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养生的文章小短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03:48

养生的文章小短文

健康养生小知识短文

健康养生小知识短文,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裕,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健康养生的知识了,这些知识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健康养生小知识短文。

在我们国家,养生的文化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千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沉淀下来,养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你平常所见识的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种养生的办法。我们每天基本上都需要吃白米饭,对于米饭又分为好几个不同的种类。这些不同种类的大米对于我们人体也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养生效果。对于我们人体最滋补的就是粳米,这种粳米也就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白米。

在这种大米里面含有我们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我申诉和一些其他营养成分能够有效的给我们人体提供一天所需要的热量。很多人在晚上的时候都应该吃过大米粥,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吃米粥是可以延年益寿的。而且吃米粥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大米粥最上面的一层能够有效的滋养我们身体的肾精。米粥也最适合大病初愈的病人,老人,还有产妇所食用。这种大米具有健脾胃,养阴生津,固肠止泻的作用,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不要经常吃这种大米粥。黑米是对我们补肾效果最好的大米,黑米里面含有钙磷铁锌这些物质,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出普通的稻米。而且经常吃黑米的话,能够提高我们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孩子经常吃黑米的话,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骨骼的成长。对于那些产妇和病后初俞的人来说,经常吃黑米也能够加快康复的程度。

黑米除了能够强健自己的身体以外,也能够达到美容养生的效果。不过黑米不像其他大米种类一样容易煮烂,它要先浸泡一夜的时间才能够煮烂,所以对于那些消化功能比较差的孩子和老人来说不要常吃黑米。大家肯定吃过由糯米做成的小吃,经常吃糯米能够有效排除我们体内的毒素。而且糯米还具有补中益气,止泻解毒的功效,不过因为糯米不好消化,所以在吃的时候不要吃大量的糯米。对于那些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个人认为温开水好些,即便凉开水有十分好处,也不可全占了去,有养生老师说早起空腹饮白醋水,蜂蜜水,三七水等等,可以自己调节。

午饭了,你要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的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呢?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下午要做健身。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有些人认为活动身体,就叫锻炼身体。错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必需全身出汗,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健康生活小常识

1、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2、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3、空腹时不要吃蕃茄, 最好饭后吃

4、做完家务,双手易变得干燥粗糙,用醋泡手10分钟可护肤;

5、多吃菌类食物。可调整体内菌群,提升机体抵抗力;

6、夏日足部容易出汗,每天用淡盐水泡脚可有效应对“汗脚”;

7、多吃薏米小豆粥等燥湿健脾的事物,以防暑湿;

8、夏日游泳后晒晒太阳,可防肌肤劳损等疾病发生;

9、夏季枕头易受潮滋生霉菌,时常曝晒枕心有利于健康;

10、早餐多食西红柿、柠檬等酸性的蔬菜和水果,益于养肝;

11、葡萄含有睡眠辅助激素,常食有助睡眠;

12、吃酸性物质马上刷牙会损坏牙齿健康;

13、将白醋喷洒在菜板上,放半小时后再洗,不但能杀菌,还能除味;

14、龙眼营养丰富,有健脑益智等功效,但多食易滞气;

