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苏区史博士论文
湘鄂西苏区史博士论文
历史博士很难考,因为很多人写不出高水准博士论文,所以考上是一回事,拿到毕业证,又是一回事,博士论文必须在某些高水平的历史专业刊物上发表,还要进行论文答辩,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有些人写不出,甚至去自杀。
但请你相信第一句话,只要你喜欢、有兴趣,那些都是小意思,真要下决心,往前看.
博士论文致谢词
博士论文致谢词模板三篇
导语: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下面是我整理的博士论文致谢词模板三篇,欢迎参考借鉴!
感谢母校,我本顽愚,能够有幸跻身于此圣洁的殿堂,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给我机会!浙江师范大学的良好科研氛围,能让我亲身体会。教育的浩瀚知识,讲学的维实,科研的维新都让我终身难忘。
感谢恩师,我的论文是在xx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筹)副院长(主持工作)熊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文章结构的构筑,到最后的定稿,都得到熊老师的细心指导与提携。导师严谨治学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将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在此谨向我最敬重的熊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在我学习期间给予学业上指导和帮助的.浙师大诸多集学品和人品与一身的张教授、夏教授、沈教授、蔡教授、刘教授、孙教授、冯教授、陈副教授等老师致意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同窗,这里向同门师兄妹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致以由衷的歉意。特别是蒋同学,在我做论文过程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感谢携手共走的同窗好友,使得我的求学之路变得充实而又充满欢愉。感谢中职硕士班所有同学,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勤奋好学的高尚品质,感化和鞭策我完成了学业。虽然相聚匆匆,但友谊天长地久。
感谢单位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给予我这学习的机会,是他们给予我更多的工作与学习上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在做课题论文期间密切协助我做课题调查与研究的乐清同行。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与家人,是她们支持与鼓励我昂首学习的信心!也不因家庭琐事而牵绊,才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老师谆谆教导,同志的真诚关心,同学的热情帮助,家人的支持,都使我不能忘怀,他们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拼搏,勇往直前。
这几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课题、论文堆积在一起,压力一直驱使我向前迈进。我很幸运,有导师林教授对我的宽容和关爱,有各位老师和同事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在学习和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我努力以历史学的规范来要求自己,这主要是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的老师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我的影响和教导作用。我时时刻刻都牢记周老师的忠告“博士论文一定要认真写,要写出水平”。虽然结果未必尽善尽美,但是写作的过程给了我许多难得的收获和经验的积累。这对于我以后进一步提高问题研究的水平,让我在问题研究的领域更上一个台阶,是一项鞭策,是一股动力,也是一份收获。
应当说,博士学习阶段的训练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对我的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感谢导师林教授的厚爱,不辞辛劳,一字一句地批阅我的博士论文。感谢历史研究所邓教授、李教授、周老师、陈老师等等许多师友的教导和支持。
这几年,我的家人的支持和鞭策也是促使我完成学业的重要动力,我的妻儿始终关注和支持我的学业,我的父母和长兄也不时敦促我加紧论文的写作,我要感谢他们无私的支持和关爱。
感谢所有支持和关注我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老师、同事、同学和朋友,你们的支持是我学习和工作的最大动力和助力。谢谢大家!
一树树花开,一声声燕鸣,最美人间四月天。今年的四月格外美丽,她美在收获,美在希望。尽管时光如水样流泻,但很多回忆却不能笑忘。三年前此时此刻的抉择,是一场美丽与纠结的邂逅。放弃众人艳羡的职业,割舍欲罢不能的过往,打起背包,重新上路。苦辣酸甜,沧海桑田,一路走来,韶华可以洗掉,那份永恒的感动常驻心间。直到现在,我对我的导师薛教授仍然心怀无限的感动。没有隆重的拜师仪式,只是几次邮件交流和一次简单的电话沟通,老师没有因为我在此专业半路出家就冷眼相看,给了我报考的机会和很多的鼓励。
尽管入学成绩在公司治理专业名列前茅,但并不说明成绩与我的专业实力相当。博士学业伊始,老师就给我推荐了大量的经典书籍和文献阅读,以补缺欠。老师除了忙于教学,还要打理学院的行政工作,日日殚精竭虑,但在学术研究上仍然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我深深知道,我这个团队里的大龄学生,耗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老师的做人之道和治学精神永远策我自省、催我奋进。感谢论文写作指导小组的黄教授、马教授、林教授和李教授,在开题和预答辩期间,你们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提问让我深受启发,获教良多。
感谢答辩委员会赵教授和张教授,您们中肯的建议和睿智的支持让我内心无比温暖,您们倡导的大爱人生、知恩图报、阳光生活的精神和观点让我终生受益,您们虚怀若谷、低调做人的态度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感谢外审的五位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感谢你们对我论文的认可和鼓励。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透过论文的字里行间和你们反馈的意见及给出的成绩,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感谢我的同门李博士、周博士、初博士,还有其他师弟师妹们,曾经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携手并进,合作无间。感谢我的同年龙博士、徐博士、曾博士,求学期间的相互扶持至今令我难忘。
感谢河北区和我合作的所有同事们,三年来我们并肩作战,小有成绩,这些大多归功于你们。
徐冰的基本简介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年4月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外国语学院 专业:日语个人情况综述:生于吉林长春,74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务农之余自学日语,77年逢恢复高考,遂入东北师大日语系,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北京语言学院、北外、北大、东京外语大学、东京大学等院校学习或研究。97年始于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作博士论文,07年通过答辩,获学术博士学位。03年考入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日本史方向博士课程,07年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凭两所世界名校的熏陶与历练,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1998年41岁时,在全国本学科13所高校的激烈竞争中,作为学科带头人申报博士点成功,使我校日语学科获全国第3个日语博士点,本人成为当年全国日语学科最年轻的博士点带头人、博士生导师。2000年—2004年任学科带头人期间,与同仁协力,使我校日语学科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日语学科本科第一名。指导多名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2004年、2005年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获全国日语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2等、3等奖;2006年指导的博士论文课题获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侧重于中国人的日本观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有哪些导师,哪些专著,哪些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原华南师大历史系的基础上于2005年成立。我院历史学专业开办于1933年,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我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良好的院风学风,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24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87.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共29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2.5%,形成了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低年龄的师资结构和敬岗爱业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有省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3人。学院还通过派出教师到海外讲学、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培养教师。
我院设有历史学和历史与社会两个专业,并且具有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中国古代史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下辖中华二十四史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岭南文史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专业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中学历史教学法等教研室,拥有收藏丰富、较为齐全的专用资料室和文物室等教学设施。
学院的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我院教师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学术专著计3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计125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12项,获得科研经费数十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计17项。还积极拓展与海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联系,近年来,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请进来讲学和派出访学30多人次。
学院重视本科教学,现有多媒体课室3间,微格室3间。有十余门课程建设了课件及多媒体资源库。中国古代史为广东省本科精品课程,学院资料室还长期订购《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近百种中外文专业期刊。资料室拥有十多万册的专业文献图书资料,包括四部丛刊、四库禁毁书丛刊、古今图书集成、丛书集成、二十五史、明实录、清实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民国丛书等。丰富的文献图书资料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学院还建设了若干教育实习基地和西安、湖南等专业实习基地,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上一篇:论文发表需要哪些程序
下一篇: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