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3 鸡的歇后语 师文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2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8 /2 《《醒世姻缘传》歇后语释例 》(路恩春 杜爱英)文章仅以书中出现的部分歇后语为例,在对其分类基础上进行简单诠释;以仅说出前段表面意思,隐去后段实际含义和前后两段同时出现为依据进行分类,同时第一部分又根据隐去的是词或句分为"词缩脚语"和"句缩脚语". ******《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12 《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的物理知识举隅》(濮玉春 盛宇)
A. 关于歇后语童话作文300字
这几天我看了几个歇后语,突发奇想,把歇后语变成故事,于是我挑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都只带狗去,客人来了,狗钻进桌下,啃着骨头。猫认为主人偏心,就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主人很喜欢狗,不喜欢猫。猫很生气,离家出走了,走之前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这句歇后语是从猫嘴里传出来。 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有一个书生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给老鼠,他家的老鼠非常饿。到处找食物,有一天老鼠找到一个箱子,它以为里面藏着好吃的,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咬穿了一个洞钻进了箱子,可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书。老鼠非常生气,于是说:破文章,破文字,不能吃我也要把你咬烂,好解气。于是就有了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这个歇后语。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豆腐赚钱。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赶紧捡起来,先是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小心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悲哀地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古时候有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大刀耍得很好,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关羽门前开始耍,把关羽惹火了,关羽把大刀舞得滴水不漏。那人从此再也不敢耍刀了。这才有了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的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鸡蛋是个爱吹牛的人。一天,鸡蛋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 “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了。”一旁的石头听了,不服气,说:“既然你那么厉害,我想和您比试比试,怎么样?”鸡蛋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如果我不比,别人肯定说我只会吹,没真本事,这次我要给他们看看。比赛三天后开始了,赛前,石头叫鸡蛋不要自不量力,可鸡蛋不听,赛场上鸡蛋向石头冲了过来,一撞,顿时鸡蛋头破血流,而石头依然平安无事,鸡蛋只好惭愧地跑了。这才有了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中国的歇后语短小精辟,全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编造而成的,也算是国学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B. 关于动物歇后语的童话故事作文
最近,森林里举行唱歌选拔赛,猫三(猫头鹰的名字)十分想参加,于是他开始练习。
第二天,猫三唱起了他最拿手的歌——《不潮不花钱》:“请你不要到处……”他十分认真地唱着,他认为自己唱得还可以了,便拿起他的棍子和帽子跳起舞来。他美滋滋地想:我一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
忽然,他听到一阵美妙的歌声,像是在唱《异想记》,这是谁呀?看来我遇上对手了!后来他才打听到,原来是百灵鸟灵灵让动物们来听她的排练,并提出意见。
猫三想去一探究竟。开始了,灵灵唱起了优美的歌:“水蜜桃爱上甜巧克力酱……”那声音十分动听,动物们直拍手。猫三看了,也开始唱起来,动物们一听:怎么会有噪音呢?于是到处看,终于看到他这了。猫三成了大家的焦点,更加有了自信,更大声地唱起来。动物们听了火冒三丈,用鸡蛋朝猫三扔去,用木棍打他,并叫他安静。猫三狼狈地跑了,动物们又开始听灵灵唱了起来,又开始陶醉在这动听的歌声中。猫三心想:为什么他们愿意听灵灵唱,却不愿听我唱呢?我就要去,哼!
这天,比赛正式开始了,森林里热闹非凡。到了猫三了,他自信十足地走上台,整理了一下服装就开始唱了起来,他一边唱一边跳,别提有多投入了!评委们塞住耳朵说:“别唱了,下一位,下一位!”台下的观众也向他扔鸡蛋,扔乱七八糟的东西,他想:肯定有鲜花的。可是他等了半天也没有,他又一次伤心了。
从此,猫三再也不敢唱歌了,他也开始听灵灵唱歌了,因为他知道,猫头鹰唱歌——怪声怪调。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他因为跳舞出众,被艺术团选中了,看来,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精彩点评:文晞的这篇习作林老师很喜欢,你笔下的“猫三”其实很可爱,晞晞为他塑造了鲜明的性格特色,他有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敢,他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毅,就算失败也无怨无悔!小小歇后语被你写出了感情,写出了新意,不简单哦!
