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四百篇论文被曝来自同一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18:12

四百篇论文被曝来自同一论文

我们仔细去了解过这件事情的经过之后发现这就是一个受害者有罪论,这真的是让人觉得非常的搞笑了,你抄袭了别人的论文,你还觉得委屈了,那别人又应该要怎么办呢?不是说你不知情就能够解决这些事情的,真的是让人特别的生气,我们应该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而不是随意的去践踏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个做法肯定是不对的,肯定是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的。

一:发现跟自己一样的论文

有一个网友在网上发的一篇帖子,他说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一个本科生的论文跟自己的是一样的,他觉得自己的论文被抄袭了。而且这一个本科生因为这一篇论文直接获得了保送的资格,直接保研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他自己写的这篇论文是在2019年的时候发表的,而抄袭他的这一个人是在2022年发表的。

二:受害者有罪论

这件事情被曝光之后,抄袭者觉得自己非常的委屈,他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觉得他也是受害者,并且已经报警了。甚至他说自己之前论文查重也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听起来他真的是非常的委屈,可是如果真的这么委屈的话,他的论文又怎么可能会跟别人的几乎一模一样呢?

三:花钱找代写机构

经过了解之后发现是这个样子的,是因为他联系了一个所谓的论文辅导机构,对方并没有告诉他这些事情,其实说白了就是他找了一个机构,花了几千块钱让别人帮他代写论文。然后那些机构就是在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进行删减,发给这个抄袭者了。他自己花钱找别人写论文,他还觉得自己委屈了,真的是非常的搞笑。

论文工厂的400多篇论文会处理吗?

论文工厂的400多篇论文会处理的
现在只是因为涉猎的范围比较广,还是进一步的调查取证,相信到时候会给大众一个说法的。

南开一本科生直博北大被曝论文抄袭,举报者的诉求是什么?

举报者的诉求当然是为了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毕竟对方抄袭的是自己的论文,这显然没有尊重他的劳动成果。中国现在对版权抓得越来越严,这其实就是在最大化保障普通人的劳动成果,企业和私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的剽窃别人东西,这能够最大化鼓励大家进行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社会的进步需要激发人的创造力,激发创造力前先需要保障劳动成果,不然创造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反正这个东西不属于自己,那自己又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做这件事呢?所以我们会发现,越是发达的国家,对著作权的保护越到位,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也就越大,公民维权意识也就越明显。

中国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信奉“拿来主义”,也就是汲取别人经验和成果来服务自己。有现成能用的,绝不自己花费时间去创造,这样确实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市场上盗版横行,大家养成了免费用各种东西的习惯。比如免费看电影,免费听歌,免费用一些办公软件等等。虽然看似为普通人带来了一些便利,但从整体层面却大大打击了创新能力和自主性。这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痛定思痛以后,国家开始颁布相关法律保护人们的著作权。

时代在发展,大家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发现劳动成果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所以看到任何剽窃举动都会开始采取法律武器。新闻里这位南开大学本科生在直博北大的论文中确实出现了很明显的抄袭痕迹,内容中从摘要,到方法,最后到实验结论都与另外一名学生的论文高度相似。所以自然引起了对方的质疑, 这位同学在掌握足够证据以后就开始向学校举报。

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说实话,论文抄袭事件目前并不少见。只是发生在南开大学这种顶尖学府还是让国人有些震惊了,这所高校的论文审查工作确实没做不到位,它们理应肩负更大的责任,理应为国家培育更优秀的人才,结果出现这种丑闻,实在辜负了整个社会的期望。在此也希望举报者能够维权成功,对这种事绝对不能姑息。

“一篇论文14位作者,有10位来自同一研究所”来自期刊主编的提醒

导语

近日,查尔斯沃思英国编辑团队中,有作为资深期刊主编的成员来信讲述了她最近遇到的作者署名问题,以此再次提醒作者重视该问题,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译文如下:

论文中列出的个人作者应该对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比如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文章,或者监督研究,他必须密切参与这项研究。

——对于作者身份,期刊作者指南里的通常规定

我曾经告诉博士生们,如果你不愿意与同事或会议上讨论论文中提出的研究,那么可能你就不应该被列为那篇论文的作者。你必须对列你为作者的论文内容有着详细的了解;当然,如果你真的对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你就会清楚了解内容。 不要落入“sleeping co-author”的陷阱。

最近,作为期刊执行主编的我,不得不处理一个期刊作者署名问题。 我们收到了一篇列有14位作者的论文,而且其中10位来自同一研究所。这引起了我们的一些警觉,并不仅仅因为这篇论文本身很短,只有3000字左右。

我们的期刊政策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 时要在线上做一些勾选,来做出“all authors listed on the paper are aware of the work”和“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tudy”这样的声明。否则就会违反学术道德准则;然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确实有必要给提交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写信,以核实是否真的有14个人对这项研究做出了贡献。

我非常喜欢目前许多期刊所采用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期刊都采用了。采用这种系统的期刊论文最后都有一个“author contribution”部分。

这样使提交论文的作者、编辑和读者都能很清楚了解谁做了什么:是哪位作者撰写了这项研究,谁进行了分析,谁提供了化学品或样本,谁为这项工作争取到了资金。在提交你的论文之前,仔细检查期刊作者指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方面的错误可能很难纠正,而且可能会对你的声誉造成损害。

一个案例

一旦论文进入期刊提交系统,就很难更改作者身份

添加或删除某人通常需要所有合著者签署一份声明,指出他们知道并准许了此更改。

我过去从两个方面处理过这种情况;在一个案例中,一个博士生提交了一篇论文,但却忘了列出他的一位贡献巨大的导师的名字,这使得论文一旦被接受就需要大量的书面材料。被漏掉的导师不在本国内,甚至导致出版工作被推迟了。

另一个案例

我最近处理的另一个案例是,一项研究的一些作者实际上是闹翻了,因此有一位作者拒绝在已经进入我们系统中的论文上签字。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了!(编者注:推荐阅读我们的往期文章《作者的这波操作是编辑的噩梦》)

撰写和提交论文只是论文发表过程的一部分。有很多问题和潜在的陷阱需要注意。

原文链接: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利弊的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