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杂志分区
高校数学杂志分区
期刊mathematics是: JCR一区。
《Mathematics》的年发文量从2019年开始剧增,之前每年的发文量不到400篇,2019年激增至1234篇。今年到目前为止(9.16日),《Mathematics》已经发文1318篇。
《Mathematics》的影响因子虽然只有1.747分,但是其在数学领域位于 JCR一区。这个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效率很高,审稿和录用比较快。论文是关于机械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导和分析,推荐了多个国外相关领域审稿人。
有三个审稿人给了意见,审稿意见都比较中肯,确实看懂了复杂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研究内容。其中一个审稿人甚至自己推导了全文公式,指出了不足。一轮大修一轮小修,修改完善论文后很快录用。
mathematics期刊几区
mathematics期刊是四区的。
关于数学的,mathematics期刊是sci四区。
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内容介绍:
纯数学方面的第一个杂志《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年刊》(Annales de Mathématiques Pure et Appliquées)于1810年在法国创刊,到1831年停刊。
1826年在德国创刊的《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Journal fr die Reine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通常称为《克雷尔杂志》Crell's Journal)是仍在发行的最老的数学刊物。
到19世纪,各国数学会相继成立,并编辑出版数学刊物。如1864年成立的莫斯科数学会,于1865年开始出版《数学汇刊》(МатематическийСборник),1865年成立的伦敦数学会,于当年开始出版《会报》(Proceedings)。
SCI期刊到底是怎么分区的?选择JCR还是中科院分区?
去年学术圈有这么一个八卦,复旦女博士劈腿四个男博士,其中一硕导送了她五篇SCI文章,甚至里面还有一篇属于一区的nature communication!如此“真爱”实在是让吃瓜群众瑟瑟发抖,毕竟,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发不了一篇nc.....
SCI一区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在一区发过一篇文章,那么国内大部分高校基本可以任选了,接下来好几年吃穿不愁。
对于刚接触这方面的作者来说,可能仅仅只能靠IF(期刊影响因子)值来对期刊进行一个比较筛选,但如果了解更多期刊分区方面的小知识,也许会对投递写作有更多帮助。今天就来说一下SCI分区相关的小知识~
关于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1、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区(原来是汤森路透,后来易主科睿唯安)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的分区(通常称为中科院分区)
*皆是基于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的基础之上进行分区
将收录的各个期刊分成不同的176个学科类别,再按影响因子高低 平均分成 1、2、3、4区。其中前25%(含25%)为Q1区,25%-50%(含50%)为Q2区,50%-75%(含75%)为Q3区,75%以后为Q4区。
与前一种不同,中科院是先把所有期刊分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综合期刊13大类,再将这13大类的期刊分成四个部分。同样按照影响因子划分, 前5%为一区,6%-20% 为2 区、21%-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 很显然,一区和二区的期刊很少,处于分区金字塔上层,并且 一区基本上都是国际顶级期刊 。
在中科院分区中,主要按每大类 3年 的平均IF进行分区;而科睿唯安JCR的Journal Ranking是按照每个学科 当年 的IF进行分区的。
Tips:
由于两种分区方法的不同,有的在JCR为Q1范围的文章,按中科院分区来算的话很有可能是二区甚至三区。
虽然两种分区方法都比较权威,但是中科院分区被更多的机构采纳以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不过主要还是看高校和单位要求。
即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JCR),通过对来源于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数据进行分析,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成为对世界权威期刊进行系统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
简称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一般来说, 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计算公式:
IF (假设2019年)= 该刊所有文章前两年(2017和2018)在该年(2019)的被引用数 / 该刊前两年发文的总量
由于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所以投稿的难度也越大。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用次数中,被其他刊物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
他引率=(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
自引率=(被本刊引用的次数)/(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各位新手学者对这些有所了解后,选好心仪合适的刊物,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投稿流程去投递文章啦~在这里祝各位学者大佬百投百中!
两大主流期刊的分类方法
国内主流期刊分区评价体系主要是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和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SCI 收录期刊影响因子基础之上进行分区,但是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此,易智编译介绍了两种分区方法的异同。
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
汤森路透JCR分区以IF为依据分区。IF计算公式如下:
中科院分区表采用3年平均IF作为分区依据。这样分区的优点是可以使历年的期刊分区相对稳定,减少影响因子上下波动带来的影响。 3年平均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有些期刊是没有3年IF的,在计算3年平均IF的时候,按如下规则:只有1年有IF的期刊,只取1年IF作它的3年平均IF;只有2年有IF的期刊,只取2年平均IF作为它的3年平均IF。
二、学科划分
汤森路透的JCR仅提供学科级别的知识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的划分数据粒度较细(2014年为176个学科)。
中科院分区表除对JCR提供的学科分类体系的分区(即小类分区),同时提供13个大类学科的期刊分区结果。13个大类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地学天文、生物学、农林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期刊与13个大类学科是一一对应、不重复划分(除11本晶体学期刊外)的关系,即除11本晶体学复分期刊外,一本期刊只属于一个大类。但是一个期刊可以属于不同的小类学科。所以大家会经常看到同一个期刊属于不同的分区的现象。
三、分区方法
汤森路透分区法: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这样的分区方法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认同并作为期刊影响力评判标准。
中科院分区法:中科院首先将JCR中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 大类期刊按照各类期刊3年平均的影响因子各自分为4 个区。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
四、 数据处理方式
中科院分区表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
以上就是易智编译关于中科院和汤森路透两大期刊分类方法的介绍,正确的认识期刊分区对于了解某一期刊的质量(PS:分区不能作为评判期刊好坏的唯一标准),了解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和查阅文献资料都有一定的帮助。
上一篇:中国妇女保健杂志
下一篇:期刊去哪里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