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我国钢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钢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我国钢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1.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严重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的双重影响,中国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下滑严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从2008 年8 月份开始进入了负增长阶段。2008 年上半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下半年转为下降,第4 季度为下降。展望2009 年,中国国内市场对钢铁产品的需求有增长因素,也有减少因素。增长因素主要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电网、保障性居民住房等新建项目)将相应增加钢材消费需求。减少因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2008 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只增长,大大低于前几年增长17~25%的水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度回落,2008 年中国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由上年的增长回落到增长,预计2009 年大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为负增长。现在看来,2009 年国内钢铁市场需求增加因素难于弥补减少因素,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低于2008 年。2.国际钢铁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减少,国内资源过剩的压力增大2008 年净出口钢材4380 万吨,净出口钢坯104 万吨,合计4484 万吨,同比下降,占国内粗钢生产总量的。但第4 季度净出口钢材763 万吨,净出口钢坯5 万吨,合计768 万吨,折合粗钢816 万吨,同比下降。特别是2009 年1 月份,出口钢材只有191万吨,同比下降,出口钢坯为零。进口钢材87 万吨,同比下降,进口钢坯13万吨,同比增加11 万吨,折合粗钢我国净出口97 万吨,只相当于年净出口粗钢1142 万吨水平,比2008 年全年折合净出口粗钢4763 万吨,减少3621 万吨,相当于年净出口下降76%。减少出口的资源,增大了国内市场供给过剩的压力。3.新增生产能力使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2008 年中国钢铁工业(不含矿山采选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比上年增长,大约新增5000 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主要是扁平材),将使2009 年第二季度以后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4.钢铁企业经营风险压力增大现在,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最大经营风险,是原料采购成本能否与钢材销售价格相适应。2008 年第4 季度,全球钢铁业遭受的重创是因为库存原料的高成本和市场迫使钢铁产品大降价。2009 年全球钢铁市场低迷,钢铁企业开工率严重不足,钢铁产品市场价格不可能大幅度回升。钢铁市场价格的短期较大回升,将很快遭到产能加快释放的冲击,而再次回落。因此,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是降低钢铁企业经营风险的要害所在。展望2009 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低位,生产资料价格将处于较长低水平。2008 年世界除中国外的高炉生铁产量 万吨,比上年减产 万吨,下降;中国高炉生铁产量 万吨,比上年减少 万吨,全球高炉生铁产量合计减产万吨,按 吨铁矿(富矿粉或块矿、铁精矿粉)生产1 吨生铁计算,全球减少铁矿消耗2900万吨。2008 年12 月份全球高炉生铁产量为 万吨,同比下降,中国下降,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下降,铁矿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2009 年1 月份CRU全球钢材价格指数为 点,2 月从又回落到 点,已退回到2006 年中期价格水平,铁矿大幅度降价是必然的。二、搞好总量控制和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是2009 年钢铁行业渡过难关的根本保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扩大,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在增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在增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已进入衰退,发展中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比预想的严重。需求不足是当前钢铁行业必须承认的现实。要使钢材市场价格回升到钢铁行业不亏损并有微利,关键是搞好产需平衡,控制产量和控制原料采购成本。1.开展有序竞争,实行售价低于制造成本的产品坚决不生产、不出口。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盲目增加产量,控制企业的合理库存,以销定产。2.用先进产品去替代落后产品,通过市场竞争去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要合理审慎地确定产品出厂价格,保持先进生产能力的强大竞争力。3.建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新的进口铁矿石双赢定价机制,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与铁矿石生产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前我国钢铁与焦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钢铁和焦炭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钢铁和焦炭市场价格正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这其中受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外,也受到钢铁和焦炭行业发展本身的影响。从钢铁和焦炭工业的发展来看,钢铁和焦炭市场的变化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赋予中国经济和钢铁、焦炭行业莫大的活力,中国告别了贫困落后,告别了粮票、肉票、布票、购货本、样板戏,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空调、商品房、私家车、信用卡、博客等高端商品,特别是钢铁行业从蓬勃发展到宏观调控和鼓励钢材出口退税,再到加征关税进而控制钢铁出口。焦炭出口从过去的退税15%到实施配额许可证制度,再到加征40%的关税来控制生产总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告别了钢材计划分配和原材料计划调拨的短缺时代,钢材从进口大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大国。钢铁产量先后跨越1、2、3、4亿吨新台阶,达到了5亿吨生产水平。粗钢、生铁、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7%、50%、60%。从品种上来看,整个钢材的自给率达到了,仅仅有四个品种还不能完全自给。通过近几年的兼并重组,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河北、包钢、武钢、山东、鞍本,沙钢六大钢铁集团的发展格局。从焦炭行业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焦炭产量从4000多万吨到现在的占有全世界60%焦炭产量,焦炭产量先后跨越1、2、3亿吨台阶。焦炭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钢铁工业发展步伐,同时也满足化工、有色、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的需求。钢铁工业发展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包括美国、日本和巴西都加快发展步伐。我国钢铁行业从1978年获得利润3718万人民币到1993年达到900万人民币,再从1998年的全行业亏损4亿元人民币,到去年的利润超过1700多亿人民币,特别是2004年以后的利润有了大幅度增长。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大概可分成三个阶段,15年以来我国的钢材产量平均递增,生铁产量增长、焦炭产量增长,到2002年粗钢产量增长、生铁产量增长、焦炭产量增长。再从2003年到2007年粗钢产量增长、生铁产量增长、焦炭产量增长。中国的钢铁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之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年周期来看,从1978年到1988年发展高潮并且延续到1990年的6月份,再从1990年下半年钢材价格急剧下滑一直延续到1998年,也就是说从1988年到1998年又是一个十年周期。再从2000年我们中国的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到今年下半年的钢材价格急剧下滑。我国今年9月份钢铁产量增速是,而2005年钢铁产量增速是,是近28年来最低的一个月份。应该说我国钢铁行业通过大概三个阶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速平稳发展的时期。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钢材产量在2004年是个高潮,从2005年以后就出现了拐点并且持续到今年,焦炭行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拐点,所以应从我国钢铁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增长速度来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从中发现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并且应用到现在的发展中来。二、中国钢铁和焦炭行业面临的挑战从2001年的12月份全球的钢铁工业进入了世界钢铁工业近20年的最低潮,今年6月份是国内钢材价格最高的时期,国际钢材市场的高潮是在7月份。进入8月份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在连续上涨11个月以后开始下跌。所以此轮下跌行情是全球性的下跌。现在国内钢材价格大幅度的下跌不是由正常的需求下滑引起的,而是由于市场恐慌心态和不计成本的抛售所引发的。焦炭行业也是从今年6月份产能达到了最高潮,现在焦炭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从目前来看煤炭价格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焦炭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目前全球多数地区的钢铁企业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减产,按照国际钢铁协会的统计,2008年9月份粗钢产量下降,今年8月份下降,是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下降,其中中国占70%,美国下降,乌克兰下降,南非下降,巴西下降,俄罗斯下降,日本下降1%。上周美国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到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日本钢厂也计划开始减产。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保持高增长,但同时能源资源问题和全球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影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对钢材和焦炭的消耗需求放缓。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是多种情况的叠加组合,金融危机的恐慌,放大了市场需求的萎缩。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能源资源,粮食等引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房地产下滑、股市暴跌,直至全球金融危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猛烈冲击的恐慌,进一步放大了钢铁和焦炭需求的萎缩。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经过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加快增长、出口较高增大、居民的消费高增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了巨大的经济物质基础和应对严峻挑战的经济实力;积累了多年的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的措施和经验;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东中西部较大差距和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各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强劲势头;中国钢铁产品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远没有到位,仍处加快建设高增长期。但是钢铁和焦炭企业应当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调整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结构调整、依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上来。

中钢网钢铁行业钢材现状数据显示:7月中旬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跌幅收窄,正在历史的低谷中进行着弱势调整。目前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宏观经济形势复苏缓慢,钢材最主要消费行业房地产业继续下滑,汽车、机械、船舶、家电、五金等重要下游用户行业需求无明显增长,市场总体低迷依旧。与此同时,国内铁矿石市场也一直在低位小幅波动运行,且成交状况不佳,观望气氛浓厚,短期内市场或将继续处于弱势盘整状态。显然,上游成本支撑力量不足。而在资源供应方面,虽然前期钢厂自主压缩产量使得钢材库存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担心过度减产可能会带来市场份额减小乃至资金链断裂等各种风险,部分钢厂又重新放量生产,进而导致钢材日均产量环比上升,使得市场资源供应压力居高不下。尽管如此,7月下旬钢价下跌之势将会继续减缓,部分品种(规格)的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小幅反弹,而另一些产品的价格还将继续滑落。总体而言,由于缺少需求的强力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钢材市场弱势调整的基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国内钢市将很难出现实质性好转,钢材价格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小幅反弹,但是仍然会回落。这将是一种在价格低谷中的“垂死挣扎”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现状与展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经济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08年外贸进出口现状2007年下半年,在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已开始放缓。2008年6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衰退、需求迅速减少的状况。而我国外贸出口的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随着这3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出现了快速下滑。1.进出口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进出口额从08年8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态势(见图1),11月份的进出口额从10月份的同比增长逆转为下降9%,降幅高达到,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自2001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12月继续回落至;出口额在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超过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下滑到;进口额则从10月份的增长逆转到下降,降幅超过33%,12月份进一步下滑到。2.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0 8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从11月份开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态势。11月加工贸易出口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接近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进口则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超过27%,12月份下跌到。0 8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实现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2 ,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进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尽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但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亿美元,比07年同期净增加亿美元。而一般贸易项下仅实现了亿美元的顺差,比07年同期净减少亿美元。3.