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1

  • 浏览数

    179

透明的黑布
首页 > 论文发表 > 十六年来基金申请之经历与点滴感悟

4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许你一世安好

已采纳
不少友希望我谈谈基金申请的过程感想,前一段时间很忙,昨晚刚刚参加国内会议回来,今天早上又看到了不少友回复和私信。由于被疫情弹窗不能入校,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聊一聊,一些意见和建议都是出自好意,有些观点不同意的也希望不要恶语相加。
首先,国家基金对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为国家基金至今始终是国内科研圈内声誉最好、地位最高的科研项目,代表着个人的研究水平,所以不要幻想行业大牛会良心发现不参与竞争(我审过最高级别的面上是大家能够想到的国内最高学术头衔人的申请书,而且是用心写的,质量非常之高),当时很震惊,也感受到了面上的江湖地位。所以,永远不要希望别人不申请让给自己从而获得机会。

其实在这之前也写过一些想法,都是肺腑之言,这些年虽然基金委申报政策有变,但个人一直觉得之前说过的话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其它的帖子也有一些):






历程:
青年基金(20010.1-2012.12):2006 年、2007年、2008年、2009年(35岁)申报青年基金前三次失败,第四次成功。
与青年学者开始受挫折感受的委屈,抱怨,负能量等该有的感受我都有,但幸运的是我始终主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断的改本子,不断开会,厚脸皮的申请报告,不断找行业前辈指导、批评...终于在35岁那年获得了青年基金(是因为同行觉得本人可怜?还是觉得研究工作做已经到位?还是觉得我的“关系”做的好?我真的不知道,但回过头看看那些申请书,虽然文章一大堆,但本子质量确实垃圾,最后一个虽然中了,可是还是很稚嫩,但也是当时能写出的最好的了)。
感受:青年基金是科研“国家队”的入场券,拿到了,后边的路会好走很多。面对挫折只从外部找原因,负能量过剩,只会阻碍你前进的道路。

第一个面上(2012.1-2015.12):连续写了多年的青年,本该休息一下(那时候没有中标第二年不许报,报两次不中停一次的规定),但我觉得拿到面上才能评教授,所以学生在做青年基金的同时,我在思考面上基金的idea怎么办,经过1年的酝酿,查文献,春节写了两个月,写了第一个面上项目,我当时记得,被评阅人批判的无地自容,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生物学方向的基础(基因克隆表达靶标酶的纯化等)评阅人认为可行性低;为弥补不足,我去听学校生物学的课,并认识生物学的老师,请他帮我改本子(更加专业),后来请他当参与人(这也许对中标是非常重要的);恰逢2012年基金改革,经费加倍(30万到60万),11年申请的时候我非常悲观,认为这么多钱,牛人一定很多,我等鱼虾只能当分母....意外之喜的是,那年我居然中标,而不少我崇拜的却止步在函评。
感想:这个本子中标纯粹幸运,因为光有设想,基础啥都没有,相关文章更是空白。所以不要臆想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会有意外之喜;

中间有一个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60w,面上权重),主持人的努力,我没什么好谈的;


第二个面上(2018.1-2021.12):在第一个面上执行期间,受制于生物学方面的短板,那个项目执行的并不理想,非常难受,无法在这个项目基础上深入下去;为此2015年开始,我安排课题组一位有开拓性的博士生,开始与行业内的一位生物学方面的头衔教授开展实质合作研究,为下一个面上积累素材;并撰写了第二个面上的初稿:失败;2015年修改再申请:失败;2016年,失去申请资格,发表两篇合作研究论文;2017年利用当年与16年的合作论文作为基础,认真修改,补齐短板和漏洞,请合作者修改斧正,终于申请成功。
感想:建议大家一开始根据自己的条件,深思熟虑课持续深入的研究方向(那怕是小方向),换一个课题真的好难,面上特别注重研究基础,写本子的过程其实是完善漏洞,基础越差,漏洞越多,越容易被枪毙。如果没有那几篇实质合作的论文做基础(那怕是小论文),这个本子是不可能受资助的。

