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文献检索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文献检索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文献检索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康乃馨原名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又名麝香石竹,属石竹科,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康乃馨的培育及切花保鲜技术

摘要 为了让广大花卉爱好者正确认识和掌握康乃馨的培育和保鲜技术,从康乃馨的品种分类、形态特性、生长习性、培养繁殖、病虫害防治、切花采收与保鲜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康乃馨;切花;分类;特征特性;繁殖;保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190-01

康乃馨原名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又名麝香石竹,属石竹科,石竹属,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至印度地区,在世界上已有2 000年的栽培历史,为大众型切花,其生产量占全部切花的17%,仅次于菊花,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1]。康乃馨应用广泛,气味芳香,易于保存。其单位面积产量在所有室内切花生产中最高,能够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规模生产。

随着康乃馨作为一种鲜切花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高标准的鲜切花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进一步了解康乃馨的生活习性及品种分类对生产高质量的鲜花将有很大帮助。鲜花的质量好坏关键就在于它的“鲜”,因此康乃馨的保鲜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加强保鲜技术的研究将是决定康乃馨切花产业成败的关键。

1 康乃馨的特征特性

品种分类

我国自欧美引入康乃馨进行栽培约有70年的历史,栽培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露地栽培种和温室栽培种。露地栽培种耐寒力强,可露地越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适于花坛布置及切花用;温室栽培种呈亚灌木状,具四季开花性,适于盆栽,但更多作切花生产。康乃馨品种众多,花色各异,有黄色系、红色系、白色系等类型。

形态特性

康乃馨为常绿亚灌木,作宿根花卉栽培。株高60~90 cm,正常花期5―10月。茎光滑,基部木质化,稍被白粉;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全缘,基部抱茎,灰绿色,被白粉;花常单生或2~5朵簇生枝端,呈聚伞状排列,其原始种及部分紫色栽培品种具淡丁香芳香。

生长习性

喜空气流通、干燥及日光充足之环境。要求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保肥性能良好而微呈碱性之粘质土壤,忌连作及低洼地。喜肥,能耐一定低温,为冬季供应切花,现常作为设施栽培的品种。性好凉爽而不耐炎热,理想的栽培地是夏季凉爽、湿度低,冬季温暖的地区。

2 繁殖技术

扦插

采用扦插育苗生产切花的时间要求分批、分期进行,温室栽培以1―3月和9―11月为宜,露地栽培以4―6月和9―10月为宜,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插条规格及标准:生长点活力强,长10~12 cm,具4~5对叶,重约10 g,最好采用母株茎中部粗壮的3~4节生出的侧芽。以膨胀珍珠岩和草木灰按7∶3拌匀的混合物作基质,基质深度8 cm为宜。株行距 cm× cm。插前用50 mg/kg ABT-2生根粉或吲哚乙酸加奈乙酸或~吲哚丁酸喷插条基部。冬季扦插一般采用玻璃地棚或塑料薄膜地棚供插穗越冬生长之用[2]。

组织培养

康乃馨是较早组织培养成功的花卉之一,在生产上应用广泛。材料为康乃馨侧芽抽生的嫩茎,或在解剖镜下取茎尖(~ mm)。嫩茎切成~ cm长的小段,用MS+6-BA(2 mg/L)+NAA( mg/L)作产生绿芽和继代培养培养基,pH值调节至~。用MS+NAA(1~4 mg/L)作生根培养基。控制室温24 ℃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 h进行培养。

3 病虫害防治

枯萎病

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香石竹尖镰孢菌。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同时根部变色[3]。该病病菌在土壤和病株中存活,可通过根和茎基部侵入植株,还可借插条传播蔓延。此病在夏季发展最迅速,危害最严重。应选用无病插穗,发现病害应立即拔除病株,与其他花卉实行2~3年轮作。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对土壤消毒。

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侵害叶和茎,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有时也侵染花蕾和花[4-6]。该病在4月上旬至初冬均可发生,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温室则全年都可发病,多雨季节发病最重。植株下部老叶发病多且重。生长期发病,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虫害

主要有种蝇、蝼蛄,可用毒饵诱杀。温室或塑料薄膜地棚内,最好在地床下设3 cm厚的黄沙层,以防蚯蚓入内活动。对蚜虫、红蜘蛛、夜盗蛾等虫害,则可喷药毒杀。

4 切花保鲜技术

采收

对于大花型康乃馨既可在花蕾即将绽开时采收,也可以待外轮花瓣从花萼内露出时采收。而多花型康乃馨应在有2朵花已开放,其余花蕾已透色时采收。采收时可用剪刀,也可用小型收割机。用剪刀时,应小心地将花枝剪下并从支撑网中拉出,避免折断花茎。

康乃馨的贮存寿命和瓶插寿命直接与其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关。而花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又与一天中的时间变化有关。在13:00―16:00,康乃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因此,应在此时间段内采收切花,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延长切花寿命。

保鲜

采花后,放入干净或含有保鲜剂的水中[7]。冷藏温度 ~0 ℃,相对湿度90%~94%。康乃馨对乙烯敏感,因此花枝应插在含有乙烯抑制剂的保鲜液(300 mg/kg 8-羟基喹啉+50~100 mg/kg硝酸银+5%~7%蔗糖)中贮藏。

蕾期采收的康乃馨需要进行催花处理。大花型催花液:200 mg/kg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25 mg/kg硝酸+50 mg/kg硫酸铝+10%蔗糖。多花型催花液:300 mg/kg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300 mg/kg噻苯达唑+10%蔗糖。

5 参考文献

[1] 冯天哲.家庭养花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 陈静瑶,魏文雄.不同基质对康乃馨不正常组培苗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96(3):24.

[3] 丁小维,梁雪妮,桂敏,等.不同激素配比对康乃馨芽增殖及玻璃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4):269-271.

[4] 刘春松,叶辉,王良吉,等.香石竹的离体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5(8):1425-1485.

[5] 赵志昆,田海霞.康乃馨主要病害的防治[J].西北园艺,2000(4):37-38.

[6] 李慧.康乃馨切花的保鲜[N].中国花卉报,2003-05-27(8).

[7] 潘尚芬.康乃馨鲜切花生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40-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康乃馨栽培技术论文

