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文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文

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着,这些论文论着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着。这些论文论着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着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着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着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着中曲解了原着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着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择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端、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的文题是论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文眼”,是学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论文的首要条件。论文的文题反映的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要求精炼、准确、醒目。一般要求使用偏正结构的词组,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在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公式、缩写及简称等,创题时做到字斟字酌、惜字如金,使得读者一看到论文的题目就勾起阅读的欲望。学术论文题目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文题冗长。曾读到过一位青年教师写的论文“基于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这篇论文的文题长达33个字,一口气读下来还有些气喘,其实在 这种情况下,作者可以改成“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下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或者干脆用副标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创 e +大学生创业平台下”,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信息清楚。2)表达不准确,文题过大或者过小。有一位年青教师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援外培训联络口译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这篇论文实际上是讲的乌干达援外项目中,对于陪同人员的口译能力培训问题。但是我们看题目,就容易引起歧义,改成“负责援外培训项目的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及对策” 。3)用词不规范,使用英文缩写。英文缩写的使用,要求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给予解释和说明,因此英文缩写和简称都不宜用于文题。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文题也是学术论文的窗户,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浓缩。新颖、精准、简洁的论题,将开启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缩影,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是对论文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浓缩,是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论文所要讨论的内容,获取必要的论文信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感觉。学术论文的摘要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录用情况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摘要必须能够反映出此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结论,并且要用数据定量说明实验结果。摘要一定要用直接的语言,简明易懂,一般控制在200~300 字。学术论文的摘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摘要中出现了“本文” 、“我们”“作者”等,这是不合摘要的写作规范;2)摘要繁简失当,有些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摘要,在摘要中甚至会对背景进行叙述,还有的对于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一篇摘要长达1000多字;3)重复文题、前言及结论的信息,有些论文的摘要几乎就是将前言或者结论复制一下,浪费信息渠道,可读性差,信息价值也低;4)摘要中出现了评述性的语句,比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5)夸大学术论文的研究结果,有的甚至将引用的结果和结论写入了论文摘要。对于摘要的撰写,写清楚摘要的“四要素”即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果及结论,编辑在加工时也会紧扣摘要的“四要素”,只要写清楚了“四要素”,论文的内容也就通过摘要呈现在读者面前,再加上对结果的定量数据说明,一篇好的摘要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检索、信息贮存的需要而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学术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几个词语和词组,一般从论文的文题中提炼或者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反映主要研究内容,一篇论文关键词一般3~8 个,其排列顺序是按其重要性的大小,但是,有一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大众化的词,比如“研究”、“探讨”、“实践”等这些词不要作为关键词。正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三个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前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的前言给人一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感觉。前言简要说明此文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途径,以及前人研究的状况,提出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设想及预期效果和研究的价值。前言长短要适中,不能采用图表及公式,在前言部分提出问题,引出正文主体,做到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前言中易出现的问题:1)结构层次的问题,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承接生硬;2)内容问题,就是不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论文所要研究的课题及其研究范围、方法、角度和途径。正文主体占论文的主要篇幅,是论文的核心。正文主体的撰写必须层次清晰,条理清晰,按照各层次内容划分段落,各层次间用小标题来区分。正文的撰写必须有理有据,内容充盈翔实,在资料的取舍上面不能掺杂个人主观的喜好,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用文献标明出处。正文主体常出现的问题:1)图表的运用容易出现问题,图表的逻辑性和对比性、自明性都较强,可以使内容表达更加简洁、清晰和准确,但图表在使用中却常出现问题,如,图表与文字内容不符,图表的取点和构成不正确,图表的内容不完整,缺少对图表文字分析等;2)量和量符号的使用存在问题,青年教师在初写稿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使用国标规定的量和量符号,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就不会出现问题;3)文献的标注也常出现问题,参考文献的标注对于学术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是否查阅文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论文所述项目的研究基础,常见问题有文中所用文献与文后所列文献不一致,文献序号混乱,多次出现同1个文献却没有标明页码等。正文主体是作者倾注主要精力和心血的部分,这部分是整个论文的中心部分,撰写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上述错误。结论部分是对整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是全文的归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论要与前面的摘要和前言相呼应,肯定前面所提出的观点,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结论部分常出现的问题:1)简单地将各层次小标题总结起来作为结论;2)将常识性的知识放在结论中或者在结论中引用文献中的内容作为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指的是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参考文献可以帮助编辑和读者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也方便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材料及了解相关的研究情况,同时,参考文献也是判断作者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依据,反映了作者对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认可。引用参考文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用的文献要尽量全面、最好引用权威性的文献、注重经典文献和新颖文献相结合、尽量引用期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另外,在表述文献时,一定要规范,要将文献的作者、题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出版社等信息表述全面。

