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期刊简介:本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法医学学术刊物,主要以论著、新方法、新技术、案例报道、综述、讲座等形式向读者介绍现代司法鉴定方面的最新成果。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31-1472/R
国际标准刊号:1004-5619
如需发表期刊论文,可到网站进行投稿。
有人说全国最好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具体不是很清楚 。法医没有固定的排名,有些人说临床的排名就是法医的排名,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我也是学这个的,我是河北医大的,听说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挺不错的(有人说已经进了全国前五,但是也不知道在哪里去核实)。这是我们学校法医系的情况,仅供参考:省级重点学科-法医学 --------------------------------------------------------------------------------录入:admin 2007-12-12 人气:326 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成立于2002年9月,从2003年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迄今招收5届,目前在校生150名。2004年10月成立法医学系,下设法医物证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及法医毒理与毒物分析等4个教研室。2001年被批准为河北省卫生厅重点发展学科;2005年12月批准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学科;2006年5月《法医学》设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9月列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1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及助教3人,教辅人员3人。8名教师拥有法医学鉴定系列职称,其中主任法医师1人,副主任法医师3人,主检法医师4人、法医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年龄45-55岁2人,36-44岁3人,35岁以下9人,年龄构成比为1::,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者占。留学归国人员3名,其中留德博士后1名,留日博士1名,留日访问学者1名。 1教学情况 该学科教学任务繁重,承担法医学专业10门必修课(法医学概论、法医法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临床法医学、法医精神病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医人类学)和3门选修课(高级病理生理学、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和本硕连读生的法医学教学任务。 该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为华北及周边地区(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早获得法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在读博士后1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30名;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41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科研 法医学科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DNA结构多态性研究、创伤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制与防治研究、死亡时间的推断研究、吗啡依赖的机制与防治研究、自身免疫疾病与肺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神经肽与免疫调节研究。迄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共承担科研课题38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和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各1项、其他省级课题22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0篇,EI收录6篇,核心期刊论文91篇,出版专著8部。 该学科学术带头人丛斌教授是法医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燕赵学者,兼任中国法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法医学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法医学会理事长,中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常委、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七次国际法庭科学大会中国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身伤害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生理学会及危重病医学会常务委员BR> 1条件建设 本专业用房面积1600多平方米,已设立法医病理学实验室、尸体解剖室、法医临床学检查室、法医物证实验室、法医毒理及毒物分析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图书资料室,供法医鉴定及教学科研使用。设有万级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及动物室,供科研使用。目前已在11省市建立了法医学教学基地。拥有310毛细管电泳仪、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多功能诱发电位仪、Olympus倒置荧光显微镜、leica冰冻切片机、Sigma低温离心机、意大利进口制冰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活动冷库、超低温冰箱等先进仪器设备,还拥有多媒体演示设备、专业摄影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等教学辅助设备,并配备扫描仪及多台计算机,用于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和法医学基础理论及较熟练掌握法医学实践技能,在医学和法学院校,公检法司机关,卫生行政部门与医学会,司法鉴定机构,医院及保险公司等单位从事法医学专业工作的法医学本科专业人才。 2、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到2010年本专业全部青年教师均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力争达到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90%,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3、增加教学投入,完善教学条件,争取再增加100万元的设备投入。 4、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强创新意识,争取达到连年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力争在3-5年内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并建立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5、加强法医学鉴定工作,争取到2010年将河北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建设成为河北省的法医学鉴定中心,使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成为高等院校服务于社区的典范。
