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老年生活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12 04:57

老年生活文章

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应发生变化。老年人生活如何才过得幸福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幸福生活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转换角色,顺应现实。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应发生变化。但是,有的老年人虽已退休,可却不肯从原有角色中退出,进入新的角色,这就导致心理与社会身份之间的冲突。老年人应对自己角色的变化有个正确的认识,采取与之相符的行为,非如此不能顺应现实。

第二,悦纳自己,宽容大度。凡心情忧郁者往往有自我不满足、 自我评价 过低、自责、自罪等心理,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感到社会不公平。每个人的生活道路各不相同,你永远不是最坏的,更不可能是最好的,你要比,不妨就和各方面条件比你强,而境遇不如你的人比,这样你会感到你并非是不幸的。其实,就是境遇不如你的人,也并非就会感到自己是不幸的。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期望值不同,心理感受不同。其实,人只要能悦纳自己,就是幸福,你就享有了宁静的生活。

宽容大度既应该对他人、对社会,也应该是对自己的。林则徐客厅里有幅 对联 :“出门一笑心莫哀,浩荡胸怀到处开。”宽容大度可以由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调整自己的性格而获得。人到老年,如果不变得大度、豁达,就很可能变得狭隘。

第三,走出家门,结交朋友。心情忧郁者感到生活索然无味,自卑压抑,往往会疏远朋友,闭门独处。这样不利于改善忧郁心情。心情忧郁者应当积极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面对朋友广泛交流,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扩展视野,这样有助于找到新的乐趣。

第四,老有所为,积极进取。老有所为是改善忧郁者心情的根本出路。所为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余热。总之,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人生表现。两千年前,荀况在其著作《荀子·荣辱》中写道:“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这里,已指出乐观的人往往健康长寿,忧郁的人往往短命的道理。而积极、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可以改善人的心情。当然,要控制忧郁情绪,就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

肖兆力

在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季埝社区,经常会遇到一对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总是又说又笑地手挽着手,或一起去晨练、散步,或一起去买菜、做饭,眼神里写满了关爱、幸福和默契。每当遇到这对老人,你会产生羡慕和感动,会想起《诗经》中的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对老人的男主人叫葛锦富,是一名退休教师;女主人叫马汝银,是一位普通家庭妇女。10多年前,他们双双丧偶,生活十分孤独。尽管他们都有再婚的念头,但双方都有三代同堂的儿孙,儿女意见分歧较大。后来,经过长时间沟通、磨合,终于在1999年 元旦 举办了婚礼。

再婚后的10多年来,这对老人相濡以沫、关爱儿孙,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用他们的夕阳余辉,照亮了社区的每个角落;用他们的身体力行,赢得了儿孙们的敬重和社区居民群众的一片赞叹之声。

“这对老人就是闲不住。社区里老人的事他们要过问,青年们的事他们也要管;属于社区工作的份内事他们要问,人家的家务事他们也要‘插手’;季埝社区那里有婆媳不和、姑嫂不睦,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社区党总支书记殷萍充满深情地对我说。10多年来,季埝社区连年被上级评为文明社区和老年工作先进单位,葛老全家也多次荣获“文明户、党员示范户”。

季埝社区有个名叫小强的留守 儿童 ,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由向同学借钱到偷亲戚家钱,学习成绩始终是全班倒数第一。作为社区老年协会会长的葛老和老伴,被县关工委聘为网吧监督员已有多年,深知网络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不是一两剂猛药就能奏效的,得“湿柴温火慢慢炕”。打那以后,葛老夫妇一方面隔三岔五找小强谈心,给他讲讲理想、讲传统,从思想感情上拉近与小强的距离;另一方面把小强接到自己家里,星期假日对他进行补课,实行全程跟踪,多年来从不间断。现在,小强不仅戒掉了网瘾,还当上了班长,成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强与网络彻底告别的成功范例,更加坚定了葛老夫妇为青少年远离网吧奔走呼号的信心和决心。多少个严寒酷暑、白天黑夜,葛老和爱人不顾年老体弱,奔走在社区的网吧和游戏厅之间,详细记载其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撰写调查 报告 ,收集网络警示案例,自费复印若干份材料,与学校一起策划,组织召开以“拒绝网吧、心系学业、成人成才”为主题的座谈会、班务会,启发学生谈心得、说体会、写 读后感 ,葛老夫妇先后收到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们写的 感谢信 以及学生写的读后感就有500余篇。

葛老夫妇乐善好施、言传身教的情操,深深地影响着双方的儿女们,都争先恐后地孝敬这对老人。逢年过节,儿女们带着礼金和礼品主动上门看望二老;平常日子,也经常买穿的和吃的孝敬老人;二老病了痛了,床头侍奉更是关爱有加。

几年前 中秋节 那天清晨,葛老起床时突发眩晕病,不能坐更不能走。在身边的儿子朱天龙将他从四楼驮到家属区大门外,叫上出租车,及时送到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老年性脑组织改变、脑供血不足。在医院治疗期间,住在建湖县城的儿女天天探望、轮流护理、无微不至。

一天下午4时许,葛老的老伴马汝银去县幼儿园带孙女,路上被车碰撞致使右肱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手术、在家休息先后近一年的时间,生活不便,不能自理,都是双方的儿女们分期轮流护理,从没有半句怨言。知情的街坊邻居们都说:即使亲生儿女,又能如何啊!

