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封面:封面应包含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论文提交日期等信息。2. 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简要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贡献。3. 目录:目录列出了论文中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方便读者查阅和浏览。4. 引言:引言应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并说明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5.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应对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评价其贡献和不足,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6.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详细介绍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7.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应详细描述论文的研究结果和发现,通过图表、数据和案例等方式进行展示和分析,以支持论文的结论和贡献。8. 结论:结论应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发现,回答研究问题和验证假设,指出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出了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排版和标注。10. 致谢:致谢部分可以感谢对论文完成有贡献的人员和机构,如指导教师、实验室和同学等。以上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般格式,具体要求可能会因学校、专业和指导教师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需要仔细阅读和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论文格式的正确和规范。
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主题主题就是论文的核心和重点。一个新颖独特的主题往往马上受到导师的青睐,而后期的修改相对简单,唯一的缺点就是方向不容易把握。由于这些创新的主题仍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目前的研究趋势不是很清楚。如果缺乏时间和经验,建议你选择一些合适的话题,记住主题太宽泛,必须从小开始。2、题目明确文章主题后,我们就可以给论文设定一个适当明确的主题了。我们应该包括论文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记住,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别人看到话题时能够理解你的观点的效果而变得宽泛和笼统。同时,如果论文被传递并上传到数据库,其他人也可以搜索主题中的关键词来检索文章。因此,简洁、关键词和准确的术语是标题的核心要求。3、摘要作为对全文的总结,本文的总结不可忽视。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摘要直接搜索。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问题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但是,没有必要包括所有内容,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过滤,注意重点。摘要简洁,不应该冗长。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严格控制抽象单词的数量。4、引言引言和摘要实际上有些相似,但前者的内容会丰富一些,并且与文本关系最密切;后者通常包括研究来源、意义、背景、研究方法、步骤、文献说明以及整个论文的布局,所以会更宏观一些。5、结论本文的结论可以说是全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论点的总结、总结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对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在阐述结果时必须单独阐述。个人成就不能因为违反了学术界的道德和常识而与他人混淆。其实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章节,并且每章节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证论文方向和思路的前提下,然后逐步编制和优化每个部分的内容。(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毕业论文分几部分,该怎么写?其实很简单!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八个部分:1、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2、“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3、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4、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5、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6、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7、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着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着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8、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封面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
(二)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题目过长可设副标题。
(三)中外文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不少于800 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四)目录
目录要与正文题序层次一致,按级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六)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论文中的注释不得少于20个,且一律采用尾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著者. 书名(期刊).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顺序列出。
(八)致谢(可选)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拓展阅读
毕业论文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条件