C. 歇后语编故事作文
今天,翰林写作的董老师让我们在白板写了几个歇后语,然后表演了其中的一个。 在白板听的有屎壳郎擦粉——臭美,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我们表演的是黄鼠狼给鸡蛋拜年——没安好心这个歇后语。 我和何悦博同学还有金健伟同学一起表演了这个歇后语的故事,何悦博演的是黄鼠狼,金健伟演的是鸡大婶,我读旁白,我们说演就演。 黄鼠狼说:“饿死了——饿死了!”我读旁白:“黄鼠狼在大年初一的晚上饿的快不行了,因为它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它心想我给那只友老又笨的母鸡拜年,趁机把它吃了。黄鼠狼弄了点礼品,到鸡大婶家里去了。”“咚咚咚。”鸡大婶问:“谁呀?”“是我 ,黄鼠狼,我给你拜年啦!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收下吧!”鸡大婶一看黄鼠狼手上拎着花花绿绿的礼品,就连忙打开门说:“请进,请进。”黄鼠狼一进门就把礼品往桌子上一放就坐下来。鸡大婶指着桌伤的饭菜说:“你一定还没吃饭吧,吃吧,吃吧。”黄鼠狼也不客气,就大吃大喝起来,黄鼠狼看到酒瓶,心中便生一计,说:“熟话说的好,无酒不成席,我们来和点吧!”鸡大婶同意了。黄鼠狼趁鸡大婶不注意,把酒到掉了,等鸡大婶酩酊大醉的时候,黄鼠狼一把抓住鸡大婶的脖子,用可怕的声音说:“我要吃了你!”鸡大婶吓得酒都醒了连忙喊救命‘幸好警察及时赶到,不然她命都没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别像鸡大婶一样引狼入室、自找苦吃。
D. 用三个歇后语写100字作文
豆腐做的碟子——软盘 老鼠指路——鼠标 金刚石做碟子——硬盘 钥匙找朋友——搜索 开会时发言——讨论 唐朝故事——历史 绿衣人敲门——邮件 歇后语 薛梅 100字
E. 求作文:用一个歇后语写故事
一天早上,小猪很早来到田里翻土,准备春耕。 小猪刚翻了几下,只感觉很远的地方有“同伴”朝自己飞奔而来。它回头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自己的死敌-----一只狐狸。小猪大喊一声:“不好!”扔下铁锹就跑。一只小鸟站立在山顶上,看到狐狸在追小猪,就大声对着小猪喊:“小猪哥哥,快弄点树枝把它们插在鼻孔装扮成大象,狐狸就不敢抓你了。”小猪来不及感谢小鸟,急忙弄了两根树枝,刚插好,就被狐狸抓住了。 狐狸很得意,心想:这只小猪真倒霉,今天被我捉到了,这下我可以美餐一顿了,让先我仔细看看这是一头肥猪还是一头瘦猪。它回头一看,马上一溜烟逃跑了。原来它看到一只“大象”被它捉住了。这还了得,狐狸只得放弃这次捕捉行动。 站在山顶上的小鸟看到小猪把狐狸吓跑了,高兴地叫起来。小猪也对小鸟的热心帮助表示谢意。小猪和小鸟团结在一起战胜了狐狸。它们成了一对好朋友。 这个故事是根据“猪鼻子插葱——装象”编写的,如果字数不够,你可以自己扩写。
F. 五年级作文用歇后语编一个童话故事500字
歇后语故事 这几天我看了几个歇后语,突发奇想,把歇后语变成故事,于是我挑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都只带狗去,客人来了,狗钻进桌下,啃着骨头。猫认为主人偏心,就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主人很喜欢狗,不喜欢猫。猫很生气,离家出走了,走之前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这句歇后语是从猫嘴里传出来。 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有一个书生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给老鼠,他家的老鼠非常饿。到处找食物,有一天老鼠找到一个箱子,它以为里面藏着好吃的,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咬穿了一个洞钻进了箱子,可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书。老鼠非常生气,于是说:破文章,破文字,不能吃我也要把你咬烂,好解气。于是就有了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这个歇后语。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豆腐赚钱。