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税务编辑部主任

中国税务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中国税务编辑部主任

内设《中国税务》编辑部、《税务研究》编辑部等10个部室。有职工61人,其中正编审3人、副编审14人、编辑44人。①《中国税务》。月刊,国家税务总局的机关刊物。1984年创刊。设法规公报、征收管理、业务技术、经济瞭望、纳税指南等栏目,期发量138万册。1998~1999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期刊发行量居世界期刊业前50名之一,在财经类期刊中名列第二。②《税务研究》。月刊,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中国税务学会会刊,研究税收科学的学术性刊物。

报社和出版社的总编辑就是对整个报社或出版社负责(从业务和刊物内容方向上),对报纸和出版物的每篇稿子、每个字负责。报社的责编对自己编的版面负责,版面上的文章出问题责编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责编要改稿,可以决定哪篇稿子见报那篇稿子不发表。但如果该发的稿子没有发,责编要受处罚。出版物的责编也类似,要对自己编的那部分直接负责。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较小型的媒体之中,总编辑常须自行参与编采业务;然而在较大的媒体事业,总编辑往往只是编采部的专业经理人,负责的工作在大致规划编采走向,而不直接参与编务。

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圆满收官

12月10日晚,结束冠亚军争夺赛后,以“青春梦想,税与争锋”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总决赛在北京圆满收官。从全国八大赛区选出的八支辩论队齐聚京城,智慧碰撞,上演了精彩绝伦的巅峰对决。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全国总决赛桂冠。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总会计师董为民,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丘小雄、张志勇、汪康、总经济师范坚、总会计师孙瑞标、总审计师顾炬等领导观看了当晚的冠军争夺战,并为获奖人员和组织颁奖。

此次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由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自今年9月开赛以来,活动历时近3个月,共吸引全国70多所高校参与,成为本年度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辩论赛事。比赛紧扣我国当前经济和税收的热点话题,议税收,谈改革,话民生,在全国大学校园掀起了学习税收、了解税收的热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本次比赛共分为北京、上海、大连、武汉、南京、西安、成都和广州八个赛区。在各地税务机关和共青团的精心组织下,辩论精彩纷呈,亮点频出。截至10月底,经过几十场精彩交锋,辩论赛八强产生,河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和暨南大12月8日至10日的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城,八支代表队逐梦而来,赛场上紧张激烈的交锋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孟冬的寒意。辩手们引经据典、针锋相对,给现场观众奉上道道视听盛宴,辩手们广博的知识、严密的逻辑和机敏的反应也赢得了普遍好评。经过1/4决赛和半决赛6场激战,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队力克群雄,进入争夺冠亚军的王者之战。

10日晚,在星光影视城演播大厅,场内激情沸腾。参赛辩手围绕“个人所得税改革是扩大征收面好还是缩小征收面好”展开激烈辩论,双方唇枪舌剑,破立攻防,引起观众阵阵的喝彩和掌声。最终,西安交通大学夺得全国总决赛冠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亚军,河北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并列季军。学等八支队脱颖而出,代表各自赛区参与全国总决赛。

在全国总决赛阶段,赛事规格持续升温。大赛组委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工人日报社会周刊编辑部主任石述思、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蒙曼和武汉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玄毅7位知名教授学者、企业家和文化名人等担任评委,现场点评辩论表现,剖析税收热点,帮助观众解读税收法律法规,并为参赛队打分。

为增加活动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在最后3场比赛中,在辩手辩论环节结束后,由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和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现场进行专家辩论,从专业角度对辩题进行讲解。

比赛中,台上辩手争锋,台下专家过招,场内评委点评,场外观众投票……一场大学生税收辩论赛已然走向社会,走向公众。此次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通过“税务搭台、高校唱戏、专家点评”的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自辩论赛开赛以来,已在全国76个税务系统官方的网站、32个团委系统官方的网站、70多所参赛高校官方的网站开设了宣传专栏,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赛事报道,8家省级电视台录制了比赛视频,新华网、网、中国税网等网络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宣传。本报对此次比赛也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

