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金属学报英文版属于sci二区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是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金属学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英文刊物。
中文核心期刊的第七编 (工业技术)大家都是知道的,网友们请不要往上帖了,答案请与问题一致! 《小学教学参考》杂志(旬刊) 刊号:ISSN1007—9068,
《有色金属》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内容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有色金属、黄金、地质矿产、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现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名称:有色金属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7-7545国内刊号:11-1841/TF邮发代号:2-464创刊时间:1949年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你去这个专业较强的有关大学的网站看看 上面应该有相关文献的出处的 例如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大学
不容易。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该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是很严格的,审核要求是非常多的,是不容易投中的,投稿者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中标。
百度知道 > 理工学科 > 工程技术科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SCI收录的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方面的国内外期刊都有那些?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17 小时望知情的回答下,最好是最新的,2008年或者......提问者: 杰zhijie - 助理 二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二级及以上用户登录后可以上传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6 条asdsad dwedwd wrewe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相关期刊金属学报(英文版)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 周期:双月刊锻压技术主办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是由国家机械局北京机电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锻造和模锻、冲压、特种成形等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磨擦与润滑技术,锻压工艺参数与设备力能参数的测试技术,锻压CAD/CAM技术,机械化自动化和柔性生产控制技术等。本刊突出技术内容,注意技术和信息的结合,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以及普及与提高的结合,力争满足业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需要。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主办单位: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中原工学院 | 周期:季刊本刊主要以专题研究论文及技术报告等形式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具体内容涉及成组技术(相似工程)、先进制造技术及现代生产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网络化制造、虚拟制造、生产模式研究、相似制造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应用、企业技术改造等。中国稀土学报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学报(双月刊)是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北京大学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金属学与火法冶金;稀土新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稀土固体物理与固体化学;稀土应用研究;稀土分析检测;稀土地质、矿物和选矿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学术论文、研究快报及研究简报等。金属功能材料主办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系由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与钢铁研究总院合办的专业技术刊物,报道内容以永磁、金属软磁、贮氢合金和电池、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它高科技金属功能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向为主,并刊登大量国内外相关信息及市场动态。主要栏目有综合述评,试验研究,环球信息,简讯,工艺设备,理化测试和行业动态等。新疆有色金属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队 乌鲁木齐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新疆有色金属学会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 | 周期:季刊本刊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开展国内外有色金属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导向作用。焊接学报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主要刊登焊接各专业学科理论研究的专题论文和反映焊接新材料、新工艺方法的专题论文。它代表了中国焊接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国内外拥有广大的读者,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被美国《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稀有金属主办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刊是以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开发和冶炼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双月刊,由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主办,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承办。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稀有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及镍、钴等有色金属在材料研制、合金加工、选矿、冶炼、理化分析测试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在稀有金属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轧钢主办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 周期:双月刊 | 核心刊物本杂志为全冶金优秀期刊,是由钢铁研究总院(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综合技术刊物。其全面报导中厚板,热轧和冷轧板带,型钢,线材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本刊广告业务面向轧钢企、事业单位用各种轧机及辅助设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产品,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形象广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 周期:月刊 | 核心刊物《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高技术、基础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1年10月,1991—1999年为季刊,2000—2003年为双月刊,2004年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以繁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报道有色金属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 技术和新方法。目前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选矿·冶金·化学化工。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已成为我国材料、冶金和金 属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的源期刊,已被美国《工程索引》(核心库)、 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金属文摘》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同时还被《中国学术期刊 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美国《工程材料文摘》、英国《矿冶文摘》等国内外其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近年来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期刊评价指标持续快速地增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2002年获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 科技期刊三等奖,2003—2006年连续四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2006年获第二届、第三届、第 四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已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2006年本刊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经费资助。我们相信,有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经费资助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 经过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一定会办成以反映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创新为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精品期刊。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有色金属》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内容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有色金属、黄金、地质矿产、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现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名称:有色金属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7-7545国内刊号:11-1841/TF邮发代号:2-464创刊时间:1949年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征文范围及内容1 主要报道黑色和有色金属地质、采、选、冶、加工、粉冶、焦化、环保等方面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发展。特别是金属新材料和冶金新工艺等领域的新成果,是本刊报道中的重点。本刊热忱欢迎广大冶金、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研究生投稿。2 来稿格式及质量要求2.1 基本要求来稿一份,论文一般不超过6 000字(含图、表及参考文献)。用MicrosoftWord系统排版,并提供磁盘1张(或发E-mail)。2.2 论文的具体要求(1) 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1~3个(《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面向作者改稿);(2) 中英文标题和摘要,关键词:3~5个;(3) 中国图书分类号;(4) 金相图等需要原件, 插图、照片要精选,曲线图提倡用计算机绘图,表格采用三线表;(5) 使用常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6) 正文:一般包括前言*原理*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等。(7) 参考文献:要求使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写格式如下: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页数(著作)序号 作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页数(期刊)序号 作者·手册[Z]·刊名,年,卷(期):页数(期刊)论文集[C]或者学位论文[D]等等3 敬告作者(1) 切勿一稿两投,如发现此类情况,将取消该作者在本刊刊文资格。(2) 作者寄稿3月后未见答复请来函询问。无论录用与否,本刊概不退稿,请自留底稿。(3) 涉及到数据保密问题,请附加单位介绍信或推荐信,强调文责自负。(4) 如论文系各类基金资助,请于第一页脚注处注明,并寄该基金的有效复制件,该论文可提前安排。(5) 必须将作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称、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附于第一页地脚处。(6) 来稿不符本刊规范,请自动修改。在线投稿杂志网站:中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网
好。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部级奖项,包括优秀工程勘察奖、优秀工程设计奖、优秀标准设计奖等,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好。