交清学费,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有导师评语并同意参加答辩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
1、由各专业答辩委员就论文的有关内容提出3-5个问题;
2、论文作者退席准备20分钟,由答辩秘书安排返回;
3、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语;
4、由论文作者简述论文选题、结构、主要内容及写作情况(时间为5分钟);
5、回答提出的问题;
6、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按照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在成绩记分表上打分;
7、答辩秘书统计每位答辩委员所给的成绩并计算平均分;
8、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每篇论文的平均分合议评定论文成绩等次,成绩分为优秀(85分以上)、良好(70—84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次,其中优秀不超过15%;
9、各专业答辩委员会主席登录论文成绩等级并由所有答辩委员签字,答辩委员会秘书在评语栏中根据成绩等次参照参考评语撰写答辩评语。
(三)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
1、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由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组织答辩。
2、答辩委员会由不含论文指导教师的1名主席、2名委员和1名秘书组成。
3、学员应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答辩。由于各种原因确实不能按时参加答辩者,可申请参加下一年级的答辩,并按规定交纳答辩费。
4、答辩委员会认定为不合格的论文,作者可在一年内修改,重新提出申请,随下一年级答辩,并按规定交纳答辩费。
1. 论文封面
一律采用教务处统一印制的专用封面。封面内容均须打印,论文题目为3号宋体加粗,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等为4号宋体加粗,日期为小4号宋体。
2. 目录
目录页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引言(或前言),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
3. 题目
题目是反映论文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组合。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要求如下:
(1) 题目准确得体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词藻;
(2) 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
(3) 题目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4) 题目应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4.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用语要规范,一般不用公式和非规范符号术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一般在300字左右。
5. 关键词
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间空格1个字符。
6. 引言(或前言)
引言又叫前言,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言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等。
7.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和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的撰写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应达到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合乎逻辑、符合学术规范,无重大疏漏或明显的片面性
以上的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论文各个部分的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哦!想要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平台查看。
毕业论文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论文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标题部分
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完成了哪些工作
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
三、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四、引言
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
1、研究的理由
2、研究目的
3、背景
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
5、作用和意义
五、正文部分
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基本结构如下:1、标题:文章的大纲。每一种文章的标题、风格都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始终体现作者写作的意图
可以。不同层次的毕业论文分的章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本科毕业论文三章内容就可以了。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主题主题就是论文的核心和重点。一个新颖独特的主题往往马上受到导师的青睐,而后期的修改相对简单,唯一的缺点就是方向不容易把握。由于这些创新的主题仍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目前的研究趋势不是很清楚。如果缺乏时间和经验,建议你选择一些合适的话题,记住主题太宽泛,必须从小开始。2、题目明确文章主题后,我们就可以给论文设定一个适当明确的主题了。我们应该包括论文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记住,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别人看到话题时能够理解你的观点的效果而变得宽泛和笼统。同时,如果论文被传递并上传到数据库,其他人也可以搜索主题中的关键词来检索文章。因此,简洁、关键词和准确的术语是标题的核心要求。3、摘要作为对全文的总结,本文的总结不可忽视。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摘要直接搜索。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问题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但是,没有必要包括所有内容,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过滤,注意重点。摘要简洁,不应该冗长。