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有关海尔空调的学位论文

有关海尔空调的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海尔空调的学位论文

噪音大是由于变频机在制热时如果室外温度较低,或者设定稳定较高的情况下,机器的压缩机始终在高频率的情况下运行,这时会感觉机器的外机声音比较大,在压缩机上增加棉被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噪音,按照空调的制冷制热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空调是没有故障的。噪音大是因为在一定的工况下出现的。

简单的很,报修,然后对服务跟踪的说不满意,几次后就可以退机了。空调噪音大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极难辨别和处理的,感觉不满意就要退掉,否则今后会反复埋怨自己。这么说是因为要将空调噪声的因素说出来,至少够一篇硕士的答辩论文了。是否是室内风机电机的声音,可以将空调模式设定为通风,然后变化风速,在听是否还有嗡嗡声。这样说的原因是某些时候,室外机的噪声(较多是由于振动产生)会通过室内外机的连接管传递到室内侧,造成是风扇电机噪声的假象。如确认为风机电机的噪声,一般是风机振动带来的室内机塑料结构件的共振造成。简单处理方法,是用手在空调运转时按压室内机外罩的不同部位,找到嗡嗡声消失的地方,同时也确认各部位是否安装到位,或者是将室内机稍微垫起,确认噪声有无消失。总之,简单方法只可以解决安装过程的细微影响,不能解决空调本身的装配影响。该报修就要报修。

电器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空调就是其中之一。说到空调,海尔商用空调现在销量很好,而且效果很好,很多人都开始购买海尔商用空调。

由于海尔商用空调效果好,销量好等优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市场上购买它。但是当人们到达市场上时,才发现同一品牌的海尔商用空调有各种各样的,而且价格差异还很大。这就使购买的人们十分的差异,为什么同一款的海尔商用空调价格会差异如此之大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同一款海尔商用空调在市场上价格差异如此之大呢?今天呢,就由我来简单的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件物品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制作它的材料。没有好的材料,就算商家有再好制作方案,又再好的工作人员,再好的技术人员,也制作不出来太好的商品,所以材料就是影响我们海尔商用空调价格的一大因素。一般普通的海尔商用空调价格在4000元左右 ,如果我们需要好一点的材料,比如说我们要耐热性高的材料,那么我们需要的价格就会高一点,一般这种的海尔商用空调价格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大家一定要记住啊。

说完了材料,我们就来说一说作用效果。大家都知道我们选择一件商品都是冲着他的作用去的。,他的作用效果不一样,那样他们的价格 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就不一样啦。所以作用效果就是影响海尔商用空调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般普通作用效果的海尔商用空调价格在4500元左右。如果作用效果更好一点的价格就会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作用效果更好的价格会高达7000元左右,这种空调作用效果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的两种情况外。配置也是影响海尔商用空调价格的重要因素。同一款商品如果配置不一样,那么他们的等级自然就也不一样了。作用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那么价格自然会差异很大。一般配置的海尔商用空调价格在5000元,配件高达就会高很多啦。

上面就是我对海尔商用空调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就能免费领取哦~

海尔的核心技术不是很完善,格力的空调主机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售后处理不是很完善,美的的空调产品没有突出的优势,噪音比较大;在选择空调的时候要选择最适合的家用空调,海尔空调开机比较慢,经常处于待机状态。