近3个月来,青春、梦想和税收已成为社会三大热词。八大赛区,70多所高校间的精彩对决,不仅让大家感受到急速的思想碰撞和思辩魅力,看到当代青年学子的风采,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税收的关注和思考,促进税法走进校园和社会,带动和促进广大纳税人提高税法的遵从度。

中国税务编辑部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各地、市、县国家税务局,省直有关单位: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292号)及中国税务报社关于刊登增值税专用发票遗失声明的具体办法的函(国税报函发[1995]3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做出以下规定,请一并遵照执行。一、今后,凡我省境内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发生专用发票被盗、丢失的,按下列程序办理。1、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2、同时向所辖国家税务局报失,接受处罚。3、在全国性报纸《中国税务报》上刊登“遗失声明”的同时须在我省《税收与企业》上刊登"遗失声明" 4、是否需要在地、市的报刊、杂志上刊登遗失声明,由各地、市国家税务局根据情况自行确定。二、税务机关内部发生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盗、丢失的,按照“山西省增值税专用发票内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必须在《中国税务报》、《税收与企业》上刊登遗失声明。三、在我省《税收与企业》杂志上刊登遗失声明,其内容按照中国税务报社的规定填写,并交纳挂失登报费300元(每次每条 不超过100字)。其具体程序为:先由丢失发票的纳税人或税务机关责任人,在案发后2日内,向税务机关征管部门申报专用发票的遗失情况,同时交纳挂失登报费,征管部门填写"山西省增值税专用发票丢失刊出登记表"(见附表,由各地自行印制,一式三份,一份留存,一份抄报地市税务机关,一份直报省局征管处)。省局征管处将根据汇款先后顺序整理,送交《税收与企业》编辑部,定期在固定版面按一定格式刊登。四、经办代收“挂失登报费”的税务机关可从每次每条 300元的挂失登报费中坐扣50元做为代办手续费。“挂失登报费”的全额发票,由《税收与企业》编辑部寄给代办税务机关,代办税务机关转交刊登纳税人。五、山西省国家税务局征管处经办联系人,张文君。联系电话:4045131-7608《税收与企业》编辑部经办人:李明联系电话:40455594045131-7603地址:太原市水西门街64号邮编:030002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太原市解放南路分理处帐号:02124906434六、本通知从文到之日起执行,以前文件与本文有抵触的,以本文为主。

中国税务报应该是国家级报纸吧,可以在支付宝首页,或微信小程序上,搜索:跑政通,就可以在线遗失声明了。他的优势是内容写好后,所有当地报纸会有整体报价▪⋅选择最适合的即可。

在中国税务报上发表"发票遗失声明"的要求和操作流程如下:各地、市、县国家税务局,省直有关单位: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292号)及中国税务报社关于刊登增值税专用发票遗失声明的具体办法的函(国税报函发[1995]3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做出以下规定,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今后,凡我省境内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发生专用发票被盗、丢失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1、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 2、同时向所辖国家税务局报失,接受处罚。 3、在全国性报纸《中国税务报》上刊登“遗失声明”的同时须在我省《税收与企业》上刊登"遗失声明" 4、是否需要在地、市的报刊、杂志上刊登遗失声明,由各地、市国家税务局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二、税务机关内部发生增值税专用发票被盗、丢失的,按照“山西省增值税专用发票内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必须在《中国税务报》、《税收与企业》上刊登遗失声明。 三、在我省《税收与企业》杂志上刊登遗失声明,其内容按照中国税务报社的规定填写,并交纳挂失登报费300元(每次每条 不超过100字)。其具体程序为:先由丢失发票的纳税人或税务机关责任人,在案发后2日内,向税务机关征管部门申报专用发票的遗失情况,同时交纳挂失登报费,征管部门填写"山西省增值税专用发票丢失刊出登记表"(见附表,由各地自行印制,一式三份,一份留存,一份抄报地市税务机关,一份直报省局征管处)。省局征管处将根据汇款先后顺序整理,送交《税收与企业》编辑部,定期在固定版面按一定格式刊登。 四、经办代收“挂失登报费”的税务机关可从每次每条 300元的挂失登报费中坐扣50元做为代办手续费。“挂失登报费”的全额发票,由《税收与企业》编辑部寄给代办税务机关,代办税务机关转交刊登纳税人。

