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介绍信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介绍信

发布时间: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介绍信

信息与电脑、通讯电源技术,新闻与传播等

考研需要的是什么,确切的信息,正确的选择,绝对的自信,不懈的努力。准备好了这些,再在考试中稳稳地发挥一波,那就稳了!

塔影湖光,琼楼谐园,飞阁流丹;

初为游者,济济痴心,望而却步。

海纳百川,明德博学,古今汇溶;

终为学者,志气有刚,寻梦茫茫。

这段文字,节选自我递交给北大新传院的个人材料的扉页,也写给正在读这篇经验贴的你们。我一直觉得,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那些别人眼中的固执和死板,终将有一天会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勇气。

你们想要知道的基本信息

本科就读于广州某211院校经管类专业,大三开始辅修新闻学双学位,一战北大新传MJC成功考上。很早就决定考研,二月底就基本确定了考研目标,但当时是想考人大。

大概四月份阴差阳错了解到北大新传院的考研信息和题目风格,觉得更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并果断开始备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后来因为个人生活和学生会的事情一直到七月才开始投入正式复习。初试排名33、录取总成绩排名24,其实我的成绩并不足以成为你们啧啧称赞的榜样,但是我想说:

“我确是这群人里最幸运而非最优秀的一个,但最普通的经历想必更适合大多数人。”

北大——你总得需要一次迷之自信

还记得在处处充满鸡汤和鸡血的高中时代,床边的书柜上一直放着一本《等你在北大》,那时觉得书里的经验看看就好,哪是我等学渣能够企及。其实直到现在还会时不时打开录取名单瞧上一眼,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考上了北大。经常跟我身边的朋友说:“可能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我能考上北大”。我想人生总该有一次为自己的理想奋不顾身的经历,总该试着跟自己枯燥无味的平凡生活说一次挑战,也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一次不妥协。

或许我们曾经也很多次向成长低头,向现实妥协,但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对于我们而言,你总得需要一次迷之自信,去给自己一次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北大或许是这次考研的终点,但也将成为我新生活的起点。

初试——考研未必就悬梁刺股

不得不承认考研的确是一场一个人的旅程,其中的心酸滋味冷暖自知。但我始终认为学习的方法不只坐穿板凳一种,学习时间也远远不等同于学习效率。分享一下我的日常作息:17年7月正式开始复习,早七点到图书馆,晚十点离开图书馆,中午午休一小时,晚饭后看一个小时的剧,当然不排除时不时的偷懒、刷微博和心态崩盘,你可能会觉得比起那些悬梁刺股的经验看上去轻松很多,但重点在于,把握有效时间的学习效率,今日事今日毕。

下面我将分科目谈一些我的经验:

政治

从7月开始复习,全程跟肖秀荣,时间虽不同学习阶段变化:7、8月每天30min-40min熟悉一节知识点+完成1000题;9、10月每天1h听一章新东方网课+1000题巩固;11月每天背诵知识点+梳理逻辑;12月每天背押题卷+三刷选择题知识点。

个人觉得政治是最容易快速提分并且有套路的课程,且“得选择题者得天下”,所以一定要注重选择题知识点平时的记忆和训练。

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盲点和某些相似或有关联易混淆的知识点对比积累下来;刷题是第一遍可以把答案写在白纸上以便下次刷题不会因为写过答案影响思考;借助框架图帮助自己理清知识框架和背诵逻辑;推荐风中劲草用于后期的知识点背诵主观题部分,紧跟备考后期的各大押题卷即可。我当时看了肖4肖8和蒋5,三套押题卷重复的内容超重点背诵,知识核心基本相同的内容重点背诵,其他的内容视自己的能力佛系背诵。

除此之外,个人有一些主观题的高分经验给大家。

分点答题,不要把答案大块大块的写下来,按逻辑分点再解释;思考方式,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害怕,例如原因要从内外因、直接根本或者必然性和必要性来想,措施要包括大到政府小到个人的各个层次或政经人文各个方面;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做题中不要光背主观题,尝试去理解主观题的出题思路和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

英语二

英语二的难度偏低,对于四六级稳过的同学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英语我也是全程跟着新东方的网课下来,有选择性的按自己的学习状况听课。英语单词是从4、5月就陆续开始背了,因为自己英语基础还算可以,7、8月开始做英语二真题,后面的训练几乎都是以真题为主,把英语一和二的真题用好,吃透嚼碎认真的过了三遍,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句话读不懂,我觉得就已经没有问题了。