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赶紧捡起来,先是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小心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悲哀地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古时候有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大刀耍得很好,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关羽门前开始耍,把关羽惹火了,关羽把大刀舞得滴水不漏。那人从此再也不敢耍刀了。这才有了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的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鸡蛋是个爱吹牛的人。一天,鸡蛋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 “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了。”一旁的石头听了,不服气,说:“既然你那么厉害,我想和您比试比试,怎么样?”鸡蛋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如果我不比,别人肯定说我只会吹,没真本事,这次我要给他们看看。比赛三天后开始了,赛前,石头叫鸡蛋不要自不量力,可鸡蛋不听,赛场上鸡蛋向石头冲了过来,一撞,顿时鸡蛋头破血流,而石头依然平安无事,鸡蛋只好惭愧地跑了。这才有了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中国的歇后语短小精辟,全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编造而成的,也算是国学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G. 用歇后语写作文100字3篇
今天的作文课上,钱老师笑着说:“我们来对歇后语,怎么样?”同学们高兴极了,异口同回声地说:“好!答” 钱老师笑吟吟地说:“竹篮打水——” 太简单了!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吗?我们齐声答:“一场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唉!钱老师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歇后语还让我们对,太小看我们了吧? 这时,钱老师沉思了一会儿,神秘地说:“苍蝇采花——” 这可把大家难住了,绞尽脑汁想啊想啊,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出来,个个像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突然,张文章兴奋地站起来喊:“是装蜂(疯)!”
H. 歇后语写作文700字
歇后语编故事作文 苍蝇飞进花园里一一装蜂(疯) 从前,有一只苍蝇,它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伟大的理想——做一只蜜蜂!它想:做一只蜜蜂多好呀!有勤劳的好名声,整天与花儿和蜜蜂做伴,晚上又有舒适的蜂巢可供休息!于是,这只苍蝇有了当一只蜜蜂的念头。 它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当一只苍蝇有什么不好。可它的念头没有为此消退,反而越来越强烈。终于有一天,它离家出走,去寻找蜜蜂的家园——花园。 苍蝇来到了一座花园里,可是,它不知道蜜蜂的习性。便索性在花园里玩了起来,它趴在花蕊里晒着太阳睡觉;在荆棘丛里走迷宫;在树叶上荡秋千。玩得不亦乐乎。傍晚,苍蝇的肚子“咕咕咕”地饿了起来。它想:哎,这吃饭可是个大问题,不如我装成蜜蜂到蜂巢里去顿饭吃吧。苍蝇在全身上下都涂上了花粉,来到了蜂巢外。 这时,蜂巢外已经有了好多蜜蜂了,很快就到了苍蝇,站在门口的一只大蜜蜂盘问苍蝇: “你今天采的花蜜呢?”苍蝇支支吾吾地说: “我……我……“苍蝇留下了冷汗,涂在身上的花粉纷纷往下落,众蜜蜂见它不是蜜蜂,便把它赶出了蜂巢。 苍蝇悲哀地想:种类不同,我还是做我的苍蝇吧!