中国软科学编辑部主任

陈益升,曾用名陈益升,祖籍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五日)出生于安徽屯溪(今黄山市)。少年时代,曾随母亲回怀宁照顾祖母,在三桥读三年私塾,辍学一年学做菜地水田农活和家务劳动,目睹和经历日军侵袭和日机轰炸。1946年到屯溪随父学做生意,感悟人生艰辛,于是弃商复学。1948年春,入屯溪小学,插班三年级。1949年9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曾任少先队中队长和大队长。1951年7月,考入屯溪中学,三任班长,多次荣获“三好”优秀生称号和奖励。1952年5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曾任班团支部书记和校团总支委员。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当选屯溪市黎阳镇人民代表。中学喜爱物理和历史,初中学英语,高中学俄语。 1971年夏,陈益升从“五七”干校回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开始潜心翻译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俄文专著《化学元素概念的演变》,同时学习德语。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陈益升在教育部《自然科学争鸣》杂志编辑部工作期间,积极参与曾为《资本论》特别是其中“机器与大工业”一章写作奠定基础的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手稿的续译和校译工作,他从20万字的译文中选出2万字的论述按专题进行编排。1977年8月,马克思这部分论述的中译文,经批准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从而为学习革命导师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论述提供一点新的材料,新华社专门为此作了报道。1978年7月,陈益升由教育部调到中国科学院新组建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工作。1979年9月被提为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他受委托创办《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以介绍国外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为宗旨。在他的主持下,从1979年到1986年,《科学与哲学》共编辑出版48辑。当时,《科学与哲学》曾与《自然辩证法通讯》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一起,被誉为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界“三大思想天窗”,为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方便阅读和翻译供《科学与哲学》选用的日文文献资料,1980—1981年间,他入中国科学院业余科技大学日语速成班和初级班学习并结业。 陈益升是我国第一代科学学研究的资深学者,他为科学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1979年夏,他主编的《科学与哲学》就为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编译出版一期“科学学”专辑,系统地介绍国外科学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980年5月,北京科学学研究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同年10月,他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1982年6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前夕,他受委托起草的《关于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编译出版工作》文件,以及后来草拟的相关文件,成为研究会开展编译出版工作的基础和依据。1982年6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正式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和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2月,在南宁举行第三次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他代表研究会宣读钱三强理事长致大会的贺信。陈益升作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连续三届理事、常务理事和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创办和主编学术期刊《科学学研究》和翻译期刊《科学学译丛》。两刊均于1983年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科学学、科技政策、科技管理领域重要的核心期刊和学术交流窗口。 作为《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第二编辑室主任,陈益升在从事编译工作的同时,还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1982-1984年间,他与周发勤先生合作,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及其获奖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相继发表《从诺贝尔科学奖看科学发现》、《科学发现的研究周期》等多篇论文,对当时和此后我国学界的相关研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1984年3月,陈益升应邀参加国务院召开的“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讨论会。他在会上就借鉴美国硅谷和我国经济特区经验开发中关村智力资源问题作了发言,并与赵文彦等先生联署提出“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发展高技术密集区”的建议。会议《简报》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相继登出这一建议,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要求有关专家研究和论证。这一建议,对促进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开发、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起了先导作用,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1984-1985年间,他和赵文彦等先生承担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的“科学管理问题研究”课题。陈益升主持其中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子课题研究,并与学界同人合作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 《科技战略导论》一书,成为钱三强、于光远、陈守一三位教授作序推荐的《科技·经济·法律》丛书的首部著作。从1985年2月起,他积极协助赵文彦先生创办中国智密区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1985年春,被聘为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编委。1986年2月,被聘为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6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9月,被评聘为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1986年12月被聘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教授。1987年被聘为《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编委。1991年10月,被聘为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系客座研究员。陈益升作为我国科学学的早期学者,20世纪80年代前期,他在科学学研究方面,相继发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研究》(1981年与龚育之先生合作)、《科学技术观的光辉文献—--读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手稿》(1983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研究》(《科学学研究》发刊词,1983年)、《科学学:历史与现状》(1985年)、《为我国科学学事业辛勤耕耘》(1985年)等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科学学问题,并且根据学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和“科学学”的定义:科学既是一种知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指南;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关于科学活动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社会体制,它通过实践来利用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学作为“科学的科学”,则是关于“科学大厦”自身的学问,它以科学及其活动为对象,不仅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来进行研究,从总体上揭示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其它知识体系的交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人们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指南,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进行研究,从社会角度探索科学活动的结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的交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成为人们规划科学和发展科学的指南。 1985年6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益升担任科学学研究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科学学研究室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 “高技术开发区研究”是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重要项目。