至于作文,每一个热点话题选取一个模板,不要盲目的背诵网上提供的模板,你会发现模板是背不完的,在记下一些优秀模板和句式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模板和框架,每天早上抽出时间来背诵这些作文,最好是出声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一字不落的背下来,而在于背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也可以为复试的口语做准备。

英语二的作文一般都是图表类作文,前面的题型和难度也基本没什么变化,临近考试抽出时间来模考几次,不要迷信英语押题卷,真题永远优于模拟卷,考研最忌讳病急乱投医。

专业课

专业课是新传考研的绝对大头,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必备的基础书目,具体的书单大家可以去胡师姐的公号里面找到。

我用7、8月的暑假时间看完了北大MJC考研必备的基础书目,刚开始看不懂或者合上书就忘很正常,例如《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这本,我大概看了两三遍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备考心态和节奏。

9月我开始对这些书目进行二次巩固和笔记整理,同样会阅读一些跟基础理论相关的论文和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知识的补充。

10月开始整理专题,我准备了差不多十多个专题,包括媒介融合、新媒体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互联网治理等等,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阅读北大老师的论文并进行要点摘抄和补充,我的专题几乎都是手写的,正好可以练习写字的速度,也给大家打一个需要3小时内写完15张纸的预防针。

11月开始进行练题和评论,同时每周练习一到两篇评论,每天除了日常的学习内容之外会抽出半小时掐表练习论述题,北大以往也会考到新闻评论的内容,近几年也都没有考了但学有余力的大家还是要练习一下。

12月整个开始进入复盘、背诵、逻辑梳理和模考的过程中,回顾之前的盲点和新传热点,巩固基础知识,专题整理过的内容反复去看并整理出自己的思考逻辑而非死记硬背,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按照正式考试时间进行模考一直到考前。

有一个小故事也是很好的技巧分享给大家:考研期间可以结成小团队一起打卡相互鼓励,一起联系论述、评论等题目,也可以积累不同的角度和观点互相补充。我在转手之前想考人大时候买的笔记的时候认识了考人大的一个朋友,后来我们一起结伴练题模考复习,分享整理好的对方学校老师的论文观点,结果就是今年我们都可以一起去北京啦!

千万不要觉得这种分享是在削弱自己的竞争力,毕竟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当然,22级考研的宝宝,可以直接加入胡师姐团队5月份开课的答题班,专门练题,组队打怪升级。

复试——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复试可以说是一次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惊心动魄的经历,今年北大MJC面试分单双号两组面试,相比之下单号组严厉双号组和蔼,被分在单号组的我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画面。所以我想要说的是,通过初试说明你已经具备了进入北大的基本条件,剩下要看的就是你的心态、自信心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资料准备

一般在复试前一天会要求提交个人资料到院里,个人材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准备要结合个人优势和特点。我个人准备的资料包括:个人陈述+成绩单+在学证明+推荐信+实习证明+各类获奖证书+本科期间论文+发表文章等一些个人作品。在候场的时候看到有其他同学做成超级高端的杂志,不过个人认为简洁大方清楚就好。资料的准备全程跟着胡师姐一对一修改,受到专业知识,备考方向性和规范语言的指点,对我帮助很大。

复试规则

进场前核查身份,会把收集装在一个信封里钉起来中途不能打开,可以携带复习资料,按初试名次面试,面试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4点,所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很重要,排名靠后的童鞋千万不能丧了,今年可以说逆袭的非常多;期间需要一个一个去厕所,名次靠后的可以自己带吃的,不过超级和蔼的教务老师中午也会帮忙订饭,想吃记得带点现金哈哈,因为你们的手机被封起来啦。

抽题:进门会有三个信封写着“新闻”、“广电”、“广告”,选择一个信封抽题并把题目念出来,如果不会有一次换题的机会,然后到老师面前坐定。

自我介绍+答题:接下来的面试过程可能就比较由个人特点一些。我是先被要求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自己抽到的题,我抽到的是“请你谈谈大数据对于电视业发展的影响,从内容生产、媒介功能、传播模式三个角度来回答”。可能是第一题太激动,完全短路没有答弊端,老师追问“没有弊端吗?”赶紧微笑着说谢谢老师的提醒接下来我再阐述一下大数据带来的弊端。由此可见,失误不可怕,老师也是人,但心理状态和临场反应真的很重要。

