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由于高速公路一般采用全封闭、全立交, 路基填土高度较大, 有时甚至高达8m 以上,其对路基就有很高的要求。如:在公路使用年限内,普通路段的工后沉降应小于3 0 c m ,路桥结合处的工后沉降应小于1 0 c m ;过渡段沉降坡差应小于 2%。如果是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所处的软土环境,都会给高速公路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而高速公路路堤高度大多超过软土填土极限高度,此外,软土在大交通量,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路基容易产生侧向膨胀挤出滑动,基底沉降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满足软土路基的沉降要求和路堤的稳定性,我们必须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1 软土地基的特性分析什么样的地基属于软土呢?国内外的经验是,一般把高速公路路基具有:标贯击数小于4 、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50kPa、含水量大于50% 的粘性土或标贯击数小于10、含水量大于3 0 % 的砂性土,都看做软土。软土地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性:⑴天然含水量比较高。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常常大于液限, 超过3 5 % ;相对含水量(W/WL)大于1.0。软土的饱和度接近100%,有时大于100%。⑵强度指标比较小。在具体指标上,软土的快剪凝聚力小于10kPa,快剪内摩擦角小于5°;固结快剪的强度指标略有提高,凝聚力小于15kPa;内摩擦角小于10°。⑶压缩性强。软土的压缩系数大, 通常大于1 0 M P a - 1 。⑷软土的灵敏度高。其大都常介于2 ~10 之间, 有时大于10。⑸天然孔隙比大。一般都大于1 . 0 。⑹粘粒含量高。具有上午塑性指数大;⑺渗透系数小。其一般小于1 0 - 6 c m /s。2 软土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性分析软土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而沉降是软基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践表明, 软基的沉降量、稳定性与填土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路基的稳定性而言,如果施工期的安全系数取1.10,运行期的安全系数取1.25,在不处理的情况下, 填土高度可达5 . 5 m , 总沉降为65cm。为了满足路基的沉降要求必须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于普通路基,预压180d 后的最大填土高度为3 . 7 m ;可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处理深度为13m 时的最大填土高度为6 m , 处理深度为2 5 m 时的最大填土高度为9m。要兼顾到路基的稳定性, 应采用13m 深的塑料排水板进行处理。3 软土路基处理的一般原则对高速公路的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应按照这样的原则:先考虑不处理的可行性,再考虑浅层处理, 最后考虑深层处理。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置换、排水固结、振动挤密、胶结和加筋等, 细分起来约有七十余种。具体的处理的原则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尽早用堆载预压,不作深层处理,以自然沉降逐渐达到路基稳定。这是一种简单也最经济的方法,但在我国高速路基本建设中由于资金、工期等的限制,一般情况难以实现;二是)在施工工期紧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除非个别低路堤地段高度在临界高度以下,可不作地基处理。桥梁采用基础处理,其余软土都需采用不同方法,要注意做好多种方案的优选工作。4 软基处理方案评价4.1 浅层处理方案浅层处理方案的具体内容是,在软基表面铺设砂、网格、土工布、柴束等透水材料,增加软基的排水能力,加速软基排水固结。铺垫层的厚应视路堤高度、软土厚度及其压缩性而定,一般为30cm~80cm 施工时应在路基两侧先挖边沟排水,清除浮土,避免扰动软土面, 严格控制填筑速率, 确保路基的稳定。4.2 深层处理方案4.2.1 深层排水处理法这个方案的机理是,在软基中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利用路堤重量分级加载,使软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后逐渐固结,地基因而产生压密沉降,同时地基强度也有逐渐提高的一种方法。深层排水包括塑料排水和砂井排水。深层排水常与砂沟、砂垫层和土工布配合使用, 效果理想。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后的软基经预压后,软土的结构发生变化,强度得到提高。塑料排水板的间距较小, 处理效果比较明显,加大处理深度的处理效果不如缩小间距的处理效果。正三角形(梅花形)排列的塑料板的处理效果比正方形排列的处理效果好。对于有硬壳层的软基, 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小会破坏硬壳层的刚度,加大总沉降量,因此,塑料排水板的间距一般以1.0m~1.5m为宜,需要我们认真掌握的。4.2.2 土工织物法这个方案的机理是,采用编织式土工布和土工格栅,铺设于软基表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更多的是在深层处理后铺设,在地面先填以厚均30cm 中粗砂,以增加土工积物摩阻力,可充分发挥它们调整应力的作用。一般在铺设时采用张拉施工, 并将两端锚固为佳。土工织物能增加软基的稳定性,减少路基基底不均匀沉降,同时能尽量减少总沉降量。4.2.3 复合地基法复合地基(CompositeFoundation),这主要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基体和增强体的刚度(或模量)不同,在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由于考虑了桩土的共同作用问题,这无疑这较之荷载由桩体来承担要经济、合理。( 1 ) 粉喷桩、旋喷桩处理。这个方法是用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等)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下深层将水泥等浆液或粉体经搅拌后产生化学和物理作用后形成的桩体,并与桩周的加强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以增加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和抗剪力, 可承担外部较大的荷载。这种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加固深度大、效果好、对周围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因而目前较多地用于公路结构物及结构物与路基过渡段地基处理工程, 尤其是工期紧迫, 要求限期通车的地段。( 2 ) 碎石桩处理。这个方法是利用振冲器,在高压水流下边冲边振在软土中成孔,并分批在孔内充填碎石形成桩体,与挤密土体成为复合地基。一般来说, 复合地基具有以下作用: 桩体作用、垫层作用、挤密作用、加筋作用。复合地基中加固区宏观地可视作一复合地体,其力学性能比原天然地基好,强度指标、复合模量都比天然地基的高。处于荷载作用之下,复合土体能起到均匀应力,增大压力扩散角,减小加固区下卧层土体中应力的作用,这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是有利的。5 结语总之,在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进行处理过程中,我们应在充分认清软土工程性质的基础上,选取最合理的处理方案。参考文献[1] 张玉梅.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方法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3(6).[2] 冯光愈,程展林,鄢重新,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研究.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所以,同学们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必须慎重。下面是我分享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爱写作网 aixieZUO.CoM)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谈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加固技术及施工要点
道路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加固技术及施工要点是?
