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发布时间: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级别是杂志社负责人以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刘东华,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经济日报评论部任编辑、记者、评论员。1996年下半年调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法人代表。2006-2008年兼任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2006年,刘东华创立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并担任执行主席。现兼任中国企业家书系编委会主任、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组委会主任、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主任评委。

“在投资银行做了七八年了,时间太长了。”3月3日,在北京希尔顿饭店的一间客房里,已正式从中金公司卸任的许小年向《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这样说了第一句话。他递过了自己的新名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教授”。尘埃落定,许正式加盟总部设在上海的中欧。此番“客访”北京,许小年的主要任务是为“中欧管理论坛暨2004年EMBA北京班招生咨询会”助阵。按照中欧在媒体上发布的广告,从2月28日起,许小年分别在大连、北京、青岛三地做题为《蓄势待发的中国金融改革》的主旨演讲。北京是许小年此行的第二站。中欧管理论坛“形势变化太快了。最初定的题目是‘蓄势待发’的中国金融改革,演讲前我改成了‘箭在弦上’的中国金融改革,现在看来得用‘箭已离弦’的中国金融改革了。”在3月3日下午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的“”上,许以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调动起了中欧“潜在学员”们的情绪。“我知道,很多人是冲着许小年教授来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遇生在推出许小年的“压轴演讲”之前如此表述。而从现场的气氛看,在经历过中金的风风雨雨之后,许小年的人气依然很旺。“您从人民大学来到中金,然后今天又站在中欧讲台上,有一些什么体会和感悟?”在演讲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许小年发问。“对我们的大学生确实想说几句话。希望你们能好好研究一些问题,安安心心地在校园里面坐两年冷板凳,读两本书,学一点真东西,不要忙着去外面炒股票,不要忙着配个手机去做生意。不要那么浮躁。”此际,许小年对于做学问“不要那么浮躁”当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专访董明珠:速度增长的意义在哪里? 2月19日,《中国企业家》记者来到格力总部当天,董明珠正在长沙参加《天天向上》的录制,她之前并不知道这档节目,“原来是个脱口秀,站到台上我都是懵的。” 成为网红之后,董明珠的社会角色更加多元——企业家+网红+中国实体经济代言人+城市大使,这也使她更具眼球效应和争议性,而这一切正是她在为未来而战。 “只能五分钟。”董明珠对等在酒店门口要求采访的《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将近20分钟的时候,一直跟随左右的北京格力总经理周天宇打断了采访,董明珠起身,半开玩笑地说,“我看给你50分钟也不一定能采访完。” “格力手机什么时候大规模量产?” 董明珠:“我说2017年你也不信吧?” “银隆什么时候推出新能源乘用车?” 董明珠:“我现在告诉你时间,到时候出不来怎么办? 与2012年喊出“5年再造一个格力”,和动辄就要与雷军“对赌10亿”相比,董明珠出语依然犀利,但又有了一些不同,那就是很少再去昭告什么“大目标”。 也许,在高调展示了格力的野心之后,现在董明珠最需要的,是外界对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突围 “这些地方都是要扩建的,今年压力山大。” 顺着技术员陈庞手指的方向,新厂房用地已经用围栏围起,但尚未破土动工,约有上百个大货箱占据了道路两侧,里面是精度最高的数控机床,用来加工格力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 最近,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拆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而目前这个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董明珠说这称不上什么“大动作”。相对千亿级的空调业务,智能装备还只是格力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单元。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有了2000台机械手的产出,也成立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之前都是内部消化,今年开始对外销售了。” 按照董明珠一贯的思路,格力的产品从内到外都必须实现自主研发,比如计划推出洗衣机,那么就要先生产出内部滚筒模具,而不是像其他企业那样依赖外部采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国外进口的需要300美元一个。” 格力的模具厂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好多订单都是此前并未涉及的领域。最难的一个任务来自于欧洲某顶级汽车品牌,模具厂的技术员周阳指着那个进风口部位的模具说,这上面很多孔洞,难度是最大的,很多国内的模具厂都不敢接。据说,当时的协议非常严格,如果不能按期交付,生产线每出现一分钟的延误,就有可能赔偿几千美元的损失。 珠海格力总部全景 这个活儿也是董明珠给“揽”回来的。像其他部门一样,模具厂会接到老板很多“奇思妙想”的要求。前几年在北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候遇到雾霾,董明珠回来就想做一个不耗电的空调,工程师最开始都表示不可能,可是在她的要求下,两年之后格力推出了光伏空调。 “一个新技术的研发,在研制过程中失败多少次,损失了1个亿、2个亿,只要研究的方向没有错,我都是允许的,”董明珠说,“没有理由说一研究就要成功,但是最后一定要成功。” 这样的压力让周阳经常晚上都睡不着觉。 “有最后出不来的吗?” “董总说的那些,还真没有完不成的。” 在董明珠看来,“当一个人说没有压力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进步的。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不破不立的。” 智能装备业务也是在三年的漫长推进中,才终于有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机器人。最初,第一代基本上就是组装产品,到了第二代有了一些零部件的自我研发,但是核心产品依然是从德国、日本进口。到了第三代才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机器人里面的减速机、控制器、电机三大核心元件都可以内部生成了,借此砍去了1/3的成本。“否则投放市场,是没有价格上的竞争力的。”陈庞说。 同样的事情,放在另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身上,可能是不同的故事版本。 2016年,美的斥资百亿欧元,一举获得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95%的股权,2017年美的或许将在机器人领域再次出击,最近有消息称,此次其目标为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以色列机器人公司。有人认为,收购的方式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切入这一市场。 “中国企业除了并购,难道就不会别的了?”对于这个问题,董明珠毫不掩饰她的反感,“现在很多企业经常讲,我们创新了,跟别人合作了,买了哪个技术了,但我认为买的只是人家的过去,如果它有未来,它不会卖给你,是吧?” 在董明珠看来,技术就像一个生命体,是动态进化的。