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玫瑰与粮食蔬菜间作种植研究 摘要玫瑰与蔬菜、粮食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表明,玫瑰花与粮食蔬菜间作经济效益是单植玫瑰的倍,从地力、空间和时间3个方面分析了间作成功的机理;筛选出的7种优良模式,可在不同的条件下推广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玫瑰;粮食;蔬菜;间作;效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19-01 StudyonIntercropstheGrainandVegetableintheField oftheRose WANG Gui-fang 1GUO Yong-lai 2ZHANG Jing-ju 2 (1 Pingyin Meteorology Bureau in Shandong Province,Pingyin Shandong 250400; 2 Pingyin Rose Research Institute) AbstractThe experiment about intercrop the vegetable and grain in the field of the rose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was times as planting the rose only,mechanism of the successful intercrop was analyzed from the land productivity,space and seven kinds of good modes which had been chosen could be applied to production. Key wordsrose;grain;vegetable;intercrop;benif 玫瑰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酿造玫瑰酒、腌制玫瑰酱、提取玫瑰油,玫瑰花蕾入药、作茶饮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玫瑰又具有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的特点,因此玫瑰的种植面积愈来愈大。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在总结群众多年玫瑰间作[1-2]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14种种植模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了7种优良间作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供试甘蓝品种为中甘1号;西红柿品种为强丰;马铃薯品种为泰山1号;白菜品种为丰抗70;西瓜品种为郑杂5号;水萝卜品种为鲁萝卜4号;油菜品种为胜利;小麦品种为鲁麦13号或陕7859;大豆品种为鲁豆7号;甘薯品种为徐薯18号;玉米品种为鲁玉3号;谷子品种为鲁谷7号;花生品种为海花1号;大葱为章丘大葱;大蒜为苍山大蒜。供试玫瑰为五年生嫁接重瓣红玫瑰(Rosa rugosa cv. Plena)。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平阴县玫瑰镇附近,为低山丘陵台地,土层深厚,具水浇条件。土壤为碳酸盐褐土,含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 mg/kg、速效磷 mg/kg、速效钾74 mg/kg。玫瑰密度 m× m,冠幅 m,株高 m,南北向栽植。 试验设计 试验设14个处理,每处理面积为333 m2,2次重复。在玫瑰行两侧各留60 cm作为营养保护带,中间 m做畦进行间作处理,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管理按常规进行。 玫瑰与蔬菜的种植模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甘蓝、西红柿(S1),1月下旬进行温炕育苗,2月下旬将小苗移入阳畦内进行二级育苗,3月中旬带土移栽入玫瑰行内;每畦栽3行,株距40 cm,栽后搭上塑料小拱棚,4月中旬撤棚;5月下旬甘蓝收获后,按每畦2行栽植西红柿,株距30 cm。玫瑰间作马铃薯、大葱、大白菜(S2),选用脱毒马铃薯,于2月中旬用10 μg/mL的赤霉素浸种30 min后,放置室内晾干,沙培催芽,3月上旬按每畦2垄点种,株距30 cm;6月中旬收完马铃薯后,在2垄中间挖沟,按5 cm的株距栽植1行大葱;9月上旬,在大葱两侧按50 cm的株距各栽植1行大白菜。玫瑰间作西瓜、水萝卜(S3),3月中旬按40 cm的株距点种1行西瓜,点种后覆盖塑料薄膜;7月中旬按20 cm的株距点种2行水萝卜。玫瑰间作油菜、芥菜(S4),10月上旬按40 cm的行距每畦播种2行油菜,翌年7月下旬按20 cm×50 cm的株行距点种2行芥菜。 玫瑰与粮食的种植模式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小麦、大豆(L1),于10月上旬按20 cm的行距每畦播种6行小麦;于6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种4行大豆。玫瑰间作小麦、夏甘薯(L2),小麦种植同前;小麦收获后相距70 cm整2趟甘薯垄,按25 cm的株距进行栽植。玫瑰间作小麦、夏玉米(L3),小麦种植同前;5月中旬在小麦中间按40 cm×40 cm的株行距串种玉米。玫瑰间作春甘薯(L4),4月中旬,按30 cm×70 cm的株行距每畦栽植2行甘薯。玫瑰间作小麦、晚谷(L5),小麦种植同前;小麦收割后灭茬整地,按行距30 cm每畦播种4行谷子。玫瑰间作春花生(L6),4月下旬按20 cm×30 cm的株行距,每畦点种4行花生。 玫瑰与粮食蔬菜的种植模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玫瑰间作小麦、大葱(LS1),小麦品种选陕7859,10月中旬播种,6月下旬按7 cm×60 cm的株行距,每畦沟植2行大葱。玫瑰间作小麦、水萝卜(LS2),小麦种植同前;7月中旬按20 cm×60 cm的株行距,起垄点种水萝卜。玫瑰间作大豆、菠菜(LS3),4月中旬按30 cm的行距播种4行大豆,大豆收获后于10月上旬整畦,撒种菠菜。玫瑰间作大豆、大蒜(LS4),大豆种植同前;寒露前种植大蒜,密度12 cm×30 cm。 玫瑰行间不进行任何间作作对照(CK),其他管理相同。 2结果与分析 生长情况 各种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均表现良好。西红柿坐果率高,(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19页) 果形好;大葱生长旺盛,葱白比例高;马铃薯一级薯块率达到70%。小麦和谷子茎秆粗壮,颗粒饱满,无倒伏现象,这是因为玫瑰为其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花生和大豆植株长势虽好,但结果情况不如一般大田,靠近玫瑰的边行结果明显减少,饱满果率也显著降低。这是因为花生和大豆系喜光植物,玫瑰遮荫使其光合产物积累减少,玫瑰植株较高,阻碍了空气流通,也有一定影响。玉米长势健壮,结果情况好于大田,但由于其植株较高,对玫瑰遮荫较多,影响玫瑰生长较大。甘薯较一般大田差别不大,但其旺盛生长期易攀附玫瑰,影响玫瑰生长。 经济效益 从表1可以看出,14种处理的经济效益较CK均明显增加,处理间差异也十分显著,效益高者是CK的倍,效益最低者也为CK的倍。从3种种植模式看,以间作蔬菜效益最高,间作粮食作物效益最低。但是,间作蔬菜工作量大、用工多、肥水条件要求高,同时还要求一定的技术条件;相比之下,间作粮食作物省工省力、肥水及技术条件要求均较低;粮食和蔬菜混合间作,其效益等各方面均介于二者之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机理分析 玫瑰间作成功的机理有以下3方面:一是合理分配地力。在距玫瑰根颈60 cm处,调查了3株嫁接玫瑰垂直剖面的根系的数量,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嫁接玫瑰根系分布深广而且比较集中,距根颈60 cm处,75%的根系分布在20 cm土层以下,而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根系则绝大部分分布在20 cm土层以上,这就避免了玫瑰与间作物互相争水争肥的矛盾。二是合理利用空间。玫瑰属灌木,自然高度在 m左右,冠幅在 m左右,可以通过整形修剪,把玫瑰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一方面给间作物让出空间,另一方面也可防止玫瑰开花部位外移,更便于采花。在间作物的选择上,应选矮秆作物,以减小对玫瑰的影响。玫瑰与间作物还可以相互利用,例如大葱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生长旺盛,葱叶鲜绿,病虫害少。玫瑰遮荫,温度降低,可提前播种水萝卜,提前出售,增加经济效益。玫瑰可作防风墙,使间作物不易倒伏,还可阻挡病虫害的传播。间作物覆盖玫瑰行间,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并可防止杂草滋生。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还可固氮,增加土壤肥力。三是时间分配合理。选择早春的马铃薯、春甘蓝,晚秋的大白菜及冬小麦,其主要生长期正是玫瑰叶面积系数较小的时期,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和光能。 3结论与讨论 在玫瑰与蔬菜的间作模式中,以间作甘蓝、西红柿和间作马铃薯、大葱、大白菜效益最高;玫瑰和粮食的间作模式中,以间作小麦大豆、小麦夏甘薯和小麦晚谷效益较高;玫瑰和粮食蔬菜的间作模式中,以小麦、大葱和小麦、水萝卜效益最好。这7种种植模式可作为优选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玫瑰属天然香料植物,种植效益受市场影响较大,进行间作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4],又可以降低种植玫瑰的风险。玫瑰效益好时,可少间作或不间作,充分利用空间使玫瑰立体开花;玫瑰效益差时,可重剪玫瑰,留出较多的空间进行间作。也可采用大行距栽植玫瑰,使间作物占用较大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实现机械化[5-6]。 4参考文献 [1] 余丽莉,庄文彬,董须光.玫瑰茄在漳浦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7(2):27. [2] ROY A R,王五湖.玫瑰茄间作油料和豆类作物的效果[J].热带作物译丛,1991(4):43. [3] 郑润芳,平金岭,刘洪�,等.鹤乡玫瑰栽培及扩繁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6):24. [4] 刘恒德,杜琳辉,排孜来提・托合提,等.和田地区食用玫瑰种植现状调查[J].农村科技,2009(6):119-120. [5] 侯杰.多季玫瑰生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40-41. [6] 毕敏.白玫瑰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10(6):51. 看了“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玫瑰花的繁殖方法 玫瑰花的栽培方法 2. 水养玫瑰花怎么养 玫瑰花的栽培步骤 3. 小麦的种植方法介绍 4. 关于玫瑰与爱情的短文章 5. 关于园艺技术论文范文