学科有社会地位吗?这个问题有问题。
专业的医学网络数据库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文摘(IPA)、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毒理学数据库(TOXLINE)。
常用的检索网络有: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药学文献、以及你所在大学的图书馆、google、soopat、uspto、道客巴巴、豆丁网、小木虫、读秀账号网、免费资源网、科学引文索引、Elsevier science、CDER、FDA、SFDA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用的网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
以Pubmed搜索为例:
1、打开电脑上的浏览器,然后再浏览器地址界面里输入百度主页的地址(当然,如果大家能够将Pubmed数据库的网址默写出来也可以直接将地址输入到浏览器地址框里),因为这里不允许贴地址,所以就不放地址出来,大家按照后面流程获取。
2、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Pubmed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进行搜索,这里就可以看见搜索结果的前几个网站就是Pubmed网站的地址。
3、选择一个网站进入,然后进入到Pubmed网站主页,点击搜索框下面的Advance按钮进入到高级搜索界面。
4、进入高级搜索界面之后,点击搜索界面的All filed选择搜索范围,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范围进行搜索。
5这里选择title和Date两个范围进行搜索,在title后面的输入框里输入想要搜索的文献的关键词,第二行选择文献发表的时间,如果需要更多的范围限制的话,可以点击第二行后面的+号按钮添加搜索范围限制。
6、在搜索框里填写关键词的同时,上面的搜索框里会将整个搜索表达式展示出来,这里显示的是:(IT[Title]) AND ("2014"[Date - Publication] : "3000"[Date - Publication])
7、完成上述步骤之后,然后点击下面的Search按钮展示出搜索结果,跳转到搜索结果界面,在搜索框里展示了刚刚出现的检索表达式,下面就是搜索出来的文献。
《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这是网购地址: 也有免费的电子版
柳叶刀杂志订购在国内可以通过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订,但是这类专业杂志的价格超级贵。一年好几万。如果你不是搞医学研究,科研之类的,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订。可以买往年的过刊,过刊比起订阅刊便宜的多。过刊也是正版刊,只不过是19、20年的积压刊,日常学习、研究也能用。一本才几十块钱,也算得上是比较划算了。
只可供供研究人员使用观看。1、柳叶刀杂志在中国国内是由中图负责引进的,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主要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行,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2、是在国家图书馆资源库中供读者卡用户在线全文浏览,只可供研究人员使用观看。
在ScienceDirect(Elsevier)数据库可以看到《柳叶刀》(The Lancet)电子版,
如果没有ScienceDirect(Elsevier)数据库权限,可以用文献党下载器()
在文献党下载器资源库双击“ScienceDirect”即可进入该数据库,输入The Lancet检索,检索到文献就可查阅下载了:
医药学论文基本的格式及写作方法:1、标题(title)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2、作者署名(author)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若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3、摘要(abstract)一般格式(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它格式(目的,设计,地点,对象,处理,检测,结果,结论)摘要格式要求规范化,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文字性资料,不分段落标题不举例证,另需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4、关键词(key words)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目前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中选择,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并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5、引言(introduction)通过引言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重点突出,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6、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实验对象的分组标准与方法(动物、微生物或细胞、临床病例)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的信息说明(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实验方法与条件(临床病例、手术与标本、实验室)7、结果(results)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结果要真实性,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尽量使用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8、讨论(discussion)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来源:学术堂)