【摘要 】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促使着道路工程施工的越来越多,在道路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软土路基的存在给施工进度带来的阻碍。因为软土路基不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对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道路施工中加固软土路基的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论文对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施工中的重点内容,为提高我国道路施工质量努力。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加固技术;施工要点
1引言
道路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道路工程的施工需要保证高质量的完成。道路施工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软土路基问题,软土路基因为土质比较松软,土的硬度较低,导致其承重量较小,满足不了道路工程的质量标准。因此,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路基问题急需解决,软土路基的加固技术是提高整个道路工程质量的保证。
2软土路基的质地和危害分析
一般而言,软土的主要成分包括:软黏土、粉土和泥炭土等,软土的饱和度相对较高,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软土的质地特征和该类别的土体的牢固性、硬度、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紧密相关。如果施加了较大的外力时,就会出现结构的变形、破损等情况。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1较差的承载力
软土的主要特征是内部孔隙大、被压缩的可能性大、抗剪强度弱,当出现高强度的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出现变形和结构的破坏,表现在道路上是高度起伏、坑洼积水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均匀的沉降。
2.2孔隙较多
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多,压缩率较高。孔隙多就会使在土壤内部的水分被充分的保留,固结之后水分会大量的流失,土体就会出现沉降和坍塌的情况,这种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更大。
2.3低强度,很容易被破坏
软土的强度很容易被外界的自然力所影响,雨水的冲刷,土体很容易流失,这样根基就会受损,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分析软土的基本特征和性能可以发现,道路工程的软土路基要进行加固处理,软土具有的触变性和流动性会造成路基的沉降和坍塌,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路面结构的受损和破坏,路面的不平衡性也给交通带来威胁,影响交通的通畅,甚至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3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
软土路基加固技术首先要了解软土路基的地质基本情况及其复杂程度,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手段。设计过程中,如果工程的勘察工作不够细致,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的补充勘察工作,以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在路基勘察过程中,要明确水文地质因素对其作用,了解路基的基本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加固方法。
3.1换土法
如果天然形成的软土路基的厚度不很大时,可以选择挖出路基底层下面的一定区域的软土层,对其碾压代替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这样经分层碾压后的软土层密实度就有了有效保障。一般来说,软土的厚度在0.5~3m之间的都是适用软土法的,如果软土厚度超过3m时,可以挖去路基下一定深度的软土,在上面铺上一层碎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路基的承载力,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
3.2抛石挤淤
这是一种强迫换土的方式,在软土路基大部分的位置投入体积较大的石块和石片,可以填充路基的大部分的位置,路基的稳定性会大大提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的淤泥性质的软路基的处理中。
3.3挤密法
挤密法是通过各种打桩机击入钢管,或通过高压射水和爆破等方式在软土路基上形成有规律的空隙,然后加入石、沙和石灰等材料,一起混合形成体积较大的桩体,使软土空隙大大的减少,变得更加密实。这种方法对加固空隙大的软土路基效果最佳。
3.4灌浆法
液压、气压和电化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可以借助浆管将浆液注入到地层,利用浆层的挤密和渗透性的特点,缩小空隙,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将原有的松散的土粒转变成结构稳定的`整体,从而加固路基。
3.5加筋条法
如果软土路基的面积大、水位低的情况下,可以将软土层的土全部挖出,在表层加上1层砂石,砂石较少的区域加入筋条。筋条较为稳固,可以起到挤密的效果。这种方法可大大缩减资金,节省投入,在砂石较少的地区可以提倡采用[1]。
3.6土工布法
在软土路基上铺设土工布,不仅可以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且道路的排水也不会受到限制,如果软土路基是淤泥类型的即可以考虑铺设土工布。这种方法投入低,一般是和其他的加固方法一起使用的,单独使用的情况较少。
3.7排水固结
地基排水可使地基空隙大大的缩减,加快软土路基的加固过程。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水平的排水砂垫层和竖向的排水体两部分,在路基较薄,渗透性强的情况下,只需要在地面铺上一层砂垫层即可。
4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加固技术分析
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软土路基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加固,使其承载力能够满足道路正常的行驶标准,保证人们出行安全。软土路基的加固技术有很多种,每一种加固技术的实施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
4.1软土路基整体加固的技术分析
在道路施工中,当遇到的软土路基有的时候是整个路基内部的土质都比较松软时,实行整体加固技术是最适宜的。能够运用到整体加固技术的是灌浆法。将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浆液调配好,通过机器全部灌输到软土路基的内部,使得浆液将土层的空隙都填充起来。因为浆液具有非常强的凝聚能力,凝结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有了浆液的作用,软土层就能够被提高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软土路基加固还能够运用到的整体加固技术就是强夯法。强夯技术采用的原理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将具有一定重量的夯锤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一定的高度自由落体,这个时候落到地面上将会对地面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力,对软土路基起到夯实的作用。通过夯锤的重力作用,软土路基的土层之间的空隙缩小,土质颗粒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黏合,使得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增大。强夯法主要用于软土路基的土质是碎石土或者是沙质土的加固。为了使强夯法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施工之前需要找准强夯点,并做出相应的标识。强夯法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的力道以及夯击的次数进行科学的计算,以保证整体路面的平整性[2]。
4.2软土路基局部加固的技术分析
在道路施工中,当遇到的软土路基只有部分的土质比较松软,或部分土质的水分比较大,而且出现的淤泥比较多的情况时,一般是采取局部加固的方法处理。局部加固技术在软土路基中的运用也比较多,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具体的操作方法。软土路基的局部加固技术与整体加固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换土法就是软土路基局部加固的方法之一。在采用局部加固法时,遇到的软土路基中的软土层面积和厚度都比较小,换土施工操作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劳动力就能够完美的达到对土层加固的目的。另一个局部加固技术是排水固结法。需要进行局部加固的软土一般都是位于河流附近的道路。软土路基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大,只要将其中的水分抽出来,就可以使土层颗粒之间的缝隙减小。排水固结法的操作需要先将淤泥清理干净,再对其中填入加固材料。
5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讨论了解到,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的使用对道路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影响。软土路基在实行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考虑,注意施工环节中的每个要点内容的把握。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软土路基在道路施工中存在的严重危害,积极的组织学习加固技术,使得软土路基路面的承载力能够满足正常行驶的需要,为人们出行的安全提供保证,为我国道路工程事业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佳.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传播,2013(4):30-31.