中药材栽培技术论文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论金银花的生物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金银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木犀草甘(luteoloside),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被人们誉为”中药抗生素”。据有关部门统计,临床常用中药方剂中近1/3含有金银花,特别是在”非典”“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发生与流行期间,金银花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需求量很大。本文对金银花的生物特性、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特性;繁育;病虫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07-01 1、生物学特性 生长环境。金银花适应性强,喜通风透光,怕枝条密挤;喜温暖干燥,怕阴冷潮湿。金银花为温带及亚热带喜阳植物,春季孕蕾前,若晴天干燥,抽枝展叶特别茂盛。金银花喜阳,对水分、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的微酸偏碱地均能正常生长,尤以砂壤土、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组合生境,特别是在肥沃、疏松的土质中生长极其旺盛,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 生长发育习性。金银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地上生长旺盛,藤茎分生能力强,茎叶覆盖度大,故能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防风固沙作用。金银花的主干有较强的直立性,藤茎有一定的缠绕性与”自剪性”。 2、繁殖技术 金银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分为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2种。直接扦插就是在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截成长20~30cm的插条,每根至少具有3~5个牙位,剪去下部叶片,将下端切成斜口,用促根生长剂浸10秒后趁鲜扦插。株行距×,挖穴,每穴扦插3~5根,地上留1/3的茎,至少有1个芽露在土面,踩紧压实后浇透水,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扦插育苗就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然后再移栽大田。 3、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向阳的山坡地、山坳地、山坞田均可种植;但若要达到优质高产,应尽量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坡度偏大的可整理成阶梯状条栽。栽前土壤适当深耕,平整耙细,开沟作畦,一般畦宽~2m,株行距为(~)×2m。 精细移栽春季、晚秋或初冬均可移栽。晚秋或初冬移栽,于栽前挖定植穴,穴底可适当深施基肥,一般每穴施肥1kg或45%三元复合肥,再覆土待移栽,以免烧根;春季移植的,可等移栽成活后再采用环状沟施。移栽苗一般选择直径1cm以上、高20cm以上的扦插苗,移栽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有条件的可选择阴雨天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田间管理 施肥第一年,晚秋或初冬移栽的,建议先施基肥;而春季一般在空白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培土。之后每年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春、冬2季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根据树冠大小确定施肥沟位置。此外,每次采花轻剪后,均需追肥一次,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部分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施肥量视金银花长势、树冠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灵活确定,一般头茬花施肥量多于后几茬。施肥尽量在阴雨天前后进行,既可节约劳力,又可提高肥效。同时,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中耕除草金银花移栽前几年,每年最少需除草3~4次。每年开春,长出新叶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7~8月份第一季花后二季花前,进行第2次;秋冬霜降前后,结合施越冬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3~4月后,视金银花长势、杂草滋生情况,酌情减少除草次数。为确保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一般不使用除草剂,以人工或机器除草为宜。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金银花种植成功与否和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移植后1-3个月后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小灌木。 整形修剪的方法第1年移栽成活后,当主干高度长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当年冬季霜降后,略加修剪,剪去过长枝、病枝、密枝。第2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生的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到冬季,再从各主枝上长出的分枝中分别有选择地保留5~6个,剪去顶部作为主枝的一级分枝。此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中每枝保留4~6个,剪去顶部作为二级分枝;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均匀的伞形灌木。以后每年春季,金银花尚未萌发时,再将枯老、细弱、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剪除;一般开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主干基部新抽出的蔓生枝和枝干上的内膛枝一定要剪去,以免消耗营养。 整形修剪的时间每年于冬、夏2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剪去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病枯枝、细弱枝等,保留健壮枝条;要求枝枝都剪,即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轻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夏季修剪,以“打顶”为主,促进多发新枝;适当对少数旺枝进行中度修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利于形成均匀的伞形枝;剪除郁闭枝,细弱枝,枝粗、节长、叶大的无花徒长枝,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季花后都要进行轻剪,剪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以免未采摘干净的花稍转变成生殖生长,即开花结籽,影响下一季开花。而且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和徒长枝条都要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金银花抗病性较好,只要保持植株通风透光、田间排水良好,则很少发生病害。若雨水过多,则应注意叶部和嫩茎的褐斑病、白粉病的发生。防治对策:(1)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天牛,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天牛主要危害茎干。蚜虫一般每年防治2次,即在每年的4月份花期前10~15天和9月上中旬采花前10~15天,用菊酯类农药或40%氧化乐果防治。天牛一般采用注射法防治,当发现植株被天牛幼虫危害且已蛀入枝干时,用医用注射器及针头吸取40%氧化乐果原药直接插入虫孔,将药液注入,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从另一个孔洞冒出为止,随即拔出注射器后用湿粘土将2个出口封住,防效可达98%以上。最后一次用药须至少在采花前10~15天进行,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金银花的质量。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与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金银花的特性和利用价值,并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银花;特性;开发价值;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07-02 金银花又名二花、金花、银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缠绕灌木。金银花在我国分布较广,辽宁以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河南、山东栽培较多。金银花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药用经济树种,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金银花开发利用速度的加快,金银花市场缺口越来越大,2012年市场缺口将高达万t。为此,笔者结合栽培经验和有关文献资料,对金银花的利用价值和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金银花的特性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缠绕性灌木。茎中空,多分枝,密生短柔毛。叶片凌冬不凋,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3~8 cm,先端短渐尖至钝,全缘,叶缘浅紫色,叶柄短。花生于叶腋,一梗两花,花下2苞片叶状,花冠筒状唇形,长3~4 cm,初开白色,2~3 d后为金黄色。浆果球形,熟后褐色,有光泽,内含种子4~10粒。花期5—9月,果熟期7—11月。金银花喜光、喜湿润、喜通风、耐热、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金银花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 m左右,根幅比树冠大2~3倍,浮根多集中在深30 cm的土层内。豫南地区3月上旬金银花芽体膨大,4月中旬第3、4对叶开始现蕾,5月中旬可摘第1茬花,土、肥、水管理好的条件下,一年可收3茬花。丰产期可产干花2 250 kg/hm2左右,丰产期一般可维持30年以上[1-2]。 2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 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在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饮料等多个产业领域都有应用。在香料工业方面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液、金银花浴液等,在食品与饮料方面已开发出金银花面包、点心、花茶、啤酒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开发的深入,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药用价值 金银花药用价值高,花、叶、根、藤都可以入药,其含有3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并且有抗菌消炎和对某些病毒的抑制作用,其制剂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阑尾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外伤感染、子宫颈腐烂等症。 环境价值 金银花是地被灌木,分枝力强,根系繁密,固土性能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固堤、防止水土流失的灌木树种。 观赏价值 金银花色香具备,可攀援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材料,或附植于山石上、沟边、山坡作地被材料。十年生的金银花可以进行整枝造型,做成盆景以供观赏。 3 金银花丰产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微碱及中性土壤都能较好生长,最好选通风向阳、水利条件好的土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对选好的地块施农家肥6 t/hm2左右,深翻细耙,做成 m× m的平畦,以备育苗。大田栽植可穴状整地,穴株行距90 cm×150 cm,穴大小为40 cm×40 cm×40 cm,每穴施农家肥10 kg与土拌和,以备栽植[3]。 培育壮苗 育苗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2种方式。种子育苗生长慢,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而扦插育苗简单易行,省功省力,收益快,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通。扦插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但以9—10月为好,此时地温高于气温3~5 ℃,伤口愈合快、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方法:选择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剪成30~40 cm长(须保持3对叶以上)作为插穗。在苗床上按行距30 cm、深25 cm开沟,株距10~15 cm垂直摆入沟内,插穗埋土2/3,覆土踏实,及时浇水,保持湿润,10 d即可生根发芽,来年秋季即可移栽大田。 大田移栽 成苗后进行大田移栽,春、秋2季均可,春移在3月上旬,秋移在9月中下旬。将根系好的壮苗栽入整好的大田里,株行距90 cm×150 cm,每穴1株,覆土压紧,及时浇水,以保成活[4]。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大田移栽成活后,在前2年要注意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以后结合除草普遍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在夏季前后进行。 浇水追肥。金银花喜湿润,要求土壤湿度在70%以上,促使植株生长旺盛、稳产、高产。每年入冬前浇1次防冻水,萌芽前浇1次促芽水,每次夏剪后根据天气结合追肥,适时各浇1次催长水。 整形修剪。金银花萌芽率高,成枝率高,不适时修剪很容易密不透风,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质量和田间作业。修剪要求做到“株形直立蘑菇状,群枝离地斜向上;内膛清除无效枝,外围留枝要适当;瘦小弱枝全剪掉,株形美观透风光”。修剪全年进行3次,其中冬剪1次,夏剪2次。冬剪在10月下旬至封冻前进行,过早会发芽,过晚则消耗养分。冬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横串密集枝、下垂着地枝、油条徒长枝及交叉枝,留强壮、旺盛、顺生枝,剪后达到主干、侧枝明显,层次分明,摆布均匀,多而不乱,树高控制在 m以内。夏剪在摘完每茬花后3~5 d内完成。夏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密生枝及交叉枝,留强壮花枝第1对花蕾的以下部分,上半部分全部剪掉,一般留15 cm左右。金银花具有当年新枝发育成花枝的特点,通过合理修剪即可达到枝多花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 蚜虫。在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15~25 ℃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可用40%氧化乐果、5%灭蚜松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毒杀,采花前15 d应停止用药。采花期发生时可用洗衣粉1 kg对水100 kg,或用酒精1 kg对水100 kg,或用生物农药鱼藤酮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 咖啡虎天牛。多发生天5月中下旬,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0~1 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数次。 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用螨虫净或螨必治1 000~2 000倍液喷雾。采花期可喷洒10%浏阳霉素1 000~1 500倍液。 白粉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后,田间郁蔽、通风不良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而不旺长;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3~4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唐密林.金银花经济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1(3):36. [2] 叶传财.金银花栽培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85-87. [3] 严振旺,柳宗林,林敏莉,等.药用植物金银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31-132. [4] 郭艳萍,丁文静,张李娜,等.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21-122.看了"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金银花盆景的栽培技术 2. 对园林绿化种植类型及养护研究 3.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4.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论文3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抗旱与防涝:当前正值持续高温季节,高温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发展。针对旱情,开源节流。一方面合理调配水源,确保中药材需水关键期水分供给;另一方面采用节水措施,如采用垄作覆膜节水栽培技术,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等。降水对农作物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水可以满足药材水分需求;另一方面,降水过多又会导致减产,形成涝灾。针对汛期到来,必须尽早清理沟渠保持排水畅通,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死苗等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 及时追肥:中药材施肥原则,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同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平衡施用。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肥料分解快、易流失,故不易施得过早过多追肥应少量多次以减少养分损耗。以花果入药的中药材植物,要注重配施磷钾肥;根茎类中药材追肥,适当增施钾肥,特别是根茎膨大期及时追肥促进高产优质。 中耕除草:夏季高温多雨,杂草生长旺盛,特别适逢连阴天,必须勤除草,防止杂草影响药材生长。中耕一般在封行前,选晴天进行。中耕深度视植株的大小、高矮、根群分布的深浅及地下部生长情况而定。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的,中耕宜浅,如太子参、薄荷等;深根植物中耕可深些,如丹皮、白芷、白芍等。 病虫害防治:当前是多种病害的高发季节,如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锈病等。采用“综合防治”原则,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根腐病、白绢病、立枯病等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防治;根结线虫病可用阿维菌素、必速灭、辛硫磷等防治;锈病可用粉锈宁、代森锌等喷洒。 贮藏:已收获的药材,如金银花、红花等贮藏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蛀;对收获的种子,如丹参、板蓝根等的种子,应注意及时干燥、清选,贮藏过程应防潮、防霉、防蛀、防混杂。

