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国外多层实验楼研究现状论文

国外多层实验楼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多层实验楼研究现状论文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如下:

首先要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可以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两种写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论文的介绍如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国外超导悬浮实验研究现状论文

磁悬浮列车的理论准备时间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其实磁悬浮技术是发源于德国的。据记载大概早在1922年的时候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且在1934年的时候专门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然而当时间进入20世纪的70年代之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相应的对于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明显。从此之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众多的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直到现在,德国和日本在磁悬浮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从1962年起日本开始研究常导磁浮铁路,70年代初开始转而研究超导磁浮铁路。1972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其时速达到50公里的超导磁浮列车实验。1977年12月最高时速达到204公里,到12月提高到517公里。而直到1982年11月,磁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5年的时候,载人磁浮列车试验时的最高时速达到411公里。日本首期公里长的试验线则早在1996年就已全部建设完成。

1968年德国对磁浮铁路进行研究。研究初期,常导和超导并重,1977年,先后研制出常导电磁铁吸引式和超导电磁铁相斥式试验车辆,试验时的最高时速只能达到40公里。后来决定只集中力量发展常导磁浮铁路。在埃姆斯兰德修建的全长公里的试验线,该线于198l年兴建,1982年开始进行不载人试验。到1983年底,时速就已经达到300公里,1984年时速达到400公里。

英国从1973年才开始对磁浮铁路进行研究,但英国却是最早将磁浮铁路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之一。1984年4月,伯明翰机场至英特纳雄纳尔车站之间一条600米长的磁浮铁路正式通车营业。]

磁悬浮列车

一、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恩思霍斯(Eamshanws)发现了抗磁物体可以在磁场中自由悬浮,此现象于1939年由布鲁贝克(Braunbeck)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但是它的实际应用研究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广泛开展。近年来,磁悬浮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传感器、控制技术(尤其是数字控制技术)、低温和高温超导技术,使得磁悬浮技术迅速崛起,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 磁悬浮由于无接触的特点,避免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和磨损,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因而在交通、冶金、机械、电器、材料等各个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磁悬浮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范围从高速磁轴承到高速悬浮列车,以及大气隙的风洞磁悬浮模型等各个领域。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国外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典型对象是发电机的磁悬浮轴承(又称磁力轴承)。主动式磁悬浮轴承(AMB)以其无机械磨损、无噪声、寿命长、无润滑油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真空泵、超洁净环境、飞轮储能等领域。 高速磁悬浮电机(Bearingless Motors)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研究方向,集磁悬浮轴承和电动机于一体,具有自悬浮和驱动能力,不需要任何独立的轴承支撑,具有体积小、临界转速高等特点,更适合于超高速运行的场合,也适合小型乃至超小型结构。国外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研究,相继出现了永磁同步型磁悬浮电机、开关磁阻型磁悬浮电机、感应型磁悬浮电机等各种类型。其中感应型磁悬浮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气隙均匀、易于弱磁升速,是最有前途的方案之一。传统的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与转子之间通过机械轴承连接,在转子运动过程中存在机械摩擦,增加了转子的摩擦阻力,佼运动部件磨损,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使运动部件发热,润滑剂性能变差,甚至会使电机气隙不均匀,绕组发热,温升增大,从而降低电机效能,最终缩短电机使用寿命。磁悬浮电机利用定子和转子励磁磁场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转子悬浮起来,同时产生推进力驱使转子在悬浮状态下运动。磁悬浮电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有一些成功的报道。如磁悬浮电机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外已研制成功的离心式和振动式磁悬浮人工心脏血泵,采用无机械接触式磁悬浮结构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防止血细胞破损引起溶血、凝血和血栓等问题。磁悬浮血泵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除心血管病患者的疾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延续生命具有深远意义。 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1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功能图 电磁铁绕组中通以一定的电流,产生电磁力,只要控制电磁铁绕组中的电流,使产生的电磁力与钢球的重量相平衡,钢球就可以悬浮在空中,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这是由于电磁铁与钢球之间的电磁力大小与相互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只要平衡状态稍微受扰动,就会导致钢球掉下来或被电磁铁吸住,为此必须实现闭环控制。采用电光源和传感器组成的测量装置测量钢球与电磁之间的距离y的变化,当钢球受到扰动下降,与电磁铁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控制电磁铁控制绕组中的控制电流相应增大,则钢球又被吸回到品衡状态,反之亦然。 以上讨论的是钢球在垂直方向的控制,为了使钢球能稳定地在空中悬浮,钢球在水平方向上也应有一定的稳定范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电磁铁铁心指向钢球的一端呈锥体形,如图1示。当钢球在水平方向上偏离中心平衡位置时,电磁力重新指向钢球表面的发向方向。此力可分解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分量,水平方向分量使钢球恢复到原中心平衡位置。 四、对磁悬浮球控制器进行理论设计 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得到钢球的数学模型为: 选取模型参数 通过对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最终确立系统数学模型。 所以,磁悬浮球控制器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 五、传递函数G(s)的性能分析 由图2示可以知道,该系统由较宽的带宽,截至频率比较大,所以控制系统有较快的快速性;相角裕度越小,系统的阻尼特性越好,动态过程较为平稳;高频斜率大,控制系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钢球能稳定地悬浮。希望采纳