1985年3月至1988年5月,赵文彦、陈益升领导主持开展该项研究,对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科学工业园区以及我国智力资源、工业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较好的地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并对世界科学工业园区形成发展、我国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开发区所应采取的战略思想、发展模式、选址方案、选项准则、投资环境、法律保障、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等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该项研究成果于1988年10月通过国家科委和中科院联合组织的专家鉴定,相继获得1989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和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主要研究成果汇编成《新兴产业的摇篮》一书出版。△ 20世纪80 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周发勤、陈益升等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三项关于“科学发现”研究课题,即:“国内外科学发现的社会研究”(1989-1990)、“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调查研究”(1991-1992年)、“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规律研究”(1993-1995年)。三项研究主要以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现/当代自然科学家为对象,通过对获奖成果、科学成就、成长经历、学术生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揭示自然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的经验、特点和规律。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学术界和国外同行的好评,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专家评估为“优”等。△ 结合上述三项基金资助课题调研,陈益升和周发勤先生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组织学界同人在分析研究我国科学家队伍状况的基础上,编纂一套 大型系列丛书,弘扬我国新一代优秀科学家的历史业绩。丛书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作序,于光远、卢嘉锡、吴阶平、汤佩松、李振潜、金善宝、钱三强、钱伟长、钱临照等教授担任顾问,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2000年间,丛书共编辑出版12册,相继获得广西首届桂版优秀图书一等奖(1991年)、中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1年)、首届中国青年读书节“青年喜爱的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992年)、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2年)等五个奖项。△ “科学系统论研究”是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的项目。1989-1992年间,陈益升承担并完成其中的“科学系统的功能”和“科学系统的环境”两个子项研究。其成果编入《科学系统论》一书出版。△ 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共同开展以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政策、哲学、文化为主题的合作研究。陈益升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承担并完成该项研究的“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科学技术”、“中国炼丹术与化学”两个子项,并分别在柏林(1990年)和北京(1992年)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以两个子项名称为题的论文。当时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授H·W·舒特提交这两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题目分别为“自然观念与欧洲技术”、“欧洲炼金术与化学”,这正好与陈益升的两篇论文遥相呼应,可谓异曲同工,受到与会专家的热议和好评。 1991年11月,陈益升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从1992年10月起,陈益升开始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以表彰他“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92年11月至1993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选派,陈益升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莫斯科大学研修科学学与科学史,从而更加扩大和丰富了学术视野。“高技术开发区研究”课题完成以后,陈益升在从事科学学与科学史问题研究的同时,相继主持和承担一系列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工业园区后续课题研究,其中包括:“高技术产业与智密区开发”(1988—1989)、“高技术R&T管理体制研究”(1988-1991年)、“科技产业发展机制研究”(1989-1991年)、“中关村科学城国际比较研究”(1994年)、“中关村科学城政策环境研究”(1994-1996年)、“中国高技术园区政策分析”(1995-1996年)、“中国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995-1997年)、“科学工业园区历史变革研究”(1996-1998年)、“民营科技园区研究”(1998-1999年)、“经开区与高新区比较研究”(1999-2001年)、“科学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研究”(2001-2002年),等等。这些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提供了决策咨询和科学依据。1999年初,陈益升作为国家科技部委派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综合评估和全国十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地调研,为规范和完善国家高新区考评指标和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咨询。1994年12月,陈益升担任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注册咨询师。1996担任北京赛普民营科技园顾问。1997年4月被聘为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顾问。2000年9月,被选为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1997年1月,陈益升担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2000年12月,被聘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2001年被聘为《科学学研究》编委会顾问。2000年10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主编的中国第一部《高技术辞典》出版,陈益升是这部《辞典》编委会编委及高技术综论(领域)编委会主任。2005年中国科学学界一些资深学者开始研讨科学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陈益升承担其中有关科学学期刊在中国发展历史的研撰工作。2009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被汇集成《科学学在中国》一书出版。2005年1月,陈益升被聘担任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顾问、发展研究部首席专家。同年7月,被聘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益升相继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中心”名人录,以及“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专家库”首批成员等。 在世界科学技术交流方面,陈益升多次应邀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他在日本东京(1984年)、德国柏林(1990年)、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巴西里约热内卢(1996年)、澳大利亚珀斯(1998年)、英国爱丁堡(2000年)等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并被收入《会议文集》出版。至于伊朗德黑兰(1989年)、苏联列宁格勒(1990年)、加拿大魁北克(2000年)、葡萄牙里斯本(2003年)等学术会议,他虽未能参加但论文亦被收入《会议文集》出版。这些会议的主题,广泛涉及科学发现规律、科学系统结构、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炼丹术与化学、经济技术合作、科学工业园区、科技政策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积极地推动了国际科学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998年6月,陈益升办理退休手续,后又被返聘,直到2001年他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才离开研究所工作岗位。此后他仍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并将他在科研、编辑、翻译等方面的成果和文稿,整理、编纂成书出版。截止2013年,他出版的主要著作已有:《民营科技园区在中国的崛起》(2003年)、《创新链的启动系统》(2007年)、《高科技产业创新的空间》(2008年)、《多元视野中的科学—-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的研究》(2009年)、《国外交叉科学研究》(2010年)、《科学发现:经验与规律探索》(2011年)、《科学边缘上的耕耘—-编辑工作及其相关研究》(2013年)。

