜晚不经意时绽放,玫瑰花总在春光中吐蕊,竹子总在分秒中节节攀高,青春总在蹉跎中不经意流逝。

时间如白驹般过去,青春如流水般流逝。拥有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青春中充满梦想、激情与活力。梦想是灯,能照亮前面的路;梦想是石,会碰出星星之火;激情是车,在加快运动的速度。

珍惜时间,把握青春,就要学会放弃。当你在电脑前沉迷时,时间在不知为觉中走过,你不得不放下心爱的鼠标走进书桌;当你在球场上飞奔时,时间的年轮在不断加深,你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篮球,走进图书馆,以书为友;当你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节目时,时间又在悄然逝去,你不得不与电视机说声“拜拜”而走进书房,开始没日没夜的奋战……

珍惜时间,把握青春,还要学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而斤斤计较。允许别人的批评,也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少钻他人的短处。

朋友,青春的流逝像烟花一样,曾经闪烁过美好的一面,便终身不悔。切莫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珍惜青春吧,昂起头,挺起胸,笑脸相迎创辉煌!

歌剧江姐毕业论文

江竹筠,一个平平凡凡的名字,共产党员中的一名,不管谁,都会称她为“江姐”。

江姐,一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革命先烈,她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让人敬佩啊。她曾经说过一句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做成的。”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却让人有许多的感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赢得了胜利。

《江姐》这篇,说的是江姐和别的同志要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江姐镇定地收拾好东西与同志们告别。难友们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都很不安。江姐也知道自己不是要转移而是要被秘密处决,她告诉同志们,每一个革命者,面临最后的考验时,要面不改色,心不跳。

“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到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然后梳理着自己的黑发。”这里写出了江姐面对危险,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怎么会临阵脱逃呢?

“要勇敢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应该面不改色,心不跳!”江姐,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党组织,即使在危急关头,对革命的信念,她都会牢牢地记住。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眶都会湿润:一个革命者,有着这样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把生死置之度外。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力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一个让我钦佩、让我敬仰的革命先烈,一个让人赞美、歌颂的名字,她就是革命者江姐。

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我终于能回老家去看看我的兄弟姐妹们了,我高兴的都睡不着觉了。

我们到了姐姐家,他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妈妈去看店了,我就只能和两个姐姐玩游戏了,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迷你世界,我和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姐姐开始玩,她真是太天真了,虽然我比她小,但是我玩游戏的技术可是比他厉害的多,只见我造了一个地狱门,我让她进去,只见他像一个上钩的老鼠就走了进去,一走,她就掉进了深不见底的熔岩里,只见他挣扎的快要飞起来把我拉进去的时候,我急中生智,一个炸弹把地狱门给炸烂了,我看见他在熔岩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才钻了回来,我又让她进去一个门里,告诉他那个宝箱里面有奖杯,她就走进去了,一看,真有奖杯,它贪婪地拿走了一个又一个奖杯,正当全部拿走的时候,她掉进了熔岩里,哈哈哈!这是我设置的防盗陷阱,只要有人敢拿走所有东西,就会掉进熔岩里,她快要飞出来了,我在往宝箱里塞个东西,门封起来了,她又飞不出来了,打掉了一片草地才狼狈的钻了出来,我又让她进去一个铁门,她说先让我进去试一试,我进去试了试,偷偷在铁门底下放了一个压力板,一踩就可以走出来,他见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但是没有掉进去就半信半疑的走了进去,我偷偷地把压力板拿走了,又在宝箱里放了一些东西,只见她把东西全部拿走就被门反锁在了里面,出不来了,我帮她把地板给挖掉她才钻了出来。

和姐姐玩游戏真好玩!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宁死不屈的江姐》这篇文章。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在1946年,江姐与丈夫转入地下,负责重庆市委机关枪报《挺进报》的出版工作,后按照上级指示,将孩子寄在同志家中。第二年春天,丈夫不幸被捕,被敌人杀了,后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也被捕,在狱中,特务对江姐实施了一系列酷刑,希望江姐能提供有用信息,可是江姐意志坚定地说:“你们可以弄断我的手,甚至可以砍了我的头,但我的思想是整不倒的!”江姐对党对祖国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是啊,对祖国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忆往昔,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了祖国,率舰向敌舰撞去;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曾激励多少有为青年奋发向上……看今朝女排大姐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在三大球中为祖国赢得了第一个冠军;边防军叔叔,为了保卫国家,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的外国军队……