I. 我的学校经历作文400字(写上名言,歇后语,古诗)
从小我就喜欢看书,只要一碰到新书,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幼儿园时读插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集里面的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放过。等到了八岁时,我就开始读名著了。除了中国四大名著之外还有《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等。 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非常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又可以买新书了。妈妈依旧给我100元,我迫不及待地赶往书店,可惜已经晚了,我梦寐以求的《少年冒险王》已经销售一空,我伤心地回到家中,一天耷拉着脑袋。妈妈一句亲切的问候,终于让我忧伤的堤坝决口了,我放声大哭:”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少年冒险王》已经卖完了,我再也读不到了!“妈妈则在一旁安慰地说:”别伤心了,这件事妈妈给你解决了!“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手里多了一个包裹,妈妈把包裹放到我面前,一脸轻松地说:"打开看看,保证你喜欢。""啊!竟然是《少年冒险王》!“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张开双臂抱住妈妈。立即便捧起书本,乐滋滋地读起来。
J. 用个歇后语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作文(200字以上)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和狗原来是好朋友,狗看家,猫捉耗子,平安无事。后来,猫看到主人出门都只带狗去,客人来了,狗钻进桌下,啃着骨头。猫认为主人偏心,就开始罢工,不捉老鼠了。狗很热心,看到老鼠很猖狂,于是就到处追。主人很喜欢狗,不喜欢猫。猫很生气,离家出走了,走之前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所以这句歇后语是从猫嘴里传出来。 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有一个书生家里穷,没什么吃的给老鼠,他家的老鼠非常饿。到处找食物,有一天老鼠找到一个箱子,它以为里面藏着好吃的,就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咬穿了一个洞钻进了箱子,可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书。老鼠非常生气,于是说:破文章,破文字,不能吃我也要把你咬烂,好解气。于是就有了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爵字这个歇后语。 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有一个人家里穷,每天就靠豆腐赚钱。可有一天,一不小心,豆腐掉进了灶前的灰堆了,他赶紧捡起来,先是吹,可越吹越脏,于是改用手拍,不小心一拍,豆腐碎了,于是他悲哀地说:豆腐掉进灰堆——吹不得也拍不得。 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古时候有一个人,自己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大刀耍得很好,于是有一天,他来到关羽门前开始耍,把关羽惹火了,关羽把大刀舞得滴水不漏。那人从此再也不敢耍刀了。这才有了关羽门前耍大刀——自讨没趣的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鸡蛋是个爱吹牛的人。一天,鸡蛋一边给大家讲他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一边手舞足蹈。大家都听得乐呵呵的 “提起当年,我可英勇了,16岁的时候就打败了公鸡,17岁的时候又打败了老鹰,要说我18岁,我那头轻轻撞一下石头,那石头就裂了。”一旁的石头听了,不服气,说:“既然你那么厉害,我想和您比试比试,怎么样?”鸡蛋想:虽说我刚才是在吹牛,但要真和石头比一比,那还不一定谁输呢?如果我不比,别人肯定说我只会吹,没真本事,这次我要给他们看看。比赛三天后开始了,赛前,石头叫鸡蛋不要自不量力,可鸡蛋不听,赛场上鸡蛋向石头冲了过来,一撞,顿时鸡蛋头破血流,而石头依然平安无事,鸡蛋只好惭愧地跑了。这才有了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中国的歇后语短小精辟,全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编造而成的,也算是国学的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摘要]汉语歇后语是中华语言的奇葩,反映了汉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章探讨了歇后语的英译名,从修辞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分型,分两部分探讨了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歇后语 类型 翻译
一、歇后语的英译名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其结构形式为汉语所独有,其内容反映了汉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
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有几种观点。罗胜豪教授翻译为“Chineseenigmatic folk similes”[1],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s[2]。
二、歇后语的类型
汉语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注解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玄妙的是,我们在这个比喻里面通常只能找到喻体(前半句),本体并不出现,其前后两部分属于“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这是歇后语的典型特征[3]。
从修辞的角度,歇后语分为两大类,即:纯比喻式歇后语和比喻双关式歇后语。
纯比喻式歇后语的上下文所描写的事物有相通之处,前面是一个比喻,后面则是喻意。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天上的云———无拘无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其所包含的喻体常涉及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
比喻双关式歇后语也包含比喻,同时包含双关。它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义,其语言效果要通过联想来实现。
此类歇后语的数量较少,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谐音双关),章鱼的肚子———有墨水(语意相关)等等。和纯比喻式歇后语相比,这类歇后语较为曲折,常能使人恍然大悟,谐趣顿生。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因为人们大多知道其后半部分的词句,也可以仅用前半部分,而第二部分不出现。如: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等等。
三、纯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意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且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瞎子点灯———白费蜡。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Yearto a chicken harbors no good intention.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To chase a dog by throwing meatdumplings at it———you never expect it to return.
