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论文最多的科学家
cns论文最多的科学家
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发文无数、包揽诸多荣誉的颜宁现年还不满42岁。颜宁目前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她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
从中科院获悉,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初选名单正式公布,年仅39岁的清华大学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列,成为此次年龄最小的候选人。
对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执著追求。颜宁曾说过:“清华毕业生每个人毫无疑问都是优秀的,但是一定要去做别人眼中那个优秀的你吗?我们是不是一不小心就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了?在这个微时代,希望大家保持勇气,勇敢地去做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施一公的主要成就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手段——冷冻电镜。2017年诺贝尔奖化学奖就颁给了三位开发冷冻电镜技术的科学家,因为冷冻电镜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纪元,让大家看清了以往看不见的蛋白。施一公就是在这个新纪元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学者。
他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他“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8年,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工作,全职回到国内,2009~2016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5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至今。
在他的治下,清华生科院有了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独立实验室从40多个增加到了100多个。同时,他的学生一个个在国际生物学界崭露头角。
在施一公之前,发国际顶级期刊CNS(Cell,Nature和Science)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是“鱼跃龙门”。到了施一公,发CNS易如反掌。不仅一年能发很多篇,能在2016年8月26日同期发两篇姊妹论文在Science上,还能在这些期刊上发一个主题(剪接体)的连载。
施一公告诉年轻人,想真正做到拔尖创新、立志将研究做到世界前沿,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用得上。比如2013年的他还在看中学物理。木瓜君也是经历了多年的科学研究才体会到这一点。无奈作为综合大学标准生科院的配置,当年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从内容到师资,都是最低“版本”。
这样培养的科研人员如果想做交叉学科的研究,会发现本科低年级学的课程不对路。而一些世界名校的课程设置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他们为更高深的科研,打好了基础。其实当初为中国高等教育设置课程的也都是学界泰斗,但往往只局限于本领域。能够跨界看到这种缺陷的,也就是施一公。
扩展资料:
施一公的人物评价: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推选活动2014年1月24日晚正式揭晓,施一公为10位获奖者之一。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他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他深受学生爱戴。他就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施一公。”
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一公
中医在国际高排名期刊上发表过哪些论文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中国大学发表论文数目排名
<细胞>、<自然>、<科学>(以下简称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全球科学家无不梦寐以求能在其中一个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代表了世界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准。因此,CNS论文数目也成为国际大学科研实力排名的最重要因素。
据统计,中国大陆至今以老板身份发过两篇以上CNS论文的,总共才二十六人,这二十六人无疑是中国大陆科技界最顶尖的精英人物。其中在CNS三大顶级杂志都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有十人,全部滞留在美国;在CNS中两个杂志以老板身份发过论文的共有十六人,五人在国内。可叹的是,号称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两院院士只有神经研究所的郭爱克院士一人进入这前二十六人名单(中国的两院院士竟没有一个有三篇的,其他院士绝大多数是一篇都没有,少数有一篇,远赶不上这26奇人), 发表论文篇数国内排名最高的是并非两院院士的著名生物学家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
中国大陆至2006年在CNS发表论文数目最多的大学和科研分别是:1、西北大学(5篇);2、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3篇);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2篇)、复旦大学(2篇);4、清华大学(1篇)、北京大学(1篇)、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1篇)、中国科学院神经所(1篇)和南方基因研究中心(1篇)。这样的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西北大学作为地处内陆西安的地方重点大学,科研实力竟然远远超过复旦、清华、北大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部属大学,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上一篇:学术论文就是期刊论文吗
下一篇:人民日报署名钟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