诚然,我们祖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有人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想,等他睡醒时,就会是“百兽之王”。

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爱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现在爱人民、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上。爱祖国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

这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想。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她那梅花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

江姐从小体弱多病,骨瘦如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江姐只得被迫去工作,面对那高大的机器,她不得不站在高脚凳上操作机器,稍有疏忽,就要被打骂,她的10岁是在机器的“轰隆隆”声中度过。她的童年,没有一点儿美好的回忆。读到这儿,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长身体的好时机。我的10岁是美好的。为了给我过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等长辈就有好多人给我庆祝生日,礼物琳琅满目,和江姐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呀!

江姐19岁时,参加了党组织,因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用竹签插入她的指甲缝里,江姐手上血肉模糊。

在我读到“竹签是用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不禁热泪盈眶,多好的江姐呀!我们的今天就是象她一样的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望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是江姐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这篇文章,江姐那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深深映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要高高举起您的旗帜,踏这您的足迹,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江姐,真名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她的父亲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叫李舜华,她的生活十分清苦,而她的父亲游手好闲,所以,她的母亲就跟父亲离婚了。小时候,江竹筠很懂事,她很想去上学,可是家里供不起,于是,懂事的江竹筠就去当童工,维持家庭的生计。最终,有一天,江竹筠终于能上学了,她学习十分刻苦,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何理立,他们俩都是跳班生,每次不做完作业绝不离开教室。这些精神把我打动了,我每次只需做完作业就很累了,没想到江姐竟这么苦!我要下决心,向江姐学习。之后,写的是江姐如何当上共产党员,她有什么样的钢铁般的意志。

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了。在人间魔窟“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她一次次昏死过去,一次次被冷水泼醒。但她禁受住了考验,保守住了秘密,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这是多么具有钢铁意志的话呀!

江姐,我赞美你,你是伟大的人,为了祖国贡献一切的人!

江姐不久也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狱中,她和难友们没有屈服于惨无人道的威逼和刑法,以无畏的气概和激越的人格以及人生最后也是最壮丽的辉煌给末路中的反动派以有力的回击。

故事描写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员江姐被捕……她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慷慨高歌,从容就义。

这是江姐在1949年8月27日从监狱里写给她的亲戚谭竹安先生的一封信,两个月后江姐就壮烈牺牲,而那时五星红旗已经在大半个中国高高飘扬。江姐的遗体被敌人投进了镪水池,致使她尸骨无存。这封信就成了江姐留给亲人的绝笔。“孩子们决不可娇养,粗服淡饭足矣。”“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从1949至今,时光走过了半个世纪;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到北京天安门,共和国已几经天翻地覆。然而无论遭逢什么艰难险阻、曲折坎坷,我的耳畔总是回荡着江姐在绝境中从不绝望的声音:“……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可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她又写道:“……你别为我太难过。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子活着。”“……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的在我的心里。”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做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生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的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人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入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但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豹,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中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对江姐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在凶恶的敌人和夹棍面前,她丝毫不怕。但是不管江姐她怎样反抗,都敌不过凶恶的敌人,最后,江姐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江姐,我一定高举你的旗帜,去建设祖国!

又是一年清明,早晨刚下了一场小雨,街上难得的清静。大概人们都去扫墓了吧,空中弥漫着的气息,未免也太肃穆了。

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莫名的冷了。不知是这寒风瑟瑟,还是为革命烈士的伤感。是啊,他们也许有人缅怀,却无人祭拜;可能有人想去扫墓,然那墓,又在何处?

下雨时,我突的想起江姐,她也太坚强了吧。坚强得,让我的眼变得酸涩。是否还有人记得,她的丈夫彭松涛同志,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1947年初春的雨天,牺牲了。

雨,一直在下。江姐看见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在她的面前变得冰冷。就在她的面前挂着的是他的头颅,她却不能上前一步相认,不能呼喊一声。明明爱人就在不远处,却无能为力。这只是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有着未完成的职责。

雨雾蒙蒙,她毅然地转身就走,泥泞的土地脏了她的鞋袜,她却恍若不知。她没哭,就算雨水可遮去她的泪水,她也没哭。她默默地向前走着,永世难忘的痛苦冲击着她的心,不断翻腾起跃。即使如此,她也没有流泪,一点也没有。只因那泪水,只在心中流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江姐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江姐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了反动派无数次的严刑拷打,却永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了的事情。

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比她们那时候幸福多了。但和那些先烈相比,我现在的行为是多么的渺小啊。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突然看见一种粉红色的棉花糖在卖,就闹着要,妈妈不给我买,我就板着个脸,心里很不痛快,就故意拖拉在后面慢吞吞地,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不少道理,我才感觉我做错了,至今想起来还觉得真有些脸红啊!

