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植物病理学报投稿

植物病理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植物病理学报投稿

以下期刊可供你参考:1.植物病理学报;2.中国生物防治(改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3.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5.农药学学报;6.农药;7.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9.中国植保导刊

1. Xiao Yu, Bo Li, Yanping Fu, Daohong Jiang, Said A. Ghabrial, Guoqing Li, Youliang Peng, Jiatao Xie, Jiasen Cheng, Junbin Huang, and Xianhong Yi. 2010. A geminivirus-related DNA mycovirus that confers hypovirulence to a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7:8387-8392.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2. Bo Li, Yanping Fu, Daohong Jiang, Jiatao Xie, Jiasen Cheng, Guoqing Li, Mahammad Imran Hamid, Xianhong Yi. 2010. Cyclic GMP as a second messenger in the nitric oxide mediated conidiation of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6: 2830 - 2836.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3. Liu Huiquan,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Xie Jun, Peng Youliang, Yi Xianhong, Ghabrial Said A. 2009. A novel mycovirus that is related to the human pathogen Hepatitis E virus and rubi-like viruses. Journal of Virology 83: 1981-1991.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4. Ren Li, Li Guoqing and Jiang Daohong. 2010.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culture factors affecting oxalate degradation by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108:173-180. 影响因子:. Liyan Zhang, Yanping Fu, Jiatao Xie, Daohong Jiang, Guoqing Li, Xianhong Yi. A novel virus that infecting hypovirulent strain XG36-1 of plant fungal pathogen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Virology Journal 2009, 6: 96.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6. Wang X., Li G, Jiang D and Huang H C. 2009. Screening of plant epiphytic yeasts for biocontrol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of hami melon. Biological Control 50: 164-171. 影响因子:. Joana Bernardes-de-Assis, Michelangelo Storari, Marcello Zala, Wenxiang Wang, Daohong Jiang, Li ShiDong, Meisong Jin, Bruce A. McDonald, and Paulo C. Ceresini. 2009. Genetic Structure of Populations of the Rice-Infecting Pathogen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 from China. Phytopathology 99: 1090-1099. 影响因子:. Xie Jiatao,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Huang Junbin, Li Bo, Hsiang Tom and Peng Youliang. 2008. Intergeneric transfer of ribosomal genes between two fungi. BMC Evolutional Biology 8:87.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9. Yang Liping, Xie Jiaotao,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and Lin Fangcan. Antifungal substances produced by Penicillium oxalicum strain PY-1-potential antibiotics against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8 24: 909-915.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10. Gong Xiaoyan,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and Yi Xianhong. 2007. L-arginine is essential for conidiation in the filamentous fungus Coniothyrium minitans.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44: 1368-1379.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11. Li Hua, Fu Yanping,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Ghabrial Said A and Yi Xianhong. 2008. Down-regulat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bilitation-associated RNA virus. Virus Research 135: 95-106.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12. Yang Rui, Han Yongchao, Li Guoqing, Jiang Daohong, Huang Hongchang. 2008. Effects of Ambient pH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on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Biological Control 44: 116-127. 影响因子:. Ren Li, Li Guoqing, Han Yongchao, Jiang Daohong, Huang Hongchang. 2007. Degradation of oxalic acid by Coniothyrium minitans and its effects on production and activity of b-1,3-glucanase of this mycoparasite. Biological Control 43: 1-11. 影响因子:. Yang Rui, Han Yongchao, Li Guoqing, Jiang Daohong, Huang Hongchang. 2007. Suppressio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y antifungal substances produced by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19: 411-420. 