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乒乓球的论文范文

关于乒乓球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关于乒乓球的论文范文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乒乓球对大学生身体体质的影响的促进论文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乒乓球对大学生身体体质的影响的促进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针对学生体质现状, 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对乒乓球运动对高职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项目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较快地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形态, 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具有较强的效果。

关键词 :乒乓球; 高职学生; 体质;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hysical status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able tennis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literatures and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ble tennis shows more influence on the body shape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ould improve and promote students body shap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largely promot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Keyword :table tenni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1、前言

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整体下降的背景下, 高职学生体质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如何寻求有效的运动干预手段, 促进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 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突破口。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验证乒乓球运动对高职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为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和学生体质的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教学实验对象通过教学实验法探讨对乒乓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需要, 本研究选取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30名男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前合实验后依据《国家学生体质标准 (2014年修订) 》测试标准, 对实验对象部分指标进行测量, 实验地点: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乒乓球教学场地。实验时间, 2017年4月到2017年7月。

3、结果与分析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身体形态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形态的变化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实验前后身形形态的分析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表1统计结果显示, 通过15周的教学实验后, 实验对象的身高、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胸围指标大于实验前, 说明有乒乓球选项课对于促进男大学生胸围有明显的作用;实验后尔维克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好于实验前, 说明经过15周的.实验后, 实验对象的体格、体质状况明显优于实验前, 说明有规律的乒乓球运动, 对于改善学生身体形态, 促进体质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是学生体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因为测试条件的影响, 本次选取50米、1000米、立定跳远三项指标进行比较, 表2统计结果显示, 实验后实验对象50米成绩 (P<) , 实验前后成绩出现了统计学差异, 实验后成绩明显优于实验前, 说明乒乓球运动在改善提高研究对象下肢速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半蹲状态, 随时移动, 因此学生的下肢力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1000米测试指标实验前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立定跳远是反应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后立定跳远指标明显好于实验前 (P<) , 前后成绩之间出现了统计学差异, 这种差异和50米指标变化基本一致, 说明乒乓球运动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下肢爆发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仅仅从本次实验结果来分析, 乒乓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下肢爆发力。

乒乓球选项课学生部分身体机能指标实验前后比较分析

身体机能对于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身体素质反过来也能作用于身体机能, 因此对于身体机能的分析更能随深入掌握乒乓球运动对于学生体质的影响, 表3统计结果显示, 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机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肺活量体质指数实验后明显好于实验前 (P<) , 说明乒乓球运动手段对肺活量体质指数的锻炼效应较好。可能是因为乒乓球运动运动练习时在运动强度、运动量上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学生身体刺激作用较为持续。同时可能由于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较高, 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练习时相对效果比较好, 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机能效应。实验后实验对象台阶测试成绩出现差异, 实验后评定效果优于实验前, 说明采用的乒乓球运动运动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实验对象的心血管机能, 这个结果和1000米成绩测定结果不相一致, 须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可能是因为1000米跑在运动形式上较为台阶试验更为辛苦, 学生在1000米投入精力不足导致不相符。从本次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 乒乓球运动对于学生的肺活量和心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结论

作为一项趣味性强, 社会普及度高的运动, 乒乓球运动项目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影响, 可以较快的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形态, 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具有较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莉.运动处方干预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实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43 (03) :178-182.

[2]方志, 胡乙元.乒乓球训练对男童体质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22 (12) :106-107.

[3]王文琦, 刘雅玲.乒乓球运动干预改善青少年体质的效果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5 (01) :87-91.

[4]郭文, 曹蕾, 陈志鹏.不同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6 (03) :91-96.