番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西红柿喜冷凉、干燥,而夏季高温、多雨,无限生长型西红柿易徒长,造成生育失衡。为了调节夏茬西红柿的生长发育,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适当稀植高架、合理肥水管理的基础上,精细整枝也尤为重要。 1、摘除腑芽 采取单秆整枝,下位节的腋芽和花穗下的腋芽,要及早摘除。对于小苗定植的和生长势强的品种,要留3根腋芽来调节长势。但要注意,留得过多就会造成第一穗果结果不良。第三穗开花、结果以后就不再留有腋芽。特别是花穗下的腋芽要及早摘除。 2、摘心计划 采收的果穗的花蕾确认以后,其下的花穗开花时,在花蕾上留2片叶摘心。由于摘心最上位的子房充实,结果良好,可以获得较大的优良果实。注意摘心不要延迟。 3、摘叶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势过旺时的摘叶。根据适度的摘叶可以抑制长势。第五穗开花时,从作业道看不到果实即为营养生长过旺。摘除覆盖果实的叶片来抑制长势。 因长势过旺时,叶片肯定又大又长,覆盖果实,是形成空洞果的主要原因,所以最好摘除覆盖果实的复叶或摘除半片叶。另外一种是为了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摘叶,收获开始后,摘除已收果穗下的叶,使通风良好,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是每株需留10片左右的叶片,不要过度摘叶。叶片互相重叠的摘除密蔽叶。 此外,整枝、摘叶要尽量在晴天进行。西红柿增产小窍门 西红柿压条栽培能增产,对温室、大棚内的西红柿效果尤其明显。方法是:在西红柿封顶结果盛期过后,留下主枝底部滋生出来的一二个侧枝。等侧枝长到23厘米-26厘米高时,摘掉三分之二高度的叶子,使其弯向地面,用土压条固定,顶端露出2个-3个小叶,一畦里的侧枝全部固定后浇一次水。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压部位就会滋生出强大的根系。西红柿主枝果衰后,立即从所压侧枝的上部剪掉主枝,并加强管理,侧枝就会很快开花结果。冬季塑料大棚或温室内的西红柿压条后,棚内或室内的温度,白天可控制在20℃-25℃,晚上10℃-15℃,土壤湿度45%-55%。这样既不影响主枝后期果实的成长,又有利于侧枝生根。西红柿摘心整枝效益好 适宜的栽培品种 选抗病、高产、坐果率高和品质好的杂交种。 适宜的茬口 春提早、秋延后和越冬茬均可。播种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的播种期。 整地施肥 将地耧平后,施优质腐熟农家肥8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35千克,尿素10千克(撒施地面后深翻40厘米),并做好宽米、高20厘米的凹字形高畦,畦中央浇水,沟宽20厘米,沟内充足灌水后覆膜。 适期定植 秋冬茬要确保棚膜无破损,并具有防雨、降温功效。每畦定植单行,株距35厘米,每亩1800株。 整枝方法大棚西红柿采用连续摘心整枝,可明显增加优质果的采收量。其主要配套技术是: 首先要在基本枝主干第一花序全部开花、第二花序即将开花时,在第二花序上部留两片叶摘心,作为第一基本枝;同时,留下第一基本枝第一花序下部的一个侧枝,并把其余侧枝打掉;待这个侧枝的第一花序大部分开花,第二花序即将开花时,再在第二花序上部留两片叶摘心作为第二基本枝;然后将第二基本枝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留下,作为第三基本枝;依次摘心5次,圈5个结果枝,每株结10穗果;第二花序已经开花并用防落素处理后,用右手握住第一花序基部,向外扭转85至90度,然后轻轻压下,使其与上一个基本枝接近垂直,即达到扭枝要求

种植西红柿非常简单,先需要进行播种育苗,等到幼苗长出3到4片的叶子时,就可以把幼苗栽到地里(如果是在自家阳台栽种就栽到盆里),然后定期浇水、施肥、打杈、整枝修剪就可以了。

那么种植西红柿的步骤详细来说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1、播种育苗时需要把土地浇透水,等土壤稍干后,进行播种,播种之后,在表面覆盖上后厘米的泥土(种植前需将种子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10到12个小时,种子取出后直接播种在土地中,一般10到15厘米播一粒种子)。

2、当西红柿的幼苗长出3到4片叶子时,就可以把小苗挖出,挖出时注意不要伤到根系,小苗根部要保留一些泥土,然后直接栽种到土地里,把植株扶正,随即浇水,直到浇透为止。

3、西红柿种植时要浇一次水,浇透,之后每3到5天浇一次水。西红柿结果之前需要控制浇水,西红柿结果后只要保持土地湿润就可以了。

4、栽种到地里之后需要10天浇一次肥水,在开花之前施入腐熟的鸡粪或者羊粪、猪粪都可以。

5、把刚长出的嫩芽适当打杈摘除,可以促进开花结果。

6、整枝修剪的时间就是当西红柿株苗高于80厘米时,要打顶,把顶端的叶片摘除。,因为西红柿枝苗承载重量有限,结果过多会不堪重负倒伏,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及果形,必须要整枝修剪。

这样就完成西红柿的种植了。

番茄,原产南美热带高原原始森林中,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温室中栽培其寿命可长达2-3年。所需环境条件: 1、温度:番茄喜温,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低于15℃时不能开花,或授粉受精不良,导致落花等生理性障碍发生;温度低于10℃,植株停止生长;低于5℃,时间一长会引起低温危害;-2~-1℃时,短时间内可受冻而死亡;温度高于30℃时,其同化作用显著降低;高于35℃时,生殖生长受到干扰和破坏;短时间的40℃高温也会产生生理性干扰,导致落花落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2、光:番茄喜光而耐荫,其光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饱和点为70000勒克斯,光照不足发育不良,落花严重。番茄是短日照植物,但要求不甚严格,其花芽分化期间基本要求短日照,多数品种在11-13小时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而以16小时的光照下生长最好。 3、水分:番茄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而且茎叶繁茂,蒸腾作用强,需水量较多,但又不需大量灌溉,特别是幼苗期和开花前期,水分过足则幼苗徒长,会影响结果。结果期浇水量宜足,应维持土壤含水量的60%-80%为宜。如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会影响根系正常呼吸,严重时会烂根死秧。另外结果期土壤忽干忽湿,特别是干旱后浇大水易发生大量裂果和诱发脐腐病。番茄对空气湿度一般要求相对湿度50%左右为宜,空气湿度过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易感染病害。 4、土壤及营养:番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获取高产,应选择耕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的肥沃壤土。一般砂壤土透气性良好,土温上升快,在低温季节栽培可促进早熟;粘壤土保肥能力强,能获得高产;微碱性土壤中幼苗生长缓慢,但植株长大后,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也较好。番茄在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据研究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消耗氮(N)千克,五氧化二磷(P2O5)千克,氧化钾(K2O)—千克,这些元素的73%左右存在于果实中,27%左右存在于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氮肥对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有重要作用,氮素营养须充足;磷素吸收量虽不多,但对番茄根系及果实发育作用显著,吸收的磷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果实及种子中,幼苗期增施磷肥对花芽分化和生长发育都有良好的效果;钾素吸收量最大,尤其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钾素对糖的合成、运转及增高细胞原生质浓度,都有着重要作用,一旦钾素供应不足,不但引起叶片变黄,还会形成大量的筋腐果。 1、适龄移栽、定向定植:定植应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决定何时移栽。幼苗长至8-10片叶、第一花序刚刚显露时方可定植。定植时要依据花序着生方向,实行定向栽苗,使花序着生部位处于操作行(宽行)那边,因为宽行中光照充足,能改善幼果光照条件,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减少筋腐果发生,并且利于以后的田间操作。 2、高温焖室:参阅黄瓜栽培。 3、杀灭苗床病虫,净苗入室:定植前7天和栽植的当天,对幼苗细致喷洒杀虫剂与杀菌剂,彻底铲除病菌与虫害,做到净苗入室,以减少病虫为害。 4、干土起苗,水穴稳苗:定植前7--8天停止苗床灌水使土坨干燥,防止移栽散坨。栽植穴应提前1--2天开好,以便减少栽植时的工序,提高栽植速度。栽植时力争整个温室在当天栽完,便于管理。干土坨移栽,苗子浇水后,根系随即吸水、发生新根,秧苗不发生萎蔫,可大大缩短缓苗时间。栽时穴内先浇满水,后放苗,秧苗以花序为标志,定向、定位卧栽,侧放土坨,将秧苗生长点斜倒向北方,趁穴内有水,轻按压土坨于土垄顶部平。 5、浇药保苗,翌日封穴:穴内水渗了以后,每穴浇灌3000倍96%天达恶霉灵+500--1000倍旱涝收药液,每穴150—200毫升,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发根,预防根部和根茎部病害发生。栽植当天不要急于封土,待翌日中午,穴温提高后方可封穴,结合封穴,每穴撒施生物有机菌肥30—50克,细致搂锄畦垄,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封穴后随即覆盖地膜。注意!封土时要把离花序20厘米以下的茎干浅埋入土内,促发不定根,以后不但植株健壮,而且结果部位降低,使第1果穗处在离地面高20厘米处,便于管理和增加着果穗数。同时,决不可按压覆土,以免土壤板结,或压散土坨,伤及根系,影响缓苗。 6、合理变化密植:根据温室内光照条件较弱又不均匀的特点,栽植时要注意调整群体结构,实行变化性合理密植,做到北稀南稠,以便提高光能利用率。 栽植株距:温室南部按27-30厘米一株,中部按30-35厘米一株,北部按35-40厘米一株。每667米2栽植3000—3200株。常见病虫害防治请参考:

西红柿的栽培技术 (一)整地。栽培番茄的田地应进行秋翻晒土,耕深30厘米左右。晒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虫,为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过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分解。即使在茬口安排频繁,对晒土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应在前茬用物收获后及进深耕,尽可能地争取较长时间晒土。(二)做畦(垄)。 番茄定植畦有高畦、平畦、沟畦和垄畦4种。本地多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一般畦宽(连沟)米,其中沟宽为米。畦(垄)向,以南并向为好,植株接受光照较为均匀。(三)施足基肥。 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料5000公斤,同时加入过磷酸钙50公斤,结合翻耕肥土混合,翻耕深度25-30厘米。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或垄作栽培。保护地栽培采用地膜高畦栽培,采用膜下暗灌、膜下滴灌。 采用高畦栽培的可在畦中央开沟埋季优质厩肥,和农家肥2000-3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平畦的后在高畦两侧开挖定植沟,再沟施优质肥200千克或复合肥20-25千克。番茄植株对氮和钾的吸收率40-50%,对磷吸收率20%。磷肥对番茄的果实和种子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培育壮苗也影响极大。氮肥能促进茎叶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植株生长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为重要。钾肥能促进糖类向果实输送和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延迟植株的衰老,延长结果期,对改进果实的品质也有良好作用。番茄对肥料的反应很敏感,高肥足水可以夺得高产。肥料的种类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很大。各种农家肥的优劣次序是:鸡鸭粪、羊兔粪、马粪、牛粪。人粪尿宜与其他肥料搭配使用。无论哪种农家肥,都需要充分发酵腐熟,切忌追施生粪,以防烧根和感染病虫害。(四)秧苗消毒:定植前利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施秧苗。二、栽植方法与覆盖地膜 定植最好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小,容易缓苗。1、栽植方法。 栽苗的方式有平栽、沟栽和埯栽。按灌水的先后又分为“干栽”(即先栽苗后灌水)和“水稳苗”(即先灌水后栽苗)。栽苗时不可栽得过深或过浅。栽得过深,土温下低,不利于根系生长,缓苗慢;栽得过浅,虽土温高有利于根系生长,但扎根不稳,幼苗易被灌水冲跑或被大风刮倒。一般的栽植深度以土坨和地表相平或稍加深一些为宜。如果因苗床管理不当或定植不及时造成徒长羁,定植时可将秧苗的茎端向南呈船底形卧栽,使其露在土面的茎先端稍向南倾斜,以减少秧苗在地面上的高度,可防止日烧和被风吹动,并能促使不定根生长。2、覆盖地膜。近年来,覆盖地膜在番茄栽培上已广泛采用,它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疏松等,从而加快栽植后秧苗缓苗速度,促进根系生长。地膜覆盖栽苗法我地一般是先铺膜后栽苗。具体做法是:在筑好的高畦上先铺上地膜,国周用土盖奀,然后按株距挖洞栽苗,秧苗四周覆土盖严。三、定植密度:1、露地小架早熟栽培:行距40-50厘米,株距23-26厘米,每亩栽苗5000株左右;小架中熟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栽苗4000株左右;大架长生长期栽培,行距66厘米,株距33厘米,栽苗3000株左右。2、保护地栽培:留2-3穗果摘心的小架早熟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每亩栽苗5000株;留3-4穗果的小架中熟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栽苗4400株;不摘心的大架长生长期栽培(如荷兰无限生长型的品种)行距80厘米,株距40厘米,栽苗2000株。

南瓜栽培技术毕业论文

类型品种按果实形状分为两个变种。1.圆南瓜 果实扁圆或圆形,果面有纵沟或瘤状突起,果实深绿色,有黄色斑纹。如湖北的柿饼南瓜、南京的磨盘南瓜、猪头南瓜、杭州的糖饼南瓜。2长南瓜 果实长,头部膨大,近果柄处实心无籽,果皮绿色,有黄色花纹。如浙江的十姐妹南瓜、上海的黄狼南瓜、南京的牛腿南瓜、象腿南瓜、苏北的吊瓜。一、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耐寒性、抗病性,且具有粉质香甜、商品性好、耐贮运等特点。二、播种育苗1、播种期:播种期一般选择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从播种育苗到果实收获,全生育期约90-100天。2、浸种催芽:种子在播种前先日晒2-3小时,提高发芽率。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后捞起,清洗干净后,用湿步包好放于32℃恒温箱催芽,2-3天后种子开始露白。3、培育壮苗:每平方米苗床用50g复合肥和10g多菌灵进行混合平整后,将催芽种子胚根朝下均匀点播于苗床上。幼苗出土后,注意控制苗床温湿度。气温较底时,可覆盖稻草或薄膜。幼苗在长出第一片真叶后,及时间苗,并除病弱苗。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当幼苗长到2-3天真叶时可进行定植。三、大田栽培管理针对冬季雨水少,大田栽培方式可采用爬地栽培,可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整地种植:平整土地上起畦,修整成畦宽 、沟、畦高80cm的规格。按照株距的规格进行种植,平均每亩地可种植278株。幼苗应带土移植,保护好根系,移植后要淋足定根水。2、生长期栽培管理:幼苗定植成活后,注意肥水管理。前期施肥要做到多施薄施,可每隔7天施1次复合肥,每亩用量5kg,并配合喷施植物动力2003叶面肥1000倍液促使植株生长。3、开花结果期栽培管理:在开花坐果期注意水肥供应,开花期应辅助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授粉应在晴天上午日出后气温回升后进行。幼果坐稳后,进行整蔓摘心套袋。每株选留主蔓及2-3条侧蔓留果。选择果形端正,无病虫害的果实留果每蔓留果1个,留顶端5-6片叶摘心,其余侧蔓应摘除。每隔4-5节瓜蔓压土一次,防止跑藤和促发不定根。果实长到鸡蛋大小进行套袋,先用塑料泡沫网套套果,然后再套上白色有孔尼龙薄膜袋,防止瓜藤刺毛刺破瓜皮,并用草将瓜垫起,提高果实美观性。在套袋前还应进行一次全面杀菌消毒处理,可选用38%大生可湿性粉剂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保证果实无病斑。果实在生长期每隔10天左右翻瓜一次,促使整个果实着色均匀。以上工作均需在晴天午后进行。在果实生长膨大期间,应加强肥水管理,可进行开穴施干肥一次,每亩施用复合肥50kg加花生麸25kg,开穴施入于植株及瓜蔓附近,施肥后覆土,并浇透水,促进根系吸收。每隔7天可用磷酸二氢钾加入800倍复合氨基酸钾进行叶面追肥,促使果实生长。4、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猝倒病可用草木灰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5g拌沙10kg撒施苗木。枯萎病可用70%安泰生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抹茎基部,也可通过配成800倍水溶液进行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白粉虱和潜叶蝇,可用阿维菌素300倍液加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进行防治。5、采收:果实长至后,瓜柄开始出现龟裂纹,果实着色均匀,果实变硬并着生蜡质层后,则说明果实成熟可以采收。可在晴天下午进行采摘,并保留3-5cm长的瓜蒂。瓜蒂切口风干后用蜡封紧,在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保证果实无伤,可延长贮存期及减少养分消耗。