我知道,新中国的胜利是由成千上万的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员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想:我是一名中国少先先锋队队员,我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改正自己娇生惯养的毛病,长大为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江姐观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强权,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江姐》虽然结束了,但这首铿锵有力的《红梅赞》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

江姐,原名江竹筠,19岁加入共产党,29岁就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在党内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起着不是领导胜似领导的作用。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一次次的酷刑折磨,一次次的痛疼昏死,一次次的泼水浇醒,非但没有让江姐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保守住了党的秘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我印象最深的是竹签刑法那一次。都说十指连心,当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时,江姐都咬紧牙关,丝毫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她还鼓励狱中的战友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这让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多么伟大的共产党员呀!

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和她的难友们,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他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仰。我们成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肩负起历史重担,为我们开路,我们要时刻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时刻记得我们的历史使命,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歌剧《江姐》的选段,特别喜欢歌曲里露出的那种坚强不屈,充满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每当听到这些歌曲,总会让我感动不已。家里有《江姐》的光盘,我看了很多遍。直以来,非常向往能到现场去看,我想,那种感觉定会更棒。前天晚上,终于如愿以偿,和好友小慧道去国家大剧院看了这场演出。

《江姐》从最初创作到现在,已经先后有了五代“江姐”,前天晚上看到的,正是第五代江姐,由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王莉扮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毕业之际圆了这个梦,而且,江姐的扮演者是我的同龄人,看着更加亲切,更加富有感染力。

《江姐》共分为七场,第场刚开始,就是朝天门码头的投影,效果非常逼真,很具有立体感。后来,幕布后面的现场演员也开始出现,虚实结合,非常巧妙,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后的每场都采用这种手法,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舞台表演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剧通过对江姐的性格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这位巾帼英雄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以独特生动的音乐语言,艺术地再现了先烈们为革命事业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江姐》通过巧妙的文学构思,以深情的音乐、逼真的舞美,创造了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气势恢弘的舞台效果。歌剧开头的《红梅赞》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江姐牺牲入狱后的经典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和《五洲人民齐欢笑》,更是把全剧推向了高潮。

演出结束以后,我感到心潮澎湃,相信所有观看了这次演出的人,都受到了次灵魂上的洗礼,我觉得我们应该高唱主旋律,让红色经典鼓舞代又代的年轻人。

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他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我们又认真的思考起来,老师说:“1号当不上幸运者吧。我沿着小路缓缓前行,树木越来越稀了!我们的校园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就连我们的地面也是用一块块绿色的花瓣似的水泥砖铺成的。在小花面前,我感到黯然失色: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从来不替别人想想。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蓥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返顾、大义凛然,她从不向酷刑折磨低头,为了信仰,她不惜舍弃小家,为了真理,她蔑视死亡,笑对屠刀,这种坚贞的英雄气慨,自由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正气歌。烈士江姐,面对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而去,然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幸福,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身处狱中,仍不忘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意见,直至今天乃至将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看了演出后,我的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经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部《红岩》,一曲《红梅赞》,教育了几代人。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当象先烈们那样,保持一种高尚气节,任何时候都应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象烈士们那样淡泊名利,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事事为群众着想,在灾难面前不妥协,不退缩,只有献身社会,生命才觉得有意义。让我们牢记歌乐山多名英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岩精神,散发出一份光和热,为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姐,一个难忘的名字,一段熟悉的故事,一部悲壮的史诗。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最大的特征,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江姐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将对今天的人们起到一种品格的陶冶和激励作用。甚至连德国2004年戏剧节主席贝尔—哈斯在了解“江姐”之后,也由衷赞叹道:“江姐就是中国的圣女贞德,她既是英雄,又是一个充满爱情意味的真正女人。”

江姐,她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女英雄”——江竹筠,她那短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让我认识到:历史不能忘却,中国必然崛起。