15、新购的瓷制餐具放入醋水内煮2、3小时,可去除微量铅。

16、皮鞋皮包放久了发霉时,可用软布蘸酒精加水(1:1)溶液擦拭即可。

17、蜡烛冷冻24小时再插到生日蛋糕上点燃时不会流下烛油。

18、过多食用生葱蒜会刺激口腔肠胃,不利健康,最好加一点醋再食用。

19、遇雷雨时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

20、每天早晨用豆腐摩擦面部几分钟,坚持一个月面部会变得白嫰滋润。

英语四级关于养生的励志小短文

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最关键就是外教水平 最好欧美母语 口语纯正才是最好,否则学错口音要改正就更困难了 一定要多试听来比较~学英语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英语学习中心只是辅助 这是我的经验 和同学现在上课的ABC天卞英语中心,我觉得还是蛮.好.的,亲自去体验下吧..stoopoortokeepaservant,kshard,lsoathrifty,asbeenbusyeversinceshewasyoung,eiswrinkled,herhairbecomessilverwte,hestous,"workwleyouwork,onotwork,youwillbecomelazyandofnousetosociety."Whatpieceofgoodadvicetsis!Wemustworttwellandalwayskeepitinourmind.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的女性。她总是彬彬有礼。她细心地照顾孩子并使他们都上学读书。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所以她总共有四个孩子。她使我们做每件事时都感到舒适。我们都爱她,她也爱我们。为了抚养我们,母亲有太多的事要做。因为我们家很穷,雇不起佣人,母亲总是必须做很多工作。她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地工作,从无怨言。她又是一位节俭勤勉的妇女。她尽可能地节省每一分,并且使每一件事情都井井有条。由于年轻时就一直忙碌,所以从外表看上去更见苍老。她的脸布满皱纹,头发也变成了灰白,但她仍像从前一样辛勤地操劳。她常对我们说:“工作时工作,玩乐时玩乐,如果不工作,你将变得懒惰,从而无益于社会。”这是一番多么好的忠告啊!我们必须珍视它,并将它牢记心中。

关于健康的美文诗句

健康是什么? 健康,是跟蓝天在一起; 健康,是跟繁星在一起; 健康,是跟朗月在一起; 健康,是跟朝阳在一起; 健康,是跟清风在一起; 健康,是跟晚霞在一起; 健康,是跟白云在一起; 健康,是跟碧波在一起; 而不幸的你,竟被迫跟泥土在一起 健康是什么? 健康就像一只快乐的公鸡,在破晓时为你唱响黎明; 健康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在吟诵时为你指点迷津; 健康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在突进时为你披荆斩棘; 健康就像一个真诚的伙伴,在寂寞时为你敞开心扉; 健康就像一片冰爽的绿荫,在闷热时为你祛暑纳凉; 健康就像一身时尚的装扮,在表演时为你绽放光彩; 而病态的你,竟在人们欢闹时黯然消逝。

健康是什么? 至少不该是现在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眼前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迷失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流泪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挣扎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发呆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放任的样子; 至少不该是胆怯的样子; 健康的我们,应该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生活养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

―――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

―――《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唐 张湛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谚语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

―――《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谚语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谚语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谚语 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谚语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

―――谚语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谚语 剃头洗脚,胜如吃药。

―――谚语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温病条辨》清吴瑭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

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 运动养生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

―――谚语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谚语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若要身体健,除非天天炼。―――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

―――谚语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

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

―――谚语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

1、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

舒婷《致橡树》

徐志摩《再别康桥》

戴望舒《雨巷》

余光中《乡愁》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食指《相信未来》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吴筱峰《中国话》

打油郎《青春中国》

堆雪《黄河》

国风《香山红叶》

周涛《对衰老的回答》

叶文福《祖国啊,我要燃烧》

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

彭波《最后一只藏羚羊》

歌吟有梦《我的南方和北方》

余光中《春天,遂想起》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

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

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

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

他的“养生方法 ”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

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这不是一般炼气功的人所能达到的。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

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买条黄牛可耕田,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皆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刘伯温刚满60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

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诗的全文如下:惜气存精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

“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好了歌》颇耐人寻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家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是这样写的: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教食足又思衣。衣食若还多充足,洞房捻冷便思妻。

娶得妻来鸳被暖,奈何送老恐无儿。有妻有子双双乐,终日思量屋舍低。

起得高楼并大厦,又无官职受人欺。县丞主薄皆嫌小,欲去朝中挂紫衣。

人心似海何时满,奈何阎罗下帖追。“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

不知道这种名言行不行答案补充

4、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 柯蒂斯

5、健康本身是欢乐与满足的源泉。——彼得

6、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力、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蒙田

答案补充

8、欢乐就是健康,反之忧郁就是病魔。——哈利伯顿

9、吃饭莫饱,走路莫跑,说话要少,睡觉要早,遇事莫恼,经常洗澡。——谢觉哉

10、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11、有规律的生活原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

12、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 ————爱默生

13、最穷苦的人也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是最富有的人为了健康甘心情愿放弃所有的金钱。 ——枸尔顿

14、人世间最好的医生是:节制钦食、心平气和以及心情愉快。——斯威夫特

15、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朱德

1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叔本华

高尔基的《海燕》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作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年代:现当代 作者:田间 作品:给战斗者 内容: 我们 战斗的 呼吸,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拆散。