乒乓球打球技巧

攻球从大的动作结构来讲,可分为正手和反手攻球两大类。攻球是快速进攻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杀伤力强,是解决战斗的关键技术。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 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2. 反手攻球: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持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脚。顺来球线路向后引拍。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挥拍,前臂发力为主,手腕外转,拍面前倾,重心移至右脚,左右胸前击球上升时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点难点是挥拍发力和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二)教学方法

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动作,体会挥臂、腰部扭转和重心转换等动作要领。练习者站位近台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线附近自抛自攻对方右(左)边斜线。体会前臂内收发力和手腕内(外)旋及击球点。 两人对练,一人自抛自攻,另一人用挡球回击,互换练习。两人对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挡回击,互换练习。两人对练,一人一点攻两点,另一个两点推挡一点,互换练习。两人正(反)手对攻斜线。 两人对攻中路直线。

(三)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纠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抬肘抬臂。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纠正方法: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纠正方法: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反手攻球时拍面前倾过早。 纠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练习使拍面稍后仰。拍面前倾不够 纠正方法: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可以这样写,给你一个大纲,供你参考。 浅论如何从专业角度欣赏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快,不确定性的因素广泛存在。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主要表现在双方如何通过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节奏来抑制对方的长处,为自己的进攻寻找机会,创造条件。 从乒乓球专业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比赛,进而丰富和提高个人的乒乓球技术水平。1、技术的使用及其合理性,包括手法运用、步法运用以及手法和步法的协调性。比如手法有:发球的形式(正、反手,高、低抛,下蹲), 旋转性质的变化( 上、下旋, 左、右侧旋,混合旋转), 线路落点的变化( 左、右、长、短);步法有并步、单步、交叉步等的使用。 2、所制定的各种战术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包括: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搓攻组合、台内短球与底线长球的处理方法、手段以及攻守转化的时机等 3、临场应变能力及非常规技术动作的使用 4、比赛风貌或精神 5、新器材(底板、套胶等)的使用 6、裁判的尺度与规则的理解把握

乒乓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他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做/不受时间的限制他可以调节好身体我喜欢

关于乒乓球研究的论文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3.4发球训练的手段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就这些了,要凑字数的话,就多加些~~~~~~~~