外商企业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更为审慎08年1~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较07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进口5795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比07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 8%;进口增长37%,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进出口增长,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更为审慎(见图2)。08年在我国新设立的外商企业与07年同期相比,始终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由年初的高速增长迅速回落到11月份的,11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的同比下降了。外资投入的减少表明尽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市场的高成长和需求巨大对国际资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国际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资本的投资选择更为审慎。4.主要产品进出口增幅回落显著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位列我国外贸进口前2位的两类商品,占08年外贸进口总额的(见表1)。(1)能源产品进口增速回落为保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多次下调或取消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扩大能源产品进口。但受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国内经济放缓影响,08年我国能源进口增幅回落明显(见表2)。据海关统计,08年1~11月,我国进口主要能源商品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进口价值1586亿美元,增长74%,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到11月份,全球经济衰退加剧,能源需求预期下滑,我国当月主要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值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和,直接下拉我国11月总体进口增速个百分点。(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第一大产业。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回落(见图3)。08年1~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比07年同期减缓个百分点。其中,8、9、10月增速为、、,比5、6、7月、、13%的增速大幅下滑。5.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08年1~11月,欧盟、美国与日本为我国的3大对外贸易伙伴(见表3)。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1大贸易伙伴和第1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增长22%,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个和个百分点。其中,对欧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对欧盟贸易顺差达到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美国持续了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自美国进口增长,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日本仍然处于第3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前11个月中日双边贸易增长了。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自日本进口增长,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17%。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08年前11个月中印双边贸易总值增长,增速位于前10大贸易伙伴之首。外贸进出口下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我国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在第4季度出现了深幅下调,但仍占据外贸出口的,而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目前仍以加工、组装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部分处于由低端向中端发展阶段,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由于行业和地区发展外向度等方面的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不同的。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冲击较大,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1.对行业的影响0 8年上半年,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更使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10月份开始,有色、钢铁等冶金行业最早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那些为应对原材料上涨过快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上半年在国际市场上订购过多矿石等原材料产品的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产成品与原料之间价格倒挂的现象。钢铁行业亏损的局面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关停部分生产线、开工产量只保证已接订单的完成,从而降低企业亏损的生产方式;部分企业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开始倒闭。由于传导效应的作用,这些高能耗产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对电力、煤炭等初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这些行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变为供过于求,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生大幅回落。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弱,首先影响的是奢侈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且大部分是日用消费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贸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目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纺织服装玩具、电子信息、冶金、船舶、汽车、物流、旅游等与我国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其生产增速大幅回落。那些外向依存图3 2004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比0 7年同期增减(%)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印度3, 2, 1, 2, 1, 1, 1, 1, 1, 1, 表3 08年1~11月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度比较低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行业,目前受到的影响程度还较低,但可能会有一个滞后的效应。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相关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相关行业巨头纷纷裁员时机引进一批高端管理与技术人才,收购和兼并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成长性高、陷入困境的外国企业,迈出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步伐。2.对地区的影响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对广东省的影响尤为大。08年1~11月,广东省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10%,增速较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国际市场需求的快速萎缩、外贸企业订单的骤减直接使得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地下调,导致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农民工从08年11月开始提前返乡。而对于以内需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已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东部地区,企业与政府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利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机着手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舍不得调整、生产水平较低、产能落后的企业,为下一步经济的腾飞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央及时调整政府投资计划,采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调动资金力度、产业政策引导力度、自主创新力度等措施,高密度、强力度地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以启动内需市场。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开始下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见图4),将进一步加深国内消费需求的下调。在外需市场萎缩、内需市场不能有效启动、投资更为审慎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8年第4季度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可以视为在外打工多年,给自己提前放的一个春节长假,但09年春节过后,如果大量农民工不能顺利返城就业,将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问题。09年外贸进出口展望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实体经济下滑的加速,0 9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加深、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加剧,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2009年发达经济体将会陷入经济衰退的境地,参照历史经验,发达国家政府应对危机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经济自保的做法,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及进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危机时期,政府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为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推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7项最新政策措施,通过减税、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增加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及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引导与鼓励外资投向、便利通关手续及降低通关费用等措施,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2009年,与发达经济体的衰退相对应的是,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贸基本设施投入,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因发达经济体外需放缓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变化历史(见图5),在经济危机来临阶段、我国进出口增长在经历短暂的快速下滑之后,都会迎来快速反弹的走势。图4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钢铁出口研究国外论文

Elder-brother Spring is a pure yemer, real man with ironblood. He's people's good brother and father's best 's steel industry was the largest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industry. Minmetals Import and Export Chamber of Commerce statistics, last year, China's steel anti-dumping involving a total of 15 cases, involving billion yu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color, clothing, footwear, lik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one of the key industries. Prior to this, our country there is a lot of steel products export tax rebates, some countries believe that China steel product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hina's large market share of steel products, export prices low and the dumping of steel products in China suspected heard. The first half of 2008, involving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 new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all-time high, which has a new investigation of 9 cases with final decisions have been made to 7, the anti-dumping cases last year than the total number of more , the European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Mexico,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products for the anti-dumping cases. Taking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products, and more anti-dumping cases, the existenc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salient features, the following key to the Canadian oil and gas to China seamless pipe brief analysis of anti-dumping as an example: 1. The existence of anti-dumping cases that the problem of non-uniform standards. Standard anti-dumping cases that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is the fact of dumping and dumping margin found, for dumping the fact that the WTO is by comparing the export price and normal price found that the export price is lower than the normal price dumping, "normal price" is The fact that the existence of dumping of the decisive factors, but the "normal price" of that calib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tatistics, the results are very different. WTO rules, the normal price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conditions in the general trade export of similar products in domestic comparable sales prices, such as the product of the domestic prices under control, often to third-country export prices of similar products to confirm the normal price. As part of the US-led Western countries not to recognize China's market economy status, the fact that the dumping and the dumping margin found on third-party countries often need to export prices, while the third-party countries to the fact that the dumping, how to determine the normal price There are also the standard problem of non-uniform. Such as: Canada Border Trade Department (CBSA) on February 7, 2008 China's exports to Canada of seamless oil casing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case the final decision to determine China's Tianjin Pipe Group Co., Ltd. and other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six dumping margin of 37% ~ 45%; subsidy of 2% to 7%, other non-respondent enterprises dumping margin was 91%; subsidies for 38 percent; China's steel association that the CBSA in the absence of data to support a third country, to use in February 2008 magazine published a K55, N80 price of normal price, project L80, P110 casing of high-grade steel prices, as a basis for unilateral presumed the existence of dumping and dumping margin calculation is not right. 