目前 ,在世界上对磁悬浮列车进行过研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美国和前苏联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放弃了研究计划 ,但美国最近又开始了研究计划。英国从 1973 年才开始研究磁悬浮列车 ,却是最早将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之一。1984年4月 ,从伯明翰机场到火车站之间600m长的磁悬浮运输系统正式运营 ,旅客乘坐磁悬浮列车从机场到火车站仅需90s。但1995年 ,在运行了11年之后 ,被停止运营,目前对磁悬浮列车研究最为成熟的是德国和日本。德国从1968年开始研究磁悬浮列车 ,刚开始时 ,常导型和超导型并重 ,于1977年分别研制出常导型和超导型试验列车。但后来经过分析比较 ,决定集中力量只发展常导型磁悬浮列车。目前德国在常导磁悬浮列车研究上的技术已经成熟。日本从1962年开始研究常导型磁悬浮列车 ,后来由于超导技术的发展 ,日本从70年代开始转向研究超导型磁悬浮列车。1972年12月在宫崎磁悬浮铁路试验线上 , 时速达到了204 km/ h 。1979年12月又进一步提高到517 km/ h 。1982 年 11月 ,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5 年载入磁悬浮列车试验时的时速高达411km/h 。1997年12月在山梨县的试验线上创造出时速为550km/h的世界最高记录。最高时速与试验线的长度有关 ,德国的试验线两端是环形的 ,直线部分只有约7km ,日本的试验线是直线且很长 ,故能达到较高的时速。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低速常导型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1994年10月 ,西南交通大学建成了首条磁悬浮铁路试验线 ,并同时开展了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 ,成功地进行了4个座位 ,自重4t ,悬浮高度为8mm ,时速为30km/h 的磁悬浮列车试验 ,于1996年1月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然后 ,在铁科院环形试验线轨距2m,长36m ,设计时速为100km的室内磁悬浮试验线路上成功地对长 m ,宽为3m ,自重4t ,内设15个座位 ,设计时速为100km/h 的低速常导6t单转向架磁悬浮试验车进行了试验 ,于1998年11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 ,填补了中国在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

国内车涉水实验研究现状论文

汽车环保毕业论文

汽车的节能与环保是目前我们急剧解决的社会问题,汽车尾气污染已占大气污染的百分之七十,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们的首要污染源。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汽车环保的论文,欢迎借鉴!

【摘 要】 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给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影响汽车油耗的主要因素,并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研发使用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强化汽车使用过程节能等方面提出汽车节能减排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汽车油耗;新能源汽车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在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源和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汽车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统计,2013年,中国汽车销售万辆,同比增长,再创全球最高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扣除报废量,汽车保有量增加1651万辆,同比增长。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400万辆增长到亿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汽车社会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汽车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伴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能源,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汽油消耗量在汽油总消耗量的比例中占80%以上,成为汽油消耗的绝对主力。《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2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万吨,其中氮氧化物万吨;碳氢化合物万吨;一氧化碳万吨;颗粒物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汽车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紧急任务。

2 影响汽车油耗的主要因素

发动机油耗对汽车的油耗有决定性的影响。发动机的压缩比高、供油系统完善及燃烧室形状合理,采用电子点火系统能降低发动机的油耗。柴油机的压缩比远高于汽油机,明显节油。在行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小功率发动机以降低负荷率。

整车结构对汽车的油耗有重要影响。汽车传动系效率越高,传递动力过程中能量损失越小,油耗就越低。目前机械齿轮变速器要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高。汽车总质量影响到汽车的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对汽车的油耗影响很大。在汽车上广泛采用轻质材料, 减轻汽车自重, 是降低汽车油耗的一个方向。通过整车风洞试验使汽车外形接近最优化,从而减少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来减少空气阻力。改善轮胎的结构、花纹及胎压都可以降低汽车的油耗。

汽车合理使用对汽车油耗也有显著影响。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行驶时燃油消耗量最低,高速时随车速的增加百公里燃油消耗量迅速加大。在一定道路上,汽车用不同的档位行驶,燃油消耗量是不一样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档位。为了提高运输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运输企业拖带挂车是降低燃油消耗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3 汽车节能减排的对策

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使用总量

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

研发使用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从汽油机的燃油电子控制喷射技术、稀薄燃烧技术、优化设计燃烧系统、电喷发动机闭环控制系统四个方面来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提高燃油质量,改善燃烧品质,进行燃油调质,以降低添加剂和铅的排放,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转化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存储在电容器内,在使用时可迅速将能量释放。新设计、新材料以及新工艺在汽车上的应用,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微粒。柴油机的减排技术主要有燃烧系统直喷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增压中冷技术、燃油多次喷射和喷射高压化技术等。汽油机的减排技术主要有三元催化转换技术、二次空气供给技术等。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替代燃料汽车。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混合动力汽车在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燃料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内燃机车的发电机组,当前复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使作为燃料的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出电能启动电动机,进而驱动汽车。在我国开展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车用替代燃料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燃料和煤基燃料。

强化汽车使用过程节能

驾驶员的工作责任心和驾驶操作水平对汽车油程的影响很大。车辆例行保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阻力和发动机的性能,因而影响车辆的耗油量,另外,车辆的轮胎气压、机油的状况以及行驶中机械和刹车的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燃油消耗率。仅驾驶技术这一因素造成的油耗差异,就经常超过8%,有些节油标兵的油耗指标比一般水平低15%以上。因此,我们必须在驾驶证考核方面加大力度,驾驶培训中加入节能减排的意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江生生,李德杰,张锋.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发展趋势[J].商业文化,2012(1):209-210.

[2]倪晋尚.我国汽车节能途径分析[J].科技信息,2010(35):1006-1007.

[3]单颖.浅述汽车的节能和环保[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276.

[4]展玉山.我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2(22):50-51.