题目暂略。。。见谅目 录1前言 1 选题依据 1 文献综述 2 对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经验的总结 2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总结 3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 研究对象 5 研究方法 5 文献资料法 5 专家访谈法 5 个案研究法 5 逻辑分析法 6 3结果与分析 6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三大赛的回顾 6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回顾 6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奥运会的回顾 10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杯的回顾 11 总结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中的经验教训 12 组建乒乓“集团军”,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12 认真研究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在技术上学习、求精、创新、再学习、再求精、再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法宝 13 在大赛前和大赛中,认真研究战略战术,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确保胜利 15 注重乒乓球运动员打法多样性的培养,注意团体赛参赛队员打法配备的多样性,是中国乒乓球队克敌制胜正文1前言选题依据从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中国乒乓球队始终站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最高峰,独领风骚四十多年,成了中国体育界一大奇观,在世界体坛也属罕见。乒乓球虽小,但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份量很重,被誉为国球。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事中夺得个冠军,在世界锦标赛中三次夺得“大满贯”,在奥运会中两次夺得“大满贯”;培养了八十多位世界冠军,创造了几十个经典战例,技术创新的总量占世界乒坛创新总量的。从1926年至2004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举行了47届,中国队从1953年起,共参加了24届。24届中共有冠军168个,中国队获个,占总数的,居第一。从1980年至2003年,乒乓球世界杯共举行男子单打23届,女子单打6届,男女团体4届,男女双打2届,共有37个世界冠军,中国队获得25个,占冠军总数的,又居第一。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至2000年,共4届,共有16个冠军,中国队取得13枚金牌,占冠军总数的,再居第一。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中虽然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也不乏失败的战例,如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男队在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比赛中,均与冠军失之交臂,仅和女队合作获得了混合双打一项冠军;又如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队在男子团体比赛中更是跌进参加世乒赛以来的历史最低谷,仅获得第7名,中国女队则失去了连续蝉联8届的考比伦杯。在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比赛中,也无中国运动员进入决赛,最后仅获得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项冠军。 以下暂略,给分后,补充完整[参考资料][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星光灿烂4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徐寅生.中国乒乓精神: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M].北京:线装书局.2002.[4]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5]里苏,王崇理等.国球长盛探邃.[J].乒乓世界.1997,3:4~18[6]王鼎华.乒乓球启示录.[J].乒乓世界.1985,2:2~6[7]李富荣,庄家富,梁友能.展望和希望.[J].乒乓世界.1981,3:2~4[8]李富荣.挑战与对策.[J].乒乓世界.1987,2:2~5[9]中国乒乓球男队.吸取教训,重振雄风—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0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8~11[10]中国乒乓球女队.认真备战,志在必胜—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0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2~8[11]中国乒乓球男队.狠找差距,奋起直追—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1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1,3:2~7[12]中国乒乓球女队.团结奋进,再立新功—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1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1,3:8~11[13]中国乒乓球男队.跃上新台阶—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2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3,3:12~14[14]中国乒乓球女队.居安思危,再图宏愿—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2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3,3:8~11[15]中国乒乓球男队.新的突破—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3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5,3:14~23[16]中国乒乓球女队.精心备战,再创辉煌—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3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10~13[17]陶冶等.11分制比赛的技战术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2002,2:83~85[18]徐寅生.中国乒乓运动四十年.[J].乒乓世界.1989,4:2~6[19]李富荣.中国乒坛三思.[J].乒乓世界.1987,3:2~3[20]杨李丽,韩雪梅.使用大球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88~89,92[21]王鼎华.国球长盛考.[J].乒乓世界.1995,3:4~8[22]袁大任.痛苦与欢乐凝聚的思考—第41届世乒赛回瞬.[J].乒乓世界.1991,2:4~9[23]王鼎华.国球断想录.[J].乒乓世界.1986,4:5~6[24]刘丰德.乒乓球改用大球后可能引起的变化.[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1,2:75~76[25]郭亦农等.乒乓球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69~70[26]王鼎华等.乒乓球长盛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5:6~11[27]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适应发球新规则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96~397,403[28]初雪.球小理大.[J].体育工作情况.2000,21:2~8[29]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0,3:425~427[30]陆元盛.削球打法纵横谈.[J].乒乓世界.2000,3:29~30[31]王鼎华.再说中国乒乓文化.[J].乒乓世界.1996,3:1[32]中国乒协调研组.重攀高峰再创辉煌:第43届世乒赛技术调研报告.[J].乒乓世界.1995,4:30[33]李富荣.九十年代的乒乓球训练学之研究.[J].乒乓世界.1994,4:8[34]杨李丽.从40届到43届世乒赛看我国男子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向...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 你可以选一部分你需要的

关于乒乓球论文范文资料

乒乓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他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做/不受时间的限制他可以调节好身体我喜欢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摘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还要具有上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江苏科技大学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意志品质训练、自信心训练、模拟训练、自我控制训练、自我暗示训练和竞争意识训练。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现代乒乓球比赛,尤其是高水平的紧张而激烈的大型比赛,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实行11分制以后,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加大,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极限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应用心理训练的相关手段,搞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变化的因素1·1训练生活一般来说,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均不及专业队运动员,但是由于前者文化课任务重、营养结构不尽合理、医务监督不够等原因,高校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也易感到训练内容和生活内容单调、枯燥而心情忧郁。特别是每年的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前,正值暑假,其他普通大学生大都回家度假,而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进行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每天他们都在高温下的训练场所和休息场所度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1·2文化学习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队中除部分普通高中特长生外,其余运动员在高校的文化学习均较为吃力,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运动员的路子是从小到大的宝塔型训练模式,这种模式虽也安排了一定的文化课学习时间,但重视程度不够,运动员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不太理想,且遇上频繁的比赛任务总得让路,从而造成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许多高校目前在运动员学籍管理上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比如组建运动员班、考试分数打折、比赛成绩冲抵选修课学分、可延期毕业等,但仍有不少人由于文化基础太差,难以完成高校学习要求,担心不能毕业,拿不到学位,造成心理负担过重。1·3就业出路竞技体育越往上淘汰率越高,运动员退役后没有别的专长,就业门路就会很窄,待遇也会相对较差,去高校学习实际上是一次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好机会,然而不少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四年中他们只蜻蜓点水般学了点专业知识皮毛,等到大四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之现在普通大学生整体就业状况都不甚理想,他们心理压力徒增,就业出路成为他们心中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大四学期的训练和比赛。1·4训练经费长期以来,高水平乒乓队的训练、竞赛、服装等一切费用

