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井冈山市文学杂志
江西井冈山市文学杂志
菁莽,本名陈益清 笔名菁莽,男,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退休前任江西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馆员。吉安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中学教师,70年代后历任江西井冈山地区文艺工作团创作员、江西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文学辅导干部、吉安地区文联秘书长、庐陵诗词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艺书刊的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曾任《庐陵诗词》副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省卷和吉安地区分卷编委、《吉安地区曲艺志》副主编、《吉安地区曲艺音乐集成》主编,《谷雨》、《井冈山花》等刊编辑。文学创作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篇入选发表。散文《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翠鸟》等先后入编小学教材。现任吉安市地方教材《小学语文自读课本》三——六年级主审、《中学语文自读课本》高一-高三年级主编。著有《楹联选集》、《影怀沙集》、《简居诗草》。
菁莽的简介
菁莽的简介:
菁莽,本名陈益清,笔名菁莽,男,1936年生,广东揭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退休前任江西吉安地区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馆员。吉安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庐陵诗词》副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省卷和吉安地区分卷编委、《吉安地区曲艺志》副主编、《吉安地区曲艺音乐集成》主编,《谷雨》、《井冈山花》等刊编辑。文学创作有儿童文学、散文、诗词等多篇入选发表。
散文《我看见了鲤鱼跳龙门》、《翠鸟》等先后入编小学教材。现任吉安市地方教材《小学语文自读课本》三——六年级主审、《中学语文自读课本》高一-高三年级主编。著有《楹联选集》、《影怀沙集》、《简居诗草》。
散文《翠鸟》入编小学语文教材。 《翠鸟》课文片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关于井冈山的竹子的诗句
袁鹰在他的《井冈翠竹》一文里说“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意思是井冈山上的翠竹是用中华儿女的血汗换来的,井冈翠竹有中华儿女一样的坚强的性格。
原文中的描写有:
“井冈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井冈山的翠竹啊,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精神!”
望采纳
《井冈翠竹》的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主义精神。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文中感情饱满激越,或讲述,或怀念,或赞颂,描写、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并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极具特点。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时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
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秆箨厚革质,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点和斑块,箨耳和繸毛发达,箨舌发达,箨片三角形,披针形,外翻。
高大,秆环不隆起,叶披针形,笋箨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
井冈山寒竹井冈山寒竹,是我国珍稀名贵的竹种之一,多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脉,为高海拔地区有名的竹种,在江西仅分布在井冈山一带。这种竹子小的细如铅笔,大的也只有拇指粗,其生命力极强,能耐-20℃的低温,是十分罕见的“寒竹”。
每户年平均砍伐3000多根,去年10元一根的竹子今年涨到了12元、乔林村,他们对这片圣地充满了敬意,去年底每户分到1000多元的红利,连接起了大陇镇瑶背村。
如今,每次只能运10来根,可以制成各种雕塑工艺品,规模也大了,376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村民也将彻底告别行路难问题。届时将会有更多的村庄实现“毛竹革命”,今年预计会更多,苍翠稠密,村里的加工厂负责收取所有村民的竹子,位于江西井冈山市黄洋界脚下的大陇镇源头村的毛竹历经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在结束了革命使命之后.5元降到0 井冈山是翠竹的世界,浙江安吉的客商也慕名而来,周边的生产厂家多了起来,源头村民再也不用将毛竹运往山下,村民还有分红,建国后的毛竹一度不值几文,浙江客商负责加工,村民们只能把砍下的毛竹用两轮平板车推着运到山外,去年4月份顺利投产。
2003年、井水背村。源头村党支书李建平介绍,郁郁苍苍.6元。源头村每根竹材的运输成本从1,记者感觉到,从大陇镇到源头村的大源路被交通部定为革命圣地项目,革命圣地项目建设要全部划上句号,井冈山附近的六县一市所有乡镇将全部实现通油(水泥)路,对毛竹充满了感情。但由于道路坎坷。
据江西省交通厅副厅长席芳柏介绍、源头村等5个行政村。
去年。然而。