海尔有关论文题目

海尔的文化观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创业21年、已全面搭建全球本土化框架的海尔,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面对着全球化竞争的新方向,海尔将开始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新一轮升级创新。 第一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从1984到1995,海尔十年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志要干出中国最好的冰箱的海尔创业者们,发出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心声。 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引进冰箱项目的工厂,要想后来居上,必须速度制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当时全体海尔人一致的工作作风。在这种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推动下,海尔十年创业首战告捷,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1995年,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的海尔,开始聚焦国际市场。以当年海尔工业园落成为标志,海尔二次创业创国际名牌战略宣告启动。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尝试者,创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名牌,成为海尔人此后最执着的追求。具有民族意义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成为海尔人挑战国际名牌的精神底蕴。 在这一时期,海尔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的价值取向,"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海尔创造比较优势、挑战国际名牌的速度利器,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巨大差距的海尔,以跨越式赶超为动力,义无反顾地冲向国际名牌的目标。 2005年8月30日,《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名牌,海尔荣登榜首。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海尔排名第四。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遍布全球的5万海内外海尔员工,海尔创世界顶级品牌的目标,都需要一种全球视野的共享价值。海尔新的企业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应运而生。 "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与国际顶级企业相比,目前的海尔还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在创新的旗帜下,海尔可以而且能够创造资源,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美誉全球"就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目标。海尔在全球各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美誉,就是海尔世界名牌的根本内涵。 在这一更高的目标下,"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就成为海尔工作作风的最新表述。"人单合一"是手段,"速决速胜"是目的。每一个SBU都要与市场准确地结合,然后以速度取胜。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海尔的品牌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海尔人都自始至终胸怀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第一章 绪 论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关于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来说明,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日益突出。企业竞争就是产品竞争,最终是围绕着品牌竞争。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品牌的创建过程。品牌的创建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一点。海尔集团自1983年创建以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取得如此的业绩,主要是由于海尔企业家群体和全体员工能围绕创建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海尔集团全面进入市场,成为自主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企业竞争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传播,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品牌逐渐取代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和保证,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传统的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在买方市场下,是否拥有具竞争力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同时,品牌的成功之路是艰巨而漫长的,尽管我国的品牌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品牌价值、经营规模,还是全球化程度、获利能力、技术水平方面都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企业实行品牌竞争战略,并致力于增强自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海尔等民族品牌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未来的希望。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国外关于品牌与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外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品牌方面,包括品牌的差异性、模式、结构体系等,如:认为——品牌来源于消费者反映的差异度,如果没有差异性,那么具有品牌的产品本质上还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产品,差异性是消费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产品产生的理解,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法国学者Kapferer总结了七种品牌全球化模式。并认为奢侈性品牌应采用标准全球化模式,而汽车品牌国际化应遵循标准本地化模式。例如福特Fiesta在德国是微型车,但在葡萄牙却是房车。道格拉斯等认为建立一致的品牌结构体系是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因为那将有助于强势品牌在市场中的发挥作用,并有效的整合所兼并的品牌。其中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代表专家是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勒,他就品牌国际化对企业的发展的意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实施品牌的国际化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2降低营销成本。3大范围的感染力。4品牌形象的一贯性。5知识的迅速扩散。6营销活动的统一性。国内关于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内理论研究,品牌方面研究如:著名学者东方赢教授认为——品牌是顾客及有关群体对产品的认识和印象。品牌国际化方面如:韦福祥可能是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品牌国际化的学者,他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全球化经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低成本运营。其中涉及或针对海尔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研究方面如:孙健、纪建悦、王福新合著 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阐述——品牌的核心一方面是高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这决定了创立品牌及保持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海尔品牌的创立展示了这样的过程。王源著作 浅析企业品牌战略阐明——海尔品牌战略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更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知觉质量,即把产品的高质量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消费者,变成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形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品牌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品牌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海尔品牌国际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生产、海外设计、海外销售的“标准”本地化模式。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内容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对企业的指导意义逐渐增大,但是针对本课题——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还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本课题以海尔为题浅析其国际化战略及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论文的结构本文共分3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本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海尔品牌本土化及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深化。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借鉴意义,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论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论证法、材料收集来阐述课题研究的意义。拟好课题研究的提纲,作好课题论证的数据的利用,参阅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使用参考书。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基本顺序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超越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海尔的国际化战略自称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从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上也是采取了传统的先近后远策略。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1996年6月海尔在印尼成立莎保罗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有限公司。按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说法,以上的投资都是为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练兵。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首先以一、二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洗衣机、冰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进一步建工厂。麦肯锡公司的首脑人物柯尼茨�6�1奥玛认为,在技术变革、消费者偏好趋同化、规模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强大压力,跨国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世界三大主要市场上,即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内部竞争者。海尔坚持走国际化品牌道路,海尔成功地进入了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成为这些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本土化品牌,为其他国际化市场的开发、创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品牌本土化战略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是本土化战略。它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市场,更快的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也就是说,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的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本土化战略。许多在美国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而美国家电公司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人管理,美国管理人员得到很大的自主权,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客户,海尔要做的只是制定经营战略。海尔在美国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海尔在美国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当世界家电业巨头纷纷到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领中国的广阔市场时海尔在美国市场生产有何意义?表面上看海尔此举似乎违背了比较优势规律,因为就生产上看美国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海尔在美国生产有许多无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海尔争创世界品牌。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这样海尔可以凭借在美国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二是有利于争取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流寇”,因为家电产品需要解决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美国建立生产中心意味着对美国的消费者和销售商的一种承诺。海尔将长期在这里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障,这自然会使海尔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销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使海尔更容易争取到零售商和顾客。三是有利于更快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反应。在美国建立贸易公司和设计中心,有利于海尔感受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百货商店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四是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厂将有助于海尔消除“外来者”形象。原产地标识对于美国消费者在类似产品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美国消费者,“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好感。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直接投资生产也有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海尔在美国市场上许多不利因素。一是作为外来投资者,海尔必须对工人支付高于美国企业支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同一档次的员工。远距离管理必然使管理费增加,包括增加通讯、交通费等。此外,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国文化管理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占领小型冰箱市场利润比较薄,是美国主要家电厂家忽略了的市场。这类市场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像韩国的大宇这类竞争失利的品牌,海尔如果要往利润率高的那部分市场发展,则将直接同美国主要厂商对抗,那时必将遇到比现在更竞争。海尔在品牌、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同美国主要厂商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多元化的风险。我国的格力公司专业化生产空调、小天鹅公司专业化生产洗衣机,曾被评为亚洲最好企业的科龙也只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少数产品。海尔“生产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在美国也准备推出众多产品,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困难。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海尔通过“先难后易”扩大出口,凭高质量达到用户对海尔产品的“认知”,通过“三位一体”实现在海外扎根,海尔已成功的实现了进入和本土化战略,现在海尔面临的是国际化战略的深化———创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品牌战略———开发国际化的知名品牌。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牌”是海尔出口的最终目的。要创国际名牌,要加大宣传力度。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今后的海尔应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等加强宣传,创造国际化的海尔。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海尔的国际化是手段,它要求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国际化的海尔是目的,届时中国的海尔将成为国际化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本土化的海尔出现在世界各地。为此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同时并举。一是观念国际化。促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出成绩因素很多。一是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化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该组织内的人,而不是在产品和技术,只要有人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会产生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二是对市场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市场同国内市场一样,说到底就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用户,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三是对品牌的认识。海尔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与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海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海尔以创新精神形成了国际化海尔的灵活、高效率的比较优势。有外商曾赞叹说:“海尔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二是人才国际化。海尔为提高人才素质,一方面加快自己培养内部人才,另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人员的本土化是海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产品国际化。海尔的原则是开发三种差别化的产品群,提高美誉度,提高主导产品知名度,通过潮流产品提高品牌信誉度,通过缝隙产品提高美誉度。四是技术国际化。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六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海尔成立了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同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建立全球技术联盟。五是市场国际化。海尔已经形成由一般市场到重点市场,由重点市场到信誉市场,由信誉市场到三位一体本土化三级递进的市场创新模式。六是网络国际化。海尔在海外的营销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外经销商、合作(资)伙伴三类并存。七是机制国际化。海尔提出“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内外并举。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海尔的范例,它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总之,从1984年至今,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其奥秘就是海尔采取一步步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在向国际化海尔迈进。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作为品牌国际化规模比较大、也比较成功的企业,海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别的企业借鉴和学习,这些经验包括:一是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与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之初普遍选择做OEM不同,海尔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海尔在出口产品时始终坚持使用海尔品牌。海尔的这种品牌战略使得海尔在向国外销售一定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市场,而当特定海外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海尔就可以选择在该市场投资建厂。这就是海尔始终坚持的“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国际化路径。如:自1990年海尔产品出口欧洲后,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节节攀升,产品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厚爱。2000年,当海尔对欧洲的出口额已相当于—个欧洲中等冰箱厂的年产量时,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运输成本、增加利润,并更好的在欧洲推广海尔品牌时,海尔果断选择了在欧洲投资建厂,并于2001年6月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的一家冰箱厂,实现了中国“白色家电”企业的首次跨国并购。海尔这种始终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的品牌战略也使得海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内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二是坚持品牌本土化的原则。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本土化。他认为只有做到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品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化。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的一个范例,它的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本土化经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得到投资所在国的认同,避免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常遇到的反倾销问题。如果不是本土化经营,一旦发生反倾销诉讼,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应诉,而实现本土化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彩电企业遭到欧盟反倾销起诉,损失惨重,但海尔采取本土化经营的方式,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三是坚持不断创新。品牌国际化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要因地因时因制度而变化创新。各个目标市场的国情不同,经济自由的程度、法律体系不同,品牌国际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海尔在美国、欧洲都是采取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形式,但具体而言,在美国是一个模式,在欧洲是另一个模式,而且都运行得比较好。比如同样在海外建厂,在美国海尔采取买地建厂的方式,在欧洲则采取并购的方式,这都是根据欧美国家的国情与法律规定不同而变化的。在东南亚,海尔则采取另一种模式,因为东盟内部互相减免关税,实行保护政策,所以海尔在东盟不同的国家建立不同的基地,再统一整合资源向整个市场渗透。最能放映海尔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创新的还是它在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海尔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十分注意使产品适合当地的国情民情。海尔彩电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量身订做,设计出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如在阿拉伯人聚居的中东地区,海尔推出了从13寸到33寸全系列的阿拉伯文屏幕显示的彩电产品,使当地的居民拥有了自己语言的电视。在美国,政府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在电视台发射的电视节目信号中预设了由密码控制的节目暴力级别,为区分、控制这些节目级别,海尔彩电专门开发了V—chip防暴力功能,使美国的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远离电视暴力。而海尔彩电专门开发研制的CCD哑语功能,可以将电视解说转化成英文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让南、北美洲的聋哑用户也享有了看电视的权利。海尔还开发了适合在中东沙漠地区使用的信号超强接收和宽电压彩电,满足欧洲地区特殊电视制式要求的PAL、SECAM多制式彩电,符合亚太地区消费习惯的小屏幕前置AV端子彩电及AV立体声彩电,适应美洲NTSC制式下有线电视网的18l频道彩电,通过澳洲SAA认证严格检测的100Hz无屏闪彩电等等。这些都对海尔扩大产品销售、建设品牌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坚持“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海尔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后,国内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按照经济学一般理论,海尔到美国建厂是不对的,而应该是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建厂。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资本总是朝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方流动,海尔却跑到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对此海尔采用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认为外国公司之所以到中国来,是因为在其资源组合中最缺少的是廉价劳动力,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虽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缺少的却是技术和人才。所以,到美国去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但是海尔获得了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情况确实如此,在美国设厂使海尔受益匪浅。在产品设计上,海尔可以最先设计出适合美国消费者的产品,可以提前达到美国制定的新能源标准,可以加人美国的家电协会,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海尔通过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并努力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极大的在国内外提升了海尔的品牌形象,海尔品牌价值也因此快速增长。在海尔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后,海尔品牌价值很快由1999年的265亿元飙升到2005年的702亿元,牢牢占据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的位置。在国际化品牌实验室2005年报告中,海尔品牌已成功的进入了世界100强。海尔的品牌形象的快速提升不但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的出口,也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且,在国内市场,海尔产品不但卖的好,而且价格卖的高。海尔的很多产品价格甚至比西门子、LG等国际著名品牌卖的贵,这是国内其它品牌无法做到的。实际上,海尔无形中走上了“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的品牌国际化道路。即海尔首先通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建厂来提升品牌形象,然后利用提升的品牌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取丰厚利润,再用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得的丰厚利润来弥补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暂时的亏损并进一步加强在发达国家的品牌建设。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 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 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体现了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一个典型例证是:海尔在17小时内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理念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高度警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 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斗,给你搭建多大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让员工进步,海尔这种做法是真确明智的。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海尔力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典例之一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企业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瑞雪”牌冰箱。这一砸,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营销理念:先卖信誉 、 后卖产品。市场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在海尔的订单中,有只定一台冰箱的。海尔这里实行的是差异化战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市场理念:创造市场。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为满足消费者夏天衣服少的洗衣需求,海尔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它的便捷使得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也在这方面占据了先机。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出口理念:先难后易。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出名牌之后,再以高屋建筑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 、 创造新生活。市场的难题就是海尔创新的课题。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海尔对市场的两条原则是:紧盯市场创美誉和绝不对市场说“不”。海尔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 美誉。试问,这样的企业能不成功吗?创新观念拆墙论:拆掉企业之间的墙,实现合作双赢;拆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墙。竞合:竞合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竞合的基础是优势互补,竞合的方式是资源互换,竞合的结果是双赢发展。资源论: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源头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的源头,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计划经济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助长了员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下,必须改为源头喷涌大河满,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资源论•整合力: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一种使名牌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体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此外,海尔非常重视美誉度。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靠最可贵的市场资源。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即可获得。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值。吃“休克鱼”: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比喻。零距离销售:市场链的建立就是要达到零距离销售的效果。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那就正真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除了这些,海尔企业文化还包含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真诚、诚信、全球化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它们对海尔进行约束,指导方向,使海尔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大海中稳步高速前进。像海尔、双汇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许多企业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光芒四射,也有许多企业因平庸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而暗淡无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就像森林是地球的心脏一样。

有关空调论文的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空调在现代建设中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调节能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空调节能技术浅谈