影响因子:. Wu Mingde, Zhang Lei, Li Guoqing, Jiang Daohong, Hou Mingsheng and Huang Hongchang. 2007. Hypovirulence and double-stranded RNA in Botrytis cinerea. Phytopathology 97: 1590-1599. 影响因子:. Xie J, Wei D, Jiang D, Fu Y, Li G, Ghabrial SA and Peng Y. 2006. Characterization of debilitation-associated mycovirus infecting the plant-pathogenic fungu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J Gen Virol 87: 241-249.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17. Li Guoqing, Huang Hongchang, Miao Huajun, Erickson RS, Jiang Daohong, Xiao Yannong. 2006. Biological control of Sclerotinia diseases of rapeseed by aerial applications of the myco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11: 345-355. 影响因子:. Li M, Gong X, Zheng J, Jiang D, Fu Y, Hou M. 2005. Transformation of Coniothyrium minitans, a parasite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FEMS Microbiol Lett. 243(2): 323-329.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19. Jiang Daohong and Ghabrial Said A. 2004.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hrysoviru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virus: the type species of a new family of dsRNA mycoviruses with multipartite genomes.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85: 2111-2121. 影响因子. Cheng J, Jiang D, Yi X, Fu Y, Li G and Whipps JM. 2003. Production, survival and efficacy of Coniothyrium minitans conidia produced in shaken liquid culture. FEMS Microbiol Lett. 227 : 127-131.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21. Cheng J, Jiang D, Fu Y, Li G, Peng Y and Ghabrial SA. 2003.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dsRNA totivirus infecting the sclerotial parasite Coniothyrium minitans. Virus Research 93: 41-50. 影响因子,通讯作者22. Caston JR, Ghabrial SA, Jiang Daohong, Rivas G, Alfonso C, Roca R, Luque D and Carrascosa JL. 2003.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virus: a double-stranded RNA virus with an genuine T=1 capsid.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331:417-431. 影响因子. Li Guoqing, Wang Daoben, Jiang Daohong, Huang Hongchang. 2000. First report of Sclerotinia nivalis on lettuce in central China. Mycological Research 104: 232-237. 影响因子:. Li Guoqing, Jiang Daohong, Wang Daoben, Yi Xianhong, Zhu Bin, Rimmer SR. 1999. Double-stranded RNAs associated with the hypovirulence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strain Ep-1PN. Progress in Nature Science 9: 837-841. 影响因子:. Jiang Daohong, Fu Yanping, Yi Xianhong, Wang Daoben. 1998. Transmissible hypovirulent element in isolate Ep-1P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3: 779-78126. 韦善君,李国庆,姜道宏,王道本. 2004草酸对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植物病理学报 34: . 姜道宏, 李国庆, 王道本, 周启. 2000. 核盘菌弱毒株Ep-1PN培养性状的有性遗传特性. 菌物系统 19: 236-240.姜道宏, 李国庆, 付艳苹, 易先宏, 王道本. 2000. 盾壳霉控制油菜菌核病再侵染及叶面存活的究. 植物病理学报30(1): . 李国庆, 王道本, 姜道宏, 黄鸿章, Erickson RS, 易先宏, 周启. 2000. 不同核盘菌菌株及其近缘种的RAPD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30: . Li Guoqing, Jiang Daohong, Meng Jinling, Yi Xianhong. 1999. An improvement on mass production of apothecia of Sclerotiia sclerotiorum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oilseed rape.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8: . 韦善君,陈学章,李国庆,姜道宏,王道本. 1999. 盾壳霉在油菜花瓣上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8: . Jiang Daohong, Li Guoqing, Ran Hongchang, Fuyanping, Wang Daoben. 1999. Studies on the recovery of hypovirulent strain Ep-1PN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with protoplast regener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8: 543-54832.姜道宏,付艳平,易先宏,王道本.1998.盾壳霉产生的抗细菌物质的特性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8:29-3233.李国庆,王道本,姜道宏,黄鸿昌,周启.1998.莴苣上发现一种新的核盘菌菌核病. 植物病理学报 28:.姜道宏,李国庆,付艳平,易先宏,王道本.1997.影响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菌核的几个生态因子的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7: .姜道宏,李国庆,易先宏,王道本.1996.菌核寄生菌盾壳霉的研究Ⅱ 不同菌株培养特性及寄生致腐菌核能力的比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5: .李国庆,王道本, 黄鸿章, 姜道宏.1996.小核盘菌有性阶段的诱导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6: 324

不要诋毁温校长,在网络上造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君子所为!