【2】刘冯.探讨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7):28-34.
楼主,我给你伟一份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图集吧,
工程施工参考文献
导语: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核算工程成本的会计核算专用科目,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的重要的。下面是我分享的工程施工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巩春领. 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D]. : 同济大学,2006.
[2]刘宇. 火山岩储层压裂施工风险预测方法研究[D]. : 浙江大学,2011.
[3]郑永伟.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 : 长安大学,2009.
[4]王子博.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快速路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 : 天津理工大学,2009.
[5]李云青.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 山东大学,2009.
[6]曹文贵,翟友成,张永杰,. 新奥法隧道施工风险非线性模糊评判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2010,(7).
[7]何涛. 国际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分析和研究[J]. 施工技术,2003,(12).
[8]夏群堂,. 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及管理[J]. 福建建筑,2008,(5).
[9]代春泉,王磊,. 城市隧道施工风险模糊综合分析[J]. 建筑经济,2012,(4).
[10]M.I.M.WAHAB,. MANAGING CONSTRUCTION RISKS OF AP1000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CHINA[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11,(1).
[11]温晓强,. 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控制[J]. 山西建筑,2011,(34).
[12]马小锋. 水底隧道风险评估体系及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 : 西南交通大学,2009.
[13]朱合华,闫治国,李向阳,刘学增,沈桂平,. 饱和软土地层中管幕法隧道施工风险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S2).
[14]洪选华. 胶州湾海底隧道典型施工风险评估与研究[D]. : 同济大学,2008.
[15]吕峰. 山岭地区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风险预警研究[D]. : 重庆交通大学,2010.
[16]方宏,. 规避隧道施工风险的措施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10,(18).
[17]赵华,. 公路路基施工风险分析[J]. 科学之友,2010,(17).
[18]王祺,. 乌沙山电厂取水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处理技术[J]. 中国市政工程,2007,(5).
[19]吴贤国,王锋. R=P×C法评价水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4).
[20]曾钢. 从综合单价内涵看施工风险管理[J]. 施工技术,2004,(12).
[1]叶俊.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系统需求分析[D]. : 武汉理工大学,2011.
[2]祝连波. 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D]. : 重庆大学,2008.
[3]胡宏炜. 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4]梁博. 中国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与实践应用[D].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9.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管理的文件汇编[J]. 中国建设信息,2011,(2).
[6]韩传峰,胡志伟. 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6).
[7]黎庶. 基于供应链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协调管理[D]. : 中南大学,2010.
[8]周文昉. 基于Web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9]孟向惠. 施工总承包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 东南大学,2006.
[10]徐关潮,. 《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考评表》解读[J]. 建筑经济,2008,(5).
[11]王国贤,陆惠民,. 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6).
[12]霍现涛,陆新玉,. 中国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13]季生平,. 施工总承包企业总集成管理的.内涵分析[J]. 建筑施工,2011,(11).
[14]陈维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评价研究[D]. : 天津大学,2010.
[15]季琼. 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D]. : 武汉理工大学,2011.
[16]薛金林. 基于Web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进度管理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7]岳枫,曾令红,郭光猛,陈万军,.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施工中如何进行项目管理[J]. 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
[18]薛锋,. 基于Internet的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信息管理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0,(2).
[19]关于印发《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进步评价表(试行)》的通知[J]. 安装,2007,(12).
[20]刘涤声. 加强作业层建设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J]. 铁道工程学报,2005,(3).
[1]曹笃娜.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研究[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任静. 基于ERP的CRM系统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集成研究[D]. : 山东建筑大学,2011.
[3]李贞. 面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D]. : 山东建筑大学,2010.
[4]许世鹏. 基于IE-UM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 : 河北工程大学,2010.
[5]张健.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6]赵严. 高速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7]黄鹤. 基于工作流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8]井斌. 国内大型公路施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 : 长安大学,2010.
[9]覃妤月.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D]. : 中南大学,2010.
[10]韩培俊. 天津市建筑施工企业效率评价及三建集团发展规划研究[D]. : 天津大学,2010.
[11]李众.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12]于超敏. 建筑施工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D]. : 长安大学,2010.
[13]贾宁. 公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4]宋立强.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 : 东北林业大学,2010.
[15]韦春晓.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16]杨南桔. 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 : 西安科技大学,2010.
[17]骆芳. 基于电子商务的施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研究[D]. : 武汉理工大学,2010.
[18]胡仁福.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D]. : 南昌大学,2010.
[19]赵晨.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 : 东北林业大学,2011.
[20]李岩.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谈判策略研究[D]. : 北京交通大学,2011.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K.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9.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年第27卷;
10.I.L.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2000(04);
12.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1.p40;
13.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09:90-93;
14.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年3月,24(1):133-142;
15.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月,1(3):323-328;
16.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0(3);
17.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656-660;
18.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19.[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2);154-157;
21.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0(4);30-33;
22.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04,24(5);
23.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26-27;
24.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7.(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8.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9.鲁睿,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0.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石爱萍.浅谈季节性施工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225.
[12]王坤.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J].探索经验,2010,(3):76.
[13]王清洲,刘淑艳.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6,(13):21.
[1]王亚军.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中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4):43-45.