上世纪90年代毛竹的用途越来越广,可以制成竹筷。另外、竹地板等生活用品,村里提供原材料。
与村民们的交谈中、楼下村、技术和销路,和村里合作投资建成了毛竹加工厂,到2006年底。从革命年代立下赫赫战功到如今成为老区人们致富的可再生绿色资源。很快水泥公路修好了
1、井冈翠竹原文
茨坪红土两丛竹,群根破岩万竿出。
断头余身犹举火,一炬燎原九州舒。
2、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写人,而是选择了“翠竹”这个最能代表井冈山精神的诗歌意象,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来赞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群众,不怕牺牲,冲破黑暗和封锁,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不朽功绩。
扩展资料
冉长春,四川省平昌县人,为文学丛书《百家竹》作序《心润竹升》,在《诗词世界》、《四川文艺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大巴山诗刊》、《川东竹海》等报纸及刊物上发表《井冈翠竹》、《送竹君之广元》、《中国梦》等旧体诗数十首。
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2009年6月,诗人来到井冈山,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业,追寻当年红军留下的足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在诗中,作者没有直接写人,而是选择了“翠竹”这个最能代表井冈山精神的诗歌意象,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来赞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群众,不怕牺牲,冲破黑暗和封锁,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不朽功绩。
“井冈翠竹”就是坚强勇敢的井冈山军民的象征,就是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象征。
诗的风格雄壮刚健,气势磅礴,展示了革命者以及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井冈翠竹
谁知道哪有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资料啊
冈山邮政编码: 343600,电话区号: 0796。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屏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同时还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十佳优秀社会教育基地。 2007年5月8日,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 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井冈山,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 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绿色明珠流光溢彩”。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中走去,希望您能走进井冈山,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黄洋界、龙潭、主峰、桐木岭、湘洲、笔架山、仙口八大景区。八大景区目前只不同程度地开发建设了四大景区,开发潜力巨大。主峰1597.6米。
井冈山集革命人文景观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为一体,革命胜迹壮丽河山交相辉映光照千秋,风景名胜区有60多个景点,320多处景观景物。景观分为八大类:峰峦、山石、瀑布、气象、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及高山田园风光,还较好地保存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革命旧址遗迹29处,其中10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巍峨群峰矗立,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有气势磅礴的云海,瑰丽灿烂的日出,十里绵延的杜鹃长廊和蜚声中外的井冈山主峰。
井冈山属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景点,汇雄。奇、险、峻。秀、幽的自然风光特点,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为14.2℃。是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传统。旅游风光。避暑疗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之地。当年郭沫若游览井冈山时曾感慨万千,挥毫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今天,井冈山正以崭新独特的面貌迎接国内外嘉宾的光临。
历史:
据1986年的拿山乡古墓挖掘考证,早于公元前206~公元220的东汉,便有人开始在井冈山生活居住。三国时,井冈山属吴国扬州文成郡;西晋时,井冈山为庐陵西昌县管辖。南北朝属江洲地域,庐陵郡泰和、遂兴两县,现拿山为泰和县,黄坳一带为遂兴县。隋属江洲地域庐陵郡和吉州。唐为吉州泰和县属。五代为吉州泰和、龙泉,现拿山、厦坪为泰和,黄坳属甘泉县。宋为吉州泰和、龙泉县。元为吉安路泰和、龙泉县。明为吉安府辖全境。清为吉安府,辖拿山地域,黄坳辖龙泉地域。
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