买入了技术,却没有跟着技术一起成长的团队,那么很难实现技术的再升级,“你买的东西越深奥,你越搞不懂。”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购是一条占领新兴机会的捷径,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充企业规模。 作为空调业无可争议的“老大”,格力在国内空调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是否已经碰到增长的“天花板”呢?格力电器的董秘望靖东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说,2016年清库存的效果很好,格力历史包袱基本上甩得差不多了,与此同时,格力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利润率。中央空调和海外市场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比于内销市场,格力的海外市场一直都进展平缓,如今格力的产品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巴西和巴基斯坦也建立了生产基地,但是外销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不到20%。 “现在占比不大,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未来才有一个更大的增长空间。”望靖东将格力的海外布局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即首先在中东、非洲、东南亚,下一步再深度开拓欧美市场。 品牌和渠道是两个最大的阻力,这是海尔以亿美元的高价竞得GE家电的逻辑,也是美的买入东芝家电的逻辑,可以同时获得现成的品牌影响力和分销渠道。但格力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逻辑。 “这些品牌和部门现在自身盈利能力都比较低,中国企业拿过来能不能改造它的利润?不能说只是拿过来一个品牌,利用中国的一个成本优势去扩张,这不是格力国际化的目标。”望靖东说。格力宁愿起步更慢、更艰难,但要更扎实。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格力和美的的不同选择,表面上是经营策略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制造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两种路线分歧。“是迅速做大,还是稳扎稳打?” “速度增长的意义在哪里?”董明珠反问。 冒险? 格力需要速度吗?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格力仍然以每年200亿的加速度增长的话,那么董明珠所遭受的非议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转折点在2015年。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董明珠提出了“2018年2000亿”的目标,此后两年,格力顺利实现了每年200亿的增长任务,直到2015年,全行业都陷入整顿和萧条中,格力也未能幸免。 做了格力20年经销商的袁亮(化名)见证了最艰难的一年,“多年的库存压力都集聚到2015年,一下子爆发了。” 在这一年,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那些对格力和董明珠的质疑也因此开始放大,有人说董明珠的两千亿目标是“大跃进”,有的则将格力的业绩下滑归咎于董明珠的一意孤行和多元化策略的失误,格力做手机也成为批评她“冒进”的一个靶子。 “自己的产品自己没信心,别人怎么有信心?”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董明珠都坚持格力手机是最好的,甚至在跟上级领导见面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推销手机。 一直以来,董明珠都是一个对自己的判断很笃定的人。 客观上来说,格力做手机并没有先天优势。从技术层面来说,格力授权的专利高达15862项,但其中没有几个跟手机业务相关,从生产角度也存在短板,按照董明珠的说法,格力手机没有量产的原因就是产能跟不上;再说到渠道层面,目前,格力二代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始销售,但线下却尚无布局,空调和小家电的传统渠道优势或许难以借力,“我们这个渠道卖手机不太可能。”不折不扣的格力“粉丝”袁亮认为。 “手机坦率来讲不是我们的强项,确实挑战还是挺大的。”望靖东说,“不过我觉得追求极致、追求用户体验的这种理念运用到手机研发里面,就是格力手机的竞争力。” 董明珠的内心就没有一丝怀疑吗? “为什么要怀疑自己,我从来没有判断失误过。手机也是一样。”董明珠说,“并不是说我今天生产手机,就意味着马上实现几千万台,是有一个时间沉淀的。” 2015年年底,格力成立了通信技术研究院,目前,在格力电器珠海总部,已经建有两条手机生产线,但处于“绝对保密”状态。董明珠2017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手机的大规模开售。“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供不应求。” 同样坚决的,还有对银隆的收购。 一位格力员工曾经评价董明珠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毕竟,当格力电器对银隆的收购搁浅之后,很多人都判断董明珠会就此收手,抛弃“造车”这个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谁又能想到她会以个人投资者的名义,以全部身家去做一件大家都不看好的事情呢?而这也是董明珠认为“在2016年最得意的事情”。 格力电器2月2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董明珠个人在银隆的持股比例已经占到10%,据之前银隆股东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底的公告,董明珠当时还只是排名第五大股东,占比。这也意味着近两个月内,董明珠又进行了为数不少的追加投资。 “错过珠海银隆,格力将错过一个时代。”董明珠没能阻止格力与银隆的“失之交臂”,不过,她以自己的力量又将两者拉回到谈判桌前。 刚刚,两者签订了未来一年的相互采购协议,总额不超过200亿人民币。其中,格力向银隆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预计10亿元,最主要的是银隆作为买家,预计向格力采购80亿元的智能装备,还有110亿元的工业制品,其中包括电机、电容、模具、汽车空调等。格力电器的公告中提到,珠海银隆在2017年目标为实现30000辆左右的新能源车辆销售。 “汽车领域对空调的效率、效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会更高,这也是格力的优势,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望靖东说格力之前的收购计划也是对此作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所以未来两者的业务共振应该会更多。 而从董明珠的角度,对银隆的并购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短期内的业务协同,更重要的是未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已经能让我们和其他国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它是创造性的改变,不是模仿性的改变。”董明珠说,“产品本身就应该是环保的,否则都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再去搞环保,不是废话?” 2014年,董明珠获聘为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这也是她诸多公共角色之一,2017年2月16日,她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TCL集团董事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一起,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言人;而在2017年的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董明珠也将提交与实业相关的议案。 “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提出来以后,政府做的一件最大的事,就是要用倒逼机制,要求企业必须严控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就不能流通到市场中。”董明珠经常提起一些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互行方便”的案例,前者不是“把关”产品质量优劣,而是看关系深浅。 “有些企业死掉就死掉,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很正常。劣质的东西淘汰就很正常,为什么要把他们保护下来呢?”在她看来,中国制造整体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企业家需要从观念上去转变,“潜心修炼,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原则 尝了两口面前的小点心,董明珠说太甜了,连同桌上刚刚剥下来的橘子皮,用纸包起来,起身扔到了垃圾桶。 跟董明珠稍有接触都会发现,她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一位格力的员工对记者说,董姐几乎能叫出每一个采访过她的人的名字,甚至记得当初提的问题。只要在格力总部,她几乎每天都会在车间巡视,对格力的产品性能、厂里的技术和设备都很熟悉,格力刚刚推出的蒸汽洗车机,就是她给起的名字——杯水车新,很好地概括了产品“1升水就能洗净一台车”的功能。 “领导把小事管好了,企业就没有大事了。”董明珠说,而她管理小事的方式,就在于“挑错”。所有格力产品的外观都要经过董明珠的审核,如果觉得不漂亮就要打回重做;即使在偌大的车间,空调温度有一两度的变化,她也一进便知。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董明珠在企业坐镇,整个厂区的神经紧张度都会陡然增加。 “要求高、标准高,这一点确实让大家的压力很大。”望靖东从2002年就进入格力,是和董明珠共事十多年的老员工,“要求一个事,就要马上做。上午布置的,下午就要出结果,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她会经常发脾气吗?” “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啊。她的容忍度比较低嘛,所以发脾气的门槛也是比较低的。”望靖东说。 董明珠也毫不掩饰自己火爆的脾气,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由于员工没有准时安排好车,董明珠马上就发怒了,“不把你们撤了才怪!”即使已经下班了,在车里看到员工边走边用手机,她也会嘟囔一句“这样对眼睛不好”。 “重复的错误,低级的错误,她是很难容忍的;如果是原则性的错误,她会发很大的脾气。”望靖东说。 董明珠曾把自己的管理概括为一个“狠”字,对员工狠,对自己更狠,提到对自己的要求,她说,“管理,不允许犯错;战略,不允许犯错。” 而今,格力的员工已经超过了7万人。在一次采访中,董明珠曾经提到一件小事,以前格力园区有垃圾桶,可是垃圾还是随处可见,后来干脆把垃圾桶都撤掉,颁布一条规定,谁扔垃圾开除谁,结果100多万平方米的公司里反倒彻底清洁了。因此,她觉得一定要强调制度,“100个人,如果各自乱走的话,那肯定不成队伍,就要像军人一样统一步调。” “制度建设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明珠:“领导者也要融入其中。” “怎么理解?” 董明珠:“你自己首先要遵守这个制度,如果作为领导者都破坏了这个制度,你再训斥也没有用。只有身先立行,之后怎么训斥他,他都觉得应该的。” 有人把董明珠称为家电女皇,这不仅仅是因为格力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董明珠的“大权在握”。如今,卸任集团董事长的她依然在格力电器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连她自己也不避谈“集权”,“在决策上一定是集权的,但在执行上,是分权的。” 这套机制如何来发挥作用呢?望靖东在采访中谈及一个故事,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把1/3的兵力都分给了格里希元帅,派他去堵截普鲁士。后来,即便滑铁卢的炮声都传过来了,格里希手下的将军都不断劝说要调转马头回去增援,但是他却坚持执行拿破仑的命令。而如果他能够随机应变的话,胜负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负责人也要根据战场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如果事事去请示,去汇报,其实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望靖东说,“有些事情,董总也在了解、学习、提升的过程中,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去解释,去说明。如果解释充分,她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则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年轻人都很有激情,都急于成功,所以往往做出的决定,都有点急功近利,这一点我不是太认同,我宁可输,也不愿意那样去做。”在谈到最近她参加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中与搜狗CEO王小川的分歧时,董明珠说:“依靠破坏规则的方式去赚取暴利是一种错误的商业观,节目应该避免这样的价值导向。” “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结果不好也没关系吗?” 董明珠:“可以这么说。” 博弈 每天五点半,格力厂区的广播如时响起,员工稀稀疏疏地走出公司,这是最早离开的一班人,更多的人会留在这里直到深夜。格力的大巴车间隔半个小时一趟,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会送走最后一批。 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说,二十多岁的格力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就像一台系统精密、流程严谨的机器一样可以自如运转。董明珠说即便她出差在外,格力的监督机制和实行制度也能够保证这家企业正常运行。但如今格力需要的是突破。 “循规蹈矩地运转肯定可以,但是,现在其实要做的是能发现问题,我的角色如今不是再去讲怎么做,而是尽可能去找问题了。” 而且,这个企业或许也还没有成熟到能够自我保护的地步。2016年的险资举牌,就让格力电器经受了一场虚惊。 “没什么好惊的,格力又不是万科。”董明珠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个时候她并没有丝毫的担心。 但是格力其他的员工却没有这样的淡定,望靖东谈起当时的情形,就表示公司很多人还是挺担忧的,对方的目的是什么?资本进入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万科、南玻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格力会不会重蹈覆辙? “我觉得这个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肯定是有压力的。如果董事长和掌舵人,也去谈焦虑的话,那么这种情绪在下面就会更放大了。”望靖东说,那个时候,董明珠就告诉他们,天塌下来,首先是她顶着。 1月18日,深交所网站披露,董明珠在1月16日增持格力电器13万股,这已经是其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增持;格力其他三位高管也分别在2016年底进行数目不等的增持,四人相加总计近4000万。这会是一种有意识地增强管理层控制权的集体举动吗? 望靖东否认了这个解释,“还是出于对企业前景的看好,数目也不是很大,还上升不到强化控制权的高度。” 在很多场合,董明珠都谈到自己与格力的那种“生死相依”的关系,对她而言,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一位离职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出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骂董明珠,但是要选择谁来主持格力大局,还是会选她。“除了她,还有谁呢?” 这也是2018年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的时候,股东所要考虑的问题。 ;