2.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s together,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taxation. Statistics show that took place in 2008 involving the 9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5 the issue of anti-subsidy cases involving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s have been closely together. 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o accept the challenge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January 8, the League of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group released a repor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government energy subsidies in China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steel. Reported that in 2007, the Chinese steel industry is about billion . dollars of subsidies since 2000, an increase of 3800%. In addition, the CBSA in the casing of our seamless final anti-dumping identified Tianjin Pipe Group Co., Ltd. China,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six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2% ~ 7% subsidy act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the widespread dumping of 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and subsidies. In today's world trade, anti-dumping anti-subsidy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trade, therefore, for most countries to protect their own industry in violation of WTO provisions, the standard of double taxation. Such as: in the above-mentioned case, in Canada on a double standard there is the issue of double taxation, CBSA to determine China's Tianjin Pipe Group Co., Ltd. and other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six-dumping rate of 37% ~ 45%; subsidy of 2% ~ 7 %, and other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non-dumping margin was 91%; 38 percent subsidy. This should cause ou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relevant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imely respo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s, organizations related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appeal and, when necessary, can be brought to WTO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arbitration. 3. Anti-dumping cases is a complicated one, both sides involved in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lasted for a long time, huge amounts of money involved,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s is difficult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services, trade associations, guidance, steel enterprises to take measures jointly. The existing framework of WTO, only governments, anti-dump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Therefore, a country's trade or industry to pass the Government to initiate anti-dumping procedures. Usually a country's products if it finds that the existence of dumping practices, would be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start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If the export product under investigation to investigate a member of a member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actions taken to bring the matter before the WTO can be resolved at this time, exporters must pass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ould be able to take such action.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 usually last for one year to 15 month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anti-dumping often involves a number of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amount of up to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Since 2008, China's steel industry experienced a number of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of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Canada, represented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on China's steel exports a wide range of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launched to reduce the domestic steel exports to China has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es. While in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he issue of anti-dumping made it clear that countries in their own way but still the anti-dumping as a trade war with one of the main instrument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s the rise in the world, iron and steel anti-dumping cases have become worse.钢铁行业是我国被反倾销调查最多的行业。五矿进出口商会统计,去年,我国涉及钢材的反倾销案件共15起,涉案金额亿元,钢铁行业与彩电、服装、鞋业一样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行业之一。此前,我国很多钢材产品存在着出口退税,部分国家认为中国钢材产品存在政府补贴,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钢材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出口价格低,对中国钢铁产品低价倾销的怀疑不绝于耳。2008年上半年,涉及我国钢铁业的反倾销调查再创新历史新高,其中已经新立案调查的有9起,加上已经做出终裁决定的7起,反倾销案件比去年一年的总数量还多,欧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尼等多个国家都发生了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事件。纵观钢铁业产品的多起反倾销案件,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下面重点以加拿大对中国无缝油气管反倾销为例简要剖析:1.反倾销案件存在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反倾销案件认定标准问题的关键是倾销事实和倾销幅度的认定,对于倾销事实的认定世贸组织规定是通过对比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来认定,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是倾销,“正常价格”是认定倾销事实是否存在的起决定性因素,但“正常价格”的认定因为统计口径不同,结果有很大差异。世贸组织规定,正常价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贸易条件下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售价格,如该产品的国内价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国同类产品出口价格来确认正常价格。由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倾销事实和倾销幅度的认定上,常需要第三方国出口价格,而以那个第三方国家来认定倾销事实,如何确定正常价格上也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如:加拿大边境贸易服务署(CBSA)于2008年2月7日对中国出口到加拿大的无缝石油套管反倾销、反补贴案最终裁决,判定中国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应诉企业倾销幅度为37%~45%;补贴为2%~7%,其他非应诉企业倾销幅度为91%;补贴为38%;中国钢管协会认为CBSA在没有第三国数据支持,引用2008年2月某一杂志刊载的K55、N80的价格计算正常价格,推算L80、P110等高钢级套管的价格,单方面以此为依据推定存在倾销和计算倾销幅度是不妥当的。2.反倾销案件与反补贴案件结合在一起,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双重征税的问题。统计显示,在2008年发生的9起涉及钢铁行业反倾销调查中,有5起涉及反补贴问题,反倾销案件已经和反补贴密切结合在一起。国际钢铁业存在对中国钢铁接受政府补贴的质疑。1月8日,美国制造联盟调查研究小组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大量的政府能源补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和出口国。报告称,2007年,中国钢铁业补贴约为157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3800%。此外,在CBSA在对我国无缝石油套管反倾销终裁中认定中国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应诉企业的存在2%~7%补贴行为。在反倾销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国际上广泛存在倾销和补贴双重计算征税。当今世界贸易中,反倾销反补贴已经成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为保护本国产业多数国家违反WTO的规定,采取双重计算标准征税。如:在上述案件中,加拿大就存在着双重计算标准双重征税的问题,CBSA判定中国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应诉企业倾销幅度为37%~45%;补贴为2%~7%,其他非应诉企业倾销幅度为91%;补贴为38%。此举应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应对方案,组织相关企业积极上诉,必要时,可以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仲裁解决。3.反倾销案件程序复杂,涉案双方信息不对称,且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涉及面广,单个企业很难采取对策,需要政府服务、行业协会指导、钢企联合采取措施。现行世贸组织框架中,只有政府,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因此,一国的贸易商或产业界必须通过政府来启动反倾销程序。通常一国要是认定它国产品存在倾销行为,会通过政府启动反倾销调查。若出口产品受到调查的成员不满展开调查的成员所采取的行动,可以将问题提交世贸组织解决,此时,出口商必须通过本国政府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此外,美国、欧盟的反倾销调查程序通常持续一年至15个月,持续时间长,且反倾销常涉及行业内多个企业,金额高达数亿元。2008年以来,我国钢铁业遭遇了多起反倾销调查,其中,美国、欧盟、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多种钢材展开了反倾销调查,缩减了国内钢材的出口,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做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抬头,钢铁反倾销案有愈演愈烈之势。

中国钢铁出口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可以的

1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中国钢铁对美出口激增,我国钢铁出口频频遭遇美方的反倾销申诉或调查。 造成中美钢铁摩擦加剧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内钢铁产能扩张过快,促使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增长,引起美国钢企对“中国制造”的恐慌。自2000年以来,国内钢铁产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钢产量已达到亿吨,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张促使国内钢铁企业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更大的市场,又恰逢世界经济正处于景气期,国外市场便成为中国钢铁的一个重要渠道,美国是我国钢铁主要出口国之一,随着国内钢铁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大量的中国钢铁给美国钢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05年之前,中国输美钢材从未超过150万吨,2005年出口到美国的钢材达到了230万吨,而2006年更增长到540万吨,中国钢铁出口增长趋势令美国钢铁业惊恐不已,担心中国会主导国际钢铁市场。 其次,钢材价格总体偏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利益驱动了大量的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小钢铁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扩大出口,为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我国钢铁产品的售价在国际市场上是偏低的,同一品种,平均较国外钢铁每吨售价低180-300美元左右,这就使得国内钢铁在国外市场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总体来看,我国钢材价格偏低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一是我国产业集中度过低。韩国仅浦项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前3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88%;日本前6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81%;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美国前8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为73%。钢铁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产业集中度过低会加剧钢铁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引起低价竞销,这为美国利用WTO的规则来限制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条件。同时产业集中度低会制约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2006年全球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中,我国共有21家,只占全国钢铁量的。大量中小钢铁企业无力在产品研发上进行大量的投入,只能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而这类产品由于技术要求低,国内生产厂家也很多,已经超出了国内的需求,只有通过低价销售到国外,这也会引起国外厂家的反倾销调查。