摘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对于物质生活和环境舒适性的需求也更加苛刻,空调系统显然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但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突出和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加深,已经让人类清晰的认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要,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因此,能源的有效节约、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今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的关键因素出发,提出了几项空调节能的可行性方案,最后探讨了空调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统计表明,在我国空调耗能占建筑物总能源消耗的60%~70%,因此,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解决高层建筑节能问题符合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节能减排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空调能耗的现状以及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空调在现代建设中被广泛的应用。而在建筑能耗里,空调能耗已经占到建筑能耗的60%~70%左右,而且比重还在逐年上升。因此空调节能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能源利用率、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中,通常认为空调系统的温湿度控制以及空气品质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进而忽略了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在我国,影响中央空调系统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首先,在设计过程中重视投资成本,而忽略了能耗指标计算,在整个系统方案中,缺乏节能引导中央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导致在工程建筑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使用投资低、耗能大、运行费用高的空调系统。其次,对于中央空调而言,整个的系统工程相对复杂,所以对于中央空调能源有效利用的评价,要从整个系统全面来看,而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机器设备本身的评价上,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是与各个系统设计理念、施工优劣情况以及运行管理水平和建筑物热特性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不是只看重设备本身。最后,还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高素质运行管理人员和节能监控,致使空调系统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和监管,合格的管理人才可以大大改善运行不合理的地方,有利于节能。

建筑节能技术

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首先可以从建筑物本身入手,结合建筑、结构等相关知识,使建筑物在形状、色彩、方位及材料等方面为空调节能创造最基础的条件。对于空调位置的安排要进行合理布局,合理设计相关比例与系数,选择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墙体和屋面,并提高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等,都是建筑节能的可行性措施。

选择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

在整个建筑物中,主要的热损失来自于围护结构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因此, 在建筑物进行建筑节能中,注重室内设计中加强围护结构,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可有效地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这一主要的空调负荷, 从而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保温隔热,同时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另外,在夏季空调供冷时,室内外侧玻璃受阳光照射,是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应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而在冬季空调供热时,则要求改善窗户的保温效果,可以采用光热性能好的玻璃;为了减少窗的冷(热)桥传热,可以采用钢塑窗代替铝合金窗;同时还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提高窗的保温性。在窗户的设计位置上要减小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其薄弱环节窗的面积,利于空调建筑节能。

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合理的设计建筑结构也是进行空调节能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使房间内冷热量的损失通过房间的墙壁和门窗传递出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建筑物的朝向对空调冷负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确定良好的建筑朝向,一般建筑物为南朝向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必要条件,可以通过保持合理的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群的错落布局,使建筑物接受适当的太阳辐射,同时有利于获得自然通风气流。

空调设计方面节能

在面积较大的空调房内,在空调房内区的负荷与周边区的相比较差距较大,如果两个区域选择使用一个空调系统进行制冷,两个空调房区域的房间的将会产生较大的温差,尤其是在冬季及过渡季节,所以同时处于两个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对环境空间的温度反映冷热温差较大,,根据我国在2001年版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新增条之规定,建筑物内负荷特性相差较大的内区与周边区,以及同一时间内必须分别进行加热与冷却的房间,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内区系统主要处理室内负荷,与外区负荷相比,内区负荷则相对稳定,内区往往需要全年供冷,去除室内余热。外区系统主要处理外部得热,外区负荷波动大,外区新风来源一般是内区空调系统,与外区回风混合经风机盘管处理后达到送风点,外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从而满足舒适性要求。

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空调系统如何适应在低负荷下高效节能运行及在系统设计中对设备进行节能选配就成为空调节能的关键。

4. 1 加强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和控制设备的调节控制

提高空调能源的有效利用,需提高操控人员的职业素质,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空调耗能。操控人员要做好设备运行记录,分析机组各种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的读数是否正常准确,并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调节机组,确保机组运行在节能状态,而且定期保养检查,及时更换磨损的零件。

4. 2 设备及管道的保温及水质处理

要实现降低能量的过多耗费这一目标,就要做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保温的目的是为了阻绝内外温度传递,如果室外的温度小于空调排水的温度加保温是为了防止空调水管结冰冻裂水管,如果环境温度大于空调排水温度加保温是为了防止有冷凝水造成漏水。空调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对于节省能量消耗、降低运行费用也是相当重要的。空调能耗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空调系统中水管中水质的污染。

5、建筑空调系统设备的节能运行技术

设备的节能运行技术在建筑空调系统综合节能技术中, 其也至关重要。主要技术包括: 蓄能空调技术、热回收技术、变频技术等。

蓄能空调技术

蓄能系统就是储蓄在不需要的冷/热量或需要的冷/热量减少的时间的过程中,制冷/热设备将蓄冷/热介质中所移出的热量,并在空调处于用冷/热或工艺性的用能高峰时,启动此能量。这样既减少了能源的流失,又可以有效地利用能源,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是一项双赢的节能举措。

热回收技术

热回收技术包括排风余热回收和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回收。排风余热回收充分利用排风的能量, 对其进行回收,从而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减小新风负荷是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途径。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回收系统既可以避免冷凝热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 又可以节省为提供热水而设的锅炉及其附属设备, 避免了由于燃料的燃烧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 应该说是一种效果明显, 又有环保作用的节能技术。

变频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空调控制系统中变频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空调控制系统的特点而进行控制。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都有较完善的自动控制调节装置, 能随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运行状况, 保持高效率运行,从而实现了一种既能达到控制要求又能节约能源的方法。

太阳能空调技术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 太阳能的热利用是目前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它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形式。被动式太阳能房的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不需要任何辅助能源, 通过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 以自然热交换方式来利用太阳能。主动式太阳房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需要用电作为辅助能源。采暖降温系统由太阳集热器、风机、泵、散热器及储热器等组成。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还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墙, 利用太阳能采暖。

6、结束语

能源问题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建筑空调节能技术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在高负荷下高效节能运行以及在系统设计中选配节能设备是建筑空调节能的关键因素, 这对于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建筑物中,在空调系统设计方面,要在节约能源以及有效利用能源这两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农孙仁.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探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18)

[2] 叶宁. 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J]. 科技资讯. 2012(03)