追问:接下来就是一段让人无比尴尬的追问:“你认为大数据的核心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党管数据?”“你怎么看待算法?”“请深入讲讲算法的弊端?”“对比BAT的数据算法与政府的数据算法?”中间还有很多非常犀利的追问,老师会打断你的发言,甚至会问一些让我当场觉得黑人问号的反问句,所以心态!!心态!!心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想必我能被录取的很大部分原因,一定是在被怼被追问到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也能满脸笑容的回答老师的问题。

英语面试:英语面试的问题比较随机,但近些年来会比较偏向于问专业性一点的问题,例如今年就有同学被问到文化帝国主义之类的题目。问我的是跟我本科专业有关的问题,题目还算好答,语言重在交流感,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卡住什么都不说话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着装礼仪

面试着装建议稍正式的学生装如衬衣西裤即可,正装也没毛病,女生不要穿很高的高跟鞋或者超短裙或者化大浓妆;男生避免穿松垮的衣服和裤子。其实只要让老师觉得你重视这次面试就好,在合理的范围内展示出你自己的性格。

其次是面试礼仪,非常基本的:进门要轻轻敲门不管门是开的还是关的;主动向老师问好,当然如果老师正在讨论就不要插话;入座前询问老师(虽然我问了两次老师我是否可以坐下并没有人理我QAQ);面对稍有针对性或犀利的问题切忌本能性的自我防御和攻击性回答,用“可能是我没讲清楚”替代“可能是你没听明白”这类;面对质疑的时候请记得保持微笑。

写在最后

借此机会也想感谢一直支持又陪我奔波的父母,感谢风雨无阻叫我起床的考研三姐妹,感谢胡师姐辅导班里的老师,感恩所有人一直以来的关心和帮助,也谢谢那个离开时头也不回的人。