竹篮打水———一场空。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empty.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二)套译法也叫套用法或借用法,是歇后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当在英汉翻译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形象时,可以套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使译文更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也能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例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We’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here.
(Note:“梅香”refers to any maid servants in the old society;and“拜把子”refers to a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which means the persons are nowbrothers or sister in low)
四、谐音谐意双关式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对于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正如前面所言,是翻译中的难点。笔者认为,歇后语尽管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尤其是谐音及双关式歇后语涉及多种修辞,可以成为翻译的障碍;但是,人类思维的共性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间可以对话,只要交际成为可能,翻译就能够实现。这是翻译———包括笔头的和口头的翻译实现的理论基础。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即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贴切和最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的信息,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异域语言的传译中不可避免会有文化的偏离乃至缺失,如要做到功能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损耗,就需要对所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偿。所谓补偿,就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和规范的其他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修复和弥补。作为俗语的一种,歇后语中的大量文化信息更容易流失,所以需要译者综观权衡的前提进行补偿,才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笔者分析了数百条双关式歇后语及其英译后,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直译加注法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容易让译语读者理解的比喻,采用直译;半部分包含了谐音或是语义双关,采用加注的方法译之。例如:咸菜烧豆腐———有盐在先(有言在先)。
Salted vegetables with bean curd—there is salt at the beginning,(pun)there are words beforehand.(Note:In this expression,“言”(words)and“盐”(salt)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三十晚上贴“福”字———倒着贴Putting up the character”fu”on the New Year’s Eve———putted upsidedown.(Note:This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stom of putting up thecharacter“福”upside down to impl“y福到了”,which means your good luckhas arrived.)
(二)意译法
对于某些采用双关手法的歇后语,不论是谐音还是谐意,都可采用解释性意译的翻译方法。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例如: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cunning and treacherous.
原歇后语涉及到两组谐音词,该句的翻译只是在句子中略作解释,加上了cunning和treacherous两个单词,就形象的说明了某人的性格。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Arollingpin used as a bellows—nogood atall.
擀面杖是中国传统炊具,因由实木做成所以不可能有窍,该句用于比喻某人对事物一无所知。该歇后语涉及到语义的双关,“一窍不通”既是对擀面杖的描摹,又是对人的一种比喻,翻译的处理“nogood at all”,可以说把握住了这个比喻的精神内核,言简意赅,是非常成功的译例。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兼谈《汉英歇后语词典》[J].中国翻译,1996,(2).
[2]韩庆果“.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夏雪峰.歇后语的风格色彩[J].龙岩师专学报,2004,(2).
歇后语的来源我来答有奖励永不言弃LHHLV.7 2020-04-18聊聊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後语是熟语的一种,相对於成语、谚语而言,用字比较通俗、口语化,富有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时语带相关,更添几分幽默,因此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除了可以把歇後语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外,也能从歇後语看出我们的生活文化。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3]论点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语文书P51、52表格直接抄
关于歇后语的研究报告是一种风趣、俏皮的语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它由前半截做比喻,后半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
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歇后语一直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歇后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但是关于歇后语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究竟其属于固定短语还是固定句式,受到很多人的争论。同时,歇后语的起源和历史渊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现代汉语;歇后语;定义;起源;分类;作用
一、歇后语的定义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对谚语和歇后语的归属做过专门说明,归纳出谚语和歇后语在形式上同惯用语和成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他列举了《言语词典》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歇后语和谚语“作为词汇处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过列举歇后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歇后语事实上还是应该归为词汇一类的。试举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汉娶过了老婆,喜上加喜,两年后生个胖小子,取名叫栓栓。当时,他已三十八岁。十八亩地里一苗谷,儿子成了心肝。(张发、秦榛《有福老汉》)
“咳,真是没法子!”李能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魏巍《东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么说,窗条子是故意钉成那样的?”(齐平《看守日记》)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个人让他说的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浩然《艳阳天》)
从以上的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语独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语皆充当了句子成分,分别是充当谓语、宾语、定于、补语。由此可见一斑;歇后语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在句子中还是多数充当句子成分的。根据它的语法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语是语言中固定的材料单位,所以它的语法上的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也就是说,歇后语还是应该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属于词汇单位。