国务院温家宝说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然,这也包括我们老年人。

那么,我们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更加尊严呢?一般说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外界不会对老年人进行侵犯,即便是有人侵犯了你的“尊严”,那就依照法律去维护我们的“尊严”。

除了在法律范围内规定的“尊严”以外,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损害我们老年人的“尊严”,使我们老年人生活得不大快乐。要想生活得“更加尊严”,我们老年人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那就是要自重、自尊和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位置。

什么是自重、自尊呢?无论是在外还是在家,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步入了老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自己就不要像九斤老太似的总说:“一代不如一代。”更不要倚老卖老,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到处指手画脚。要知道,在你眼里是孩子的人,正是现在社会的中坚力量!你对别人不尊重,别人怎么会对你尊重?别人对你不尊重,你能生活得更有尊严吗?

在家里,不要总认为你家的孩子还是孩子。他们长大了,他们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态度、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的工作态度、不同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由他们去吧,不要干涉,不要力图把他们的一切改变成我们的生活模式。在家里应尽己所能,干些 家务活 ,给孩子做个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你对孩子尊重了,孩子也自然尊重你、孝敬你了。孩子对你尊重了、孝敬了,你生活得也就更有尊严了。

我向往的老年生活!

接外婆打新冠疫苗,顺便把她的邻居老雷也带去医院接种。

老雷生于1922年,已经99岁。他的一生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上面写满了战争、改革、经济发展,写满了贫苦、奋斗、繁荣昌盛。他的人生或许平淡无奇,却亲历见证了我们国家一个世纪的重大变迁。

可如今的他,瘦骨嶙峋、颤颤巍巍,患肺气肿、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天天吃一大把的药,甚至浑身散发着难闻的药味,大家都避而远之。

老雷仿佛返老还童了,就像一个两岁的小孩,需要亲人照顾饮食起居,不能单独散步、看电影、旅行……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他比小孩惨100倍。

聪明伶俐的小孩子人见人爱,大家都想亲亲抱抱。而他呢,如果不幸在路上摔倒,恐怕有人想做好事去搀扶,还要请路人为自己做证。

小孩爱吃什么就吃,高糖高脂高油,喜欢的都可以往嘴里塞。而他呢,就像减肥的女明星一样,需要计算食物的卡路里、脂肪含量等,稍微多吃一点,身体就可能会举起反抗大旗。

小孩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有美好的梦想、爱情、事业对他们敞开怀抱。而他呢,死神近在咫尺。

想到这些,不禁对老雷充满了同情与怜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祖父母甚至父母都已变成老年人,看着皱纹慢慢爬上他们的脸颊,看着他们身体逐渐变差,看着他们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我们与老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忍不住想,等到自己步入老年的时候,该怎么度过呢。

最近一年来,特别是当肩膀的腱鞘炎几个月未康复,体检报告上的不正常指标越来越多,我真的多次思考过这个问题,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描画了色彩缤纷的蓝图。

美是一定的、必须的,美白补水、抗氧化、补充胶原蛋白……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悉心保养好皮肤,衰老不可抗力,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让它放慢脚步。

就算到80岁,我也要有两大衣柜漂漂亮亮的时装,对,它们不仅仅只是避体保暖的衣服,而是当下流行的颜色、款式、面料,每天把自己打扮得优雅、精致、得体,绝不显现出一幅老气横秋、老态龙钟的样子。

绝不发胖,坚持有氧与器械相结合,保持身体肌肉含量,增强器官机能,就像健身达人刘叶琳,用运动对抗时间在身体上留下的印迹,提高生活质量,做一个稍微健康、精神抖擞的老太婆。

保持年轻的心态,不给自己设限,“中国最帅大爷”王德顺,50岁开始健身,65岁学骑马,78岁骑摩托,85岁考取飞行驾照,这样的人生简直酷毙了。

夏天到北方避暑,冬天去海南取暖。每年计划一次海外旅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地随便看看,而是小住一段时间,沉浸式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独特魅力。瑞士的田园,荷兰的郁金香,布拉格的大教堂……都太令人心驰神往。

