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林红宣图书馆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01:00

林红宣图书馆论文

(一)学术成就概述林红同志以健康心理学为研究方向,在学生及教师心理健康及辅导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近年来,共主持、参加各级教学及科研课题11项,其中,两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本人主持的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农业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经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所提出的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模式为缓解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不足、有效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篇。林红同志作为校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积极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术为社会服务,多次为周边中小学学生、大学生进行各种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获得普遍好评。(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 关于心理辅导员个人成长团体心理训练的实证研究,07.09-09.09,山东省教育厅S07WZ06, 5000元,参加,2/8;2. 团体辅导在农业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中的应用,07.09-09.09,山东省教育厅S07WZ09, 5000元,参加,3/6;3. 青少年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及其干预研究,07.10-08.06,山东省共青团省委, 1000元,参加,6/6;4. 农业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06.05-07.12,山东省软科学,5000元,主持;5. 增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06.01-07.01,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5000元,主持;6. 山东省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调查研究,06.03-07.03,青岛农业大学,4000元,参加,5/6。(三)获奖科技成果1. 民办高校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调查研究,独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05;2. 高校学生网络依赖现状调查,独立,第八届山东省心理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心理学会,2008.12;3. 农业院校大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1/6,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软科学,2008.09;4. 大学生网络依赖特征的调查研究,独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8.06;5.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1/2,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2007.11;6.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教育探究,1/2,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06;7.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辅导模式研究,1/2,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2006.11;8. 辽宁省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研究,3/6,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2004.01。(四)科研论文1. 民办与普通高校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比较研究,青少年研究,独立,2008.12,第6期,24-28.2. 大学生网络依赖特征的调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独立,2008.11,第6期,142-144.3. 高校学生网络依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沈阳大学学报,独立,2008.08,第4期,105-107.4. 青岛市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教育现状调查探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1/2,2008.03,第1期,68-71.5.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中文核心),1/2,2007.01,第1期,134-136.6. 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辅导模式研究,中国学校卫生(中文科技核心),1/2,2006.04,第4期,305-306.7.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教育科学(CSSCI收录期刊),独立,2005.06,第3期,62-64.8. 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理性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独立,2005.05,第5期,87-88.9. 关于当代大学生信念问题的调查及对策探究,沈阳大学学报,1/2,2005.02,第1期,119-121.(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2/2,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04.

杨沫青春之歌读后感

【文章导读】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就是那个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缩影,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她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在我们的心中洒下东方红日的缕缕阳光。 以下关于青春之歌读后感 ,希望你会喜欢。

余永泽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的开场给我们一个很善良正义的形象,可是随着小说的进展,我们看到了他阻碍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进而想让林道静也顺从他去过平静的生活。我们总是说,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应该沉默。可是余永泽却不是这样,他死读书,读死书,只为自己毕业后将去哪工作着急,于是便央求罗大方让罗大方的父亲引荐自己给胡适,好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再后来,我们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学都南下请愿,抗击军警的暴力,而他却在图书馆研究着古文。对于余永泽我们的批评家从来都是毫不客气,认为这样的人虽于革命无大的危害,但中国人如果都像他那样,那亡国只是迟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杨沫50年代的经典作品,小说的格调就是革命,抗击侵略,抵制暴政。书中给我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静,卢嘉川,许宁,罗大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生存,将自己个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惧怕把牢底坐穿,坚强地面对强悍的敌人。同时小说中也有许多反派的人物,像那个胡局长,还有那些特务,当然还有那个党的叛徒戴渝。除去这两种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对反动者低头的人。这类人也许经过革命的宣传会加入革命的阵营,也许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们现在所说的余永泽就是这第三类人。