你好:先不要求论文了,我这里教你怎么写吧,过程如下:1、读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要输出自己脑子里就必须有东西,所以就要大量阅读英文文献,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废话吗,要是有那么大的阅读量谁还来问这个问题?哈哈~那我就说说怎么看和看什么。看什么:根据你自己的论文内容去针对性的看相似的研究论文。怎么看:你要去看这些论文的逻辑结构,需要哪些实验,试验结果怎么呈现,行文逻辑,还有句式和专业词汇表达,这是在写作中最重要的,你要去看他们的句式,在没有大量练习和积累的情况下,英文写作最快准确率最高的技巧就是套用句式,所以你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时刻留意哪些句式你能用得上然后标记上。2、大纲在写英文之前要列好大纲,这个可以用中文,introduction要写几部分要介绍哪些内容,results要呈现哪些实验数据顺序是怎样的,discussion的逻辑是怎样的,最终要说明的结论是什么。这些东西一定一定要清晰明了,这是你论文的核心,英文写作只不过是一种呈现的方式。3、写根据你的大纲就开始去找已经发表的论文吧~思考一下,论文的写作和一般文章有什么区别?试着回想一下,我们在第一次开始做科研之前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是来源于前人通过实践验证的总结好的经验,我们通过这些被验证过的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应用在生活中,这些都是已经被验证过的知识,一般来说我们在书本上可以直接信任它们,而书本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非常友好地举例子、打比方、由浅入深来讲解内容。而论文是为了表述新发现,默认读者有相关背景而直接客观陈述理论和发现。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做科研,开始写一篇论文的目的是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知识,而最终表述出来的内容可能就只是客观地详细记录已经经得起推敲的逻辑判断,同时我们用到的内容默认读者都是了解的,如果不了解读者应该也是可以找到该领域的其它文献或书籍去学习的。文章中可以不用友好地去解释本文所需的前置知识(不会循序渐进地讲解所有的内容),文章也不能主观偏题(没有不恰当的打比方、没有通俗的语言,而是力求客观描述和精确说明自己的逻辑和实验)。因此论文的行文风格和以前我们看的书以及网上写的技术分享都是完全不同的。望采纳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文章 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 方法 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 保险 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 渠道 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突出的问题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 营销策划 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 经验 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 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 儿童 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 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猜你喜欢: 1. 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2. 药学论文范文 3.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4.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1、为什么要当医生。
2、行医过程中最难忘得一件事。
3、医学成就。
4、专业的保健知识。
可能很多医生对此并不清楚,其实就像医生分内科外科一样,记者也分成各种口线,有时候不同领域的记者思维是完全不同的。通常都市报类的媒体设置与医疗机构打交道的是两拨人:跑口记者和社会新闻记者。
经常看到采访医患纠纷的,一般来说是社会新闻记者,很多时候还是社会新闻记者里最底层的机动记者,甚至是实习生。而跑口记者一般是采访卫生局,兼顾采访医院领导、先进典型之类的工作,两拨人的生存状态迥异。
先说社会新闻记者,这部分人很少有成为某类问题专家的可能,因为媒体的考核机制是通过工作量,而社会新闻接触面杂乱,不可能允许就某一个问题集中精力报道,相反普遍撒网是常态。
1、首先要根据选题做好相应的访谈设计,实地访谈的形式与访谈的问题等。2、其次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因为大多数访谈型论文需要运用质性研究,采用相应的工具将访谈的事件中的关键字段提取出来,然后再做相应的分析。3、最后要注意访谈的数据是否与主题相关、是否能够发现相应具体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果不行可能需要再重新访谈,直到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发展全科医学 教育 ,是健全我国的医学制度的迫切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科医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 一、我国当前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在全科医师的培养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培养人数的严重不足。根据国际医学研究统计,在目前高达6亿的城镇人口中,全科医师的数量应该不低于18万。但是,目前我国的注册全科医师的数量还差很远。在整个医师的比例中,还不到10%。这一点与美国的40%,德国的50%相比差距是非常悬殊的。除了在全科医师培养数量方面的严重不足之外,我们在医师的培养规格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的医师培养大多通过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学专科学校,由于在培养的师资等方面存在着水平的差异,因此,医师的培养规格和标准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沿海地区的医师从业技能与内地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师在职业技能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这种反映在培养规格方面的层次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科医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低的提升。因此,如何从现有的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探究一条符合我国医学发展特色的培养之路,已经成为当前要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做了很大的尝试和突破,有很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二、国外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特点 在欧美国家,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发源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在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后,目前欧美国家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主要特点是重视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的考核,在接受的系统的医学专业的教育之后,全科医学生可以进行申请。