二是从成本水平来看,我国钢铁产品的成本偏低,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如2004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占成本费用总额的,人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而日本优势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美国为20%-25%,德国为25%,英国为20%,卢森堡(安赛乐)为19%。中国钢铁产品的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钢铁产品在世界钢铁市场上价格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能源成本相对低廉只是因为能源的单价较低,并不是能耗低,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企业的吨钢能耗是日本的倍,欧洲的倍,能耗水平相当高,这也是值得我们警醒,不能盲目扩大出口的原因所在。三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钢材出口以低附加值的粗钢产品居多,且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到韩国的主要为长材,出口到美国的主要为无缝钢管,出口企业“小、多、散、杂”。出口产品结构失衡造成某一品种出口量突发性增长的局面,容易引起反倾销调查,如中国线材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20%,这是2005年末美国钢厂对中国线材提出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2 应对钢铁贸易摩擦的政府路径选择 频繁的贸易摩擦将不利于我国钢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时往往需要行业协会或政府的支持。 2.1 加快制定行业法律法规,规范出口贸易秩序 目前,针对钢铁大量出口带来的贸易摩擦,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税率的调控政策以及出口许可管理政策。 2007年初以来,国家频繁出台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控政策,发改委与钢铁行业相关企业还划定了钢铁出口不超过生产总量10%的政策底线。然而由于国内外钢材价格差仍然较大,且需求旺盛,通过调整出口退税率这样的价格调节,效果并不显著。 2007年4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2007年第41号公告《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公告,公告的核心内容是:决定从5月20日起对83个编号目录的钢材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只限于一般贸易出口贸易方式的企业须向省级发证机构申请,所列钢材出口许可证实行“一批一证”管理,许可证有效期为许可证签发之日起3个月有效。同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该政策属于一般许可,由于没有涉及出口资质、数量(配额)及操作细则等实质性问题,所以对大型钢铁出口企业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对小贸易商、民营钢铁企业及靠“搭大企业出口便车”出口的企业因增加程序及时间则起到规范约束或限制的作用。 总体上,单纯通过关税调整以及细则不明确的许可管理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过度出口所带来的问题。因此,在钢材出口贸易准入方面设置一些门槛,建立企业出口资质审核制度,对中国钢材的出口数量、品种、企业环保节能情况是否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等方面对出口企业进行资质认定,从而制约那些不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及钢铁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的继续膨胀,减少贸易摩擦。 2.2 制定应对贸易摩擦的中长期战略 (1)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使钢铁产能保持合理规模。行业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行业的核心问题,是我国钢铁业市场控制力差,自主创新能力低,企业综合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导致了出口产品低价竞争、过度出口等问题。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是目前中国钢铁业的一项首要的任务,重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然而,由于观念、体制、利益以及人事上的种种阻力,钢铁重组举步维艰,“联”而不“合”的问题严重。政府应在观念、体制、利益以及人事等实际问题上给予合适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走联合重组的道路。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环保,改变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出口产品的单一化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尽管自2005年以来,国家开始逐步实施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的政策,但随着外贸形势的好转,一些小规模民营钢铁企业选择在大钢厂周边或矿、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扎堆生产,形成产业群,利用廉价劳动力,几乎为零的社会负担和环保投入形成低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同时,这些小企业由于技术能力有限,产品以低附加值的粗钢产品居多,能耗水平高,形成出口产品的单一化。严格行业准入、行业监管、节能环保等等制度和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的产能,实现节能环保,规范这些小企业行为,对于改善出口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重要。 (3)建立新型外贸促进体系。2006年以来,钢铁出口就出现了出口量激增而价格下滑的现象。这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也使国内企业在低价竞争中背上了成本上涨和贸易摩擦的双重负担。在贸易摩擦增加的形势下,政府应建立以鼓励出口高端产品;鼓励向多个地区和国家出口,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鼓励不易产生贸易摩擦的产品和具有专有技术特色的产品出口并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税收支持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外贸促进体系。这样有利于降低国际贸易摩擦也能进一步减小出口征税给钢铁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高铁出口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
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
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
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
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
(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
(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
(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
(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
(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
(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
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
“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
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
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引言高速铁路既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210km/h投入商业运营。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TGA高速技术,并在1981年率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TGV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目前的纪录是2007年创下的 公里/小时。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规划是到2015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3万公里,其中新建段9100公里,约占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并且德国研制独自的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Acela。从1972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时速350公里、全长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高速铁路在不长的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发展势头,根本原因是基于轮轨系的高速技术充分发挥了既先进又实用的特点,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交通中的独特优势。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已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象征。高速铁路虽然源于传统铁路,但借助于多项高新技术已全面突破常规铁路的概念,已形成一种能与既有路网兼容的新型交通系统。同时高铁还具有一些其他列车无法比拟的优点:(1)输送能力大:目前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3分钟)的要求。(2)速度快: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30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27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以达到350~400公里。(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确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5)方便快捷:高速铁路一般每4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3分半钟发出一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6)能源消耗低: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7)环境影响好(8)经济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亿法郎。实例分析 沪杭高速铁路布局及运营现状简介 沪杭城际高速铁路,连接上海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昆客运专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由上海虹桥站引出,经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引入杭州东站,并通过联络线与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160公里,其中87%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9座。采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全程持续运营速度为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为380公里。工程自2009年2月26日动工,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营运。 由于沪杭高铁采用的日本新干线道版运用一种新的轨道施工技术,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列车在行驶中即使遇到弯道也不用减速。致使沪杭高铁运行最高时速达到公里,继续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时速。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摘要:通过对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设备、制度、人员)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消除影响运输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奠定支撑运输安全坚实基础的要求措施。在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整体协调运转,明确结合部的分工和责任,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因素;设备;施工;影响、影响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维持铁路运输生产所必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运营人员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三大因素”。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其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铁路设备对安全的影响。对行车设备的改造施工及故障处理,多数情况需停止信号联锁的使用,要在无联锁的情况下接发列车,操纵台无显示、信号停用、道岔失去联锁,从准备进路、交递凭证、引导接车到区间列车的掌握均由人工来完成,对接发列车安全影响较大。2000年全路发生的17起行车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况下发生的。设备临时故障是在作业人员无准备的情况下,信号及联锁设备发生变化,一般在水害、雷击、暴风雨雪等自然环境下及设备老化等时,易发生临时故障,对运输安全影响也较大。哈尔滨铁路局每年发生影响接发列车安全的设备故障约1200起。
(2)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规章制度有遗漏、不严密,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均会影响运输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现场实际不够,未能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②工务、电务部门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影响车务部门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没有针对设备的临时变化,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使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①作业人员对规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误,影响作业安全;②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影响作业安全;③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影响作业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尔滨铁路局万乐站因3#道岔故障(1—3联动道岔光带和表示灯无显示),影响上行出站信号不能开放,使用路票发车,5:38 Y212次旅客列车进2道停车,值班员确认3#道岔是定位后,对故障的判定和处理不当,误认为1#道岔也是定位状态,5:40列车启动行至信号机前司机发现l#道岔是反位,停车构成未准备好进路发车的险性事故。