弄清楚了歇后语的归属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歇后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一个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这个比喻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依据。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唤起人们的思绪,引导人们去联想,与后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的表达本意。因此,它的选材十分广泛,多种多样,有时,有物,由当代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鲜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则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这是对歇后语的点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省去,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定。那么,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归纳歇后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凡是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重点,也就是说,前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从前有部分引申出来的,自然就含有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作用。所以,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成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歇后语下一个定义: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二、历史溯源
“歇后(语)”一词,始见于唐代,是指一种歇后体诗。《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力”,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力”。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唐代李涛有《答弟妇歇后语》云:“惭无窦建,愧作梁山。”诗中以“窦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达“惭无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语就不仅指称诗体,也可以指称以“友于”代“兄弟”这样的藏词现象了。
根据温端政先生考证,今天这种词汇学意义上的歇后语,金元时期已为当时的杂剧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语在金元时代既已那样盛行,那它在唐宋时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无疑的”。与此相应的是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宋代苏东坡的《杂纂二续》邓著作种豆记录了当时很多流行的歇后语,例如:
不相称:病医人 瘦人相扑 屠家念经(《义山杂纂》)
自做得:木匠带枷 铁匠披锁(《杂纂续》)
说不得:哑子做梦 贼被狗咬(《杂纂二续》)
这些口语中流传的歇后语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并未被叫做“歇后语”,而当时被称作为“歇后语”的又不是这种语言现象。可见当代的歇后语与古代的“歇后语”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 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中人为歇后语是“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的风人诗体的遗风:所谓风人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例如“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等我,这些风人体和后来的歇后语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兴引喻”的传统不断向两个方面发展,在书面上形成风人体,而在口语中形成歇后语,这是符合语言实际发展的。当然,再歇后语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其它语言现象诸如古代歇后语、瘐辞、隐语、谜语等的影响。这样,在由比兴引喻逐渐发展到现代歇后语,而以古代歇后语的称谓来指称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比喻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比喻类的歇后语,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种形象特点,生动地反应一种情况或形象地说明一种事理。这在歇后语中占了多数,例如:
铁公鸡――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海里的水――到哪儿哪咸(嫌)。
四、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作用,即其充当的结构,这在前文中歇后语的定义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是其修辞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使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歇后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的特点,所以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巧妙运用歇后语,可以使得口语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语言形式。其二,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一点是因为,歇后语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丰富逗趣的神话假象,读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无穷的回味之感。其三,运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其四,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的形象化。因为歇后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体可感。其五,运用歇后语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思。其六,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五、结语
这篇文章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的内涵、起源、分类、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摘要]汉语歇后语是中华语言的奇葩,反映了汉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文章探讨了歇后语的英译名,从修辞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分型,分两部分探讨了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歇后语 类型 翻译
一、歇后语的英译名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生动形象、诙谐幽默,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其结构形式为汉语所独有,其内容反映了汉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
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有几种观点。罗胜豪教授翻译为“Chineseenigmatic folk similes”[1],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s[2]。
二、歇后语的类型
汉语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注解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玄妙的是,我们在这个比喻里面通常只能找到喻体(前半句),本体并不出现,其前后两部分属于“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这是歇后语的典型特征[3]。
从修辞的角度,歇后语分为两大类,即:纯比喻式歇后语和比喻双关式歇后语。
纯比喻式歇后语的上下文所描写的事物有相通之处,前面是一个比喻,后面则是喻意。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天上的云———无拘无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其所包含的喻体常涉及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
比喻双关式歇后语也包含比喻,同时包含双关。它运用谐音或词语语义上的双关,通过联想来表达意义,其语言效果要通过联想来实现。
此类歇后语的数量较少,比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谐音双关),章鱼的肚子———有墨水(语意相关)等等。和纯比喻式歇后语相比,这类歇后语较为曲折,常能使人恍然大悟,谐趣顿生。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因为人们大多知道其后半部分的词句,也可以仅用前半部分,而第二部分不出现。如: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等等。
三、纯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意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且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瞎子点灯———白费蜡。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Yearto a chicken harbors no good intention.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To chase a dog by throwing meatdumplings at it———you never expect it to return.