冬天你所失去的,新春都会还给你。愿山野都有雾灯,风雨飘摇都能归舟,愿生活里有热汤和甜食,背包里有书本和远方,也愿正在看这篇经验贴的你,明年能在未名湖畔相见。

你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我在北大等你。

同学好,我是北大MJC22届拟录取考生之一,一战北大新传学硕排名20+无缘复试,二战北大MJC前十上岸。在备考的过程中,从往届学姐学长的经验贴中受益良多,所以现在希望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经验和感悟,也能对学弟学妹起到帮助。英语备考1.客观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新题型)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做真题来训练。考研英语的考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复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一些出题规律、设问点甚至答案套路,同时还可能形成特定的“题感”。因此这一部分可以早些开始,做完一遍之后可以继续把真题多刷几遍,每多刷一遍都可能会有新的收获。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做题后的复盘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复盘是获得练习真题收益的关键。我的复盘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订正答案后总结错误原因。是因为没有理解文章内容?是因为粗心错过了题目细节?是因为基础知识(单词、词组搭配、语法)有问题?将自己错误的原因定位和归类,查漏补缺,下次写题目时留心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接下来,充分利用原材料。确保自己能够在脑海里完整地理解原材料的意思,清楚原材料中的每个单词的含义和用法。最后,将题目和原材料对应,寻找设问点和出题规律。正如前文所言,考研英语是有套路可寻的,一篇文章总结出的规律,在下一篇很有可能马上用到。2.主观题(翻译、作文)我在大学阶段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没有刻意训练翻译,大部分翻译题是在内心快速过一遍,确保自己能看懂,然后看一下答案,验证一下自己是否有误译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没有必要在翻译上投入过多精力,因为考研英语的翻译题分值有限,对翻译文本的要求也不像CATTI等考试那样严格,可能你凭借本身的英语基础已经可以拿到一个较高的翻译分数,即使经过精心训练,提分空间可能也只在三分以内,同样的时间用于提升其他项目,其实是更加具有性价比的。作文方面,我是从11月开始,一直训练到考前。作文的实战练习很重要,一定要自己动笔完整地写几篇,熟悉考研作文的结构,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对题目迅速做出反应。此外,虽然在网络上和考研英语教材上可以找到一些英语作文模板,但我发现,仅靠记忆别人的模板,我很难做到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因此,我会在每次练习后从自己的作文里总结一些常用的句式、表达或案例,将这些内容按话题分门别类至一个文档里,时常熟悉,并在后续练习中有意识地运用以及修改。通过这个方式,我在考试前总结出了一些个人风格较为明显的模板,在考试中也确实用到了。政治备考我的政治分数很低,只有60+,所以我的政治学习经历可以说不大能够起到借鉴作用,但我这里还是写出来,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反例,帮助大家规避一些政治备考中的错误做法。我的政治是从7月开始的,从7月到10月一边听网课一边做1000题。在那之后就将暂停对政治的学习,直到11月末肖四、肖八等模拟题陆续发布,才买来开始练习选择题。但由于之前一段时间对政治的搁置,导致政治知识点的掌握非常不均匀,模拟分数时高时低,正式考试时也遇到了许多不熟悉的知识点。在政治分析题方面,由于12月备考时间紧张,而且上一年肖老师的肖四第一套卷押题非常准,所以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只在考前一周背了今年肖四第一套的分析题,后果是在考场上只能临场发挥。从今年的政治试题可以看出,考研政治已经有了明显的反押题的趋势,所以,政治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最好还是认真学好基础知识,系统学习政治分析题的答法,不要完全寄希望于模拟卷押题。专业课备考专业课方面,我报名了猫哥班的全年小班和一对一辅导(这里大声表白我漂亮优秀讲课超好的一对一学姐)。总体而言,专业课备考可以分为四部分:读书、读论文、做专题、练习答题(不同部分在时间上可以有重合)。(一)读书备考过程中,我读了20本以上的基础和进阶书目,其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包括《范式与流派》、《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文本、机构与受众》、《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融合文化》、《互联网的误读》、《信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数字乌托邦》、《网络效应》、《媒体化时代》等(按阅读时间排序)。其中一些书可能不会直接运用在专业课答题上,但它们不仅深化了我对新闻传播学问题的理解,而且重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和视角。在书目的选择上,我认为除了《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概论》、《范式与流派》等基础书籍是必读的,其余的进阶书目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取舍,与其追求读书的量,不如将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书内化于心。例如,我将《信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反复读了三遍,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对新自由主义和赛博迷思的理解,这些理解最终都成为我国际传播专题和互联网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在尽很大努力读完《对空言说》后,我发现自己当下的认识水平还不足以真正读懂这本书,更谈不上将其中内容内化,所以这段阅读经历在我备考过程中的收益并不是很大。无论是读书还是读论文,我都习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快速理解一本书的结构和逻辑,并且能够充分地延伸、拓展以及与既有知识联系,有利于启发自己的思考。在备考后期,我翻书的频率有所减少,但这些思维导图有效地发挥了参考资料和记忆材料的作用。(二)读论文论文可以说是专业课备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学院老师的论文,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时间足够的话最好多读几遍。随着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重读论文会产生全新的感受和思考,起到量变向质变趋近的作用。此外,论文的阅读同样需要抓重点的意识和能力,要做到真正把握论文的结构、逻辑,并从论文中累积考试可能用到的表述和案例。我进行了三轮的论文阅读。第一轮,将学院老师近年的论文系统地读一遍,从而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有初步但综合的认识;第二轮,将第一轮阅读后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论文精读,体会老师所使用表述的精妙之处,深入理解老师的逻辑,积累案例,将篇幅较长且观点深刻的论文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理解、记忆,同时标注出论文中的精华部分和逻辑结构;第三轮,在时间已经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重读之前标注出的论文的重点部分,将论文与现实所联系,在分析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所内化的视角、逻辑和观点。在此基础上,时间安排充裕的同学,可以定期阅读《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拓宽视角,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我个人因为时间紧张,没有专门去读这些刊物,但我常常关注这些刊物公众号的动态,浏览它们发布在公众号上的论文,如果发现自己感兴趣或正巧需要的论文,再去下载原文阅读。