是否还记得周恩来那句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扪心自问一下,我为了什么而读书?我能想到的不过就是:为了父母、为了生活,我真为自己感到惭愧。难道90年的阳光沐浴出的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吗?而我还是要默默的继续当那支花吗?不,我不能再如此安逸下去,虽然我身处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不能像江姐一样奋勇革命,也不能再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可以为了续写共和国新辉煌而读书,不是吗?江竹筠在遭受严刑拷打的时候宣称:“你们对我的拷打只是小伤害,竹签是用竹子做的,而我是用钢铁打成的。”她在遭受如此酷刑时却显示出如此大无畏精神,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坚贞啊!而想想我们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小困难、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也只不过就是一些调味料而已,所以我们要坚信“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要学习江姐身上的大无畏精神,乐观向上地过好每一天。当然我没有伟人一样的事迹,对我们国家的繁荣也起不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当国家需要时,我还是会义不容辞的为国家提供一份绵薄之力,我不求回报,只求中国会更好、更强。因为我不再甘于当温室里的花朵,我要当一朵为中国添彩的花朵,为此,我要好好读书,为了中华之持续繁荣而读书。

1949年11月14日,江姐死于军特务的暴行下,但正如江姐所说的“你只能危害我的身体,动摇不了我的意志”,是的虽然江姐的躯体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坚定不移的意志,无畏的精神永远的铭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此书记叙了江姐所走过的29个春秋,虽然我未曾经历过那段时光,可那历史的一幕幕能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她的勇敢,她的坚毅,她的个性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不自觉得向她看齐。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体人的骄傲。在他们这些人所播撒的阳光下,我们安稳地度过了90年,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在此,我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当然,在江姐的那个年代,壮烈牺牲的革命战士数不甚数,正是由于这些战士血染红岩,才换来了“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黎明,可以说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在此,我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奋斗!奋斗!为了共和国的新辉煌而奋斗!

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我喜欢看动画,玩电子游戏,很少看革命传统题材的电影电视和书籍。但是学校组织我们看过《长征》《开国大典》一类的电影电视,在课本中也接触到小萝卜头、王二小一类的少年英雄,老师和长辈也时常对我见缝插针地“忆苦思甜”,使我对共和国走过的艰辛历程多少有一些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但是,真的让我对过去的那段历史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却是始于一本书,这就是我刚刚读过不久的《江姐》。读了《江姐》,我才真正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读了《江姐》,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为真理和信仰而献身;读了《江姐》,我才初步懂得了“革命”“解放”“自由”等词语的内涵;读了《江姐》,我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不应该忘记过去。

江姐是一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穷人的翻身,她献身革命,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是具有大智大勇的人。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她和她的战友们办刊物,诛叛徒,卓有成效地扩大组织,及时宣传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即使身陷囹圄,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都在想方设法地宣传革命,开导战友,传递斗争形势,有效地开展自救运动。她经受种种酷刑,而绝不屈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是用实际行动鼓舞和教育了狱中的同志们,甚至感化了叛徒!

她是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人。她爱同志,爱丈夫,牵挂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不忘教育孩子。她不乏儿女情长,但永远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江姐所处的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身上所蕴涵的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追求真理、为信仰而献身的境界,经受磨难而决不退缩的顽强意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当自己和大家一样坐在荧幕前观看这部经典歌剧电影《江姐》时,心里感觉到的是震撼,是一种对个人灵魂从里到外全新的洗礼。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不得不欣赏这部歌剧,让人不得不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不得不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江姐》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共产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一九四八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战略反攻。蒋家王朝的统治也几近覆灭。在这一时刻,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离开山城重庆来到川北。在赶往华蓥山的途中却不幸听到了丈夫遇害的噩耗。此时,江姐毅然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前往华蓥山与当地的游击队的同志们会面。在以后的时间里,江姐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她率领游击队给予了反动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令反动派闻风丧胆。但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为了保护战友和游击组织的安全不幸被捕。当江姐面对军统特务头目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渣滓洞的百般酷刑时,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狠狠地给了反动统治一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江姐的耳中时,渣滓洞所有被捕的革命战士都欢欣鼓舞。这个消息犹如黑暗中射进来了一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战士们继续革命的信心。但反动派却在这一时刻加害于江姐,江姐用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贞气节谱写了一曲革命战士的“红梅”赞歌。

