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工程专业论文
浅谈软件工程专业论文
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涯就要结束,大家是不是都在忙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呢?软件工程专业的同学们,我为大家整理了该专业相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设置与选题方面
题目设置不合理,类别与层次不清晰,选题匹配效果差[2]。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都按照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但每年真正来源于工程实践题目比例较少。部分题目理论性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理解;部分题目开发工具复杂,占用了毕业设计的大部分时间。在选题时可能导致学生想选的题目选不上,能力差的学生所选题目难度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效果差,造成毕业设计很难完成。
(二)毕业设计过程监控方面
毕业设计监控工作实施困难,效果较差。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包含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程序测试、撰写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但对这些环节的监控有时候会形成空白带,毕业设计不在实验室进行,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有的学生在外地找工作,老师不能定时与学生见面,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且学生提交的各阶段文档流于形式,只有指导教师在进行监控,未形成完善的监控体系,导致监控不到位,监控效果较差[3]。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方面
答辩考核方法单一,答辩仅由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提问两个环节组成,考核准确度低。答辩通过门槛较低,答辩只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排名,一般排名在最后的学生才可能不及格,不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造成大部分同学仅以答辩及格为目标,思想上不重视,答辩准备工作不扎实。再由于软件工程专业特点,毕业设计软件作品评分标准难于量化,考核具有一定难度,也造成答辩效果不好。同时为了提高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毕业答辩的质量控制有所放松,直接导致了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障。
二、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各项实际问题,主要进行的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合理设置毕业设计题目,动态选题
依照软件工程专业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题目设置环节,紧紧围绕工程实际型、创新项目型、竞赛题目型、科研项目型等类型进行题目设置,以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同时着力避免在毕业设计题目中设置虚拟型题目、理论研究型题目、综述型题目、分析设计型题目等。在选题过程中,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进行多轮双向动态选择,动态调整题目各项技术参数以保证学生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力且能有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题目[4]。这样,在选题之后,每个指导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进行分别指导,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都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四学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类题目汇总。
(二)毕业设计过程实行三级监控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宏观调控,学院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毕业设计协调与监控工作,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落实并实施毕业设计各环节具体工作[2]。具体参见下图2。在实现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三级管理机制的同时,为保障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软件工程专业要求所有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且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师德良好,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在每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开始前都对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择优任用,且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人,以保证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充分指导[5]。
(三)毕业设计过程量化考核
以往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由指导老师把握;二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专业其他指导老师进行评阅;三是现场答辩成绩。由所在组的指导教师按照相关评分标准打分并取平均分。这样基本能够保证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但是由于只有毕业答辩环节具有约束力即答辩未通过则总成绩不及格,其他环节不具约束力,因此造成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工作流于形式,前期、中期阶段提交的文档趋于应付、质量不高,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较低[6,7]。为此,软件工程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施了毕业设计各阶段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量化考核法即各个阶段量化考核,且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下阶段毕业设计工作,必须加以整改,整改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毕业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该考核方法切实可行,能够保证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提高毕业设计总体质量。
(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
辽宁工业大学于2011年制定并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团队机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机制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每年都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各级比赛[8]。随着学校和学院创新教育活动多年持续深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超过1/4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独立主持创新性项目,并以该项目为原型申报毕业设计题目[9],同时参加省级、国家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奖项。通过主持校级及省级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锻炼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持参加创新项目既毕业设计题目情况见表3。
三、结束语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个极具综合性、实践性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后面向社会与企业前的有且仅有的一次大检验,它不仅检验了学生所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还检验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新体系等相关环节[10]。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软件工程专业所做的系列教学改革工作中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有利于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虽然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认可度逐年稳步提高,但如何动态调整教学计划以跟进市场需求变化;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进一步增强更多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力;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效率等问题仍然是软件工程专业所面临的严肃课题[11]。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工作也一定会紧跟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软件工程就业方向及前景论文
1、软件工程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是研究大规模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和管理的一门工程科学,其特点是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组织和规范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技术则主要研究与软件开发各个工作流程相关的、先进实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技术和工具;软件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国民经济电子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软件理论和知识基础,对整个软件过程有整体了解、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的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涵盖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软件的分析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专业内容。
2、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计算机软件
3 互联网/电子商务
4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软件工程师
2 项目经理
3 软件开发工程师
4 测试工程师
5 java开发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深圳
4 广州
5 杭州
6 武汉
7 成都
8 南京
3、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也只是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市场问题,政策问题,也有软件工程理论不全面和不完善的问题。
所以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以及中国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既有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科学技术人员来推动。软件工程的前途是光明的。
软件服务外包属于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大量著名外包企业落户宁波。主要就业去向包括软件外包与服务企业、信息产品与服务企业,担任程序员、软件测试员、项目经理等工作岗位。
软件工程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我们看看下面的软件工程论文题目吧!