同时,公众号上发布的当期目录,也有助于了解学界关注方向。此外,许多概念或理论,比起在教材上找,直接去找一到三篇这方面的经典论文来可能会更加有效。例如“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在知网上搜索,找到引用量最高的一篇论文,读完之后,就能够建立起关于建设性新闻的一个基础框架。(三)做专题专题这部分其实可能因人而异,我自己之前读学姐学长的经验贴时就发现,许多没有做专题的学姐学长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做专题的学姐学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写一下我自己做专题的方法供参考,但大家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例如知识掌握水平、学习习惯、薄弱点、时间安排等多方面情况,来决定专题部分做不做、怎样做。首先,在读书和读论文的阶段,我就有意识地将自己输入的内容归类,分门别类地整理、联系、对比。比如说,我在做笔记的APP上创建了不同主题的文件夹,每个主题里包括相关的书、论文、语料、数据、业界动态甚至自己的思考等等。接下来,当输入的内容足够多后,就可以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将不同主题下的内容按照一定逻辑进行梳理和整合了。常见的整合逻辑有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做(建议)等,或者可以化用权威论文的框架,甚至可以完全靠自己归纳出适合的逻辑。总而言之,就是要将不同主题下所有输入的内容有逻辑地组织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专题。最后,将上一步做好的专题在答题中有意识地运用,并且随时修改或补充,直到考前。我个人不太推荐将做好的专题直接背诵,因为专题本质上只是在撰写答案时可能用到的“血肉”、而不是骨架,机械地背诵专题,反而会对思考角度造成限制,或者出现生搬硬套的问题,导致跑题,更重要的是理解专题的逻辑和内容。(四)练习答题在练习答题方面,我的一对一学姐对我帮助非常大。学姐会定期为我找一些题目,在我写完后帮我修改。在学姐的带领下,我系统练习了十多套题目,能够感知到自己的答题能力随着练习而增长。首先值得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每门专业课考试时长三小时,考生需要在三小时内完成11页或15页(根据考场地区不同)的B5答题纸,因此平时的练习对于把控卷面和时间来说必不可少。除此以外,练习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持续将输入转化为输出,以及保持长期的主动思考。此外,练题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我们在答题中需要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梳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时间控制能力等。做题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在练习后的复盘过程中,也要始终做到头脑清晰,将每道题的思考过程和答案框架拆分、分析、精炼、总结,使每一次的练题都有收获。最后我想特别说一下新闻实务的练习,尤其是对跨考生而言。作为一个中学时学理、大学时学习重视数学的专业,且之前从未系统接受过任何新闻实务训练的考生,实务是我备考过程中最头疼的部分,因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里我推荐猫哥的实务班,讲课的学长学姐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每次都会给大家布置作业,在大家提交作业后给出修改意见。实务最重要的是多多下笔去写,不要有畏惧心理,即使从零开始,也要相信努力会产生显著的效果,越写就会越得心应手。复试准备在复试的准备中,首先要强调的是模拟面试的作用。我找学姐进行了多次模拟面试,还参加了猫哥班组织的集中模拟面试。模拟面试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和及时改变的过程,我在其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建议。例如,学姐指出我习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到过多的语气助词,所以我在后续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去改变这一点,到正式面试的时候,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完全根除,但较之前也已经少了一些。同时,模拟面试还有助于“试水”,做到对面试流程、面试难度和自己的能力心中有数,从而增加信心。例如,我之前一直非常担心遇到没有准备过的题目,害怕自己无话可说,但经过模拟面试后发现,其实就算是没有准备过的题目,只要冷静下来,快速梳理思维和逻辑,也是可以答出来的。所以说,在复试的准备中,更重要的是训练自己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最后,复试要做到热点和专业知识并重。可以自己对复试近期热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列举提问角度并练习作答,猫哥复试班也会有总结热点的课程。与此同时,初试时备考的基础知识是不能够落下的,相比笔试,面试的时间有限,所以对基础知识的准备需要抓住重点和亮点,融入自己的思考,展现逻辑性和独特性。学习节奏和心态调整初始备考期间,我的日常学习时间是13:00-18:00,20:00-23:00(11月后- 24:00),其中有效学习时间通常在6小时左右。因为我非常不喜欢早起,所以除非上课,一般不在上午安排学习计划,宁愿在晚上补足学习时间。事实上我发现,我在晚上的专注程度和学习效率确实远高于上午。当然,我身边也有许多早上效率高的同学,所以我认为学习时间的安排不能完全照搬,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在把握住黄金时间段的同时完成足够的学习时长。时间安排上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把前期本来能够完成的任务留到最后做,因为只有到了最后关头,才能真正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英语备考过程中,把英语二真题从10年写到了17年,剩下几年的真题本来计划留着最后模拟考试用,但事实上考前一个月时间太过紧迫,常常有复习不完专业课的感觉,最终只能取消这个计划,所以可以说反而把最有参考价值的一部分英语真题浪费了。此外,我每周会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无论是自己待在房间休息,还是和朋友出去吃饭看电影,都对我起到了非常好的充电作用,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一些小期待和小动力,另一方面和朋友的交流也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尤其是对于脱产二战的同学,保持外界的联系沟通有益于心态的稳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休息时间最好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容易形成惰性,难以重新回到学习状态。关于心态,备考过程中心态调节的经历和经验可能是未来一生能够受用的。我总体长期处于稳定的情绪状态,但在备考过程中,尤其是后期,还是难免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重要的不是避免焦虑,而是认识到焦虑的正常性,明白焦虑是绝大多数考生的必经之路,不要因为焦虑而焦虑。考研并非一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过程,当真正步入时,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可怕。相反,备考过程中许多灵感迸发的瞬间、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精神境界不断丰盈的感受,都会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当你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前进,回头就会发现已经走了很远。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变成铅字,让你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也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1.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要求