文 | AI 财经 社 王欣 张汤 编辑 | 冒诗阳 连日来,巨大的降雨突袭河南等地。从7月21日开始雨带北移,河北省中南部也受到特大暴雨袭击,邯郸桥梁被冲毁,石家庄、保定等地部分道路一片汪洋。由于积水严重,大量 汽车 被迫涉水甚至被淹没。但与燃油车涉水后不同,部分网友将小鹏、特斯拉等品牌电动车在水中穿行的视频放上互联网,不少电动车用户上传自己的行车视频,声称自己“一下雨就开电动车乘风破浪”。对此,品牌方也并未放弃传播机会。一位小鹏 汽车 销售人员向AI 财经 社展示了一个郑州车主在暴雨中“潜航模式”视频,视频显示当其他车辆都在积水路面龟行甚至漂浮时,小鹏 汽车 还能够保持一定速度正常行驶。“郑州客户给我们发过来一个视频,大概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潜航模式’了。因为电动车本身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都有防尘防水级别,小鹏的级别是IP68,也就是说,车辆在水下1米的位置时,48小时之内是不会进水的。”上述小鹏 汽车 销售人员表示。不只是小鹏,就在暴雨来临前一天,为了向外界展示其电池涉水密闭性能,沃尔沃在拆车实验室中把XC40纯电动整车完全浸入水中12小时,经过浸泡后,车辆仍可从水下正常遥控驶出,电池电控电机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然而,新能源 汽车 的涉水能力真的这么强悍吗?郑州暴雨后,上万辆车被泡在水里动弹不得。但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却在朋友圈发出视频:一辆白色的小鹏P7正穿过汪洋般的水面,转弯前进,最终驶上浅水区。视频中,两旁的私家车和公交车已经被冲得东倒西歪。电动车涉水性能是否比燃油车更好?多位专家告诉AI 财经 社,由于构造不同,电动车整体而言的确比燃油车更经得起涉水、泡水。“何小鹏的意思很清楚:电动车没有进排气管,发动机不会进水。”北京一所高校机械与 汽车 工程学院的 汽车 实验室主任孙阳表示:燃油车涉水时,如果水通过进气管进入气缸,而车仍在发动,活塞无法压缩水,最后活塞连杆会弯曲,即“顶缸”,造成整个发动机报废。AI 财经 社了解到,一般而言燃油车可涉水高度以不超过车轮的2/3为宜,一定要行驶通过,也不应超过进气口,以保证发动机等部件不进水。这也是人们常说 汽车 泡水后不要打火的原因。对燃油车来说,进排气口的高度就是能涉水的高度。而电动车涉水要考虑的是电子元件的防水性。简单来说,电动车有高压和低压两套系统。高压系统有国家强制标准,基本可以泡水,但低压系统很少能抵御泡水。“对纯电动车来说,电压到60V以上的部分都要求有防护,三大件(电机驱动器、整车控制器、电池系统)的外壳是有气密性的,并不容易出问题。” 汽车 电子资深工程师王诩表示。在三大件中,人们最担心漏电的是动力电池。据AI 财经 社查询,根据GB4208IECEN60529标准,电动 汽车 电池系统的防尘防水等级建议不低于IP67,其中“6”代表完全防止灰尘进入,“7”代表常温常压之下,在深度为1米的水中浸泡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汽研动力电池专家张若告诉AI 财经 社,“无论什么厂的动力电池,都要符合IP67标准。” 动力电池实际是整车中最不怕水泡的部分,理论上短时间的液体浸泡、喷溅不会对动力电池产生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动力电池甚至已经达到IP68标准,即在米深的水里浸泡不少于30分钟。据AI 财经 社了解,宁德时代在测试动力电池时,符合IP67标准的电池会在1米水深浸泡12小时,符合IP68标准的电池会浸泡24小时。当电动车泡在水里时,不会向周围漏电也是由动力电池保护的。孙阳表示,好一点的动力电池都会有“绝缘检测”功能,一旦发现电路漏电,就会自动断电。因此即使在泡水电动车周围,也不用担心被电到。但低压部分反而成了电动车的软肋。电动车里会有电压为12V的低压电气系统,用于启动 汽车 、控制车门和车灯等。对于这部分,“输电线路往往是暴露在外的,如果泡在深水里会有故障的风险。”王诩表示, 汽车 在设计时通常只经过淋雨实验,不会经过泡水实验,对这部分电路没有高等级的防水要求。但对于大部分家用车来说,无疑是电动车更有涉水优势。“电动车驶过轮子高度的积水是没问题的,只要不长时间停留。”孙阳说,但对于燃油车,涉水深度以进出气口高度为限,通常离地不过20-30厘米。然而,即便电动车在结构上更经“泡”,实际应用场景下仍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问题是暴雨到来,你也不知道你的车泡了多久泡了多深。”一位电动车车主向AI 财经 社表示,水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大量泥沙等成分,比实验室的情况复杂得多。一位做密封方面工作的工程师透露,IP67防水是在静态下进行的。如果车辆在较深的积水中行驶,半轴油封很容易发生失效,这时候水会进入变速箱。对于当前大部分采用油冷电机结构的动力总成,都有相当大的绝缘风险,比如某销量第一的纯电动 汽车 ,电机就是油冷且与齿轮箱没有分隔。从这点来看,也尽量不要涉深水,防止绝缘失效造成车辆无法行驶,被困深水中。事实上,从这次河南的水灾来看,部分车辆被泡的时间和深度远远已经超过IP67的要求,不止是动力电池系统,包括机舱、内饰等内部零件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汽车 电子领域资深工程师朱玉龙告诉AI 财经 社,就算是不需要排气系统的电动车,泡水对整车的密封性依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对整车来说,这部分能不能泡水,完全是由 汽车 设计决定的。”王诩介绍说,要做到整车防水,需要将连接器、接插件做好防水,技术要求和成本都不高,“但问题是有没有这个市场需求。”他表示,部分越野车可能会涉水,需要整车防水性能,但除此以外,整车厂可能出于成本和售价考虑而弱化防水性能。此外,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一旦在泡水后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更为严重。“燃油车遇水其实不会有安全问题,顶多就是发动机浸水,如果强行行驶会报废,电动 汽车 在完好的状态下能涉水更深,安全问题主要出在如果电池的密封出问题,进水了很容易起火。”朱玉龙告诉AI 财经 社,电动 汽车 涉水看深度,主要看有没有密封问题,会不会有12V的电子电气连接短路。