综上所述,在设备改造施工及临时故障等情况下,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设备作业人员应变能力差,就会影响运输安全。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2、强化“三大因素”的协调管理设备是基础、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关键,三者是相辅相承、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同时,三者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安全才有保证,忽视了三者的动态协调与统一,维持安全稳定的支撑就将倾斜。2.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设备质量从运输安全的角度规范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给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实施施工、验收质量责任追究,避免低标准的重复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次数;接收部门要严格执行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及时处理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时间(查标定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及时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2.2跟踪设备变化,完善规章制度(1)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随时掌握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现场设备的特点和性能,及时修订安全防范措施,修订有关规章制度。(2)完善施工与交接、培训制度。施工部门应有对车站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接收部门的工电维修部门)和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义务和责任,有跟踪、处理使用中发生意外问题的责任,限定最少跟踪时间;接收部门的维修人员要尽快掌握设备特点、性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3)严格培训上岗制度。(4)制定特殊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哈尔滨铁路局正在研究制定适合本局设备特点的《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2.3强化人员素质,执行作业标准(1)强化岗位相关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制定各工种应知必会范围,定期学习、考核和举行技术比武,引进激励机制和岗位轮岗制度。(2)进行事故案例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作业人员对规章的理解。(3)强化停电、施工、设备临时故障等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的学习,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4)施工中严格执行登记、消记制度,严格执行单一指挥的原则。把握好威胁运输安全的3个时候:施工开始的时候、施工完了进行调试的时候、设备临时故障的时候。(5)严格管理,造就一批训练有素,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化的职工队伍。3消除不稳定因素,奠定坚实安全.“三戒”:一戒推诿扯皮。避免各部门的本位主义,相互扯皮、责任不明易产生安全漏洞;二戒信息梗塞。从提报施工方案到施工的全过程,各系统间、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间,以及各工种间要强化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不了解情况的盲目作业;三戒各自为战。施工中要考虑各系统间的协调配合,互为提供方便条件。“五强”:①强化施工方案的提报和审批。施工部门提报的施工项目、内容、影响范围、施工时间要准确无误;运输部门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科学,避免施工中发生意外事件。②强化总工程师室在施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和权威性。③强化施工协调会的作用。所有与施工有关部门汇报的施工准备、配合事项要形成会议纪要,总工程师室负责督促检查落实,任一方未落实均不能施工。④强化车站对施工安全结合部的控制。根据车站设备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重点把握5个环节:影响范围、关键作业、关键岗位、作业程序、达到标准。⑤强化作业标准的执行。各系统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施工中严把“七关”:①把住施工协调关。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施工,对结合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②把住请点关。严格落实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原则,能纳入“天窗”内的维修作业,一律在“天窗”内进行。③把住现场监控关。监控干部要重点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④把住施工试验和列车放行关。施工接近尾声时,施工现场和人员易出现忙乱现象,不完全具备开通条件时,坚决不放行列车。⑤把住施工中行车设备运用和控制关。严禁超范围施工,施工方案中没有涉及的行车设备,一律不准动,特别是不准提前动行车设备进行施工准备。⑥把住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关。严把施工中的“闭塞、进路、凭证”三关。⑦把住列车运行组织关。机务、车务部门要认真学习《施工方案》,按调度命令正确出示《运行揭示》,编制《施工明示图》;机车乘务员、运转车长要熟悉施工方案,认真抄录《运行揭示》。铁路是大联动机,须各工种协同作业。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制度、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结合部的管理,必能达到自控、互控、他控,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上铁道论坛吧。有专门的高铁板块。哪儿高手多,呵呵! 中国铁道论坛: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论文文献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我先给你提供一份大纲,你看下这份合适不合适你,不行我再给你弄份别的大纲您看下。摘 要受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恶化的影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价格暴跌、产量大减,钢厂库存大增1个多月的深度调整。预计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钢铁行业最终走出下行通道,还将在世界经济基本面转好之后,中国钢铁企业也将面临一个兼并重组,乃至破产的高峰,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现在有行业环境,选择相应的行业发展战略。论文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探讨用波特五力模型的模块理论,推测未来几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论文预计分五部分来分析推测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论文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在经济危机这背景下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我国钢铁行业概况和企业战略管理分析理论。第三章是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的外部环境,分别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竞争环境入手。第四章是基于现状选择适合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战略,论文提出了如下发展战略:①行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②行业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③行业内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选择。关键字:金融危机; 钢铁行业; 波特五力模型; 竞争环境; 发展战略 目 录1.绪论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思路和方法 22.理论基础 我国钢铁行业概况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企业战略分析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企业战略组成 企业战略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 83.我国钢铁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钢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 技术发展环境 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我国钢铁行业微观竞争环境分析 上游供应产业对钢铁行业的威胁 购买商对钢铁企业的威胁 潜在进入的可能 替代的可能 行业内部竞争情况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钢铁行业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224.基于现状选择适合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战略 面对国际竞争我国钢铁行业的优劣势分析 基于SWOT的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245.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 谢 29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钢铁这几年发展的十分迅速。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中国加入WTO,以及国民经济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外贸出口特别是机电产品特别迅速,还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中国的钢铁产业增长非常快。2008年中国产钢超过了5亿吨,比2007年增长了。这也是最近这几年增长的最慢的一个年份。从03年、04年,大约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去年增长的是比较慢的,主要是下半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产钢也是同样的情况,同比减少了,这是98年以来首次减产。尤其是最近这几个月减产的非常厉害,特别是发达国家月度减产了40%—50%。中国这几年钢产量发展非常快,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由原来的提高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还会提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中国钢产量会有所增加,但是全球还是下降的。中国的钢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拉动中国钢铁企业这几年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内需的拉动。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了大量的钢铁。进口减去出口,中国的净进口的粗钢是亿吨。从2005年开始,中国钢进出口基本上是平衡的,进口了25万吨。从06年到08年,受中国限制钢铁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钢铁的进口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出口比上年降低。这里面钢坯下降的比较多,这个是国家政策严格限制钢坯初级产品的出口,征收25%的关税。出口的国家和地区,韩国是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另外是欧盟。但是对欧盟今年出口下降的比较厉害,最这几年,欧盟以及美国对中国钢铁出口提出了反倾销和反补贴。从月度的情况看,受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钢铁工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1月份达到了底部,平均日产钢116万吨。按照11月份的产量,中国相当年产钢亿吨的水平。11月份比6月份日产水平降低了,相当于亿吨的产能闲置。去年11月份,日均的钢消费量下降到105万吨以后,11月、12月开始回升,根据现有的数据,1月份还是在继续回升。这个是不是说经济开始回暖或者是实际消费量增加呢?不是这样的。从最近一些钢铁的经销商也受到了这种现象的迷惑,认为经济复苏了,国家四万亿投资开始发挥作用,以后钢材的需求会上涨。其实我们认为不是这样的,这个阶段是钢铁消化库存的阶段。但是实际的消费我们判断应该是下跌的趋势,没有回暖的迹象。钢铁出口也是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去年8月份达到最高,然后逐步下滑。到今年1月份已经下滑到了当月出口191万吨。这就反映了世界全球性的钢铁需求萎缩。1月份世界钢产量下降了,中国1月份钢产量根据我们测算还是增加的。美国下降了,法国下降,德国下降了,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不要期望短短几个月经济就复苏了。政府主导投资的增加,能不能弥补市场主导投资的下降,这是个大的问号。其中包括国内消费产业的投资,还包括出口主导型产业的投资。出口下滑本身消耗的钢材小,这个产业投资又会降低。大家关注最近几个月,进口构成里面,装备的进口下降了50%—60%。由于产量的降低以及多种因素,我们统计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收入下降了。原因就是产量和销量都在下滑,另外钢材价格在暴跌。前期进口的够用三四个月的原材料都是高价进的。一个月亏损294亿元。2009年我认为可能还会维持几个月的月度亏损,全年的亏损可能性不是太大。下面就国际贸易我从钢铁行业说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钢铁行业是以满足内需为主的产业,我们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当时提出这个口号现在看来需要修改了。现在来看钢铁需求的布局都是在消费地而不是资源地。矿石生产比较优越的,生产资源非常丰富,反而不是钢铁的生产大国和强国。没有原料的,全部靠进口的,却是钢铁主要的生产地。所以仅仅考虑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解释不了的。另外从钢的国际贸易占产量的比例来看,从冷战结束以后,钢铁贸易的比例从20%以下逐步上升,最高超过40%。但是从那时起,虽然钢的国际贸易量不断增加,但是国际贸易的比例是下降的。而且这里面还包括自由贸易区,一些统一经济体内部的贸易。比如说欧盟,他们国际贸易量是不小的,但是大部分是欧盟内部的贸易。扣除这些经济体内的贸易以后,钢铁的国际贸易量占产量的比例下降了20%以下。这个给我们研究外贸的专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些产品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生产供应全球,但是钢铁不是。这背后的规律就不展开说了。各国的消费量主要是本国生产的钢。钢铁行业主要是以满足内需为主的产业,但是国际贸易依然存在。为什么存在?一个是品种上调节供给关系,另外一个就是成本。因为钢铁这个材料和其他的不一样,其他的可能还要看品牌价值什么的,钢铁主要就是看成本和价格。南美地区主要是矿石资源丰富,中东地区生产主要是以非常廉价的能源,利用废钢来生产钢,除此之外,中国的钢铁生产成本是最低的,比欧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一个中国毕竟有一定的原材料自给,不到50%,但是这几年一直维持在48%左右,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矿。另外就是人力成本,这个就不展开讲了。尽管如此,大量出口钢铁不符合国家利益,也不符合钢铁行业的长远利益,甚至也不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因为钢铁工业的能耗占全部工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全部工业的10—16%,钢铁就业人数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创造的工业附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日本大量的进口中国的钢铁,一些低档的钢铁他们不生产,把这些产品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对全球来说也是不合适的。因为中国钢铁业环保的水平比西方的发达产钢国低。另外出口钢铁也是造成铁矿石涨价的重要因素。07年下半年,在矿石谈判之前几个月,中国的铁矿石涨到了1500块钱一吨,在这种情况下,让澳大利亚、巴西不要涨价,根本没有理由。所以在谈判当中很不利。另外淘汰落后,中国钢铁工业虽然这几年进步很快,但是落后产能还是大量存在,中国是两端。一段是最好的制造钢铁的装备在中国,另外一段是最落后的也在中国,是处于两极分化的局面。所以现在淘汰落后的任务也很重。大量出口钢材、钢坯,也是不利于淘汰落后。所以中国国家政策来说,其实我们作为研究机构,也是给国家在制定这些政策里面提供了一些依据。所以限制钢材的出口,中国成为世界上少见的对出口钢材征收关税的国家。另外在增值税方面,也有一些违背“出口产品不含税”的国际惯例。我们对增值税实行了出口退税为零,这个也体现了中国政府限制钢铁出口的导向。但是我们反对“中国政府补贴钢铁”的无端指责,并以此为名对中国钢铁产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我有一篇文章就是逐条的反驳这个。这里面分析90%以上是不实之词,并且对出口退税率的计算存在很多低级错误。这里面还提到了汇率问题,这个问题我研究不深,刚才麦金农教授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就按购买力评价,各国货币低估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呈线性关系,中国正好在这个曲直线上,所以中国的钢铁发展水平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的钢铁成本竞争力这几年的提高主要来源什么地方呢?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没有看到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他们是用一种停滞的眼光,他用这样的成本生产不出来,你凭什么生产不出来?他没有看到我们钢铁产业这几年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最后总结一下。第一,中国钢铁工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从而产生对钢铁材料的强大内需。第二,点就是中国由钢铁净进口变为净出口,既有钢铁工业自身技术和管理进步的因素,也与中国目前阶段的发展环境有关。第三,根据钢铁产业布局规律,国家利益和行业长远利益,中国不支持大量出口钢铁产品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分针。第四,中国钢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为国民经济各用钢行业提供品种齐全、质量优越、价格有竞争力的钢铁材料,除满足内需外,还帮助装备制造等行业提高出口竞争力,以扩大自身的市场空间。第五,但我们反对针对中国钢铁的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它会向其他商品和服务贸易蔓延,从而有害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尽快进入复苏。