[2]史经会.基于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143-144.
[3]张奕宝.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5(9):151-152.
[4]梁飞.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65-66.
[1]陈剑勇.土建施工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徐建文.浅谈水暖工程中土建的施工配合[J].山西建筑.2010(20)
[3]罗新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4]彭毅.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西部探矿工程.2005(S1)
[5]梁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6]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7]郭建功.建筑工程中的预埋件施工流程及要求[J].科技传播.2011(11)
[8]陈冉.浅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07(12)
探究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策略浅谈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土工合成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小议市政道路桥头跳车的综合治理市政道路工程改造维护工作要点研究探讨市政道路施工中砼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探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技术浅谈市政道路监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改建路基拓宽处理预安路缘石法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其处治方法基于天津某工程实践的软土地基处理监测检测研究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浅析几种常用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技术试论市政道路施工风险分析及策略浅谈土工格栅在软土地基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建筑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软土地基综合治理方法探讨探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策略浅谈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
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探究
软土路基不能简单的只按路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路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路基处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探究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基处理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工程造价和道路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道理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对软土路基的概念及特性进行了说明,并详细探讨了几种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技术。
关键词: 公路;软土路基;加筋土;水泥搅拌桩;排水固结
一、软土路基的概念及其特性
(一)软土路基的概念
主要有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空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土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他们的成员结构和形态虽然不同,但都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软土路基不能简单的只按路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路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路基处理。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有些软土地基填筑过程中就因路基变形,无法定型铺筑路面;有的勉强铺出了路面,但软基变形,未待交工验收,路面就开始失稳;有时在运行中变形,不但要年年整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行车安全,中断交通。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首先要进行加固处理;因此,加强对软基处理效果的研究,对于确保道路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二)软土路基的特性
我国各地不同成因的软土都具有近于相同的共性,主要表现为:1.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空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35%~62%,2.透水性差。大部分软土的渗透系数为10-8~10-7㎝/s。3.压缩性高。压缩系数0.005~0.02,属高压缩性土。4.抗剪强度低。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350。在荷载的作用下,如果软土路基能够排水固结,软土抗剪强度将产生显著变化。软土排水固结速度越快,则其强度改善效果越明显。5.具又能变性。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明显下降,甚至成流动状态。6.流变性显著。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了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结沉降。
二、公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要点
(一)软土路基浅层的处理方法软土地基浅层处理是指对路床处理深度不超过5m,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加筋土法、强夯法、换填法和抛石挤淤法等,下面一一作详细阐述。
1.加筋土法。
加筋土法是将土工织物或者是土工栅格等植入地基土中,两者形成一个整体,增大压力扩散角,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其沉降。加筋土法一般适用于回填土形成的路堤,适用于软土、砂土和粘性土。土工栅格通常可与砂垫层共同作为一层,通过这一层将堤身荷载传递到软土地基中去,这一层具有与路堤本身与软土地基不同的刚度,它既是路堤的柔性基础,又是软土固结时的排水面。通过这一垫层的处理后,地基变得均匀,施工速度快、路基中心最终沉降量比不铺土工合成的材料要小,路堤的侧向变形也将由于设置土工格栅而得以减小,能够较为迅速的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2.强夯法。
强夯法是使用起重设备,将大重量(80~300KN)和一定外形结构规格的夯锤起吊至某一高度(一般为6~30m)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是地基土产生强烈的震动和很高的动应力,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层夯实,以增大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固性,降低压缩性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由于夯击能力大,加固深度也大,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加固有着良好的效果。它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基的方法,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工艺操作简单,不需要加固材料,费用低、周期短,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 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10m,土粒结合紧密,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清淤换填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全部或部分挖去软弱土,用良好土换掉软土、淤泥土的方法。取材方便时尽量换填渗水性土,目的为保证填筑的稳定和减少沉降量。它适用于表层淤泥质、泥炭土、无硬壳、厚度不超过3m和地区排水施工的情况.开挖时深度在2m内,用人工或机械直接清除至路基范围以外堆放或运至取土坑还田;深度超过2m时,要由端部向中央分层挖除,并修筑临时便道,由汽车运载出坑;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4.抛石挤淤法。
在湖塘、河流或积水洼地、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软土厚度较薄,采用抛填片石,片石不宜小于30cm。抛填时,自中线向两侧展开,横坡陡于1:10时,自高向低展开抛填,使淤泥向两边挤出,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小石块填塞垫平,以重型压路机碾压,其上铺反滤层,再进行填土。
(二)软土路基深层的处理技术
1.水泥搅拌桩加固。
(1)加固原理。水泥搅拌桩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喷入待处理的道路软土路基内,并不断上下搅拌均匀,促使水泥与土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并形成凝胶体,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整体,从而提高土地的整体强度,满足路基使用承载力的要求。
(2)加固方法。水泥搅拌桩根据施工方法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机械进行持续的深层搅拌,在路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力搅拌,形成有足够的强度的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加固分为浆喷法和粉喷法,当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0%,塑性指数大于10时,一般采取粉喷法。因为一般情况下,相同的搅拌时间内,粉喷法比浆喷法处理的软基强度要高,但是浆喷法施工便利,容易控制施工质量。
(3)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水泥搅拌桩必须根据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施工应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以及停灰面以确保搅拌桩有足够的长度。在喷粉接桩时,须保证喷粉重叠长度大于1m。搅拌桩施工时,水泥的泵送过程必须连续,固化剂的用量误差应控制在1%之内。完成搅拌施工后,将钻头提离地面,开启空压机清除管道及喷咀中的残余粉体和附着泥土,然后桩机移向下一桩位。
2.排水固结法
在软土地基上加压并配合内部排水,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加快软土基固结的处理方法称为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淤泥、淤泥质粘土及充填等饱和黏性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种加固方法:
(1)加载预压法和超载预压法,该方法是一处理软黏土、粉土、有机质沉淀物和杂填土,简易可行、效果显著,有成熟理论,处理土质较均匀;但需要时间长,且需搬运大量土石方。
(2)砂井(各种塑料排水板):该方法适用于无机质软粘土,该方法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及计算理论,常和加载预压结合,效果可行,但是施工和预压需数月时间。
(3)真空预压法:适用于处理软黏土,可避免搬运土石方的麻烦,但预压力有限,处理深度不大。
3.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深度,以高压喷射流使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凝固硬化加固地基土体的方法。它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法在意大利、日本和联邦德国得到较快的发展,意大利和Radio公司还开发了可同时在钻进中检测地层土质、机器控制和自动调节设计浆量并收集反馈信息的机械,国内也很重视并已进行过一些探索性试验。
参考文献
[1]许志军.软土地基和预压法地基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韩莹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综述及其应用[J].中国水运,2012.5.
