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赏识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赏识教育》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和幸福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有效手段 学会自我赏识

引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是我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我近几年作为教师的感受。下面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胆小心细的学习委员――刘雨思

1、基本情况:刘雨思,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学习委员。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喜欢读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2、老师评语:刘雨思同学: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速度令人惊讶,而且作业本干净,每当我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就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刻苦踏实的学习精神也很让我喜欢。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是一名优秀的班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负责,收发作业,认真及时。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增添光彩。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祝你更上一层楼。

3、案例背景:在开学初,我就宣布,本学期由学生们自由竞争小班干部,竞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说出自己的优势,并表明如果选上了会怎么做。在准备期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书里夹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班刘雨思同学给我写的“一封信”。意思是,她非常愿意竞选班干部,并给我做了保证。可是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敢去演讲。因此给我写了这封信,想请求我的帮助。

4、案例分析: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5、辅导策略及成效:看过信后,我分析:她由于弱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才表现为缺乏自信。于是,我当天下午就找到她,诚恳地对她说:“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做卫生还非常积极,你为什么不竞选小队长?”可是她还是说:“我太想当了,就是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说。”我说;“你给我写的信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你就把它背下来吧,我相信到时你一定会说得特别好。”得到了我的鼓励,她非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要背得熟熟的。到了竞选那天,看到不少同学都发了言,于是我暗暗给她使眼色。开始她红着脸犹豫着,当第九名同学说完之后,她一咬嘴唇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大声地说:“大家好,我叫刘雨思……”一串精彩的演说之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刘雨思成了第二小组组长。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到期末考试,竟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竞选班干部,当选为学习委员。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把刘雨思的作业本拿到课堂上当样本让大家学习,,在办公室里我还让其他老师欣赏雨思的漂亮的硬笔书法,赢得了同事的赞许的眼光,我还在课堂上把这些事告诉雨思及全班同学,雨思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学听了露出羡慕的神情。在县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6、案例感悟: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赏识就是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捣蛋大王劳动委员――李高强

1、基本情况:李高强,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劳动委员。性格开朗,生性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不遵守纪律。爱好唱歌,擅长跳街舞。崇拜迈克尔.乔丹。

2、老师评语:李高强同学:课堂上,你总是聚精会神;从你上课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六一汇演中你使尽浑身解数为大家表演了街舞赢得大家的掌声,老师为你自豪。但是,你身上还有诸多的毛病,例如自习课爱说笑话,课间爱和同学打闹,老爱给老师惹事,老让同学告你的状,出现问题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聪明、勤劳、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如果你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不贪玩,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让大家刮目相看。试试吧,你一定行!如果你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大胆一些,认真把字练好,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

3、案例背景:李高强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大王,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经常惹事、找事,大家多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班会上几乎变成了批判他的专题大会,为此我很头痛,我经常找他谈话,有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有时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完不成作业,家长也请不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论文

一、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思辨能力

根据学生都还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强,抽象思维的能力普遍较差,看问题往往缺乏全面性,但具有可塑性强的年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上完《食物从何处来》一课后,我给学生提了一个启发性的问题“食物与环境有没有关系?”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关系。”我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说,如果单从表面来看,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联系我们刚学的课文想想,又怎样呢?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有关系,因为食物是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的,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就不会有食物。”其他同学也七嘴八舌表示赞同。我抓住时机说,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正确,语言表达也清楚,但回答还不够完整。大家再想想“绿色植物与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下课堂热闹了,有的说:“绿色植物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有的说:“环境被破坏了,绿色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也就没有食物了”等等。最后我才总结说“:通过大家讨论,我们已经知道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既然如此,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保护环境!”几乎全班齐声回答。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不但帮助学生提高了思维的能力,而且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

