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许你一世安好
侠女游浆糊
关键是要有“打听”得“到”的条件:1.jjw有内鬼,比如说你的同学,远方叔叔在jjw之类而且愿意冒风险;2,背靠大树(院士,长江杰青);同行里的谄媚者,讨好者,如过江之鲫;同时,此人务必是大树的红人。而大树的红人一定能力超强,无需别人献媚;3,此人脸皮够厚,愿意把所有同行打听一遍,一次,两次之后,打听不出来不说,还会成为行业里公开的“科研小丑”~~现在还觉得函评专家好打听吗?要是函评专家对你的本子心悦诚服,锦上添花、心甘情愿主动告诉你,那自然不同,如斯,打不打听又有何意义??
叶子晓桐
跟我一样,的确是个基金的老司机了。尤其是最后几点结论,很认同。科研就是坐冷板凳,没有连续的付出,系统的思考,扎实的基础,要侥幸的获得多个基金资助是不可能的。人脉是锦上添花,另外科研成果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也很重要。
11月de蔷薇
现在的好多做科研的脸皮都可以,函评期间转十八弯都在问,这个现象现在越来越严重,还有主动靠的,大家都知道人脉可能有时决定生死,圈内的实际上函评时已经有消息了,根本不用等到会评,会评时只是求安心!每次的学术会议都希望融入到圈内,实际会议价值好多都变了味!有好多人真的很无奈,有时看到一些同方向的,真心不好,但还是中了!
红色高跟鞋H
根据中科院自动化所彭思龙研究员发表于2017,35(6)《科技导报》上的文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会评审若干情况介绍》,会评是分A类B类上会的。
原文如下:
大体上 ,排 名 前 12% 的 为 A 类 项 目 ,12% ~35%的为 B 类项目,其他为 C 类项目。原则上,A 类项目为必须资助,除非有特殊情况,后面介绍。B 类项目大约有一半多一点的项目可以资助,C 类项目不参与会评,自动不予资助。项目分级和是否上会讨论,由计算机自动给出,并没有人为干预。会评的重点就是决定哪些 A 类项目有异常,哪些 B 类项目应该得到资助。
油炸妹子
向你学习,研究多有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作为青年老师,工作已经6年了,下半年开始我的第七年。
看到学术届一个又一个rising star出现,心中还是多有不甘和对未来研究的困惑。看到你的帖子,这种坚持,让人感动。
Cathy傻丫头
只能说大部分还是踏踏实实的人,函评总体来说还是公正。但如果B类上会,有没有人捞还是很重要,有人捞就上了,没人的就刷掉了。你说不公平,但都是B为啥要给你不给别人呢。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科研,认认真真写本子,函评A上会的,谁也刷不了你。这是我n年申基金拿基金的体会
帅哥啦阿妹
是的,并没有分成a类b类两组,最终要看投票结果,理论上第一名也可能被投掉,最后一名也可能上,只要主审专家能说服其他专家这么投(非主审专家也可以发言捞)。
但是,即使豁出去老脸,效果也有限,要别人配合你舞弊?难度很大,还会被人鄙视。
另外,有机会被讨论的本子很少,这个可想而知,几百个本子十几个人,要是人人发言个个讨论,三天也整不完
痴货哟i
楼主说得很好,也有很多感悟,只看收获在结果上的连续突破已足够令很多人羡慕称赞。随着高度不断攀升,除了中标后那几次的舒畅,过程中依然可能出现很多的是艰辛和不甘。人生如逆旅,平静且努力!
京荣盛门业
没想到去年的帖子还收到你的关注,今年没有时间就基金的评阅写心得~~但总的来说国基是非常公平的,今年评阅了18份青年基金,没有一份来着于熟人及其弟子,应该是国基通过大数据进行了这方面的屏蔽;专家更加能够不受干扰的认知评阅;天道酬勤,加油~~
如果你的科研得到别人的基金资助,研究内容也是那个项目的一部分,虽然你不是项目组成员,则也可以挂。否则,那就是违规。如果查起来,上纲上线,那也麻烦。
能概论 1、发表文章已接收待发表或者发文章公(公CNKI给期准外文期刊期刊给published on line期准)晚于专利申请或者与专利申请同则发文章并影响专
国家基金申报:1、先查阅资料确定你的研究主题和内容。2、对你确定好的研究点进行查新(也就是请有科技情报查新资格的单位帮你检索查阅你的研究点是否新颖,一般是查不到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论文格式错了,会撤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做到大规模反馈同行评议意见的科研项目(计划).这种做法,一方面,
论文发表流程有哪些?完成一篇SCI论文后,下一个任务是如何准备和组织所需的文件和提交的材料。稿件提交后,总刊编辑将进行正式审稿,检查稿件在格式和内容上是否符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