李锦记中国企业家杂志

斐然的成绩,使李锦记殊荣备至,先后荣获香港出口市场推广大奖、海外拓展成就奖、亚洲第四大品牌称号及亚洲食品第一品牌等奖项,并当选为香港20大杰出商业机构,李文达主席也被评为香港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进入21世纪,李锦记被评为千禧年香港十大企业,更被誉为是“品牌及商誉最历久不衰企业”,进一步确定了李锦记的国际市场地位。

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多次指出:“李锦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透过酱料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二个使命,要将中国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李锦记集团近年来积极拓展健康产业,南方李锦记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公司,集团第二个使命的承托者,一直受到李锦记集团的关怀、爱护、重视及支持,为南方李锦记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背景依靠。

在李锦记发展的起步期,香港的消费力还较低,对高价的蚝油需求甚少,因此李锦记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市场发展策略:先以海外市场为起点,而后再致力拓展香港市场。

这与当时攘外必先安内的企业理念大相径庭,而正是这样的变通使得李锦记有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自70年代以来,李锦记大力发展香港市场,起先是在皇后大道的一零售店以及几家杂货铺里出售,后来得力于迅猛发展的超市而广泛铺货、大量销售。

70年代以来,李锦记还只凭借旧装特级蚝油和虾酱两种产品打天下。进入70年代,随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李锦记即时转向市场导向的营销观念,实施现代营销管理,将原先的品质保证部门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了20多人的R&D部门,以加强产品研发的力度。

为获得一个优秀的产品概念,研发人员常常要做大量工作,如作目标消费者调查、向烹饪专业人士以及零售商取经讨教等等。20多年来,李锦记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轺熊猫牌蚝油、XXO酱、辣椒酱、鸡粉、瑶柱蚝油等酱料以及豉油鸡汁、卤水汁、工蒸鱼豉油等一系列方便酱,产品由原先的两种增至现时的150多种。

其中,因蒸鱼豉油的开发和推广,李锦记荣获了1997年度香港杰出营销奖HKMA/TVB铜奖。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为使老字号的产品不显陈旧,李锦记不失时机地设计新的品牌标识。

不同于早期土气的外观造型,新包装采用了国际流行的直线设计,因而更富进代感和美感,更易为消费者接受。1992年,公司还特意聘请专业设计顾问公司为李锦记重新设计一套包装标识系统,把招纸和标签统一,从而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便于识别。

为增加卖点,招纸上除印有基本资料如成分及重量外,还提供了菜谱及使用方法。另外,公司也在招纸上印上外文以显示国际化利于外销。

李锦记注重现代营销传播,曾开展了一系列的广告及赞助活动:邀请香港歌星叶丽仪拍摄电视广告,每晚在电视上大唱餐餐陪住你……,增加品牌知名度;独家赞助某马戏团在香港海洋公园的表演;为烹饪界知名人士方太、Martin Yan的电视烹饪提供酱料……这对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来说是个富有胆色的尝试。李锦记是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但其决策层通过世代的四次更替,实现了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四代家族成员在国外深造后于80年代先后回港,在集团的不同岗位上发挥所长,使李锦记的管理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现时的李锦记在香港的员工有500人,而国内及海外共1000多人。

90年代初,由于不满足于调味品事业上的成功,李锦记利用品牌知名度展开品牌延伸,致力拓展地产、餐饮、健康食品和运输等业务,以增大其市场蛋糕。 李锦记成为航天食品: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神九载人飞行任务提供了7大类、70余种中式食品随航天员征战太空,“可以确保航天员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食品”。

“从已公布的神九食谱看,有针对航天员执行任务的特点,比如食物需要没有很难消化的渣滓,以减轻飞船舱内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经过加热营养成分流失较少,保质期长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公布的菜单中,干烧杏鲍菇、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等家常菜赫然在目,选择的调料则涵盖海鲜酱、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番茄酱和泰式甜辣酱,“酸甜辣咸鲜”五味俱全。据入选供应酱料的李锦记集团介绍,此次企业一共提供了2000多包航天员食用酱料。

这些酱料与大众餐桌上的酱料并无本质不同,特殊之处在于一要适应太空环境的特殊包装,二是在太空环境中,人的味觉会有一定的变化,会根据要求对酱料口味作适当调整。神九食品如何适合航天员的个性化口味?陈斌介绍说,每一项食品研制出来时,先请航天员品尝并填写“感官评价表”,只有在60分以上的食品才能入选。

三名航天员中两名来自山西,一名来自河南。由于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味觉暂时退化的情况,家乡口味更能唤起食欲。

何丽说:“比如番茄酱既能满足山西普遍喜‘酸’的需求,又可方便补充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神九的一大亮点,是中国女航天员首次探访太空。

何丽表示,在太空环境中,女性骨密度流失较男性快得多,因此更需要关注矿物质、维生素、钙铁的摄入。适当甜食的补充,也能满足女性的心理需求。

“事实证明,五味调和的中国美食相比西餐,更能够安抚中国航天员的胃,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我想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能给口味相近的亚洲国家以启发和借鉴。”