有一本新闻传播科学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

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

希望您早日成功,望采纳!!!

新闻知识杂志征稿·投稿信箱: ★多次被选中的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型双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新闻院系研究生必读期刊【期刊简介】《新闻知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大型新闻学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61-1022/G2;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3629;邮发代号52-188。创刊于1984年7月1日。本刊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被列为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新闻院系列为研究生必读刊物,是我国中文期刊中的“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型双核心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办刊宗旨】创刊以来,本刊保持在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上的较高品位,融理论性、知识性、新鲜性、实用性于一体,密切关注新闻界的热点和新闻改革的难点问题,及时提供这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广泛传播新闻知识和新闻工作信息,并一直致力于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和对新闻工作人才的培养,努力促进新闻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新闻业务水平而服务。本刊为新闻专业从业者、新闻理论研究者、业余新闻爱好者、大中专学生及各界爱好新闻的人员提供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传播、新闻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综述、论文发表的平台。【主要栏目】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改革探讨、探索与争鸣、媒体观察、现代传媒建设、网络与新闻、采访生活、得奖新闻采写谈、写作研究、业务讲座、成才之路、视听天地、地市县报园地、企业报园地、通讯员之友、知识林、信息窗等30多个栏目。【稿件要求】1、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本刊投稿请一律用电子稿件,且采用Word格式。2、在题目下边写清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在投搞时确定并排好先后次序。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3、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立论新颖、论据充分、书写规范、文字精炼。文章内容不得与现行国家政策和法律相抵触,不涉及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领域。文稿字数以4000字——5000字符为宜。作者所投稿件(含图表)文责自负。4、来稿严格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及出版日期。5、来稿随附作者详细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在文章后面留下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手机、通信地址、邮编、邮箱、QQ等。6、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攻关项目,请标注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于文章作者姓名、单位下方。7、本刊因工作量大,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8、为了保障版权和作者的著作权,本刊严厉禁止一稿多投和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9本刊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凡投向本刊的稿件,本刊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投稿时注明。10、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15天内通知作者。本刊来稿或所约稿件15天内未收到本刊用稿通知或修改通知的可另投他刊。11、鉴于3600字符以内的文章结构相对不完整,理论深度不够,不能阐述清楚问题,因此对3600字符内的文章本刊恕不受理。12、本刊所发论文将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凡投向本刊文稿一经采用即拥有在本刊出版物及相关网站刊登的权利,若有异议,来稿时请予以注明。13、国内外相关媒体出版物及网站转载本刊文章时请注明文章来源于本刊,并须征得本刊同意。刊社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新闻知识》杂志社 邮政编码:710054投稿邮箱:

1.国际新闻界2.新闻与传播研究3.现代传播4.新闻大学5.新闻记者6.当代传播7.新闻界8.中国记者9.传媒10.新闻战线11.青年记者12.新闻与写作13.新闻知识 这些应该都可以吧,你是要发表核心还是普刊啊,我们都可以帮你的

sci投稿介绍信

介绍信 是用来介绍联系接洽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体,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一些sci投稿介绍信模板,望大家采纳。

一、最初投稿

Cover letter Dear Editors: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enclosed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Nam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ts in the submission of this manuscript, and manuscript is approved by all authors for publication. I would like to declare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that the work described was original research that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and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whole or in part. All the authors listed have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that is enclosed.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 (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创新性). I hope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Journal Name”.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possible reviewers for your consideration: 1) Name A E-mail: ××××@×××× 2) Name B E-mail: ××××@××××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consideration of our manuscript, and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s. If you have any

querie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at the address below.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二、催稿信

Dear Prof. ×××:

Sorry for disturbing you. I am not sure if 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ontact you to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submitted manuscript 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 稿号), although the status of “With Editor” has been lasting for more than two months, since submitted to journal three months ago. I am just wondering that my manuscript has been sent to reviewers or not? I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pend some of your time check the status for us. I am very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on the reviewer’s comment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三、修改稿

Cover letter

Dear Dr/ Prof..(写上负责你文章编辑的姓名,显得尊重,因为第一次的投稿不知道具体负责的编辑,只能用通用的Editors):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w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us an opportunity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we appreciate editor and reviewers very much for their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稿号).