第三个面上(????等通知):连续年年春节写本子,确实累了,所以,18-19-20年没有再写本子;2021年春节开始写第三个面上,这次完全这对前一个本子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但在提交的时候基金委因为改革(好像是),我在原来的(化学b)口找不到自己所需的申请代码了,经过打听,需要到(生命科学c)口去申请,当时心凉不已,因为多年积累、苦哈哈开会认识的“人脉”清零了,那就硬着头皮申请吧.....提交后石沉大海,若干煎熬之后,收到基金委的邮件,不出所料:失败;但是明确告诉我:本子上会了!!而且两位函评人的意见及其肯定(我一直认为是两个a);关键是第一位的意见,说了几句好话,但最后来了一句“xx活性很好,并不能说明yy活性很好,等你做完yy活性再来申请基金吧”真是打击人啊,我当时心里确实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等我yy活性做完,基金就结题啦....所以在拿到意见后的一段时间,加紧补yy活性,而且是出钱请行业影响力大的权威做活性,出活性报告,并加紧申请专利(放进申报附件)作为今年申报的基础.....提交后依然石沉大海,备受煎熬,直到有天学校同事告诉我,从别处听说到过了(虽然没什么意义,但依然万分感谢)!!!昨天参加会议,从大家聊天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今年非常激烈,也许需要aaa的三个优先意见才能获得资助,所以,尽管岁数不小了,内心还是有点窃喜的
感想:函评人的意见真是圣旨啊~~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很长了,好多话就不啰嗦了吧,把自己的一些相关尽量用简短的话总结一下:

1.关于关系:人是关系社会,关系无处不在,但你若自己不强大,强调关系或者跑关系,只能沦为圈内人人不齿的“挑梁小丑”,要知道中国知识分子内心还是很清高的;

2.工作做的越好,越低调,越礼敬同行,虚心求教,最终获得的不是关系,而是尊重;

3.做好工作,积极参会,申请报告,没有报告做出漂亮的墙报,让同行了解你,承认你,胜过任何关系。另外有一个好出身当然好,但当你羡慕别人有后台,而自己没有大树遮风挡雨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努力会让你自己有一天成为别人眼中的大树或者小树;

4.我不是牛人,也没有帽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评,所以对会评并不了解,但为了自己的帖子对大家有所帮助,这次会议专门请教了参加过会评的牛人,得知以下信息也许对大家静心科研有帮助:基金是否获得资助,基本上由函评决定了,abcd的打分、统分、排队以及a类上会、b类上会都是系统生成;b类上会基本上没戏,专家想从b类捞一个上来,必须从a中拉一个下去,面对那么多专家,想象中吃相应该很难看;有时候a类人数过多的时候,上一个基金做的好不好就很重要(也是系统生成的分排队),所以大家心心念念找关系、找会评专家其实是浮云,还不如好好做好科研工作。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想法,我一直对基金委的工作是极其推崇的,而且基金委的的政策越来越好。今年又推出了对函评专家的后评价,给不良专家套上紧箍咒,觉得这真是太必要了。我也评阅过很多青年基金,而这是最难评的,因为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科研生命,必须摸着良心去认真评阅,让有自己想法的高水平本子脱颖而出。在函评的时候也会遭遇打听,但至今没有把任何一个不合格的熟人雪中送炭评成a过,也不会把任何一个有些希望的本子评成c(除非我看出了其态度不端正,糊弄评阅人,那会直接给d);对特别优秀的熟人本子锦上添花是有的,因为内心认可了其确实优秀,那不是电话打听能够左右的。

[ Last edited by zjjcn2001 on 2022-8-9 at 17:51 ]
326 评论

茶痴吃茶去

受教了,学术圈需要您这样的脊梁

357 评论

侠女游浆糊


关键是要有“打听”得“到”的条件:1.jjw有内鬼,比如说你的同学,远方叔叔在jjw之类而且愿意冒风险;2,背靠大树(院士,长江杰青);同行里的谄媚者,讨好者,如过江之鲫;同时,此人务必是大树的红人。而大树的红人一定能力超强,无需别人献媚;3,此人脸皮够厚,愿意把所有同行打听一遍,一次,两次之后,打听不出来不说,还会成为行业里公开的“科研小丑”~~现在还觉得函评专家好打听吗?要是函评专家对你的本子心悦诚服,锦上添花、心甘情愿主动告诉你,那自然不同,如斯,打不打听又有何意义??