但是泡水时间久了,把电池密封泡坏了,电池就报废了。事实上,往年大雨之下,曾出现过电动 汽车 起火的案例,例如2018年广州纯电动 汽车 由于大雨下浸水而起火,2016年南京电动大巴起火,2019年杭州某新能源 汽车 电池进水起火。对于电池起火原因,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一篇论文中认为,“如果泡在水中,由于水中杂质较多,一旦电池进水,内部很容易烧蚀。”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出厂后密封性会随着颠簸而逐渐降低。不过有相关工程师表示,动力电池防水性能是所有电动 汽车 出厂检查的必备环节,如果无法达到标准,车辆是无法上市的。事实上,防水性能已成为车企宣传自家电动车产品的重要噱头。7月19日沃尔沃发布的纯电 汽车 XC40,就以在米水中泡了12小时仍能正常使用作为宣传视频。AI 财经 社了解到,沃尔沃的电池封装也是IP67。此外,理想、蔚来品牌主销产品搭载的动力电池防水等级均为IP67。相比之下,威马EX5、小鹏P7、小鹏iG3、江淮iC5和五菱宏光EVmini则声称动力电池可以达到IP68防护级别,可以做到“无限期沉浸在指定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然而,与一些新能源车企的自信不同,更多业内人士建议保守。AI 财经 社发现,对于自家产品的涉水性能,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经发推说,短时间“开船”可以,但他也强调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这么做。因为特斯拉遇水后,主要依靠车轮持续旋转产生推力。此外,保险公司和4S店也建议车主小心驾驶,避免车辆涉水受损。就在河南暴雨成灾时,河南省网信办、郑州市委网信办发布30秒科普视频,针对暴雨天新能源 汽车 能否涉水问题时称,提醒广大车主“新能源 汽车 是车,尽量不要当船开”。“虽然电池有密封,但线路插头可能会进水,车辆会报故障。”一位北汽新能源4S店售后人员告诉AI 财经 社,电动车涉水、泡水,仍然建议车主谨慎操作,选择理赔,“上次一个客户的电动车泡水,动力电池没出现太大问题,就换了整车线束和一个插头就要6000块。”此外,AI 财经 社了解到,车险中涉水的赔付范围主要为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动力电池一旦出问题,并不在范围内。这背后,目前国内针对电动 汽车 单独的保险条款仍不完善,依然套用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框架,因此成本更高的动力电池一旦出问题,往往难以赔付。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介绍称,在往年的案例中,多数电动车泡水后一旦出问题,最后的结果都是报废,这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过高导致的。“电动 汽车 在水里行驶严格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此前,熟悉新能源动力系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建议,“厂家会有一些指导意见,最好是到4S店去维护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浸泡的问题需要大家重视,去4S店再维护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虚拟现实国内外现状研究生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一、全球虚拟现实(VR)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推动着虚拟现实概念的不断演进。虚拟现实是借助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和内容制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跨越端管云的新业态,通过满足用户在身临其境等方面的体验需求,进而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升级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2017Q1全球 VR 硬件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虚拟现实(VR)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7Q2 全球 VR 硬件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年,中国VR市场各细分市场占比情况中,VR头戴设备以占比,稳居榜首;排在第二的是2015年开始兴起的VR体验馆,占比为;VR摄像机排在第三,占比为。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VR)市场各细分市场占比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中国虚拟现实行业收入构成方面,随着中国消费者的内容消费习惯逐渐养成,虚拟现实软件收入将逐渐提升,预计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软件收入将达到30%,硬件收入占比为70%。2015-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收入构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虚拟现实(VR)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加以探索,由此产生了VR巨大的成就。VR在商业的角度需要重新定义或者摸索更清晰的方向,一旦在商业的方向明确,将会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同样,AR、MR虽从不同的产品体验角度呈现,科技发展是必然趋势。AR/VR 头戴设备的出货量(万台)