我们 复仇的 枪, 不能扭断。 因为我们知道 这古老的民族, 不能 屈辱地活着, 也不能 屈辱地死去。

1.言 志 志难挫, 鹰击长空万里阔。 万里阔: 力挽北斗, 气吞日月。

青山座座皆巍峨, 壮心上下勇求索。 勇求索: 披荆斩棘, 赴汤蹈火。

2.少 年 天将晨, 雷声滚滚震忠魂。 震忠魂: 倾洒热血, 造福万民。

熊肝虎胆尚铄今, 捷报纷飞传佳讯。 传佳讯: 今日少年, 明朝伟人。

3.中 年 天将午, 鹏程万里任崎岖。 任崎岖: 文能降龙, 武能伏虎。

百万壮士从天出, 奋臂为我击天鼓。 击天鼓: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4.老 年 天将暮, 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 日薄西山, 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 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 瑶台一梦, 大彻大悟。

5.送 年 北风寒, 北风南去何时还? 何时还: 才弃孤帆, 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 神州亿万尽欢颜。

尽欢颜: 爆竹声起, 又是一年。 6.题芙蓉锦鸡图 (赠薛城周一鸣) 歌声淳, 闲却梅花一曲琴。

一曲琴: 与君一别, 泪雨倾盆。 泉城旧事成烟云, 报晓雄鸡待良辰。

待良辰: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7.春泉小隐图 天光寒, 铁骑千里斗愚顽。 斗愚顽: 星河欲转, 力挽狂澜。

壮别泉城何时还? 齐鲁英豪尽少年。 尽少年: 壮心所向, 一往无前。

8.山雨欲来图 *赠临沂李欣 乾坤重, 乾坤留下多少梦? 多少梦: 峥嵘岁月, 生死与共。 青山依旧伤别情, 百万壮士从君令。

从君令: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9.将 军 吟 枪如林, 立马横刀尽忠纯。

尽忠纯: 战鼓声急, 呐喊声频。 将军雄风何处寻? 岁月峥嵘展经纶。

展经纶: 足蹬大地, 手摘星辰。 10.垓 下 归天难, 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 力拨青山, 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 四面楚歌歌声残。

歌声残: 逐鹿问鼎, 恨地无环。 还有很多。

求秋冬保健养生的英文短文

Possible version:
Health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wealth. Good health enables us to enjoy our life and achieve what we hope for in our career. On the contrary, poor health leads to nothing.
How can we keep healthy Here is some advice. Firstl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take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because they provide vitamins, and we have to keep a balanced diet. So we should avoid food with lots of sugar and fat/which is rich in sugar and fat. Secondly, we'd better exercise every day to make our bodies strong. Besides, we have to avoid too much work pressure. Finally,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ose bad habits that damage our health, such as drinking and smoking.
In conclusion, if we stick to the advice given above, we will lead a healthy life.翻译:健康比财富重要。 身体好使我们享有我们的生活和达到什么我们盼望在我们的事业。 相反,恶劣的健康导致没什么。怎么能我们保持健康这一些建议。 首先,采取更多水果和蔬菜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提供维生素,并且我们必须保留平衡饮食。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与或者在糖和油脂上是富有的许多的食物糖和油脂。 其次,我们应该每天行使使我们的身体加强。 其外,我们必须避免许多工作压力。 终于,我们必须摆脱损坏我们的健康的那些坏习惯,例如喝和抽烟。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坚持提的建议以上,我们将带领健康生活。

浅释传统内家拳养生与误区的短文

黄帝内经中追求的境界就是做健康长寿的“平人”。在人们不懈追求健康长寿的过程中,可以说走了几条不同的路线,其中有三条路线作用明显:一是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二是宗教修行尤其是丹道理论的探索;三是传统内家拳的实践。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养生属于修命的部分。在宗教发展过程中第二条路线得到必然发展。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有不少宝贵的实践经验。当然,单从养生成就看,当首推道教。

道教养生术被公认是最卓有成效的,如道教南宗前四祖的平均寿命在100岁以上,最高活到137岁。道教徒中长寿者数不胜数,如张道陵、许逊、孙思邈、陈抟等。就现代人养生而言,汲取古代养生经验比盲目否定它更为明智,所以陈撄宁说“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

内家拳养生是一条操作易、见效快的实践路线。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练武”。内家拳锻炼的首要目的就是养生,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这在我国主要内家拳的拳理论述中也都有体现。