企业出口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效应、障碍及前景分析 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其完善分析 3.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 中小企业应用国际保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江西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8. 江西省纺织品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 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10. 我国出口企业开展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11. 江西省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3.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 14.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15.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16. 宝洁公司CRM的经验及其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17. 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8. 蒙牛乳业集团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9. 中国大陆与香港CEPA中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分析 20. 提升自主品牌轿车竞争力问题研究 21. 几年来外资对房地产业的投资注入变化分析 22. 国际市场促销方式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准备中的应 23. 入世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适应性调整及思考 24. 浅谈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国际化以李宁体育为例 25. 肯德基品牌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26. 论我国的旅游服务业的品牌打造以海南省旅游品牌打造 27.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28. 电信业领域中外企业竞争的分析以中国移动与联通时科 29. 东北一些区域经济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 30. 索尼品牌在中国大陆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31. 联想品牌的海外拓展分析 32. 浅论国际家电营销中的文化冲突及企业对策 33. 海尔品牌国际化塑造分析 34. 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方法 35. 浅析连锁便利店的电子商务化 36. 丰城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7. 由海尔浅析全球营销本土化对策 38. 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策略以eNeT硅谷动力网上商城 39. 浅谈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40. 浅谈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 41.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讨 42. 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分析 4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44. 关于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的探讨 45.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6. 广西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问题探讨 47. 将深圳市保税区建成国际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 48. 浅析格兰仕国际化经营问题 49. 天津港保税区发展策略探讨 50. 浅析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策略 51. 江苏省利用外资的SWOT分析 52.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53. SA8000对江西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及应对 54.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5.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56. 出口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7. 广西口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8. 对外资银行放宽管制后中资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59.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及对策 60. 入世后中美版权纠纷的法律原因分析 61. 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文化障碍及策略选择 62. 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3. 影响我国EKC的外贸与环境政策分析 64. 论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在突破绿色壁垒中的作用 65. 上海吸引外资银行总部的优势分析 66. 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江西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7. 论中澳FTA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68. 粤港两地环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9. 江西大岭山风力发电实施CDM战略的效益分析 70. 南昌沃尔玛提高顾客满意度经营手法调研分析 71. 企业对外经营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72. 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73.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手段分析 74. 菲律宾劳务输出的支持政策体系及启示 75. 南昌市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条件分析 76. 江西有机农产品出口现状及进一步发展对策 77. 著名鞋类企业塑造国际品牌的路径及启示 78. 稀土低价出口形成的原因分析 79. 软件外包贸易的主要障碍点与竞争力提升 80.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81. 九江市新型国际港口服务发展调研分析 82. 婺源县大鄣山有机茶出口调研分析 83.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 84. 景德镇陶瓷原产地名称保护调研分析 85. 浅析国际保理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 86. 对加快台州加工贸易发展的思考 87. 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的思考 88. 信用证下进口押汇风险管理 89. 浅谈Oeko-Tex Standard 100对纺织品生产企业的影响 9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必要性探析 91. 绿色浪潮下的江西省农产品出路问题探析 92.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海关管理改革 93. 从广交会看品牌发展策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94. UCP600与UCP500的区别简析 95. 浅谈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管理 96.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7. 信用证欺诈和欺诈例外原则的权衡研究 98. WTO体制下的透明度原则新探 99.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100. 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分析 101. 跨国汽车企业进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冲击 102. 论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103. 宁夏吸引外资环境优劣势分析与对策 10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10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趋势与对策研究 106.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研究 107. 对外直接投资与TCL集团的竞争力分析 108. 浅析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109. 中式餐饮业国际化发展的定价分析 110. 关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的思考 111. 南纺国际贸易公司竞争力分析 11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江西纺织企业的出口经营策略 113. 我国汽车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14. 企业业务外包初析——以IT产业为例 115. 关于入境旅游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6. 论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及完善对策 117. 广东省绿色食品竞争力分析 118. 关于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发展的分析 119. 福建保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120. 江铃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121.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122. 对国际贸易核心理论的新思考 123. 入世后外资进入对中国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24. 石油行业外贸依存度与我国A股市场的关联分析 125. 影响大宗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的因素及对策 126. 对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的思考 127.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 128. 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的 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利益和代价分析 130. 对赣州市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一些思考 131. 中外政府网站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132. 中国政府网站的顾客满意度评估研究 133. 基于外部效益的电子政务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134. 基于DEA的政府网站相对绩效评价研究 135. 对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博弈分析 136.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37. 电子政务协同环境下的角色网络扩展模型研究 13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探析与应用 139.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途径探析 140. 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教育的发展探析 141. 深圳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142.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支付系统应用分析 143. 中部地区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 144.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145. B2C电子商务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研究 146. 电子商务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147. 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148. 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探析 149. 证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 150. 电子商务环境下家电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 151.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ERP整合应用研究 152. 电子商务环境下上海融氏企业CRM应用探析 153.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54. 私营企业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 155. 探析B2C物流管理 156. 西部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7. 南昌B2C同城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158. 浅析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 159. 中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策略探讨 160. FDI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161. 关于安徽省茶产品贸易与绿色壁垒问题的分析 162.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 163. 电子垃圾引起的欧盟“双绿指令”问题的分析 164. 浅析承接软件业服务外包的前景和对策 165. 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结汇风险及应对措施 166. 奇瑞汽车公司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分析 167.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 168.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169. 如何推动婺源地方特色产品的出口以婺源茶叶为例 170. 中远集运公司的发展问题探讨 171. 石油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影响 172.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制造到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及应 173. 联想、宏基国际化经营策略比较 174. 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江西省利用外资的影响 175. TCL、海尔国际化经营比较 176. 人力资本在江西省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177. 广东出口税的蜕变与应对分析 178. 铁矿石与石油卖方垄断策略之比较 179. 自主品牌轿车国际化经营中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奇瑞为例 180. 我国财务类软件出口统计问题分析 181.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影响 182. 出口企业海外呆帐问题探析 183. 海尔和长虹的国际化经营道路之比较 184.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石油进出口的影响 185. 中美纺织品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 186. 联想、惠普国际并购策略之比较 187. FDI对厦门市出口贸易的影响 18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189. 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0. 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争端的品牌策略分析 191. 我国快餐业与肯德基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192. 浅析老北京火锅特许经营对策 193. 当前中国纺织业出口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 194. 江铃轻型商用车寻找国际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型分析 19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96. 我国企业外贸出口中的品牌竞争力分析 197. 山东省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98. 优腾电工企业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199.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 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02. 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策略及趋势分析 203.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江西邮政物流发展分析 204. 透析对手心理变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研究 205. FDI技术外溢效应对东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06. 谈判者的二元人格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0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研究 208.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的博弈分析 209. 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思维的影响 210. 论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激化的预防与解决 211. 民营资本投资电视业的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212. 商务谈判活动中三大模式的比较分析 213. 从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探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 214. 论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15. 人民币升值对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广东省经济的影响 217.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态度 218. 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对策 219. 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2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221. 