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然产物全合成难毕业。2 因为天然产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其结构复杂且含有多种不同的官能团,而全合成需要用到多种有机合成技术和化学反应,难度非常大。另外,天然产物的合成路线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每一步反应的条件和副反应都需要严格控制,这也增加了合成的难度。3 此外,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需要大量的实验室时间和经费投入,而且合成的产率较低,往往需要通过多次优化反应条件才能得到理想的产物。因此,天然产物全合成难度大、耗时长、投入高,这也是为什么难以毕业的原因之一。
这东西貌似都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天然产物全合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科学研究,有着极高的技术难度。它要求研究者以极高的精确度模拟天然产物的有机反应网络,将复杂的有机反应网络合成成为有机分子,并达到一定的纯度。这项技术要求研究者拥有较高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需要在分子的构建、控制及连接上有着较高的理解能力。所以天然产物全合成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准备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相关科学理论,获取合成反应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构建出有机反应网络,完成反应的模拟,并最终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的合成中去。最后,需要进行大量实验,提高反应的精确度,确保反应的成功率,最终获得高纯度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物质。总之,天然产物全合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学生们充分准备,在理论知识、实验技能、技术分析能力上有着扎实的基础,以达到所要求的毕业要求。
高分子材料合成 降解的过程学过什么就写什么,你最理解的400字左右,看情况应该怎样就怎么样
首先是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整理方法与技巧:广泛地搜集、阅读: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作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别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认真地整理、辨析:制成文献、资料的目录索引;剪报、札记、文摘卡;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其次是毕业论文内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论文的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提纲的作用:各部分所占的篇幅应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照顾全面。要有正确而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哲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假说的方法。引用材料的方式:完整、概括、分析引用。
论文题目又称文题、标题或篇名,对论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需简明、确切、醒目。题目的字数不多,结构一般也不复杂,但如何写好,如何确定,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确定题目的方法与技巧:一是从论文设计的三大要素中确定题目:科研设计的三大要素为对象、处理和效应,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一般而言,论文题目也由此三部分或其中两部分构成。二是借鉴参考文献确定题目:写论文前,作者都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每篇文献都有不完全相同的题目,作者可选择与自己研究内容相近的论文,借鉴其题目特点,确定自己不与之雷同的新题目。三是将重要的关键词组合即成题目:关键词最能直接反映文章的内。
写大学毕业论文要注意的有:找个靠谱的论文指导老师。写大学毕业论文时,找个好的指导老师会对自己论文的写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选题、论文大纲、参考资料、行文指导、修改定稿等等。与导师商量确定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合适题目。论文写作最怕中途换题目,不然会非常麻烦。题目定好后,以此确定论文写作类型,是写理论还是实证分析类的。不同类型写作格式不一样。阅读相关参考文献,借鉴论文写作经验和论据。有些导师会直接把相关参考文献给到你,免去了查找资料的麻烦。理好思路后尽早动笔,按照格式要求排好版,成型后再修改就有充足的时间,免得匆匆忙忙。论文初稿成型给导师看看,根据意见再行修改,形成二稿。定稿后,上交答辩前还需要按要求进行查重。如果查重不合格还需要针对查重结果进行修改。
综合布线检测:简单的从几个角度说明。线缆(包含规格),信号,使用便捷程度,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隐蔽工程做的怎么样?等等方面说明综合布线的施工规范(参考综合布线施工规范)1、例如:网络:线缆完好无损,信号正常使用,无裸线,隐蔽工程符合国家规范(我只是简明扼要的说明下,你自己写的详细点)2:小区综合布线包括:网络,电话,可视对讲 ,监控,周界,电子巡更,门禁,停车场系统,有线电视,这些系统,常见的小区都这几个系统,了解下系统的组成,产品的特性,就OK综合布线分析方面:例如:1、网络布线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然后说明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网上有很多,百度以下)。2、其他系统也一样,首先说明产品的优势,再说明系统的优势,再从便捷性,灵活性、扩展性、系统模块话。等等方面分析系统的优势。
您的会计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 [网络工程]HTTPS协议的服务器实现 2008-06-15 22:00 98,304 任务书.doc2008-06-14 07:09 1,728,000 答辩.ppt2008-06-13 19:...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44 MB 日期:2008-07-12 2、 [网络工程]OFDM在通信网中的应用及仿真 摘 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多载波宽带数字调制技术的一种,它把高速的数据流分配到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使每个子数据流具有较低的传输比特率,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窄带干扰的能力,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39 KB 日期:2008-06-24 4、 [网络工程]基于IPCOP的统一威胁管理系统实现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对统一威胁管理系统的含义、出现的背景、主要功能、典型技术以及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并对统一威胁管理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内容过滤等做...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72 MB 日期:2008-05-14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翻译+论文摘 要本文从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管理设计方案,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设计...