[3] 李令言.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空调节能技术论文

汽车空调维修毕业论文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一贯追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如今也更加注重对舒适性的要求。因而,空调系统作为现代轿车基本配备,也就成为了必然。近年来,环保和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汽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种替代能源动力车的出现,为汽车空调业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自本世纪20年代汽车空调诞生以来,伴随汽车空调系统的普及与发展,汽车空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单一取暖阶段、单一冷气阶段、冷暖一体化阶段、自动控制阶段、计算机控制阶段。空调的控制方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电路控制方面也再不段的更新改进,同时,我国汽车空调的安装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以达到100%的普及性,空调已成为现代汽车的一向基本配备。给汽车空调的使用与维修问题带来新的挑战。论文最后以汽车空调故障检修的方法,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再深入探讨,以达到对汽车空调系统的了解,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关键词:汽车空调 压缩机 检修(一)汽车空调的过去与未来汽车空调是指对汽车座厢内的空气质量进行调节的装置。不管车外天气状况如何变化,它都能把车内的湿度、温度、流速、洁度保持在驾驶人员感觉舒适的范围内。最原始的汽车空调仅是开窗换气式。最早的汽车空调装置始于1927年,它仅由加热器、通风装置和空气过滤器三者组成,且只能对车室供暖。准确地讲,汽车空调的历史,应该从制冷技术应用在车上开始。20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的几部公共汽车上装上了应用制冷技术的冷气装置。直到20世纪60年代,应用制冷技术的汽车空调才开始逐步地普及起来。以后,人们对汽车空调的兴趣逐年增加,汽车空调技术日趋完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它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单一供暖空调装置阶段 始于1927年,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洲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使用单一供暖系统。单一供冷空调装置阶段 始于1939年,美国帕克汽车公司率先在轿车装上机械制冷降温空调器。目前单一降温的汽车空调仍在热带、亚热带部分地区使用。冷暖型汽车空调阶段 始于1954年,原美国汽车公司,首先在轿车安装于冷暖一体化空调器,这样汽车空调才具备了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空气的调节功能。该方式目前仍然大量的使用在低档车上,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自控汽车空调装置阶段 由于前述的冷暖型汽车空调需依靠人工调节,这既增加上司机的工作量,还使控制不理想。通用汽车公司1964年率先在轿车上应用自控汽车空调。自控空调只需预先设定温度装置,便能自动地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运行。装置根据传感器随时检测车外温度,自动地调制装置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外温度和行驶其他功能的目的。目前,大部分的中高级轿车,高级大客车都装备自控空调电脑控制汽车空调阶段 自197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同时将自行研制的电脑控制汽车空调系统装上各自的轿车上后,即预示着汽车空调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脑控制的汽车空调功能增加,显示数字化,冷、暖、通风调控三位一体化。电脑按照车内外的环境所需,实现了调节的精细化。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空调运行与汽车运行的协调,极大地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能和舒适程度。目前电脑控制的空调都装上豪华型轿车上。(二)汽车空调的特点众所周知汽车空调是以采用发动机的动力为代价来完成调节车厢内空气环境的。了解汽车空调的特点,有利于进行汽车空调的使用和维修。与室内空调相比,汽车空调主要有如下特点:1. 汽车空调安装在行驶的车辆上,承受着剧烈频繁的振动和冲击,因此,各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振能力,接头应牢固并防漏。不然将会造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泄露,结果破坏了整个空调系统的工作条件,严重的会损坏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等部件。使用中要经常检查系统内制冷剂的多少,据统计,由于制冷剂的泄露而引起的空调故障约占全部故障的80%。2. 汽车空调所需的动力均来自发动机。其中轿车、轻型汽车、中小型客车及工程机械,空调所需的动力和驱动汽车的动力均来自一台发动机。这空调称非独立空调系统。大型客车和豪华型大、中客车,由于所需制冷量和暖气量大,一般采用专用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和设立独立的取暖设备,故称之为独立式空调系统。虽然非独立空调系统会影响汽车的动了性,但它相对于独立空调,在设备成本、运行成本上都较经济。据测试,汽车安装了非独立式空调后,耗油量会增加10%到20%(与车速有关)。发动机输出功率减少10%到12%。3. 汽车空调的特定工作环境要求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能力尽可能的大。其原因如下:(1)夏天车内的乘客密度大,产热量大,热负荷高;冬天采暖人体所需的热量亦大。(2)为了减轻自重,汽车隔热层一般很薄,加上汽车门窗多,面积大,所以汽车隔热性差,热损大。(3)汽车的工作环境因在野外,直接受阳光、霜雪、风雨等的影响,环境变化剧烈。要使汽车空调在最短的时间里在车厢内达到舒适的环境,就要求其制冷量特别大。对非独立的空调系统来说,由于发动机工况频繁变化,所以制冷系统的制冷机变化大。比如发动机在高速和怠速运行时,转速相差10倍。这必然导致压缩机输送的制冷剂量变化极大。制冷剂流量变化大,轻者引起制冷效果不佳,重者引起压力过高,压缩机出现敲击现象,发生事故。因此,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较室内复杂得多。(4)由于汽车本身的特点,要求汽车空调结构紧凑,质轻、量小,能在所有限的空间进行安装。目前空调的总比重比60年代下降了50%,而制冷能力却提高了50%。(5)汽车空调的供暖方式与室内空调完全不同。对于非独立式汽车空调,一般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或废气余热,而室内空调则是利用一个电磁阀,改变制冷剂量,机组很快起动并转入稳定状况。(三)汽车空调的性能评价指标1.温度指标温度指标是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感到最舒服的温度是200C到280C,超过280C,人就会觉得燥热。超过400C,即为有害温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低于140C人就会觉得冷。当温度下降到00C时,会造成冻伤。因此,空调应用控制车内温度夏天在250C,冬天在180C,以保证驾驶员正常操作,防止发生事故,保证乘员在舒适的状况下旅行。2.湿度指标湿度的指标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因为人觉得最舒适的相对湿度在50%--70%,所以汽车空调的湿度参数要控制在此范围内。3.空气的清新度由于空间小,乘员密度大,在密闭的空间内极易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汽车发动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道路上的粉尖,野外有毒的花粉都容易进入车厢内,造成车内空气浑浊,影响驾驶人员身体健康。这样汽车空调必须具有对车内空气过滤的功能,以保证车内空气清新度。4.除霜功能由于有时汽车内外温度相差很大,会在玻璃上出现雾式霜,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汽车空调必须有除霜功能。5.操作简单、容易、稳定。汽车空调必须作到不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的正常驾驶。第二章汽车空调的组成与原理(一)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压缩机运转时,将蒸发器内产生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吸入并压缩后,在高温高压(约700C,1471KPa)的状况下排出。这些气态蒸气流入冷凝器,并在此受到散热和冷却风扇的作用强制冷却到500C 左右。这时,制冷剂由气态变为液态。被液化了的制冷剂,进入干燥器,除去了水和杂质后,流入膨胀阀。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的小空流出,变为低压雾状后流入蒸发器。雾状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热汽化变为气态制冷剂,从而使蒸发器表面温度下降。从送风机出来的空气,不断流过蒸发器表面,被冷却后送进车厢内降温。气态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后又重新被压缩机吸入,这样反复循环即可达到制冷目的。(二)汽车空调主要功能包括以下4大部分: 制冷、制热、通风、除湿制冷系统原理:汽车空调的压缩机依靠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提供,汽车在怠速状态下打开空调制冷怠速会明显增大,油耗也会相应的增加,油耗增加的大小与环境温度有最直接的关系,环境温度高制冷剂膨胀的压力大,发动机驱动空调的消耗也相应加大,环境温度低油耗相应减少。制热系统原理:汽车空调制热与压缩机没有丝毫关系,制热的热源不是空调本身获取的,是由汽车的散热水箱(中控台下面的暖风机总成内的副水箱)提供,早晨在热车前空调吹出来的是冷风,待热车后空调热风源源不断的送出来,制热本身基本没有能量消耗,是利用汽车的余热完成的.但在冬季,为了提升水温,加大喷油量,也使耗油量增加。但是只是在启动初期,等发动机运转正常,就是利用发动机的散热来供暖了。(而有的柴油车由于水温上升慢,为了一发动车就能享受到暖风,所以在暖风机里面加有电热丝)。通风:通风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 使用内循环时车内空气基本不与外界交流,使用外循环时位于挡风玻璃下的新风口会将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的送进来,以保持车内空气的清新.除湿:空调制冷的过程就是除湿的过程,从制冷时产生的大量冷凝水就可以看出来了,在湿度较大的阴雨天气或是温差太大的时候车内的玻璃上容易起雾,打开空调驱雾就是一个除湿的过程。(三)汽车空调的组成 汽车空调一般主要由压缩机、电控离合器、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贮液干燥器、管道、冷凝风扇等组成。汽车空调分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1.电磁离合器 在非独立式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是由汽车主发动机驱动的。在需要时接通或切断发动机与压缩机之间的动力传递。另外,当压缩机过载时,它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就可接通与断开压缩机。 当空调开关接通时,电流通过电磁离合器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吸力,使压缩机的压力板与皮带轮结合,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压缩机主轴,使压缩机主轴旋转。当断开空调开关时,电磁线圈的吸力消失。在弹簧作用下,压力板和皮带轮脱离,压缩机便停止工作。2.压缩机作用是使制冷剂完成从气态到液态的转变过程,达到制冷剂散热凝露的目的。同时在整个空调系统,压缩机还是管路内介质运转的压力源,没有它,系统不仅不制冷而且还失去了运行的动力。 (1)用于汽车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按运动型式可分为:往复活塞式 曲轴连杆式径向活塞式轴向活塞式 翘板式斜板式旋转式 旋叶式 圆形汽缸椭圆形汽缸转子式 滚动活塞式三角转子式螺杆式涡旋式1)曲轴连杆式压缩机 图(1)曲轴连杆式压缩机曲轴连杆式压缩机如图(1)它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制冷压缩机。压缩机的活塞在汽缸内不断地运动,改变了汽缸的容积,从而在制冷系统中起到了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压缩机的工作,可分为压缩、排气、膨胀、吸气等四个过程 2) 斜板式压缩机图(2)斜板式压缩机斜板式压缩机如图(2)它的润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强制润滑,用由主轴驱动的油泵供油到各润滑部位及轴封处。主要用于豪华型轿车或小型客车较大制冷量的压缩机。另一种是采用飞溅润滑,我国上海内燃机油泵厂生产的斜板式压缩机即是采用飞溅润滑。斜板式压缩机结构紧凑,效率高,性能可靠,因而适用于汽车空调。3)旋叶式压缩机图(3)旋叶式压缩机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如图(3)由于旋转叶片式压缩机的体积和重量可以做到很小 ,易于在狭小的发动机舱内进行布置 ,加之噪声和振动小以及容积效率高等优点 ,在汽车空调系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但是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 ,制造成本较高 。