她说。 李锦记:食品安全零缺陷的标杆企业调味品协会昨天给李锦记颁发了调味品行业标杆企业奖,只有李锦记唯一一家获得这个奖。

这表明了调味品行业对李锦记食品安全工作上的肯定,是航天食品,太空人吃的。航天员的食品对安全要求很高。

同时回顾我们这几年的历史,我们是奥运会的酱料供应商,我们是亚运会酱料供应商,我们是世博会的酱料供应商。所有重大项目上,我们的食品都经历了最严苛的检验。

美国FDA来我们李锦记工厂进行审核,我们是唯一一家零缺陷通过美国FDA审核的企业,这是中国食品。

李锦记集团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历经4代传人,3个世纪,2次世界大战,圆满完成了第一使命,就是将中国的饮食文化透过调味品,传播到全世界,做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方李锦记作为李锦记旗下的独资子公司,依然秉持思利及人的经营理念,肩负着集团的第二使命——将中国5000年优秀的养生文化,透过中草药健康产品,传播到全世界,要做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无限极! 作为一名中草药健康顾问,非常愿意和朋友们共同分享健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给我~。

李锦记香港李锦记集团创建于1888年,迄今已有120年历史,它凭借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在70年代起迅速建立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酱料王国,畅销产品达60余种,分销网络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产品”。 斐然的成绩,使李锦记殊荣备至,先后荣获香港出口市场推广大奖、海外拓展成就奖、亚洲第四大品牌称号及亚洲食品第一品牌等奖项,并当选为香港20大杰出商业机构,李文达主席也被评为香港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进入21世纪,李锦记被评为千禧年香港十大企业,更被誉为是“品牌及商誉最历久不衰企业”,进一步确定了李锦记的国际市场地位。 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多次指出:“李锦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透过酱料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二个使命,要将中国中草药健康产品传播到全世界

”。李锦记集团近年来积极拓展健康产业,南方李锦记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公司,集团第二个使命的承托者,一直受到李锦记集团的关怀、爱护、重视及支持,为南方李锦记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背景依靠。 有着“亚洲第一食品品牌”的百年老字号李锦记集团的蚝油在美国已经占到了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的占有率排在第二位。在欧洲、东南亚,甚至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一些岛国,都有李锦记的蚝油、酱油等产品在销售,其200余种产品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而其独资子公司—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正在新时期里续写着这个百年老店新的历史……

香港李锦记集团创建于1888年,迄今已有120年历史,它凭借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在70年代起迅速建立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酱料王国,畅销产品达60余种,分销网络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产品”。

斐然的成绩,使李锦记殊荣备至,先后荣获香港出口市场推广大奖、海外拓展成就奖、亚洲第四大品牌称号及亚洲食品第一品牌等奖项,并当选为香港20大杰出商业机构,李文达主席也被评为香港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进入21世纪,李锦记被评为千禧年香港十大企业,更被誉为是“品牌及商誉最历久不衰企业”,进一步确定了李锦记的国际市场地位。

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多次指出:“李锦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使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透过酱料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我们又开始了第二个使命,要将中国中草药保健品传播到全世界”。李锦记集团近年来积极拓展健康产业,南方李锦记作为健康产业的核心公司,集团第二个使命的承托者,一直受到李锦记集团的关怀、爱护、重视及支持,为南方李锦记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背景依靠。

有着“亚洲第一食品品牌”的百年老字号李锦记集团的蚝油在美国已经占到了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的占有率排在第二位。在欧洲、东南亚,甚至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一些岛国,都有李锦记的蚝油、酱油等产品在销售,其200余种产品遍布世界80多个国家,而其独资子公司—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正在新时期里续写着这个百年老店新的历史……

最近看到了一些视频,讲了一些富豪关于他们资产处置的方法,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尤其是李锦记的家族宪章,让我想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我整理了一下相关的内容。 香港李锦记集团,是在1888年成立的,距离现在已经134年了,是真正的百年企业.我们国家的百年企业很少,没有上市的百年企业就更少了。可以历经几代人,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仍然屹立于商场的,那一定是有他们的独到之处的。李氏家族一直都是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把对子女的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例如,要求小孩不能偏食,什么都要吃。李文达送孩子去西方接受现代教育,还经常带孩子们到世界各地游览,让他们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认识不同的事物,增长更多的见识,理解人生百态。他甚至有意带子女们参加葬礼,可以让子女清楚地看到死者一生的成败得失,以及种种家族的矛盾和人情世故的复杂。还会启示子女:人一生的所作所为,要为最后的“盖棺定论”负责,更让人深刻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守护是多么可贵。李氏家族虽然有着开明的教育,但也有严格的家规。与很多富豪家族不同的是,李家有专门的“家族宪法”,这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他们提出的其中一条“宪法”就是:后代要进入家族企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读到大学毕业,之后至少要在外部公司工作3至5年;第二,应聘程序和入职后的考核必须和非家族成员相同,必须从基层做起;第三,如果无法胜任工作,可以给一次机会,若仍旧没有起色,一样要被炒鱿鱼;如果下一代在外打拼有所成就,李锦记需要时可将其“挖”回。 在2003年,李锦记建立了家族委员会。家族委员会由最能代表家族利益的核心成员组成-包括李文达夫妇和五名子女,未来则在关心家族事务和家族整体利益的第五代中选择新成员。 作为全体家族成员的定期交流平台,李锦记的家族委员会主要关注如何将家族共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加以正式化,以及家族核心成员的培育等家族事务的核心问题。至今,李锦记家族委员会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一次为期4天的会议,内容包括从战略层面规划家族建设,比如家族宪法、家族精神以及下一代甚至下两代的培养等。无论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必须赶回来参加,如果迟到就会受到惩罚。到了第四天,所有与会成员的配偶会被邀请参加会议,向他们通报前几天会议通过的内容,以便配偶当好“贤内助”。 李锦记家族委员会只负责家族事务的处理,公司董事会则主要讨论与企业运营相关的重要战略决策,二者各司其职。然而,董事会中的家族董事由家族委员会选择任命,以保证董事会能够在考虑家族整体利益的情况下独立做出决策。 一个华人家族拥有自己的家族宪章不多见。李锦记家族委员会成立后,将制定家族宪法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 其中包括了下边的这些内容: 1.家族委员会: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每一次召开4天,一年有16天,家族成员必须全部参加;会议设一主持人,由委员会核心成员轮流担任。 2.家族成员退休规定:家族成员年满65岁要退休。 3.家族宪法修改规定:宪法内容的制定和修改,需要家族委员会中75%多数通过才能确定;一般性决议的订立和修改则过半数就可以。 李文达还与5个儿女的有三条非正式约定: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 李锦记还有一个“超级妈妈小组”。家族里的妈妈们每个月碰一次面,交流对孩子的教育经验,从小为孩子灌输家族的理念和价值观。每年还会组织全家族旅行,26个家庭成员都要参加,通过这个团聚的机会,分享家族的快乐、责任、知识。 李锦记的百年品牌还在于李氏家族内部的良好教育和环境。很多家族企业都是以生意为核心,结果家庭出了问题,子女出了问题,生意跟着受挫,陷入“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李锦记始终是以家庭为核心,把生意看成家庭的一部分,家庭和睦才是事业兴旺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李锦记才会不断的发展壮大,而没有走向没落。 这样的家族教育和管理,使李家子女继承了李氏家族所传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了西方的现代文明。既有中国人传统的稳健、谦卑、宽容精神,又有西方人的开拓、创新、进取精神,守住了祖辈的基业,又将开拓属于自己时代。