关于虚拟现实的科技论文1500字篇二 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摘要】医学虚拟现实技术(Medical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它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械力学机器人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而医学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悄然进入医疗教育领域的全新技术策略,它势将为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数据过滤;数据转换;虚拟视觉环境显示;立体影像 Abstract:Medical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Medical Virtual RealityTechnology),a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is now being gradually isa new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of cross-over study with aspects in medicine,biomechanics,mechanics,materials science,computer graphics,computer vision,robotics,and mathematical medical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progressively becoming an essential part the medical is an importantfield that will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new medical technology. Keywords:data filtering;data conversion;VIVED;stereo image 1.虚拟视觉环境显示(Virtual Visual Environment Display-VIVED) 由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宇航中心(JSC)等部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医学教育策略。它集成了所有囊括人类颅骨和心脏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与其他多媒体(音频、视频等)的交互能力[1]。 2.虚拟手术(Virtual Surgery) 作为医学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正在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数据,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摸拟环境,医生借助虚拟环境中信息进行手术计划制定,手术演练,手术教学,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手术,术后康复等工作,虚拟手术充分体现虚拟现实作为计算机图形学在医学治疗过程的作用。 3.硬件 一台由Silicon Graphics公司生产的Reality Engine计算机,被用来打开计算轴向体层摄影术(CAT/CT)和磁共振成像切片,放入三维容积图像和可产生身体"飞行"观察效果的电影中。在具有16M内存的Macintosh IICX计算机上观看最终的3D图像。之所以先择Mac是因为它的性价比和音像都优于同类PC,另外它在北美各学校系统被广泛使用,可以说它是桌面多媒体的领跑者,并且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它。而VR电影可以存储在硬盘上,或转移到CD上,并通过红蓝眼镜观看。它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HMD)或双目全方位显示器(臂架系统)查看。最终图像可以存储在CD-ROM或激光视盘上。 4.软件 文件转换和数据准备 加尔维斯顿提供的厚度为的人类头骨CAT/CT切片和心脏的MRI的切片被用于创建3D图像。在对头骨的CT扫描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泡沫带,因此会有一些无用数据被生成。颅骨扫描的结果是生成一个数据集,其中有超过120片通过颅骨,60片通过下颌骨(下巴),而心脏的MRI扫描可导出200片的数据集。将医学分会创建的数据文件,送至IGOAL公司(集成显卡,操作和分析实验室)。在那里进行扫描和筛选,去除无关数据,且尽可能不丢失任何重要信息。IGOAL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Ctimager”的工具,用于阈值计算,从而把切片中不需要的噪声和无关数据去掉。 数据过滤和体数据转换为多边形数据 使用被IGOAL称为“dispfly”的开发工具,在稍后可将转换大量的数据直接由计算机显示出来。此工具用于多个过滤算法准备CT和磁共振成像数据转换为多边形的窗体。解剖模型是基于移动的多维数据集算法生成的。滤波处理通常包括阈值化的数据,以消除大部分噪声的。一个低通滤波器被用于最小化,将产生一个不规则的表面凹凸不平,当输入到算法中的高频噪声。这个过程产生相对平滑的表面,其近似扫描样品,并减少产生的噪声的多边形数量。一个独特的过滤器对心脏数据仅平滑扫描之间的数据创建,是不需要其他的过滤[2]。由于心脏和颅骨有大量的数据集切片,几种模式被建立,其中每一个代表一个少量切片。一个网格算法,“meshit”,后来发展到提高显示性能。这种算法转换成高效条状的三角形的原始集合。平均超过100三角形组成每个三角形条带。。 产生立体图像 建成模型后,立体声序列被渲染。IGOAL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OOM(面向对象操纵器)工具,用来把经过渲染的每一帧存储到磁盘上,这些图像用红色和蓝色的色彩分离为代表的立体图像。一旦这些序列被记录到磁盘上,数据的格式就被转换成格式,全彩色图像序列的按非立体观看转移到Mac上。 立体影像及多媒体 对Mac图像进行编辑,以产生所希望的效果,如数字化的尸体覆盖或插入文本描述什么正在被观看。使用Apple的QuickTime扩展,图像被转换为QuickTime电影动画在Mac上。 5.结论 CT扫描头骨的医疗图像,由Macintosh计算机通过处理头盔显示器或臂式系统的信息,最终生成高质量VR图像。目前科学家正试图用磁共振的成像数据生成了一个心脏VR模型。 初步结果显示,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成像数据开发出高分辨率模型。而为了保持高质量VR成像目标,大量的数据是用帧序列来描述的,由此会产生一些问题。为了缓解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正在探讨替代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 另一个问题是该技术针对HMD的显示系统。为保持一个高品质的虚拟现实体验,液晶显示器对分辨率没有要求。在CRT显示器在多种教育平台上都可以满足分辨率的要求,但是成本过高。外科手术模拟可能成为例程,尤其是在制定综复杂和罕见的手术方案时。 6.在VIVED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当前的研究,强调创建一个高分辨率的人体虚拟现实模拟器用于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而应用这项技术必须充分理解其复杂的三维关系,如在下面的领域:解剖学教育,各类机械设备,生化,病理学研究,外科医生,模拟整形外科和利用内窥镜培训外科医生等。 7.其他应用程序 随着医学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解决方案和策略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台。如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利用超声波,MRI和X射线创建的动态影像放射治疗的“预测”模型。达特茅斯医学院创造出人脸和下肢的数学模型,用于研究外科手术的效果评估。绿叶医疗系统在帕洛阿尔托开发出“EVAL”和“手套健谈”系统,作为实现“评估和演示”系统。使用传感器做衬里的数据手套和数据西装获取更大的使用范围,对运动损伤和残疾病人进行行之有效的损伤程度度量。“手套健谈”是帮助病人康复的数据手套的手语装置,让人无需发声(中风或脑性麻痹患者),仅使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手势。而使用头盔显示器使得需要康复的病人可以重新学习,如开关门,行走,点或转身的行为[3]。 8.结语 将CT扫描的头骨医学图像在Macintosh电脑上使用一个头盔显示器或臂架系统便可生成高质量的VR图像。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根据磁共振成像数据生成心脏的VR模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模型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的成像数据技术来实现。要想维持高质量虚拟现实的目标成像,必须适当调整“飞穿”的帧序列的数据量。而其它文明拟定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也正是为了探索缓解这一问题。再有就是该技术是针对HMD的显示系统技术。因为在各种医学教育平台中,LCD显示屏不涉及维持高质量的虚拟现实问题,而要实现高分辨率CRT显示器的成本又太高。 参考文献 [1]"NASA TECHNOLOGY TRANSFE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Aerospace Technology",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Technology Applications. [2]Porter,Stephen,"Virtual Reality",Computer Graphics World,(March,1992),42-54. [3]Sprague,Laurie A.,Bell,Brad,Sullivan,Tim,and Voss,Mark,"Virtural Reality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Technology 2003,December 1993. 通讯作者:娄岩。 看了“关于虚拟现实的科技论文1500字”的人还看: 1. 大学科技论文2000字 2. vr技术论文2000字 3. vr虚拟现实技术论文 4. 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范文 5.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