[3]张晓青.浅谈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计算机建筑2014.6.
建筑工程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一) 1、软土地基上基础的处理 措施 2、拟建建筑物地质差异较大时的地基处理措施 3、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 方法 4、结构设计中基础梁的设计处理方法 5、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6、重力式挡土墙安全问题的研究 7、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8、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研究 9、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0、地形地貌对建筑体型和层高的影响研究 11、建筑物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研究 12、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方法 13、论建筑与人 文化 的协调统一 14、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统一 15、底层商场的设计处理方法 16、电梯轿箱基础与框架独立柱基的设计处理方法研究 17、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18、框架结构中楼梯与框架梁柱的连接方法研究 19、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20、保证工程预算准确性的措施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浅谈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面临的问题 2 试述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索赔的艺术 3 关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管理的初探 4 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 5 试论建筑工程监理应如何确保施工安全 6 论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7 浅析如何搞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8 试述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9 浅谈工程项目主要成本管理与控制 10 试述工程管理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11 关于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 12 浅谈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3 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14 论述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15 论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 16 论述可行性研究在建设中的作用 17 浅析工程项目投资管理 18 试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19 浅谈房地产开发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20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三) 1.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 2. 发包人如何做好工程合同管理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防范分析 4. 我国工程监理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讨论 5. 关于施工企业实施低成本的战略讨论 6. 浅谈大型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7.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建筑施工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8. 施工企业如何应对清单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9. 浅论如何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10. 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控制 12. 浅谈工程索赔对减少工程经营风险的作用 13. 浅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14. 浅谈施工阶段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15. PDCA循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2017年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2. 大专建筑工程技术论文题目 3.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1 前言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2 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1)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2)降低地基的压缩性 (3)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质特性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3 地基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按地基处理原理、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地基的性质、地基处理的时效、动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4 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方案4.1 处理方法该高速公路是河北省内陆连接港口的重要通道,对河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线经详细勘察试验。查明了路线穿越区的特殊土(包括:盐渍土、软土、软弱土)的分布规律t查明了路线穿越区的不良地质(砂土液化)的分布特点和液化等级类型。通过勘察、土工试验成果、标准贯人试验经综合分析整理井结合静力触探,统计显示路线穿越区的软土,软弱土呈两种类型分布。一类是连续区段分布,另一类是呈透镜体状的不连续区段分布。对于该软土、软弱土,总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分析各区段的硬壳层的厚度、地层岩性,软土、软弱土的厚度、特性之后,根据硬壳层,软土,软弱土的地层特点,进行地基沉降、稳定验算;根据验算结果以及《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的沉降容许值,对沉降超限区段可依次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等等……………………详细内容文档网站有帮助请采纳 谢谢!
根据地基土的工程特性,选用适当的处理措施。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公路、铁路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很多的施工企业多年施工经验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进行总结归纳如下:1 换填垫层法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 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 30cm)挤淤的方法。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2 深层密实法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适用于软土厚度>3m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主要加固方法:强夯法、土(或灰土、粉煤灰加石灰)桩法、砂桩法、爆破法、碎石桩法(振冲置换法)、石灰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粉喷桩法、旋喷桩法。代表方法有碎石桩法、强夯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粉喷桩法。强夯法:对于砂土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采用重锤夯实或强夯。它的基本原理是:土层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土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冲击波,致使土体局部压缩,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内产生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土中的孔隙水(气)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可提高3~4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其佳夯击能:从理论上讲,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样的夯击能称最佳夯击能。