我心中的李锦记今年组文的主题是“TRAP OUT——冲出困境”,当今的企业,或大或小,不论中外,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的加深,中国企业 越来越走向世界,而世界的企业也越来越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一些传统 行业、特别是家族经营的企业要怎样在这种新的局面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经过精心的筛选,从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 又是家族经营的传统企业中筛选出李锦记(香港)集团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做了大 量的调查研究,结合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这个组织的文化精髓并提出我们的新 的见解。李锦记集团的典型性体现在: 首先,它是发源于1888 年,从专做蚝油开始,经历了一个民族品牌创立、成长、 挫折、转型、突围、持续发展到现在稳健发展的典型过程,在李锦记一步步发展壮大 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可以值得现在仍在苦苦挣扎的民族传统企业参考、借鉴的经验 教训。其次,李锦记自从创立以来,一直坚持着家族控股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家族经 营的企业形式受到许多对组织文化和企业成长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的质疑,许多残酷的 事实也仿佛证明,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 快速成长,但是到了企业平稳发展的阶段,家族经营的种种弊病就会表露出来。那 么,李锦记公司,在保持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完全统一的同时,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手 段,创造了它不断的销售奇迹的呢?我们的调查报告将揭开李锦记的基业常青之迷。再次,老字号的品牌往往忽略了对自己产品的宣传、推广,在产品的开发、创新 方面也缺乏主动性。在过去,没有来自外国和其他企业的竞争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 也许还有生存的空间,但是如今,面对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市场和越来越激烈的竞 争,传统产业、传统企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销售策略就显得落后了。同是作为传 统老字号的李锦记公司,是如何走出传统的经营模式,以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令老字号 经受住了时间和竞争的考验,创出新的一片天空的呢?答案,当然也在这份研究报告 一个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李锦记集团所具有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经营理念,和中国的传统道家文化是一脉相承、不谋而合的,所以,我们便采用道家 “道、法、将、地、天”五种力量来代表李锦记企业文化的不同层次: 道:代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中国记者杂志

书名号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等,那还有那些可以使用书名号的地方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书名号的用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书名号的用法 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 文章 名) 《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 《茶馆》(话剧名) 《大乐特乐》(相声名) 《女篮5号》(电影名) 《努尔哈赤》(电视剧名) 《我的祖国》(歌名) 《霓裳曲》(曲名) 《醒狮》(舞蹈名) 《车技》(杂技名) 《长江万里图》(壁画名) 《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 《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 《东方欲晓》(雕塑名) 《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 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⑵《语文建设》1991年第 5 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 ⑶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 55 周年(《光明日报》) 下面例⑷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 *⑷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 文化 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 ⑴《中国大 百科 全书》(书名) ⑵《人民日报》(报纸名) ⑶《语文建设》(刊名) ⑷《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 ⑸《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一句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 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号。例如: ⑹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 ⑺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 1998 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 3 位。(《光明日报》) 下面例⑻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 *⑻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 ⑼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 ⑽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撒旦与谢三》 (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例⑼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 例⑽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 使用书名号的注意事项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和法规文件等的名称,例如:《中学生》、《语文报》、《涛声依旧》。 使用书名号要注意以下几点: 书名号嵌套 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内用单,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在书写时不能放在一个格子里。《读〈石钟山记〉有感》 书名与书中的篇名连用 书名与该书中的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苟子·劝学》《史记·项羽本纪》 书名号的功能

《瞭望》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凤凰周刊、《半月谈》、《南风窗》这几本都可以的,不需要过多的介绍,说了也白搭,你自己在图书馆看咯看哪本适合自己的口味,仔细阅读其余的翻翻看就可以了如果你是学新闻的推荐你看《中国记者》《新闻爱好者》《编辑之家》你图书馆肯定有的最后,推荐你没事看看《南方周末》虽然有点贵,但很有深度,值得学习这个是我大学的经验,绝对不是百度。