三类高质量论文是指:1、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2、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3、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每个科研人员的目标。高质量期刊往往意味着拥有业内较高的认可度、高水平的同行评审以及较大的影响力。因而能够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于科研人员申请经费和职业生涯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用分析、同行评审分析、期刊流通及覆盖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综合各方面来评估一份期刊,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评估期刊质量,每种指标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引用分享

引用分析主要评判的是文章被引用的次数:

例如我们熟悉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就是根据期刊所收录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计算得出的。被引次数越高,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会每年更新。然而,被引次数高不一定意味着期刊质量高。有些类型的文章本身被引次数较高,例如综述;热门研究领域的文章,例如生物医药领域,被引次数也较高。

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方面:

但是不同的期刊选择审稿人的标准也会不同,在评估期刊质量时,需要关注期刊审稿人的信息。

期刊流通覆盖范围

期刊流通及覆盖范围也需要考虑:

面向国际读者的期刊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提供电子版本的期刊更方便查阅,因此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知名度也较高。此外,英语期刊的知名度及关注度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除上述几点之外,其他考虑的因素:

其他因素还包含审稿周期、接收率或拒稿率、期刊排名等。总之在投稿时,需要综合评估上述各个因素,选出自己心仪的期刊。注意不要拿不同领域的期刊做比较,因为各个领域会有各自的评价标准。要选择自己研究领域内的优秀期刊投稿。

选择期刊时应考虑的因素

期刊的评价角度是多方面的。在日常工作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有一些因素是作者在选择期刊时应重点考虑的。比如,期刊的班刊宗旨、影响力、期刊声望和知名度、论文审阅时间和发表速度、是否收费等。

01期刊的办刊宗旨和范围

每本期刊都有其办刊宗旨和范围,一般出现在期刊官方网页。此外,在期刊的“作者须知”中,一般都会详细介绍期刊的侧重点和兴趣所在。作者需要仔细阅读相关说明,评估自己论文主题是否符合该期刊的征稿范围或论文内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

02期刊影响因子、分区、声望及知名度

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影响因子越高、分区越高的期刊质量越好,其学术水平也越高,声望和知名度也越大。读者需要根据自己文章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到拟选择期刊。 期刊选择的原则是在对自己论文水平客观而准确评价的基础上,从期刊水平略高于自己论文水平的期刊开始投稿。在投稿这些期刊时,论文可能会被拒稿,但也有可能有其他收获。如果论文得到了审稿人的意见,也可以帮助作者及时完善自己的论文。 但是,不建议盲目的向领域内高水平期刊持续投稿,这样会影响论文的发表周期,也会严重浪费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因此,作者应较为准确的定位自己文章的水平,根据审稿意见和进程,及时调整投稿期刊。

03论文的审阅时间和发表速度

发表周期是指从编辑部收到稿件到文章发表所有的时间,它反应论文审阅的快慢和发表速度。大多数SCI学术期刊在刊载文章的首页都会标准稿件的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和文章被接收的日期。作者可以统计近期期刊发表文章的周期长短,选择发表周期较短的期刊。