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严格控制抽象单词的数量。4、引言引言和摘要实际上有些相似,但前者的内容会丰富一些,并且与文本关系最密切;后者通常包括研究来源、意义、背景、研究方法、步骤、文献说明以及整个论文的布局,所以会更宏观一些。5、结论本文的结论可以说是全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论点的总结、总结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对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在阐述结果时必须单独阐述。个人成就不能因为违反了学术界的道德和常识而与他人混淆。其实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章节,并且每章节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证论文方向和思路的前提下,然后逐步编制和优化每个部分的内容。(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根据自己专业所提出的要求写自己所需要的论文,我是旅游管理专业,我的毕业论文是做一篇线路设计,在做论文的时候要有摘要同时也要附英文的摘要,然后就是题目,清楚的罗列出自己的题目,让自己更有目标的去写自己的论文,知道自己论文的方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网上对自己论文有关的文献或者句子,摘抄的时候要转换成自己的需要,最后要对自己所写的论文写小结。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八个部分:1、论文题目,有的含副标题。题目之下是作者署名,署名之前或下边一行写作者的校、院、系、年级。2、“摘要”与“关键词”(或称“内容提要”),一般为300字左右。位于作者署名之后,正文之前。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3、引论。用“O”标示,常写作“引言”、“引论”、“绪论”,引言较短时可不标出“O.引言”类小标题。引论的内容一般是交代选题背景,主要有:课题来源,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状况。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选题的意义,讨论的问题。本文分几部分,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以及指导思想、论证方法等,均可根据内容的需要写在引论中。4、正论。正论常分几部分写,分别标示“一”“二”“三”“四”等,有的加小标题,或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以凸现论述的观点或主要内容。这部分是对研究过程及分析、归纳、概括的表达,体现出分析方法与思路,充分有力的论证。正论还要体现出明确的指导思想。5、结论。一般用“结语”“小结”“余论”等标示。也可不标示“结语”之类的词儿,在正论之后空一行直接写结论或总结。 在毕业论文格式中,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综合或概括,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若是在正论之后,对相关联的问题还想简短论述一下,或是对较为重要的问题再说一些想法,可写成“余论”。6、毕业论文致谢。接上文另起一段。简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以及有关人员表示感谢。“毕业论文致谢”并非形式,也不是走过场,是一个大学生修养的表现。7、注释与参考资料。注释专指“本文注”,即作者对论文有关内容所作的解释,一般用脚注(放在本页末)(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参考文献专指“引文注”,即作者对引用他人作品的有关内容所作的说明,在引文结束处右上角用[1][2]等标示,序号与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同一着作或文章被多次引用时只着录一次。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见《参考文献格式》。8、附录。收录和论文有直接关系的文字材料、图表、数据、试验结果等。中文方面的毕业论文 格式中作附录的情况似乎不多见(属毕业论文格式的非必备项)。
毕业论文的基本框架通常都包括摘要,这是用来介绍技术发展的;还有实验部分,这是来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的以及结论部分,这是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的部分。
1、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设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4、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
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6、结论
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7、致谢语
致谢语可以作为"脚注"放在文章首页的最下面,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扩展资料
列举参考文献的作用
(1)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同时也表明作者治学态度严谨。
(2)文中引文若有差错时便于及时查对。
(3)使指导教师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反映了作者为撰写论文而进行阅读的材料的范围和水平。
(5)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题目的读者从参考文献(资料)中了解情况或受到启发。
(6)便于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主题主题就是论文的核心和重点。一个新颖独特的主题往往马上受到导师的青睐,而后期的修改相对简单,唯一的缺点就是方向不容易把握。由于这些创新的主题仍处于探索的早期阶段,目前的研究趋势不是很清楚。如果缺乏时间和经验,建议你选择一些合适的话题,记住主题太宽泛,必须从小开始。2、题目明确文章主题后,我们就可以给论文设定一个适当明确的主题了。我们应该包括论文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记住,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别人看到话题时能够理解你的观点的效果而变得宽泛和笼统。同时,如果论文被传递并上传到数据库,其他人也可以搜索主题中的关键词来检索文章。因此,简洁、关键词和准确的术语是标题的核心要求。3、摘要作为对全文的总结,本文的总结不可忽视。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摘要直接搜索。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问题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但是,没有必要包括所有内容,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过滤,注意重点。摘要简洁,不应该冗长。一般来说,学校应该严格控制抽象单词的数量。4、引言引言和摘要实际上有些相似,但前者的内容会丰富一些,并且与文本关系最密切;后者通常包括研究来源、意义、背景、研究方法、步骤、文献说明以及整个论文的布局,所以会更宏观一些。5、结论本文的结论可以说是全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论点的总结、总结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对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在阐述结果时必须单独阐述。