这部歌剧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江姐、双枪老太婆、蓝胡子等革命意志坚定人物的唱词有定力,给人以振奋的心绪。而诸如国民反动统治中的沈养斋、唐贵山等反面角色嘴脸丑陋,唱腔怪异,让人感到可笑和憎恶。剧中还有一个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人物,那就是甫志高。我觉得这个人首先都玷污了自己的名字。这样一个革命意志薄弱、懦弱无能的小人,将永远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

再来谈一谈我对这部歌剧配乐的认识。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戏曲、民歌和现代唱功等元素,使得它能够合乎很多人的味口,更贴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江姐》这部歌剧的配乐或优美动听,或慷慨激昂,或压抑沉闷,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音乐与故事的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尽现一部优秀歌剧的生命魅力,尽展人性的美丑善恶。

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江姐》这部歌剧的唱词。词达意,曲传情。通过曲我们感觉到感情的传递;透过词,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整个心灵世界。《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相对无言口难开》、《绣红旗》等至今脍炙人口的曲目,词读来诗意盎然,一字一词仍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随手记下了几句很是让我感动和引发我思考的唱词,如“乌云染不黑天边日,狂风吹不落满天星”、“黑夜将晓风更紧,残冬欲尽雪更寒。风雪独处战歌起,红梅含笑迎春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风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等等。

这又使我突然间想起了现在拍出来的一些影视,说实话我看后很是失望,既感觉无味,又赶到大部分尽是一些糟糠之作。也许现在的一些演员欠缺的不仅仅是一些基本功底,我想给更多的是他们欠缺一种回归人性的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继承这种“红岩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长恨歌教学毕业论文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所以,我们认为《长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篇。如果说李、杨的生离死别是个爱情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不叫人遗憾。《长恨歌》所写的历史题材是依照史实想像而成的帝纪间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由于受重道德而视爱情为罪恶的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读者对于《长恨歌》的认识,便常常游移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或者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文学批评混淆起来,或者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评价,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这种分歧,大概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即已存在。当时,白居易、陈鸿、王质夫闲谈玄宗与杨妃的故事,王质夫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爱情。陈鸿则不然,他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②赋予《长恨歌》以伦理说教的意义。白居易本人则认为,该诗表现的是“风情”,并非如同《秦中吟》、《新乐府》那样的正声。唯其如此,他在编集时才把它归入感伤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③《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未尝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假若白居易真的把这个故事写成讽偷诗,使全诗充满了“尤物惑人”的讽刺与说教,其价值将如何,我想,是很难与此篇分庭抗礼的。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于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成功。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宛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缘渺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由《长恨歌》故事的展开来看, “人宫专宠”、 “马嵬惊变”两段情节都有历史记载可据,涉及的主要是一个“专宠”问题,以及与之相连的“女祸”之类历史观念。在中唐时代,执拗地回顾这段历史还反映着一种对开元盛世无比怀念的情绪。与其他专宠故事相比,李、杨故事的特殊魅力确实与它包含的政治内容有关。这个故事恰恰成为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和导火索。由于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政治制度将皇帝置于政治生活的中心,天下兴亡系于君主一人,给君主造成问题的又不外乎宠信奸侯、耽于享乐。因此,当时人们在总结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时,基本上只能着眼于宫廷政治史,李、杨关系于是也成为议论 的中心话题。然而,在推出这两位事件的中心人物和确定了被谴责的对象杨妃之后,李、杨故事并没有顺利地向失德荒政、女色祸国的政治解释模式发展,而是转向赞叹女性美、歌颂忠贞爱情这一主题,这基本上是属于民间传说的。因此,在这种主题转变中,民间叙事模式和其中所反映的社会大众心理,起丁关键作用。当然,这一主题变化还包含着杨贵妃形象的变迁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长恨歌》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它遵循了美妇题材和爱情题材作品的一般趋势,满足了人类感情的一般需要,而没有违背这种趋势去过分强调故事的政治涵义。 正是由于诗人追求功利的淡化与艺术的深化,以“情”为中心,描绘了中国版的“人鬼情末了”的动人场景,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演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人性的赞美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了互动。惟其绵绵“长根”的豆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 使此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八○六),当时诗人正在今陕西同至县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黄埃散漫风萧索” “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响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 “不早朝”、 “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的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的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黄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也才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人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