1、基于手机APP的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探索
2、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基于LAN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4、基于平板电脑的森林资源信息外业采集APP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5、基于物料的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6、ICE在模拟训练系统消息中间件中的应用
7、指纹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基于Android平台的通用Adapter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9、基于TMap的软件测试模型的分析研究
10、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实践探究
11、基于SOC的智能野外目标监视和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
12、分析机械传动装置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开发
13、舰船平台管理网络技术研究
14、基于分支相关性分析的不可达路径检测方法
15、基于求解开销预测的符号执行搜索策略研究
16、数字化装配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7、基于小波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模型的研究
18、基于藏语学习的Android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19、基于交互技术移动端个人形象管理的应用与研发
20、基于JAVA+STRUTS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安全设计
21、基于J2EE技术的计算机教研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2、采用COSMIC方法测量企业移动应用软件功能规模
23、基于Android平台的旅游系统的设计
24、基于SVG-JS技术的项目任务管理设计
25、基于凌一揆的中医药传承信息平台的构建
26、依托信息技术优化中药饮片发药流程
27、轨道交通工程Revit快速建模工具集开发
28、基于LabVIEW下嵌入式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29、多终端数字皮影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中小学食品配送质量管理及溯源系统开发与应用
31、CDIO理念下构建软件人才孵化中心
32、基于项目导向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33、基于Unity3D齿轮油泵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34、基于文本服务框架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实现
35、医院消毒器械管理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6、面向Android的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的设计与开发
37、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
38、层次分析法在飞行模拟训练评价体系设计中的应用
39、基于ExcelVBA的企业员工年假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
40、PHP技术在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41、检察院审讯系统中即时通讯工具研究与实现
42、浅析移动实习就业跟踪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43、轨道交通工程Revit族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44、基于SSH的教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5、高校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的实现
46、软件算法相关技术探究
47、基于统计调查问卷的手机APP使用现状研究
48、关于对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软件测试的`研究
49、软件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
50、试析PLC和计算机间串行通讯方式及程序设计
51、浅析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互联网集成平台开发设计
52、多线程技术在Android手机开发中的运用
53、JavaScript程序动态切片技术的研究
54、基于SmartAdmin的数据维护软件前台的快速构建
55、医院预授权结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56、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
57、生物计算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设计及实现
58、浅议广东省气象局科研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59、系统集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60、JavaWeb开发中文件上传方法研究与实现
61、基于Web的Word文档管理系统设计
62、高校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考试平台设计与实现
64、智慧教室移动端管理平台开发
65、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66、基于安卓系统的新能源电站移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67、基于树型结构模型足球成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8、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69、数据结构课程中栈和队列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70、基于需求模型的航天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71、酒店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基于VSTO技术的Office计时器插件的设计与实现
73、基于分布式结构的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设计
74、一种基于移动手机的大学生体质测试软件设计
75、移动APP在数字器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76、电子护理文书质控管理平台建设
77、基于手机客户端APP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研究
78、刍议软件无形性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教育的影响
79、电气技术人员提高PLC编程能力的思考
80、基于移动化、云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架构设计
81、基于iOS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开发
82、预防性维护管理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分析
83、试论软件工程保护中软件防篡改技术
84、基于TCSP的实时并发系统测试方法
85、MapWindowGIS插件机制及应用
86、基于Android的手机助手设计的研究
87、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
88、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8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90、基于时间索引的0-N数据结构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中的应用
91、基于Linux的USB摄像头驱动程序的实现
92、基于Android系统的主变差动保护装置调试软件研究及应用
93、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
94、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