二、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却会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懂得语文教学,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种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成长。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丝进步,我也会大力表扬。考虑到孩子们最愿意把自己获得表扬的情况告诉家长,以再次获得家长的鼓励,他们就可以获得双重动力。于是,我除了注重口头表扬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各类漂亮、精美的喜报,有“学习进步”的,有“纪律进步”的,有“回答问题进步”的……只要发现哪个学生稍稍有进步,就当众发给他喜报。看到孩子们获得喜报后攥着小拳头,高喊一声“耶”的那种激动与自信,我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总之,无论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长远目标来看,赏识教育都应该是我们力主倡导的。因为赏识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参考资料

《浅议赏识教育的利与弊》

【摘要】适当的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无原则、无规范、不恰当、“奖过其实”的赏识,也是背离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的。

【关键词】赏识教育 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91-02

赏识教育是我国近几年中小学一直提倡的教育方式,也称为激励教育、夸奖教育,其本质是肯定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挖掘其不断进取的信心和潜能。作为家长,曾接受过孩子学校举办的实施赏识教育的培训;作为教师,在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有意或无意且有区别地采用赏识教育。综观二十余年的赏识教育实践,认为赏识教育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但若滥用赏识教育对学生也是无益的。

一 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积极因素

要实现成功的教育,教师进行适当的赏识是核心。教师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提供展示的平台。

1.赏识教育的原动力――爱心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没有爱,就不会有创造的喜悦,不会创造喜悦,对教育、对学生就没有爱的情感。良好的教育是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有博大的爱心,真实的情感。博大的爱心,真实的情感,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用一颗善良的心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强、自立、自信,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

2.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使其成才的有效途径。高尔基曾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作为教师,尤其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尊严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公民、好学生,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是一个能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的人。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和欣赏学生,使学生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作为教师要遵循的教育规律和不能忽视的教育原则。

3.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信任学生

新世纪、新时代需要充满自信、性情开朗而又有能力的人,一个学生时代就自卑、性格懦弱的人,很难立足于未来的社会。因此,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因材施教、不轻易批评学生,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生活是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4.实施赏识教育的点金术――肢体语言

赞美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用语言、用眼神、用适度的动作。用适度的动作表情更容易使学生感动,让学生产生超乎寻常的积极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学生要多一些关注的眼神,给予学生一种嘉许。面部表情是心灵的显示器,微笑时的赏识是一种肯定,严肃时的赏识是一种激励,学生需要微笑,需要掌声;教育需要微笑,时代更需要微笑。

总之,只有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 赏识教育存在的误区和弊端

教育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是育人成才的手段、方法,而手段和方法是技术,当手段和方法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艺术,所以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赏识教育绝不是无原则的赞美和表扬,更不是功过兼包。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对不切实际的夸奖和宽容进行反思。

1.赏识教育的情感误区――溺爱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的注意力和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认为孩子成功就是家庭的成功,所以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殊不知,这种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会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形成什么都可能的概念。因此,只要孩子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孩子的全部探索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过分赏识,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2.赏识教育的另一误区――平等

有时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违心地共同批评或共同表扬孩子。在一群孩子中,有的孩子做得对,有的孩子做错了,甚至还违反道德和纪律,但有些老师为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担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总会说:你们都不错,都是好孩子。看似平等的教育,其实忽略了某些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做错的孩子会认为滥竽充数也可以得到赏识和表扬,而做对的孩子会产生消极情绪。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这种做法是教育上的短见,教育功能上的舍本求末。而这种平等赏识的误区,在公开课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无论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正确与否,老师的评价都是“很好”、“不错”、“有见解”,或不作评价,几乎听不到一句对错误观点的评价,让学生不知道自己观点的对错。这种无节制的表扬,会使学生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切忌为赏识而赏识,以致忽略了对错误观点的批判,失其公允。

总之,教师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有所收获,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但无原则、无规范、不恰当的赏识,也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相背。乔叟说:“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因此,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务必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东子.求求你,表扬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赏识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赏识教育》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和幸福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有效手段 学会自我赏识

引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是我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我近几年作为教师的感受。下面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胆小心细的学习委员――刘雨思