一、《长恨歌》之韦瀚章韦瀚章生于1906年,“1924—1929年于上海沪江大学研究教育期间,师丛王子桢,林朝翰,吴遁生等研治诗词,深得门径。”韦瀚章“自幼即爱好文学书画,并以歌词写作为一生事业,为新音乐歌词的开拓者,有“香水词人”及“野草词人”之称。” [1] 在黄自回国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八年中,韦瀚章与其共合作了13首声乐作品及一部清唱剧(据《黄自遗作集》目录统计)。《长恨歌》是韦瀚章唯一的一部清唱剧,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韦瀚章参照和借鉴了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后来的十段歌词系作者的百日积淀,亦是有感而发。每一乐章取用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为这部清唱剧进行了音乐创作。韦瀚章对于他们之间的成功合作深感欣幸;对黄自的音乐创作水准尤其是词曲结合方面的造诣,其评价之高,殆无以复加。 二、《长恨歌》之创作背景 《长恨歌》写于1932年,当时,正值抗战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时,韦瀚章和黄自均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 据韦瀚章先生回忆:“1932年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 一八’与‘一二 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想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当时,黄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七个乐章,第四、第七、第九乐章------没有马上完成,料不到就此成了永远未完成的作品。”[2] 三、《长恨歌》之旋律艺术1、诗画般的意境《长恨歌》总长22 19 。最长的乐章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 ,最短的乐章是《六军不发无奈何》2 18 。无论结构大小,无论篇幅长短,《长恨歌》每一个乐章的音乐形象都很鲜明,很立体化。黄自尤为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歌词作为决定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歌词中最感人、最细腻之处通过音乐用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看到,《长恨歌》的每一个乐章,都很完整很深刻地体现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情绪情感。并且,由于黄自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多有偏爱,亦颇有研究,因此,在为古诗词或具有古诗风格的歌词(《长恨歌》)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他将歌词的节律及韵味表现得非常细腻,使音乐和诗词相互渗透,完美结合。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秋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两家恰似形如影,世世生生。”等乐句的旋律进行,基本上是按字行腔,与诗词的吟诵节奏极为吻合,届时,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结合得非常贴切的音乐之外,其曲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显见笔端。 在注重词曲结合的同时,黄自也非常注重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的一体化,此举尤见《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的伴奏部分(弦乐组、竖琴或钢琴)并没有运用常规的所谓“伴奏”织体,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的横向运动尤其是弦乐组各声部犹如合唱队的另外几个声部,无论是 还是 ,每一个声部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相对独立的旋律(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1——20小节),钢琴和竖琴也是在一种淡雅,一种描绘性的织体中体现着音乐的内涵,在这一段中,乐队与合唱队化二为一,不见行迹。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织体的运用,使我们真正领略了黄自成熟自如的多声音乐思维以及创作技巧。然而,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势必削弱音乐的和声功能,我想,这也正是曲作者的创作初衷——此时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更多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2、娴熟的创作技法黄自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创作思想的教育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3]尤其是勃拉姆斯对其影响很深,他曾撰文《勃拉姆斯》“介绍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生活与性格,并论述了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包括《长恨歌》),我们都会感受到他所承继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技法(如:动机的贯穿,不对称而悠长的乐句,半音变化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在“继承与创新”这条路上业已形成的黄自特有的创作轨迹。1/ 、乐句、乐段的“不方整性”及旋律进行的“自由性”为了音乐与歌词(诗句)更好地结合,为了使音乐与诗句吟诵的自然节律更加贴切,《长恨歌》中,除了《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之外,其他几个乐章黄自都不同程度地(我认为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乐句和乐段的“不方整性”,其主题的发展手法为:较多地使用节拍变换,每个乐句不同强弱的起与落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A段为5+3+3+4+8的结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B段 S.声部的8小节的旋律,看似方整,但由于节拍的变化及弱起的乐句开头,故形成了类似“散板”的写法, T. 声部则是7小节不方整的结构;《婉转娥眉马前死》,这首两段体的女声独唱,基本属于“一气哈成”,由于音乐没有严格遵循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尤其是B段,频繁地变换节拍)而形成了一种较自由的乐段写法,削弱了节奏感,增强了叙述性,体现了“回肠欲断情难断,泪珠虽干血未干。”“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的悲剧色彩;《山在虚无缥缈间》的A段是两大句加6小节补充的不方整乐段,B段是“一气哈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同节奏”的织体写法;《此恨绵绵无绝期》的A段是四句的起承转合乐段。B段男声独唱的旋律为“一气哈成”。又是由于节拍的变换而使这两个乐段都有了不方整的感觉,旋律走向也倾向于“较自由”。另外,男声独唱的伴奏部分是一个“切分又三连音”的节奏,一直持续了8小节,表现出了音乐及情绪上的不稳定。2/ 、主题动机的贯穿、模进及半音阶的使用“主题动机的贯穿”作为从勃拉姆斯作品风格中所承继过来的创作手法,在《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中显得尤为突出:《仙乐风飘处处闻》,“三连音”的主题动机几乎贯穿全曲;《渔阳鼙鼓动起来》,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六军不发无奈何》,A段主题中的“音阶下行”式动机 贯穿全曲,并且伴奏声部多次出现这个动机的扩大形式,“后十六” 的动机多次出现,并在结尾处变化成“前十六” ,并用模进的手法将其重复,然后与A段的“音阶下行” 动机以紧缩和伸展的形态结束全曲。模进和半音阶的使用也是《长恨歌》的惯用手法:《仙乐风飘处处闻》,有主题动机的模进,乐节的模进:第16—17小节与第18—19小节 ,乐句的模进:第23—26小节 与第26—29 小节 等;《七月七日长生殿》,B段:第20—21 小节与第24—25小节 ;《渔阳鼙鼓动起来》,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六军不发无奈何》,B段开始第,5—8小节是第1—4小节的上方二度的模进;半音阶的使用(《仙乐风飘处处闻》B段开始,A.和S.声部,《渔阳鼙鼓动起来》第22小节的伴奏部分——再现前等),使旋律增加了很强的色彩性和不稳定性,当然,这时的旋律风格往往是趋于“西化”的。3/、调式调性的运用《长恨歌》全曲(未完成版)共七个乐章,除了《仙乐风飘处处闻》和《七月七日长生殿》两个乐章之外,其余五个乐章都采用了小调调式(《山在虚无缥缈间》为羽调式),包括进行曲体裁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这在近现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中,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两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破人亡。”