We have studied reviewer’s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revision which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We have tried our best to revise our manuscrip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Attached please find the revised version, which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eat appreciation to you and reviewers for comments on our paper.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Thank you and best regards. Yours sincerely, ××××××

Corresponding author: Name: ×××

E-mail: ××××@××××

sci投稿cover letter写法如下:

1、第一部分主要是告诉编辑,我的文章标题和文章类型,并且写上我们没有一稿多投的情况。首先,我们用斜体字写上期刊的名字,再跟编辑打个招呼。(如下图所示)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文章的亮点和主要内容。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This manuscript addresses XXX。

2、简单的介绍一下文章背景和一些关键词。接下来,再说明在这方面其他人已经做了什么(可以引用参考文献),有什么研究上的空白,进而引出文章的亮点。

如果觉得投稿信篇幅过长,或者对自己的表达不够自信的话,可以直接介绍自己文章的亮点即可。在描述亮点的时候切忌浮夸,要给人家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

第二段的写法比较多样化,只需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内容和亮点讲清楚即可。如果是综述类型的文章,还可以按照摘要的写法,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总结了什么。这一部分,写上一些客套话,再附上通讯作者的信息,收尾。(如下图所示)

3、最后附上通讯作者的信息:Name,Degree,address and institution,phone,email等。有的期刊还需要提供通讯作者的传真(fax)。

最后来一句Sincerely yours,以表敬意。最后再来一个署名XXX。

cover letter写作要点

首先,向编辑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内容以及参与此项研究工作的作者名单。在这里不需要太详细,即使是工作中包含了一些复杂的实验部分。

其次,重点解释为什么该研究是有创新性的而且会受大家感兴趣。在这里,你可以介绍有哪些创新性的技术被用到、你的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多、研究成果将对这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等。一些临床国际期刊还要求你介绍这项工作会对将来的实际治疗应用有什么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包含要点而不用仔细解释。同时,尽量让编辑看到你的工作是和所投期刊非常相关的。最好是你的工作也刚好验证了别的研究团队在这个期刊以前发表的成果,或者与他们结果相反,而你也用很好的证明。

再次,你可以介绍你和你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人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与这篇文章的关系。同样,你可以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期刊来投稿。如果此项工作有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完成,你也可以在这里介绍相关合作团队。

最后,声明你的文章没有任何利益方面的冲突(查询各期刊在利益冲突政策方面的描述,因为每个期刊有不同的相关规定)。同时,你需要表明这项研究没有发表过,而且也没同时在别的期刊投稿。

没有特别说明则不需要。有的需要单位介绍信,会在期刊上标注,要求投稿时还应附带单位介绍信,写清联系方式。而有的则不需要。不过如果有单位介绍信的话,投稿会相对的容易些。

新闻与信息传播论文格式

如果你要,我可以给你我们现在写的论文标准格式(最起码是我们学校的标准)汗啊!我也是在写新闻学的毕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1 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封面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的规定执行。 题名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摘要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序号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表2、表;附注 l);文献[4];式(5)、式()等。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567; 325不应写成94,,567; .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和。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GB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GB 力学的量和单位。 GB 热学的量和单位。 GB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GB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声学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GB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GB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GB 无量纲参数。 GB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我把我的卖给你吧,我的论文是新闻史的,题目是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流变QQ153259121

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 3. 现代传播 4. 新闻记者 5. 新闻大学 6. 当代传播 7. 中国记者 8. 新闻界 9. 新闻战线 10. 传媒 11. 传媒观察 12 中国报业13. 新闻与写作 14. 新闻爱好者 15. 新闻知识

