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过去的报纸和杂志

发布时间:2023-12-11 13:17

过去的报纸和杂志

各省、市日报(小的市不一定有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少年儿童报(后改为中国少年报)流行的刊物有《连环画报》、《中国妇女》、《新观察》、《大众科学》、《科学画报》、《语文知识》等。《红旗》于1958年6月报日创刊是党中央理论刊物对象是县团级以上干部和理论工作者。

20世纪初期(1900-1930),中国有啥报纸杂志?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是封建宫廷发布消息的政府机关报。相传汉代已有邸报,但此说不可靠。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唐代,当时,我国是个封建大国,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各地方政府就在京城设立了一种叫“ 邸”的联络机构。邸报是由这种联络机构发布的。在“邸”这个机构里有“邸吏 ”,“邸报”就是由“邸吏”负责传发的。“邸报”并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一种通称。有时也叫“朝报”、“杂报”等等,它是我国最原始的报纸。

近代中国历史最早的报纸为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949年5月停刊。

以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报刊亭,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报刊亭从数量的减少到渐渐消失,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买报纸杂志的人少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新闻。这背后是电子化媒体的普及,和纸媒的衰落造成的。

以前的报刊亭里满满当当地摆着各类杂志和报纸,一到上下班和放学的时候这里就很热闹了,这里就聚满了人,有学生、有上班族、也有退休的大爷大妈。

他们来这里翻看选购自己爱看的杂志报纸,路过的人常常会停下来买点什么带走,或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对于外地来的人来说,每个城市报刊亭内售卖的地图是他们最放心的了。

说起报刊亭很多人都有很多回忆

我在报刊亭买的杂志比报纸要多,像《读者》、《青年文摘》、《知音》、《故事会》、《意林》这些杂志,都是当时我最爱看的杂志了,那时去报刊亭基本上都是去买这些杂志看。

那时买杂志和报纸的钱都是从零花钱里面省出来的,每次从报刊亭买到一份自己喜欢的杂志和报纸别说多开心了。曾几何,很羡慕报刊亭的店主,觉得他有这么多杂志和报纸可以看。我想有不少人的文学启蒙就来源于这一个个小小的报刊亭吧。

很长一段时间内,报刊亭曾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那时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它的身影。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朝夕相处的报刊亭,正在渐渐消失。

2012年,河南郑州就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如今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巷尾,已经很难看到报刊亭的身影了。就算能找到几个,报刊亭里也不售卖报纸杂志了,这里售卖的都是香烟、饮料、烤肠等小商品了。

其实报刊亭的减少和消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因时代而兴起,也因时代而消失。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刷屏(通过电脑、手机)看各类新闻,他们已经不需要报刊亭这个传统的信息获取媒介了。如此,导致去报刊亭买报纸杂志的人越来越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报刊杂志相继休刊、停刊、调整,很多纸媒企业步履维艰。

报刊亭的减少和消失,其实是由于传统纸媒的衰落和当今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所导致的。报刊亭会消失,但文化并不会消失,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只不过换了一种阅读方式罢了。

那些小小的报刊亭,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对于报刊亭,你的记忆又是什么?

上一篇:世界四大医学杂志

下一篇:核心期刊在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