“京原路8号”为《中国记者》杂志主办的公众号,将为大家奉上每期精华、悦读文章,欢迎关注交流。更多深度文章,请致电订阅电话:、63073532.伤心漫过那片海:灾难报道伦理问题的实践思考文/张欧亚 (《中国记者》杂志2015年第3期)脱离了具体人物,新闻就是白纸“伤心漫过那片海”,是2002年5月8日我在采访大连“5•7”空难时,所写的一篇记者手记。在这前后,我还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采访中亲历的灾难现场还有:造成309人遇难的洛阳大火,造成234名村民遇难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以及江西芳林小学爆炸、广东江门爆炸、陕西榆林爆炸、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等等。做过这么多灾难报道,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与反思。首先,我们先来听听这样一个“段子”:某国总统在发动一次战争时说:我们将杀死几百万敌人和一个修理自行车的人。记者争相问:“总统先生,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总统笑了笑,对着站在一旁的官员说:“看看我说什么来着,从来没有人关心那几百万人。”这当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这是否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无论东方或西方,无论何种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才是恒久的,也更能打动人心?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一个个单元的个体组成的社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和力量。悲他们所悲,痛他们所痛,即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实际上,无数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表现具体人物的命运,才能深深震撼人心,因而才能伟大。文学作品是这样,历史更是如此,也正是一个个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构成上下五千年栩栩如生的历史。脱离了具体的人物,历史和新闻就是一张苍白的纸。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回到上海踩踏事件,这一现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惨剧,作为报道者,我们又如何只依靠冰冷的数字来组织报道?有必要讨论关于“二次伤害”问题。以最近引发热议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惨死在派出所的打工女周秀云为例,正是家属在媒体支持下坚持不懈地上访与持续报道,呼格吉勒图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讨回应有的尊严。在持续多次的报道中,有没有人认为呼格吉勒图的家人受到“多次伤害”?而讨钱打工女被警察踩在脚下的那张照片,我们感受到这是对周秀云的亵渎了吗?恐怕没有。真正的伤害,是沉冤的亡灵等不到正义的伸张。对周秀云来说,正是这张照片的公开,震撼了国人,继而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持续报道,才有了今天当事单位负责人对亡者及亲人的道歉。可以设想一下,什么人最害怕那张让人愤慨的照片公之于众?掩盖事实与真相,正义得不到伸张,才是对受害者尊严最大的亵渎。在这两案中,受害人的家庭经历与遭遇,从各个角度被公开报道,我们及他们本人感觉隐私被冒犯了吗?正是他们悲歌式的境遇,引起了广泛同情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实际上,有关对南京大屠杀,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所展示的那些令人惊悚的画面,也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对家属的“伤害”、对亡灵的亵渎。正是这些真实的画面,让我们在纪念中反省战争、珍爱和平。不论是事件当事人,还是普通读者,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人在了解事实真相过程中所保持的善意。反省,但不是缺失有高校在一场专业讨论中,运用了“在满足知情权与消费遇难者之间”这样的表述。这使我想起2000年河南洛阳大火案,这一震惊全国造成309人遇难的大火,引起各媒体关注,其中某地方大报,竟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某地大火引发新闻大战”。我在内部论文和多次课堂中,提起过这篇报道:报道所称的“新闻大战”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难道是309个亡灵!这样的报道缺少了良知与底线。伦理探讨意义在于,促使记者保持最大程度反思,如何保持善意。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反省,但绝不是在新闻事件中的缺失。12年前,采访一起灾难报道结束返乡途中,我在记者手记《另一种责任》中曾写道:“关注事故、关注灾难,是记者的天职。告知读者事件的真相,是为了让公众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是为了唤醒良知,使责任者受到惩处,使无辜者得到救助。然而,每一次事故发生后,总有人对记者采访进行阻扰,千方百计隐瞒真相。”“正是由于记者们的苦苦寻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陕西榆林爆炸真相始大白于天下;正是媒体的执着,南丹县委书记等一批贪官、昏官才最终受到惩处。”“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责任。”因而,我认可石扉客的观点:空难事件,出发和到达机场,与空难现场一样,乃至与遇难者生前空间一样,都是敬业记者应该抵达的广义现场。当事人的眼泪、家属的痛苦,和灾难过程、灾难原因等一样,本身就是灾难的组成部分。遇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命运的无常,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悲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部分,更是追问事件原因与责任最具道义力量的拷问。但有为善之心关于面对遇难者家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家属对此排斥。不同情况不同分析,也应予以不同对待。但有为善之心,不添乱,家属愿意谈,又有何妨?2014年春节后,上海宝山发生大火,两名消防战士牺牲,其中一名来自湖北。因为当时特定的现场情境,我自始至终没有打扰家属。这有前因:1.前期其他媒体采访时,刚问话就导致被采访人当场昏倒,被输氧紧急抢救;2.飞机上对方明确提出不希望被打扰。但这并不表明,同类事件可以复制。具体情况须区别对待,实际案例中又有亲属希望或愿意接受采访,大连空难、包头空难中,甚至有家属主动联系媒体探求事故真相,释放压抑心声。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湖中并爆炸起火,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这起空难中,湖北乘客、武汉吉思达公司总经理吕新辉不幸遇难。我赶到现场采访中,吕新辉哥哥吕新军主动配合,并在当地相关部门清场时,还挺身而出,坚持要我一起和他前往事发地凭吊。如当年我在报道中所记载:“事故处理小组通知家属到南海公园为死者凭吊,吕新军向工作人员表示坚持要我同往,并从工作人员手中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披在记者的身上。”“我用手摩挲着他穿有军大衣的后背。我知道,再坚强的男人此时也需要一个支点。”整个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包括吕新军在内的遇难者家属对记者的友善。而事实上,很多家属在从最初的悲痛走出来之后,对媒体采访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面对灾难,确实存在记者采访时的方式方法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能将之作为排斥记者采访家属,甚至认为记者不应该出现在现场的理由。毫无疑问,面对灾难事件的发生,当然应该悲天悯人,也必须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无论是上海踩踏事故,还是不久前发生的姚贝娜事件,在新闻伦理之争中,反对或赞成的双方,最初都是以“正义和善良”的名义出发。然而由于最初的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的最初判断,讨论双方会陷入为反对而反对的循环。一个“事实”、一个观点出现,首先需冷静思考与判断,而不是被推动裹挟着瞬间就被点燃的“正义的怒火”。常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位领导的话:多些友爱,多些宽容,多些建设性。 凡有为善之心,大家会懂!