《太极拳论》中明确指出:“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做技击之末也。”《太极拳十三势歌诀》也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八卦掌《用法歌》中则把这一思想描述为“升降开合练内功,丹田有宝妙无穷。练艺精心求其妙,证悟斯道得长生”。一代内家拳大师孙禄堂总结说:“修身之本,还元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

内家拳养生的几个误区

学习传统内家拳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养生、长寿,然后才是追求防身、技击等其他功能。这可以说是对于此种养生运动方式的长期实践总结。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内家拳的实践并没有得到普及。由于没有得到正确指导,众多内家拳练习者虽然时间、精力投入不少,但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如此以来,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前辈们留下的经典记述和心得是否正确,这是很不应该的。练习内家拳者应该尽量避免走入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①练功与舞拳套

许多传统内家拳爱好者其实不是在练功,而是在舞拳套。聊起太极拳,他们会告诉你,无论是83式、56式还是108式、24式自己都会,甚至陈、杨、武、吴、孙各式也都会;说到八卦掌,也是老八掌、新套路都会,尹、程、梁、史等不同派别的架子都知道。有的人练了很长时间,在比赛中拿过金牌,甚至拥有国家颁发的高级别段位。但如果向他讨教什么是内劲,却又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对这样的爱好者,王芗斋说的很到位:“往往几十年纯功,而终为门外汉。”

就连很多名家也承认自己走过弯路。当代著名八卦掌大师刘静儒曾说:“我练习八卦掌40余年,前30年走了不少弯路,近10年才对八卦掌有了一些真正的领悟和认识,取得了点进步和成就。我体会并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气沉丹田,六合归一,练出八卦掌的内劲,再通过练功掌握八卦掌的技击特点和变化,才算是内家拳,否则,尽管练得很活很美,得过多少块金牌,或者自己感觉功夫已经上身,也只能属于皮毛,不能算是内家拳。”

其实练拳,尤其是练内家拳,追求的是大道至简,崇尚的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只要舒舒服服地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融入到功法状态中即可。气沉丹田、水中漂木、曲腿趟泥、三心空洞等等,不皆是如此吗?内家拳追求的,是用平平常常的方法,把不平常的功夫练出来,认为这才是高明的。在练功进程中,内家拳做的是为道日损的减法。当把身上的拙力全部去掉,就至于无为了。无为之后方能无不为。

②内劲与力量

在武侠小说中,对于内力的'描述神乎其神,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些都不过是作者的主观臆断和想象而已。其实内劲和力量根本不是一回事。

真正掌握内力的传统内家拳人,身体极为绵软,外表是绝对不显力的。尤其是在高级阶段行功时,动作轻缓,气息柔顺。在行功过程中抱神以静,可以把身体的拙力排除到不剩一丝一毫,把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又如何会吓人呢?看来,内家功夫确实像武术家荣华丰老师说的那样:“四海堂内武一片,只是高师太少见。中高低来无人判,有段无实误少年。”八卦掌《转掌歌诀》中“先师掌法传至今,世人鲜有得其真”的说法,也正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片面追求力量,而没有好的入手方法,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速之美观,用急暴力者,无不怒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气,而后用力,即闭而长呼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气也。”(王芗斋《意拳正轨》之《用劲篇》)很多习武之人往往喜欢追求表面的力量,在练习时发急暴力。若气口掌握不好,自然会出现气滞气憋的现象,时间一长必然致病。

③练拳与看书

作为金丹派南宗的初祖,张伯端“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术,靡不留心详究”。纵使如此聪明,直到82岁遇师传其口诀前,他也还未悟透内丹之秘。他有感而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悟真篇》七言绝句之十四)但如果认为内丹修炼有多么复杂,那就错了,南宗四祖陈楠就说:“金丹大道人人有,要须是口传心授。”(《翠虚篇》之《真珠帘——赠海南子白玉蟾》)。

传统内家拳也有类似之处。太极拳有“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十三式歌诀》)的说法,八卦掌有“个中奥妙在深玄,掌在师传学在专”(八卦掌《练功歌诀》)的说法,都是讲老师正确引导的重要性。有人可能问:自己若加倍努力,能不能无师自通地参透传统内家拳呢?笔者的回答是,成功的概率接近于零。因为传统内家拳的发展,有赖于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连续积累。