SCI: plant disease, phytopathology, MPMI, Plant journal, plant cell国内期刊: 各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之类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

始于1913年,当时北京农商部中央农业试验场成立植物病虫害科,由章祖纯主事。初创阶段的研究工作,大多为病害调查研究和病原真菌分布的记录。1916年章祖纯发表的“北京附近发生最盛之植物病害调查表”,为中国自志作物病害的第一篇调查报告。随后,各地植病工作者先后开展了有关地区或各类作物病害的调查,如邹秉文、邹钟琳于1918~1920年间发表的“中国病菌闻见录”;朱凤美1925年“中国植物病菌所见”,记载7省真菌82属245种至1916年,许多省设立了农事试验场,其中有的试验场设有病虫害课。1922年,江苏省昆虫局成立,后并入1931年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1933年该所建立病虫害系,负责全国植物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病害部分由朱凤美主持。

中央农业实验所吴昌济于1933~1935年间检查了全国23省麦种1022件,先后两次发表国内麦类黑穗病分布调查,明确麦类7种黑穗病及其分布。何畏冷于1935~1937年间三次发表广东果树病害汇志,记载各种果病83种。1932~1939年间戴芳澜发表了9篇《中国真菌杂录》。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农业实验所迁回南京,并在北平和吉林公主岭分别建立了北平农业试验场和东北农事试验场,都设有病虫害系病害研究室;大部分省级农业改进所、农事试验场也都恢复。1949年,以北平农业试验场为基础,成立了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7年在该所基础上扩大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改为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后又改建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东北农事试验场则改建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多数成立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病、虫、草和药剂的研究工作。1952年农业院校调整以后,各农业院校均积极参与病虫杂草防治以及农药的研究;为开展全国性和地方性病虫害的研究、防治工作,有些农业院校还建立与病害有关的研究室和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57年成立了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80年成立了生物防治研究室,该院的品种资源研究所和情报所等也配合从事有关植物病害研究和资料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还在全国主产区设立相应的专业研究所,如中国水稻研究所、棉花研究所、烟草研究所、甘薯研究所和马铃薯研究所等,也分别研究农作物病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内设真菌植病研究室,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应用真菌研究所。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微生物研究所,撤销应用真菌研究所,内设真菌分类学研究室。

植物病理学学科发展最早的是真菌学。戴芳澜去世后,1976年由其学生整理的巨著《中国真菌总汇》(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列举中国真菌7000余种,是中国真菌分类的大型参考书。1933年,中央研究院增设动植物研究所,设有植物病理研究室,由邓叔群主持。1939年,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出版邓叔群《中国高等真菌志》,记载1391种,其中3个新属,116个新变种,1940年又出版该著作补志,26属46个种。1963年中国科学院出版邓叔群的《中国的真菌》是其一生真菌学研究的总结。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病害调查,发展到将于近期(1994年)完成的二十多卷的《中国真菌志》,从一个方面反映中国真菌学的研究水平。中国真菌学会于1980年成立,出版《真菌学报》。真菌病害的种类多,危害性大,许多是中国研究的主要的对象,如禾谷类的锈病、黑粉病、白粉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多种作物的霜霉病,炭疽病,以及多种腐霉属、疫霉属和镰刀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中国细菌病害和病毒病的研究起步较迟。俞大绂教授于1936年发表的蚕豆茎腐病是首次发表的细菌病害,1950年以后在俞大绂教授指导下,经过四十多年的工作,方中达和任欣正于1993年完成《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志》,列举中国细菌病害百余种,其中有些是中国发现和报道的新种。植物细菌病害在中国研究最多的是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各种植物的青枯病,冠瘿病和柑桔溃疡病,大白菜软腐病和马铃薯软腐病等。植物病毒病在中国最早研究报道的是俞大绂教授于1939年发表的“蚕豆温性花叶病”。从5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都开展病毒病的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有大豆和蚕豆等豆科植物病毒病,水稻和小麦的多种病毒病,大麦的病毒病,马铃薯病毒病以及各种蔬菜和果树的病毒病。90年代初以来,类病毒病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同时,新发展的一些学科如病害的生物防治,生物技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病害问题,也都取得进展。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支原体及支原体病害也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据初步统计,中国植物支原体病害已发现50多种,有的支原体病害如桑萎缩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等,已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此外,螺原体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对植物线虫及线虫病害,开展了全国普查,研究工作有新发展,其中松材线虫的发现和实施检疫,对保护松木做出了贡献。对大豆胞囊线虫,甘薯茎线虫以及根结线虫,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90年代初,几乎对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都有人进行研究,报道了不少新种。