关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 发表时间:2006-03-13/23:04:24 来源: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奖励对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设立科学技术奖,其名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该奖属社会力量设奖。 第三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包括: (一)技术发明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四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基金由支持和关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有色金属行业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个人所捐赠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向有关的企业、事业及院校等单位筹集。也可由其它渠道筹集。 第五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六条 维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七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决定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其机构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第八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联合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依照本办法,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九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年奖励项目不超过100项。 第二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 第十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机构的组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第十一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二条 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需由行业内有关单位推荐。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三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作出认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结论,并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和人选及等级的建议。 第十四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重大技术发明的单位和个人。所称重大发明,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十五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下列单位和个人:(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二)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三)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 第十六条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对提出获奖项目和人选及等级进行审核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三章 罚则 第十七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决定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十八条 申报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取科学技术奖的,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取消推荐资格或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十九条 参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直至取消其参加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的资格。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情况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色金属学会联合设立的有色金属行业的科学技术奖。其承办机构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设奖目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是为了贯彻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奖励范围及奖励对象:奖励范围是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研究、设计院所及有关院校。奖励对象是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和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重大发明的单位和个人。 设奖单位情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是由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赢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其业务范围包括: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服务,接受委托,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提供预案、建议,是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开展各项中介服务,接受委托开展资质论证、成果鉴定、人才交流、企业评价、举办展览会;组织本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负责各类协议的组织实施等。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有色金属和相关学科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组织,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是民政部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地方分会17个,专业学术委员会20个,有团体会员71个。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密切结合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建设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科普活动,进行继续教育; 编辑出版学会刊物、科技书籍等;开展咨询服务活动,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开展软课题研究,积极向党、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建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利益等。 承办机构情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组建于1992年8月,是原国家科委批准的事业法人单位和授予资格证书的技术中介机构,是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的理事单位,也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挂靠单位。在机构改革中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局大部份成员均分流到中心工作,特别是保留了一支有色科技成果鉴定、评奖方面有长期经验的工作队伍,该机构负责人长期担任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该中心多年来一直负责科技成果鉴定、专利、知识产权、成果推广应用、展览工作,同时,一直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负责科技成果评奖、科研院所条 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工程等项组织工作直至现在。因此,具备良好的行业科技成果奖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经验。评审机构组成情况:由上述设奖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由其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设立若干专业评审组,并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其办公室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9月15日,是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的甲级勘察设计研究单位,2000年7月14日,国家对有色金属行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划归云南省管理。2007年4月19日,经报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行文通知我院并入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基础工程公司成立于1984年9月8日,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我院持有国家和省级颁发的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测绘、工程物探、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地质勘查等资质证书。建院五十多年来,在全国和全省各地成立了多个分院和办事处。所做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5项;获省部级奖项77项;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QC成果奖35项。全国勘察设计单位500强排名478位,为西南排名前例的勘察设计单位。
它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钢、钢。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锌、铅、锡、金、银、铂等等。
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是什么副厅级。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是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领导的共同关心和指导下,由《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个杂志社于2008年2月进行机构整合而成。目前《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设有记者部、编辑部、网络媒体部、综合部等业务部门。主要出版经营《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本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及有色金属行业专业统计内部资料《有色金属统计》。作为有色行业最早创刊的纸媒,《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于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获评“中国百强报刊”;《世界有色金属》杂志也于2017年获评“中国百强报刊”。《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一直以致力于打造行业一流的品牌传媒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建立了庞大的行业信息员组织和高水平的行业专家队伍,具有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和权威的行业分析系统;读者遍布行业各有色金属企业和研究机构及各级管理部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连续举办行业重量级大型活动,如2013年12月2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创刊30周年座谈会及“有色三十年有影响力企业领军人物和事件”评选;2015年9月、2019年1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战略功勋企业和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风险防范与控制高峰论坛”;2017年4月、2019年5月成功举办两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2017年12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经济论坛”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经济人物/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颁奖典礼等,所举办的大型活动受到国家、行业和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与好评,被中央和地方各大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在业界的口碑与品牌影响得到更好塑造与进一步提升。
《有色金属》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内容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有色金属、黄金、地质矿产、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现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名称:有色金属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7-7545国内刊号:11-1841/TF邮发代号:2-464创刊时间:1949年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只是个普通的杂志,并不是学术期刊。《中国有色金属》杂志辟有“行业要闻、特别策划、焦点透视、专家视点、记者调查、封面报道、本刊特稿、行业论坛、科技前沿、市场观察、协会通讯”等栏目。该杂志内容丰富,编排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公司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