83 评论

叶子晓桐

跟我一样,的确是个基金的老司机了。尤其是最后几点结论,很认同。科研就是坐冷板凳,没有连续的付出,系统的思考,扎实的基础,要侥幸的获得多个基金资助是不可能的。人脉是锦上添花,另外科研成果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也很重要。

150 评论

stella59444


是的,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只有努力适应,但应该坚信大部分人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道光亮与良知~等你有了能力的时候,记得自己曾经憎恨过的现象,留住初心

183 评论

11月de蔷薇

现在的好多做科研的脸皮都可以,函评期间转十八弯都在问,这个现象现在越来越严重,还有主动靠的,大家都知道人脉可能有时决定生死,圈内的实际上函评时已经有消息了,根本不用等到会评,会评时只是求安心!每次的学术会议都希望融入到圈内,实际会议价值好多都变了味!有好多人真的很无奈,有时看到一些同方向的,真心不好,但还是中了!

81 评论

红色高跟鞋H


根据中科院自动化所彭思龙研究员发表于2017,35(6)《科技导报》上的文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会评审若干情况介绍》,会评是分A类B类上会的。

原文如下:

大体上 ,排 名 前 12% 的 为 A 类 项 目 ,12% ~35%的为 B 类项目,其他为 C 类项目。原则上,A 类项目为必须资助,除非有特殊情况,后面介绍。B 类项目大约有一半多一点的项目可以资助,C 类项目不参与会评,自动不予资助。项目分级和是否上会讨论,由计算机自动给出,并没有人为干预。会评的重点就是决定哪些 A 类项目有异常,哪些 B 类项目应该得到资助。

183 评论

catebutslim


没参加过,只是听大牛跟我说过这个过程
结论就是,分高无需找人,分低找人也没用

199 评论

油炸妹子

向你学习,研究多有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作为青年老师,工作已经6年了,下半年开始我的第七年。
看到学术届一个又一个rising star出现,心中还是多有不甘和对未来研究的困惑。看到你的帖子,这种坚持,让人感动。

240 评论

护手霜adb

感谢Z教授的分享,真正有营养有价值的资料。

301 评论

北极豆豆鱼

谢谢楼主的经验分享!!!第三次申请青年基金了,估计又是一年的炮灰。。。

82 评论

单色的星空


各学科不太一样,内卷厉害的方向A很多

293 评论

Cathy傻丫头

只能说大部分还是踏踏实实的人,函评总体来说还是公正。但如果B类上会,有没有人捞还是很重要,有人捞就上了,没人的就刷掉了。你说不公平,但都是B为啥要给你不给别人呢。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科研,认认真真写本子,函评A上会的,谁也刷不了你。这是我n年申基金拿基金的体会

193 评论

谁来终结广场舞


加油,基金申请里没有失败,有的只是失败感!

270 评论

我是豆豆豆逗

感谢楼主的分析,但愿每个函评专家都能像楼主这样。即使给了个C,也希望能够提出真知灼见,帮助申请人补充完善自己的研究方向。

145 评论

太白小君


哪位啊,匿名一下好不好:d

287 评论

伊斯忐忑

难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后来人和同行人都有启发和帮助!赞楼主!