郑晓明教授,于199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经管学院行为与沟通实验室副主任。目前主要讲授课程为领导力开发、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健康心理学,是学院《领导力开发与组织行为》必修课联合备课小组协调人、MBA《体验领导力》必修课负责人。郑晓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领导学、积极组织行为、胜任力模型、绩效管理、组织学习、组织文化、员工幸福感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负责人,他领导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号70572010)、“企业组织中的员工幸福感: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号71272022)、“伦理型领导的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号11YJA630212)等多个纵向科研项目;主持了包括中国银行总行、中粮集团、TCL集团、中国神华、中国移动、大庆油田、中煤平朔、金风科技等二十多家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研究;他还是国际合作项目“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全球第五轮人力资源胜任力研究”中国区负责人,并为国资委、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设银行、联想控股、南方电网、中国邮政、中信集团、光大银行、交通银行、中国电信、中船重工、中国人寿、中投公司、港华燃气、可口可乐、辉瑞制药、日本三菱商事、韩国SK集团、新加坡佳通轮胎、印尼华侨商会、施耐德电气等中外近百家知名企业做过管理咨询及培训工作。郑晓明教授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心理学报》、《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已经出版了《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异文化圈社会规范层次结构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组织行为学》等十余本著作,其中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丛书》畅销10年,再版3次,累计重印30次,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并被国内近20所大学选为人力资源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因此,郑晓明教授多次荣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先进工作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优秀教学一等奖,清华大学EMBA优秀教师奖、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杰出贡献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郑晓明教授于2007 年至2008 年及2011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现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企业高级顾问,曾任北京行为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修院客座教授等。现为美国管理学会(AOM)会员,美国心理学会(APA)会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会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会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并担任IACMR、AOM、SIOP、心理学报、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会议与论文等评审专家。郑晓明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功开发了《海底捞公司》、《特锐德团队创业之路》等20个教学案例进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库,其中多个英文案例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收录并销售;发表在《管理世界》的案例研究论文“双元能力促进企业服务敏捷性:海底捞公司发展历程案例研究”荣获2011年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最佳论文奖。迄今为止,郑晓明教授已经指导了126名研究生获得学位并顺利毕业(含博士生、普通硕士生、MBA及EMBA 学生),其中有3人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有2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有5篇论文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所以,真诚欢迎大家来清华大学郑晓明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北京圣荣专家顾问系统地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等课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主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管理模式的文化》、《组织水平决策》、《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中国版)修订》、《中国比纳智力量表修订》等多项研究工作。还多次承担政府及企业的各种管理培训工作。主持过中美合资德尔福汽车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德集团的管理流程、慧聪集团的市场调查技术、广西柳工集团的职务分析与岗位评价、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总公司人员激励与考核等项目。

