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办

发布时间:2023-12-06 14:48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办

不好投。
因为科学期刊要求较高专业性强,所以不好投。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医科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

福建医科大学怎么样啊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其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成立伊始,抗战爆发,随即迁址闽中山城沙县。1939年改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1946年初迁回福州。1949年改称福建医学院。“文革”期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迁址泉州,所有附属医院被撤销,直到1978年迁回福州,学校才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1982年更名为福建医学院。1996年4月改为现名。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多次经受住严重曲折的考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发展成为一所以临床医学为重点,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优良校风,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8所高校之一。2003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有交通路和大学城两个校区。交通路校区座落在福州市中心乌山南麓,占地25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学校目前本部所在地。大学城校区占地1060亩,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一期已投资1.7亿元,完成5.6万平方米;二期10.8万平方米已动工,预算投资3.5亿元。

学校现有14个学院,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个系(部),即人文社会科学系(马列部)和体育教研部;14个本科专业,即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眼与视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10个高职专业;博士点12个,硕士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2个。学校是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对台湾单独招生学校,可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基本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教育,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校目前在校研究生9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7人),七年制本科生381人,普通本科生547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8人,港澳台侨学生50人),高职高专学生896人(其中校外办学点445人),成人教育学生3300人(其中校外办学点563人)。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35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1名,博士14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3人。在50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3.62%。具有研究生学位占59.23%,其中医药类学科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占70.96%,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占61.84%。博士生导师42名,硕士生导师42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第三层次人选49人。

学校有附属医院(含临床医学院)7所,其中综合性附属医院(含临床医学院)6所,即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省立医院)、福总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附属厦门第一医院;附属口腔医院1所。除新建的附属厦门第一医院外,其余综合性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此外,有临床教学医院23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学校图书馆面积9165平方米,藏书93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开通电子书刊阅览室和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大学城新校区图书馆规划2万平方米,将于2004年底动工兴建。

目前,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56个,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3个,省科技厅优先发展学科8个,学校重点学科8个,省医学重点专科6个,省领先医疗特色专业5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3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一些领域开始走向国内外学术舞台,如学成回国的我校3名教师在美从事科学研究期间,分别以并列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和《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易自翔教授主持的《耳硬化症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国际间学术往来和科技合作。近五年派出350多人次赴美、英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讲学、进修;同时,接受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60多批700多人次来校访问、讲学、科研及开展其他学术活动。学校聘请了20多位旅居海外、学有所成的校友兼任学院、系、部或研究所的副职,70多位外国专家、海内外校友为客座教授。还与美国、日本、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进入新世纪后,我校把发展作为办学第一要务,坚持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之路,力争到2010年,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跨入国内省属同类高校先进行列。

苦是相对的,当看到自己的所得,就不会觉得了,而且,如果你所作的事是自己喜欢的,这便不会觉得苦了,你会感到充实的快乐!我是中医的,我热爱中医,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救死扶伤没有国界,中医师我们的祖国医学,他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跟中国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我想医大有很多人很不屑中医,但我相信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喜欢中医的。
都是为了病人,这种门户之争实在没有必要,何不各取所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福建医科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首任校长侯宗濂(1900年-1992年),系中国近现代著名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经过78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优良校风,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我校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等。

学校现有上街、台江2个校区,占地约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在校生21900多人,其中全日制的本科生13000多人、博士研究生250多人、硕士研究生2400多人。设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部)。

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7个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根据国际权威机构ESI最新统计,我校临床医学学科从2009年起已经进入全球同类机构前1%,全国排名第34位。学校拥有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6个,覆盖了文、理、医、管、法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十二五”期间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现有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中,同时在福建省设有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等非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12所。此外,有临床教学医院22所,专业实践教学基地58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网络,有效保障了临床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0134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1274人。在126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40.32%,研究生学位以上占82.37%,高级职称占63.64%。博士生导师108名,硕士生导师802名。国家“”人选1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3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0人,福建省“*”人选6人,福建省“外专*”人选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闽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4人,福建省优秀专家23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3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3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4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1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7人,福建省优秀人才6人,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6个,海西产业人才高地领军人才1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院士工作站。拥有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创新抗体药物技术重大研发平台,福建省唯一的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链。具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20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7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合作单位)二等奖1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2.5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88.6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国际化办学新途径,先后与日本长崎大学、山梨大学、奈良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瑞典林奈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台北医学大学、阳明大学、台北健康护理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学校是我省最早接受国家公派留学生和开展全英教学的高校之一,港澳台侨和留学生培养涵盖博士、硕士、学士,在校留学生、港澳台生达500多人。

办学近八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6万多名医学人才。校友中不乏杰出人才,其中有院士、专家、教授,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医药卫生战线的领军人物。我校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功底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著称,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此外,我校临床、口腔、护理等各专业学生在历年国家执业医师(护师)资格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国考的通过率均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多年来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成绩名列前茅。学校近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50多项、省级近400项。

目前,学校正在努力成为福建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成为一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跨入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

上一篇:烟大学报审稿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河北农业大学期刊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