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的机器、仪器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常由若干零件构成,可以在同类产品中通用;常指电器、无线电、仪表等工业的某些零件,是电容、晶体管、游丝、发条等电子器件的总称。常见的有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电子元器件在质量方面国际上有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德国的VDE和TUV以及中国的CQC认证等国内外认证,来保证元器件的合格。中文名电子元器件外文名Electronic components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器件分为主动器件、分立器件快速导航分类 器件产品 专用材料 术语 检测方法 发展趋势 行业现状 行业认证 故障特点 区域发展 趋势分析 行业遇冷 检测方法 失效分析技术发展史电子元器件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子发展史。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电子管)。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电子元器件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飞速发展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使整个世界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历史。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真空三极管,用来放大电话的声音电流。此后,人们强烈地期待着能够诞生一种固体器件,用来作为质量轻、价廉和寿命长的放大器和电子开关。1947年,点接触型锗晶体管的诞生,在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这种点接触型晶体管在构造上存在着接触点不稳定的致命弱点。在点接触型晶体管开发成功的同时,结型晶体管论就已经提出,但是直至人们能够制备超高纯度的单晶以及能够任意控制晶体的导电类型以后,结型晶体管材真正得以出现。1950年,具有使用价值的最早的锗合金型晶体管诞生。1954年,结型硅晶体管诞生。此后,人们提出了场效应晶体管的构想。随着无缺陷结晶和缺陷控制等材料技术、晶体外诞生长技术和扩散掺杂技术、耐压氧化膜的制备技术、腐蚀和光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各种性能优良的电子器件相继出现,电子元器件逐步从真空管时代进入晶体管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逐步形成作为高技术产业代表的半导体工业。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装置变的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了电子装置必须具有可靠性、速度快、消耗功率小以及质量轻、小型化、成本低等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集成电路的设想后,由于材料技术、器件技术和电路设计等综合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一代集成电路。在半导体发展史上。集成电路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铜芯技术和计算机的进步,使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工业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凭借优越的科学技术所发明的集成电路使研究者有了更先进的工具,进而产生了许多更为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有进一步促使更高性能、更廉价的集成电路的出现。对电子器件来说,体积越小,集成度越高;响应时间越短,计算处理的速度就越快;传送频率就越高,传送的信息量就越大。
现代计算机中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代计算机》创刊于1984年,由中山大学主管,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 。
据2021年26期期刊封底页显示,《现代计算机》编辑委员会有编委5人 。
据2021年11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计算机》出版文献量为14919篇、总下载次数为1782743次、总被引次数为45607次,(2020)复合影响因子为、(2020)综合影响因子为 。
据2021年11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计算机》文献量为1238篇、基金论文量为324篇、被引量为5721次、下载量为32462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 。
栏目方向
只要弄明白电子元器件的作用和它的用处,那么对于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潜力的。任何的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子元器件。全自动波轮洗衣机除了E系列的故障代码之外,还有F系列的故障代码。这些故障代码有些和E系列的代码基本相同。但有些故障代码所代表的故障部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继续介绍代码的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和E系列代码一样,我们也是从零开始。代码F0、和E0一样,也是跳电失败报警故障。我们可以参照上一章的易零故障代码的解决办法和检测步骤来操作。代码F1、这个代码的出现和E1不一样,它所代表的故障部位是通讯故障。我们重点检查和主板有通讯故障的零部件,需要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去检查。但是这样检测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做。看这个代码显示的时间,比如一通电就显示故障代码。那么这个代码有可能就是出现在主板的本身。因为只要一通电,主板就会自检,而主板有故障,自检不成功,就会显示故障代码。我们只要更换主板或者是维修主板就可以了。比如在进水之前出现故障代码,那么这个故障有可能是出现在进水电磁阀和主板之间。我们可以挨个儿的去检测一下主板和进水电磁阀是哪一个有故障。找到故障点之后,针对维修或者是更换就可以了。再比如是脱水之前出现故障代码。