中国记者杂志社

是假的。

在中国内地,只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才合法有效,持其余一切所谓“记者证”都可认定为假记者。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

扩展资料:

申领范围

新闻采访工作是有效实现人民群众获取知情权的职务行为,因此,新闻记者证只发给新闻机构的专职采编人员。我们所说的新闻机构包括新闻性报社、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

其中,新闻性报纸、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由国家广电总局认定。

换发申领新版记者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4,已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者证

全国新闻类核心期刊名单序号 期刊刊名 ISSN号 统一刊号 1 编辑学刊 1007-3884 31-1116 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002-8552 11-1746 3 中国记者 1003-1146 11-1275 E-mail: 编辑部信箱:zgjz@总编信箱: 4 新闻战线 0257-5930 11-1337 E-mail: 5 中国出版 1002-4166 11-2807 6 中国图书评论 1002-235X 21-1035 7 新闻大学 1006-1460 31-1157 地址: 上海市邯郸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新闻大学>杂志编辑部 200433021-65643630 8 新闻与写作 1002-2295 11-1109 地址: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 北京市和平里西街21号 100013 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001-7143 11-2684 10 新闻界 1007-2438 51-1046 11 当代传播 1005-1945 65-1090 12 编辑之友 1003-6687 14-1066 E-mail: @ 13 出版发行研究 1001-9316 11-1537 14 新闻与成才 1002-4468 11-1495 15 编辑学报 1001-4314 11-2493 16 新闻与传播研究 1005-2577 11-3320 17 国际新闻界 1002-5685 11-1523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 <国际新闻界>杂志社 100872010-62514412 18 现代传播 1002-7149 11-3614 19 新闻爱好者 1003-1286 41-1025 E-mail: 20 新闻实践 1004-9029 33-1163 21 新闻知识 1003-3629 61-1022 22 新闻记者 E-mail: 23 收藏家 1005-0655 11-3222 24 图书发行研究 1003-8442 34-1088

目前我国内地唯一合法有效的记者证是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杂志社的证件并不具有合法性。

在中国内地,只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才合法有效,持其余一切所谓“记者证”都可认定为假记者

国企杂志社记者名单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出版 神州杂志社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友先 王郁昭 巴忠倓 田鹤年李 景 刘精松 刘中一 吕聪敏邵华泽张文台 杨斯德 邹 瑜林宗棠 周玉书 周坤仁 赵宗鼐高 潮崔乃夫 程连昌 翟立功廖廷建编委会主任 楚 水编委会副主任 赵焕军杨国仁编 委 包明德 冯凯文 楚 水 赵焕军刘 墨 张 钧 李泽卿 张云昌胡戎恩 张耀伟 文 蔚 杨鸿岳社长 赵焕军总编辑 王永平常务副社长 刘建文副社长 刘 振常务副总编 孙于泳副总编辑 孙海云编辑部主任 梁俊晓编辑部副主任 邵妙苗记者部主任 李 川记者部副主任 韩 艳 周秀光责任编辑 陈娇利记者关 卉 李 川 李晓倩 杨剑 李向军刘琳玉 付文龙 徐同山 郑丛申孙 旻 郑乐芳美术编辑 刘传锋河南陈力华 郝娇娜浙江 林国云山西张学良广东 麦顺坤 李品锋周志雄法律顾问 贾立华 谢兰成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

据百度而言好像挺正规,不过在相关其他站点均无此媒体,所以有很大可能是空壳媒体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由中国国际新闻文化传媒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主办。邵华泽:原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题写刊名,并任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名誉顾问;战略合作单位: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名誉顾问:周铁农(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艺术顾问:魏中(中南海紫光阁名人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陈红军(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副院长);法制顾问:王新民(中纪委、监察部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部主任) 姚晓刚(中纪委、监察部中国纪检监察报周刊部主任);学术顾问:安卫华(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会长) 申 斌(原安阳工学院院长)张冬生(河南省政协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名誉社长: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总 编 辑:肖继业(原安阳市副市长、原河南省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名誉总编:郝江华(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任)社 长:照 华常务副社长:张子祥(原河南省法院副院长)常务副总编:李东泽副 社 长:李顺新(原济南军区郑州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徐晶龙(国务院国资委商业饮食业服务中心主任)任智才(国务院国资委商业饮食业服务中心顾问) 李银栓(原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付庆军、史国政、张建军、任广林、潘 丽主 编:李漯民副 总 编:周文军 睢晓康 宋志平 杜建立 戈梅荣 陈丽娟 奎凤英 张宏涛 崔 君 孔祥道社 长 助 理:邓军强 刘文庆 曹俊峰 师 雨 石玉卿总编辑助理:王文献 孙明亮 杨 阳 李福祥办公室主任:郝军政 副主任:常 赛视频部主任:毛尚坤 副主任:宋雨晴编辑部主任:曲海清 副主任:郭俊峰周易研究院院长:申 斌 常务副院长:刘化庆 副院长:付庆军 宋志平书画研究院院长:李克俭(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副院长:梁宝宪(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红方(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崔 君(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副总编)执 行 秘 书 长: 李云峰影视研究院执行总监:潘 丽音乐研究院执行总监:李玲玲国新电视执行总监:梅志勇 副总监:刘耀青《中华艺术家》编辑部主任:徐振海 执行主编:张 勇中原部主任:张六一

  • 索引序列
  • 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
  • 李锦记中国企业家杂志
  • 中国记者杂志
  • 中国记者杂志社
  • 国企杂志社记者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