再获得专业审核部门的批准之后,全科医学生要参加家庭医师的资格考试,经过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证书。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科医学生还要进行各种学分的认证,再修满了150学分之后才可以进行上岗临床操作。这一制度,目前在德国、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地都进行了很好的实施。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制度,在全科医师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突出和强调。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培养模式中将学校教育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很好的对接。这一对接将全科医师的职业性和实践能力放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采取了相对比较严密的医师培养标准和定期审核制度,这就从源头上为医师资质的认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在保障机制。从这一培养模式实施以来,欧美等西方国家无论是从全科医师的培养数量上,还是从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这一模式为医学教育培养范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世界上 其它 国家全科医师俄培养开辟的新的培养思路。 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发展为我们当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思路。从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的现状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借鉴。首先,完善学科设置。在目前的我国医学高校全科医学的设置中,全科医学系的设置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学科设置中,应该从学院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系的设置比例的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师的配备水平,要从数量上和规格上将全科医师的培养纳入一个规范化的发展路径上来。其次,要加强全科医师的培训与考核。与其它项目的医师不同,全科医师所肩负的执业考验是比较多的。这是职业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从资质审核上,建立严格的标准为全科医师的培养提供统一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通过临床操作时间来对全科医师的操作水平进行审验。因为,作为一个临床性要求比较高的医师,将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纳入一个常规的考核要求是当前,也是未来医师职业化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重视医师的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指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临床执业医师进行全科医学转型培训,是我国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方式,它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为确保转型医生符合全科医生的质量要求,如何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二:《浅谈全科医学 教学 方法 》 我院于2008年正式开始招收全科医学(3年制)学生, 笔者在1届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全科医学教学的特点是篇幅大,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抽象,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并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我院临床系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笔者谈谈在该学科教学中较有效的方法。 一、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1.精通全科医学的教材及大纲。在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我们反复阅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了解哪些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哪些只是一般性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内容取舍打下基础。这是基础工作,同时又是最核心的准备工作,保证了全科医学的课堂教学不会脱离教材和大纲这条主线。精通这些内容让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具备的知识基础,能做到表达流畅,游刃有余,这是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的关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日常临床和科研工作积累,掌握了全科医学的国内外新进展,掌握了在教材之外的更大的信息。对学生而言,这些新鲜的信息,仅仅是说出很少一些,就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听讲的效果。这就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2.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考点。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对教学内容合理的取舍很重要。有了前面精通全科医学的教材、大纲内容和专业进展为基础,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下面就要大刀阔斧,剪枝去叶,保留精华,有舍才可能有取。大纲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即使教材中有的内容,上课时可以一句带过或仅给出标题。把时间留给重点、难点和可能的考点上,比如高血压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等。在临床表现中突出重要的典型现状,其他症状简单带过。 二、合理运用教学课件 1.用提纲式的课件辅助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取舍以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制作提纲式课件。首先要明确一点,课件是为我们的讲授服务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课件所起的应是辅助作用,我们不应依赖于课件,甚至是根据课件的文字照本宣科,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改革后的课件是提纲式的,以标题和图片为主,简明的文字,重点、难点突出显示。