中国早期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以麦类黑穗病为主。1919年,邹秉文在南京近郊指导农民用温汤浸种防治麦类黑穗病。从1925~1929年金陵大学推广系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省推广碳酸铜拌种防治大麦、高粱及粟的黑穗病,防治面积达39400多亩,深受农民欢迎。1929~1933年,俞大绂等发表研究大麦条纹病、坚黑穗病研究成果,用有机汞粉剂和碳酸铜粉处理种子。1935年,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病理研究室由戴芳澜主持,1937年内迁昆明后,俞大绂,周家炽,裘维蕃,相望年,王焕如,方中达等十余人先后在此工作。除戴芳澜主持的真菌学的研究外,俞大绂领导麦类三种锈病,杆黑粉病和腥黑穗病生理分化的抗病育种工作,以及蚕豆病害的研究,部分内容发表于1945年的美国植物病理学报。中央农业实验所迁回南京后仍由朱凤美主持病害工作,防治方面主要是推广碳酸铜粉防治黑穗病和应用线虫汰除器防治小麦粒线虫病。1940~1945年,朱凤美发表多年来系统研究小麦线虫病结果,被公认朱氏所创建的线虫病麦汰除机防效最佳。

1950年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对主要作物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最突出的是抗病育种工作受到重视,植物病理工作者与育种工作者的密切配合取得显著成绩,诸如小麦条锈病抗性和生理小种的检测,水稻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棉花抗枯萎和耐黄萎品种的育成,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抗病育种工作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由此中国的植物病害防治工作,从早期的种子处理,到后来推广的大田喷药,发展到充分利用抗病品种。时至今日,与农民谈论病害防治要求时,大都提出希望能提供抗病品种。另一个趋势是认识到病害的防治应以作物的生产为主体,应该注意其防治的经济效益,唯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这样,也就促使植物病理工作者认识到哪些防治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是难于推广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群众路线,对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系统,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上的重大病害问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防治,取得明显的成就。在60年代,一度严重危害的如小麦条锈病,杆锈病和白粉病,苹果的腐烂病和炭疽病,棉花的枯萎病,黄萎病和苗期病害,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和纹枯病,水稻的病毒病以及甘薯的黑斑病等,大都得到控制其危害。有些病害如小麦的粒线虫病和许多黑粉病已经在大部分地区消灭。

1978年底以来,农林部先后恢复了植物保护局、植物检疫实验所、农药检定所,增设病虫测报站;各省地县也相应建立健全了植保组织机构;1982年改建的全国植保总站(含全国病虫测报总站)掌管全国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据1989年统计,全国各省市都建立了植保站(或植保植检站),属省级站为40个,计划单列市与地区级站313个,县站1929个,拥有各级植保技术人员万余人。1970年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植保机构也均大为加强,相应地充实了植病部分。

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如何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赋于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进入90年代后,国际上对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和前途展开的讨论,认为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外,应该投入更大的力量,防治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病害,以保障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有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