的那种怨恨。但是,由于小调调式的特点,我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山在虚无缥缈间》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段落,从头至尾采用五声调式完成。旋律中(包括伴奏旋律)出现的两个偏音(第22小节的 a 、第28小节的g)恰恰是转调的地方:第22小节的a是“清角为宫”的转调(c羽调式—f羽调式),第28的g是“变宫为角”的转调(由f羽调式再回到c羽调式)。整个作品,主题构思个性鲜明,旋律走向细致、抒情,乐队与合唱队浑然一体,如临仙境。4/、复调织体的写作在《长恨歌》五个带有合唱声部的乐章中,对比复调织体和模仿复调织体是黄自所采用的主要复调写作手法。对比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歌一曲”“舞一番”的句尾是长音的衬托,S. A .声部则用旋律的模进作呼应式填充;《七月七日长生殿》,第8—10小节在和A.之间作呼应式填充;《山在虚无缥缈间》,歌曲开始,在、的旋律下面,、作长音衬托,第一声部的 E一直持续了5小节;第29、30小节,弦乐声部作长音衬托,女声三个声部用模仿式的复调旋律作呼应式填充。以上复调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皆产生了“静与动”的对比。模仿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第23—31小节,第38—48小节,采用的都是模仿复调织体,其中包括两个声部之间,三个声部之间及四个声部之间的自由模仿;《七月七日长生殿》,第10—12小节是同、A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0—36小节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由模仿,到第37小节变为“同节奏”织体。从重唱开始一直到结束,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优美中略带一丝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大篇幅的主调写法中,加入了一共11小节的、和、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1—35小节,第53—55小节,第57—59小节),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女声三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这一段的特点是,“片段式模仿”——模仿主题只模仿开始主题的一部分,而后面的旋律则呈较自由的发展状态,与开始声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比;《此恨绵绵无绝期》,开始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片段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S. A. T. B. (第2—8小节),然后是S .A .和T. B.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10—13小节),之后,又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T .A. S. B. (第14—17小节,与第2—8小节形成了声部进行的对比)。从“思重重”开始到本乐章结束,是男声独唱与合唱声部的“呼应填充”式的写法。《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古典叙事诗的表述方法,用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旋律来进行演绎,使我们在感受黄自的创作思想和音乐魅力的同时,也从其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体味到了黄自文学方面的修养,性格方面的儒雅以及情感方面的本真。四、略带遗憾的“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黄自在美国学习音乐的时间大概为三年(1926年—1929年)。在这三年中,西方音乐的知识结构以及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对他的音乐生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致形成了他整个创作思想及创作轨迹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回国后,作为一个爱国主义音乐家,他力图将所学到的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这方面,事实证明,他的尝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歌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再如,《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用近现代专业作曲技巧创作的,纯粹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曲的典范。”[5] 另外,在《长恨歌》的有些段落中,黄自的惯用手法如:“升高半音的旋律进行,增音程的旋律进行”等都使用得恰倒好处(《渔阳鼙鼓动起来》中,e和a的使用;《六军不发无奈何》中c 的使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第3小节和第7小节b和b的对比等)。但是,在同样是在《长恨歌》中,有些段落或片段还是存在“中西方”音乐风格不尽融合之处。例如,在《婉转娥眉马前死》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两个乐章中:这两个乐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相似,都是在旋律的进行当中突然出现调式外音:《婉转娥眉马前死》中第10小节的 V 级音,《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男声独唱部分(另外还有《仙乐风飘处处闻》中的第35、36小节,第52、53小节,《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的第7、第8小节)等。突然的“调式外音出现”,势必造成“不明调性”(有些片段则似无调性)的游移,这种手法虽然增加了旋律及情绪的“不稳定感”及悲剧气氛,但是,这种旋律进行,在同已经出现或等待出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其他段落结合的时候,就会有“距离太远,很难相融”的感觉,并且,有些旋律片段“入唱”比较困难。我个人认为,如果说《长恨歌》在音乐与歌词方面的结合是属于特定时期曲作者所凝聚的“高峰性”“思维”的话,那么,音乐中的某些段落及片段在“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则略显牵强——这大概是黄自在留下了大量的极宝贵的音乐创作财富的同时,也留给后人的一些启迪与思考吧。黄自曾说过:“作曲家作一曲,必定有所感于心故发为音。”[6]由此可见,黄自的音乐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的。爱国激情也好,爱情颂歌也罢,总归是一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流泻与栖息,是真情的抒发,也是其“意志的表现”(引号内为叔本华语)。清唱剧《长恨歌》自1932年开始创作至1933年首次公演,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70年来,《长恨歌》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受了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考验;70年来,《长恨歌》有过辉煌,也有过沧桑(黄自本人及他的其他作品也是一波三折,几起几落),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黄自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在后辈同行中以及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中所起到的或“潜移默化”或“一发破地”的推动作用。《长恨歌》——这部集诗、画于一体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史上的佳作,将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她的里程与贡献。注释:[1]、[2]引号内引自《音乐理论创作参考材料》——中国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编1979年12月。[3]《回忆黄自先生》贺绿汀,《乐坛》1983年第8期第2页。[4]《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钱仁康,《音乐研究》1958年第1期第17页。[5《黄自遗作集》序 贺绿汀 第3页。[6]《对黄自美学思想的再认识》巩小强,《人民音乐》1988年第6期第13页。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赏析指导