浅析中日合作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冲突 222.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 223. B2B外贸平台在宁波外贸中的应用研究 224. 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模式探析 225.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26.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227.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228. 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创新的应用分析 229.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30. 探析西部旅游业网络营销策略发展 231. 浙江纺织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 232. 浅谈温州鞋业出口如何应对反倾销 233. 山东蔬菜出口如何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 234.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235. 山东应对水产品绿色壁垒的对策 236. 江西茶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 237. 云南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及对策分析 238. 动物福利对山东省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239. 双绿指令下福建家电的生存与发展 240.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241. 论外商直接投资与广东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242. CEPA背景下粤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 243. 江西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探析 244.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案例分析 245. 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246. 江西省利用外资的现状与发展 247.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248.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49.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对策 250. 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人才本土化策略与启示 251.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困境与策略 25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53. 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 254. 从盛大的成功看国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 255. 探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引导和利用 256. 跨国公司在苏锡常地区的技术溢出问题探析 257. 从某些外企的“明亏实盈”看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258. 论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259. 从海尔看国内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60. 浅析江西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61. 关于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商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 262. 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启示思考如何强化在华跨国 263. 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与西部汽车业的发展 2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 265. 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新思路研究 266.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67. 我国民族汽车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268. 欧美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启示 269. 跨国公司R&D对华转移及其影响探析 270. 从宝洁看跨国公司本土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71.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 272. 论电子商务对四大会计假设的冲击 273. 从文化角度探析犹太人商业成功的原因 274. EDI在上海国际航运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275. 百度和谷歌的盈利模式比较与分析 276. 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分析 277. 博客网络版权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278. 基于WPKI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及对策分析 279. 基于电子邮件的病毒式营销分析 280. 德国安联保险电子商务方案研究 281. 虚拟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 282.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分析 283. 我国电子客票分销渠道分析 284. 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探析 285. C2C模式下网店的推广策略研究 286. 火灾免责:中粮公司葵花籽饼案的处理及启示 287. 论反倾销法的“均衡调节器” 公共利益制度 288. 浅析预借、倒签提单行为及其风险防范 289.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现象 290. 论国际商事争议的网上仲裁 291.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探析 292. 从苹果汁案谈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的应对 293. 浅析信用证与其基础合同的关系 294. 论FOB项下出口商的风险及其防范 295. 论银行业如何应对信用证欺诈 296. 江西省机电产品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97. 浅析行业协会在应对纺织业特别保障措施中的作用 298.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 299. 跨国公司的集群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00.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30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实务问题初探 302. 21世纪电子商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03. 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304. 电子商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0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利与弊 306. FDI对浙江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影响 307. 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308. 小论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影响 309. 我国 商业银行 电子银行 业务安全 问题浅析 310. 网上购物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 311. 网络购物的当前发展状况 312. 网络安全 313. 探索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站商业运作的途径 314. 浅议企业绩效管理 315.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研究 316. 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分析 317. 基于ASP网上商站的建设 318. 关于农村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319. 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320. 关于B2B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调查报告 321.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 322. 对现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思考 323. 电子政务网站开发实践报告 324. 电子商务中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325. 电子商务时代安全的保护伞 326.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27. 电信业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 328. 电脑硬件销售网站研究 329. 鞍通公司的互联网采购 330. 浅谈当代大学生炒股利与弊 331. 试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其未来变动趋势 332. 浅谈08奥运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333. 从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334. 对特思利有限公司箱包跟单的流程设计与分析 335. 信用证欺诈案例分析及思考 336. 浅论印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337. 外资在华并购的垄断倾向与应对策略 338. 欧盟CAP的挑战及其前景 339.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分析 340. 论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善 341. 温州民营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342. 从凯雷收购徐工案看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走向 343.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344. 我国积极参与初级形状塑料国际定价问题研究 345.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探讨 346. 绿色壁垒对台州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 江西藤艺家具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营销策划书 348. 国际贸易对广东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349.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 350. 论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351. 论信用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35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353. 江西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4. 贵州省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5. 马士基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及启示 356.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35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的探析 358. 中国彩电行业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契机分析 359. FDI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60. 论电子签名法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61. 海尔电子商务的成功及启示 362. 试析我国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3. 浅析网络外部性和中国移动的市场竞争 364. 论微软案中的网络经济现象 365. BTOC电子商务模式在房地产中介的应用 366. 浅析华夏网络传媒B2C平台模式 367. 浅析我国在线逆向拍卖采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368. 我国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初探 369.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370. 企业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探析 371. 论搜索引擎商务模式的发展 372. 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分析 373. GIS技术在国美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374. VPN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375. 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探析 37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四方物流探析 377.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378. 基于Web架构的试题库系统设计与实现 379. 论B2B商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38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81. 论加密技术在B2C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382. 在线论文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83. 网络游戏中的财产纠纷问题探析 384. 贵阳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385. 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探析 386. 论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87.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8.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89. 浅谈后配额时代珠江三角洲纺织品贸易发展 390. 探析广东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1.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92.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393. 宁波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394.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与出口信用保险初探 395. 绿色技术标准壁垒与湖南省茶叶出口 396. 贵州烟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397. 论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 398. 湖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问题与对策 399. 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400. 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问题探析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现状与展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经济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08年外贸进出口现状2007年下半年,在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已开始放缓。2008年6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衰退、需求迅速减少的状况。而我国外贸出口的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随着这3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出现了快速下滑。1.进出口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进出口额从08年8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态势(见图1),11月份的进出口额从10月份的同比增长逆转为下降9%,降幅高达到,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自2001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12月继续回落至;出口额在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超过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下滑到;进口额则从10月份的增长逆转到下降,降幅超过33%,12月份进一步下滑到。