1、基本情况:刘雨思,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学习委员。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喜欢读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2、老师评语:刘雨思同学: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速度令人惊讶,而且作业本干净,每当我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就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刻苦踏实的学习精神也很让我喜欢。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是一名优秀的班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负责,收发作业,认真及时。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增添光彩。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祝你更上一层楼。

3、案例背景:在开学初,我就宣布,本学期由学生们自由竞争小班干部,竞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说出自己的优势,并表明如果选上了会怎么做。在准备期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书里夹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班刘雨思同学给我写的“一封信”。意思是,她非常愿意竞选班干部,并给我做了保证。可是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敢去演讲。因此给我写了这封信,想请求我的帮助。

4、案例分析: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5、辅导策略及成效:看过信后,我分析:她由于弱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才表现为缺乏自信。于是,我当天下午就找到她,诚恳地对她说:“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做卫生还非常积极,你为什么不竞选小队长?”可是她还是说:“我太想当了,就是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说。”我说;“你给我写的信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你就把它背下来吧,我相信到时你一定会说得特别好。”得到了我的鼓励,她非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要背得熟熟的。到了竞选那天,看到不少同学都发了言,于是我暗暗给她使眼色。开始她红着脸犹豫着,当第九名同学说完之后,她一咬嘴唇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大声地说:“大家好,我叫刘雨思……”一串精彩的演说之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刘雨思成了第二小组组长。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到期末考试,竟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竞选班干部,当选为学习委员。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把刘雨思的作业本拿到课堂上当样本让大家学习,,在办公室里我还让其他老师欣赏雨思的漂亮的硬笔书法,赢得了同事的赞许的眼光,我还在课堂上把这些事告诉雨思及全班同学,雨思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学听了露出羡慕的神情。在县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6、案例感悟: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赏识就是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捣蛋大王劳动委员――李高强

1、基本情况:李高强,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劳动委员。性格开朗,生性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不遵守纪律。爱好唱歌,擅长跳街舞。崇拜迈克尔.乔丹。

2、老师评语:李高强同学:课堂上,你总是聚精会神;从你上课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六一汇演中你使尽浑身解数为大家表演了街舞赢得大家的掌声,老师为你自豪。但是,你身上还有诸多的毛病,例如自习课爱说笑话,课间爱和同学打闹,老爱给老师惹事,老让同学告你的状,出现问题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聪明、勤劳、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如果你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不贪玩,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让大家刮目相看。试试吧,你一定行!如果你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大胆一些,认真把字练好,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

3、案例背景:李高强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大王,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经常惹事、找事,大家多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班会上几乎变成了批判他的专题大会,为此我很头痛,我经常找他谈话,有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有时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完不成作业,家长也请不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 赏识教育对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教育者不仅要赏识儿童,还应教育儿童学会自我赏识。通过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等途径使儿童认可自己,学会激励自己,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儿童;自我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教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人性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可以应用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儿童,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更需要教育者的赏识和自我赏识,从而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但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不再一味地追求“严师出高徒”,明白儿童是需要鼓励的,但却片面理解赏识教育,仅把儿童作为赏识的对象,认为赏识孩子就是要夸孩子、奖励孩子,却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不仅是被赏识的对象,也是自我赏识的主体,他们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赏识。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深刻了解赏识教育,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赏识。即使没有别人的鼓励、夸奖,儿童也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自我赏识的涵义

(一)赏识与自我赏识

赏识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其中“赏”有欣赏、认可的意思,“识”意为认识、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赏识”解释为:认识他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所谓赏识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认识并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性,正确地认识儿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对于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手段。自我赏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闪光点并能够及时地肯定或鼓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自我赏识就是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爱,儿童就要先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1]詹姆斯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的在能力方面会有所提高,克服种种困难,增强自信心。儿童不仅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激励,也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就是使儿童学会激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学前阶段,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水平低,经验不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依赖成人的指挥,很多事情自己不敢主动去做,怕做不好被别人笑话或被成人批评。通过儿童自我赏识教育,使儿童能够接纳自己、鼓励自己,从而自信地去探索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未知的事物,主动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有利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儿童教育是针对儿童整体,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希望儿童能够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无法接受儿童的失败,特别是经常将儿童进行比较,这也会使儿童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跟别人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做好。众所周知,儿童之间是由差异性的,我们应该让儿童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利于儿童的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儿童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智力发展认可并鼓励自己,那么便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