竹篮打水———一场空。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empty.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二)套译法也叫套用法或借用法,是歇后语翻译中常见的方法。当在英汉翻译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形象时,可以套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使译文更容易为译语读者所接受,也能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例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We’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here.
(Note:“梅香”refers to any maid servants in the old society;and“拜把子”refers to a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which means the persons are nowbrothers or sister in low)
四、谐音谐意双关式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对于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正如前面所言,是翻译中的难点。笔者认为,歇后语尽管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尤其是谐音及双关式歇后语涉及多种修辞,可以成为翻译的障碍;但是,人类思维的共性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间可以对话,只要交际成为可能,翻译就能够实现。这是翻译———包括笔头的和口头的翻译实现的理论基础。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即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贴切和最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的信息,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异域语言的传译中不可避免会有文化的偏离乃至缺失,如要做到功能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损耗,就需要对所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偿。所谓补偿,就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和规范的其他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修复和弥补。作为俗语的一种,歇后语中的大量文化信息更容易流失,所以需要译者综观权衡的前提进行补偿,才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笔者分析了数百条双关式歇后语及其英译后,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直译加注法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容易让译语读者理解的比喻,采用直译;半部分包含了谐音或是语义双关,采用加注的方法译之。例如:咸菜烧豆腐———有盐在先(有言在先)。
Salted vegetables with bean curd—there is salt at the beginning,(pun)there are words beforehand.(Note:In this expression,“言”(words)and“盐”(salt)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三十晚上贴“福”字———倒着贴Putting up the character”fu”on the New Year’s Eve———putted upsidedown.(Note:This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stom of putting up thecharacter“福”upside down to impl“y福到了”,which means your good luckhas arrived.)
(二)意译法
对于某些采用双关手法的歇后语,不论是谐音还是谐意,都可采用解释性意译的翻译方法。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例如: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cunning and treacherous.
原歇后语涉及到两组谐音词,该句的翻译只是在句子中略作解释,加上了cunning和treacherous两个单词,就形象的说明了某人的性格。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Arollingpin used as a bellows—nogood atall.
擀面杖是中国传统炊具,因由实木做成所以不可能有窍,该句用于比喻某人对事物一无所知。该歇后语涉及到语义的双关,“一窍不通”既是对擀面杖的描摹,又是对人的一种比喻,翻译的处理“nogood at all”,可以说把握住了这个比喻的精神内核,言简意赅,是非常成功的译例。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兼谈《汉英歇后语词典》[J].中国翻译,1996,(2).
[2]韩庆果“.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夏雪峰.歇后语的风格色彩[J].龙岩师专学报,2004,(2).