因此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在砂性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过程仅为几分钟,因此孔隙水压力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 兰海高速公路某滑坡体的堆积破碎泥岩堆积物厚度4~12M.从土样的土工试验报告可知为低液限黏土含水量29.8~20.2,凝聚力13.8~12.2KPA,内摩擦角13.8~20.2.挤密砂桩、碎石桩加固法:属于复合地基的一种,当软土层较厚,换填处理比较困难,地基土属于非饱和粘性土或砂土时,采用挤密砂桩或碎石桩加固法,可以使地基土密实,容重增加,孔隙比减少,防止砂土在地震或受震动时液化,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和水平抵抗力,减少固结沉降,使地基变均匀,起到置换、挤密、排水作用,防止地基产生滑动破坏,提前完成沉降,减少沉降差。3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上加压并配合内部排水,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加快软土固结的处理方法称为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淤泥、淤泥质粘土及冲填等饱和粘性土地基。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的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减小,产生固结变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扩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并使沉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度。主要加固方法:堆载预压法、砂井法、袋装砂井、真空预压法、电渗排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塑料排水板法。预压处理:分为超载预压、等载预压和欠载预压等,其施工工艺简单,但工期较长,超载预压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通常与排水处理地基相结合使用。广州市新窑南路道路工程就是利用
分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论文
公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是关键工程之一,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条公路质量的优劣。就其工程质量而言,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公路建设质量来讲,有些还存在路基压实不够、路基沉陷、路面平整度差、桥头跳车、路面早期破坏、外观质量差等质量通病。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物与土方路基施工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矛盾的统一体。要正确认识其中的联系,正确组织好建筑物和土方路基施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不仅可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能减少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高速公路的路基工程概述
高速公路的路基顶面宽度, 比一般公路横面要宽一些。我国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规定为20~26m。美国高速公路采用较宽的中间带,4车道的路基宽度用到30~35m。日本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路基宽度,大部分与我国规定的宽度相近。路基高度在受河流洪水或洼地积水影响的路段, 由设计洪水频率或积水位高程决定。我国规定的高速公路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不受洪水影响的路段, 其路堤填土高度未作特别规定, 可按一般公路路堤的填土高度进行设计, 在受地面积水或地下水影响的路段,其路堤填土高度应高出自然地面0.8m以上。过去对高速公路的路堤高度,认为以偏高为好,有不少人认为,路堤高则有利于防止人畜横穿公路,有利于设置地下通道或拖拉机立交。近年来有许多国家,从节约土方工程量、节约用地和有利于行车安全出发, 倾向于采用低填土路堤。低路堤自重轻, 有利于软土地基的处理。由于高速公路采用多层次的、很厚的路面结构层, 毛细水对路面的危害, 比较容易处理。如果采取稍复杂的截排地下水或地面水的技术措施, 即使增加一些工程费用, 也要比加大填土的工程费用。
2.高速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2.1路堤沉陷变形
有些高速公路所经软基地段,在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堆载预压法、沙垫层、塑料排水固结法、粉体搅拌桩法、碎石桩和沙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治,而且均采用了过渡性沥青路面, 待其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处治。但常发现局部路段沉陷较大,有些水泥混凝土面板产生错台、裂缝甚至断板与地基的这种较大的不均匀沉陷有关。有的地段虽不属软基,但由于排水不畅, 积水难以迅速排走,从而引起地基下的干湿循环效应,导致不均匀胀缩变形, 这也易引起不均匀沉降。在膨胀土路段,这种堤身下陷更加明显。路堤的.不均匀沉陷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危害十分严重, 由于混凝土面板几乎坐落在路基和基层、垫层组成的“浴盆”之中,一旦路堤不均匀沉陷,在面板下会形成不均匀支承,出现脱空,水会通过面板的接(裂)缝渗入其中,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断地冲刷和淘空, 最后形成淤泥、错台、断板等现象。这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也会使路面使用寿命下降,增大了养护维修费用, 而且养护维修又不可避免会影响干扰交通,从而使运营效率降低。
2.2路基边坡破坏
高速公路沿线路基边坡破坏的主要类型有剥落、破碎、滑坍、崩坍、塌坍、泥流、滑坡等。剥落是路堑边坡表土或风化岩面在干湿循环、冷热循环和盐分的搬运迁移引起盐胀和风化等作用下, 使得零碎薄层成片从边坡坡面滑落的现象。碎落主要是胀缩、水的侵蚀与冲刷以及车辆等引起的震动使得块状碎屑滚落下来的现象。这些剥落物落入边沟, 会影响排水, 甚至妨碍交通畅通。这两种病害在路堑边坡中均较常见。滑坍是土体或岩体沿一定滑动面向下滑动现象, 主要原因是坡体有倾向公路的软弱构造面或夹层,在施工扰动、水的冲蚀作用下, 使其平衡破坏, 出现滑动。崩坍主要指陡峻斜坡上的巨大岩体或土体脱离母岩, 突然而迅猛地由高而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滑坡是岩体整体下滑现象, 其危害和严重性较前面几种更加厉害, 破坏性更大。此三类病害有可能毁坏公路,破坏交通设施, 使交通中断,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路堤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与施工、养护及集中降水都有关系。有些高速公路, 雨量集中, 路面汇水量大,这些水体若对路堤边坡形成直接冲刷, 破坏性是十分明显的。虽然沿线许多路段路面都采用了集中排水形式, 但要注意各排水设施间的衔接, 否则危害更大。如急流槽的出口处防渗加固措施不力, 极易形成集中冲刷, 导致边坡坡脚的淘空, 使边坡失稳滑坍, 甚至使整个道路中断。
2.3排水设施破坏或失效
高速公路沿线排水设施的破坏, 主要集中体现在边沟因边坡剥落等原因而淤积阻塞;排水沟渠因沟底纵坡不当而出现冲刷或淤积;沟底加固被水冲刷后失效而使得水下渗淘空:各种排水设施的衔接处脱节, 使排水系统不完整等。另外,一些设在平原微丘区的路段, 排水设施同农田水利设施交叉干扰很大, 有时会导致公路排水设施的人为破坏。地下水易引起岩溶、管漏、湿陷、次生盐渍化、路基含水量增大、边坡滑坍等病害, 而地下排水设施因隐蔽性而难于检修, 因此, 要保证地下排水设施设计位置合理、形式正确, 同时要严格保证其施工质量, 使其牢固可靠。
3.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排除了自然因素的破坏,就要加强人为的防护。对于高速公路的路基的破坏成因,要想减少损失,就要从起因抓起:
3.1软土路基技术的保障
(1)路基换填法。淤泥及软土厚度小于2m时,在路基施工范围内可将淤泥、软土全部挖除,使路堤筑于基底或换填渗水性强的土层上。
(2)强夯法。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或淤泥质土路基,强夯法处理的效果不明显,但近年来国内相继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他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从而在地基中形成块(碎)石墩,称为强夯置换法。
(3)土工布软基处理法。当路基的土体松软、土壤潮湿、地下水位高时,以土工布摊铺底层,并拉向边坡作防护,有利于排水,使荷载均匀分布从而加强路基的稳定。在高填土路堤,可适当分层使用土工布,加强路堤刚度。与砂垫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3.2排水设施的设置与维修
路基受水的影响最明显也最敏感, 路基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都与含水量有关。而路基的强度变形特性又会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表面平整性等, 因而为使路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 并经常性进行养护与维修, 以保证排水通畅。
