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杂志雄狮少年
博物杂志雄狮少年
《雄狮少年》讲述了受人欺负的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组成雄狮小队,拜咸鱼强为师,一路跌跌撞撞,最终凭着满腔热血的执着和无所不往的勇敢冲破偏见、创造奇迹的励志成长故事。
《雄狮少年》聚焦的是“醒狮文化”。狮子舞文化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有南狮和北狮的差异,但在影视作品中,《黄飞鸿:狮王争霸》(1992)、《醒狮》(2007)“醒狮”一词在中国人的文化概念中就赋予了“拼搏、觉醒”的内涵。
这部电影将“醒狮”这种民族化的意蕴放置于真实却具有意境的文化空间中,用“觉醒、不屈、勇敢、坚持”等民族化的人文元素为电影增加了奇观意境,展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情与东方意蕴。
阿娟、阿猫、阿狗在咸鱼强的带领下,用精湛的醒狮技艺,收获了生活磨练之后带来的坚定信念,找到了生活中各自的“鼓点”。影片用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寓意,致敬了阿娟这样现实中无数为了亲情、为了尊严努力打拼的小镇青年们;用咸鱼翻身的寓意,致敬了隐匿自我梦想,挑起家庭责任有担当的中年“咸鱼强们”。
不矫饰,不煽情的剧情和故事设定,适合所有的年龄段观看。醒狮在片中既是极具东方文化丰韵的竞技,更是有关现实与梦想层面的一种隐喻,那激越飞扬的鼓点,一如我们生命律动的节拍,那翻飞腾挪的醒狮之舞,便是平凡人永不放弃梦想的礼赞。
《雄狮少年》为什么把人物画成咪咪眼?是为了冲击美国奖项吗?
雄狮少年把人物画成眯眯眼是为了迎合西方评委,不是为了冲击美国奖项,是为了冲击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这才是动画领域的盛会,动画界的奥斯卡,雄狮少年将人物进行设计,可能就是为了迎合这些西方的观念,毕竟导演都想在国际上扬名。
雄狮少年在宣传时就有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里面的几位主要角色,眼睛都非常的细小,并且眼距小眼角拉长,这非常符合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偏见,是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理想状态。所以在这部电影发布的时候,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很多人指责雄狮少年的设计,有很多人认为这样影响不大。而导演对此的解释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来做出的设计,是基于现实中人物形象来创造。这样的言论自然引起了很多人不满,之后雄狮少年的票房不好,导演也将其归罪于形象,不被接受。
其实这样的角色形象让人很难理解,毕竟这样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导演在进行设计之初就应该有心理的准备,既然这样对票房会有影响,可他们还是做了。那么必然是他们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以其他方面来弥补或者有相关的应对措施。而剧组在推广中所做的措施有转移话题的正面解释,以及请水军打分,这部电影在各个打分平台的评分都很高,非常虚假,或许有人认为这样高的评分可以吸引观众,让他们不在乎角色形象的问题。当然现实狠狠给了他们一耳光,角色形象问题所带来的话题完全没能转化成票房。有这样的风险,他们仍然去这样设计,那么导演可能会有更大的野心。
西方电影奖获奖一般有两个因素,影片足够出色,或者带有政治成分等盘外因素,导演可能是将目标放在了盘外因素上,希望以这样的形象去迎合评委,毕竟只要他能够得奖,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并且他们还已经做好了一些预防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并没有效果。各种原因让他们设计了这样的人物形象。
《雄狮少年》简介
阿娟是一位留守儿童,因从小体弱,被父母取了一个女孩儿的名字,父母为了养活一家子外出务工,已多年不曾回家过年。起初对于舞狮的概念仅停留在小时候父母还陪他在家过年时,村子里热闹非凡的节目,2005年年关,村里又举办舞狮大会,瘦小的阿娟为了能更清楚看舞狮表演,使劲往前排挤,不小心挤到村里舞狮队的前面,因此被其欺负,讹走他唯一一个,爷爷给他的红包,但是接下来就被来他们村宣传广州第六届舞狮大会,跟他同名同姓的女孩通过精彩的舞狮秀争夺回来,并送给阿娟一个红色狮头,鼓励阿娟听听内心的声音,是否不再做一只病猫而是当一头雄狮,并将第六届舞狮大会的宣传页留给了他。
受到启发的阿娟,也为了能去广州参加舞狮大会,跟父母团聚,找来同样被大家认为是废物的小伙伴阿猫阿狗,说服他们加入舞狮队,并拜了咸鱼强为师,开始学习舞狮。咸鱼强20岁时是村里舞狮一把好手,后来向生活妥协,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老婆开了一家咸鱼店,每天给人送咸鱼为生,在三位少年的执着和老婆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重新捡起自己的理想,开始训练这支弱鸡队伍。在这个过程中,阿娟从一个一直驼背畏首畏尾的瘦弱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挺胸抬头精气神十足的精瘦小伙,尤其是经历了父亲在工地摔伤成了植物人,只能被母亲带回乡下照顾,阿娟一人扛起整个家的责任,背上行囊、带上女阿娟送的狮头前往广州务工。尽管他退出了舞狮队,咸鱼强和阿猫阿狗仍然准备参加舞狮大会,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坚持告诉阿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永不放弃。
在阿娟为了更高的收入准备去往上海的那天,舞狮大会举行了,在去车站的路上,他被工友拉着去凑了舞狮大会的热闹,在舞狮队小伙伴们的感染下,阿娟不顾在工地上受伤的脚上场了,在高桩上踩出了一串串血脚印,但他仍然坚定地向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擎天柱发起冲击,地上的阿娟还有其他舞狮队都敲起了鼓点朝他致敬,发光的少年一跃而起,虽然自己跌落高桩,但狮头却被他用尽全力送到了最高点!相信奇迹,就会看到奇迹,家里床上的植物人父亲听着电视里的舞狮大会直播,手指也动了起来……
后来阿娟还是去了上海,还是得承担一家的生计,但是我相信这个少年以后不会被任何困难压倒,因为他已经蜕变成一头昂首挺胸的雄狮!