虚拟现实即Virtual Reality ,简称VR,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虚拟现实的科技论文14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虚拟现实技术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定义、系统构成、特征、应用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做了一个的简要介绍。

【关键词】 虚拟现实 3I 应用

虚拟现实即Virtual Reality ,简称VR,这个名词始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发明家Jaron Lanier提出,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而且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科学界最振奋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

VR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的模拟现实环境,利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一虚拟出来的现实环境进行交互体验,体验的结果(即该虚拟的现实反应)与在相应的真实现实中的体验结果相似或完全相同。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系统构成

如图所示,VR的系统由以下模块构成:

1.检测模块:检测用户的操作指令,并通过传感器模块作用于虚拟环境。

2. 反馈模块:接受来自传感器模块的信息,为用户提供动感、触觉、力觉等多方面感受的实时反馈。

3. 传感器模块:一方面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指令,并将其作用于虚拟环境;另一方面将操作后产生的结果以各种反馈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4. 控制模块:对传感器进行控制,使其对用户、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产生作用。

5. 建模模块:运用知识库、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获取现实世界组成部分的三维表示,通过音响制作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声音模拟,并由此构成对应的虚拟环境。

6. 三维模块:通过三维技术实现对虚拟环境的视觉模拟。

此外,在开放式的虚拟现实系统中,还可以通过传感装置与现实世界构成反馈闭环,在用户控制下,利用虚拟环境对现实世界进行直接操作或遥控操作。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如下四个特征,即: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

1.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性,是指通过多种媒体,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力觉、和运动等的感知。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一切感知功能。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性和不成熟,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所开发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2. 沉浸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虚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当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时,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嘴巴尝到的、还有身体触摸到的等等,都跟在现实世界里体会到的感觉是一样的。

3. 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虚拟环境内的物体进行操作时,对象将给用户以感觉上的反馈。例如,在虚拟环境中参加足球比赛,当用户用脚去踢虚拟环境中的足球时,会产生触觉和力的反馈。

4. 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一般来说,“身临其境”般的沉浸感,友好亲切的人机交互性,和发人深思的构想性是虚拟现实的三大主要特征,亦即我们常说的“3I”特性。

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伊始,就承载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它涉及科研、军事、航天、医学、教育、工程技术、影视娱乐等众多领域。典型的应用领域有:

1. 医学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拟人体,也就是数字化人体,可用于构造人体模型,便于医生对人体构造和功能的辨识;另一类是虚拟手术系统,可用于指导高难度手术的进行。

2. 教育方面

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影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崭新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随之变革,授课内容以大量详实、生动、直观的虚拟情节出现,寓教于乐。

3. 娱乐方面

娱乐领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虚拟环境,借助于头盔显示器、数据服、立体声耳机、数据手套等传感装置,使人们能够享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带来更好的娱乐感觉。

4.军事科研领域方面

军事和科研都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领域,而且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在某种情况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削减项目经费。

五、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集成、交叉的产物,它融合了人工智能、电子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心理学等多个技术分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科学软硬件技术的全面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劳逸真正结合了起来,而且虚拟现实技术与美术、音乐等文化艺术的结合,将诞生出人类的第九大艺术,前景一片光明。而且虚拟现实技术继理论分析、科学实验之后,成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又一手段和方式。

虽然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潜力是巨大的,应用前景也是很广阔的,但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尚未克服的技术障碍。客观而论,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来说,还只是扩展了计算机的接口能力,刚刚开始涉及到人的感知系统、肌肉系统与计算机的集合作用问题。只有当真正开始涉及并找到针对这些问题的技术实现途径时,人和信息处理系统间的隔阂才有可能被彻底地克服。

六、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城市、虚拟战场、虚拟校园、甚至“数字地球”都会不断涌现,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觉、身心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将使众多传统行业和产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锦德,敬万钧. 关于虚拟现实 ― 核心概念与工作定义. 计 算机应用,

[2] 刘惠芬. 什么是虚拟现实. 父母必读

[3] 周炎勋. 虚拟现实技术综述. 计算机仿真,

[4] 曾建超,俞志和. 虚拟现实的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6

[5] 周红军,王选科. 虚拟现实系统概述. 航空计算技术,2005(1)

[6] 谢晶妮,张茂军.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展望. 计算机工程,2002 (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虚拟现实的科技论文1400字

国外体验式旅游研究现状论文

报告内容包括: 1、虚拟漫游古镇的定义:虚拟漫游古镇是指在计算机中通过三维虚拟空间的建模和表现形式,将实际上已消失的古镇重现出来,使研究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随意漫步,从而更好地了解古镇保存状态、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文化底蕴。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近年来在虚拟漫游古镇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加。以国内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有关虚拟漫游古镇的研究,着重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空间结构、传统精神等;以国外为例,法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也积极开展虚拟漫游古镇的研究,重点放在技术层面上,如数字建模和可视化技术。 3、虚拟漫游古镇的应用:虚拟漫游古镇的应用不仅可以为文物保护提供参考,还能够对人类对过去的文化遗产的记忆提供科学支持,从而促进古镇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正在越来越受欢迎。国外对云旅游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首先,针对旅游消费者,T. M. Light and J. Xu(2015)探讨了云旅游系统的使用意愿,他们发现服务质量,系统使用方便性和交易安全性的三个因素对消费者对云旅游系统的接受程度有积极影响。其次,Kobel et al(2014)探究了云旅游技术在游客经理中的应用,他们发现,游客经理可以将云旅游技术应用于游客行为分析、全球市场营销、服务更新等,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受和企业的竞争力。此外,Hajiaskar et al(2013)对云旅游技术提出了另一视角,即从酒店业主的角度探究法定程序执行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采用云旅游技术的酒店可以有效改善其服务质量,并节约成本。最后,Blauvlt(2016)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方法学”的云旅游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旨在为旅游对象提供一种有效的多方体系,以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的旅游服务和资讯,从而提高消费者体验。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您所问的研究应该是有关虚拟漫游古镇的研究。近年来,虚拟漫游古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外相继推出了各种虚拟古镇系统,用于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及其他相关信息,以及探索古镇中的文化与社会遗产等方面的工作。