比如肝硬化患者的图片放进课件,可以略去临床表现的大段文字。教师精通教材,将文字放在心中,围绕标题和图片自由讲解,才能使得课件简洁明了。 2.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以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在全科医学的理论教学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许多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实 体操 作的内容,可选用适合的多媒体课件来配合讲解[1]。从而使许多晦涩、抽象的知识不再困扰老师和学生,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了大量的彩图标本和动画演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使教学状况得以大大改善,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 三、合理应用教学模具 1.引入医学教学模具。 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方法是使医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老师或高年资医生的操作来进行的,而全科医学生只能学习到接触过的基础病例,通过书本 教育去想象不能见到的病例。而应用好医学模具进行教学则凸显出其强大的优势和重要性,特别是在急救训练、有创性临床操作训练上,应用模具进行教学日益显示出其成本低、重复性高、教学效率高以及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等优势。诚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真实的病人,但是在早期医学教育中使用模具教学方式是非常安全、可靠和 科学的方式! 2.发挥模具教学优势。教学模具的使用在临床 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教具的情况很多。如功能训练模型,譬如手臂静脉穿刺模型,上臂按照原比例制作,外观上无论是肤色还是皮肤质感、弹性、软硬程度都和正常人体上臂肌肤接近,“血管”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用针穿刺时,可以感知“皮肤”的阻力,甚至还有针入“血管”时的落空感,若穿刺成功,可以抽取出“血液”;在更高级的由电脑控制的教学模具上,可以模拟出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或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血压计、除颤器等医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在模具人上,并可显示出测量数据。学生利用教学模具亲自实践,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合理采用教学方式 1.适当引入典型病例讲解。这种引入病例教学广泛应用于医学 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从特殊病例中推出一般原则,并且在日后应用于新的病例。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学生一节课开始时就走神,后面的课再精彩他也跟不上节奏。怎么从开头就要想办法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呢?我们改变以往临床课开头千篇一律从病因讲起的传统方法,采取以问题开始或者以叙述病例开始[2、3],比如: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如何 治疗呢?不一定让学生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听课,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以主动探求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 2.适当的提问和师生交流。在每次课中,针对本次课所安排内容的重难点,设下相关问题,这样为后面的展开话题明确方向而不至于失控。例如在全科医学导论这一章里,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全科医学?慢性病对医疗服务要求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什么是全科医疗?怎样理解全科医疗中的“全”字?怎样理解全科医疗的人格化照顾?从哪些角度理解全科医疗的综合性服务?怎样理解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通过哪些途径使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得到保证等等。每次课提出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特点有所把握,应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为度,且应少而精,避免繁杂及给学生无形施加过大的压力。这种师生的互动要注意限制时间,达到效果就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回到教材的内容中去。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全科医学教学大纲,合理取舍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课件、教学模具、病例启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授课质量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实现了全科医学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杨亮.论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 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94—95. [2] 吴竞,张淑红,吴子信,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眼耳鼻喉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7):852—853. [3] 刘曦,李毓敏.案例综合教学法与眼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2):142—143. 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三:《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 总结 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 措施 ,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 教育模式 问题 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 毕业 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猜你喜欢: 1. 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2.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 3.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4. 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5. 临床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范文