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
井冈山主要景点介绍:
黄洋界
黄洋界在茨坪西北17千米处,海拔1343米,巍峨峻拔,形势险要,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毛主席是著名的《西江月》一词就是为这次伟大光辉战斗胜利而的。游人身临其境,依稀听到当年隆隆炮声。 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旧居 原是一栋农民住房。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住在这栋民房的中厅和右后间。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
十里杜鹃天然长廊
提到井冈山就不能不说杜鹃花,井冈山有着著名的“十里杜鹃天然长廊”,每到春天,在陡峭的山脊上,盛开的杜鹃花密密匝匝地伸向蓝天,映红了五百里井冈山。 别处的杜鹃是灌木,而井冈山的杜鹃却是乔木型的,它们每棵都高达十五米以上,干围一米左右,开出的花朵呈五角形,大的如碗口,小的像纽扣,有的一棵树上竟开着几种颜色的花。
主峰
主峰景区包括:五指峰、水口、双马石和荆竹山。
五指峰,又名井冈山主峰,山峰并列如五指,因而得名。五指峰位距茨坪西南六公里,海拔1586米,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景区内山峦叠峰,沟壑纵横,飞瀑展链,动植物物种特别丰富,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洞、有鸟兽的原始深秀的旅游景区。 水口在五指峰左侧,距茨坪九公里。这里风光极美,尤以曲溪幽谷、碧潭峰峦和杜鹃林为胜。主要景点有水口河谷、金牛戏水、百叠泉、彩虹瀑(飞龙瀑)、锁龙潭、藏星岩、龙门等。当今,《人民文学》副主编崔道怡,1968年夏游览水口景区后,写诗《井冈风光》赞美水口: 水口别开一片情,剑谷琴溪伴我行。 深山含笑迎远客,石门壁立锁飞龙。 藏星崖下接火种,将军顶上沐雄风。 幽到心头人欲醉,不忘昔日喊杀声。
笔架山
笔架山景区包括:笔架山、朱砂冲、黄坳三个组成部分。
笔架山位距茨坪西南面三十五公里,海拔1357米。笔架山主要由中峰 (扬眉峰)、西峰(望指峰)、东峰(观岛峰)三大峰组成,一个“山”字形。远望犹如古代的笔架,故名笔架山。整个笔架山景区也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但笔架山是自然最观。笔架山雄伟壮丽,葱茏峻拔,逶迤奇险,风光秀丽。著名的景点景观有七大山峰、五大奇观,还有大小松岛等十余处景点。
朱砂冲哨口位于茨坪南面,海拔635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哨口旁有一洞穴,常有朱砂水溢出。朱砂冲由此而得名。
黄坳,素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大门而著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及红军常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当年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的茨坪。砖瓦结构、飞檐挑角,整个建筑既有秀丽典雅的南方特色,又具古香古色的民族风格。它建成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一个全面陈列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综合馆。馆内基本陈列共有七个展室,分为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部分。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朱德、陈毅和彭德怀等人先后率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为纪念伟大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缅怀在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原遂川县井冈山区人民政府于1950年在茨坪的东北边山岗上建造一座纯木质结构、正面书有“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的纪念塔;1951年将木质塔拆除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纪念塔,在塔顶立一泥塑红军战士雕像,但外型比较粗糙;1956年,井冈山区人民政府又在遂川县政府的支持下,将纪念塔的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塔顶重塑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手持钢枪的红军战士雕像;塔顶的正面是原遂川中学王教导员手书的“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从五十年代开始,这座塔就成了向国内外宣传井冈山的主要形象标志。
1972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组织井冈山建筑队工人拆除塔顶红军战士雕像,并将塔底扩建为5.5米X5.5米的正方形,塔高11米,塔的四面均镶刻有凹形“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十个大字。整座塔基占地103平方米,塔前与红军烈士墓相连,铺有水泥地面和水泥台阶,四周松柏常青、庄严肃穆。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为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以供人们参观、瞻仰。
有关井冈山的诗篇:
鹅 岭
才说登临便是仙,扶黎屈曲到山颠。逍遥绛关无多路,睥睨红尘几点烟。
万卷书中探豹略,三生石上试龙泉。相将砥柱云霄外,撑起东南半壁天。
(清)陈方中
编辑词条
上一篇:规范的文章格式范文
下一篇:小城镇建设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