这是豆丁花了我豆丁费下载的,相当于花钱给你下载,请一定采纳,这是对我最大鼓励,谢谢! 在智慧地球背景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引擎以及民生改善的有效途径,智慧旅游受 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智慧旅游建设政策环境日益优化,智 慧技术趋于成熟,市场需求空前旺盛。2014国家旅游局更将其 确定为年度旅游宣传主题,掀起了全国范围被的建设高潮。但 是,作为新兴事物,智慧旅游并行开发中缺少借鉴与参考,为 避免资源浪费和建设弯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智慧旅游建设现 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为下阶段的智慧旅游高速发 展提供经验启示。一、国外智慧旅游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北美地区美国是最早提出智慧旅游概念的国家之一。2005斯丁波滑 雪场推出的游客定位装置反馈系统以及2006年宾夕法尼亚州波 科诺山脉度假区引入无线射频手腕带系统均开启了北美智慧旅 游的尝试。在建设过程中,北美地区(部分城市)在智慧交通 层面成果显著,在实施体系完整的智能票务服务之余,游客或 是居民实现实时公交线路运行状态查询。近年来,为更好的迎 合自助游客需求,北美地区“游客自助导航”已经广泛应用。 在智慧酒店建设方面,北美地区以满足客户智能化、人性化和 信息化需求为导向,完善细节服务、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 运营成本。(二)欧洲地区 欧盟早在2001年就开始实施“创建用户友好的个性化移动旅游服务”项目。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其重视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并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在现有工 程的建设中,欧洲部分城市采用二维码技术和城市信息做对 接,服务智慧旅游。在公共服务层面,欧洲正全面开发应用 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计划在全欧洲建立专门的交通无线数据 通信网,通过智慧的交通网络实现交通管理、导航和电子收 费等功能。预计至2015年,欧洲部分公民将可以利用电子政 府,欧盟成员国之间将逐步开放一些关键领域的跨界电子政府 服务。在智慧旅游应用方面,欧盟国公司在资助下协作开发智 能导游软件,在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和识别软件的基础上,还 原古迹在全盛时期的样貌。旅行路线规划软件也得到了广泛 应用。(三)亚太地区 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为代表,亚太区智慧旅游凸显“以人为本”的特性,利用科技增进游客体验。韩国首尔基于 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I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提供五 种语言的服务。在加强移动终端服务的同时,韩国还重视系列网站系统建设。在智慧酒店建设方面,亚太区注重服务细节的智慧改良。以日本为代表,酒店及其注重人性化设计,支持多 国语言的智能电话接听系统功能全面,支持Skype,并可携带 出门。就智慧交通而言,与北美区类似,亚太很多城市有着体 系完整且科学、便民的交通服务。部分城市的交通一卡通还兼 顾便利店及自动售货机消费。旅游观光巴士广泛使用GPS,部 分国家开发设计“风景导航”系统,可根据旅游车的位置,电 视监视器自动显示附近景点的动态视频。目前,亚太国家正着 手加强无线网络、物联网、远程监控、无线感知、云计算等技 术,加强智慧旅游的实时性与互联性。 二、国内智慧旅游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国家层面目前,国家“金旅工程”和旅游电子商务得到进一步发 展,旅游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日趋便捷。国家旅游局与百度合 作开发“全国旅游景区动态监测与游客评价系统”,与国家 测绘地理信息局合作为游客提供景区地理和空间定位信息服 务,建成了“全国A级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并已部署开展了 两期“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试点项目初见成效。根据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智慧旅游建设在城市 试点之外,还将涵盖四大示范工程,分别为智慧旅游IT上市企 业、数字景区示范工程、智慧酒店示范工程和智慧旅游购物示 范点。2014“智慧旅游”成为年度旅游宣传主题,全国建设热情 持续高涨。旅游信息采集工作全面铺开,智慧旅游工程规模启 动,高校科研逐步接轨,研讨论坛热烈开展,智慧旅游配套的 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开发范围进一步拓宽,研制技能稳步提高, 并多层面参与政府合作。(二)省市级层面 “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建设普遍成为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级旅游局在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尝试打通 智慧资源体系,通过重点项目、平台、系统的搭建构设智慧旅 游发展框架。在推进过程中,智慧旅游在基础设施层面不断加强硬软件 配套,实现范围更广、资费更优的的宽带覆盖、设立实体信息 咨询中心、普及旅游实用信息wifi自助触摸屏,加快旅游二维 码配设,并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就智慧服务而言,各地着力开发在线平台,陆续推出智慧 旅游系列网站、网络旗舰店、各类包含四导(导游、导航、导 览、导购)功能APP软件、呼叫中心等,并与主流旅游网络平 台合作营销,实现旅游资讯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融合。此外,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各地智慧旅游的得力推手。多地区正尝试卡行智慧旅游卡,进一步打通旅游产业链。 在智慧管理与规范方面,各地重视规划与规范类文件的编制,部分地区针对规范还配套出台考评体系,建立奖励制度。 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游客及景点监测、旅游团队服务监管、安全运管中心、移动执 法、交通定位、旅游大数据分析的内容。为确保智慧旅游的稳步推进,各地积极推进试点建设,主 要就旅行社、酒店、景区和乡村旅游推出示范。部分地区在旅 游相关部门的召集下建立“智慧旅游联盟”,并在政府引导下 加强行业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协议的形式在智慧旅游领域展开 广泛合作。为提升智慧旅游建设效果,省市级层面普遍重视宣 传、培训和推广。旅游主管部门积极利用网络树立旅游形象, 引导召开展会、节庆,打响智慧旅游品牌。 