姓名:白长虹 性别:男电子邮件:,单位:现代管理研究所, 《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职务: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学术兼职包括国际管理学会(AOM)及亚洲管理学会(AAOM)会员;华人管理研究国际协会(IACMR)创始会员,天津管理学会理事,天津科学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企业形象策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商界名家》策划顾问;《企业文化》杂志社理事;摩托罗拉大学培训顾问,宝钢储菱等企业管理顾问;研究领域: 顾客价值及其管理系统研究、基于顾客价值的服务竞争力评价和组织卓越绩效管理评价研究、传媒营销、品牌与营销传播主讲课程:MBA:营销管理、服务营销与管理企管研究生:战略营销专题、管理理论前沿参与项目:近5年承担了包括天津社科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港合作以及企业委托的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15项,参加8项。一、主持课题包括:天津社科基金青年重点项目“国有企业现代经理人激励体系研究”;中港合作课题“服务企业生产力、服务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企业委托“企业文化与形象系统设计”、“品牌战略与营销管理系统设计”、“组织与激励制度设计”、“银行服务竞争力评价”、营销战略与服务系统设计”、“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等;二、参与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顾客的品牌权益研究”、“中日公司治理比较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服务企业绩效及其决定因素研究”;中港合作“服务企业绩效模型研究”;新技术园区委托“卓越绩效管理评价研究”、企业委托“鼎铭公司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战略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等。主要论著:1、著作(专著、编著、译著)1) 《市场驱动型组织》,译著,主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1;2) 《顾客价值论:市场导向的服务企业管理模型》,专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 《服务营销》,张金成、白长虹主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4) MARKET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in EAST and SOUTH -EAST ASIA,Co-author, McGrall-Hill Companies,) 《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及管理现代化研究》,朱卫卫、白长虹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08;6) 《市场学》(教材),李景泰、白长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03版;7) 《涉外经济与改革开放丛书》(四),参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8) 《管理公共关系学》,李景泰、白长虹等编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现代经理人激励体系——立达模式及应用》,白长虹等7人合著,待出版)2、学术论文1)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RVQUAL in a Mainland Chinese Department Store, Xiande Zhao, Changhong Bai & . Hui,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2,2002:,241-254;2)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白长虹、范秀成、甘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7-1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4:101-107;3) 服务企业的顾客忠诚及其决定因素研究,白长虹、刘炽,南开管理评论5(6),2002:64-694) 基于顾客关系的价值创新,白长虹、武永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2:86-90;5) 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南开管理评论4(2),2001:51-55;6) 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研究,白长虹、廖伟,《南开学报》2001-6:14-20;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1:126-132;7) 绿色化: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白长虹、武永红,《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2:40-42;8) 关于中国零售业态变革的思考,赵伟、白长虹,中国软科学,00-2;9) 管理顾问:实现管理升级与管理变革的重要资源”,刘希珍,白长虹,南开管理评论99-2;10)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服务质量及其管理体系,白长虹,赵伟,商业经济研究98-12;11) CI战略的设计与实施,白长虹、陈晓东,《企业文化》98-5;12) 集团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几个问题,白长虹、张玉利、王迎军,《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及管理现代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3) 战略整合制胜,谢泗薪 