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携笔从戎报效祖国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1 00:57

携笔从戎报效祖国论文

何谓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国防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保障,关系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而影响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春秋末期的诸侯并起逐鹿中原到元朝的蒙古铁骑威震欧亚,兵强马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巩固和朝代的兴盛。而后宋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明清后期政治腐朽、国防空虚,在内忧外患中纳贡称臣、割地赔款,偌大的中华帝国在“蛮夷”的坚船利炮已无招架之功、更休谈还手之力!百年的耻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的历史中,向每一个后人警示着:弱国无外交!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欲立足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中国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加快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力量。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政治多极化使世界大国之间保持着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平衡。发展经济和科技实力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政策的核心。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冥顽不灵,恐怖主义气焰嚣张,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贩毒、走私等跨国犯罪屡禁不止,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振兴国防!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承担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使命。国防教育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培养我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因此,积极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不仅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所以,大学生入伍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征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同时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据统计美军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设有后备役训练团的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大学生入伍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国防知识和国际安全形式教育,使他们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入伍是落实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治本良策,也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的明智之举。

大学生入伍对国防教育的意义 救命用啊 大侠们帮忙吧 论文!!!!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我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作为大学生,也有义务履行兵役义务的责任。过去由于我国兵源较为丰富,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应征青年已满足当时形势下征兵工作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生除少量直接征招为军官或文职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没有履行兵役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民办大学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这样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适龄青年越来越多,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征集的对象相对减少,在我们这座高考录取率较高的上海大都市,可供部队征集的高中生数量较少,对完成征兵工作任务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征集部分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拓宽了新兵征集的范围,将更多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有志青年纳入征集对象。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他们当中不乏早有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志向;同时,依法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更早地了解部队,受到系统的国防教育,这对于大学生乃至全民国防意识影响深远。从长远来看,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军的根本宗旨。新时期我军的战略方针是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此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密集型向科技型的转变,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那么要实现两个转变,确保打得赢,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从哪来?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层次和数量上的需要,所以,从地方大学里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大有好处。同样一个大学生士兵和一个高中生士兵到军队院校去接受培训,大学生士兵一定比高中生士兵知识面宽,从而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深度要深。培养出来的干部知识结构就会高,在部队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目前我军官兵的文化结构大体是1/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的占近2/3,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文化。这和国外许多国家的军队官兵的文化结构2/3是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1/3为高中文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军正逐步加强质量建设,实行科技强军,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部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军官,同时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士兵去操纵和维护。所以,征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入伍,对优化部队兵员的文化结构,对适应军队知识密集、技术先进的需要,对加快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
部队是所大学校,军营是个大熔炉。接受部队的教育和锻炼,普通的青年学生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学习军事著作,接受革命教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将有质的飞跃,在部队培养的顽强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将使自己终身受益。一个心理承受力和快速适应力都十分突出的大学生士兵,心理素质较好、社会实践锻炼较多、他的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部队严明的纪律、团队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自己。部队是一个人才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很好的大学校,在部队成长起来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指技合一、多岗位经历、素质复合的人才。部队是大熔炉,部队退役的军队干部是地方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的追求一方面是物质,另一方面是精神。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后瞄准自己今后人生的目标,在部队能够培养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勤奋学习、勇创一流的创劲和精神状态。能够培养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勤奋好学,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即使今后不管在部队或到地方工作都会受益匪浅。参军不但得到锻炼,也是一种接受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机会。大学生携笔从戎,献身国防,一腔热血,满怀抱负入伍当兵,是大学生提前进行的社会实践,体验部队生活,丰富人生经历,同时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对大学生今后成熟地走向社会,客观地面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对大学生而言,到部队当兵一是履行公民义务,二是丰富人生阅历,在部队这所特殊的大熔炉里接受熏陶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携笔从戎,参军报国,清华北大30名学霸参军入伍有什么意义?

当兵是为了报效祖国,这是铁定的事实,虽然我们现在是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战争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国家征兵时期,义无反顾的去参军,是每个男子汉应该去做的事情。说到当兵的意义,那就数不胜数了,当兵的意义很大,比如说,当兵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能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百、能增长才干见识 、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 ,以及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 ,能提高度智力、能增强人的责任心 、增大胆量 、能培养诚实、大度的风格等等优秀品质。当兵,在当代中国,指的就是服兵役。全民兵役,一大部分入伍,进行服役,时间是两年。大学生入伍更是有意义,因在中国知识分子行列当中,有了当过兵的知识分子,这无疑是对以前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了根本改观,士兵不再与坚强隔绝,他们拥有了军人气质。军队的锻炼环境,具有特殊性,它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中国军队有不少在战争年代因某人或某一场战斗闻名全军的光荣部队,在这样的部队接受传统教育,它能加强自己的荣誉感,并且感受前辈军人英勇善战,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教育,比我们在学校书本教育,更有实际效果,这是很大可能深深影响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同时,这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并且拥有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这正是我们目前非常需要的教育。清华北大学子参军,更是为祖国的军队增加了知识文化份子,为祖国的军队强大,贡献着不可少的文化份子力量,有了他们的参军,军队的建设将会是更强大、更先进。

上一篇:论文选题研究思路及方案

下一篇:对国防教育的理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