4)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滚动活塞式压缩机具有质量小、体积小、零部件少、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适宜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3.冷凝器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是一种由管子与散热片组合起来的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却,使其凝结为高压制冷剂液体。 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均采用风冷式结构,其冷凝原理是:让外界空气强制通过冷凝器的散热片,将高温的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带走,使之成为液态制冷剂。制冷剂蒸气所放出的热量,被周围空气带走,排到大气中。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和鳝片式三种。(1) 管带式它是由多孔扁管与S形散热带焊接而成,如图 12所示。管带式冷凝器的散热效果比管片式冷凝器好一些(一般可高10%左右〉,但工艺复杂,焊接难度大,且材料要求高。一般用在小型汽车的制冷装置上。(2) 鳝片式它是在扁平的多通管道表面直接锐出鳝片状散热片,然后装配成冷凝器,如图 13所示。由于散热鳝片与管子为一个整体,因而不存在接触热阻,故散热性能好;另外,管、片之间无需复杂的焊接工艺,加工性好,节省材料,而且抗振性也特别好。所以,是目前较先进的汽车空调冷凝器。4.蒸发器 也是一种热交换器,也称冷却器,是制冷循环中获得冷气的直接器件。其作用是将来自热力膨胀阀的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在其管道中蒸发,使蒸发器和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同时对空气起减湿作用。5.膨胀阀膨胀阀也称节流阀,是组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安装在蒸发器入口处,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高压与低压的分界点。其功用是:把来自贮液干燥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节流减压,调节和控制进入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量,使之适应制冷负荷的变化,同时可防止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即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后被压缩,极易引起压缩机阀片的损坏)和蒸发器出口蒸气异常过热。 6.贮液干燥器贮液干燥器简称贮液器。安装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如图 20所示,其作用是临时贮存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以便制冷负荷变动和系统中有微漏时,能及时补充和调整供给热力膨胀阀的液态制冷剂量,以保证制冷剂流动的连续和稳定性。同时,可防止过多的液态制冷剂贮存在冷凝器里,使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减少而使散热效率降低。而且,还可滤除制冷剂中的杂质,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以防止制冷系统管路脏堵和冰塞,保护设备部件不受侵蚀,从而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工作。贮液器出口端旁边装有一只安全熔塞,也称易熔螺塞,它是制冷系统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其中心有一轴向通孔,孔内装填有焊锡之类的易熔材料,这些易熔材料的熔点一般为85℃-95℃。7.孔管孔管是固定孔口节流装置。两端都装有滤网,以防止系统堵塞。和膨胀阀一样,孔管也装在系统高压侧,但是取消了贮液干燥器,因为孔管直接连通冷凝器出口和蒸发器进口。孔管不能改变制冷剂流量,液态制冷剂有可能流出蒸发器出口。因此,装有孔管的系统,必须同时在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进口之间,安装一个积累器,实行气液分离,以防液击压缩机。 孔管是一根细钢管,它装在一根塑料套管内。在塑料套管外环形槽内,装有密封圈。有的还有两个外环形槽,每槽各装一个密封圈。把塑料套管连同孔管都插入蒸发器进口管中,密封圈就是密封塑料套管外径和蒸发器进口管内径间的配合间隙用的。安装使用后,系统内的污染物集聚在密封圈后面,使堵塞情况更加恶化。就是这种系统内的污染物,堵塞了孔管及其滤网。这种孔管不能修,如需维护,只能清理滤网。坏了只有更换,孔管内孔的积垢,也不能清理。 8.积累器 用孔管代替膨胀阀时,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要在低压侧安装积累器。积累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贮液干燥器,用于回气管路中的气液分离,滤网设计有特殊要求,只许润滑油从中通过,而不允许液态制冷剂从中通过。使用孔管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总是存在一种可能性:制冷剂离开蒸发器时,还是液体。为了防止液态制冷剂损坏压缩机,必须在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进口之间设置积累器,以防止液态制冷剂通过。液态制冷剂在积累器中蒸发,然后以气态形式进入压缩机。9.风机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采用的风机,大部分是靠电机带动的气体输送机械,它对空气进行较小的增压,以便将冷空气送到所需要的车室内,或将冷凝器四周的热空气吹到车外,因而风机在空调制冷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设备。 风机按其气体流向与风机主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离心式风机和轴流式风机两种。10.电磁旁通阀电磁旁通阀多用于大、中型客车的独立式空调制冷系统,其作用是控制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防止蒸发器因温度过低而结霜。电磁旁通阀一般安装在贮液干燥器与压缩机吸入阀之间。11.主轴油封 主轴油封损坏,会引起雪种和润滑油泄漏。一般可以从有关的油迹来确定泄漏的地方。也可将压缩机拆下,浸入水中,以进出、口不没入水中为度。将排气口堵住,再从进气口加气压。从有关冒气泡的地方很容易确诊是不是主轴油封泄漏。 (四)汽车空调系统分类(按动力源分) 1.独立式空调:有专门的动力源(如第二台内燃机)驱动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一般用于长途货运、高地板大中巴等车上。独立式空调由于需要两台发动机,燃油消耗高,同时造成较高的成本,并且其维修及维护十分困难,需要十分熟练的发动机维修人员,而且发动机配件不易获得,尤其是进口发动机;另外设计和安装更容易导致系统质量问题的发生,而额外的驱动发动机更增加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2.非独立式空调:直接利用汽车的行驶动力(发动机)来运转的空调系统。非独立式空调由主发动机带动压缩机运转,并由电磁离合器进行控制。接通电源时,离合器断开,压缩机停机,从而调节冷气的供给,达到控制车厢内温度的目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布置、噪音小。由于需要消耗主发动机10%-15%的动力,直接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同时其制冷量受汽车行驶速度影响,如果汽车停止运行,其空调系统也停止运行。尽管如此,非独立式空调由于其较低的成本(相对独立式空调),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目前,绝大部分轿车、面包车、小巴都使用这种空调。 (五)汽车自动空调系统汽车自动空调系统指的是根据设置在车内外的各种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由ECU中的微机进行平衡温度的演算,对进气转换风扇、送气转换风门、混合风门、水阀、加热继电器、压缩机和鼓风机等进行自动控制,按照乘客的要求,使车厢内的温度和温度等小气候保持在使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状态。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一般有车厢内温度传感器、车厢外温度传感器、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太阳能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等。其中水温传感器位于发动机出水口,它将冷却水温度反馈至ECU,当水温过高时ECU能够断开压缩机离合器而保护发动机,同时也使ECU依据水温控制冷却水通往加热芯的阀门。各个传感器将温度信息反馈到ECU,ECU通过“混合风档”的冷暖风比例而控制空气流的温度,例如当温度过低时ECU指令冷气流经加热芯升温,当温度过高时则增大冷气,当车厢内温度达到预定值时,ECU会发出指令停止“混合风档”伺服电动机运转。同时,ECU还通过“方式风档”伺服电动机控制气流流向,确定出风口的吹风角度。第三章汽车空调的检修一、汽车空调检修的基本工具1.修理空调器的常用工具(1)活板手(2)开口扳手(3)套筒扳手(4)内六角扳手(5)钢丝钳(6)尖嘴钳(7)十字螺丝刀(8)一字螺丝刀(9)锉刀:圆(10)手弓钢锯(11)手枪钻(12)钻头(13)冲击钻(14)刀子(15)剪刀(16)锤子:铁锤、木锤、橡皮锤各1把 (17)卡钳(18)小镜子(19)钢卷尺(20)酒精灯(21)温度计(22)电烙铁(23)万用表(24)低压测电笔2.维修用大设备 (1)真空泵:一般选用排气量为2L/s,真空度达到5×10-4mmHg的真空泵;(2)气焊设备:氧气瓶、乙炔瓶、减压阀、乙炔单向阀及配套输气管及焊具共1套; (3)电焊设备:电焊机、输入和输出电缆线、焊把及、焊条共1套;(4)制冷器钢瓶:用来存放制冷剂,一般选用3kg~40kg不等,按实定; (5)定量加液器:可以准确地比空调器充注制冷剂 1套; (6)台秤:以确保小钢瓶的充灌制冷剂不超过额定量,避免意外发生 1台; (7)氮气瓶:存放氮气,可对空调器进行试压、检漏,以及对制冷系统进行冲洗 1套及配套;(8)卤素检漏灯或电子卤素检漏仪:对制冷系统进行检漏 1套;(9)兆欧表:测导线绝缘程度 500V直流的1套; (10)数字温度表:1套 测量空调器的进、出风温度; (11)功率表:测量空调器的输入功率1套;(12)可移动配电盘:供维修接临时电源用;3.维修专用工具(1)胀管器和扩口器:1套 (2)割管刀:切割铜管 1套 (3)弯管器:滚轮式弯管器和弹簧管式弯管器各1套 (4)修理阀:三通修理阀或复式修理阀1套(常用) (5)封口钳:将压缩机充气管封死,然后才可以焊封充气管 1套 (6)力矩扳手:空调配管之间的连接螺母一定要用相应的力矩扳手来坚固 (7)电动空心钻:用以打墙孔(小孔径可用冲击钻)、钻头选用70mm、80mm两种规格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检修的基本操作1.制冷系统工作压力的检测 (1)将歧管压力计正确连接到制冷系统相应的检修阀上,如果手动阀,应使阀处于中位。 (2)关闭歧管压力计上的两个手动阀。 (3)用手拧紧歧管压力计上的高低压注入软管的联接螺母,让系统内侧的制冷剂将高低压注入软管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再将联接螺母拧紧。 (4)起动发动机并使发动机转速保持在1000~1500r/min,然后打开空调A/C开关和鼓风机开关,设置到空调最大制冷状态,鼓风机高速运转,温度调节在最冷。(5)关闭车门、车窗和舱盖,发动机预热。(6)把温度计插进中间出风口并观察空气温度,在外界温度为270C时,运行5min后出风口温度应接近70C.(7)观察高低压侧压力,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应为207pa~24kpa,排气压力应为1103~1633kpa 。应注意,外界高温高湿将造成高温高压的条件。如果离合器工作,在离合器分离之前记录下数值。2.从制冷系统内放出制冷剂具体方法如下(1)关闭歧管压力计上的手动高低压阀,并将其高低压软管分别接在压缩机高低压检修阀上,将中间软管的自由端放在干净的软布上。(2)慢慢打开手动高压阀,让制冷剂从中间软布上排出,阀门不能开的太大,否则压缩机内的冷冻油会随制冷剂流出。(3)当压力表读数降到以下时,再慢慢打开手动低压阀,使制冷剂从高低两侧流出。(4)观察压力表读数,随着压力的下降,逐渐打开手动高低压阀,直至低压表读数到零为止。3.制冷剂充注程序 抽真空作业从高压侧充注200g液态制冷剂 第四章 总结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作为汽车技术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汽车空调技术在我国蓬勃发展。汽车空调大大改善了乘坐环境,提高了成员的舒适性。近年来,各种完善的多功能型空调装置的应用,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但对于汽车空调维修人员来说将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对汽车空调的原理、结构以及必备的工具等知识做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对修理、维护做了详尽的介绍。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本论文所面对是汽车空调维修人员,并由此希望能帮助学习动手解决一般汽车空调故障的技能。第五章 参考文献【1】冯玉琪《实用空调制冷设备维修大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2】张蕾 《汽车空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夏云铧 齐红《汽车空调应用与维修—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有,你分太少了。