那么这个故障部位有可能是出现在主板和牵引电机上。我们也可以针对这两个故障部位进行检测,找到故障点之后,针对维修或者是更换就可以了。具体步骤可以参照上一章。代码F2、这个代码所代表的故障部位是记忆芯片EEPROM读写错误。也就是说芯片读写存储器当中的数据是存在错误,或者是读取不出来,又或者是读取错误。故障部位有可能是芯片,也有可能是存储器。存储区如果是维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应该是可以单独更换的。目前来说我们没有专用的设备,只使用人工的话,芯片这个故障部位我们是没有办法修复的,只能是更换主板。代码F3、这个故障代码所代表的故障是霍尔传感器报警。霍尔传感器在洗衣机电机的位置,基本上和洗衣机的电机贴合在一起。而霍尔传感器报警说明霍尔传感器本身有故障或者是电机运行异常。霍尔传感器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块儿的电脑版。他是在洗衣机电机运行时时刻在监视电机运行正常与否,如果电机运行异常,他就会直接报警,然后让洗衣机停止工作显示故障代码。霍尔元件的整体结构是由一小块电脑板和一块磁铁组成。由电压输入这一小块儿电脑版,然后由电脑版小磁铁输出感应电压由磁铁反馈给霍尔元件信号,从而达到霍尔元件正常运行的目的。霍尔元件出问题,这在洗衣机和家用电器以及通用设备上面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们可以更换一个同型号的霍尔元件,然后再检测一下洗衣机是否运行正常。因为这种情况下基本上都是霍尔元件出问题。因为电机本身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也可以直接检测电机的阻值是否正常,也就是测量电机的线圈两端是否有阻值或者是通断。从而判断电机是好还是已经损坏。然后针对问题部件进行更换或者是维修。代码F4、出现这个代码代表洗衣机电机出错报警或者电脑版过零检测错误。也就是说有可能是电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电脑板的问题,但同时可能是家中电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测量家中的电源电压是否稳定或者是忽高忽低的现象出现。如果有这种现象出现的话,我们只需要安装一个稳压器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家中的电源电压没有问题,那么有可能就是主板出了问题,主板的过零检测线路出了问题,只需要更换主板就可以解决。电机出错报警一般都是电机或者是主板出问题。我们可以直接检测主板是否相电机输送正常电压。如果主板有输送电压的话,说明主板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直接检测电机阻值是否正常。电机是否存在断路或者是接地的现象出现。找到问题的故障点直接维修或者是更换就可以了。代码F5、这个故障代码的出现是代表洗衣机的主板出问题,或者是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所代表的是IBM温度过热报警。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是更换主板,因为这个故障一般都是洗衣机使用时间太长,或者是洗衣机的主板老化所导致。又或者是高端有加热功能的洗衣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过高而报警。也就是这款洗衣机有加热功能。有可能是主板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水温传感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故障点,针对维修或者是更换就可以解决。代码F6、这个代码所表示的是IBM电流过大报警。他所代表的就是主板问题,主板上面的芯片已经老化或者是芯片本身出现了质量问题。只能是更换主板。代码F7、这个代码所表示的是温度传感器报警。也就是说出现这个代码的洗衣机都带有加热功能,里面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而问题的故障部位就出现在水温传感器和主板上面。我们首先要检测主板是否向水温传感器输送5V电压。如果有电压说明主板没有问题,是传感器的问题,我们就直接更换一个传感器就可以了。如果没有电压说明主板的问题。直接更换主板。代码F8、洗衣机出现这个代码代表水位传感器的故障。但是也不排除主板的问题。我们首先检测主板是否向水位传感器输送电压,如果主板有电压输出,说明主板没有问题,如果没有电压输出就说明是主板的问题。我们只要针对问题的部件维修或者是更换就可以。今天的故障代码就先介绍到这里。后期还会继续更新。如果有需要其他电器的代码,也可以翻看我前面的作品。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四十多年中,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双轮推动下,电子信息设备一方面通过极其迅速的更新换代,使性能高速提高,体积能耗不断减小,另一方面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价格,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可能性。电子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下:1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2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3劳动力结构正出现巨变 4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认识常用元器件一、电阻器电阻器主要用途:1、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2、其次还作为分流、分压和负载使用。几种常用电阻器的结构特点:电阻种类碳膜电阻电阻结构特点气态碳氢化合物在高温和真空中分解,碳沉积在瓷棒或者瓷管上,形成一层结晶碳膜。改变碳膜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碳膜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碳膜电阻成本较低,性能一般。在真空中加热合金,合金蒸发,使瓷棒表面形成一层导电金属膜。刻槽和改变金属膜厚度可以控制阻值。这种电阻和碳膜电阻相比,体积小、噪声低、稳定性好,但成本较高。用康铜或者镍铬合金电阻丝,在陶瓷骨架上绕制而成。这种电阻分固定和可变两种。它的特点是工作稳定,耐热性能好,误差范围小,适用于大功率的场合,额定功率一般在1瓦以上。实物图片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电阻的参数1、额定功率电阻器功率的表示2、标称阻值与误差允许范围的标识方法直标法:如Ω±10%。文字符号法:如:2K7表示Ω色环标注法:(1)普通电阻器用四环色带表示阻值与误差表示27000Ω±5%一般情况下最后一环为金色或银色,如果不是金色和银色,则最后一环的宽度是其它环的两倍.