一、家庭医生项目
1、如何看待家庭医生。(开放式问题)
2、如何看待专科医生处理全科常见病,是否存在较大挑战。
3、医生每天都有哪些空闲时间可以接受患者的问诊。每周几天,每次多久。
4、医生是否可以为签约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或写问诊病历。
5、每位医生可对接多少家庭,或者多少位患者。
6、针对每个家庭,收费多少合理。100-200/月?如果是单个患者呢?
7、网上问诊更倾向于按次收费还是按月收费;如按次收费,每次多少合理。
8、患者每次问诊时间是否应该限制,每月是否应有次数限制或总时间限制。
9、可以接受每月1次到诊所或药店面对面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吗?上门呢?
10、每个月可否对没有咨询任何问题的用户,主动打电话或发消息关怀一次?
二、科普讲座/培训
1、是否经常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网络、教室,还是两者相结合。科普讲座如何收费,网络/进社区分别多少。每次,还是每小时。500,1000?或更多?
2、是否有科普讲座的PPT。主题都有哪些方面,现有资料,可以讲多少期。
3、如果给其他医师进行专业培训费用也一样吗?
4、对讲座听众人数是否有要求。
5、是否习惯使用微信或其他直播软件进行讲座,喜欢使用哪些软件。
三、医生个人品牌树立和推广
1、是否有习惯撰写、发表医学科普文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发布。
2、是否有出版物。是否愿意推广出版物。
3、是否有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更新频率,是否需要他人打理。
4、对树立推广个人品牌(拍摄视频、个人专访、录制讲座等)是否有兴趣。
5、是否有意向将来脱离体制创办自己的诊所。
医学科普期刊有《健康之路杂志》、《祝您健康杂志》、《健康博览杂志》、《婚育与健康杂志》、《大众医学》、《家庭健康》、《家庭用药》、《医食参考》等等。 《大众医学》是中国办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1948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分别在台湾、新加坡发行台湾版、新加坡版,并与中国盲文书社共同发行盲文版。
对医药卫生行业而言,核心期刊分为两种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也叫做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的评定属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而统计源核心的评定属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核心每4年评选1次,统计源核心每1年评选1次。只要是入选了以上两个机构目录的期刊就属于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核心期刊。否则就不是。需要发表的话可以去原上草论文咨询下。
编号 邮发代号 报 刊 名 称 报 社 地 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2261 3-1 解放日报 上海市汉口路300号 200001 (021)635211112262 3-3 文汇报 上海市虎丘路50号 200002 3211410-3501 2263 3-5 新民晚报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200040 2264 3-6 青年报 上海东湖路17号 200031 2265 3-13 汉语拼音小报 上海市永福路123号 200031 2266 3-15 报刊文摘 上海市汉口路274号 200001 3521111 2267 3-16 劳动报 上海市常德路888号 200040 2268 3-17 上海文化艺术报 上海市常熟路100弄10号 200040 2269 3-18 读者导报 上海市绍兴路5号 200020 2270 3-20 少年日报 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021)625255552271 3-21 上海工业经济报 上海市川公路109号 200080 2272 3-22 文学报 上海市湖南路105号 200031 2273 3-23 上海大众卫生报 上海市陕西南路122号 200040 2274 3-24 东方城乡报 上海市浦东德州路270号 200126 2275 3-26 上海环境报 上海长安路1001号/1号22层 200070 2276 3-27 上海译报 上海冠生园路393号 201233 2277 3-29 上海科技报 上海南昌路59号 200020 2278 3-30 上海法制报 上海凤阳路660号 200041 2279 3-31 组织人事报 上海市高安路19号 200031 2280 3-34 小青蛙报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2281 3-36 学生计算机世界 上海常熟路157号 200031 2282 3-39 联合时报 上海北京西路840号 200041 2283 3-40 文汇读书周报 上海虎丘路50号 200002 2284 3-41 华东物价报 上海四平路710号 200092 **** 3-** 上海证券报 上海市杨高南路1100号 200127 ,传真:(021)588184652285 3-42 新闻报 上海武进路409号 200085 2286 3-43 上海供销信息报 上海市安远路84号1号楼9楼 200060 2287 3-44 市容建设报 上海市平京路700号 200082 2288 3-46 中国仪器仪表报 上海市武夷路450-17-101 200050 2289 3-49 童话报 上海市浙江北路61 200085 2290 3-50 城市导报 上海市九江路137号 200002 2291 3-51 上海学生英文报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295号 200083 2292 3-52 上海汽车报 上海市武康路390号 200031 2293 3-54 上海商报 上海市淮海中路809号7楼 200020 2294 3-56 小学生学习周报 上海市浙江北路61号 200085 2295 3-57 漫画世界 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200040 2296 3-59 文汇电影时报 上海市虎丘路50号 200002 2297 3-60 消费报 上海市马当路420号 200025 2298 3-61 上海老年报 上海市巨鹿路892号 200040 2299 3-62 社会科学报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2300 3-64 中学生知识报(高中)?