4.结语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础条件。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地形、气候与水文地质等,同时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还有人为因素,如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公路路基填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导语:在正式施工之前,要根据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前的复测,保证设计图上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位置精确无误。对基底部的处理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施工人员都很难认识到基底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忽视基底表土的处理。
1路基填筑施工准备
1.1实地调查。在建设路基填筑施工工程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调查,这样才能因地制宜,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的、最完善的施工方案。由于软土地基会受到自身路堤的重量挤压,导致整个软土路基的承载力降低,承受不了足够重量,导致路堤向两侧挤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起路基的沉陷或者失去路基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路基建设就必须进行填筑工程,只有通过路基填筑技术才能够保证路基更加坚实,有足够的硬度去承载更多的重量。在进行填筑之前,负责监督的工程部门一定要对填筑路段进行彻底勘察,对图纸设计进行反复核对,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立即上报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1.2施工复测。在正式施工之前,要根据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前的复测,保证设计图上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位置精确无误。直到确定水准点和导线点没问题之后利用此来检查路基中桩和边桩测量放样,确认其已经符合工程施工的设计标准。如果出现放样不准的情况就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直至合理。
1.3基底处理。对基底部的处理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施工人员都很难认识到基底处理的重要性,从而忽视基底表土的处理。在进行基底填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零填地地段。通过分析作用力可以得知,车辆的重量不仅仅会作用在路堤上,还会对天然地基的上层有很强的作用力,所以说在进行填筑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天然地基上部土层的填筑,保证土质能够被压实。如果在填筑上层土的时候发现有垃圾或者杂草,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之后再进行土质压实,直到确认压实度符合标准值即可。
2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应用
2.1土方填筑施工
2.1.1进行土方填筑施工的时候,应该在施工之前对需要的各种线段和水准点进行复测,保证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校准点能够足够精确,如果出现水准点或者导线点不够一定要及时增加。对于设计横断面也应该重视,也要进行复测。复测结果不仅要核对标准值,还需要监理工程师过目,当其确认之后再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施工一定要贯彻落实设计图纸,保证每一个细节都精确,降低施工误差。
2.1.2基底清理完后进行原地面压实,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0mm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应超挖至路床顶面以下800mm处,分层回填优质填料然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0mm时,应将路堤基地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其压实度不小于90%。零填挖路床顶面以下0~800m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5%。基底土质达不到压实标准,要采取换填或翻晒等措施,并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
2.1.3利用推土机将填筑材料摊铺,保证填筑材料能够平整地铺设在公路路基上,再用平地机进行压平,将突出部位铺平,使路基看上去没有凹凸感。进行平整路面工作的时候,一般先从两侧开始再压实中间,保证路基中间偏高,这样能够使两侧形成一定的排水坡。
2.2石方填筑施工。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定石方填料的粒径与强度,路堤填石施工中必须一层一层地用石块进行水平填筑,分层厚度要控制在400毫米以下,石料强度必须大于5Mpa,石块最大粒径必须在15毫米以下,在施工中必须确保细粒料在整个材料中的.含量在30%以上,其中细粒料的要控制在0.05毫米以下。利用大于18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路堤填石洒水分层压实,压实厚度要控制在400毫米以下,压实过程中为确保没有缝隙出现,可以采用小石块、石屑进行继续填缝作业,压实到顶面稳定为止,不能出现沉降及轮痕现象,石块紧密,孔隙饱满,表面平整为止。路床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必须采用50t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
3施工质量控制
3.1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分析。填筑路基的材料,由于不同填料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须根据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是影响路基压实的重要因素。在填筑材料中,除填石及含石量大于的土石混填料外,其它各种材料均与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方可得到最大密实度。狭窄面积和一些特殊部位的压实。所谓“特殊部位”是指施工段的交界处,构筑物的台背、墙背,施工机具不可达到的薄弱环节。
在施工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填筑时,要选择适宜填料。一般采用小型设备进行碾压,如平板振动夯实机、手扶双轮压路机等,这些部位的实厚度控制在一定距离之间,压实时严格控制含水量。碾压机具和方法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填料性质和要求达到的密实度,选用和配置碾压机具。然后根据机具性能,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
3.2施工质量控制。在路堤填筑前,填筑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坚决不用。路基填筑按试验确定的参数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及时按规定进行压实度检测试验,主要采用核子密度仪或环刀法进行压实度试验。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技术人员要准确控制中、平,防止欠填或超填,并将路基面标高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每层碾压完毕都要进行复测。
路基土的控制,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我们通常选择塑性指数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土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才能达到最大密实度,因此在路基填土压实过程中必须随时控制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应晾晒风干至最佳含水量再碾压,含水量较低时,必须进行补水。
在施工过程中应连续作业,减少雨淋和暴晒,防止土壤中含水量发生较大变化。土层填土厚度以不超过30cm为宜,分层铺筑压实,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土基密实度的提高可以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路基工程中压实度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当两者都达到合格要求时,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能符合要求。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路段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无特殊情况路基填筑需全幅填筑,压实度检测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保证高速公路路基填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够保证公路路基建设水平,那么就算后期建设再牢固,不论公路结构设计再合理,也是徒劳的,这就说明公路建设中最基础的施工环节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路基的质量保障取决于使用的施工技术,要设计出符合地质地形的规范施工方案,严格遵守施工要求,规范施工,防止公路路基施工中出现不良措施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考量,充分保障路基填筑技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曾金梅,肖东新.公路填土路基施工工艺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6).
[2]秦骧远.如何提高公路路基的强度[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12.
[3]赵毅.浅谈公路路基挖方及填筑施工工艺[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2).