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植物病理学报好投。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最主要就这几个了,分类也分得很好,特别是国内的可以到网站上去查询,还可以下载的,不错,其他国外的没必要搞得那么细,做的主要是植物病害都有交叉,可以查看sci的微生物和植物学里面的东西,都是适合的。

植物生理学报投稿模板

1 、杭青梨试管苗移栽前后叶片与根部形态结构之电镜观察。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2、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3、葡萄81-8单系的倍性鉴定。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孙敏、戴洪义。4、砂梨茎尖与叶芽的离体培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5、枣疯病热处理脱毒之初步研究。落叶果树,1988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6、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戴洪义、孙敏。7、中国梨同物异名地方品种鉴定方法。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会议论文集(英文版),万国学术出版社,l989年,辛淑亮、戴洪义、王奎先。8、中香梨授粉品种选择。落叶果树,1990年第1期,戴洪义。9、葡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相关及其判别分析。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年第2期,戴洪义、孙敏、商传明。10、苹果果皮细胞膜结构分化与虎皮病的关系。果树科学,第9卷第4期,1992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1、葡萄资源的研究进展。葡萄栽培与酿酒,l992年第4期,戴洪义、于士梅、刘玉军。12、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园艺学报,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3、苹果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61(4),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刘润进。14、接种物形式和寄生植物对丛枝菌真菌发育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第1期,戴洪义、刘润进、祝军。15、低温对苹果储藏过程中H202水平的影响。果树科学,1994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6、矮樱桃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杜,1994年11月,王然、戴洪义、周爱琴。17、柱型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社,1994年11月,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18、莱阳梨花期晚霜冻害调查。烟台果树,l994年第4期,戴洪义、姜润丽。19、去病毒大樱桃砧木‘Colt’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l卷第1期,1995年,戴洪义、王然、周爱琴。20、果树综合生产一一国外果树生产新潮流。世界农业,1995年第一期,戴洪义。21、层积和预处理对Wenbo(拼音)和木瓜种子发芽到影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论文集,1995,戴洪义、Frank H. Alston。22、Research on Quince as a rootstock for pear。纪念吴耕民教授诞生100周年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戴洪义、Frank H. Alston。24、柱型苹果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果树科学,第13卷第一期,1996年,戴洪义、于士梅。25、柱型苹果引种研究。果树科学,15(1),1998,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于秀敏。26、苹果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开发前景。落叶果树,1998年第三期,戴洪义、王然、王彩虹。27、柱型苹果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王彩虹、田义轲、戴洪义。28、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2),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29、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断的克隆。果树科学,2001,18(4),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0、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论坛,2001(9),70-71,戴洪义。32、与苹果柱型基因(Co)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2),187-190,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3、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标记的SCAR转换。园艺学报,2002,29(2):100-104,王彩虹,戴洪义等。34、A report on breeding columnar apple varieties,果树学报,2003年, (2)79-83,戴洪义、王彩虹等。35、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王爱华、戴洪义36、甜樱桃胚培养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王爱华、戴洪义、于士梅37、一个与苹果柱型基因(Co)连锁的RAPD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3, (2)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初庆刚等。39、甜樱桃品种红灯与佐藤锦的 S 基因型测定。山东农业科学 2004 第5期25-26,戴洪义、王爱华40、苹果柱型基因RAPD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5-268,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赵静。41、辣椒体表茸毛与抗蚜虫关系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93-295,尚宏芹、刘建萍、戴洪义等42、品种权申请公告?苹果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4,(3):41~46,戴洪义、祝军、王然、王彩虹、于士梅、王成荣等。43、12个苹果新品种简介。中国果树,2004,(6):7~8,祝军,戴洪义。44、菊苣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01,尚宏芹、焦红良、,戴洪义。45、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6个苹果新品种。落叶果树,2005,37(1)20-21,祝军、戴洪义。46、Mapping Co,a Gene Controlling Columnar Phenotype of Apple Tree,with Molecular Markers,Euphytica,2005,145,181~188,Yi-Ke Tian,Cai-Hong Wang,Ji-Shu Zhang,Celia James&Hong-Yi Dai(戴洪义,通讯作者)47、浓缩苹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1):23-26.周亚平,刘洪涛,戴洪义(通讯作者)48、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浓缩汁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果树学报,2006年, No.(1)65-68,周亚萍,刘洪涛,何维华,刘春辉,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49、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果树学报,2006,23卷。