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279~281°,相对密度为1.07(25°C),折射率1.460(25~C)。是一种很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广泛用手医药、农药,助剂等方面的合成。
关于乙酸乙酯的制备 摘要: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关键词:乙酸 乙醇 浓硫酸 乙酸乙酯 引言: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纯净的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极好的工业溶剂,被广泛用于醋酸纤维、乙基纤维、氯化橡胶、乙烯树脂、乙酸纤维树酯、合成橡胶、涂料及油漆等的生产过程中。其主要用途有:作为工业溶剂,用于涂料、粘合剂、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剂、人造纤维等产品中;作为粘合剂,用于印刷油墨、人造珍珠的生产;作为提取剂,用于医药、有机酸等产品的生产;作为香料原料,用于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精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的主要原料。我们所说的陈酒很好喝,就是因为酒中含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因为酒中含有少量乙酸,和乙醇进行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因为这是个可逆反应,所以要具有长时间,才会积累导致陈酒香气的乙酸乙酯。 一、实验原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温度应控制在110~120℃之间,不宜过高,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挥发。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在同样的条件下又水解成乙酸和乙醇。为了获得较高产率的酯,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用量以及不断移去产物中的酯或水的方法来进行。本实验采用回流装置及使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加酯的产率。反应完成后,没有反应完全的CH3COOH CH3CH2OH及反应中产生的H2O分别用饱和Na2CO3,饱和Cacl2及无水Na2SO4(固体)除去。二、工艺流程投料→回流→蒸馏→洗涤→萃取→干燥→精馏→计算产率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铁架台、圆底烧瓶、(带支管)蒸馏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橡皮管、温度计、分液漏斗、小三角烧瓶、烧杯。2、试剂:冰醋酸、95%乙醇、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cl溶液,固体无水Na2SO4、沸石、饱和Cacl2溶液。四、实验步骤1、制备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9ml无水乙醇、12ml冰醋酸和2ml浓硫酸,加入几粒沸石,摇匀后,装上球形冷凝管,在电热套上小火加热,回流30min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取下球形冷凝管,装上蒸馏头,将仪器改装成普通的整流装置,加热蒸馏,至流出液体体积约为反应物总体积的1/2为止。2、纯化馏出液中含有乙酸乙酯及少量乙醇、乙醚、水和醋酸。在摇动下,缓缓的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约10ml,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注意及时放气),静止后,分去下层水相,酯层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在分别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弃去下层液,酯层自漏洞上口倒入干燥的50ml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30min。将干燥过的乙酸乙酯滤入干净的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后在电热套上进行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纯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06℃,折射率为1.3723。 1 2 3 4 乙醇(ml) 19 19 12 12 乙酸(ml) 12 12 19 12 浓硫酸(ml) 2 2 2 2 反应时间(min) 45 30 30 30 五、实验装置六、实验结果乙醇(ml) 19 19 12 12 乙酸(ml) 12 12 19 12 反应时间(min) 45 30 30 30 乙酸乙酯(ml) 11.30 13.03 12.07 9.43 产率(%) 52.87 60.96 60.01 44.12 折光率 1.3702 1.3730 1.3732 1.4647 计算产率 产率=或产率=七、总结在酸催化法下乙醇、乙酸直接酯化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是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需要寻找更好的设计法案来提高产率。我们可以用以下措施提高产率: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可以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但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中没有使用分馏柱,给实验留下不足。
毕业 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我整理了毕业设计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用流行 音乐欣赏 激活高中音乐课堂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 教育 观念、内容、 方法 、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 爱好 ,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 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 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 唱歌 》,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看”生态 “救”生态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日益增大引发了生态危机。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功能,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说明现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从非线性思维的角度来“救”,改变和突破人类以往所具有的线性思维和观念,建立一种全新的“大自然观”、全新的“大生产观”、全新的“大社会观”。
[关键词]系统科学 非线性思维 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98-02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个开放的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必须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生态系统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断增大,在破坏与保护、生命与金钱的痛苦交织中,人类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系统的真正价值,人类才真正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现状,并将其纳入伦理道德体系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道德,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命运。