2.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0 8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从11月份开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态势。11月加工贸易出口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接近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进口则由10月份的增长逆转为下降,降幅超过27%,12月份下跌到。0 8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实现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2 ,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进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比07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尽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但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亿美元,比07年同期净增加亿美元。而一般贸易项下仅实现了亿美元的顺差,比07年同期净减少亿美元。3.外商企业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更为审慎08年1~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较07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进口5795亿美元,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比07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 8%;进口增长37%,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进出口增长,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更为审慎(见图2)。08年在我国新设立的外商企业与07年同期相比,始终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由年初的高速增长迅速回落到11月份的,11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的同比下降了。外资投入的减少表明尽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市场的高成长和需求巨大对国际资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国际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资本的投资选择更为审慎。4.主要产品进出口增幅回落显著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位列我国外贸进口前2位的两类商品,占08年外贸进口总额的(见表1)。(1)能源产品进口增速回落为保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多次下调或取消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扩大能源产品进口。但受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国内经济放缓影响,08年我国能源进口增幅回落明显(见表2)。据海关统计,08年1~11月,我国进口主要能源商品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进口价值1586亿美元,增长74%,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到11月份,全球经济衰退加剧,能源需求预期下滑,我国当月主要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值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和,直接下拉我国11月总体进口增速个百分点。(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第一大产业。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显回落(见图3)。08年1~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比07年同期减缓个百分点。其中,8、9、10月增速为、、,比5、6、7月、、13%的增速大幅下滑。5.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08年1~11月,欧盟、美国与日本为我国的3大对外贸易伙伴(见表3)。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1大贸易伙伴和第1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增长22%,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个和个百分点。其中,对欧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对欧盟贸易顺差达到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美国持续了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比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出口增长,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自美国进口增长,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日本仍然处于第3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前11个月中日双边贸易增长了。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自日本进口增长,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亿美元,比07年同期增加17%。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08年前11个月中印双边贸易总值增长,增速位于前10大贸易伙伴之首。外贸进出口下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我国加工贸易的增长速度在第4季度出现了深幅下调,但仍占据外贸出口的,而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目前仍以加工、组装为主,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部分处于由低端向中端发展阶段,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由于行业和地区发展外向度等方面的差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不同的。总体上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重点行业和地区的冲击较大,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1.对行业的影响0 8年上半年,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国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更使企业雪上加霜,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10月份开始,有色、钢铁等冶金行业最早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那些为应对原材料上涨过快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上半年在国际市场上订购过多矿石等原材料产品的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产成品与原料之间价格倒挂的现象。钢铁行业亏损的局面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关停部分生产线、开工产量只保证已接订单的完成,从而降低企业亏损的生产方式;部分企业开始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开始倒闭。由于传导效应的作用,这些高能耗产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对电力、煤炭等初级产品市场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这些行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迅速转变为供过于求,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产生大幅回落。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弱,首先影响的是奢侈品的需求,而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档,且大部分是日用消费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贸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产品在质量、价格、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目前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纺织服装玩具、电子信息、冶金、船舶、汽车、物流、旅游等与我国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其生产增速大幅回落。那些外向依存图3 2004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比0 7年同期增减(%)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印度3, 2, 1, 2, 1, 1, 1, 1, 1, 1, 表3 08年1~11月我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度比较低的行业,如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行业,目前受到的影响程度还较低,但可能会有一个滞后的效应。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下滑对我国相关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的本土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相关行业巨头纷纷裁员时机引进一批高端管理与技术人才,收购和兼并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成长性高、陷入困境的外国企业,迈出本土企业国际化的步伐。2.对地区的影响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对外向依存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对广东省的影响尤为大。08年1~11月,广东省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10%,增速较07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国际市场需求的快速萎缩、外贸企业订单的骤减直接使得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增速大幅度地下调,导致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农民工从08年11月开始提前返乡。而对于以内需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面对金融危机,已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东部地区,企业与政府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利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机着手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舍不得调整、生产水平较低、产能落后的企业,为下一步经济的腾飞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中央及时调整政府投资计划,采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府调动资金力度、产业政策引导力度、自主创新力度等措施,高密度、强力度地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以启动内需市场。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影响下,人们对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开始下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呈现逐月下滑的趋势(见图4),将进一步加深国内消费需求的下调。在外需市场萎缩、内需市场不能有效启动、投资更为审慎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放缓,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8年第4季度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可以视为在外打工多年,给自己提前放的一个春节长假,但09年春节过后,如果大量农民工不能顺利返城就业,将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问题。09年外贸进出口展望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实体经济下滑的加速,0 9年全球经济的衰退将加深、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加剧,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进一步增大。2009年发达经济体将会陷入经济衰退的境地,参照历史经验,发达国家政府应对危机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经济自保的做法,这将对我国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从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及进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危机时期,政府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为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推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扩大国内有需求的产品进口、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等7项最新政策措施,通过减税、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增加先进技术与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及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引导与鼓励外资投向、便利通关手续及降低通关费用等措施,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2009年,与发达经济体的衰退相对应的是,新兴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外贸基本设施投入,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因发达经济体外需放缓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变化历史(见图5),在经济危机来临阶段、我国进出口增长在经历短暂的快速下滑之后,都会迎来快速反弹的走势。图4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便抄点书哈哈

1. XXX公司(企业)外贸出口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2. XXX公司(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策略分析(已有人选)3. 外贸出口中电子商务给XXX公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4.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尽快胜任外贸工作的几点思考5. XXX公司(企业)出口竞争力状况调查与研究6. XXX公司(企业)有效应对外贸中对华反倾销现象的策略研究7. 进出口业务中XXX公司(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8. XXX公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9. XXX公司(企业)对XXX国家(地区)贸易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10. XXX公司(企业) XXX商品品牌的发展策略11. XXX公司(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12. XXX公司(企业)外贸出口策略创新研究与分析13. XXX公司(企业)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14. XXX公司(企业) XXX出口商品专利权保护问题研究15. XXX公司(企业)外贸进出口优劣势分析 注:XXX公司(企业) 要求是自己实习或工作的外贸单位,也可以是自己当地了解的外贸单位,关键是要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待补充) 16. XXX公司(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战略17. XXX公司(企业)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研究18. XXX公司(企业)应对出口税问题策略分析19. 技术贸易壁垒对XXX公司(企业)外贸发展对策的影响20.XXX公司(企业)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1.XXX公司(企业)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与策略22.XXX公司(企业)出口产品包装新理念及前景分析23.XXX公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售后服务策略与实证研究24.XXX公司(企业)有效应对出口退税制度影响的策略分析

  • 索引序列
  • 我国钢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 钢铁出口研究国外论文
  • 我国高铁出口研究论文
  •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论文文献
  • 企业出口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