95、权限管理在成绩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
96、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97、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
99、影楼后期物件管理系统设计
100、一种基于三角形非结构化网格SIMPLE算法的程序设计
101、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平台研究
102、河北省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服务系统
103、智能气象站气象要素数据测试软件设计
104、一种杀毒软件升级流程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105、基于IMS的气象信息传输智能语音通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106、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
107、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108、基于Agent的微信平台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109、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10、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浅谈论文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仿真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整合课程,主要包括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内容,知识庞杂且难以掌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案例建设》
摘要: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常用教学方法之一。文章分析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特征,以实际工程项目的一个子系统为背景,设计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并介绍案例的具体建设情况,指出该案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案例教学;案例建设;实时仿真;监视系统
1、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是仿真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整合课程,主要包括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内容,知识庞杂且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常常感到困惑: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样运用所学知识?一些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考出高分,却不知道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用途,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是这门课应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案例教学在法律类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6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白皮书,明确指出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因此,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认识案例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人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锯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案例与一般教学中的例题有着本质区别,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将多个知识点融人一个整体来解决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间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涵盖的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知识和原理蕴藏于案例之中。一般教学中的例题往往是配合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从某个角度、某个方面或某个层次反映所学理论和方法,起着验证和说明作用,常常带有为讲知识而杜撰例子的痕迹,各个例题之间相对独立,涵盖的知识单一,知识和原理孤立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般说来,工科类课程的案例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真实性。
客观真实性是案例的基本特征。教学案例应源于真实,取材于工程实际或科研课题,但是又要高于真实。为了突出主题,可以对真实做一定的删减处理。
2)综合性。
案例应是综合知识的载体,既要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依据辐射足够多的知识点,又要在匹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扩展。
3)完整性。
案例是完整过程的载体,涉及了解背景、查询资料、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探求方法、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4)启发性。
案例教学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希望得到的不是案例的标准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开放性的,可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
5)实践性。
学生可以对案例进行复现、改进和完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实现,增强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案例建设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高质量的案例,高质量的案例既要覆盖足够的知识,又要控制合适的规模。规模过小,则不能溶入足够的知识,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研讨与思维空间;规模过大,则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学生接受,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以实际工程项目卫星实时仿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案例背景,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的详略及删减处理,形成了“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
3.1 案例背景简介
卫星实时仿真系统能够对卫星的方案、设计、集成、测试和运行各个阶段进行仿真验证,是提高卫星总体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其网络关系连接如图1所示。在此系统中,仿真模型解算、物理设备接口等苛刻实时约束的节点通过反射内存互联,构成实时内环,外环则通过普通网络互联,将人机交互、可视化、数据处理等实时约束弱的节点互联,内、外环都可以根据需要扩充且内环不受外环影响,苛刻实时得到保障。转发计算机完成内存数据的提取并转发外环,仿真管理计算机则同时管理内、外环系统。卫星仿真监控是卫星实时仿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将抽象的仿真活动形象化,并及时将信号数据以各种方式反馈给用户,以利于用户分析、理解和决策。卫星实时仿真监控系统,能够模拟通过控制、监视和测量星上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实时连续地记录工作过程、测试数据和描绘曲线。图1中,人机交互计算机、曲线显示计算机和三维显示等外环计算机共同实现仿真监视功能。我们将人机交互计算机和曲线显示计算机的功能提取出来,要求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够适应不同监视任务和不同数据类型,形成“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