善于模仿是儿童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儿童获得很多的知识经验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中成人特别是父母和幼儿教师是他们喜欢而且经常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并体现在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之中。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要有正确的儿童观。“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认识到只要教育的手段得法,人的潜能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掘的。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身上都预设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儿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赏识儿童,并用通过语言或行为进行鼓励。如对儿童的优点加以表扬,拍拍儿童的肩膀或抱抱儿童等。幼儿教师也要学会赏识自己,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但要让儿童知道,老师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并能够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二)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

儿童出生之后便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对儿童自我的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有的父母在家庭中却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过于紧张或过于放纵的氛围,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自我赏识。有的父母抱着“骄兵必败”的心态,吝啬对孩子肯定和表扬,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甚至有时对孩子会冷言冷语。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有一定的依从性,经常根据成人的评价而评价自己。在这种氛围下,儿童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感到压抑和失落,对自己不认可,不能赏识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反抗情绪。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评价要一致,儿童做同样一件事情,如果父母肯定,而爷爷奶奶否定,容易使儿童判断不清。另外,可以借鉴国外赏识教育的经验,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摆在家中做装饰品,客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等。

(三)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做到赏识有度

儿童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自我赏识的理解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无法正确把握自我赏识的“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度的自我赏识即使内容是正确的,效果往往也会不理想,可能会导致儿童任性、骄傲、自负,遇到挫折无法接受。相反,儿童如果对自己赏识不够,容易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如有的儿童觉得自己很强壮,于是在玩游戏时抢夺他人的玩具,还给自己打气说:“看我多厉害,一下就抢到了!”。岂不知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行为,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儿童澄清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甚至可以与适当的批评相结合,让他知道有些行为不对的,对别人会有伤害,不要盲目赏识自己。对于缺乏自信、对自己评价过低的孩子,要多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并能够以此来激励自己得到更多的发展。