在国外获奖的《雄狮少年》为何在内地却备受争议?
因为这部电影不符合中国人的喜好,所以即使在外国获奖,雄狮少年在国内的票房也不会高,这部电影所获得的外国奖项,并不能证明这部电影足够出色,只能证明这部电影得到了外国部分群体的喜欢,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中国电影拿不到奥斯卡,绝对不是因为中国电影没有一部有奥斯卡水平,而是文化差异,注定东西方不可能完全互相欣赏。
雄狮少年身上有众多的标签,画面好,热血,励志,中国文化,与众不同的审美等等,这些就是观影群体所追捧的,这部电影的好评都是来自于这几个方面。而画面好确实是本片的优点,雄狮少年制作精良,导演技术性很强,每个场景都很有氛围。然而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是名不副实。
雄狮少年的一切根源都是剧情太差,存在根本的逻辑问题。这部电影宣传舞狮文化,但展露出来的是舞狮没有前途,舞狮没有技术含量,主角团用几个月的练习就可以和多年练习的专业选手比肩,艺术可以适当夸张,但这样的夸张已经超出了碳基生物范畴。这部电影也并不励志,主角是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却不好好学习,最后只能外出打工,主角想要舞狮也并不是喜欢,只是想证明自己,而证明自己后继续前往上海打工,可能导演刻意忽略了深圳这个城市。这部电影也算不上热血,整个片子的氛围都非常的压抑,最后在结尾时有一点提升,可能是观众的燃点低。
国外有很多著名的获奖影片,但是很多影片到了中国的市场以后,都不会取得高票房,这并不代表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不行,致双方国情决定的,文化存在根本差异,无法互通欣赏。而雄狮少年,票房差和角色形象有一定关系,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导演没能讲好一个故事,这也是现在很多导演和编剧的问题,过于自信。
对于网上传播《雄狮少年》辱华事件,你怎么看?
导演的野心很大,想要凭借这部作品来拿到一个大奖,可能这就是角色形象设计的由来,因此也有了辱华的争议,导演想借着传统文化这一点来获得一个高票房,从综合结果来看,导演的融合是失败的,并且导演不想直面自己的失败。
这部电影在宣发上投入了很多,导演在面对媒体的时候也显得信心十足,而从整体的质量来看,导演也确实有野心。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其实很不错,技术性够强,但是和其他方面结合还是烂片。导演大概也想通过这部电影能够拿下一个大奖,来成就自己在动画电影圈的地位。
很多优秀的华语电影在国外的评价并不高,并非真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太落后,而是东西方的审美差异,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大概是导演想要拿到一个奖项,所以采用了这种盘外招,在角色形象上去迎合西方人,给西方人创造西方人想看的东西,这也就成了这部电影的辱华争议,但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导演这样的做法都是无法能理解的。
如果这部电影只是讲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全体奋斗故事,那么必然与票房无缘,而这部电影的投入也非常大,如果没能拿到一个好的票房,对他的导演生涯自然也会有影响,所以他选择了传统文化这个切入点,这是非常能打动观众一个选择。不过导演在这一方面也没有做好,表面是宣传舞狮,但实际上并没有讲述太多关于舞狮的文化,尤其是没有太多的舞狮情节,里面的很多情节也和舞狮文化有冲突,没能达到宣传的目的,让人看起来很难受。
这部电影所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形象,二是剧情。导演侧面回应了形象问题,而完全抛开剧情不谈。导演左顾言他,转移话题,企图将问题扩散借用群体的力量去解决争议。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导演的做法并没能缓解争议,而且导演将票房问题归罪于观众对于角色形象的排斥,实际是这部电影的整体剧情太差,这部电影在宣传方面投入了很多,请了很多的水军,误导了观众,可能也晃晕了导演。
上一篇:国内文学杂志排行
下一篇:汽车杂志推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