有关海尔的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希望通过关于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来说明,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日益突出。企业竞争就是产品竞争,最终是围绕着品牌竞争。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品牌的创建过程。品牌的创建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一点。海尔集团自1983年创建以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取得如此的业绩,主要是由于海尔企业家群体和全体员工能围绕创建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海尔集团全面进入市场,成为自主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企业竞争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传播,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品牌逐渐取代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和保证,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由传统的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在买方市场下,是否拥有具竞争力的品牌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同时,品牌的成功之路是艰巨而漫长的,尽管我国的品牌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品牌价值、经营规模,还是全球化程度、获利能力、技术水平方面都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企业实行品牌竞争战略,并致力于增强自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海尔等民族品牌的崛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未来的希望。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国外关于品牌与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外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品牌方面,包括品牌的差异性、模式、结构体系等,如:认为——品牌来源于消费者反映的差异度,如果没有差异性,那么具有品牌的产品本质上还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产品,差异性是消费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产品产生的理解,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法国学者Kapferer总结了七种品牌全球化模式。并认为奢侈性品牌应采用标准全球化模式,而汽车品牌国际化应遵循标准本地化模式。例如福特Fiesta在德国是微型车,但在葡萄牙却是房车。道格拉斯等认为建立一致的品牌结构体系是品牌国际化的关键,因为那将有助于强势品牌在市场中的发挥作用,并有效的整合所兼并的品牌。其中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代表专家是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勒,他就品牌国际化对企业的发展的意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实施品牌的国际化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生产与流通的规模经济。2降低营销成本。3大范围的感染力。4品牌形象的一贯性。5知识的迅速扩散。6营销活动的统一性。国内关于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国内理论研究,品牌方面研究如:著名学者东方赢教授认为——品牌是顾客及有关群体对产品的认识和印象。品牌国际化方面如:韦福祥可能是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品牌国际化的学者,他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全球化经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相同的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以实现统一化和标准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的低成本运营。其中涉及或针对海尔品牌及品牌国际化研究方面如:孙健、纪建悦、王福新合著 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阐述——品牌的核心一方面是高质量,另一方面是卓越的服务。这决定了创立品牌及保持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海尔品牌的创立展示了这样的过程。王源著作 浅析企业品牌战略阐明——海尔品牌战略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更在于它注重提高产品的知觉质量,即把产品的高质量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消费者,变成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形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则认为品牌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品牌在世界各地本土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海尔品牌国际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海外生产、海外设计、海外销售的“标准”本地化模式。关于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内容已经具有相当的深度,对企业的指导意义逐渐增大,但是针对本课题——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研究还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本课题以海尔为题浅析其国际化战略及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论文的结构本文共分3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本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海尔品牌本土化及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深化。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借鉴意义,主要介绍了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论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论证法、材料收集来阐述课题研究的意义。拟好课题研究的提纲,作好课题论证的数据的利用,参阅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使用参考书。第二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海尔品牌的进入模式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基本顺序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超越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海尔的国际化战略自称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从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上也是采取了传统的先近后远策略。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了贸易公司,1996年6月海尔在印尼成立莎保罗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有限公司。按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说法,以上的投资都是为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练兵。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首先以一、二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洗衣机、冰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进一步建工厂。麦肯锡公司的首脑人物柯尼茨�6�1奥玛认为,在技术变革、消费者偏好趋同化、规模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强大压力,跨国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世界三大主要市场上,即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内部竞争者。海尔坚持走国际化品牌道路,海尔成功地进入了德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成为这些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本土化品牌,为其他国际化市场的开发、创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品牌本土化战略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是本土化战略。它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美国市场,更快的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也就是说,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的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本土化战略。许多在美国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而美国家电公司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人管理,美国管理人员得到很大的自主权,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客户,海尔要做的只是制定经营战略。海尔在美国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海尔在美国既有优势,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当世界家电业巨头纷纷到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领中国的广阔市场时海尔在美国市场生产有何意义?表面上看海尔此举似乎违背了比较优势规律,因为就生产上看美国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海尔在美国生产有许多无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海尔争创世界品牌。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这样海尔可以凭借在美国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二是有利于争取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流寇”,因为家电产品需要解决售后服务等问题。在美国建立生产中心意味着对美国的消费者和销售商的一种承诺。海尔将长期在这里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障,这自然会使海尔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销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使海尔更容易争取到零售商和顾客。三是有利于更快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反应。在美国建立贸易公司和设计中心,有利于海尔感受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百货商店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四是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厂将有助于海尔消除“外来者”形象。原产地标识对于美国消费者在类似产品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美国消费者,“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好感。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直接投资生产也有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海尔在美国市场上许多不利因素。一是作为外来投资者,海尔必须对工人支付高于美国企业支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同一档次的员工。远距离管理必然使管理费增加,包括增加通讯、交通费等。此外,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国文化管理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占领小型冰箱市场利润比较薄,是美国主要家电厂家忽略了的市场。这类市场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像韩国的大宇这类竞争失利的品牌,海尔如果要往利润率高的那部分市场发展,则将直接同美国主要厂商对抗,那时必将遇到比现在更竞争。海尔在品牌、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同美国主要厂商有较大的差距。三是多元化的风险。我国的格力公司专业化生产空调、小天鹅公司专业化生产洗衣机,曾被评为亚洲最好企业的科龙也只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少数产品。海尔“生产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在美国也准备推出众多产品,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困难。 海尔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深化海尔通过“先难后易”扩大出口,凭高质量达到用户对海尔产品的“认知”,通过“三位一体”实现在海外扎根,海尔已成功的实现了进入和本土化战略,现在海尔面临的是国际化战略的深化———创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品牌战略———开发国际化的知名品牌。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牌”是海尔出口的最终目的。要创国际名牌,要加大宣传力度。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今后的海尔应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等加强宣传,创造国际化的海尔。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海尔的国际化是手段,它要求海尔的各项工作都能达到国际标准;国际化的海尔是目的,届时中国的海尔将成为国际化海尔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将有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本土化的海尔出现在世界各地。为此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同时并举。一是观念国际化。促使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出成绩因素很多。一是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化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该组织内的人,而不是在产品和技术,只要有人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会产生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在体现。二是对市场的认识。海尔认为:国际市场同国内市场一样,说到底就是“用户、用户、还是用户”!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用户,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必须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三是对品牌的认识。海尔认为世界知名品牌绚烂多彩,其立足之本就是“质量、质量、还是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与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海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海尔以创新精神形成了国际化海尔的灵活、高效率的比较优势。有外商曾赞叹说:“海尔人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二是人才国际化。海尔为提高人才素质,一方面加快自己培养内部人才,另一方面整合全球人力资源。人员的本土化是海尔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三是产品国际化。海尔的原则是开发三种差别化的产品群,提高美誉度,提高主导产品知名度,通过潮流产品提高品牌信誉度,通过缝隙产品提高美誉度。四是技术国际化。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六种质量标准,海尔都已经通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海尔成立了集团的中央研究院,同时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建立全球技术联盟。五是市场国际化。海尔已经形成由一般市场到重点市场,由重点市场到信誉市场,由信誉市场到三位一体本土化三级递进的市场创新模式。六是网络国际化。海尔在海外的营销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外经销商、合作(资)伙伴三类并存。七是机制国际化。海尔提出“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内外并举。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海尔的范例,它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总之,从1984年至今,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其奥秘就是海尔采取一步步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在向国际化海尔迈进。第三章 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海尔品牌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作为品牌国际化规模比较大、也比较成功的企业,海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别的企业借鉴和学习,这些经验包括:一是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与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化之初普遍选择做OEM不同,海尔从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海尔在出口产品时始终坚持使用海尔品牌。海尔的这种品牌战略使得海尔在向国外销售一定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市场,而当特定海外市场达到一定规模时,海尔就可以选择在该市场投资建厂。这就是海尔始终坚持的“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国际化路径。如:自1990年海尔产品出口欧洲后,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节节攀升,产品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厚爱。2000年,当海尔对欧洲的出口额已相当于—个欧洲中等冰箱厂的年产量时,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运输成本、增加利润,并更好的在欧洲推广海尔品牌时,海尔果断选择了在欧洲投资建厂,并于2001年6月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的一家冰箱厂,实现了中国“白色家电”企业的首次跨国并购。海尔这种始终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的品牌战略也使得海尔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内企业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二是坚持品牌本土化的原则。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品牌的本土化。他认为只有做到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品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国际化。美国海尔就是本土化的一个范例,它的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本土化经营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得到投资所在国的认同,避免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中常遇到的反倾销问题。如果不是本土化经营,一旦发生反倾销诉讼,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应诉,而实现本土化就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彩电企业遭到欧盟反倾销起诉,损失惨重,但海尔采取本土化经营的方式,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三是坚持不断创新。品牌国际化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要因地因时因制度而变化创新。各个目标市场的国情不同,经济自由的程度、法律体系不同,品牌国际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海尔在美国、欧洲都是采取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形式,但具体而言,在美国是一个模式,在欧洲是另一个模式,而且都运行得比较好。比如同样在海外建厂,在美国海尔采取买地建厂的方式,在欧洲则采取并购的方式,这都是根据欧美国家的国情与法律规定不同而变化的。在东南亚,海尔则采取另一种模式,因为东盟内部互相减免关税,实行保护政策,所以海尔在东盟不同的国家建立不同的基地,再统一整合资源向整个市场渗透。最能放映海尔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创新的还是它在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海尔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十分注意使产品适合当地的国情民情。海尔彩电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量身订做,设计出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完全本土化的产品。如在阿拉伯人聚居的中东地区,海尔推出了从13寸到33寸全系列的阿拉伯文屏幕显示的彩电产品,使当地的居民拥有了自己语言的电视。在美国,政府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在电视台发射的电视节目信号中预设了由密码控制的节目暴力级别,为区分、控制这些节目级别,海尔彩电专门开发了V—chip防暴力功能,使美国的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远离电视暴力。而海尔彩电专门开发研制的CCD哑语功能,可以将电视解说转化成英文并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让南、北美洲的聋哑用户也享有了看电视的权利。海尔还开发了适合在中东沙漠地区使用的信号超强接收和宽电压彩电,满足欧洲地区特殊电视制式要求的PAL、SECAM多制式彩电,符合亚太地区消费习惯的小屏幕前置AV端子彩电及AV立体声彩电,适应美洲NTSC制式下有线电视网的18l频道彩电,通过澳洲SAA认证严格检测的100Hz无屏闪彩电等等。这些都对海尔扩大产品销售、建设品牌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坚持“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海尔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后,国内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按照经济学一般理论,海尔到美国建厂是不对的,而应该是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建厂。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资本总是朝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方流动,海尔却跑到劳动力成本高的地方。对此海尔采用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认为外国公司之所以到中国来,是因为在其资源组合中最缺少的是廉价劳动力,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虽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缺少的却是技术和人才。所以,到美国去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但是海尔获得了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情况确实如此,在美国设厂使海尔受益匪浅。在产品设计上,海尔可以最先设计出适合美国消费者的产品,可以提前达到美国制定的新能源标准,可以加人美国的家电协会,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这些对中国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海尔通过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并努力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极大的在国内外提升了海尔的品牌形象,海尔品牌价值也因此快速增长。在海尔到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后,海尔品牌价值很快由1999年的265亿元飙升到2005年的702亿元,牢牢占据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的位置。在国际化品牌实验室2005年报告中,海尔品牌已成功的进入了世界100强。海尔的品牌形象的快速提升不但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的出口,也大大促进了海尔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且,在国内市场,海尔产品不但卖的好,而且价格卖的高。海尔的很多产品价格甚至比西门子、LG等国际著名品牌卖的贵,这是国内其它品牌无法做到的。实际上,海尔无形中走上了“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互促”的品牌国际化道路。即海尔首先通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直接投资建厂来提升品牌形象,然后利用提升的品牌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取丰厚利润,再用在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获得的丰厚利润来弥补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暂时的亏损并进一步加强在发达国家的品牌建设。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海尔的文化观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创业21年、已全面搭建全球本土化框架的海尔,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面对着全球化竞争的新方向,海尔将开始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新一轮升级创新。 第一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从1984到1995,海尔十年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志要干出中国最好的冰箱的海尔创业者们,发出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心声。 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引进冰箱项目的工厂,要想后来居上,必须速度制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当时全体海尔人一致的工作作风。在这种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推动下,海尔十年创业首战告捷,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1995年,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的海尔,开始聚焦国际市场。以当年海尔工业园落成为标志,海尔二次创业创国际名牌战略宣告启动。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尝试者,创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名牌,成为海尔人此后最执着的追求。具有民族意义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成为海尔人挑战国际名牌的精神底蕴。 在这一时期,海尔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的价值取向,"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海尔创造比较优势、挑战国际名牌的速度利器,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巨大差距的海尔,以跨越式赶超为动力,义无反顾地冲向国际名牌的目标。 2005年8月30日,《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名牌,海尔荣登榜首。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海尔排名第四。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遍布全球的5万海内外海尔员工,海尔创世界顶级品牌的目标,都需要一种全球视野的共享价值。海尔新的企业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应运而生。 "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与国际顶级企业相比,目前的海尔还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在创新的旗帜下,海尔可以而且能够创造资源,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美誉全球"就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目标。海尔在全球各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美誉,就是海尔世界名牌的根本内涵。 在这一更高的目标下,"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就成为海尔工作作风的最新表述。"人单合一"是手段,"速决速胜"是目的。每一个SBU都要与市场准确地结合,然后以速度取胜。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海尔的品牌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海尔人都自始至终胸怀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张瑞敏说 海尔是海