(四)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

儿童之间的差异性使每个儿童身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有些儿童赏识的是自己的外貌、智力等特质,如觉得自己很漂亮,很聪明,并到处炫耀。其实这些都是先天优势,是不可改变的,对儿童来说仅仅赏识这些是极为不利的。成人要指导儿童赏识自己的个性、进步和努力。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凡事不用统一的标准来与其他人作比较,可以将自己现在的表现与以前比较,评价自己时关注自己取得的进步。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归因,总是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聪明,会使儿童过于看重结果,受挫能力降低。我们要引导儿童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优势,让他们明白即使先天没有优势,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威廉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关赏识教育的议论文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学会赏识,能彼此相互赏识,换来的是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福尔摩斯赏识华生的医学才能,华生赏识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他们相互赏识对方,才共同侦破很多案子;歌星周杰伦被吴忠宪赏识,被给予了机会,才能开启音乐成功之门。 我们要学会赏识。福尔摩斯说过:“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们鼓掌。”所以,请不要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要认为他人愚笨而放弃去赏识他人。我认为,即便是再笨再坏的人,总有被他人赏识的地方!威廉·杰姆斯语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确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肯定和赏识。 学会赏识,赏识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很耀眼的外貌,不一定是很夺目的才华,也不一定是很富有的背景,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纯真的品格便足够。赏识他人,并不是奉承和讨好他们,那只是让他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赏识,不只有去赏识他人,还应该学会去自我赏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自负与自大。赏识是自己给自己多一丝肯定,多一点勇气,多一些自信,把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找出,带到一个阳光普照的庭院。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学会欣赏 请允许我自负一下吧——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女孩。当我看到毕加索的“鸽子”时,纯白无瑕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可是我国的军用飞机却遭到美国的侦察机撞毁,我很气愤,我想哭,因为鸽子有了黑斑。 当我看到一代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时,栩栩如生,跃然于纸,可是家乡的小河变黑了,再也看不见活蹦乱跳的虾了,不禁令人发思,我们要保护这颗蔚蓝色的,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赏,请学会欣赏,不要让错误再犯下去! 当在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倾听到了《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唤,我感受到了《铁达尼号》中露丝与杰克浪漫的爱情旋律…… 当听到肖邦这位音乐奇才的钢琴独奏曲,我激情荡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可以想到陆游诗篇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我可以领略他忠贞之志战死沙场的宏伟气魄…… 在音乐中,我学会了创造,写豪迈的诗歌,画情意绵绵的油画,写大笔挥毫的毛笔字。 是啊,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斓,激情澎湃! 我会毫无保留地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为它们是创造者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几天几夜甚至几年的心血,我尊重它,爱护它,更赞赏它。 请学会欣赏吧,它会让你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你尊重他人,爱护他人。 欣赏,它使我的生活灿烂,它让我有一颗美好的心,让我们共同学会欣赏彼此,欣赏美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其实,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很不现实,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个人。但每一次的感动过后,你又能长久的拥有吗?没有永远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远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但人又是有思维 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你便会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你们便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心也便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 拥有一个好朋友,比拥有一段感情要平实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诚的爱。 用宽容的心去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世界很美,阳光很灿烂,你的心也会很明媚,你的天空也会变得很蓝。 学会欣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忘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你的无知而悲,为美的埋没而叹。 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高兴。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洒脱,势不可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细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间寂苦,笔底波澜”…… 放下诗书,步入田园,你用心倾听着乡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鸡鸣狗吠,牛羊相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先前的轻鄙荡然无存,你意识到了美的存在,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天喜地;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 感觉到了美的无处不在,你开始为自己拥有一双眼睛而庆幸、自豪;开始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将双手贴在胸口上,嘴里虔诚地默念着,你在感谢上帝的恩赐。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满足! 亲爱的朋友,永远不要忘记,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这是摄取美的窗口。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终于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无数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结构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历却很有能力的人员.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凭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难道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同时,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繁荣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发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光点教育家陶知行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热情,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的品德养成。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健康特长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其发展,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热忱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被缺点湮没了的闪光点,看到优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会意微笑,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平淡质朴、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了心理依靠,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于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与忧愁。并以此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通过心理暗示,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反之,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一无是处,便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所言,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就是新课程“教即导”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潜能力我国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鼓励和赞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一个经常受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其自尊心会增强,其潜能会被充分发挥,就会积极、愉快、高效地学习和工作,不断取得成功。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错误,那么你会痛心疾首地发现留给学生全是负面影响。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知行语)。”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方面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正是教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差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扬其长,避其短,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后来他们才会成为出色的科学家。由此可见,赏识教育既能控制浮躁的情绪,又能呵护脆弱的心灵;既能激发内在的潜质,又能创造意外的奇迹,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这,就是新课程“多元评价”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三、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肯定的强化,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我们的教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语)”; 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这,就是新课程“人人可成才”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智慧之门和希望之门。

1、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引导孩子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是树立孩子自信心,鼓励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贯采取赏识、鼓励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让她正确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树立自信,战胜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我们家中专门为孩子设立了“成功箱”,记录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奖牌、奖状,以此来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敢于走向成功。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人们长期从事某种活动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和倾向。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首先抓学习态度作风,经常检查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第二抓作业,察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复习,做完作业后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业是否格式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率如何。 3、与老师搞好配合。我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老师更无私了!他们总是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从来不考虑索取回报。有时,学生上课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等,作为老师,从对学生负责的前提出发,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此时,家长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应抓住时机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沟通,弄清事实,了解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孩子的态度如何,不能在学校老师说一个样儿,回家后家长又说另一个样儿,对老师的批评,孩子一时想不通,家长就不要“强按着牛头喝水”,可以拖一拖,给孩子一段时间思考,进行妥善处理,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批评,并改正错误。 4、艺术地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夸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种心理需要,而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地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小学赏识教育的论文