四环电阻读数(2)精密电阻器用五条色环表示阻值与误差表示Ω±1%五环电阻读数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字或意义(四环电阻)第三色环应乘以10的倍率。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统计源期刊和CSCD核心期刊,期刊创刊于1979年,出刊周期为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办的学术性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主要栏目有信号与信息处理、雷达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对抗、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模式识别、数据融合以及电子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电子与信息学报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文摘与引文数据库、EI工程索引(美)、剑桥科学文摘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地址:北京2702信箱《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邮编:100190
电子与信息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设有论文、学术讨论、综述和简报等栏目。
关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是b刊还是c杆,我的看法是b刊,因为b刊的电子与信息学报要比c刊的电子信息学报好得多,里面的内容也比其要好得多
不是的,你看着办吧。
国内最大众的几个核心:1.南大核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CSSCI2.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核心3.科技核心,又称作统计源核心如果问科技核心算不算是核心,就要看你们单位的规定了,不过多数地方都是认可北大和南大核心,统计源核心现在都是医疗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的很少如果你们单位认可科技核心的话,那么进入这个目录的刊物,无论其原来的级别如何,对你们来说都是核心刊物如果你们单位不认可科技核心的话,那这个核心对你们来说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进入这个核心目录的刊物,原来是什么级别的,就还是什么级别
电子维修杂志有《家电维修》、《电子制作》、《电脑维护与应用》、《电子产品维修与制作》等。
《电子产品维修与制作》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期刊,杂志集权威性、理论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作者科研、晋级等方面的权威依据。
《家电维修》杂志是国内首家家电维修专业杂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章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实用性,提供的大量资料。读者对象覆盖全国一线厂家、社会维修人员、电子爱好者以及各省、市地区电子市场配件经销商。
《电子制作》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市工商局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优秀期刊。
常用的电子维修检测方法:
直观法是最基本的检查故障的方法之一,实施过程应坚持先简单后复杂、先外面后里面的原则。实际操作时,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打开机壳的问题,其次是对拆开的电器内的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的形状、名称、代表字母、电路符号和功能都能一一对上号。
即能准确地识别电子元器件。作为直观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检查内容:其一是对实物的观察;其二是对图像的观察。前者适合于各种检修场合,后者主要用于有图像的视频设备,如电视机等。
电子技术最著名。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
(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SCI 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 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 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O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 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然而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编辑该部索引的主要意图。 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在这里读者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SCI选取论文情况SCI论文润色选取期刊、论文标准较其他刊物严格,已成为公认事实。SCI每年收录我国科技论文不等,究其原因相当复杂,有语言、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规律本身的原因,也有其严格执行选刊和论文选取标准的原因。SCI每年都要充实和调整使用刊物种数。 经有关部门调查指出,SCI选刊依据主要有三方面:编辑质量、引文指标和专家评审,其中引文指标最为客观。经统计1995年 SCI收录我国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比率)都不足,平均不足0.2 3,而同年SCI收录的3 4 0 0多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约为1左右,其中影响因子最高者达到48.9,可见我国期刊的引文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大,这恐怕是影响我国期刊入选 SCI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现实如何提高投稿入选率,我们觉得应从两方面引起注意:一、力争向国外投稿。