04期刊的拒稿率

越是高水平的期刊,其拒稿率相对就越高。因此,在投稿时,因谨慎选择高水平期刊。此外,现在有一些学术论坛或网站可以看到其他作者的投稿经验风险,可以帮助作者了解期刊的拒稿情况,合理选择投稿期刊。

05期刊是否收费

一般英文期刊不收取审稿费,但是有的期刊会收取版面费(一般约为人民币万万左右)。在论文中使用彩色图片或文章篇幅超出时,部分期刊也会额外要求作者付费。因此,在论文投稿中,作者应根据研究的资助情况,选择付费或非付费期刊。

18万元。据领军重点期刊跟踪分析,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18万的经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该计划以5年为周期,设立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以及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7个子项目,是中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科技期刊发展支持专项。

你是指你的的角度吗,能够看到其中的文章对于保证期刊的质量很有必要,像现在的开源期刊就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国内的话我知道出版开源的是汉斯出版社

要提高科技期刊的吸纳力,需要三个方面入手。1、提高编辑团队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科技期刊的编辑团队需要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研究经验,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估论文的质量和价值。编辑团队还需要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科技手段,以更好地支持期刊的发展。2、建立专业的审稿制度。科技期刊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审稿制度,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3、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科技期刊可以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高质量期刊t1t2t3

不容易。国内各大学会、协会、组织机构通过科技工作者推荐、专家评议、结果公示等过程,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T1类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T2类是指国际知名期刊,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定分级目录的主要目标是推动高质量中国科技期刊与国外高水平期刊在科技评价中等效使用,也就是目标中提到的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换句话说,假如沿用这种标准,发表在国外期刊和国内期刊的认同度相同,自然会带动国内期刊质量提升。

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t级期刊是期刊的分级。中国科协自2018年起,开展了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形成了本领域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初步成果:每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T1级、T2级和T3级三个级别,T1类表示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T2类是指国际知名期刊,T3类指业内认可的较高水平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期刊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1. 岩石学报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4.地学前缘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 沉积学报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21. 地层学杂志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地质类期刊排名介绍如下:

中国地质期刊排名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

6. 地球化学

7. 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

11. 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 现代地质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

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

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

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年度发表论著及出版期刊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

《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高质量学术论文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一般是通过引用量,阅读量,下载量来判断是否是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通常,发表在oa期刊,如汉斯出版社的期刊,因为都是开放获取的,所以论文的阅读量都是不错的