摘 要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能在教学当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时刻赏识学生的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学好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赏识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关爱和尊重——赏识之灵魂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二、理性的激励——赏识之原则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可见,赏识不应该是泛滥的洪水,而应该是鲜活的溪流,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一)精当的指导性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常听教师说“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诸如此类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人感觉很可爱,值得我喜欢”,学生也许会感到高兴,但绝对茫然。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赞扬学生时只是说“读得很好,再接着读下一段”,如能换成“你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能放慢语速,尤其是读第二句话时语气舒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细致的、针对性强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 (二)强烈的启迪性 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赏识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到兴奋,更应该给他们以启迪。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用水晶比喻小弟弟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喻恰当贴切”,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比喻”。学生回答说:“小弟弟的眼睛是透明的,用水晶可以表现出小弟弟的眼睛亮。”这个回答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教师没有急于作评价,而是又问:“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悟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小弟弟心灵的纯洁与可贵。 三、科学化的艺术——赏识之情韵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还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赏识教学需要以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 (一)春风微雨,不着痕迹 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既然甘为人师,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下轻柔的抚摸,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他们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抽查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诵课文,她腼腆地站起来,如临大敌,结结巴巴地背了两句便停了下来,怯生生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微笑着走过去,柔声地对她说:“别紧张,好吗?再想想,需要我给你提示一下吗?”她望着我充满信赖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坚定地摇了摇头,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背诵任务。我又微笑着回到了讲台,这时教室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满了泪花,她流露出了感激的眼神。有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她从此再也没有胆怯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之于学生的这份绵绵的爱意,这份微妙的赏识,会让成功的学生享受到快乐,会让受挫的学生得到鼓励,会让懦弱的学生获得勇气,会让落后的学生感觉到善意。 (二)惩罚有方,批评有度 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于拒绝批评,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的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具有“励志”性,催人向上。 总之,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无形生命的支柱。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却在不经意间磨损了学生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自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赏识教育论文的开头

这个可以去专门的作文网上寻找。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一种鼓励、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言行。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但是,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写起。近年来,赏识教育走入校园。将赏识教育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挖掘多方面的潜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实现作文教学质与量的突破。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激励作用

作文是人们进行感情、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途径。但在新课改下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使语文教师感到棘手,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拥有巨大魅力的文学,为什么会使小学生敬而远之?有什么改革措施呢?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在一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习作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48人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写作文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应付任务。反映在内容上,提到好人好事就是“让座”;写到母亲的外貌,都是“长头发,大眼睛,高鼻梁”……文章内容空洞不具体,词句华而不实。教师的要求过高、评语不当、指导不利,是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的重要原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许多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学生,如果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人物没有伟大的精神,结尾没有点题,字数没达到标准等,教师就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逐渐衰退。

二、让赏识走进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一种鼓励、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言行。赏识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失败,帮助其重塑自信,最终走向成功。在赏识教育中,学生的自尊得以维护,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1.建立以赏识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潜能”被激发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日常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发现学生所长,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在彼此尊重中营造良好氛围。

2.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在“动情与晓理”中唤醒学生的.自信。在集体活动中多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常常跷起大拇指,让学生在“我能行,我很棒”的观念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将赏识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

1.作文前渗透赏识教育

就写作本身来说,只有内心存储了表达的内容,产生了表达的要求,才会有表达的可能。摘抄佳句美文是丰富学生存储的方法之一,发现学生摘录了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为其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做好摘抄的动力。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写随笔、日记、读后感等,“我手写我心”。当学生的作文中包含着真情实感,跳跃出鲜明的个性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会促使大量优秀之作涌出。