343 评论

3未闻花名3

还是苦练内功是硬道理,而且大家公认,自然基金是相对最公正的,与其抱怨不如提高自己水平

205 评论

牛奶泡泡韵

受教了,明年最后一年,加油

165 评论

白白桃花

学术圈需要您这样的精神

224 评论

jiuxing2015

如果手上有一个项目,两年后再拿一个项目的可能性有多大?

320 评论

帅哥啦阿妹


是的,并没有分成a类b类两组,最终要看投票结果,理论上第一名也可能被投掉,最后一名也可能上,只要主审专家能说服其他专家这么投(非主审专家也可以发言捞)。
但是,即使豁出去老脸,效果也有限,要别人配合你舞弊?难度很大,还会被人鄙视。
另外,有机会被讨论的本子很少,这个可想而知,几百个本子十几个人,要是人人发言个个讨论,三天也整不完

200 评论

maggie13050

函评一般不问,做得好自然有人联系

126 评论

流浪猫想家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把地下工作做在函评和函评之前了。

187 评论

幸福的小猫zz


人脉是锦上添花----虽然没有人脉,但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

343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不忘初心,苦练内功,心平气和,静待花开

247 评论

kasumi0330

感谢楼主前辈的分享,您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195 评论

康茂暖通


哪个口,我想去那申请,因为我不中的时候基本上是上会后下来的

272 评论

damaodaomao


教授,我已经修改了。

174 评论

我想文文静静

好本子总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正如好帖子一定会得到很多赞和红花

205 评论

云里雨里大太阳

受教了,学术圈需要您这样的脊梁

172 评论

繁星若雨


嗯嗯,看来您参加过会评,膜拜~~
诚如您所说,我觉得就很好啦

每年我最担忧的就是,自己的本子会不会上会了,然后因为没有大牛撑腰在会评上被牺牲掉,哈哈

258 评论

骑着猪猪追月亮


没统计过,纵向平均每年也就30左右吧,但近10年没有30~50w的横向入账

312 评论

痴货哟i

楼主说得很好,也有很多感悟,只看收获在结果上的连续突破已足够令很多人羡慕称赞。随着高度不断攀升,除了中标后那几次的舒畅,过程中依然可能出现很多的是艰辛和不甘。人生如逆旅,平静且努力!

239 评论

京荣盛门业

没想到去年的帖子还收到你的关注,今年没有时间就基金的评阅写心得~~但总的来说国基是非常公平的,今年评阅了18份青年基金,没有一份来着于熟人及其弟子,应该是国基通过大数据进行了这方面的屏蔽;专家更加能够不受干扰的认知评阅;天道酬勤,加油~~

271 评论

杜嘉班纳Ricky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9 评论

心之愿c

祝楼主早上院士

322 评论

加密算法



86 评论

常陆院尼美

好文,受教了!

303 评论

明月丶夜灬



308 评论

老幺2010

觉得楼主说的很好哇!~  感谢分享经验~~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申请的基金能当论文发表吗

    如果你的科研得到别人的基金资助,研究内容也是那个项目的一部分,虽然你不是项目组成员,则也可以挂。否则,那就是违规。如果查起来,上纲上线,那也麻烦。

    稥油菋精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发表一年之内申请专利

    能概论 1、发表文章已接收待发表或者发文章公(公CNKI给期准外文期刊期刊给published on line期准)晚于专利申请或者与专利申请同则发文章并影响专

    幽幽百合香s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已发表论文点子申请基金

    国家基金申报:1、先查阅资料确定你的研究主题和内容。2、对你确定好的研究点进行查新(也就是请有科技情报查新资格的单位帮你检索查阅你的研究点是否新颖,一般是查不到

    先米团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基金申请成功发表论文写错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论文格式错了,会撤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做到大规模反馈同行评议意见的科研项目(计划).这种做法,一方面,

    我们是MJ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基金如何申请发表

    论文发表流程有哪些?完成一篇SCI论文后,下一个任务是如何准备和组织所需的文件和提交的材料。稿件提交后,总刊编辑将进行正式审稿,检查稿件在格式和内容上是否符合本

    felixcyrus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