第2期,165-168,赵静,田义柯,王彩虹,戴洪义,王 东50、西洋梨矮化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2),119-121,王彩虹,田义柯,戴洪义,代庆海,殷召学,杨晓芹51、苹果浓缩汁美拉德反应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卷,第四期,39-43,周亚萍,王成荣,于士梅,祝军,王然,王彩虹,戴洪义*(通讯作者)52、苹果浓缩汁后混浊的研究进展。饮料工业,2007,第10卷,第7期,3-6,孙海蜂,孙家财,周亚萍,戴洪义*(通讯作者)5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汁中6种酚类物质。分析化学,2007,35卷,第10期1425-1429,吕海涛,孙海峰,曲宝涵,戴洪义54、菊苣的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24卷,第1期,31-34,尚宏芹,于士梅,戴洪义*55、扎实开展整改,巩固评建成效。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1期,17-19,戴洪义56、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2期,1-3,戴洪义57、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遗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卷。第2期,157-161,何维华,周亚平,曲凌慧,刘春辉,于士梅,祝 军,戴洪义*58、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超声波的辅助浸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27卷第1期,80-83,刘春辉,周亚萍,祝军,戴洪义*59、HPLC法测定苹果浓缩计中的多酚类物质。食品科学,2008,29卷,第4期,314-317,孙海峰,吕海涛,周莎莎,代庆海,周亚萍,戴洪义*60、矮生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茎尖离体培养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17-20,代庆海,王彩虹,梁美霞,王亮,戴洪义*61、苹果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28-33,杨晓英,丁立孝,梁美霞,戴洪义*62、苹果原汁褐变有关因素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2期,81-83,周莎莎,周亚萍,冯耀祖,戴洪义*63、梨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有机酸遗传动态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3期,231-235,王宏伟,王成荣,于淼,戴洪义 王然*64、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果树学报,2008,25(3):404-407,田义柯,王彩虹,,贾彦利,王 亮,戴洪义65、平邑甜茶与M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2期,103-108,魏国芹,梁美霞,李鼎立,孙海峰,戴洪义*66、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对苹果浓缩汁后浑浊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卷,第6期,23-27,孙海蜂,孙家财,于士梅,周亚萍,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67、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25卷,第20期,179-186,魏国芹,李鼎立,梁美霞,戴洪义*68、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69、??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0,1:5-9,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70、鲜食制汁兼用型苹果优系选育初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3期,197-202,邵秀红,梁美霞,冯耀祖,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第2期,3-572、.组培和大田条件下苹果叶片结构和表皮特征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9,26(06):781-785,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73、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5(05):470-4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4、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2):371-374. 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5、. 菊苣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9,03:72-74,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6、葛红娟.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和表皮特征的生态适应性.园艺学报(增刊),2009,36(36):18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7、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6):1130-1136,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8、玻璃化与正常苹果试管苗的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9、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中国酿造,2010,,张赞,梁美霞,席超,阎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80.、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第36卷第4期,126-129席超,张赞,闫振华,魏国芹,戴洪义*(通讯作者)81、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第31卷第6期,139-141闫振华,徐坤,张赞,席超,戴洪义*(通讯作者)82、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10,30(8):1584-1588,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3、苹果品种华翠果实制汁性评价。中国果树,2010(5):18-20,康国栋,张玉刚,田义,刘艳艳,丛培华,戴洪义(第二单位,戴洪义为第二通讯作者)84、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27(01):1-7,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8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果树学报, 2010, 27(06):1-7,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6、苹果玻璃化试管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22-24葛红娟,梁美霞,张玉刚,董月菊,王 英,戴洪义*(通讯作者)87、‘嘎拉’ב特拉蒙’杂交后代中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35-37。张玉刚,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88、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酸苹果发酵酒的澄清工艺。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席超,张赞,闫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