1383 鸡的歇后语 师文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2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8 /2 《《醒世姻缘传》歇后语释例 》(路恩春 杜爱英)文章仅以书中出现的部分歇后语为例,在对其分类基础上进行简单诠释;以仅说出前段表面意思,隐去后段实际含义和前后两段同时出现为依据进行分类,同时第一部分又根据隐去的是词或句分为"词缩脚语"和"句缩脚语". ******《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12 《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的物理知识举隅》(濮玉春 盛宇)
1、找出常见的50个歇后语。2、对这些进行分类。3、阐述每一类歇后语的特点。4、进行总体的分析、归纳并总结出歇后语在汉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查看相关的文献资料,这样子才写的出来。
1383 鸡的歇后语 师文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2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8 /2 《《醒世姻缘传》歇后语释例 》(路恩春 杜爱英)文章仅以书中出现的部分歇后语为例,在对其分类基础上进行简单诠释;以仅说出前段表面意思,隐去后段实际含义和前后两段同时出现为依据进行分类,同时第一部分又根据隐去的是词或句分为"词缩脚语"和"句缩脚语". ******《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12 《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的物理知识举隅》(濮玉春 盛宇)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歇后语一直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歇后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但是关于歇后语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究竟其属于固定短语还是固定句式,受到很多人的争论。同时,歇后语的起源和历史渊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现代汉语;歇后语;定义;起源;分类;作用
一、歇后语的定义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对谚语和歇后语的归属做过专门说明,归纳出谚语和歇后语在形式上同惯用语和成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他列举了《言语词典》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歇后语和谚语“作为词汇处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过列举歇后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歇后语事实上还是应该归为词汇一类的。试举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汉娶过了老婆,喜上加喜,两年后生个胖小子,取名叫栓栓。当时,他已三十八岁。十八亩地里一苗谷,儿子成了心肝。(张发、秦榛《有福老汉》)
“咳,真是没法子!”李能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魏巍《东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么说,窗条子是故意钉成那样的?”(齐平《看守日记》)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个人让他说的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浩然《艳阳天》)
从以上的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语独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语皆充当了句子成分,分别是充当谓语、宾语、定于、补语。由此可见一斑;歇后语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在句子中还是多数充当句子成分的。根据它的语法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语是语言中固定的材料单位,所以它的语法上的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也就是说,歇后语还是应该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属于词汇单位。
弄清楚了歇后语的归属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歇后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一个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这个比喻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依据。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唤起人们的思绪,引导人们去联想,与后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的表达本意。因此,它的选材十分广泛,多种多样,有时,有物,由当代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鲜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则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这是对歇后语的点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省去,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定。那么,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归纳歇后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凡是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重点,也就是说,前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从前有部分引申出来的,自然就含有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作用。所以,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成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歇后语下一个定义: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二、历史溯源
“歇后(语)”一词,始见于唐代,是指一种歇后体诗。《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力”,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力”。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唐代李涛有《答弟妇歇后语》云:“惭无窦建,愧作梁山。”诗中以“窦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达“惭无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语就不仅指称诗体,也可以指称以“友于”代“兄弟”这样的藏词现象了。
根据温端政先生考证,今天这种词汇学意义上的歇后语,金元时期已为当时的杂剧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语在金元时代既已那样盛行,那它在唐宋时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无疑的”。与此相应的是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宋代苏东坡的《杂纂二续》邓著作种豆记录了当时很多流行的歇后语,例如:
不相称:病医人 瘦人相扑 屠家念经(《义山杂纂》)
自做得:木匠带枷 铁匠披锁(《杂纂续》)
说不得:哑子做梦 贼被狗咬(《杂纂二续》)
这些口语中流传的歇后语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并未被叫做“歇后语”,而当时被称作为“歇后语”的又不是这种语言现象。可见当代的歇后语与古代的“歇后语”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 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中人为歇后语是“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的风人诗体的遗风:所谓风人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例如“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等我,这些风人体和后来的歇后语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兴引喻”的传统不断向两个方面发展,在书面上形成风人体,而在口语中形成歇后语,这是符合语言实际发展的。当然,再歇后语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其它语言现象诸如古代歇后语、瘐辞、隐语、谜语等的影响。这样,在由比兴引喻逐渐发展到现代歇后语,而以古代歇后语的称谓来指称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比喻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比喻类的歇后语,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种形象特点,生动地反应一种情况或形象地说明一种事理。这在歇后语中占了多数,例如:
铁公鸡――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海里的水――到哪儿哪咸(嫌)。
四、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作用,即其充当的结构,这在前文中歇后语的定义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是其修辞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使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歇后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的特点,所以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巧妙运用歇后语,可以使得口语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语言形式。其二,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一点是因为,歇后语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丰富逗趣的神话假象,读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无穷的回味之感。其三,运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其四,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的形象化。因为歇后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体可感。其五,运用歇后语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思。其六,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五、结语
这篇文章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的内涵、起源、分类、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9.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10.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论文常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格式封面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1]。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直观的说,论文格式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结构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2]。题目1.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3.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摘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摘要的规范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应该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