关于海尔的论文文献

存货作为海尔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存活管理直接关系到海尔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存货管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企业存货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企业强化存货管理的 措施 。

【关键词】存货管理,现状,原因,措施

一、存货管理在 企业管理 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质量及资产营运效率密切相关。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同时是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一直把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经营管理水平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来处理的。

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充足和及时供应,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资源不能匮乏,但是企业又不能大量囤积货物(占用大量的生产资金),因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与存货占用的多少成为企业管理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物流管理中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存货管理的现状

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期资产外,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存货。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等。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类资产,具有其本身的特征。首先,它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存在,是一项有形的资产。其次,它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是流动资产的一类。另外,企业储存的目的还在于准备按正常营业方式予以出售。

存货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必须有计划地购入和销售存货。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制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 方法 ,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 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 规章制度 ,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 经验 ,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 积压。

三、企业强化存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为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三)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 岗位职责 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

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管理、物资供应体系的业务流程,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本原理,引入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物流企业航母,促进存货管理,是存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浅析企业存货管理》

[摘 要] 存货作为公司的一项占有很大比例的资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存货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公司和公司利益的相关者,因此,必须重视对存货的管理。本文以安徽某公司为例,就其存货管理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利用存货、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并对其未来发展阐述了一些相关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 企业存货;存货管理;周转速度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1]。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 保险 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A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C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EOQ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 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四)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简而言之成“零库存”管理[3]。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知道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是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中增加价值的过程。

二、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本文从分析安徽某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导致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优化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见下表)

从这 3年的趋势平均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3月以前上升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公司发展,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可以揭示存货变现的能力,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转换为收入的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而以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则可以反映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管理存货的能力越强。表中这两项数据均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说明公司越来越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2007年前三个季度存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各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第一季度的数值下滑太快,其存货的周转情况差强人意,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销售出现问题,唯独第四季度各项指标较好,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三)优化公司存货管理的策略

1.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 A、B、C三类。其中,A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10%~1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 80%左右;B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 20%~30%,金额占全部存货总额的 15%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60%~6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重点抓好 A类存货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4.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可以让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4]。

6.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7.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公司存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准时生产制下,产品完工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原材料到达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开始准备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是准时制的目标之一。

JIT的运用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它不仅提高了存货管理效率――节省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保管人员的减少等等,还减少了由于存货资金的占用而减少的资本成本支出。最关键的是它是消除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无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耗费,即消除一切浪费,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5]。

因此,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精达股份公司实施JIT存货库存管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全社会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基础。

(2)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有利环境。

(3)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施IT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熊胜绪.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科学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2,(11).

[5]韦波,祥建.基于JIT的存货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活力,2004,(8).