不好。植物生理学报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科目。该科目的研究难度非常大,并且录取人数非常少,对学历要求非常高,所以该科目是非常不好投的。但该科目凭借其有趣的内容受到很多学者的喜欢。

植物生理学报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学术期刊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 魔域han 《植物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科技学术类期刊,1951年创刊,月刊。[1]据2018年10月《植物生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植物生理学报》编委会拥有编委64人,编辑部拥有编辑5人。[2]据2018年10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植物生理学报》共出版文献9603篇、总被下载1851293次、总被引15412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18年10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植物生理学报》载文量为2697篇、被引量为44642次、下载量为13574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植物学报投稿官网

1 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 2 投稿:初稿需一式二份(图版、照片必须原件)或网上投稿均可。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1—2名,也可以推荐3—5名非作者单位的审稿人。投稿时作者务必填写《西北植物学报》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与代理授权书(本刊网站下载)寄编辑部,同时作者须支付审稿费100元(英文150元)。 3 来稿信息要求: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并在篇首页页脚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包括基金来源名称及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学位(或在读研究生)、职称 (博士生导师、院士)及所从事的专业方向。通讯作者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4 打印要求:来稿请用5号字隔行或倍行距打印,标点符号力求正确。外文字母大、小写必须分清,数字或符号的斜体、上下标必须标明。凡文中首次出现的植物属、种名须附拉丁文学名(斜体)并核对无误。 5 说明: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全文 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和中国台湾 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付给。稿件一经刊出,将赠送样刊2本和抽印本若干。 来稿请寄: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712100)写 作 要 求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 , ; 2, , ……, 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2、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应完整准确概括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并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控制在200—300字),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中、英文摘要下方应分别列出相对应的关键词3—8个。3、引言:简要评价国内外有关本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展和未解决的问题,说明本研究的目的。4、材料与方法:植物名称在文中首次出现要注拉丁文学名,实验方法若与前人所用相同,只需注明文献;有改进之处须交代清楚;若为新方法要详细说明。5、结果与分析:图和表要求清晰,具有自明性,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对图表的分析说明和归纳要叙述准确、层次清晰,符合逻辑关系,但文字部分应避免罗列与图、表重复的数据叙述。图用电脑绘制,大小要适中(半栏图宽≤ cm,通栏图宽≤ cm),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例差异明显,标注完整;照片要求图像清晰,整幅图版要求照片排列整齐,按宽15 cm、高≤20cm,图版说明要具体、准确。表采用三线表设计,表题明确。图、表内容应与正文相一致,图题、表题以及图表的横竖项目、注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量和单位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要规范。6、讨论: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密切结合本文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说明本研究的创新点并进行论述。避免简单重复实验结果或缺乏依据的过远、过多的推论及泛论。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为公开发表的资料,按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在正文中引用的相应位置右上角,用[ ]加序号标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查阅本刊最新版本。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植物保护学报已纳入知网,审稿会查重。《植物保护学报》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核心期刊。据2018年9月《植物保护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植物保护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有61人。据2018年9月中国知网显示,《植物保护学报》共出版文献3878篇、总被下载523635次、总被引4838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18年9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植物保护学报》载文量为2291篇,被引量为21846次,下载量为3866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植物保护学报》影响因子为。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这个不一定的,可以打电话问一下的

2013年植物保护学报的审稿流程和之前一样

全部稿件在进入正常审稿程序前,都将先经由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检测。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他人学术科研成果或一稿多投,必将严肃查处

  • 索引序列
  • 植物病理学报投稿
  • 中国植物病理学报
  • 植物生理学报投稿模板
  • 植物学报投稿官网
  • 植物保护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