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历史期刊查询
解放日报历史期刊查询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创办《解放日报》的通知。通知如下: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上转载外,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并推广收报机,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广宣传,是为至要。《解放日报》的社址设在与宝塔山(即嘉岭山)隔河相对的清凉山上。从1942年9月起,《解放日报》还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3 年3月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确定,《解放日报》归政治局、书记处之下的宣传委员会(毛泽东为宣传委员会书记)统一管理。党中央对党报给以坚强有力的领导,报纸每一阶段的宣传方针,都由中央讨论决定。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的工作一直非常关心,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领导了《解放日报》创刊,指导《解放日报》成长,亲自动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改稿,许多具体工作他都亲自安排,具体指导。毛泽东对社论的撰写非常重视,亲手给报社写社论,率先垂范,成为我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佳话。毛泽东还审阅和修改过许多《解放日报》拟发的重要文章。毛泽东每天收到许多来自各方面的报告、书信、报刊等,凡是他认为有价值,可公开发表的,都推荐给《解放日报》发表,使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指导意义。这成为《解放日报》优秀稿件的重要来源,也是党报质量和作用的重要保障。有一段时间,人们忙于整风学习和生产劳动,写稿的人少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发生“稿荒”。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正式创刊的是什么日报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正式创刊的是《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建国后成为中国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的一份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日发行量55万份。
2018年3月,《解放日报》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解放日报》的贡献:
1949年5月29日,由上海图书馆、延安大学图书馆、解放日报社合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视域下的上海一中共中央早期机关报 <解放日报>上海新闻整理汇编》在沪举办首发座谈会。
该书从红色视角出发,以上海为聚焦对象,通过梳理、呈现1941年至1947年间 《解放日报》中关于上海的报道,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之际浴血奋斗、救亡图存的时代图景,其内容 贯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以新闻叙述再现历史本貌,成为中共党史、上海史、 新闻事业史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
以上内容参考上观新闻-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时期的《解放日报》如何报道 党的诞生地上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解放日报
解放前我国都有哪些报纸
对不起 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一些
---《解放日报》
---《大公报》
---《新华日报》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刘少奇选集》
---《文汇报》
解放前的报纸内容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 "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
(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
---《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
,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
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
众。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
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主席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1921-1949年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的中央一级日报
中国共产党党报史略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党报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从为生存而斗争逐步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也总结出一整套的办报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实践和党报理论,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时值党的八十生日之际,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办报历史和办报经验,对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党报不无积极意义。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溯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作出了规定。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会议上,决定创办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刊名“向导”二字由陈独秀题写,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向导》1927年5月迁往武汉,7月18日停刊。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集中力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为群众斗争指明了方向,受到广泛的欢迎,并被誉为“黑暗中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向导》等革命报刊几乎全部被迫停刊。8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级党部努力恢复和加强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由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重建的报刊一般不用大革命时期的名称。因此,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定名为《布尔塞维克》,1927年10月24日在上海秘密创刊。1930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又在上海创办了机关报《红旗日报》,第一任主编为李求实。1930年10月30日,该报增出独立副刊《实话》。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又遭到严重摧残。1933年1月,临时中央被迫从上海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党报也随之转移。
1931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首任主笔周以栗。1934年因红军长征而休刊,1936年1月在陕北复刊。1937年1月29日,为适应新的形势,改名为《新中华报》,首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该报初期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机关报——《解放日报》,该报是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组而成。毛泽东题写了报名,并撰写了发刊词,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第一任总编辑为杨松(吴绍镒)。1947年3月27日停刊。《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它创造性地宣传了中共中央的各项主张,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宣传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解放日报》停刊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共中央没有再办机关报,而是加强了新华社的工作。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同年3月,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迁入北平,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起设有社长,先后担任社长的有胡乔木、范长江、邓拓等;实行总编辑制后,历任总编辑有邓拓、吴冷西等。
当时,为了宣传革命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还出版了自己的合法报刊,如《新华日报》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1938年10月25日迁重庆,1947年2月28日因国民党的迫害而停刊。第一任社长兼总经理是潘梓年。在出版9年多的时间里,《新华日报》针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为中共在国统区赢得了民心,在我党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了以上所述及的各类中共中央机关报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共中央还创办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报刊,如《热血日报》、《新青年》、《前锋》、《红旗》、《红旗周报》、《战斗》周刊、《实话》、《斗争》周刊、《群众》周刊、《解放》周刊等。
中共中央现在的机关报是《人民日报》,这是1949年8月1日由原来的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改版而来,当时未作任何声明,期号也未重新编排。从那时至今,《人民日报》就一直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办报时间最长的机关报。
上一篇:怎样在百度上发布文章
下一篇:西南军医杂志是核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