SCI选刊情况虽在不断变化,但它仍有自己的核心圈刊物。据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发表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SCI收录我国论文期刊种数虽减少,但排位却由15升至14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论文进入SCISEARCH的期刊数量增多了。从进入SCI核心圈的8200篇论文看,有 91%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只有9%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据专家分析,几年内国内期刊入选种数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论文外投越多,入选机率越大。二、注意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化。据中信所信息分析中心1993年调查结果指出:提高入选率关键在于论文内容和学术水平是否能引起对方足够的重视。此外,SCI非常注意论文格式的标准化程度,例如:题目、作者、机构名称等是否清晰,参考文献著录的是否齐全(包括:参考文献的作者、论文题目、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及发表的年、卷、期、页、号等)。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被他人选择这一事实,但经过不懈努力主宰命运的仍将是我们自己。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查看影响因子的方法如下:
1、首先使用360浏览器搜索中国知网并进入官网。
2、在输入框中输入要查阅的文章或者关键字,点击搜索。
3、找到相应的期刊,点击"来源"。
4、在右上角“评价信息”里,可以看到该期刊最新年份的影响因子信息。
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
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
影响因子知多少:
影响因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指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
综合影响因子是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
这两者都是按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该期刊一直以来都是核心期刊来的。没有改变---品 优刊 文章发表网*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核心期刊一览,排名靠后的应该比较好发文章。 1.电子学报 2.半导体学报 3.通信学报4.电波科学学报 5.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 .光电子、激光 7.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1.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15. 半导体光电16.激光与红外17.红外技术18.光电工程19.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激光技术22.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4. 电信科学25. 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光通信技术29.激光杂志30.光通信研究31.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36.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40.应用光学4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关于材料期刊排名有以下几个回答:
1、cta materialia 材料学报 751C0006 英国
2 、Synthetic metals 合成金属 751LD053 瑞士
3、 Scripta materialia 材料学刊 751C0009 英国
4、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应用表面科学 539LB051 荷兰
5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A辑,物理冶金学与材料科学 751B0002-1 美国
6、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764LD001 瑞士
7、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国际材料评论 751C0011 英国
8、 Intermetallics 金属间化合物 751C0069 英国
9、 Materials transactions 日本金属学会材料汇刊 751D0055 日本
10、 JOM 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会刊 764B0001 美国
11、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science 冶金学与材料汇刊.B辑,生产冶金学与材料处理科学 751B0002-2 美国12、 Zeitschrift fÜr Metallkunde 金属学杂志 751E0003 德国
13、 ISIJ international 日本钢铁学会杂志国际版 752D0054 日本
14、 日本金属学会志日本金属学会志 751D0053 日本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 751C0019 英国
16、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材料特性 751B0010 美国
17、 Hydrometallurgy 湿法冶金学 75lLB001 荷兰
18 、铁と钢 铁和钢 752D0001 日本
19、 Journal of phase equilibria and diffusion 相平衡与扩散杂志 751B0012 美国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wder metallurgy 国际粉末冶金杂志 751B0007 美国
21、 Ironmaking &steelmaking 钢铁冶炼 752C0003 英国
22、 Powder metallurgy 粉末冶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