2.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写什么、怎么写”是两大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努力教给学生如何“寻找米”。在审题指导方面,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提问、回答中充分赞赏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构思点拨中,对于学生巧妙的想法要大加肯定和鼓励。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要注意从兴趣入手,既要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又进行踏实的写作指导,多关注学生生成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实践。

3.作文批改、讲评、修改时更需赏识

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将给予其无穷的动力。面对学生幼稚的习作,教师要努力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并通过符号、评价语等进行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当作文需要改动时,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尊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好的习作及时表扬,对稍差些的抱着“拭目以待”“静观其变”的态度,对学生有信心,学生也会信心倍增,兴趣盎然。讲评时,教师可以找同学朗读佳作;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主要肯定写得有特色的句、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或者书写工整,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把热情的夸赞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而骄傲,保持奋斗的动力。对于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用慎重的措辞寄予期待的话语进行点拨。修改时,重视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增”“批”“删”“改”的具体修改方法,进行自我修改。对于原文改动效果较好的实行各种小奖励,让学生尝到修改的“甜头”,久而久之养成自改的良好习惯。当学生的激情被点燃,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学生每时每刻都想着写作,作文教学就实现了量的突破。总之,在赏识中进行作文教学,用教师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激起学生求知、写作的欲望,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精彩。当然,将赏识教育适时适当地投入到作文教学中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志敏.小学作文怎么教[J].语文建设,2012(Z1).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从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马,在翻越太行山时由于感激伯乐对它的赏识和体贴,竟能一跃而起,嘶声直抵云霄!这就是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由此我从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间“千里马”再多,也需要“伯乐”去发现,并且对待它们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尽其材,鸣之要能通其意.”这样“千里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现出来.唐代韩愈通过《马说》强调了一个观点:千里马需要伯乐去发现.恰巧在当时,作者就是一匹没被发现的“千里马”.他在初登仕途时,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没有“伯乐”慧眼识英才的能力,更没有伯乐一样的胸怀,终于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在《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而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实在再恰当不过了.联想当时,正如作者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马”最终却落得“浪迹天涯”,也不得不感叹道:“天生我才亦无用”!虽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举考试,广纳人才为国效劳,可是在腐败的统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马”能被“伯乐”相中呢?像作者一样的“千里马”也只被埋没在庸愚的“食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乐”一样能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又有几人呢?他们不但不能识别良驹,还妄自感叹:“天下无马矣!”这是何等的荒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联系现实,不难看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的确有无数的“千里马”得到“伯乐”的赏识,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发挥,例如现行的各行各业的机构改革、结构调整,它就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势.给了“千里马”以施展的空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伯乐”——大公司、企业和国家科研机关等也在求贤若渴地招募“千里马”.例如,最近西安某单位就辞去了那些有资格而没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请那些虽无资历却很有能力的人员.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韩愈一样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马不遇“伯乐”的现象.但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学多才的“千里马”得不到“伯乐”的赏识;而那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及高门权贵子弟却能凭着金钱权势在官场上谋得个“一官半职”!这是为何?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吗?——由原始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以至将来的共产主义!难道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吗?不!这只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少量的心灵被腐蚀了的“食马者”,他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会对国家利益、前途视若无睹,以谋求物质上的优越;面对“权力的压迫”,他们也会“不得已”而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同时,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浅薄愚妄的“食马者”.他们总是怀着“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思想到处去“访贤”.如此的“食马者”安能觅到“千里马”?