南瓜怎样 种植 与管理,南瓜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南瓜怎样去栽培和管理呢,南瓜栽培要注意什么,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南瓜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南瓜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南瓜规范化栽培技术,我们 总结 近年蜜本南瓜的生产实践,南瓜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纳为如下三大环节二十四个要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育苗环节八要点 1、购买种子:蜜本南瓜种子一般为筒装,每筒50克,约550粒,可栽2—3亩地。可选用 “金船”牌系列、“比蜜甜”、“蜜宝”等品种。 2、整理苗床:苗床应选择在地势平坦、高燥利水、避风向阳处。苗床若为干田,要注意理好排水沟,避免积水。苗床面积每筒种子约需2平方米。 3、准备肥球:取疏松肥沃的菜园土,加适量磷、钾肥或草木灰(禁止混入氮肥),泼腐熟清粪水混匀,用薄膜密封堆沤20天以上。搓成直径6cm左右的肥球,肥球的水分和紧实度以手捏成团、敲打能散为度(用肥球枪压或营养杯装营养土亦可)。后用食指在肥球上方压深约1cm的指孔,肥球靠肥球摆放成厢,厢宽。 4、温汤浸种:浸种时先用水将种子浸湿,捞出后再倒入预先配制好的不觉烫手的温水中,不停搅拌5—10分钟后,继续浸泡8—12小时,除去浮在水面上的种子,然后将吸足水分后的种子捞起晾干,即可播种。 5、适期下种:于 雨水 至 惊蛰 间,气温稳定通过12℃时,将种子放入肥球指孔内,瓜嘴朝下,每个肥球一粒种子。 6、盖土浇水:种子放完后,均匀地盖上过筛细土,以全部盖住肥球、厚约1cm左右为度;后浇足底水,使厢面水分饱和。浇水可结合杀菌兑入700倍的多菌灵进行(每桶水兑30克)。 7、双膜覆盖:先用地膜盖一层平膜,然后用竹片按60cm的间距起拱,拱架高度50cm左右,再用2m宽的无滴薄膜覆盖严实即可。若在双膜覆盖的基础上再拱一层高的薄膜实行三膜覆盖,保温防寒效果更佳。 8、苗床管理:分前期、中期、后期。前期尽量保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中期:当子叶拱土基本出齐时,取出平膜,浇一次透水,适当通风降温,以防幼苗徒长。后期:瓜苗长大至现出一片真叶时,可逐渐减少覆盖时间,做到晴天揭,雨天盖,白天揭,晚上盖,尽量使幼苗有充足的光照和逐步适应自然气候环境。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现土壤发白时要及时浇水(不白不浇)。 二、定植环节八要点 1、整地:对种植地进行翻耕,深20cm以上。对坡瘠地我们推荐采取聚土垄作技术,即将薄土沿坡面等高线传聚于栽植行上,在沿栽植行方向上形成宽约1米、厚40cm以上的条形土垄。这样可增厚栽植行土层,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蜜本南瓜抗旱能力。行间刨去耕作层土壤后露出的石骨子或生土又可自然风化熟化,最终达到增厚土层,改良坡瘠地的目的。 2、挖定植穴:栽植密度取决于管理方式,若实行整蔓定瓜等精细管理,则推荐按行、窝距3m×开穴,每种植一窝,每窝双株,亩栽160窝,320株。若任瓜蔓自然生长,则推荐按双二行方式开穴,大行距5m,小行距1m,穴距,每窝只栽一株,亩栽160株。若栽植地为柑橘果园,则推荐每一行柑橘栽一行蜜本南瓜,每隔一株柑橘栽两窝蜜本南瓜,每窝单株,亩栽80株,避免蜜本南瓜栽种过密而对柑橘树生长造成影响。 3、施底肥:定植前应施足底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0kg(每窝约斤)混合有机肥(堆肥、人畜粪等)1500kg窝施。施肥尽量铺满定植穴。 4、回土:底肥上面要回填10cm以上的泥土,避免肥球与底肥接触,并使土面平整,但需在栽苗位置作好记号。 5、放苗培土:于 春分 至 清明 间,瓜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将肥球放入定植穴,扶正、培土、稍压实,栽苗深度以子叶平地面为宜。注意雨天不宜定植。 6、浇定根水:定植后即浇足定根水,以使瓜苗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 7、覆膜:土垄覆盖对保水保肥保土、提高地温、减少杂草及熟化土壤都有较好效果。用60cm宽的微膜于栽上瓜苗后沿栽植行方向进行。若为果园土,每两窝覆一条膜。 8、亮苗:从瓜苗处的微膜上挖一小孔,亮出瓜苗,定植环节的工作即全面完成。 三、管理环节八要点 1、补苗:在定植后的缓苗过程中,对缺苗和一些生长不良,叶片发黄、缓苗困难的苗,要及时补栽新苗。 2、摘心整蔓:在瓜苗长至5—7片真叶时摘心,促使倒蔓抽生侧蔓。采用1主蔓、2根第1侧蔓和1根第2侧蔓整枝,每株只留4—5根强壮的侧蔓,其余的全部摘除。 3、引蔓压蔓:当蔓长有60—70cm时,要引蔓压蔓一次。引蔓就是将蔓引向大行中间,然后在离蔓顶12—15cm前的地面上开一个7—9cm深的沟,压蔓一次,促使南瓜茎节处长出不定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具有固定作用。注意:引蔓不是翻蔓,南瓜禁止翻蔓。柑橘果园间种南瓜要注意不让瓜藤爬到柑橘树上。 4、疏果定瓜:由于蜜本南瓜座果能力强,为保证单瓜的重量,提高商品性,要做好疏果定瓜工作,头瓜或瓜形不好的或长势不好的南瓜全部摘出,以主蔓第17—19节开始结瓜,支蔓6—8节开始结瓜。 5、除草:在栽后约20天、苗高30cm左右时,行间喷施草甘膦进行化学除草,但须特别注意药液不要喷到南瓜植株上。一般每瓶草甘膦兑两桶水,每亩用两瓶药即可。 6、管水:缓苗过后,具体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晴天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沙土多浇,粘土少浇,总之保持植株根系周围土壤湿润即可。雨天则要注意排水,使南瓜植株根系周围不积水,进入伸蔓期后,可不浇水,但当植株结住一两个幼瓜时,为了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和多结瓜,这时如果无雨,应及时浇水。建议多打小水池,积肥积水,以备抗旱之需。 7、追肥:蜜本南瓜追肥做到两追一补即可,定植成活后,即定植后大约一周左右,用20—30%的淡粪水或用(斤/挑)的尿素水溶液,追施发棵肥。植株结住一两个重约1斤左右的幼瓜时,一般又用40—50%的粪水,并结合每亩用碳铵10kg、钾肥10kg追施膨瓜肥,主要是促进果实膨大和多结瓜。第一批瓜收获后,每亩用粪肥300kg兑碳铵20kg补施一次月母肥,防止植株早衰,促进后续瓜的生长。 8、防治病虫:猝倒病、根腐病用百菌清、多菌灵防治,土狗、蟋蟀用地虫克星、地虫速杀防治,黄守瓜用敌敌畏、乐果防治,蜗牛用蜗克星、煤蹋防治 南瓜如何种植产量高 施足基肥。南瓜生长需要大水大肥,种植时必须施足基肥,在生长期保证充足的肥水供给。 适时打顶。当南瓜蔓长到2米时,摘去主蔓上的生长点,使主蔓长出3—4个支蔓,并开花结果。 搭撑棚架。当支蔓长到2米以后引蔓上架,以改善透光、通风条件,从而使坐瓜率提高40%以上。 防止徒长。瓜蔓徒长会造成结瓜少,如在蔓上距根部30厘米处割开一裂缝,塞块黑木炭,便能抑制徒长。 辅助授粉。先将快开放且可授粉的雌花,用瓜叶覆盖,防止雨水侵入,次日早晨9点,摘去异株上的雄花罩在雌花上,2—3天后再除去。 后期埋茎。南瓜生长到后期,利用蔓节长出的不定根,采取埋茎的 方法 ,可提高产量20%—40%。埋茎时间在结果2—3批后,根部出现部分蜡黄叶时进行。一般埋离根部最近的4—6节,埋茎土以肥沃土壤并拌有少量有机肥、湿润为宜,土深应掌握在15—25厘米左右。 南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一、种植园地建设 应该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及透气性好的地块,最好是沙壤土和轻壤土,低洼易涝的地块不宜种植南瓜。土壤应稍偏酸性,PH值至之间,忌与葫芦科及茄科作物重、迎茬,以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整地要精细,整地之前,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3000至5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施生物菌肥。 二、南瓜播种 播种期根据当年、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基本原则是使幼苗出土时躲过终霜,播催芽种子。 