白长虹,《企业研究》2003-05/0714) 知识战略与服务战略的互动及整合,谢泗薪 白长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国际国内研讨会论文15) 从日本光荣公司事件看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白长虹、刘武、邱昭良,THE 199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ETHICS 论文集,《北京商业》96-4选载;16) 新竞争时代高层经理人激励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白长虹、王永贵,《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317)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CUSTOMER VALUE AND BEHAVIOR INTENTIONS OF CUSTOMER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EVIDENCE FROM CHINA’S MOBILE PHONE MARKET, co-author, Succeeding in the New Waves of e-Busines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2002, ) 基于服务交互过程的价值创新,白长虹,甘源,《启明—南开韩中经营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04;19) 服务企业的顾客忠诚及其决定因素研究,白长虹、刘炽,《南开—启明中韩经营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11;20) An Application of SERVQUAL at A Chinese Department Store, co-author, Service Quality in the New Economy: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published by ISQA, 2000;21) 服务企业顾客关系与顾客感知价值,白长虹、黄晶、武永红,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电视、报刊学术专论与时评22) 关注北大教改,CCTV《对话》栏目评论嘉宾2003-7-623) 秦晓:百年招商新航程,CCTV《对话》栏目评论嘉宾2003-3-924) 周明臣与中粮的三次重大转折,CCTV《对话》栏目评论嘉宾2002-8-1825) CCTV商界名家栏目专集《创新前沿:2002电视经济年会》,评论嘉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1;26) 荣宝斋,传统文化如何经营?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3-327) 顺天府,名称困境,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2-928) 席殊图书俱乐部,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2-929) “洋话连篇”,如何驾驭特许加盟,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2-1030) 丘比特:再次启动北京市场的钥匙在哪里?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2-1031) 东来顺,老字号如何连锁扩张,CCTV《商界名家》评论嘉宾2002-1132) 商业银行服务竞争力:模型与评测,《中国金融家》2003创刊号33) 研究顾客价值 创造竞争优势,香港《文汇报》2002-09-1934) 管理升级取向:市场驱动型企业,《天津日报》2002-01-2835) 独有的进步方式:新报业绩令人瞩目,《天津日报》2002-09-2536) 管理咨询不是一包到底,《天津青年报》2002-08-0937) “天津日报号”,报业营销创举,《每日新报》2002-07-1338) 假日经济的热与冷,天津电视台“经济观察”2002-0539) 服务企业实现管理变革与升级的战略武器 ,《滨海时报》00/03/29;40) “企业形象与品牌经营系列”(CIS:‘化妆术’还是‘战略武器系统’、 CIS设计程序、 教育、宣传、管理:CIS的战略实施与推进、品牌经营:开发与推广),《香港商报》98/08;41) 从日本光荣公司事件看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中国经济时报》98-1042) 以寡制众:实现赶超型成长,《中华工商时报》98/01/26;43) 合作与竞争:组织重新设计的焦点,《中华工商时报》97/12/29;44) 战略杠杆: 企业成长新理念, 《中华工商时报》97/10/27;45) 管理的力量, 深圳《宝安风》97-14 ;46) 多元化之路还能走多远, 深圳《宝安风》97-15 ;47) 瞄准标杆 后来居上(第二作者),《宝安风》97-21;48) “21世纪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征文“新院长再造哈佛管理学院”,《南开周报》97年第631期;3、研究报告1) 招商银行服务竞争力评价报告20032) 中国网通集团天津通讯公司员工满意度与内部服务质量评价报告20033) 滨海快速交通有限公司(天津轻轨)整体企划指南20034) 中储股份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营销与服务战略)20025) 天津开发区药品公司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26) 深圳商业银行服务竞争力评价报告20027) 北方人才港股份有限公司CI策略与人才网站定位研究20028) 工商银行顾客满意度、服务质量与竞争力调查分析报告20019) 中国银行顾客满意度、服务质量与竞争力调查分析报告200110) 现代经理人激励系统研究. 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总报告200011) 立达房地产公司高层经理人激励管理体系设计199912) 对“津派服装”发展的若干思考,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务参考》98-27;13) 天津和平海湾电源集团现代营销管理体系98年;14) 天津立达国际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服务质量管理诊断报告97年;15) 中策药业有限公司CIS手册,策略设计,96年;