即使找到了所谓的“千里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囊饭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马”为她的繁荣富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中间就需要更多“伯乐”去慧眼识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千里马”能在“伯乐”的发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人们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他们渴望被肯定,渴望自身的某处能出众。既然,你我彼此都希望被人赏识,哪我们为何不学会相互赏识呢?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教育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 学会赏识,能彼此相互赏识,换来的是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福尔摩斯赏识华生的医学才能,华生赏识福尔摩斯的推理能力,他们相互赏识对方,才共同侦破很多案子;歌星周杰伦被吴忠宪赏识,被给予了机会,才能开启音乐成功之门。 我们要学会赏识。福尔摩斯说过:“笨蛋虽笨,但还有更笨的人为他们鼓掌。”所以,请不要自己否定自己,也不要认为他人愚笨而放弃去赏识他人。我认为,即便是再笨再坏的人,总有被他人赏识的地方!威廉·杰姆斯语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确实,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肯定和赏识。 学会赏识,赏识的东西并不一定要有很耀眼的外貌,不一定是很夺目的才华,也不一定是很富有的背景,一句让人感动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纯真的品格便足够。赏识他人,并不是奉承和讨好他们,那只是让他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安慰,让他们相信自己。赏识,不只有去赏识他人,还应该学会去自我赏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自负与自大。赏识是自己给自己多一丝肯定,多一点勇气,多一些自信,把那个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找出,带到一个阳光普照的庭院。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学会欣赏 请允许我自负一下吧——一个艺术造诣很高的女孩。当我看到毕加索的“鸽子”时,纯白无瑕的鸽子象征着和平,可是我国的军用飞机却遭到美国的侦察机撞毁,我很气愤,我想哭,因为鸽子有了黑斑。 当我看到一代国画家齐白石的“虾”时,栩栩如生,跃然于纸,可是家乡的小河变黑了,再也看不见活蹦乱跳的虾了,不禁令人发思,我们要保护这颗蔚蓝色的,迄今为止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球。 欣赏,请学会欣赏,不要让错误再犯下去! 当在朦胧的月光下,听着贝多芬的“日光曲”,好美,神思遐想,我看到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倾听到了《魂断蓝桥》中男女主人公彼此呼唤,我感受到了《铁达尼号》中露丝与杰克浪漫的爱情旋律…… 当听到肖邦这位音乐奇才的钢琴独奏曲,我激情荡漾,我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可以想到陆游诗篇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我可以领略他忠贞之志战死沙场的宏伟气魄…… 在音乐中,我学会了创造,写豪迈的诗歌,画情意绵绵的油画,写大笔挥毫的毛笔字。 是啊,请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添加彩色,五彩斑斓,激情澎湃! 我会毫无保留地欣赏一幅画,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因为它们是创造者的结晶,是他们花了几天几夜甚至几年的心血,我尊重它,爱护它,更赞赏它。 请学会欣赏吧,它会让你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你尊重他人,爱护他人。 欣赏,它使我的生活灿烂,它让我有一颗美好的心,让我们共同学会欣赏彼此,欣赏美丽。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其实,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很不现实,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个人。但每一次的感动过后,你又能长久的拥有吗?没有永远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远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 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 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但人又是有思维 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你便会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你们便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心也便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 拥有一个好朋友,比拥有一段感情要平实的多,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诚的爱。 用宽容的心去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世界很美,阳光很灿烂,你的心也会很明媚,你的天空也会变得很蓝。 学会欣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之所在.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忘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你的无知而悲,为美的埋没而叹。 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高兴。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用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豪放洒脱,势不可挡;“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李清照的似水柔情,委婉细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浪漫飘逸,天马行空;“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的“人间寂苦,笔底波澜”…… 放下诗书,步入田园,你用心倾听着乡村的音符。良田美池,溪水潺潺;鸡鸣狗吠,牛羊相伴;蓝天白云,炊烟袅袅……先前的轻鄙荡然无存,你意识到了美的存在,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欢天喜地;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 感觉到了美的无处不在,你开始为自己拥有一双眼睛而庆幸、自豪;开始为大千世界的美所陶醉、感化。你将双手贴在胸口上,嘴里虔诚地默念着,你在感谢上帝的恩赐。 上帝笑了,笑得那么甜; 你也在笑,笑得那么满足! 亲爱的朋友,永远不要忘记,上帝给了你一双眼睛――这是摄取美的窗口。

  • 索引序列
  •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参考资料
  • 有关赏识教育的议论文
  • 小学赏识教育的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的开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