个人成就不能因为违反了学术界的道德和常识而与他人混淆。其实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章节,并且每章节的要求都不同。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证论文方向和思路的前提下,然后逐步编制和优化每个部分的内容。(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摘要(Abstract)标准摘要五句话,包含五个层次的内容: 介绍:为什么要进行本项研究,现状中本项研究的缺失或者做了但是存在不足; 方法:用什么方法做这个研究; 数据:用什么样的数据来验证你的方法; 结论:从研究中得出什么结论; 意义:得出的结论对研究领域和实践有什么意义(理论与实践意义)2引言(Introduction) 研究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目的是证实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如这一类问题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很重要。研究问题(Research problem):在上述的这一大研究背景下,要做什么问题(或者方面)的研究;在上述的这一大研究背景下,这一研究可以在哪些方面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 研究现状:别人已经做了哪些东西,别人已经做过什么,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现存的研究有什么问题与不足:别人有什么没有做过?为什么别人没有做得更好?并说明这些研究不足会带来严重后果。 本研究的目标(objective)和研究范围(scope):本研究弥补这些问题中(这些没做过或者做过没做好的问题中)的哪些不足,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去弥补不足。陈述本项研究的范围局限,并高度概括本论文研究结论。 文章结构:本论文的后续部分的基本内容架构。3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Literature review证明与说明两件事情:一是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有意义的;二是你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对选题(你找到的研究问题)的理由:即对做过没做好或者没做过的研究问题,在这个研究领域,针对research problem而言,让读者明白本项研究是有意义的; 现存文献中对本文值得参考并可借鉴的东西,包括分析工具和成果; 非相关或者相邻研究领域值得借鉴的东西,侧重于可借鉴的研究方法。与就确定了研究方法。补充说明:注意introduction 中的研究目的与研究范围的区别。Scope:如洪水发生后带来10个后续问题,本研究只考虑了6个关键问题。在Literature review 与中应该对scope进行说明和辨析,即说明我为什么留下这6个问题,去掉其他4个问题。小结:文献综述不是综述文献,而是去找到问题,不是为了综述而述。并不在于对所有的相关文献作详尽描述和总结,应该是对相关研究现状的高度概括。至此,已经把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明确了,并且对它们已经证明了、辩护了。4方法(Method)此部分主要是对方法的描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策略(Research strategy):总概研究过程。要做这样的一个研究采用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策略:即所采用的研究思路。 数据采集的方法:建立在对研究问题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变量)。这里的数据的概念是泛泛的,不是指具体的数据,而包括数据结构、变量(考虑的因素)。 数据的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逻辑分析(推理)、统计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统计模型(模型的建立、模型校验(模型计算)、模型推断(在算的过程中所推断出的一些结果)、模型评价与对比)。5数据(Data)主要围绕data,对你所收集的数据做一个简要的描述,描述所收集的数据的特点。如从哪个机构得到一个数据,有什么样的特征、变量的期望值、方差、中位数、最大与最小值等。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数据的来源、采集数据的时间周期、描述性的统计值 对所收集的数据的初步的处理方法。6结果(Results)运用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即模型的建立、模型校验(模型计算)、模型推断(在算的过程中所推断出的一些结果)、模型评价与对比)得到的模型分析结果。应该着重对所得出的重要结果进行描述,不需要对所有的结果进行描述。7讨论(Discussion)Discussion就是针对所得出的结果做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和讨论,包括自己的结果之间的比较、自己结果与别人结果之间的比较;如果结果存在差异性,并对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的成因作讨论分析。这样的差异性分析进一步加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地验证:对所提出的观点做数据方面的支持。注意6和7的区别:Results强调清楚地陈述研究结果,受制于数据分析方法(模型建立、模型校验、模型推断、模型评价)的框架制约。而Discussion强调把结果打乱,提出最值得讨论和有意义的结果,是对本项研究所得出结果(results)高度抽象的产物。写discussion的三重境界:一是得出与人家相同的结果(意义不大);二是得出不同结果,但是不讨论差异性成因(需要升华);三是得出不同结果,并作差异性成因分析(较高水平)。8结论(Conclusion)标题可以叫conclusion,但是实际包含四个内容: 结论(Conclusion)研究过程:对研究过程的综述。在期刊论文中可以不写,但是在学位论文中一定要写。该研究得出的结论:这个研究成果不是Results和Discussion的复述,而是对Results和Discussion的更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 意义(Implication):从研究结论中所反映出来的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启示,更侧重于启示。 局限性(Limitation):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的局限性。Limitation与scope是两回事,但两者相关,有差异性,其差异性体现在scope针对的是研究范围,在该研究范围内,你的研究结论是成立的,有效的,在scope内是绝对不能被人家挑毛病的;limitation要承认即使在scope内,由于数据的有限性和方法的不完备性所导致的局限性。总之,limitation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scope所造成的limitation;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方法所造成的limitation。 未来展望(Future study):基于两个认识(一是对limitation的认识,二是对本文结论的implication的认识)所提出的后续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