企业文化论文篇1 浅谈企业文化在 企业管理 中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演变为技术和文化的双轨竞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由生产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努力实践的以价值观、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群体意识,日益成为企业硬件良性运转的持续推动力。 一、企业管理的发展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企业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经验 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 (一)经验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治就能够实现。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二)科学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大,靠人治则鞭长莫及,所以要把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靠 规章制度 来管理企业。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通过惩罚与奖励来管理员工,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 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三)文化管理阶段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也逐渐由生产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在文化管理阶段,对知识的管理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时,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构成及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领导者把“文化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就成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其本质是通过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最终促使群体产生某一行为自觉,这一群体的行为自觉便组成了企业文化。 案例一: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 (二)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第二,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第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三)企业文化的意义 第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第二,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第三,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第四,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第五,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二)凝聚作用 认同感―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部门壁垒――协作成本。拆除部门壁垒,降低协作成本,把企业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要靠企业文化。 (三)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 (四)激励作用 可以减少物质激励、制度规范监督所必须付出的高昂费用,降低管理成本。 (五)社会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案例二: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 故事 :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三:优秀的企业文化里,员工始终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海尔20/80原则,少数的领导人要负大的责任这一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海尔文化理念。在海尔的质检中心,有一个质检处的处长检查海尔流水线最后一关,如果合格,成品就可以出厂。但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他在第一个检查工序里头拿了一张小白纸团放在了冰箱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冰箱的后壳里,到他在最后一关检查的时候工序的质检员没有检查出来。于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就被罚款,同时依海尔人力资源的管理被动地降了一级。别人问他,你在放纸的时候,你想到过今天会被降级吗?你会遭到罚款吗?他说,我想到过,我想到过这个纸很可能会被检查员漏检。那你还那样做?我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海尔出厂的产品是最优的产品,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动中的一个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它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一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那些失败的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论文篇2 试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优秀企业不断诞生,国家的不断进步都是建立在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基础上的,是通过社会各界不断地努力实现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许多城镇都逐渐走向城市化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固提高。我国是人口基数本就很大的国家,属于人口大国,企业文化已经逐渐搬到了经济舞台,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所以,国家要控制好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个观念,采取相应 措施 ,把握好国家社会需求,让企业文化不断传播进每个公民内心,发挥出最大的有效作用。 二、现状 企业文化理论最早起始于美国,通过不断地实践证明了它的价值,国家企业发展是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我国对最近涌现的企业文化在公司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许多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比较高,企业文化也提升了企业内部的员工素质以及企业外界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在我国的企业文化重要性已经逐渐上升了到一定境界,它是企业的表现以及企业发展理念的体现,她也是企业的软技术支持,在我国发展已经非常壮大,加强了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了工作效率,让我国经济不断蒸蒸日上。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员工和领导的总体价值观、道德观和基本准则等行文规范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公司的企业素质。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让企业从最基层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 企业文化最早起始于二十世纪的美国,由于当时的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放在了人文主义道路上,并将这项理论进行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企业是企业文化的生产标志与再生产相互协调的精神动力,它是企业精神的载体,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换句话来说,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这种体现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人,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根本。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主要是为了增强人文素质与塑造更好的人格。所以企业文化另一个主旨又在于提升员工素质,影响员工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这就是孕育出优秀企业人的手段,同时也发挥出了精神磁场的效用。这种强有力的精神磁场吸引力非常高,能够形成很高的优秀氛围,形成一个团结、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公司内部工作热情,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四、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从它的历史发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必然性,它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已经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能够从精神上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创造的凝聚力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创造更高价值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手段就是生产,而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力,也就是人,是企业的立足根本,也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增强这个最主要的部分,我们就需要宣传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以及认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 既然企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文,我们就要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这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激发了公司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不断让员工做到更加努力的意识,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许多企业也由此提出了求实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 口号 ,鼓舞着员工工作热情,奠定公司基础人员的积极性。 (二)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体现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就是企业的网状网,将整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紧密联系,让所有的活动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从而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调动起来,达到一个团结一心的结果。这不仅促进了公司内部的良性竞争,也是各部门之间友好联系的桥梁,让各个部门的团队都有了彼此之间的默契,共同面对每一个难关。 只有员工之间有了共同的归属感才会创造更有价值的项目,拥有融洽的工作范围。这种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这种高昂的士气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让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不断推陈出新。 (三)企业文化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当今的市场竞争非常残酷,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破产或者其他恶性结果,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就应该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不在是光靠管理就能发展的项目,他需要一种从上到下的宣扬。为了在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就要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在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无论你是什么公司,无论你的公司多么出名,只要企业文化比不过就很有可能在将来败下阵来。许多企业都已经印证了这个事实,比如说微软、海尔等等,他们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最终都是企业文化这个根本影响因素造成的。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创新型公司已经是目前发展最为活跃的企业类型,他们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响应。企业文化是 创新思维 的必备条件,要想公司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发展企业文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许多创新型人才也逐渐涌现,在这个时候,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影响着这些人才的发挥与新思维的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所以说,企业文化塑造了一个创新企业的最基本。创新企业也逐渐成为了新的文化体现标志,不断实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不断鼓舞着内部员工创新思维,在创新型企业中都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比如说海尔,它就是以创新观念进行企业发展才能不断走向更高的道路。 五、如何塑造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坚定自己的内心,不断向员工宣传,并克服其中的各种困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企业内外因素,选择正确价值观念 企业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同时要注意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点在哪里。首先就要考虑企业发展的性质,一个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选择。每个企业的性质都是不同的,所以要首先正确判断自身企业的性质如何,选择企业合适的价值标准以及观念形成。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是不同的,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领导者自身的觉悟判断。之后还要判断员工构成以及内部结构。每一位员工本身的观念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安排到正确的岗位,衡量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念。 (二)选择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 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员工努力,不断提高内部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意识到他们自身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再只是为了个人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所以说企业要注重每一位员工生活问题,在各个方面关心员工,为员工着想,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这也是目前感情投资的正确价值,也更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观念。 (三)领导以身作则,做一个好的榜样 企业领导如果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是对员工最大的鼓励,这就是所谓的榜样效应。领导者以身作则是一种强大的号召,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塑造更高的价值观。领导通过日常工作给下属一种真挚的感情,让员工体现到信任感,感觉到领导的真诚就是对企业文化最好的身体力行。领导注重于员工沟通,可以从各个角度激发员工的好感,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益。所以说,领导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就是对整个企业文化的鼓励。 (四)积极强化平时行为,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平时工作就是他的体现,所以要不断强化平时行为标准,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是企业文化成功树立的结果,这个时候企业文化才会被肯定,从而形成坚定的价值观。 (五)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永久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形成后就已经开始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更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改,直至能够起到最大的效益收获。所以说,企业文化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价值。 六、结束语 企业文化这个无形的财产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企业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我国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在这项技术的领域上,我们会不断地探索下去,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让我国企业发展再创新高度,这也是我国企业领导领域领军人物一直以来的目标,相信这个目标将会很快的被实现。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端动力。 猜你喜欢: 1. 企业文化创新的毕业论文 2. 关于企业文化的论文3000字 3. 企业文化方面的论文5000字 4.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本 5. 企业文化论文示例 6. 企业文化论文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企业文化,企业的灵魂——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 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 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体现了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一个典型例证是:海尔在17小时内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理念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高度警觉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用人理念:人人是人才 、 赛马不相马。你能翻多大跟斗,给你搭建多大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让员工进步,海尔这种做法是真确明智的。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海尔力求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典例之一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企业当众砸毁76台不合格的“瑞雪”牌冰箱。这一砸,砸醒了职工的质量意识,更加坚定了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营销理念:先卖信誉 、 后卖产品。市场竞争理念: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在海尔的订单中,有只定一台冰箱的。海尔这里实行的是差异化战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市场理念:创造市场。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为满足消费者夏天衣服少的洗衣需求,海尔开发了“小小神童”洗衣机,它的便捷使得它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也在这方面占据了先机。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出口理念:先难后易。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出名牌之后,再以高屋建筑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技术改造理念: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技术创新理念:创造新市场 、 创造新生活。市场的难题就是海尔创新的课题。职能工作服务理念: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海尔对市场的两条原则是:紧盯市场创美誉和绝不对市场说“不”。海尔紧盯市场的变化,甚至要在市场变化之前发现用户的需求,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甚至超出用户的需求,创造 美誉。试问,这样的企业能不成功吗?创新观念拆墙论:拆掉企业之间的墙,实现合作双赢;拆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墙。竞合:竞合是21世纪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趋势。竞合的基础是优势互补,竞合的方式是资源互换,竞合的结果是双赢发展。资源论: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源头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大河的源头,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计划经济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助长了员工吃大锅饭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下,必须改为源头喷涌大河满,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喷涌的源头。资源论•整合力: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一种使名牌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体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此外,海尔非常重视美誉度。消费者给予企业无任何企图的赞扬,有口皆碑,这就是美誉度。这种美誉度是无价的,是最可靠最可贵的市场资源。美誉度不同于知名度,知名度用钱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美誉度不同于信誉度,信誉度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即可获得。美誉度必须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值。吃“休克鱼”: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比喻。零距离销售:市场链的建立就是要达到零距离销售的效果。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员工的心是零距离,员工才能同用户的心零距离。那就正真做到卖一台产品赢得一颗用户的心。除了这些,海尔企业文化还包含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真诚、诚信、全球化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它们对海尔进行约束,指导方向,使海尔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大海中稳步高速前进。像海尔、双汇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许多企业因良好的企业文化光芒四射,也有许多企业因平庸甚至恶劣的企业文化而暗淡无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就像森林是地球的心脏一样。

  • 索引序列
  • 有关海尔空调的学位论文
  • 海尔有关论文题目
  • 有关空调论文的文献
  • 有关海尔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海尔的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