以意逆志: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孟子的原话中,“文”,指文字,指单个的字、词。“辞”指辞句。

东汉赵岐:人情不远,以己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

朱熹: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娶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历来有学者主张把孟子提倡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同“以志逆意”结合起来。例如,王思任:“善作诗者,必起于知诗;善知诗者,必起于知人。”

王国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不能解者,寡矣。”

知人论世:

孟子原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于古人为友。

这被称为一种“作家批评”或者“传记批评”,现在此很多人反对这种阅读的方法。例如英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艾略特就认为:“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而应当着眼于诗篇。”

衍生话题:“因人废言”与余秋雨现象。

二、导入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三、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四、白居易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五、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六、背景介绍

(一)写作背景

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

帝王之爱--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历代帝皇,后宫佳丽三千,很难说有真正的爱情。但唐明皇和杨贵妃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在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淫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是如此痴心。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还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真挚的爱情。

2、横向比较:文学史上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

(二)创作缘起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七、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八、分析赏读课文

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参考: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2、白居易是在杨玉环死后大约50年以后写的《长恨歌》,他当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过,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见过杨玉环的,并且也写了描写贵妃美貌的诗歌,这个人是谁呢?(李白)

出示李白的同样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三首。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说,师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4、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5、 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九、分析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着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花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若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告诉学生,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十、《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总结: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还有“多主题说”的,投影出示。

  • 索引序列
  • 长江之歌毕业论文
  • 长江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 青春之歌毕业论文
  • 歌剧江姐毕业论文
  • 长恨歌教学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