长江流域一般在2-4月。早播用温床或冷床育苗,3月中、下旬以后,可催芽后直播。华南地区从2月至9月均可播种。主要分2-3月的春播和8-9月的秋播。 种子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用55至60℃热水浸种15分钟,杀死种皮表面细菌,然后倒入凉水冷却至30℃,再浸泡4至6小时,取出后用湿沙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至30℃条件下催芽到厘米左右就可播种。 可按50厘米株距刨埯,刨一垄空一垄,使株行距为50×120厘米,利于通风透光及防病。先在埯内浇水,水渗后每埯平放2粒种子,种芽朝下,覆盖2至3厘米细土,有条件的可覆盖地膜。 覆膜时,必须打碎坷垃,使地膜紧贴垄面,四周绷紧,压入土中,否则地膜作用不明显,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当瓜苗长到3片真叶时,要选择植株健壮,子叶完整的大苗,每埯留一株,其余从地面剪断。 三、药剂除草 在杂草未出土前进行芽前封闭,比较理想的除草剂有33%二甲戊灵,亩用量100克兑水60公斤;或用25%农思它乳油,亩用量15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洒;如果在播种前杂草已经出土,则可用灭生性除草剂如41%草甘磷将杂草连根杀死后再播种,亩用量200至300毫升兑水30至40公斤喷在杂草茎叶部,一般6至7天见效。 草甘膦对土壤不产生残留,对当季移栽作物或下茬播种作物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为提高除草剂的防草和灭草效果,喷洒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要喷匀,不漏喷,尤其芽前除草,应该倒退着喷,防止脚印破坏药膜,降低效果。其次,干旱时应先浇水或雨后喷,这样除草效果更好,灭生性的除草剂天旱时应加大用量。 四、田间管理 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 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 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 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1、适时播种:栗味南瓜露地栽培以春植为主,1-2月播种育苗,秋植可在8-9月直播,但病毒病发生严重,风险较大;西葫芦耐寒性强,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播种育苗或晚秋10月直播栽培;中国瓜春植2-3月,上旬种育苗,秋季7月下旬-8月上旬直播为好。 育苗期采用“一高一低”的温度管理,即播种后保持高温促进出苗,待大部分幼苗土后,加强通风,适当降低棚内温度。栗味南瓜和西葫芦用设施栽培冬种效果较好。 2、适时移栽:应选用2-3年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光照好、排灌方便、土壤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种植。当苗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矮生品种畦宽约米,株距约米,双行植。长蔓品种畦宽米,株距米,爬地栽培单行植,搭架栽培双行植。结合整地开沟,种植沟亩施腐熟有机肥约2000公斤,复合肥15公斤。选冷尾暖头的晴天进行移栽。秋植病毒病发生严重,可适当密植,伸蔓前定苗,以保全苗。 3、整蔓留枝:长蔓品种通常单株留2-3条蔓。可在5-6片真叶时打顶,选留2-3条健壮和大小均匀的子蔓,或留主蔓,再选留1-2条健壮的子蔓。其余侧蔓均须摘除。矮生西葫芦一般不进行摘顶整枝。生长过程及时摘掉老叶和叶。 4、肥水管理:移栽后淋足定根水。缓苗后用的尿素淋1-2次促苗生长。追肥一般分2-3次,第一次在伸蔓期或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亩施复合肥10公斤,第二次在膨果期,亩施复合肥15公斤,第三次视植株的生长情况在第二、三个果的膨果期亩施复合肥10公斤。 膨果期需水分多,要适时灌水。秋植病毒病的发生与生长前期的肥水供应关系佷大,多淋水肥促进植株的快速生长,避免缺水缺肥,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春植雨水多,应做好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秋植中、后期雨水较少,要抓好沟灌工作。 5、保花保果:南瓜开花期遇高温或多雨,易发生授粉不良,不易座果,应当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座果率。 人工授粉宜在早上进行,采摘刚开放的雄花,除去花冠,把花粉轻涂抹在雌花柱头上。分枝果前留2叶打顶,每蔓选留一个正常果,去掉多余和畸形。早春植的西葫芦结瓜前期温度低,雌花多,雄花少而花粉不足,不利授粉受精,易落花落果,可在雌花开放时用20-30mg/公斤的防落素涂抹雌花柱头,促进坐果。 6、落花落果的防止 措施 ①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第一瓜坐果前,应控制水肥供应,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及时整枝打杈,防止侧蔓过多,植株徒长。 ②人工授粉。南瓜为同株异花植物,需靠昆虫媒介传播花粉,才能达到授粉结瓜的目的。若开花期遇连阴雨天,昆虫活动受阻,不进行人工授粉就会出现“坐瓜难”现象。人工授粉应在清晨6至8时进行,采雄花,摘去花瓣,让雄蕊接触雌花柱头即可。此外,也可用激素处理促进坐瓜。 五、病虫防治 南瓜对外界条件适应性较强,病虫害较轻。 1、南瓜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其中以病毒病发生危害最严重,常导致大量落花落果。防治方法:百菌清500至600倍液喷施,或雷毒霉素500至600倍液再加上多菌灵500至600倍液在南瓜生长发育期喷施2至3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2、南瓜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蛴螬等。防治措施: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地下害虫可用90%敌百虫拌炒香的诱饵诱杀。 六、适时收获 雌花授粉后40天果实成熟,成熟标志是果柄木质化,且向外凸出,此时可采收,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果柄应留2至3厘米,不宜过长。 推荐:粘玉米、南瓜、大白菜(萝卜)间套作高效栽培,可达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即4月25日左右提早种植粘玉米,5月15日种植南瓜,粘玉米收获后种白菜或萝卜。 小南瓜的栽培环境条件 小南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同一般南瓜相似。种子在13℃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可开始萌芽,发芽适温为25~30℃,萌芽出土最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18~32℃;开花、结果要求高于15℃的温度;果实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7℃,温度高于35℃,易落花、落果,出现果实发育停滞等现象。属短日照作物,低温,短日照能促使雌花分化提早,数量增多。南瓜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果实生长发育快,且品质好。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故除要求较高温度外又喜欢较干燥的环境条件。但南瓜茎、叶、蔓很多,蒸腾作用强,耗水量大,故必须保持14%左右的土壤湿度,才能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pH值5~7)的砂质壤土为最适宜。需肥量较大,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较高,三要素的适宜比例为3∶2∶6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论文