可以这样写,给你一个大纲,供你参考。 浅论如何从专业角度欣赏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快,不确定性的因素广泛存在。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主要表现在双方如何通过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节奏来抑制对方的长处,为自己的进攻寻找机会,创造条件。 从乒乓球专业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比赛,进而丰富和提高个人的乒乓球技术水平。1、技术的使用及其合理性,包括手法运用、步法运用以及手法和步法的协调性。比如手法有:发球的形式(正、反手,高、低抛,下蹲), 旋转性质的变化( 上、下旋, 左、右侧旋,混合旋转), 线路落点的变化( 左、右、长、短);步法有并步、单步、交叉步等的使用。 2、所制定的各种战术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包括: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搓攻组合、台内短球与底线长球的处理方法、手段以及攻守转化的时机等 3、临场应变能力及非常规技术动作的使用 4、比赛风貌或精神 5、新器材(底板、套胶等)的使用 6、裁判的尺度与规则的理解把握

关于乒乓球的小论文题目

这些题目你自己去参考下。关于这类的选题也不多。运动员的性格与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三十八毫米到四十加乒乓球的变化给乒乓运动带来的影响乒乓球运动员伤病分析与预防论乒乓球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开发乒乓球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与坏处对乒乓球竖拍与横拍的区别分析与研究如何使用正手搓球技术进行接发球

乒乓球的馬琳 寫他

这就是个击球的动力问题啊,可以叫浅谈乒乓球击球的动力结构。首先论证击球原理,画出来球弧线和身体的回击的动力三角形,明确击球最佳点在身体支撑平面投影中垂线上,因此正确动作是身前击球,为保证身前击球的动力结构,则要求迎击弧线最高点,身体以重心为轴做引拍挥拍的圆周运动,引拍平面不得后于身体支撑平面,持拍侧肩膀不得高于非持拍一侧,肘部不得高于腕部,这样才能一切顺畅完场,这就能说得很明白了。然后结合自己的训练谈一下应该采用的训练方法、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再套上你的论文框架格式就行了。

1.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2.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3.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4.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战术特征分析5.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6.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7.计算机视频技术在乒乓球比赛分析中的应用8.论乒乓球健身与终身锻炼的价值取向9.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10.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11.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教学特点与方法12.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13.现行乒乓球赛制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14.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15.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乒乓球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有关乒乓球的杂志

《乒乓世界》每月3日出版,16开160页,全国发行。

杂志是《乒乓世界》,我曾经连续订了五年,现在不订了是因为工作太忙,而非质量下降,不过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去报亭购买的。网站是小鱼儿乒乓网

这是2个乒乓的论坛,里面能学到蛮多的东西的这是土豆里的乒乓视频杂志么就是《乒乓世界》了,到处都有卖的,介绍一些最新的乒乓情况

刊名: 当代体育英文名:Modern Sports主办: 当代体育杂志社周期: 半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6169CN: 23-1015/G8邮发代号: 14-328

  • 索引序列
  • 关于乒乓球的论文范文
  • 关于乒乓球研究的论文
  • 关于乒乓球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乒乓球的小论文题目
  • 有关乒乓球的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