中国税务报编辑

通过税务报驻各省的记者站投稿,省级国地税都设了。或者报纸上公布的邮箱号也行,但是一般编辑都只接收来自记者站的稿件。

报社和出版社的总编辑就是对整个报社或出版社负责(从业务和刊物内容方向上),对报纸和出版物的每篇稿子、每个字负责。报社的责编对自己编的版面负责,版面上的文章出问题责编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责编要改稿,可以决定哪篇稿子见报那篇稿子不发表。但如果该发的稿子没有发,责编要受处罚。出版物的责编也类似,要对自己编的那部分直接负责。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在较小型的媒体之中,总编辑常须自行参与编采业务;然而在较大的媒体事业,总编辑往往只是编采部的专业经理人,负责的工作在大致规划编采走向,而不直接参与编务。

张木生()男,父亲是1931年浙江海宁第一位共产党员,曾经给周恩来、董必武当过秘书,母亲是1936年的党员。张木生196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1965年至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插队期间,结合农村实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研究,就中国农业发展史及世界农业发展史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并就中国农村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1973年至1975年在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学习;1975年至1980年在内蒙古商业学校教书;1980年至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农经所进行研究工作;1984年至1990年调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员;1990年至1993年任中国百业信息报(后为中国税务报)社长兼总编辑;1993年至1995年经中央组织部批准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任专员;1996年任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至今,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官员。

中国税务杂志社历任总编辑

实习生 刘芳桦

通讯员 黄程灿 方元子

7月9日,由广东 财经 大学主办,广东 财经 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广东省财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首届人民财税高峰论坛在广东 财经 大学(广州校区)举行。

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财税”展开学术研讨

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高度聚焦“数字经济与数字财税”研究主题,积极回应数字经济、数字财税蓬勃发展的时代需求,为数字财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近200人在线下参加论坛,全天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近3万人次。广东 财经 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会上,广东 财经 大学党委书记郑贤操发表致辞。他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 社会 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速数字化战略转型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数字经济与数字财税蓬勃发展,财税基础理论建设也进入到一个大不同以往的新阶段。

《人民周刊》杂志总编辑、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冯旭东表示,新时代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向纵深发展,关于数字经济与数字财税的研究应用价值巨大,前景广阔。

随后,中国 社会 科学院副院长、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教授,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中国 社会 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研究员等30多位财税界名家及多位企业高管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广东 财经 大学副校长、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邹新月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法治、经济、 社会 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数字经济的思考。他提出,数字经济是把双刃剑,其最终目的应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杂志社总编辑李万甫教授就“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与税收治理”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对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新发展阶段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还是全面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研究员提出三点意见:一、数字革命是人类文明的第三次革命,要抓住数字革命的机遇;二、数字化时期的税收要与时俱进,“要从工业化时代的规则制定逻辑中脱离出来”;三、要推动税收制度促进数字化发展。

三个“多”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财税发展

当天下午,三个分论坛同时开展,共35位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政府治理数字化”“预算管理数字化”“税收征管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主题,深入研讨、分享成果,共同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财税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数字财税理论与实践纵深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的成功表现为三个‘多’:发表演讲的名家多;与会人员多;新成果、新观点多。”闭幕式上,广东 财经 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林木教授致辞总结。他指出,此次高峰论坛深化了参会人员对数字财税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 社会 服务转型升级的认识,对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宁

校对 | 谢志忠

张木生,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5-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插队期间,结合农村实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研究,就中国农业发展史及世界农业发展史发表过一系列文章,并就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1973-1975年在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学习。1975-1980年在内蒙古商业学校教书,1980-198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84-1990年任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90-1993年任《中国百业信息报》 (后为《中国税务报》)社长兼总编辑;1993-1995年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专员,1996-2009年任《中国税务》杂志社社长。著有《超越左右说实话一一财税体制与政府行为》 (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

内设《中国税务》编辑部、《税务研究》编辑部等10个部室。有职工61人,其中正编审3人、副编审14人、编辑44人。①《中国税务》。月刊,国家税务总局的机关刊物。1984年创刊。设法规公报、征收管理、业务技术、经济瞭望、纳税指南等栏目,期发量138万册。1998~1999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期刊发行量居世界期刊业前50名之一,在财经类期刊中名列第二。②《税务研究》。月刊,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中国税务学会会刊,研究税收科学的学术性刊物。

中国知名艺术家——刘波

  • 索引序列
  • 中国税务编辑部主任
  • 中国税务编辑部
  • 中国软科学编辑部主任
  • 中国税务报编辑
  • 中国税务杂志社历任总编辑
  • 返回顶部