3.2 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
实时仿真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转发计算机完成内存数据的提取并转发外环,外环上的实时仿真监视系统首先进行初始化,随后自动生成系统主界面。系统支持两种运行模式:监视模式和回放模式。在监视模式下,系统既要处理主界面信息,又要处理网络数据。主界面信息的处理包括响应用户交互消息、更新实时监视界面、实时绘制曲线;网络数据的处理包接监听网络端口,接收、解析和保存数据包,将有效数据写入共享数据结构,供给系统绘制曲线。在回放模式下,不再需要对网络进行监听,直接读取监视模式下保存的原始数据文件,然后进行相应处理即可。
为实现上述目的,使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我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1)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以及综合测试。通过该案例,让学生对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
(2)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监视模式下的主界面信息处理和网络数据处理,仅用单线程实现回放模式;
(3)设计一个数据包发送测试程序,模拟转发计算机的功能。
为此,我们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划分为界面管理和数据处理两大部分,界面管理部分主要承担主界面信息的处理,数据处理部分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
3.2.1 界面管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始终需要对系统主界面进行管理。从运行初期的生成主界面,到运行中的监视过程的显示,再到最终的系统结束,都需要对主界面进行即时的调整。为了提高通用性,系统采用基于配置文件的方式,通过用户提供的配置文件,动态改变系统监视任务,也就是说,系统能够改变每次运行时的任务,主界面显示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1)读取配置文件,获取初始化信息。
系统运行之前,需要进行初始化,这就需要系统读取配置文件,包括全部信号、实时显示信号、数据包类型等配置文件。用户必须按照约定的正确格式提供配置文件,否则系统有可能无法正确识别相关信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配置文件的设计与确定应在总体设计阶段完成。配置文件的类型、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正确性的检验,都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和扩展的内容。
2)自动生成实时监视界面。
监视对象的不确定性使得系统的监视界面无法固定,然而,不能将界面的生成工作完全交给用户完成,这就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不同监视任务的界面生成算法,使系统将界面生成工作承担下来。另外,系统界面的尺寸等信息是用户所不知道的,因此被监视的信号在系统主界面中的显示位置无法由用户设定,这就需要系统自己完成界面的排布任务。因此,要求设计一个具有较强通用性的监视界面自适应生成算法,这部分涉及算法设计和计算机系统配置的获取等基础知识,算法设计是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出彩的部分。
3)定时更新监视界面。
为了实现实时监视功能,系统需要对监视界面进行定时更新,以显示当前被监视信号的实时数据。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系统提供0.5s、1s、2s三种刷新频率。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刷新频率对主界面进行更新。这部分主要涉及定时器的使用。
4)处理用户交互消息。
系统需要对用户的交互消息进行处理,主要为鼠标消息,包括运行模式的切换、仿真的开始与结束、加载历史数据包文件等。这部分涉及所选编程环境下的消息响应机制问题。
3.2.2 数据处理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包进行接收、解析和存储,还要为曲线绘制提供原始数据,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专用的数据结构。
1)接收网络数据包。
在监控模式下,系统既要处理主界面信息,又要通过网络接收数据包。为了避免“漏掉”数据包,系统必须对网络持续进行监听。如果主线程将大量时间用在网络监听上,势必无法对用户的交互做出及时响应。因此,需要将数据包的接收放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这涉及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是多线程程序设计技术的典型应用;也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需要了解网络通信协议等相关知识。
2)解析数据包。
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将数据包内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得数据包内的数据,将最新的数据更新至系统对应的变量中,以供实时显示。解析数据包涉及网络通信程序设计技术。
3)保存原始数据包。
系统要求有回放功能,因此需要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写入文件,进行永久保存。数据包的保存有两种方式:解析后按段保存和作为整体进行二进制保存。第一种方法耗时,需较大工作量。第二种方法简便,工作量小。显然第二种方法更适合本系统。由于系统必须适应两种类型的数据包,因此,进行数据保存时,采用以形参类型为区别的方式进行同名函数的重载,实现两种类型数据包文件的存储。这部分功能涉及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重载技术以及文件操作技术。
4)读取数据文件,获取数据包。
在回放模式下,系统不再对网络进行监听,不进行数据包的接收,需要通过读取之前保存的原始数据包文件获得数据包。原始数据包文件保存的是二进制形式的数据包,系统每次读取之后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解析,这与接收到数据包的过程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回放过程不再需要将数据包进行保存。这涉及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文件操作,同时,通过监视模式下的多线程程序设计与回放模式下的单线程程序设计的对比,使学生真切感受并理解多线程程序设计技术及其应用场合等。
5)共享数据。
系统嵌套了曲线绘制模块,因此,数据处理与曲线绘制之间需要有一块共享数据内存。在收到数据包并解析后,马上将有用的信息写入该共享内存。写入操作由数据包接收线程处理,读取操作由主线程内的曲线绘制模块完成,因此,需要对两个线程进行同步。这涉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操作系统的同步与互斥。
6)快速查找。
系统支持大数据量下的仿真监视,对数据的快速查找有较高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支持快速查找的哈希表数据结构,包括哈希函数的确定、冲突的解决等,这涉及数据结构的哈希表技术。
4、结语
“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涵盖了软件工程、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先导与后继课程的知识点,是一个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应用系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案例既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便于教师驾驭和把握。
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方式新颖,实时仿真监视系统案例与专业基础结合紧密;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我们必须把建设高质量的案例作为重点来抓,选择合适的案例背景,制定合理的案例建设计划。实践证明,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认真的思考、精心的选择和多次教学实践,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只有经过团队的长期努力,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库。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浅谈论文
上一篇:硕士毕业论文附录查重吗
下一篇:花钱找人修改论文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