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陈拳在杨露禅以前几不外传。杨露禅历尽千辛万苦,方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处学得太极拳,并继而使之名扬天下。于是有“陈拳还需杨拳传”之说,以后的武、吴、孙等式都是在杨氏的基础上衍生的。在学太极之前,杨露禅武功已经很不错;而武禹襄、吴全佑、孙禄堂在学习太极拳之前也都是有艺在身。尤其是孙禄堂,“1886年春,他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他一直想学太极拳而不得。直到52岁时,遇武式太极传人郝为真,才习得太极功夫,最终三拳融会,创孙氏太极拳于世。

由以上的简单历史回顾,可以回答一些初学者经常问及的问题:“我有书、有视频,能不能自己学习内家拳?”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肯定的是,照拳架练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但如果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内家拳,什么是传统内家文化,只照书和视频练就不行了,必须访明师(不见得是名师)、得真传。再说明白一点,得真传是掌握传统内家拳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其他还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如勤于思考、勤于练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毕竟“一人难上碧崖头”。

④柔与刚

当下太极拳练习盛行,早晚公园里经常有一些人在练习。这是好事,说明人们的养生意识比以前大有增强。但练习要讲科学,如果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还去进行刚猛的发力,那是在破坏自己的身体。这就又涉及到柔与刚的关系了。大家都知道,内家拳讲究以柔克刚。但是有的人可能又有疑问了,说内家拳也能打伤人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内家拳的刚是柔中之刚,而不是靠上肢和胸部肌肉拉伸的强力。“钢需纯炼始削坚。”内家拳的刚是从柔中提炼出的内劲的纯刚。

这就涉及到如何提炼内劲了,这也是传统内家拳各门各派最为秘密的部分。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内家拳的刚是从柔中提炼出来的,是柔的积累。“单纯表现外力,就算威风凛凛,圆睁双眼,脚踩在地上咚咚作响,累得气喘如牛,出了大力,而里面丝毫没有什么要求跟着,那等于白练”,这句话可谓一语中

内家拳的养生实践

诚然,从表象上看,传统内家拳异彩纷呈,在养生上也各有千秋。就八卦、太极、形意三大内家拳而言,前辈行家们总结为“八卦脚,太极腰,形意起落钻翻接点处”。但笔者个人认为,如果仅仅从对初学者腿的活性锻炼上,八卦掌的好处更直接,锻炼效果也更为显著。八卦掌锻炼的重要基础,是从走趟泥步转圈开始的,八卦掌功夫也是从看似简单的走圈中获得的,这个圈被叫作“玄机圈”。腿是人活力的源泉所在,要不涌泉穴怎会长在脚心呢?南怀瑾先生也持这个观点。八卦掌师祖董海川在世时,常常强调百练不如一走。八卦掌就是先从腿的锻炼开始的。庄子所说“真人呼吸以踵”是有道理的,如果能够做到气沉涌泉,那功夫一定好得不可思议。

有人会问,足踵、涌泉怎么会呼吸呢,那不是违反最基本的常识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可以这么说:“所说呼吸,即非呼吸,是名呼吸。”在内家的高级行功阶段,会觉得身上每个毛孔都会呼吸。这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但这种境界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一旦步入真正的内家门,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终生练习不辍。

虽然三大内家拳从表象上看各有特点,但从实质来看,很多关键东西是类似的,如都在追求更好的根打,太极讲“根打根才是真”,八卦讲“脱身换影不留痕”,形意讲“全身无点不弹簧”。于是前辈们对三大内家拳特点又总结与理解为:形意好,八卦巧,太极灵。笔者认为,三大内家拳到了高级阶段,其本质是一个东西,追求的境界也是一样的,只是从不同的方向向山顶攀登。

《道德经》第55章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

”内家拳的至高境界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一个内家拳者能够把自己身体的状态还原为初生的婴儿般,举手投足使唤都是极为细腻的内劲,是已臻极境。其实判断内家拳的水平高低,关键是看练习者有没有细腻内劲,是不是在推手中以劲道拿人。如果没有这个,会多少套拳、会多少式都没有用。技艺达到传统内家拳一定境界者,看一个人的练拳起势动作就知道练习者的水平如何了。

上一篇:广东华商学院论文

下一篇:中国医药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