一、当前生态系统的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不但拥有了空前强大的建设和创造能力,也拥有了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一方面,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增大了向自然资源索取的速度和规模,导致了生态失衡,带来了一系列灾害。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规律的反馈作用,人类本身也遭到“报复”。因此,当今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把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来研究。
人类目前正面临着一场空前险恶的生态危机。所谓生态危机,就是指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臭氧层损耗、气候异常、资源匮乏、疾病蔓延、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二、系统科学地“看”生态
系统科学就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主要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并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其有关系统的各种方法和理论。系统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广泛转移。
生态系统依其不同的结构实现其一定的功能,而系统的特定功能的实现要具备一定的结构。若要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有可能会改变系统的功能;而要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就必须改变系统的结构,人类片面追求经济价值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混乱,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这些都表明,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理论认识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社会经济的问题。客观地说,现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
(一)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异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之所以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不同于自然界的意志自由,它被称为人的主体能动性。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异化,就是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而被置于对立面的状态,并且在这种状态中,人的“自由意志”发挥已不再是“以人为目的”,而成了一种实现外在过程的工具,因此,当这种工具把自然与人的分离与对抗推向极端的时候,就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发生。
(二)人的主体能动性异化的表现形式
异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从人的价值观念来看,当前片面地强调自然的价值性,一味地索取和占有,主观地推崇财产私有,导致自然服从于人,物质的发展以不断实现价值增值为最终目的;第二,从人的生产方式上来看,当前世界人类一味地追求功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片面地发展生产力,一味地追求最大利益;第三,从人的意识形态上来看,奢侈、贫穷、霸权、强权等这些都是私有制度的产物。
三、非线性的思维“救”生态
通过系统科学地“看”生态,全面分析生态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要想科学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有效解决生态问题以及生态危机,就必须改变和突破人类以往所具有的线性思维和观念。从非线性思维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全新的“大自然观”、全新的“大生产观”、全新的“大社会观”。
(一)建立一种全新的“大自然观”
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改变以往狭隘的自然观,建立一种全新的“大自然观”,它对自然的解释和评价采用一种系统整体的方法,并且重新审视人的作用和位置。我们要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不仅包括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提高,也包括全新“健康”的生态系统的建立。
(二)建立一种全新的“大生产观”
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改变以往狭隘的生产方式,不断扩大和丰富生产的内容和范围。要想建立一种全新的“大生产观”,我们就必须实现社会生产与自然生产、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将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力协调统一的大生产观。
(三)建立一种全新的“大社会观”
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改变自然观和生产方式,还必须改变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建立全新的“大社会观”。
综上所述,要想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还在于人性的提升。当我们人类学会“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时,我们的自然观、生产方式、社会制度自然而然会得到全新的改变。
四、展望
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了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功能,当改变系统的结构时,功能随之改变,同样,当其功能发生改变时,其结构也要发生改变。其系统每个要素的重要性都不能忽视,但不能过多盲目地关注某一要素。例如,盲目任意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导致了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非线性科学的诞生及发展,使系统简单性与复杂性互生互换,使有序和无序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类既继承了线性世界理论,又对非线性世界理论进行了创新,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杨通进.环境保护的伦理基础——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8.
[3]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武杰.跨学科研究与非线性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方世南.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2002,2.
[6]景枫,焦君红.生态环境危机中的利益思考,道德与文明,2002,2.
[7]苗东升.非线性思维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8]利润珍.非线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
[9]杨小军.张建民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的变革[J].科学管理研究,2006(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毕业论文摘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