谈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改革赵宜红,李寅超(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改进传统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重视野外实习,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自由开放型实验,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05(2007)12-3148-02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教学要求既涵盖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一般原则,又要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点[1]。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初步尝试,谈谈自己的见解。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1. 1传统的实验教学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1. 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 3]。1. 2. 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1. 2. 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1. 2. 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1. 2. 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2. 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2. 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2. 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2. 3. 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2. 3. 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几种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 措施 运用到实验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 教育 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 毕业 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 方法 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 种植 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 报告 ,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 实施方案 。(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 总结 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 教学方法 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6]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7] 黄璐琦,崔光红,陈美兰,等.中药材 GAP 实施的复杂系统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现状、问题及方向[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81. [8] 刘大会,黄璐琦,郭兰萍,邵爱娟,陈美兰.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524- 529.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论金银花的生物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金银花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木犀草甘(luteoloside),具有独特的抗菌性,被人们誉为”中药抗生素”。据有关部门统计,临床常用中药方剂中近1/3含有金银花,特别是在”非典”“甲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发生与流行期间,金银花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需求量很大。本文对金银花的生物特性、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特性;繁育;病虫害;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07-01 1、生物学特性 生长环境。金银花适应性强,喜通风透光,怕枝条密挤;喜温暖干燥,怕阴冷潮湿。金银花为温带及亚热带喜阳植物,春季孕蕾前,若晴天干燥,抽枝展叶特别茂盛。金银花喜阳,对水分、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的微酸偏碱地均能正常生长,尤以砂壤土、阳坡、半阳坡为最适组合生境,特别是在肥沃、疏松的土质中生长极其旺盛,在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均有种植。 生长发育习性。金银花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地上生长旺盛,藤茎分生能力强,茎叶覆盖度大,故能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防风固沙作用。金银花的主干有较强的直立性,藤茎有一定的缠绕性与”自剪性”。 2、繁殖技术 金银花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方式,分为直接扦插和扦插育苗2种。直接扦插就是在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截成长20~30cm的插条,每根至少具有3~5个牙位,剪去下部叶片,将下端切成斜口,用促根生长剂浸10秒后趁鲜扦插。株行距×,挖穴,每穴扦插3~5根,地上留1/3的茎,至少有1个芽露在土面,踩紧压实后浇透水,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扦插育苗就是将插条先育成苗子,然后再移栽大田。 3、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向阳的山坡地、山坳地、山坞田均可种植;但若要达到优质高产,应尽量选择向阳、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坡度在15℃以下的沙质壤土栽植,坡度偏大的可整理成阶梯状条栽。栽前土壤适当深耕,平整耙细,开沟作畦,一般畦宽~2m,株行距为(~)×2m。 精细移栽春季、晚秋或初冬均可移栽。晚秋或初冬移栽,于栽前挖定植穴,穴底可适当深施基肥,一般每穴施肥1kg或45%三元复合肥,再覆土待移栽,以免烧根;春季移植的,可等移栽成活后再采用环状沟施。移栽苗一般选择直径1cm以上、高20cm以上的扦插苗,移栽时将苗木根系舒展开,栽植在定植穴中,并踩紧土、浇透水。有条件的可选择阴雨天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田间管理 施肥第一年,晚秋或初冬移栽的,建议先施基肥;而春季一般在空白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培土。之后每年分别结合中耕除草,施春、冬2季肥,化肥和农家肥配合,根据树冠大小确定施肥沟位置。此外,每次采花轻剪后,均需追肥一次,以施用速效氮肥为主、辅以部分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施肥量视金银花长势、树冠大小、土壤肥沃程度等灵活确定,一般头茬花施肥量多于后几茬。施肥尽量在阴雨天前后进行,既可节约劳力,又可提高肥效。同时,每次修剪后都应追肥1次。 中耕除草金银花移栽前几年,每年最少需除草3~4次。每年开春,长出新叶时,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培土;7~8月份第一季花后二季花前,进行第2次;秋冬霜降前后,结合施越冬肥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培土。3~4月后,视金银花长势、杂草滋生情况,酌情减少除草次数。为确保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一般不使用除草剂,以人工或机器除草为宜。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是金银花种植成功与否和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移植后1-3个月后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修剪培养成伞形直立小灌木。 整形修剪的方法第1年移栽成活后,当主干高度长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当年冬季霜降后,略加修剪,剪去过长枝、病枝、密枝。第2年春季萌芽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生的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到冬季,再从各主枝上长出的分枝中分别有选择地保留5~6个,剪去顶部作为主枝的一级分枝。此后,再从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中每枝保留4~6个,剪去顶部作为二级分枝;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主干直立粗壮、分枝均匀的伞形灌木。以后每年春季,金银花尚未萌发时,再将枯老、细弱、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剪除;一般开春后在二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主干基部新抽出的蔓生枝和枝干上的内膛枝一定要剪去,以免消耗营养。 整形修剪的时间每年于冬、夏2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剪去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病枯枝、细弱枝等,保留健壮枝条;要求枝枝都剪,即对所剩余下的枝要全部进行轻剪,以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形灌木状树形,促使通风透光性能好,增加产量又便于摘花。夏季修剪,以“打顶”为主,促进多发新枝;适当对少数旺枝进行中度修剪,控制金银花徒长,以利于形成均匀的伞形枝;剪除郁闭枝,细弱枝,枝粗、节长、叶大的无花徒长枝,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积累。每季花后都要进行轻剪,剪去已开花梢,促使形成新的花梢,以免未采摘干净的花稍转变成生殖生长,即开花结籽,影响下一季开花。而且靠近根部发出的枝条和徒长枝条都要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大批量花蕾提早形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金银花抗病性较好,只要保持植株通风透光、田间排水良好,则很少发生病害。若雨水过多,则应注意叶部和嫩茎的褐斑病、白粉病的发生。防治对策:(1)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 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天牛,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天牛主要危害茎干。蚜虫一般每年防治2次,即在每年的4月份花期前10~15天和9月上中旬采花前10~15天,用菊酯类农药或40%氧化乐果防治。天牛一般采用注射法防治,当发现植株被天牛幼虫危害且已蛀入枝干时,用医用注射器及针头吸取40%氧化乐果原药直接插入虫孔,将药液注入,注药量以孔洞注满、从另一个孔洞冒出为止,随即拔出注射器后用湿粘土将2个出口封住,防效可达98%以上。最后一次用药须至少在采花前10~15天进行,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影响金银花的质量。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与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金银花的特性和利用价值,并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金银花;特性;开发价值;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07-02 金银花又名二花、金花、银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常绿缠绕灌木。金银花在我国分布较广,辽宁以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河南、山东栽培较多。金银花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药用经济树种,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金银花开发利用速度的加快,金银花市场缺口越来越大,2012年市场缺口将高达万t。为此,笔者结合栽培经验和有关文献资料,对金银花的利用价值和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金银花的特性 金银花为多年生常绿缠绕性灌木。茎中空,多分枝,密生短柔毛。叶片凌冬不凋,单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3~8 cm,先端短渐尖至钝,全缘,叶缘浅紫色,叶柄短。花生于叶腋,一梗两花,花下2苞片叶状,花冠筒状唇形,长3~4 cm,初开白色,2~3 d后为金黄色。浆果球形,熟后褐色,有光泽,内含种子4~10粒。花期5—9月,果熟期7—11月。金银花喜光、喜湿润、喜通风、耐热、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金银花根系发达,根深可达3 m左右,根幅比树冠大2~3倍,浮根多集中在深30 cm的土层内。豫南地区3月上旬金银花芽体膨大,4月中旬第3、4对叶开始现蕾,5月中旬可摘第1茬花,土、肥、水管理好的条件下,一年可收3茬花。丰产期可产干花2 250 kg/hm2左右,丰产期一般可维持30年以上[1-2]。 2 金银花的利用价值 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在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饮料等多个产业领域都有应用。在香料工业方面开发出金银花香水、金银花香液、金银花浴液等,在食品与饮料方面已开发出金银花面包、点心、花茶、啤酒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开发的深入,市场对金银花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药用价值 金银花药用价值高,花、叶、根、藤都可以入药,其含有3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并且有抗菌消炎和对某些病毒的抑制作用,其制剂应用十分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阑尾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外伤感染、子宫颈腐烂等症。 环境价值 金银花是地被灌木,分枝力强,根系繁密,固土性能好,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固堤、防止水土流失的灌木树种。 观赏价值 金银花色香具备,可攀援花架、花廊等作垂直绿化材料,或附植于山石上、沟边、山坡作地被材料。十年生的金银花可以进行整枝造型,做成盆景以供观赏。 3 金银花丰产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金银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微酸、微碱及中性土壤都能较好生长,最好选通风向阳、水利条件好的土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对选好的地块施农家肥6 t/hm2左右,深翻细耙,做成 m× m的平畦,以备育苗。大田栽植可穴状整地,穴株行距90 cm×150 cm,穴大小为40 cm×40 cm×40 cm,每穴施农家肥10 kg与土拌和,以备栽植[3]。 培育壮苗 育苗有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2种方式。种子育苗生长慢,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而扦插育苗简单易行,省功省力,收益快,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通。扦插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进行,但以9—10月为好,此时地温高于气温3~5 ℃,伤口愈合快、生根快、成活率高。扦插方法:选择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剪成30~40 cm长(须保持3对叶以上)作为插穗。在苗床上按行距30 cm、深25 cm开沟,株距10~15 cm垂直摆入沟内,插穗埋土2/3,覆土踏实,及时浇水,保持湿润,10 d即可生根发芽,来年秋季即可移栽大田。 大田移栽 成苗后进行大田移栽,春、秋2季均可,春移在3月上旬,秋移在9月中下旬。将根系好的壮苗栽入整好的大田里,株行距90 cm×150 cm,每穴1株,覆土压紧,及时浇水,以保成活[4]。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大田移栽成活后,在前2年要注意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以后结合除草普遍进行松土,除草一般在夏季前后进行。 浇水追肥。金银花喜湿润,要求土壤湿度在70%以上,促使植株生长旺盛、稳产、高产。每年入冬前浇1次防冻水,萌芽前浇1次促芽水,每次夏剪后根据天气结合追肥,适时各浇1次催长水。 整形修剪。金银花萌芽率高,成枝率高,不适时修剪很容易密不透风,发生病虫害,影响产量、质量和田间作业。修剪要求做到“株形直立蘑菇状,群枝离地斜向上;内膛清除无效枝,外围留枝要适当;瘦小弱枝全剪掉,株形美观透风光”。修剪全年进行3次,其中冬剪1次,夏剪2次。冬剪在10月下旬至封冻前进行,过早会发芽,过晚则消耗养分。冬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横串密集枝、下垂着地枝、油条徒长枝及交叉枝,留强壮、旺盛、顺生枝,剪后达到主干、侧枝明显,层次分明,摆布均匀,多而不乱,树高控制在 m以内。夏剪在摘完每茬花后3~5 d内完成。夏剪主要剪除细弱枯老枝、密生枝及交叉枝,留强壮花枝第1对花蕾的以下部分,上半部分全部剪掉,一般留15 cm左右。金银花具有当年新枝发育成花枝的特点,通过合理修剪即可达到枝多花多、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病虫害防治 蚜虫。在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15~25 ℃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可用40%氧化乐果、5%灭蚜松1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喷雾毒杀,采花前15 d应停止用药。采花期发生时可用洗衣粉1 kg对水100 kg,或用酒精1 kg对水100 kg,或用生物农药鱼藤酮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 咖啡虎天牛。多发生天5月中下旬,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0~1 000倍液或50%磷胶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数次。 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用螨虫净或螨必治1 000~2 000倍液喷雾。采花期可喷洒10%浏阳霉素1 000~1 500倍液。 白粉病。多发生于夏季高温多雨后,田间郁蔽、通风不良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而不旺长;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1 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3~4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唐密林.金银花经济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1(3):36. [2] 叶传财.金银花栽培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6):85-87. [3] 严振旺,柳宗林,林敏莉,等.药用植物金银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31-132. [4] 郭艳萍,丁文静,张李娜,等.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21-122.看了"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金银花盆景的栽培技术 2. 对园林绿化种植类型及养护研究 3.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 4. 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论文3篇

  • 索引序列
  • 文献检索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 中药材栽培技术论文
  • 番茄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南瓜栽培技术毕业论文
  •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