坚持看书写文章,关心时事,与时俱进,内外兼修,不因思想古板被儿子吐槽,80岁还能听懂孙子的外星语,灵魂与外表同样妙趣横生。

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唱流行歌、跳爵士舞,唱歌、跳舞真的是会给人带来快乐的娱乐活动,最近大火的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有很多好的作品,《悟空》《给电影人的情书》等非常惊艳、震撼,会让人循环播放、百看不厌(真的不是因为他们帅才这么说的),希望自己也能掌握这两项技能,娱人娱己。

还有拍照片、养多肉、画画,始终充满热情、坚持学习、每天进步,用丰富的内容充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希望自己至死都拥有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生命,任凭时光在脸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依然心里有光、积极向上、从容不迫。

当然,我并非在否定别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理念和面临的现实情况不同,在别人看来老雷或许可怜,但他的生活自有乐趣所在,儿孙满堂、合家欢乐、丰衣足食,每天泡泡茶馆,听朋友们聊时事、聊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他的岁月一片静好。

看着为自己列的生活清单,一个加粗大字赫然浮现在眼前——贵,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别只顾着做白日梦了,好好工作、天天攒钱吧。

退休敎师写的煺休十年文章

  十年前,我们老了,退休了。终于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过得很艰难:环境苦、工作累、工资低、负担重。我们这一代人也很豪迈:觉悟高、心胸宽、责任重、贡献大,撑起了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 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继续奉献,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还有的人二次创业,名利双收;有的顷其所有换大房,为的儿孙大团聚时有足够的空间;有的节俭储蓄,为的大病就医,或是为去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有的服务子女,侍侯儿孙,为的动不了的时候能得到儿孙的床前关怀......。
  我和老伴是同时退休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了。进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老年。我们没有再去为社会做奉献,没发挥余热,不再为儿孙操劳,不去挣钱,不攒遗产。而是试着过起了自由、轻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养天年,充分享受我们自己的夕阳人生了。我们在北方避暑,在海南过冬。春秋好季节就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理想的路线、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了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弥补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进入老年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越来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别幻想长命百岁,时不待人,诸事尽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去做那些原来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圆那些积年的梦,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再悔。
  退休了,对于我们应该担负的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已经完成,该是社会和儿女关照我们的时候了。但是对亲人,对儿女,以至对社会都别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社会如何善待,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我们对子女的抚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但两者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来约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当然也不能软弱和放弃,要学会应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我们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力不从心的事越来越多,别去充英雄好汉,自找没趣,别轻易答应为别人做什么。少说 "是" ,多说"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少为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固定任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一位网友说的好: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
  我的亲戚75岁,原来身体很好,她非常疼爱孙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孙女,视如掌上明珠,每有电话都要想的流泪。奉高中,供大学,自己克勤克俭,鞠躬尽瘁。但儿子离婚孙女随母而去后,她突发脑病,险些不治。孙女仍在高兴的上大学,儿子又有了新家,原来健康的她却孤独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着她。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会自食苦果,没人可怜!
  我的同事退休后已是存款无数,但仍踌躇满志,拼命挣钱。每周去代30多节课,喜欢电脑和旅游但舍不得花钱,又没时间,总认为来日方长。但只两年后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时,泪流满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辈很有名气的老师,退休后又代了十几年的课,直到脑栓发作,挣钱数万,盘点下来,全都给了儿孙了。他们要结婚,要买房,钱不够,而老子的钱又闲在存折上,哪好意思不拿出来呢!到最后身体不行了,挣的钱也没了。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们才没有重蹈覆辙。谢谢前辈!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负、执着、痴心。总以为自己仍和年青一样的无所不能。做事顺利方面考虑的多,而风险却很少考虑。
  其实60岁以后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现:体力下降,记忆减退,思维局限,反应迟钝。出现事故的几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已经不再适合做一些复杂、烦琐、责任重大、时空精确的工作,不然为什么规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银滩海滨,有一对退休老人在海边买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孙女接来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梦,自己毁了自己的晚年。而那个夏天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
  小区里几个老太太在负责照管孙辈时,常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一派祥和,其乐融融。可该回家时一个三岁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几年来渺无音信,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所以我想,我们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到不如逸养天年、养尊处优、装聋作哑、难得糊涂、自娱自乐。老年人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书画、吹拉弹唱、酌酒品茶、吟诗作赋、网上遨游、登高望远、旅游观光、美食烹饪......,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后记:
  读完文章后,我们应该记住这里面的关键要点:
  1、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弥补我们这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2、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社会如何善待,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
  3、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4、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
  5、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6、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也不能软弱和放弃,要学会应用法律武 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7、 别去充英雄好汉,自找没趣,别轻易答应为别人做什么。少说 "是" ,多说 "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少为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固定任务。
  8、"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
  9、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
  10、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
  11、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会自食苦果,没人可怜!
  12、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上述12个要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智慧!概括地说,就是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上一篇:兵团党校学报

下一篇:英语教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