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的文题是论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文眼”,是学术论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论文的首要条件。论文的文题反映的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要求精炼、准确、醒目。一般要求使用偏正结构的词组,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在标题中尽量避免使用标点符号、公式、缩写及简称等,创题时做到字斟字酌、惜字如金,使得读者一看到论文的题目就勾起阅读的欲望。学术论文题目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文题冗长。曾读到过一位青年教师写的论文“基于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这篇论文的文题长达33个字,一口气读下来还有些气喘,其实在 这种情况下,作者可以改成“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下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或者干脆用副标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基于创 e +大学生创业平台下”,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信息清楚。2)表达不准确,文题过大或者过小。有一位年青教师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援外培训联络口译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这篇论文实际上是讲的乌干达援外项目中,对于陪同人员的口译能力培训问题。但是我们看题目,就容易引起歧义,改成“负责援外培训项目的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及对策” 。3)用词不规范,使用英文缩写。英文缩写的使用,要求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给予解释和说明,因此英文缩写和简称都不宜用于文题。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文题也是学术论文的窗户,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浓缩。新颖、精准、简洁的论题,将开启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缩影,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是对论文不加任何注释和评论的高度浓缩,是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论文所要讨论的内容,获取必要的论文信息,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感觉。学术论文的摘要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录用情况和学术期刊的知名度,摘要必须能够反映出此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结论,并且要用数据定量说明实验结果。摘要一定要用直接的语言,简明易懂,一般控制在200~300 字。学术论文的摘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摘要中出现了“本文” 、“我们”“作者”等,这是不合摘要的写作规范;2)摘要繁简失当,有些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摘要,在摘要中甚至会对背景进行叙述,还有的对于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一篇摘要长达1000多字;3)重复文题、前言及结论的信息,有些论文的摘要几乎就是将前言或者结论复制一下,浪费信息渠道,可读性差,信息价值也低;4)摘要中出现了评述性的语句,比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5)夸大学术论文的研究结果,有的甚至将引用的结果和结论写入了论文摘要。对于摘要的撰写,写清楚摘要的“四要素”即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果及结论,编辑在加工时也会紧扣摘要的“四要素”,只要写清楚了“四要素”,论文的内容也就通过摘要呈现在读者面前,再加上对结果的定量数据说明,一篇好的摘要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检索、信息贮存的需要而从文章中提炼出来的,最能表达学术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几个词语和词组,一般从论文的文题中提炼或者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反映主要研究内容,一篇论文关键词一般3~8 个,其排列顺序是按其重要性的大小,但是,有一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就是大众化的词,比如“研究”、“探讨”、“实践”等这些词不要作为关键词。正文正文部分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三个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前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的前言给人一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感觉。前言简要说明此文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途径,以及前人研究的状况,提出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设想及预期效果和研究的价值。前言长短要适中,不能采用图表及公式,在前言部分提出问题,引出正文主体,做到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前言中易出现的问题:1)结构层次的问题,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承接生硬;2)内容问题,就是不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论文所要研究的课题及其研究范围、方法、角度和途径。正文主体占论文的主要篇幅,是论文的核心。正文主体的撰写必须层次清晰,条理清晰,按照各层次内容划分段落,各层次间用小标题来区分。正文的撰写必须有理有据,内容充盈翔实,在资料的取舍上面不能掺杂个人主观的喜好,引用他人成果时必须用文献标明出处。正文主体常出现的问题:1)图表的运用容易出现问题,图表的逻辑性和对比性、自明性都较强,可以使内容表达更加简洁、清晰和准确,但图表在使用中却常出现问题,如,图表与文字内容不符,图表的取点和构成不正确,图表的内容不完整,缺少对图表文字分析等;2)量和量符号的使用存在问题,青年教师在初写稿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使用国标规定的量和量符号,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就不会出现问题;3)文献的标注也常出现问题,参考文献的标注对于学术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是否查阅文献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论文所述项目的研究基础,常见问题有文中所用文献与文后所列文献不一致,文献序号混乱,多次出现同1个文献却没有标明页码等。正文主体是作者倾注主要精力和心血的部分,这部分是整个论文的中心部分,撰写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上述错误。结论部分是对整篇学术论文的高度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是全文的归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论要与前面的摘要和前言相呼应,肯定前面所提出的观点,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结论部分常出现的问题:1)简单地将各层次小标题总结起来作为结论;2)将常识性的知识放在结论中或者在结论中引用文献中的内容作为结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指的是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参考文献可以帮助编辑和读者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资料的广度和深度,也方便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材料及了解相关的研究情况,同时,参考文献也是判断作者学术水平、评价学术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依据,反映了作者对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认可。引用参考文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用的文献要尽量全面、最好引用权威性的文献、注重经典文献和新颖文献相结合、尽量引用期刊文献和专著文献。另外,在表述文献时,一定要规范,要将文献的作者、题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页码、出版社等信息表述全面。

一、选题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一)关于文献梳理】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2、如何梳理文献?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着,这些论文论着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着。这些论文论着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二)如何使用文献?】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着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着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3、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三、论证的逻辑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着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着中曲解了原着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着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五、论文的结尾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择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端、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抄袭剽窃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5、低水平重复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 索引序列
  • 高校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论文
  •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 高质量期刊t1t2t3
  • 高校地质学报期刊
  • 高质量学术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