分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论文
公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是关键工程之一,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条公路质量的优劣。就其工程质量而言,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公路建设质量来讲,有些还存在路基压实不够、路基沉陷、路面平整度差、桥头跳车、路面早期破坏、外观质量差等质量通病。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物与土方路基施工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矛盾的统一体。要正确认识其中的联系,正确组织好建筑物和土方路基施工,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不仅可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能减少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高速公路的路基工程概述
高速公路的路基顶面宽度, 比一般公路横面要宽一些。我国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 规定为20~26m。美国高速公路采用较宽的中间带,4车道的路基宽度用到30~35m。日本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路基宽度,大部分与我国规定的宽度相近。路基高度在受河流洪水或洼地积水影响的路段, 由设计洪水频率或积水位高程决定。我国规定的高速公路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不受洪水影响的路段, 其路堤填土高度未作特别规定, 可按一般公路路堤的填土高度进行设计, 在受地面积水或地下水影响的路段,其路堤填土高度应高出自然地面0.8m以上。过去对高速公路的路堤高度,认为以偏高为好,有不少人认为,路堤高则有利于防止人畜横穿公路,有利于设置地下通道或拖拉机立交。近年来有许多国家,从节约土方工程量、节约用地和有利于行车安全出发, 倾向于采用低填土路堤。低路堤自重轻, 有利于软土地基的处理。由于高速公路采用多层次的、很厚的路面结构层, 毛细水对路面的危害, 比较容易处理。如果采取稍复杂的截排地下水或地面水的技术措施, 即使增加一些工程费用, 也要比加大填土的工程费用。
2.高速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原因分析
2.1路堤沉陷变形
有些高速公路所经软基地段,在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堆载预压法、沙垫层、塑料排水固结法、粉体搅拌桩法、碎石桩和沙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治,而且均采用了过渡性沥青路面, 待其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处治。但常发现局部路段沉陷较大,有些水泥混凝土面板产生错台、裂缝甚至断板与地基的这种较大的不均匀沉陷有关。有的地段虽不属软基,但由于排水不畅, 积水难以迅速排走,从而引起地基下的干湿循环效应,导致不均匀胀缩变形, 这也易引起不均匀沉降。在膨胀土路段,这种堤身下陷更加明显。路堤的.不均匀沉陷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危害十分严重, 由于混凝土面板几乎坐落在路基和基层、垫层组成的“浴盆”之中,一旦路堤不均匀沉陷,在面板下会形成不均匀支承,出现脱空,水会通过面板的接(裂)缝渗入其中,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断地冲刷和淘空, 最后形成淤泥、错台、断板等现象。这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也会使路面使用寿命下降,增大了养护维修费用, 而且养护维修又不可避免会影响干扰交通,从而使运营效率降低。
2.2路基边坡破坏
高速公路沿线路基边坡破坏的主要类型有剥落、破碎、滑坍、崩坍、塌坍、泥流、滑坡等。剥落是路堑边坡表土或风化岩面在干湿循环、冷热循环和盐分的搬运迁移引起盐胀和风化等作用下, 使得零碎薄层成片从边坡坡面滑落的现象。碎落主要是胀缩、水的侵蚀与冲刷以及车辆等引起的震动使得块状碎屑滚落下来的现象。这些剥落物落入边沟, 会影响排水, 甚至妨碍交通畅通。这两种病害在路堑边坡中均较常见。滑坍是土体或岩体沿一定滑动面向下滑动现象, 主要原因是坡体有倾向公路的软弱构造面或夹层,在施工扰动、水的冲蚀作用下, 使其平衡破坏, 出现滑动。崩坍主要指陡峻斜坡上的巨大岩体或土体脱离母岩, 突然而迅猛地由高而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滑坡是岩体整体下滑现象, 其危害和严重性较前面几种更加厉害, 破坏性更大。此三类病害有可能毁坏公路,破坏交通设施, 使交通中断,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路堤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与施工、养护及集中降水都有关系。有些高速公路, 雨量集中, 路面汇水量大,这些水体若对路堤边坡形成直接冲刷, 破坏性是十分明显的。虽然沿线许多路段路面都采用了集中排水形式, 但要注意各排水设施间的衔接, 否则危害更大。如急流槽的出口处防渗加固措施不力, 极易形成集中冲刷, 导致边坡坡脚的淘空, 使边坡失稳滑坍, 甚至使整个道路中断。
2.3排水设施破坏或失效
高速公路沿线排水设施的破坏, 主要集中体现在边沟因边坡剥落等原因而淤积阻塞;排水沟渠因沟底纵坡不当而出现冲刷或淤积;沟底加固被水冲刷后失效而使得水下渗淘空:各种排水设施的衔接处脱节, 使排水系统不完整等。另外,一些设在平原微丘区的路段, 排水设施同农田水利设施交叉干扰很大, 有时会导致公路排水设施的人为破坏。地下水易引起岩溶、管漏、湿陷、次生盐渍化、路基含水量增大、边坡滑坍等病害, 而地下排水设施因隐蔽性而难于检修, 因此, 要保证地下排水设施设计位置合理、形式正确, 同时要严格保证其施工质量, 使其牢固可靠。
3.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排除了自然因素的破坏,就要加强人为的防护。对于高速公路的路基的破坏成因,要想减少损失,就要从起因抓起:
3.1软土路基技术的保障
(1)路基换填法。淤泥及软土厚度小于2m时,在路基施工范围内可将淤泥、软土全部挖除,使路堤筑于基底或换填渗水性强的土层上。
(2)强夯法。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或淤泥质土路基,强夯法处理的效果不明显,但近年来国内相继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他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从而在地基中形成块(碎)石墩,称为强夯置换法。
(3)土工布软基处理法。当路基的土体松软、土壤潮湿、地下水位高时,以土工布摊铺底层,并拉向边坡作防护,有利于排水,使荷载均匀分布从而加强路基的稳定。在高填土路堤,可适当分层使用土工布,加强路堤刚度。与砂垫层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3.2排水设施的设置与维修
路基受水的影响最明显也最敏感, 路基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都与含水量有关。而路基的强度变形特性又会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表面平整性等, 因而为使路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 并经常性进行养护与维修, 以保证排水通畅。
4.结语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础条件。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地形、气候与水文地质等,同时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还有人为因素,如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只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