赵忠祥在中国电视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当代电视 2010-12-01时代呼唤主流作品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1-15十七届五中全会后的若干报道热点 胡智锋; 张毓强 【期刊】中国记者 2010-11-01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张同道; 胡智锋; 赵蓉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10-15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之路 胡智锋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8-12电视栏目策划的理念与路径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10-07-05《中华医药》:电视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 胡智锋 中国电视 2010-06-15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 胡智锋; 李继东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6-15“三善”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胡智锋; 张毓强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0-03-20广告主抢夺紧俏资源的战略分析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广告人 2010-03-15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新起点——2010《现代传播》年度对话 朱虹; 胡智锋; 曾祥敏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15《现代传播》的30年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15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胡智锋; 李继东 【期刊】东岳论丛 2010-01-25《飞越海西》的意义、探索与启示 胡智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12-20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 胡智锋 【期刊】电影艺术 2009-11-05《北平战与和》的突破与意义 胡智锋 【期刊】电视研究 2009-11-05《中国记忆》三思 胡智锋 【期刊】电视研究 2009-09-05变革、困境与开拓——由《零距离》升级改版看中国民生新闻的新突破 胡智锋; 李刚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06-20《繁花——打工妹三十年实录》四题 胡智锋 【期刊】电视研究 2009-06-05《今日说法》十年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胡智锋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03-20新形势下中国电视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15深刻总结本土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胡智锋 【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9-02-15见证历史的生动影像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12-20《中华医药》电视品牌建设的独特路径 胡智锋 【期刊】电视研究 2008-11-05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生产的发展空间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视听界 2008-09-25电视低俗化三题 胡智锋 【期刊】中国电视 2008-09-15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8-15速率·空间·品牌——天津卫视内容生产的发展轨迹与前瞻 胡智锋 【期刊】广告人 2008-07-15为尊严而战——对汶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的探析与思考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6-15略论电视节目品质的“三性”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视听界 2008-01-25中国电视传媒人的角色转型——观察电视传媒与社会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胡智锋 【期刊】国际新闻界 2007-11-15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胡智锋; 孔令顺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10-20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 胡智锋; 孔令顺 【期刊】传媒 2007-10-15私人情感电视呈现的新探索——以江苏卫视《人间》为例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当代电视 2007-09-01中国广播电视学科体系建设必须处理的三个关系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8-15中国电视内容生产格局中的电视栏目剧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电视研究 2007-08-05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推进电视新闻改革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07-20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 胡智锋; 杨乘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6-15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与策略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中国编辑 2007-01-102006:对中国电视的宏观描述 胡智锋 【期刊】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7-01-10电视选秀的第三条道路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视听界 2006-12-25话说春晚“仪式秀”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当代电视 2006-12-01浅议频道竞争中的特色栏目建设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新闻战线 2006-11-10电视媒体:节目编排成为“主角” 胡智锋 【期刊】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11-10东方卫视的娱乐创新之道——以2006年SMG三档娱乐栏目为例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10-20电视节目编排三论 胡智锋; 周建新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10-01人文纪录片的“热”和“冷” 胡智锋 【期刊】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09-10“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途径——写在央视《新闻调查》十周年之际 胡智锋 【期刊】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07-10“故事”热浪的背后 胡智锋 【期刊】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05-10基于需要而发展的中国电影 胡智锋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传奇故事》的成功之道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2-20当前电视纪录片创作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胡智锋 【期刊】今传媒 2006-02-15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1-20省级卫视定位的问题与对策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电视研究 2006-01-052005:广播电视发展关键词 胡智锋; 孔令顺 【期刊】中国记者 2006-01-01SNG(卫星新闻传播)及其对中国电视发展的影响 胡智锋 【期刊】今传媒 2005-12-20中国影视文化建设三思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 2005-12-15从播出平台到打造产业链——解读东方卫视的“影视支撑” 胡智锋; 张国涛 【期刊】新闻记者 2005-12-05《记者档案》:三岁之际的思考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当代电视 2005-12-01“时”——当前电视内容生产的传媒本质 胡智锋 【期刊】声屏世界 2005-11-30视听无界 胡智锋 【期刊】视听界 2005-11-25找准位·定好位·做到位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11-25时代性与时尚化——点评专题片《红色家书》(DVD) 胡智锋 【期刊】北京党史 2005-11-05必视性才是重要的 胡智锋 【期刊】记者摇篮 2005-10-05三“品”《新闻调查》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中国电视 2005-09-15宣传艺术·全球意识·审美品格——解析央视国际频道综艺节目《中华情》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中国电视 2005-08-15《寻找金花》的成功策略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当代电视 2005-08-01五种视角看中国电视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新闻与写作 2005-07-10以何为本 以何称王——从央视经济频道改版谈电视频道的生存与发展 胡智锋; 顾亚奇 【期刊】电视研究 2005-06-05“产品”时代电视综艺新探索 胡智锋 【期刊】现代传播 2005-04-15

看学校的要求,一般都是会有要求的 。

  • 索引序列
  •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介绍信
  • 新闻与传播研究投稿要求
  • sci投稿介绍信
  • 新闻与信息传播论文格式
  • 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