三、国内外智慧旅游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国内外智慧旅游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概括起来有如下经验和启示:(一)优化公众服务是核心目标 顺应旅游个性化与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公众服务”在中外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备受重视。很多地区和城市将其作为建设 的切入点和核心价值,站在公众的角度,提供更细致贴心的服 务,提升游览品质和便捷程度。智慧旅游建设不是形象工程, 更不是技术探索,必须以游客大众的需求出发,引导工作、组 织工作,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结合实际建设实例,通过优化公 众服务,智慧旅游建设不仅实现了“落地”,显著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满意度,随之而来的大众认可与支持亦能推动旅游 企业积极探索智慧创新和智慧应用,从而形成行业与大众间 的良性互促。此外,优化公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旅游服 务与目的地整体发展相融合,实现游客与目的地居民的和谐 相处。(二)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前提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市场化的运作,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组织和领导。首先,智慧旅游的技术应用、建设环境和涉及 领域非常广泛,加之其与智慧城市的集成、共享关系,又涉及 投资、建设、运营等多个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行业企业的力量还不足以支撑建设。虽然国外也有部分国 家完全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加以操作,但建设进展缓慢,服务管 理集成不理想。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包括中国的智慧旅游 建设均采用政府推进的方式。加强组织领导最大的优势在于能 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协调各方关系、发挥统筹规划、引导集资 投资,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它是智慧旅游建设有序开展 的首要前提。(三)完善工作机制是必要基础 智慧旅游建设的成功案例显示,智慧旅游发展不仅涉及旅游、交通、气象、城管等多个部门的合作,而且还关乎“县- 市-区”的多级联动,需逐步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群,实现区域性 智慧旅游,形成点、线、面、网的连接和结合。此外,为确保 其良性发展,行业主管部门、智慧旅游规划提供商、智慧旅游 经营者、智慧旅游提供者四大主体间的协同运作也至关重要。 以上三个层面的和谐共建无一不依赖于完善的工作机制,因 此,为营造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创新性的建设环境,推 进智慧旅游的稳步发展,工作机制改良成为必须。(四)重点项目建设是重要支撑重点项目是智慧旅游建设不可缺的支撑内容。它一方面能 吸引资源,引导力量,快速打开智慧旅游建设的局面;另一 方面具有较强的拉动连带作用。以大连“i慧游”平台建设为 例,作为重点项目,其在发挥服务与管理作用的同时,推动了 中银智慧旅游信用卡、智慧旅游导游手机、智慧旅游质量管 理系统建设,配套推出微博和移动APP,并成立大连智慧旅游 电子商务公司,实现合作模式创新。此外,重点项目的成功 推出还能提升关注度、扩大影响力,有助于智慧旅游建设和 推广。(五)技术创新运用是可靠保障 创新技术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反过来,技术创新运用是智慧旅游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以镇江为典型,各地区或城 市在建设中,技术创新首先体现在研发层面,通过技术的发展 推动服务与管理的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创新和互动创 新,使本地智慧旅游水平处于或并保持领先地位。此外,在使 用层面,原有技术的运用面拓展与新领域相结合亦能催生强大 的智慧旅游推进力。目前,各地区技术创新运用主要依托旅游 管理部门或旅游企业与科技公司、研究机构或高校联合,以开 发协议、合作协议、项目、课题等形式加以实现。(六)人才培养开发是重要依托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一支具有团队精神、创造能力和实操技能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理论实践层面的研究学者、 智慧技术的研发人员、熟练运用新技术的服务人员,也要有懂 管理的组织人员以及基于上述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人才到位, 智慧旅游建设才能有所依托,才能环环相扣形成“研发-使用- 反馈-推广”的有序传递,不断深化智慧旅游成果。目前,在建 设实践中,人才培养开发基本上采用“培养+引进+共享”的模 式,除了各层面的人才引进及培训活动之外,成立智慧旅游联 盟也是常规举措。(七)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之举 商业模式创新是智慧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的一个亮点,也是推进其发展的关键之举。O2O--用线上的资源和能力来聚合 线下的商家,无疑是当前最主流的创新商业模式。除此之外, 国际层面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客户自我定价系统、旅游物资 交换平台及个性化智能旅游设计网站;国内层面也着力于尝试 将公益宣传和有偿服务、信息推送和在线交易、企业加盟和产 品分销相结合,智慧旅游产品建设与租赁相结合的创新商业运 作。通过实践,商业模式创新使商业信息更加流畅、商家渠道 加快拓宽、交易支付趋于便捷、盈利手段更为灵活、资源利用 更显集约,进一步催生了多方共赢的智慧旅游新局面。(八)推进试点示范是可行路径 智慧旅游本身是一个新兴概念,其建设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完善的、可供依据的参考 模式,因此国、省、市各级在实践中普遍采用“试点示范”, 在当前旅游资源中选择部分基础及条件较好的先行建设。试点 示范一方面有助于在建设初期,集中优势、形成合力,有效推 动优质创新试点的形成;另一方面试点示范的成功模式能发挥 “榜样”作用,帮助同类别建设节约资源、少走弯路,并以其 成果引导智慧的扩展和深化。

  • 索引序列
  • 国外多层实验楼研究现状论文
  • 国外超导悬浮实验研究现状论文
  • 国内车涉水实验研究现状论文
  • 虚拟现实国内外现状研究生论文
  • 国外体验式旅游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