余永泽出生在地主家庭,这并不能够说明什么,毕竟有那么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后成为了革命的先驱。余永泽生性懦弱这却至关重要,他顺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做妻子,可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静在小村无依无靠,就主动去帮助她,进而两人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可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参加革命,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关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参加革命而遭遇什么不测,因此坚决反对。余永泽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动的统治者说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队伍,而只能顺着传统的和平的路那样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学生,从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静讨论文学,我们应该知道他也是有很强能力的人,可是他将他的未来定在了只为个人而生活的那一个狭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自己而工作。我们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评呢,我想大可不必,因为有人说,性格决定人生,余永泽生活在一个没有斗志的地主家庭,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决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余永泽背叛林道静,这一点我们应该看到,他没有告密,没有出卖道静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观着一切,但是一个原则却是不倒向反动派。余永泽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对付黑暗的统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于世,只能碌碌无为。在那个时代,其实像他这样没有革命的人其实是许多的,看过《围城》的人都知道那上面发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时候,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批评方鸿渐他们不革命,因为那只是一本描写普通生活的书。我们的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行为,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是革命者,毕竟人各有志,也许是他的思想有局限性,也许是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如此。我们所要批评的人是那些反动派,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们阻碍社会的发展,残害我们的革命志士,是非正义之流。

对于余永泽我们还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观念根深蒂固。从他听从父母的安排娶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到他对待农民的冷酷,再到他对待林道静是否应该出去工作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出。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在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当然对中小地主也不会太差,作为地主家庭出生的余永泽不反抗这个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并没有受到生计上的威胁,他不需要通过革命的手段去获得生存的权利。因此我们党之所以团结农民阶级来进行革命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们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评《青春之歌》说它描写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小姐林道静,也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资产阶级不具备革命性,林道静从资产阶级变成工农阶级的党的一员,有点不切实际。

一部《青春之歌》让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一个余永泽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去了解,我们不能因为片面的主观性认识或别人的评论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可是却杀人不眨眼,严嵩是有名的奸臣,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一个博学好问,勤奋刻苦的青年。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猜透一个人的所想,正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已经位高权重,什么都有了,可却还要以权谋私,打压下属。《青春之歌》描述的余永泽永远只能作为教科书的材料,在那里,我们可以将他作为反面材料加以证明革命年代不应沉默,而应该去面对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们真正要去了解认识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要加一些理解,不要苛求。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一大批爱国主义有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参加举行大游行、请愿、示威等活动的场景,细致的雕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将各种知识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过程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静是一个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是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在曲折艰难的道路行走中,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由于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以及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来。最后在卢嘉州,林红等的教育帮助下,经历了二次铁窗血与火的洗礼,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的坚强,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

回首看看现在,和林静道相比,我们有着社会、家庭、朋友的照顾,不必为生存而担心,物质生活丰富;反观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林静道相比,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虽然林静道在一段时间中出现过内心的彷徨与不安,但是她在共产主义革命者的引导下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思想与信仰。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却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价值。

林静道在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没有选择沉沦,反而选择了奋斗,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强、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马的坚持。在相同的年龄段,我们的青春却和她的有着极大的差别,她的青春在精神与困苦的洗礼下变得富有价值和意义。

青春是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段时期,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价值,并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正值青春的我们正应该无愧于青春的名词,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正是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可是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无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网游的虚幻中,难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费在了颓废的酒吧,醉生梦死;有的人把青春献给了懒惰与放弃,忘记理想。

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与不顺,只是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来,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经不起挫折的磨砺。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么理由沉沦与颓废。青春期的我们有着鸿图之志,但我们的理想却不堪一击,理想的心在几次失败和教训之后就变得软弱与胆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里经受寒冷与寂寞的挑战,才能冲破厚厚的大地,在阳关的照射下茁壮生长,绽放自己的美;雄鹰只有在雏鹰的时候经过无数次的飞翔的尝试,在悬崖上经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之后,才能历练成为展翅遨游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过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炼狱中走的最远,历练的时间最长的人。美好的东西只有在经历无数次的锤炼之后才能展现美的一面,我们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断锤炼下才能由普通的石头变成河蚌嘴里发光的珍珠。

国家的昌盛需要我们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而理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林静道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她的理想则是完成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识到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后,品熏衣茶的馥香在开水中慢慢绽放;把我每天的午夜,聆听来自遥远星空的召唤。把握每一天的美好,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用理想之火点亮奋斗之灯,用奋斗之灯照亮前进之路,让我们在理想之火与奋斗之灯的指引下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成为时代的主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上一篇:中学化学参考杂志

下一篇:新青年杂志的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