上海淮海中路1045号 200031 2301 3-68 上海中医药报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200040 2302 3-69 上海新书目 上海市四川中路133号 200002 2303 3-70 旅游时报 上海市中山西路2525 201232 2304 3-72 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 上海市河南中路221 200001 2305 3-74 上海邮电报 上海市北苏州路276号 200085 2306 3-75 华东电力报 上海市南京东路201号 200002 2307 3-77 新民体育报 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 200040 2308 3-78 房地产报 上海市茂名南路151号2室 200020 2309 3-79 上海机械报 上海市四川中路110 200002 2310 3-80 上海食品报 上海市彭泽路17号 200085 2311 3-81 上海家庭报 上海市新村路50/1号 200061 2312 3-82 建筑时报 上海市江西中路406号 200002 2313 3-83 上海侨报 上海市北京西路1211/5 200040 2314 3-84 上海时装报 上海市茅台路567 200335 2315 3-85 上海英文星报 上海衡山路534/204 200030 2316 3-86 东南化工信息报 上海思南路30号 200020 2317 3-87 每周文艺节目报 上海市常德路305/25/12 200040 2318 3-88 上海市交通报 上海市中山东一路33号 200002 2319 3-89 人才市场报 上海复兴西路46路 200031 2320 3-90 上海金融报 上海新开河北路6/2 200002 2321 3-91 党史信息报 上海市康平路141 200030 2322 4-2 小朋友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2521437 2323 4-3 儿童时代 上海常熟路157号 200031 4313442 2324 4-4 萌芽 上海延安西路200号 200040 2325 4-7 收获 上海钜鹿路675号 200040 2326 4-8 上海歌声 上海延安西路238号 200040 2327 4-11 大众医学 上海瑞金二路450号 200020 4332691 2328 4-13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零陵路530号 200032 2329 4-17 电世界 上海虎丘路27号 200002 2330 4-18 机械制造 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7号 200002 63217280-43 2331 4-19 化学世界 上海南昌路203号 200020 2332 4-3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2333 4-72 学术月刊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七号 200020 2334 4-76 支部生活 上海汉口路309号 200001 2335 4-119 上海戏剧 上海延安西路238号 200040 2336 4-122 新民围棋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200040 2473616 2337 4-123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2191020-643 2338 4-141 电子技术 上海市085-253邮政信箱 200009 63250417 2339 4-156 实验生物学报 上海岳阳路320号 200031 2340 4-157 生理学报 上海岳阳路320号 200031 64370080-118 2341 4-161 植物生理学报 上海枫林路300号 200032 2342 4-177 好儿童画刊 上海浙江北路61号 200085 2343 4-178 国外内燃机 上海军工路2500号 200432 2344 4-179 国外激光 上海8211信箱 201800 2345 4-182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上海邯郸路99号 200433 2346 4-183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上海邯郸路99号 200433 2347 4-186 文汇报缩印本 上海虎丘路50号 200002 2348 4-187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北翟路2901号 201106 2349 4-188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上海建国西路602号 200031 2350 4-190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上海瑞金二路207号 200025 2351 4-191 上海医学 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 200040 2352 4-193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邯郸路220号 200433 5492222-3487 2353 4-196 少年文艺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2522519-39 2354 4-198 多来咪 上海绍兴路7号 200020 2355 4-199 中小型电机 上海武宁路505号 200063 2356 4-200 低压电器 上海武宁路505号 200063 2357 4-201 中国激光 上海市800-211信箱 201800 9529853 2358 4-202 科学画报 上海瑞金二路450号 200020 4736183 2359 4-204 水产科技情报 上海佳木斯路265号 200433 2360 4-205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上海北京西路1320号 200040 2361 4-208 电信快报 上海平江路44号 200032 2362 4-209 化学学报 上海零陵路345号 200032 2363 4-21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上海岳阳路320号 200031 2364 4-211 国外科技消息 上海武康路二号 200031 2365 4-212 电子与自动化 上海淮海中路1634号 200031 2366 4-219 上海文学 上海巨鹿路675号 200040 2367 4-220 印染 上海市兰州路545号 200082 5460011-325 2368 4-221 机械工程材料 上海市邯单路99号 200437 5420775-368 2369 4-222 造船技术 上海中山南二路851号 200032 2370 4-225 故事会 上海绍兴路74号 200020 4332392 2371 4-226 自然杂志 上海中山北路2605/10 200062 2372 4-229 少年科学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2522519-12 2373 4-230 渔业机械仪器 上海赤峰路63号 200092 2374 4-232 化肥工业 上海云岭东路30号 200062 2375 4-233 小氮肥 上海云岭东路30号 200062 2376 4-235 纺织文摘 上海兰州路545号 200082 2377 4-236 中学科技 上海冠生园路393号 200233 4367970 2378 4-237 无损检验 上海市辉河路100号 200437 5420775-488 2379 4-238 合成纤维 上海天山路350号 200335 2380 4-239 化纤文摘 上海天山路350号 200335 2381 4-240 农药译丛 上海斜土路2354号 200032 2382 4-242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上海江宁路77号 200041 2383 4-243 核技术 上海市800-204信箱 201800 59553998-331 2384 4-246 复旦学报(社科版) 上海邯郸路220号 200433 2385 4-247 戏剧艺术 上海华山路630号 200040 2386 4-248 纺织学报 上海复兴东路950/3号楼 200010 2387 4-249 中成药 上海人民路324号 200002 2388 4-250 书法 上海康平路83号 200030 4313449 2389 4-251 船舶工程 上海南市区四牌楼路71号 200010 2390 4-252 外国语 上海大连西路51弄5号 200083 2391 4-253 语文学习 上海市永福路123号 200031 64070266 2392 4-254 电影新作 上海淮海中路796号 200020 2393 4-25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华山路1954号 