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综述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9:00

 1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1.1 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
  我们不难发现,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3种:企业自身累积、银行贷款、证券融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固定资金较少,企业又缺乏自我累积的意识,个别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主要还是以为国有企业的改组进行服务的,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很难达到上市的标准,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进行融资可能性更小。这就导致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的。从贷款方式来看,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贷款都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几乎没有信用贷款,因而要承担更高的信贷成本。
  1.2 贷款结构不够合理
  银行在给企业贷款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是偏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即使在中小企业内部,也主要是偏向于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据统计,我国银行的80%的贷款都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企业共享的GDP是严重不符的。与此同时,垄断我国80%的信贷资金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并将发展战略定位在“大行业,大企业”,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量则是少之又少。即使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待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贷款户数和余额能够占据同居样本总额的62%和83%,而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和个体等贷款户数和贷款余额能够占据38%和17%。贷款明显偏向于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对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开拓明显不够。
  1.3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不足
  由于欠发达地区整体的消费水平较低、又缺乏一定的资金等,这些因素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效益不好,效益不好就会使得产品没有竞争力,造成极高的负债率,因此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而中小企业由于数量众多、情况复杂等现状,也使得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于中小企业,因此很难申请到贷款,造成中小企业所获银行信贷的增量趋势也相对缓解。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直接导致企业缺乏资金,出现资金周转不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差,资产利润率相对下降等,也导致中小企业抵御经济衰退的能力减弱,升级和技术创新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降低。
  2 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都是难以解决的。由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就使得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平等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管理弊病,造成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无法解决。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资金也面临着更加特殊和复杂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①中小企业效益相对低下,进入行业时间晚,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信用度较低,市场风险较大,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达到银行信用评级授信标准。
  ②生产规模小、缺乏符合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抵押物。一方面,中小企业注册资金普遍偏低,生产型企业还可以用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提供担保,但其担保额度又无法充分满足其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流通型企业往往没有可以抵押的担保物。在调查中了解到,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中,无法落实担保的比例为43.8%,不能落实抵押的比例为47.3%,两项合计达到91.1%。
  ③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资料、信息披露不够完整和充分;银行从企业获得的信息不足以支持其信贷扶持的安全性,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放贷有一定顾虑。
  ④中小企业自我积累少,融资渠道狭窄,长期投资资本筹集困难,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目前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绝大多数为流动资金贷款,用于企业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的贷款少之又少,“短贷长用”现象较为突出。此外,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品种单一,除商业承兑汇票外,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信用证业务没有充分开展。
  2.2 商业银行方面的因素
  2.2.1 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影响。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一直在清理金融资产、化解不良贷款上,所以出现普遍上收信贷管理权限,收缩基层营业网点,实行集约化经营,压缩贷款,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情况,而规模小、实力弱的中小企业自然在压缩之列。
  2.2.2 授权授信制度不合理,门槛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从总行到基层执行统一的评级授信标准,拿全国的标准来衡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贷款发放操作上没有区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放在同一标准上来衡量,导致贷款授权授信门槛过高。
  2.2.3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操作流程长、环节多,层层向上级申报,而且每个管理层均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审批环节,且无论贷多贷少,程序一项也不能减少;在贷款方式上基本上采取先对企业评级授信,再对业务集中审查、报批。此外,出于流动性和安全性考虑,商业银行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多,中长期贷款比例偏低。
  2.3 外部环境因素
  2.3.1 政府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力度不够,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扩大和建设缺乏系统的、实质性的举措;对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指导力度不足;缺乏长久的、固定的银企沟通协调机制;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缺乏系统的管理、促进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措施等等。
 2.3.2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有待规范和完善。欠发达地区资信评估业发展现在还是初级阶段,政府对中介事务所的管理、检查和监督的力度稍差。一些中介事务所提供的企业验资报告不够规范,内容不够完善,提供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不够真实,一些重要的财务、管理信息、资料要么模凌两可,要么干脆隐藏不写,容易误导银行放贷。还有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信誉观念淡薄、信誉较差。
  2.3.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数量少、担保基金规模小。近年来,虽然新建了一些信用担保中 介机构,但担保体系还不健全。中介服务机构担保条件严格,担保手续复杂,收费过高,加重了企业负担,反而降低了欠发达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3 改善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3.1 加强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措施作保障。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就要求政府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全心全意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要出台各种保障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包括从税收、财政、金融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体做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一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要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帮助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做到能够缓解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建立和监督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三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能够直接帮助到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真正做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完善和监管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此促进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做到减轻企业承担社会职能的负担和压力。
  3.2 加强欠发达地区金融体系建设
  3.2.1 政府、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等机构针对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特点所制定的相应的货币信贷政策和监督政策。例如,合格调整整个银行贷款利率结构,以此降低融资成本。
  3.2.2 建立欠发达地区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建立中小企业合作型金融机构,主要是利用中小企业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正确引导并规范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组建中小金融机构不良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公平、宽松的条件。
  3.3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信用水平
  3.3.1 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欠发达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亏损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落后。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适应市场需求,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3.3.2 提高企业信用水平。要想取得资金支持,企业必须要以讲究诚信为首要条件,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以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以及积极引导企业打造诚信文化,提高信用水平。对企业来讲,具体表现为: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金融机构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与相关部门交流会计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其次,要及时偿还利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账务管理制度,以此加快资金的回笼与周转,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利用水平。诚实守信是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也是进入融资市场的必要条件,更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要想遵守市场规则,就要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资信用度,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3.3.3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发达地区相比较,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深层次原因是因为缺乏相关人才,融资观念落后,缺少有效融资知识和操作技巧。而中小企业要想大力引进金融管理高级人才,创新运用国家相关政策,在充分利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要努力拓展融资视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新型融资方式,以此创造出多种融资手段,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人行西宁中支课题组.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06(1):8-11.
  [2]温湛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出路[J].南方金融,2003(8):52-53.
  [3]丁芳龙.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J].甘肃金融,2005(12):65-66.
  [4]梁碧.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N].经济与管理导报,2008(3):41-42.
  [5]孟中.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难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5(6):59-60.
  [6]金俊凌.欠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及对策[J].理论视点,2007(6):20-21.
  作者简介:梁静(1972-),女,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助理会计师。

上一篇:有关税务会计理论问题的再思考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新风险及对策的机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