200030 4310310-3373 2394 4-257 内燃机工程 上海军工路2500号 200432 5485856-56 2395 4-260 同济大学学报 上海四平路1239号 200092 5455080 2396 4-261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上海医学院路138号 200032 2397 4-262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医学院路138号 200032 4041900-164 2398 4-263 世界科学 上海淮海中路633/7 200020 2399 4-264 看图说话 上海永福路123号 200031 4377165-35 2400 4-265 海洋渔业 上海军工路300号 200090 2401 4-267 植物生理学通讯 上海枫林路280号 200032 2402 4-268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上海市建国路602号 200031 64728269 2403 4-269 橡胶译丛 上海幸福路67号 200052 2404 4-270 微特电机 上海市田林路121号 200223 2405 4-272 航海 上海宛平南路590弄二号1001室 200030 2406 4-276 电线电缆 上海军工路1000号 200093 2407 4-278 上海力学 上海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 200092 2408 4-279 民主与法制 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 100034 2409 4-280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七号 200020 2410 4-28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上海桂林路10号 200234 2411 4-284 物理教学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大内 200062 2577577-2813 2412 4-285 有机化学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200032 4163300 2413 4-286 外国文艺 上海延安中路955弄14号 200040 2414 4-287 上海艺术家 上海汾阳路112弄二号 200031 2415 4-288 政治教育 上海永福路123号 200031 2416 4-289 肿瘤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200弄25号 200032 -2205 2417 4-290 红外 上海中山北一路420号 200083 2418 4-291 中华消化杂志 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 200040 2419 4-292 食用菌 上海北翟路2901号 201106 2420 4-293 光学学报 上海800-211信箱 201800 2421 4-294 生殖与避孕 上海斜土路2140四号 200032 2422 4-295 中国药理学报 上海太原路294号 200031 4311833 2423 4-296 细胞生物学杂志 上海岳阳路320号 200031 2424 4-297 水产学报 上海市军工路334号48号信箱 200090 5432965 2425 4-298 数学年刊(中文) 上海邯郸路复旦大学《数学年刊》编辑部 200433 65492222-2338 2426 4-299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上海建国西路602号 200031 2427 4-302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上海北京西路1320号 200040 2428 4-303 科技英语学习 上海华山路1954号 200030 2429 4-304 自动化仪表 上海市漕宝路103号 200233 4368180-231 2430 4-305 旅游天地 上海绍兴路7号 200020 2431 4-306 艺术世界 上海绍兴路7号 200020 2432 4-307 音乐爱好者 上海绍兴路7号 200020 2433 4-308 家俱 上海南京东路石潭弄89号 200001 3221159 2434 4-309 电影故事 上海安福路322号 200031 4332839 2435 4-310 计算机工程 上海嘉定县东门三登桥 201800 2436 4-312 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永福路123号 200031 2437 4-313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永福路123号 200031 2438 4-314 科学生活 上海镇宁路405/65 200050 2439 4-315 生命的化学 上海岳阳路320号,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内 200031 4372045 2440 4-316 现代通信 上海北苏州路232/8 200085 2441 4-317 心理科学 上海中山北路华东师范大学内 200062 2577577-3433 2442 4-318 新美术 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310002 779585 2443 4-319 上海免疫学杂志 上海重庆南路280号 200025 2444 4-320 国外学者来访报告(医学) 上海建国西路602号 200031 2445 4-321 自然与人 上海延安东路260号 200002 2446 4-322 小学科技 上海冠生园路393号 200233 2447 4-323 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2577577 2448 4-324 化学教学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484 2449 4-325 国外外语教学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2450 4-326 历史教学问题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2451 4-327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2452 4-328 电镀与环保 上海安远路360/6 200060 2453 4-329 上海会计 上海中山西路2230号1415室 200233 2454 4-330 电机技术 上海溧阳路519号 200080 2455 4-331 财经研究 上海国定路777号 200083 2456 4-332 图书馆杂志 上海南京西路325号 200003 2457 4-333 玻璃与搪瓷 上海新华路365弄六号 200052 2458 4-334 为了孩子 上海市嵩山路101弄7号 200021 63285925 2459 4-33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上海中山北路420号 200083 2460 4-336 上影画报 上海漕溪北路595号 200030 4387100-164 2461 4-337 上海企业 上海延安中路988号 200040 62477939 2462 4-33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重庆南路280号 200025 3286590
大众医学》《中国医药导报》《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医生》这个网站可以提供全面的杂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